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语言伞可以做什么教案(精选3篇)
中班语言伞可以做什么教案 篇1
一、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及“创造、西湖”等词语。认识偏旁三框儿。
2、默读课文。了解鲁班造伞的经过,体会鲁班是怎样观察,乐于动脑动手的。
3、教育学生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勤于观察,乐于思考,勇于实践,取得成功。
二、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朗读课文的基础上,明白在生活中应该勤于观察,勇于实践。
三、教学时间:
2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示一把雨伞,指名学生说说伞的作用。
2、学们知道伞是谁发明的吗?(鲁班)大家认识鲁班吗?教师介绍鲁班。
3、今天我们学习一个鲁班的小故事,板书课题:鲁班造伞。学生据题质疑。
二、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把生字读准确了。
2、同桌一起再读课文,边读边标出有几个自然段,并想想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三、组合作,学习生字
1、同桌合作,探讨识字方法
2、组内交流,进一步优化识字方法,巩固识字
3全班反馈
4、检查识字情况
(1)生开火车认读(2)不认识的字再进行重点学习,学生交流识记方法。(3)再读读易错字,组词或造句。
四、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通,读顺。
五、学习生字
1、出示要写的9个生字,学生认读,要求读准字音。
2、用这些字组词说话。
3、重点指导以下几个生字的写法
创:左右结构,左边示个仓字,要注意仓字的捺要改为点,要写得左宽右窄。
湖:左中右结构,三部分要靠拢,右边是月字。
匠:半包围结构,它的偏旁是“三框儿”。
晒:左右结构,左边是日字旁,右边是个西字,要写得左窄右宽。
珠:左右结构,左边是王字旁,右边是朱字,撇和捺要写得舒展开来。
4、教师在田字格中书写生字,学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5、学生描红并书写。
6、教师讲评学生的书写。
六、作业
1、朗读课文。
2、书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出示生字卡片抽读。
2、读课文(要读得正确)。
二、学习课文
1、指名读第1自然段。
(1)你们对鲁班知道多少?
(2)“他有许多发明创造”
“许多”说明除了伞以外还发明了其他东西。(如锯子……)
2、默读2、3自然段。
(1)下雨了,游人被淋得四处躲藏,妹妹说什么?鲁班想干什么?
(要是……多好哇!盖亭子)
用自己的话说说观赏意思?(观看、欣赏)
(2)盖亭子好吗?妹妹怎么说的?
(3)鲁班怎么想的?(要是能……)
小结:通过在西湖游玩,下大雨,鲁班萌发了造伞的念头。
3、鲁班最后是怎么造出伞的?请读4、5自然段。
(1)鲁班在默默地想办法时,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他是怎么做的。
嬉闹:游戏、玩耍
用自己的话连起来说一说。
(2)鲁班是怎么造伞的?用“先……再……最后……”将造伞经过说一说。
①小组说,派代表全班说。
②指名补充,纠正。
③最后师小结。
4、齐读课文。
三、总结全文
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受?
