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节奏活动教案(通用2篇)
小班节奏活动教案 篇1
一、活动目标:
1.学唱歌曲,能用快乐的情绪演唱,感知厨房里的各种声音。(幼儿通过学唱歌曲,感受厨房里听到的炒菜声、瓶罐声、油锅声,从而关注某些特定环境中的特殊声音,感受声音的奇妙之处。)2.能按乐句敲击乐器,进行初步的合作表演,乐于在集体中大胆地表现。(通过与同伴的合作表演,尝试制造简单的声音效果,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活动重点:在学会歌曲的基础上,进行初步的合作。
活动难点: 理解歌词内容,唱准附点音;能够按乐句敲击乐器。
二、活动准备:
1.幼儿分成四组,每组的"乐器",分别是勺子(乒乓乒乓声),塑料纸(哗啦哗啦声),筷子(嘭恰嘭恰声),果奶瓶(嘶嘶喳喳声)。
2.钢琴,琴谱,音乐《厨房里的声音》。
三、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①师:小朋友们昨天晚上谁在厨房里做的晚饭呢?(以幼儿熟悉的生活场景,引起幼儿的共鸣,从而引出课题。)②幼:是奶奶。
(二)厨房里有什么声音。
①师:想一想,奶奶在厨房劳动时会发出哪些声音,谁来告诉老师呢?②洗菜的时候会发出什么声呀?那炒菜呢?
③幼:哗啦哗啦"的洗菜声、"嘶嘶喳喳"的炒菜声,"乒乒乓乓"的瓶罐声,"丁丁冬冬"的勺子声,"沙沙沙沙"的筷子声。
④师:请小朋友们听听老师唱的《厨房里的声音》,等会老师要请小朋友告诉老师你在歌曲中听到了什么?
⑤主要有哪些声音?
⑥幼:乒乓乒乓声,哗啦哗啦声。
(三)唱唱厨房里的声音。
1.教师带领幼儿齐念象声词。(根据歌词中象声词的节奏念。)2.引导幼儿猜想并讨论:歌曲中的"乒乓乒乓"(厨房里碗跟调羹碰在了一起,发出了乒乓乒乓的声音)、"哗啦哗啦(洗碗、洗菜打开水龙头就发出哗啦哗啦的声音)"、"嘭恰嘭恰(切菜声,菜刀与菜板碰在一起发出了嘭恰嘭恰的声音)"、"嘶嘶喳喳"分别是做什么事情发出的声音。教师适当地加以提醒。(这里这样设计的目的是:通过猜想、讨论厨房里发出的声音,使幼儿更好地熟悉歌曲节奏和歌词。)3.带领幼儿完整演唱歌曲。
(四)厨房里的大合唱。(节奏练习)1.先让幼儿根据歌词中象声词的节奏,徒手练习。
2.出示果奶瓶、筷子、勺子和塑料纸,请幼儿听一听敲击果奶瓶、筷子、勺子或揉搓塑料纸发出的声音。(利用幼儿平时熟悉的材料作为打击乐器,引起幼儿 演奏的兴趣。)3..厨房里的声音这么多,就像大合唱。让我们用这些乐器来学学这些厨房里的声音吧。
3.分四组,每组幼儿分别手拿不同的材料,教师弹到象声词乐句时由幼儿表演。如第一句|3· 3 1 1 0|为碗筷组敲击两个勺子发出声音,|2· 2 4 4 0|为洗菜组揉捏塑料纸发出声音,|5· 5 3 3 0|为切菜组用筷子碰触桌面发出声音,最后一句|4 · 4 2 2 0|为炒菜组用果奶瓶互碰发出声音。( 幼儿运用不同的材料,合作敲击。初步感受合作的乐趣与声音的奇特。)4.教师做指挥,幼儿合作敲击乐器演奏歌曲。
四、活动延伸:
教师:小朋友们真棒,学会了厨房里的这么多声音,我们生活中还有很多好听的声音,一会我们再到区角活动室里找一找,看看还有哪些物品能发出好听的声音。(活动延伸到区角,老师也还有更多机会来教孩子,让他们整齐的、有规律的敲打。)音乐活动《厨房的节奏》,活动前备课时,我觉得这活动想要达到理想效果,可能对于我们还没怎么接触过打击乐的'孩子们来说,还是比较有难度的。活动前我准备了孩子吃饭时用的勺子,准备了筷子、果奶瓶、塑料纸,能让孩子用这些物品敲打节奏,有节奏的敲打出不同的声音。
第一活动部分中让孩子模仿妈妈在厨房劳动时发出的声音,孩子们模仿的声音多种多样,活动的激情好似一下被点燃,表现的兴趣十足,使这个音乐活动很好的开始。
第二部分学唱部分,孩子们学唱的积极性很高,当我弹唱歌曲时,有部分孩子已经开始跟着在学唱,为了容易使幼儿记忆歌词,因为整个歌曲中,有多次附点,本是有点担心孩子一遇附点音,可能需多费点时间学唱,但效果告诉我,孩子对有附点音处也能很好的把握。
