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案下载 > 教案大全 > 风筝公开课教案(通用2篇)

风筝公开课教案

发布时间:2023-12-26

风筝公开课教案(通用2篇)

风筝公开课教案 篇1

  一、课题的导入

  〈一〉背一背。清·高鼎 《风筝》导入课题。鼓励学生齐读,大声读,提高课堂气氛和活跃度。

  风 筝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yuán)

  猜一猜。下面这首诗是清·吴友如的一首题画诗,猜一猜描写的是一项怎样的活动:

  只凭风力健,不加羽毛丰。

  红线凌空去,清云有路通。

  ①同学们放过风筝吗?曾经放过风筝的同学举手,并谈一谈你放风筝时的心情好吗?

  ③由鲁迅和他弟弟关于风筝的故事引入课文:强调鲁迅的心曾因为风筝的事而沉重过,设置疑问,引入课题。

  二、认识鲁迅

  ①谁了解鲁迅先生的一点情况? 小学我们曾经学过他的一篇课文《三味书屋》。

  ②补充有关鲁迅的资料:

  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他写的《狂人日记》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他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中篇小说《阿Q正传》;还有其他杂文集等。

  三、整体感知

  〈一〉学法指导: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的过程当中注意运用圈点勾画的方法,如果有问题可以随时举手问我,注意学习要求。

  ①标出每一自然段的序号,找出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看谁又快又认真。(时间:7分钟)

  ②读完课文想一想,这篇散文诗向我们叙述了一件什么事?作者的态度前后有什么变化?(注意:结合听、点学生们的回答进行板书)

  〈二〉学习指导:教师巡视,指导学生读书方法,注意和学生交流,掌握学生学得情况。

  ①注意纠正下了字的读音: 模样 嫌恶 什物 掷在地下 虐杀 堕着

  ②和同学们交流整体感知的情况。

  四、质疑探究

  〈一〉学法指导:通过同学们对课文的初步阅读,我们对文章有了粗浅的认识,我想,课文中肯定有你不理解的句子,不明白的意思。下面就请你再次快速得阅读课文,仍用“圈点勾画问叹”的读书方法标下你有疑惑的地方或者有所感触的地方,看看哪个小组找的问题最多最有价值?

  〈二〉学习指导:组织学生速度课文,发现问题,交流问题;和学生双向交流,引导学生解决问题。

  ①读课文找问题。——→②组织学生交流问题——→③探究问题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当中,鼓励激发学生:由于时间关系,我们不可能一一解决同学们所有的问题,看哪些同学能抓住时机,快把问题提出来,先解决。注意启发引导,尽量让学生把问题感悟出来。

  五、体会品味

  〈一〉友情提示:人物的心理是通过作者的描写才表现出来,只有抓住关键的词句才能很好的体会出人物的心理,读课文的第3自然段和第4自然段,体会下列心理。

  ①哪些语句写出了小弟弟对风筝的喜爱?

  ②哪些动词写出了“我”对于精神的虐杀?表现了我当时怎样的心理?

  〈二〉体验感受

  ①组织学生找相关的词句——→②抓住重点词语体会心理感受

  六、总结延伸

  学习了这篇课文,我想同学们都有了自己的收获,把你的收获说出来,让我们大家一起来分享。

  提示:你的收获可以是知识方面的;可以是学习方法方面的;可以是你的感悟;也可以对作者或者作的小弟弟说几句知心的话。

  板书:(略)

  教学环节设计:

  第一教学环节:(6分钟)

  背一背。下面这首诗请同学们大声读,齐声背,看看谁能最先背过。

  风 筝

  (清·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yuán)

  猜一猜。下面这首诗是清·吴友如的一首题画诗,猜一猜描写的是一项什么活动:

  只凭风力健,不加羽毛丰。

  红线凌空去,清云有路通。

  认识鲁迅:(读一读,对鲁迅先生要有初步了解)

  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他写的《狂人日记》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他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中篇小说《阿Q正传》;还有其他杂文集等。

  第二教学环节:(12分钟)

  读一读,说一说: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最好大声朗读),读的过程当中注意运用圈点勾画的方法,如果有什么问题可以随时举手和老师交流,注意学习要求:

  ①标出每一自然段的序号,画下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请随时和老师交流。

  注意这些字的读音:模样 嫌恶 什物 掷在地下 虐杀 堕(坠)

  ②读完课文想一想,这篇散文诗向我们叙述了一件什么事?

