何则?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
-
朗读
- 0喜欢
拼音和注音
hé zé ? zhì xìng zì rán , fēi jiǎo lì suǒ dé 。
小提示:"何则?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的拼音和注音来自AI,仅供参考。
翻译及意思
我家贫穷,种田不能够自给。孩子很多,米缸里没有存粮,维持生活所需的一切,没有办法解决。亲友大都劝我去做官,我心里也有这个念头,可是求官缺少门路。正赶上有奉使外出的官吏,地方大吏以爱惜人才为美德,叔父也因为我家境贫苦(替我设法),我就被委任到小县做官。那时社会上动荡不安,心里惧怕到远地当官。彭泽县离家一百里,公田收获的粮食,足够造酒饮用,所以就请求去那里。等到过了一些日子,便产生了留恋故园的怀乡感情。那是为什么?本性任其自然,这是勉强不得的;饥寒虽然来得急迫,但是违背本意去做官,身心都感痛苦。过去为官做事,都是为了吃饭而役使自己。于是惆怅感慨,深深有愧于平生的志愿。只再等上一年,便收拾行装连夜离去。不久,嫁到程家的妹妹在武昌去世,去吊丧的心情像骏马奔驰一样急迫,自己请求免去官职。自立秋第二个月到冬天,在职共多天。因辞官而顺遂了心愿,写了一篇文章,题目叫《归去来兮》。这时候正是乙巳年(晋安帝义熙元年)十一月。
全诗
相关名句
-
况在远行客,自然多苦辛。
出自:岑参的《暮秋山行》
-
何则?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
出自: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并序》
-
好收拾形体归自然。
出自:陆游的《大圣乐》
-
玉树临风,自然老月中枝。
出自:李鼐的《玉蝴蝶》
-
道念若同情念,自然佛法时时现前;
出自:《杂剧·布袋和尚忍字记》
-
万事休将一概看,自然寿算能长久。
出自:杨景贤的《杂剧·西游记·第二本》
-
草堂深况亦幽嘉,自然身退天之道,免得刑罚。
出自:朱庭玉的《【南吕】梁州第七 妓门庭》
-
你那母亲,若食了这桑椹子,可自然病体安乐也。
出自:张寿卿的《杂剧·降桑椹蔡顺奉母》
-
双关透入泥丸内,自然显光辉。
出自:《【仙吕】点绛唇_道妙玄微,》
-
大凡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此自然之理也。
出自:欧阳修的《朋党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