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雨飘洒,沾衣湿裘,
-
朗读
- 0喜欢
拼音和注音
shí yǔ piāo sǎ , zhān yī shī qiú ,
小提示:"时雨飘洒,沾衣湿裘,"的拼音和注音来自AI,仅供参考。
翻译及意思
壬子年正月八日,我和张少弋、叶中理一起到虞山游玩,寄宿在陶氏家。第二天早晨,天将要下雨,两位朋友都不想去登山,但是我已经准备好竹杖和登山屐,天气不能阻止我前往。从城北出发顺着城边走六七里.进入破山寺,这是唐代常建题咏诗歌的地方,现在这里的水潭名叫“空心”,是取自诗中的意思。于是从破龙涧上山,山脉突起并且裂开,红褐色的石头纵横交错,传说是神奇动物龙的爪子和丫角磨过的痕迹,它们时隐时现。相传龙跟神争斗.龙不能获胜,就冲破那座山离去了。传说的内容接近荒唐,让人迷惑,但这里有些痕迹,似乎又值得相信。行走了四五里路,都是层层叠叠弯弯曲曲的,翻越峦岭,登上石径,就可到达山顶。上面有众多山石累积成的土丘,我怀疑是古代的坟墓,但没有碑文记录是谁的墓。一登上望海墩,向东凝望。这时云的颜色非常昏暗,天地迷蒙一片,连大海也看不清楚。不一会,雨下起来了。虞山中有一座古寺可以停留,稍作休息.雨停了,我们从小路向南出发,沿途不断出现奇丽的景色:两旁齦腭般的山峰直逼云天,险峻的大山仿佛被从中劈开,两边的山崖对着张开,像门这样分开【关,门闩,指门,见《信陵君窃符救赵》】,像刀刃这样直立,这就是剑门,用剑州的大剑、小剑来拟称它,是因为它们的外形相像啊。我两脚斜着站立了很久,但还是不忍离开.后来,遇到山里的僧人,再向他询问山中的名胜之地。僧人指引说南面是太公石室;由南往西是招真宫和读书台;由西往北面是拂水岩,水流向下奔腾如彩虹一般,大风逆吹,水沫向上飞溅高达几十丈。山的西面有三沓石、石城、石门,虞山后面有一个石洞通往大海,不时隐藏着海中生物,人们叫不出它们的名字。我听得懂他的话,想问路前往游玩,但这时山上阴云浓密,风不断刮来,非常寒冷,天上不时有雨飘洒,打湿了衣服,使我和客人都难以停留片刻。而稍停,我们就从虞山的正面下山,困顿疲惫地踏上归途。从此,春雨接连下了二十多天,不能再次去虞山游玩。
词语释义
时雨:时雨,汉语词语,读音是shí yǔ,意思是有应时的雨水、按时下雨、阵雨。该词语出自《尚书·洪范》:“曰肃,时雨若。”,可理解为应时的雨水。
飘洒:〈形〉(姿态)自然;不呆板。
小提示:"时雨飘洒,沾衣湿裘,"中的词语释义来自AI,仅供参考。
全诗
相关名句
-
碧涧苍松五粒稀,侵云采去露沾衣。
出自:韦应物的《紫阁东林居士叔缄赐松英丸捧对忻喜…所当服辄献诗代启》
-
瓜步寒潮送客,杨柳暮雨沾衣。
出自:刘长卿的《送陆澧还吴中(一作李嘉祐诗)》
-
循阶竹粉沾衣袖。
出自:周邦彦的《渔家傲(般涉)》
-
晚云归洞,凉露沾衣重。
出自:朱庭玉的《【仙吕】点绛唇 中秋月》
-
北梁俱握手,南浦共沾衣。
出自:骆宾王的《畴昔篇》
-
瓜步寒潮送客,杨柳暮雨沾衣。
出自:刘长卿的《送陆澧还吴中(一作李嘉祐诗)》
-
清商欲尽奏,奏苦血沾衣。
出自:杜甫的《秋笛》
-
落晖看过后,独坐泪沾衣。
出自:崔峒的《春日忆姚氏外甥》
-
借问露沾衣,何如香满室。
出自:杨衡的《征人》
-
回首佳期恨多少,夜阑霜露又沾衣。
出自:罗隐的《忆九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