小结: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凡事要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多动脑筋。
中班语言伞可以做什么教案 篇2
活动设计背景
伞在生活中的作用不仅仅是用来遮雨,还可以用来装饰美化我们的生活。现代生活中,各种各样、花色品种的伞不仅大人们喜欢,孩子们同样也很喜欢。孩子们说:下雨了、下雨了、我今天打伞了、穿雨衣了……伞带给孩子们更多的乐趣。
本次活动以幼儿喜欢的“喜羊羊和灰太狼”为主线,让幼儿在一个接一个富有挑战性的活动中开心的游戏;在跑,爬,搬,投掷,等项目的锻炼中,培养幼儿的团队意识。活动内容由易到难,由个别到集体,让幼儿在活动中体验集体合作的乐趣,培养了孩子的合作能力。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的团队意识,让幼儿体验集体合作游戏所带来的乐趣
2、促进跑、爬、投掷等运动能力的发展
3、能根据图示进行合作游戏
教学重点、难点
能根据图示进行合作游戏
活动准备
雨伞若干 灰太狼、美羊羊、喜羊羊胸饰,音乐,积木球
活动过程
一、准备活动:
教师放音乐,与幼儿共同活动身体,师:小羊们,今天天气真好,让我们伸伸胳膊,踢踢腿,全身运动一下吧。
灰太狼出现了,大家快躲到伞下。(幼儿自由组合在伞下躲好)
灰太狼走了,小羊们又开始活动。
哎呦,小羊们,我肚子饿了,你们也饿了吧,找点东西吃吧
二、游戏:伞洞爬行
将伞交叉斜放在小椅子上,幼儿在伞搭成的洞中爬行。
老师讲解游戏规则,在用伞搭成的“伞洞”里面爬到对面,找到“食物”然后跑着返回。在爬的过程中要小心。“伞洞”很窄,不要碰到伞柄,碰到伞柄“伞洞”就要倒塌,那样会很危险的,所以小羊们在爬的时候一定要小心啊!
找到食物的小羊到前面休息一下吧
三、游戏:按地图找食物
小羊们,刚才我收到一封信,信里说因为我们附近的食物都被灰太狼破坏掉了,所以我们必须到一个很远的地方寻找食物,信里说小朋友要先照着地图修一条路,然后再出发寻找食物,这里有地图,我们一起来看看。
1、出示图一:这条路是用什么造的?它是怎么造呢?你可以用什么样的动作通过这条路呢?(一起讨论合适的动作,如:跨、跳、绕等。)
2、出示图二:这条路我们可以怎么造?怎么通过它呢?(爬、跑等)好,我们看好地图了,有没有信心找到食物。我们分成3组,按着你们自己这组的地图造路,造好后排队一个一个通过。
3、幼儿分组游戏,老师巡回指导;小结,交流,交换路线游戏。
四、幼儿用乒乓球练习投掷
小羊们,都找到食物了吗?好,我们将食物藏起来,留着以后慢慢吃。
老师讲解规则,将伞倒放着,让幼儿往伞里投掷“乒乓球”。伞面打开,就像张开的大嘴,小羊将手里的乒乓球投进去,在投掷时一定要看准了再投,看看手中的乒乓球能不能投进伞里面,要排队一个一个投,不能两个一起投! (强调幼儿投掷时不要超过标志线)
五、庆祝舞会
今天我们找到那么多食物,多亏这些雨伞的帮忙啊,下面我们就和雨伞一起跳舞吧。
活动反思:
在轻松愉快的音乐中,让幼儿以更饱满的激情迎接后面的体能锻炼。这个环节主要练习孩子爬行的能力。体验寻找食物的乐趣。按地图造路然后用自己的方式通过是本次活动的重点,也是难点。孩子要在这个环节中进行合作,不再是单独行动,给了孩子挑战,也给孩子无穷的乐趣。孩子经过自己的努力终于获得成功,在高兴的时候跳舞庆祝,同时也是放松运动,幼儿体验到了活动的快乐。
中班语言伞可以做什么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学会用艺术的眼光观察周围事物。
2、能够发挥想象力按照句型进行诗歌仿编。
3、能够理解诗歌内容,并主动大胆地进行朗诵和表演。
4、引导幼儿细致观察画面,积发幼儿的想象力。
5、通过视听讲结合的互动方式,发展连贯表述的能力。
活动重难点:
重点:理解儿歌的内容,学习动词并能够有感情的朗诵儿歌。
难点:尝试替换语词仿编儿歌。
活动准备:
小花伞一把,相关图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猜谜语引发幼儿的兴趣。教师:小朋友们,快竖起小耳朵听,老师给你们出一个小谜语,看谁的小脑筋转得最快?“一根柱子许多梁,没有门窗没有墙,好像一座小亭子,用它挡雨遮太阳。”(雨伞)你们真棒一猜就猜出来了。
(二)出示小花伞,引导幼儿回忆自己的伞。教师:看看老师的伞,那你的伞是什么样子的呢?你在什么时间用它?(知道小孩用小伞,大人用大伞)。
(三)结合图片欣赏诗歌,感受诗歌意境的美妙和奇特的想象,进一步领会和熟悉诗歌内容。
1、教师出示教学插图,引导幼儿观察、思考。提问:“小朋友你们看图片上的天气怎么啦?”“上面都有哪些小动物呢?”幼:小喜鹊、小青蛙、小蚂蚁、小蜜蜂。师:小动物有自己的伞吗?