  第三教学环节:(15分钟)

  问一问:

  通过同学们对课文的初步阅读,我们对文章有了粗浅的认识,我想,课文中肯定有你不理解的句子,不明白的意思。下面就请你再次快速得阅读课文,仍用“圈点勾画问叹”的读书方法标下你有疑惑的地方或者有所感触的地方,看看哪个小组同学发现的问题最多最有价值?

  (注意:在总结的过程当中合理的进行板书)

  第四教学环节:(7分钟)

  品一品:

  人物的心理是通过作者的描绘才表现出来,只有抓住关键的词句才能很好的体会出人物的心理,读课文的第3自然段和第4自然段,体会下列人物心理。

  ①哪些语句写出了小弟弟对风筝的喜爱?

  ②哪些动词写出了“我”对于精神的虐杀?表现了我当时怎样的心理?

  第五教学环节:(5分钟)

  悟一悟:

  学习了这篇课文,我想同学们都有了自己的收获,把你的收获说出来,让我们大家一起来分享。提示:你的收获可以是知识方面的;可以是学习方法方面的;可以是你的感悟;也可以对作者或对小弟弟说几句知心的话。

风筝公开课教案 篇2

  教学设想:

  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初步整体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多角度有创意地理解课文,为进一步感悟课文思想内容做准备。

  学习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多角度有创意地理解课文,进行探究性学习。

  2.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亲情的含义;了解科学的儿童教育思想;学习鲁迅的自省精神;理解作品的批判性。

  教学重点: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多角度有创意地理解课文。

  课时安排:两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

  ①布置预习:反复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词。圈点勾画文中不理解的词或句子,提出问题或作评价。

  ②预习课后练习二,准备与同学们交流。

  教师:

  ①教师应多准备一些资料,以便引导学生多角度理解课文。

  ②把课后练习融于教学的过程中。

  ③可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提出问题,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1.课文导入:(完成时间:2分钟)亲情是人世间真挚而美好的感情。温馨和美的亲情动人心弦,感人至深,在误解和冲突中的亲情也是真挚而令人难忘的。今天学习的《风筝》,就是鲁迅(周树人)回忆自己和弟弟周建人小时候围绕风筝发生的一件事。无论是当年管错了,还是醒悟后的自责及无法补救的沉重,都洋溢着浓浓的手足之情。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这篇文章的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2.在课前自读课文的基础上,把弄不懂的字、词画拿到组里解决,再把解决不了的自已写到黑板上,大家一起解决。(完成时间:4分钟)

  3.质疑探究(完成时间:20分钟)

  大屏幕投影出示问题组:

  (1)这篇课文回忆的是什么事情?请你概述一下。

  (2)读完课文以后,你有哪些感受?

  提示:为什么“我”不许小兄弟放风筝?事隔几十年为什么要讨小兄弟的宽恕?为什么说不许小兄弟放风筝是“对于精神的虐杀”?鲁迅对待自己的错误态度与一般人有什么不同?小兄弟为什么全然忘却,毫无怨恨?

  (3)课文中还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画出来,大家一起研讨。

  个别学生朗读全文,听读课文后,进行朗读评价。

  [教师小结]

  这篇课文的意蕴很丰富。有手足情;游戏对于儿童的意义;“我”的自省精神;小兄弟无怨恨的思想内容。又集中表达了“我”的惊异、悔恨、补过、悲哀的情感。抓住“我”情感经历这条主线,为感悟课文思想内容做准备。因初步感知,教师要及时引导,尊重学生独特理解。

  自主质疑,合作探究(安排时间:17分钟)

  [问题探究]

  ①为什么“在我是一种惊异和悲哀”?(联系下文)

  ②画出描写故乡风筝时节的“春光明媚”的句子,说说作者为什么把往事的回忆放在这样的画面中展开?(多角度讨论探究)

  ③为什么说“久经诀别的故乡的久经近去的春天,却就在这北京天空中荡漾了”?

  师生讨论后,教师加以评述。

  [教师小结]

  作者在北京的冬季看到天空中的风筝所引发的惊异和悲哀(引出下文),在“春光明媚”的画面里展开了对往事的回忆,使现实中严冬的“寒威”与回想中春日的“温和”互相映衬,既增添了回忆往事哀婉动人的力量,又使文章带上几分明丽的色彩,透露出作者不满黑暗现实、向往光明天地的心情。

  布置作业(完成时间:2分钟)

  ①精读课文,再提问题,继续研讨。

  ②课后“读一读,写一写”。

风筝公开课教案(通用2篇) 相关内容:
  • 公开课《迷人的夏天》(精选16篇)

    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通过对文章重点词语的理解,让学生了解夏天,并感受到夏天的迷人。2、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培养学生观察,想象的能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 上公开课《老王》后的体会(精选17篇)

    11月8日,我参加了组里的上公开课活动,我上了一堂公开课《老王》。 在这堂课上我坚持两个原则。1、体现洋思的理念。2、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注重前后知识联系,适当地进行德育渗透。 一、课堂45分钟内容环环相扣,十分紧凑。...

