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子才雄海内知,韬光韫璞已多时。
-
朗读
- 0喜欢
出处
出自明卢龙云的《送陈仲子赴春官兼呈王明府》
拼音和注音
zhòng zi cái xióng hǎi nèi zhī , tāo guāng yùn pú yǐ duō shí 。
小提示:"仲子才雄海内知,韬光韫璞已多时。"的拼音和注音来自AI,仅供参考。
翻译及意思
词语释义
海内:(名)古人认为我国四面环海,因此称国内为海内:~存知己|名闻~。[近]国内。[反]海外。
韬光:1.敛藏光采。汉孔融《离合作郡姓名字诗》:“玟璇隐曜,美玉韜光。”唐韩偓《元夜即席》诗:“桂兔韜光云叶重,烛龙衔耀月轮明。”2.比喻隐藏声名才华。南朝梁萧统《<陶渊明集>序》:“圣人韜光,贤人遯世。”元谷子敬《城南柳》第三折:“学子陵遁跡在严滩,似吕望韜光在渭川。”鲁迅《且介亭杂文·河南卢氏曹先生教泽碑文》:“韜光里巷,处之怡然。”3.唐代名僧,蜀人,能诗,住杭州灵隐寺,与郡守白居易为诗友。穆宗长庆年间,于灵隐山西北巢枸坞筑寺,后人名之韬光寺,亦省称韬光。清周準《宿灵隐寺梵香阁晓起眺望》诗:“行当访韜光,直上松云顶。”张昭汉《绝句十二首和先君韵》之四:“竹杖芒鞋任所适,朝游灵隐暮韜光。”4.郑板桥所著七言诗。
小提示:"仲子才雄海内知,韬光韫璞已多时。"中的词语释义来自AI,仅供参考。
全诗
相关名句
-
烽烟海内尚兵鏖,奋袖论才得尔曹。
出自:缪慧远的《有感二首(其二)》
-
祠接谢亭,亦有文章惊海内;
出自:雷鋐的《卓敬祠联》
-
李白文章惊海内,由来诗句下崔生。
出自:孟洋的《饮崔都尉府》
-
诗名高海内,浪迹寄人间。
出自:邓云霄的《和李自得题咏小园上下平韵三十首(其十五)十五删》
-
天边雄镇北门管,海内通儒东塾书。
出自:黄遵宪的《岁暮怀人诗(其十四)》
-
海内知公身不死,南台伯雨振家声。
出自:杨继盛的《挽任侍御乃尊二首(其二)》
-
皇华光彩照海内,玉节时时下九天。
出自:杨荣的《崆山远思图赠章贡太守张鸣玉》
-
礼成海内人皆庆,献颂应惭自乏才。
出自:高启的《奉迎车驾享太庙还宫》
-
海内友非少,谈间子独亲。
出自:杨万里的《和济翁弟惠诗二首(其一)》
-
并文正公翊运匡时,肃清大地山河,竹帛勋名传海内;
出自:杨金龙的《挽曾国荃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