(1)出示图片一:小喜鹊和小杨树。小喜鹊有自己的伞,是什么伞呢?公路边的大杨树,是小喜鹊的伞。
(2)是什么地方的大杨树?
(3)大杨树这把伞能帮小喜鹊什么呢?(热了乘凉,下雨了避雨)
2、学习仿编
(1)出示图片二(池塘里的荷叶和小青蛙)这幅图画的是什么地方?有什么?小青蛙有伞吗?想想看,小青蛙会用什么当伞呢?
(2)引导幼儿看图仿编一句儿歌。什么地方的大荷叶?荷叶是谁的伞?
(3)出示图三、图四、图五,同同样的方式激发幼儿仿编。图三:(草地上的蘑菇、小蚂蚁)启发幼儿想一想是什么地方,有什么,然后编一句儿歌:草地上的蘑菇,是小蚂蚁的伞。图四:(鸡妈妈张开翅膀,小鸡躲在下面)鼓励幼儿根据图意编儿歌。图五:(花园里的花儿下面有只小蜜蜂)
3、教师帮助幼儿把自己编的儿歌串起来朗读一遍。
《伞》公路边的大杨树,是小喜鹊的伞;池塘里的大荷叶,是小青蛙的伞;草地上的大蘑菇,是小蚂蚁的伞鸡妈妈的翅膀,是小鸡的伞花园的花儿,是小蜜蜂的伞下雨了,大家都有一把伞。
4、鼓励幼儿看图朗读儿歌,加深理解。可让幼儿边表演边说,提高幼儿兴趣。
5、启发幼儿给诗歌起一个很好听的名字。如:《伞》、《小动物的伞》、《好玩的伞》
(四)大胆想象,创编诗歌。
1、教师:“小朋友们想一想,公路边的大杨树是小喜鹊的伞,它还可以是谁的伞呢?”依次问池塘里的大荷叶和草地上的大蘑菇还可以是谁的伞?要求幼儿把话说完整,并鼓励幼儿大胆、合理想象。
2、师:“今天图片里的小动物们请我们小朋友去他们的幼儿园做客,现在我们一起去吧!我们先跟后面的老师说声再见”,活动结束。
教学反思:
优点:伞是幼儿非常熟悉的生活用品,所以,在本次活动我首先用谜语导入新课,然后出示了实物——伞,调动了幼儿的情绪,并引出话题“我们什么时候会用到伞呢?”,幼儿很迅速地联想到了各种场景,由此,引出了儿歌的内容。我通过逐幅出示儿歌《伞》的挂图,让幼儿直观地理解儿歌的内容并引导幼儿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幼儿能够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观察并讲述,通过利用各种不同的形式引导幼儿理解、熟记掌握儿歌内容。
不足:1、我的眼神总是更多和那几个活跃的、回答问题积极的孩子交流,看他们的眼神是那种充满着期待、鼓励。在边上的或者是不怎么回答问题的孩子眼神更没有交流,而且让孩子互相交流的机会也特别少。2、活动的一个环节——启发幼儿给诗歌起一个很好听的名字。我将幼儿的能力高估了,盲目的对幼儿提出太高的要求,导致冷堂现象。3、整个活动环节单调枯燥,应该设计各种情景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4、语言不简练,重复啰嗦,导致课堂时间延长。我应该提高语言能表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