  • 公开课后的反思(精选2篇)

    上一节公开课对于一个从教十多年的教师来说,实在不是一件难事。但是,课堂中自己和学生的表现也时时会有很多遗憾。 我在公开课上,由于追求学生与我的最佳配合效果,所以怕学生听不明白而放慢语速,这样给学生造成错觉,似乎问题很难,学...

  • 《如梦令》公开课教案(精选16篇)

    教学内容与步骤:一、激趣导入大家知道词家三李都有谁吗?知道这个人吗?(课件:李白),背两首他的诗。其实,李白不只是诗仙,他还是百代词曲之祖。知道这个人吗?(课件:李煜),背几句他的词。李煜被称为词圣。...

  • 《永远的白衣战士》公开课教案(精选15篇)

    教学内容:重点理解文章4~7自然段,充分感知课文内容,了解人物精神,学习人物品质。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精读课文,品读语句,体会人物临危不惧,身先士卒,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

  • 公开课《剪枝的学问》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樱花(精选14篇)

    作者:佚名转贴自:本站原创点击数:4《剪枝的学问》第二课时教学设计语文教师会教——千灯中心校公开课周庄小学:吴益花一、复习导入:出示:“满怀好奇、一脸疑惑、将信将疑、又惊又喜”,指导读好这些词语。...

  • 郑愁予《错误》公开课教案(精选16篇)

    教学目标:理解诗中的意象,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感情。认识诗人诗歌的艺术特色*教学课时:1教学过程:一、导人新课婉约是唐宋时的一种诗词风格,与之相应的是豪放派。...

  • 一节乱的公开课的教学反思(通用2篇)

    前一段时间内,我连续上了两节公开课。一节是校内的公开课,另一节是南昌市的探究课。两节课的内容是一样的,但我采用了两种不同的教学方式。 一节采用了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循规蹈矩”的教学方式。...

  • 雷雨公开课教案(精选2篇)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四册18 雷 雨九原区沙河八小 常海燕教学目标:1.会认压,乱,垂,虹四个生字,会写一个生字垂。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充分感受雷雨前、雷雨中的情景,初步感知,雷雨后的景象。用越____越______渐渐地说句子。...

  • 《雨后》公开课教学设计(精选12篇)

    一、欣赏阅读,激发兴趣 1.简介作者。师:今天,老师给同学们介绍一位德高望重的大作家——冰心。简介作者。许多小朋友都亲切地称她冰心奶奶。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冰心奶奶写的富有童趣的诗歌《雨后》。...

  • 《雨点儿》公开课教案(通用15篇)

    1.师:过了不久,大地发生了神奇的变化,看,这是一片有花有草的地方,下了一场雨……。(课件演示雨前到雨后的情景)2.师:在没有花没有草的沙漠上,雨点儿从云彩里飘落下来。...

  • 公开课教案《给予树》第二课时(精选16篇)

    教学目标1、以点带面,品读课文重点语句,感受金吉娅那一颗金子般的心灵。2、培养孩子关爱他人的情感。教学重点:通过妈妈感情的变化,体会金吉娅善良、富有同情心的美好品质。...

  • 气候类型公开课教案(通用3篇)

    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气候变化的各种尺度及相互关系2、了解全球及中国气候变化的趋势3、了解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及适应对策二、能力目标1、培养资料收集和资料分析的能力2、培养辨证分析问题的能力三、德育目标树立学生的环境、全...

  • 搭石公开课的教案(精选4篇)

    搭石教学目标:1、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山洪暴发、间隔、懒惰、俗语、平衡、清波漾漾、理所当然、联结”等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 《比例》公开课教案(通用15篇)

    正比例和反比例是在同学学习了比和比例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让同学结合实际情境认识成正比例和反比例的量。知识与技能方面的教学目标是:经历从具体实例中认识成正比例和反比例的量的过程,理解正比例、反比例的意义,学会判断两种相...

  • 教案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