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里每堪分付?那苏小卿不辨贤愚,比如我五十年不见双通叔;

出处

出自元代关汉卿的《杂剧·杜蕊娘智赏金线池

拼音和注音

nà li měi kān fēn fù ? nà sū xiǎo qīng bù biàn xián yú , bǐ rú wǒ wǔ shí nián bù jiàn shuāng tōng shū ;

小提示:"那里每堪分付?那苏小卿不辨贤愚,比如我五十年不见双通叔;"的拼音和注音来自AI,仅供参考。

翻译及意思

词语释义

十年:形容时间长久。《左传·僖公四年》:“一薰一蕕,十年尚犹有臭。”杨伯峻注:“十年,言其久也。”唐贾岛《剑客》诗:“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

不见:1.不曾相见。2.见不着;丢失。

分付:同‘吩咐’。

那里:指示距离较远的地方。

比如:(动)举例时的发端语,多用在句中:各级领导要解决好群众最关心的问题,~工资、住房、医疗保险等等。

小提示:"那里每堪分付?那苏小卿不辨贤愚,比如我五十年不见双通叔;"中的词语释义来自AI,仅供参考。

全诗
关汉卿

关汉卿

关汉卿(约1220年──1300年),元代杂剧作家。是中国古代戏曲创作的代表人物,“元曲四大家”之首。号已斋(一作一斋)、已斋叟。汉族,解州人(今山西省运城),与马致远、郑光祖、白朴并称为“元曲四大家”。以杂剧的成就最大,一生写了60多种,今存18种,最著名的有《窦娥冤》;关汉卿也写了不少历史剧,如:《单刀会》、《单鞭夺槊》、《西蜀梦》等;散曲今在小令40多首、套数10多首。关汉卿塑造的“我却是蒸不烂、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响珰珰一粒铜豌豆”(〈不伏老〉)的形象也广为人称,被誉“曲家圣人”。

相关名句

主题

热门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