第三部分,是这个活动的重难点,也是孩子活动的高潮部分,我将孩子分成四组,按座位分别用不同的材料有节奏的敲击表演歌曲,与其说是孩子们在打击节奏乐,还不如说是孩子们快快乐乐地玩、快快乐乐地唱、快快乐乐地在享受这一过程,本是担心孩子第一次合作敲击会行吗?他们用完整的配合告诉我,他们完全可行的。
我认为在此刻,应把节奏图谱多唱几遍,并让幼儿单独表演,不对的地方马上一起纠正,达到每人都能大胆正确地表现。
在最后厨房音乐会的表演,我认为还不错,幼儿拿到厨具宝宝时特别兴奋,让他们随着音乐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的打节奏,幼儿基本都能在所学的节奏型里表演,只是整体性不强,不够整齐,我认为,这是第一次新鲜的尝试,幼儿能打出这新学的节奏型已基本达到目标。经过此次的教学,我懂得了音乐课的形式多样化,已经是不单纯的教会孩子怎么唱歌,而是在感受音乐的高层境界,把音乐游戏化。孩子学音乐和我们学音乐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方面。如何让孩子乐于学,勤于思考成为我今后教学的努力方向。
导师说整个活动最大的亮点,是我能通过个人情绪,引导幼儿模仿各种声音,激发幼儿活动兴趣,让幼儿在短暂的十几分钟感知、模仿厨房里的各种声音。对活动有所改动的地方是第一环节,把让幼儿自由玩,改为教师出示敲击,,主要原因是考虑到幼儿同时敲击时,对声音的感知不准确。活动中孩子参与的积极性很高,导师夸奖我调控能力很强,活动的每一目标也达成较好。若我将声音宽度再拓展些,会让活动更为丰富。
小班节奏活动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喜欢。
2、通过各种形式让幼儿来感受音乐、认识乐器。
3、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4、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5、感受音乐的欢快热烈的情绪。
活动准备:
响板、乐曲
活动过程:
1、欢迎歌:幼儿在教师的带领下与教师进行相互的问候与介绍自己。
2、认识乐器:教师取出响板,让幼儿看教师是如何使用的,然后进行传递乐器的练习,让幼儿模仿教师的节奏来进行认识乐器活动。教师也可以让幼儿来按照节奏节拍的方式进行认识乐器。
3、嗓音练习:让幼儿能够看教师的手势来进行大小声的发音练习,教师用手握成拳头,请幼儿看着手势发“啊”的音。
4、坐地蹦跳:教师以节奏的快慢的方式来进行儿歌“吃豆豆”的学习,第一节幼儿拍节奏学说儿歌。第二节让幼儿配合动作学说儿歌。
5、唱歌游戏:follow me.学唱歌曲,并会表演。能跟据歌曲内容,创编表演动作幼儿学会问答的形式进行表演唱.
6、成语:刻舟求剑。教师在教给孩子成语的时候,以故事的形式来表现出来,这样更加能够吸引幼儿的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7、手指游戏:凑十歌。学说儿歌并会边说儿歌边游戏,幼儿能用双手表示动作。
8、古诗:枫桥夜泊。让幼儿能够感受古诗的韵律,变换节奏学说古诗。用响板代替古诗内容。
9、舞蹈:机器猫,让幼儿在愉快的互动活动中体验音乐带给我们的快乐和美。
10、结束歌:See you next time。放松幼儿情绪体会歌曲旋律。幼儿跟随老师幼儿可变换同伴姓名,合理利用空间进行表演唱。
附:儿歌
吃豆豆
小妞妞,吃豆豆,吃了豆豆长肉肉,长了肉肉像球球,像个球球滚跟头.
凑十歌
一加九,十只小蝌蚪;二加八,十只小花鸭;三加七,十老母鸡;四加六,十只金丝猴;五加五,十只大老虎
活动反思:
整个教学活动气氛非常好,因为孩子们充满了快乐。音乐活动的教学,常常能为孩子带来莫大的快乐,在快乐的气氛中,孩子们能够学习到新的歌曲,也能进行表演,整个活动是非常难能可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