曩之为秦者,今转而为汉矣。
-
朗读
- 0喜欢
拼音和注音
nǎng zhī wèi qín zhě , jīn zhuǎn ér wèi hàn yǐ 。
小提示:"曩之为秦者,今转而为汉矣。"的拼音和注音来自AI,仅供参考。
翻译及意思
商鞅抛弃了礼义和仁义恩惠,一心只想兼并天下;他的新法推行了两年,秦国的风俗日益败坏。所以秦国的人,家中富有的,儿子长大成人就与父母分家,家庭贫穷的,儿子长大以后就到富人家中当上门女婿;儿子借农具给父亲,脸上就显出给父亲恩德的表情,婆母前来拿簸箕扫帚,儿媳立即口出恶言;儿媳抱着怀中吃奶的婴儿,就与公爹姘居鬼混,媳妇和婆婆关系不好,就公开争吵。他们只知道慈爱儿子,贪求财利,这与禽兽已经没有多少差别了。然而由于齐心并且抓住了时机,还声称要拔取六国,兼并天下。秦的功业虽然成了,目的也达到了,但是最终仍不知要返回到讲廉耻节操、仁义道德的正轨上来。信奉兼并的法则,追求进攻的事业,使天下风俗大败;人多的压迫人少的,狡诈的人欺侮老实的人,胆大的凌辱怯弱的人,年轻人侵犯老年人,其社会混乱达到极点。因此,高祖皇帝负起挽救天下的大任,威望震服全国,天下人追从他的德行。过去还属于秦的东西,今日已转归汉朝所有了。然而秦朝遗留的残余风俗并未加以改变。如今世人追求奢侈,竞相攀比,对此朝廷却没有制定法度,致使人们抛弃礼义,丢掉廉耻,一天比一天严重,可以说是每月都有不同,每年都在变化。人们在做某件事之前,并不考虑它是否应该做,而只考虑能不能获取利益。今天最严重的发展到杀害自己的父亲和兄弟了。盗贼敢于割断窗帘门帘进入内室,甚至偷走高祖、惠帝两庙的器具,还竟敢在光天化日之下到大都市抢劫官吏,夺取钱财。有的伪造文书取走官粟近十万担,敛取民赋六百余万钱,乘坐驿车周游郡国。这些人不行道义到了不可复加的地步。而朝廷大臣只把郡县地方官员不在规定期限内向朝廷上交统计文书作为重大问题,对于风俗的恶化,世风的败坏,却熟视无睹,没有引起警觉,反而认为这是合情合理的事。至于用移风易俗的方法,使天下人痛改前非按正道行事,这绝不是庸俗的官吏可以做到的。庸俗的官吏只能做一些文书工作,根本就不懂治国的大体。陛下又不自己考虑这个问题,我私下为陛下感到痛惜。
词语释义
小提示:"曩之为秦者,今转而为汉矣。"中的词语释义来自AI,仅供参考。
全诗
相关名句
-
忍捐弃予于尘埃耶?倩风廉之为余驱车兮,
出自:曹雪芹的《芙蓉女儿诔》
-
惟桓文之为盛兮,岂足方乎圣明!
出自:曹植的《铜雀台赋》
-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出自:马致远的《杂剧·半夜雷轰荐福碑》
-
刘牢之为前部先锋,桓伊、谢琰为左右二哨,
出自:李文蔚的《杂剧·破苻坚蒋神灵应》
-
古之为民者四,今之为民者六。
出自:韩愈的《原道》
-
谬谏怨灵修之浩荡兮,夫何执操之不固?悲太山之为隍兮,
出自:东方朔的《七谏》
-
谓其友曰:凡吾所为者极难,将以愧天下后世之为人臣而怀二心者也。
出自:方孝孺的《豫让论》
-
其若异客何?以敝邑之为盟主,缮完葺墙,
出自:左丘明的《子产坏晋馆垣》
-
降官司成署,俾之为赘疣。
出自:元稹的《阳城驿》
-
花下一禾生,去之为恶草。
出自:聂夷中的《公子家 / 公子行 / 长安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