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父子兄弟相杀,终身无已也。
-
朗读
- 0喜欢
拼音和注音
shì fù zǐ xiōng dì xiāng shā , zhōng shēn wú yǐ yě 。
小提示:"是父子兄弟相杀,终身无已也。"的拼音和注音来自AI,仅供参考。
翻译及意思
“吴子派札来(鲁国)访问。”吴国本无所谓国君,无所谓大夫,这则记载为什么承认它有国君,有大夫呢?为了表明季子的贤啊。季子贤在哪里呢?辞让国君的位置啊。他辞让君位是怎么一回事呢?谒、馀祭、夷昧跟季子是一母所生的四兄弟,季子年幼而有才干,兄长们都爱他,一起想立他做国君。谒说:“现在如果就这样仓促地把君位给他,季子还是不接受的。我愿不传位给儿子而传位给弟弟,由弟弟依次接替哥哥做国君,最后把君位传给季子。”馀祭、夷昧都说行。所以几个哥哥在位时都勇敢不怕死,每次就餐必定祈祷,说:“上天如果让吴国存在下去,就保祐我们早点遭难吧。”所以谒死了,馀祭做国君。馀祭死了,夷昧做国君。夷昧死了,国君的位置应当属于季子了。季子出使在外,僚是寿梦的庶长子,就即位了。季子出访回国,一到就把僚当作国君。阖闾说:“先君所以不传位给儿子,而传位给弟弟,都是为了季子的缘故。要是遵照先君的遗嘱呢,那么国君应该季子来做;要是不照先君的遗嘱呢,那么我该是国君。僚怎么能做国君呢?”于是派专诸刺杀僚,而把国家交给季子。季子不接受,说:“你杀了我的国君,我受了你给予的君位,这样我变成跟你一起篡位了。你杀了我哥哥,我又杀你,这样父子兄弟相残杀,一辈子没完没了了。”就离开国都到了延陵,终身不入吴国宫廷。所以君子以他的不受君位为义,以他的反对互相残杀为仁,称许季子的贤德。那么吴国为什么有国君,有大夫呢?既承认季子是臣,就应该有君啊。札是什么呢?吴季子的名啊。《春秋》对贤者不直称其名,这则记载为什么称名呢?认可夷狄,不能只凭一事一物就认为够条件了。季子是被认为贤的,为什么季子还不够条件呢?认可做人臣子的,一定要使他像个臣子;认可做人儿子的,一定要使他像个儿子。(言外之意是:季子是夷狄之邦的臣子,是夷狄之王的儿子,就要在用语遣词上显示出这一点来。这就是所谓“《春秋》笔法”。)
词语释义
兄弟:(名)哥哥和弟弟。
终身:一辈子;一世。
父子:1.父亲与儿子。2.古时称叔与姪为「父子」。
无已:无已wúyǐ∶没有休止;不止诛求无已∶不得已
小提示:"是父子兄弟相杀,终身无已也。"中的词语释义来自AI,仅供参考。
全诗
相关名句
-
禄万钟.家千口,父子为官弟封侯,画堂不管铜壶漏。
出自:刘时中的《【南吕】四块玉_泛彩舟、携》
-
我则道夫妇分离,父子乖违,
出自:《杂剧·楚昭王疏者下》
-
父子们厮见非同造次,婆婆,
出自:《杂剧·看钱奴买冤家债主》
-
哥哥,大的个孩儿已死,眼见兄弟的老命也不久了也。
出自:《杂剧·崔府君断冤家债主》
-
兄弟,你适才看见些甚么来?
出自:《杂剧·崔府君断冤家债主》
-
兄弟,且休便吃。
出自:李直夫的《杂剧·便宜行事虎头牌》
-
【忽都白】兄弟哎,我也曾有那往日的家缘,
出自:李直夫的《杂剧·便宜行事虎头牌》
-
也要兄弟孙荣在内,不免与兄弟通知。
出自:徐田臣的《戏文·杀狗记》
-
父子分离二十年,岂知今日得团圆。
出自:《杂剧·小尉迟将斗将认父归朝》
-
我着你做神仙呵,怎倒惹的你愁眉结?你是无君臣父子,
出自:杨景贤的《杂剧·马丹阳度脱刘行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