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仲尼至圣,颜冉大贤,
-
朗读
- 0喜欢
拼音和注音
suī zhòng ní zhì shèng , yán rǎn dà xián ,
小提示:"虽仲尼至圣,颜冉大贤,"的拼音和注音来自AI,仅供参考。
翻译及意思
岂只是振兴主人的人,导致乱亡的人也是这样。周幽王被褒姒惑乱,其反常怪异开始出现在夏朝宫庭;曹伯阳得到公孙强,迹象最初出现在社宫;叔孙豹宠信竖牛;祸乱在庚宗时就已造成。吉凶成败,各按命运所安排的到来,都是不用寻求而自己就走到了一块,不用媒介而自己就亲密了。以前圣人受命于河图洛书,说:以文德受命的人,七世九世后就要衰微;以武功兴起的人,六世八世后就要重新谋画振兴之策。到成王将九鼎固定在郏鄏,占卜的结果是传世三十代,享国七百年,这是上天所命令的。所以在幽王、厉王之间,周王朝的治国之道就大大败坏;齐桓、晋文二霸之后,礼乐就衰落下来;文德浮薄的弊病,渐渐地在灵王、景王时产生;巧辩欺诈的风气,在七国时形成;极端的残暴,累积于终于灭亡的秦朝;看重文章风尚,在汉高祖刘邦时被抛弃。即使是仲尼这样道德最高尚的人,即使是颜回,冉有这样的大贤,以礼法为准绳大力推行文德,在洙水、泗水之间和颜悦色地教学,也不能阻止浮薄风气的产生;孟轲、孙卿,那样效法颜、回冉有和仰慕至圣孔子,从容奉行正道,也不能在末世发挥应有的维系作用。天下终于发展到大道沉溺的地步,而无法再加以援救。
词语释义
至圣:1.指道德智能最高的人。《礼记·中庸》:“唯天下至圣,为能聪明睿知,足以有临也。”《墨子·辞过》:“天壤之情,阴阳之和,莫不有也,虽至圣不能更也。”清侯方域《豫省试策一》:“夫大舜生於东,文王生於西,其实天下至圣,非东西可得而限也。”2.旧时亦以专指孔子。《史记·孔子世家论》:“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於夫子,可谓至圣矣!”宋王应麟《困学纪闻·考史六》:“宋祥符元年,幸曲阜,謁文宣王庙,諡玄圣文宣王;五年,改諡至圣。”翁元圻注引明世宗时礼部议曰:“人以圣人为至,圣人以孔子为至。宋真宗称孔子为至圣,其意已备。”参见“至圣先师”。3.谓极圣明;超脱凡俗。汉扬雄《剧秦美新》:“陛下以至圣之德,龙兴登庸,钦明尚古,作民父母,为天下主。”晋潘岳《闲居赋》:“顾常以为士之生也,非至圣无轨,微妙玄通者,则必立功立事,効当年之用。”
大贤:大贤dàxián非常有道德才能的人。
仲尼:孔子的字。
小提示:"虽仲尼至圣,颜冉大贤,"中的词语释义来自AI,仅供参考。
全诗
相关名句
-
奇哉智略无盐女,治国齐家作大贤。
出自:郑光祖的《杂剧·钟离春智勇定齐》
-
宁独如此而已,惴惴焉惟,不得出大贤之门下是惧。
出自:韩愈的《后廿九日复上宰相书》
-
行矣无为恨,宗门有大贤。
出自:张登的《送王主簿游南海》
-
国难倚长城,庙谋资大贤。
出自:皎然的《奉送袁高使君诏征赴行在,效曹刘体》
-
张君自出繄横渠,大贤苗裔与众殊。
出自:刘大櫆的《张约夫刻石歌》
-
往往异人多大贤,紫阳绝学光后先。
出自:唐桂芳的《东南山水瑰奇甲天下莫若天台匡庐三茅武彝予尝游焉其以温泉名者如三山之天汤句曲之汤水又尝游焉私怪句曲人颇以牲杀污辱之三山置士卒锔鐍虽不同句曲污辱为王公贵人禁不得一澡浴者黄山予乡闬之名山也距郡城百有馀里未尝》
-
后来因避大贤名,却易里名为养志。
出自:赵与泌的《劝孝》
-
汉时二疏志,千载称大贤。
出自:程可则的《送家立庵太常归皖山二首(其一)》
-
赖大贤爱惜人才,顿成知己,
出自:汪守正的《挽曾国荃联》
-
委蛇初若无奇节,忧乐于时属大贤。
出自:叶在琦的《题林文忠公京师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