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笈造天关,借问太上家。
-
朗读
- 0喜欢
拼音和注音
fù jí zào tiān guān , jiè wèn tài shàng jiā 。
小提示:"负笈造天关,借问太上家。"的拼音和注音来自AI,仅供参考。
翻译及意思
词语释义
负笈:1.背着书箱。形容所读书之多。汉桓宽《盐铁论·相刺》:“故玉屑满篋,不为有宝;诵诗书负笈,不为有道。”马非百注释:“负笈,背着书箱。这里‘负笈’与‘满篋’对文,是説所读的书多得要用所背的书箱来计算。”2.背着书箱。指游学外地。《后汉书·李固传》“常步行寻师”李贤注引三国吴谢承《后汉书》:“固改易姓名,杖策驱驴,负笈追师三辅,学‘五经’,积十餘年。”唐白居易《相和歌辞·短歌行二》:“负笈尘中游,抱书雪前宿。”孙中山《中国之革命》:“满清之昏弱,日益暴露,外患日益亟,士大夫忧时感愤,负笈於欧、美、日本者日众。”
借问:1.询问,打听,发问。2.诗中常见的假设性问语。一般用于上句,下句即作者自答。3.敬辞。向别人询问事情,请问。4.过问。
上家:豪门。打牌﹑掷色子﹑行酒令时称坐在本人左边的人为上家。
太上:1.最上,最高。《墨子·亲士》:“太上无败,其次败而有以成。”孙诒让间诂:“太上,对其次为文,谓等之最居上者。”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太上不辱先,其次不辱身……最下腐刑极矣。”宋秦观《心说》:“太上见心而无所取捨,其次无心,其次虚心,其次有心。”郭沫若《创造十年续篇》七:“我们的作为国家而存在的太上支配权已经是老早被操在了别的一些什么人手里。”2.犹太古,上古。《礼记·曲礼上》:“太上贵德。”郑玄注:“太上,帝皇之世。”陆德明释文:“太上,谓三皇五帝之世。”《文选·应贞<晋武帝华林园集诗>》:“悠悠太上,民之厥初。”李善注:“太上,太古也。”3.指皇帝。《汉书·淮南厉王刘长传》:“大王不察古今之所以安国便事,而欲以亲戚之意望於太上,不可得也。”颜师古注引如淳曰:“太上,天子也。”汉王褒《四子讲德论》:“刺史见太上圣明,股肱竭力。”4.指上帝,天帝。明乌斯道《月下弹琴记》:“太上以其影留下界,恐人褻慢,将命六丁取之。”5.太上皇。晋干宝《晋纪总论》:“至乃易天子以太上之号,而有免官之謡。”唐吴兢《贞观政要·论忠义》:“臣等昔受命太上,委质东宫。”清李渔《玉搔头·奸图》:“那时节啊,我龙床肯让,愿为太上。”6.道教最高最尊之神的名前常冠以“太上”二字,以示尊崇。《云笈七籤》卷九:“太上曰:‘心有神识,识道可尊。’”此指太上道君。
小提示:"负笈造天关,借问太上家。"中的词语释义来自AI,仅供参考。
全诗
相关名句
-
借问新安吏:县小更无丁?
出自:杜甫的《新安吏》
-
借问落梅凡几曲,从风一夜满关山。
出自:高适的《和王七玉门关听吹笛 / 塞上闻笛》
-
借问金华老仙伯,几人无忝入诗盟。
出自:戴复古的《登快税黄明府强使山谷先生韵》
-
借问喧天成鼓吹,良自,为官哪。
出自:辛弃疾的《江神子(闻蝉蛙戏作)》
-
便洗征尘,借问前村,试买芳博。
出自:张可久的《【双调】折桂令_别怀人生最》
-
借问游天汉,谁能取石回。
出自:宗楚客的《安乐公主移入新宅侍宴应制》
-
借问襄阳老,江山空蔡州。
出自:王维的《哭孟浩然》
-
借问谁家地,埋没蒿里茔。
出自:李白的《上留田行》
-
知君京口去,借问几时回。
出自:岑参的《送樊侍御使丹阳便觐》
-
借问还家何处好,玉人含笑下机迎。
出自:钱起的《送张参及第还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