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下册名师复习教案(通用4篇)
五年级语文下册名师复习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认真读文,进一步感悟散文的写作手法,体会作者当时的写作意境及思想感情。
2.学习本课6个一类生字,4个二类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指导学生抓住课文所描写的具体景物,感悟作者所展开的联想,并学会在写作中运用联想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抓住作者所描写的具体景物展开的联想,梳理作者的写作思路,体会作者的内心情感。
教学准备:
搜集茅盾的资料。
教学时数:三课时。
基础知识:
喇(lǎ) (喇叭)(喇嘛)
叭(bā) (喇叭)
鸥(āu) (海鸥)(鸥群)
燥(zào) (干燥)(燥热难当)
轰(hōng) (轰动)(轰鸣)(轰轰烈烈)
叠(dié) (重叠)(堆叠)(峰峦叠嶂)
焰(yàn) (焰火)(气焰)(势焰)
溶(róng) (溶洞)(溶解)(溶液)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检查学生预习情况,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齐读课题。看到这个题目,你都想到了什么?(诗句: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画面……)大作家茅盾笔下的黄昏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一起看课文。
二、初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
1.默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语。
2.指名读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三、学习基础知识
四、再读课文,理清思路。
1.分清段落。(1—4,5—13)
2.读文思考:课文主要描写了哪些事物?
(浪头、白鸥、风、夕阳、白鸽、笳声)
3.课文是怎样描写这些景物的?认真读一读。
4.了解作者生平,学生汇报课外查阅的资料。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认真读文,通过作者对所见景物展开的联想,进一步感悟、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
教学过程:
一、整体把握文章脉络。
1.指名读1-4自然段。
思考:作者主要描写了哪种景物?怎样描写波浪的`?自己读一读。看到波浪展开了怎样的联想?(正步走的队伍、愤怒、冲锋号、喊杀声、一排怒似一排。)体会当时作者内心的情感,再读文。
2.自由朗读5-13自然段。
思考:在这几段文字中,作者主要描写了什么?
什么样的夕阳?(愤怒的、挣扎着的。)
(对明天、未来美好的憧憬与期待)
二、自由读文,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破折号的停顿。
四、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黄昏
波浪太阳
正步走的队伍愤怒
愤怒燥怒挣扎着
五年级语文下册名师复习教案 篇2
教材说明
本次习作的内容为选题作文。教材由五部分内容构成:第一段说明了本次习作的主题范围。第二段和第三段是本次习作的两方面选题,学生可以自由选择一个方面,展开来写。第四段讲明了要联系实际生活,写清楚,并有真情实感。第五段是对题目的要求,学生可以自拟题目,自由发挥。
教学建议
〔教学目标〕
1.联系学生自己的实际具体事例,写出真实的心理感受。
2.初步培养学生写作议论文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抓住要点、联系实际具体写出自己的感受。
〔教学准备〕
课前让学生预习习作教材,准备要写的内容。
〔教学时间〕
建议本课教学3课时。
〔操作要点〕
1.指导。
⑴理解题意,明确习作主旨,弄清写什么。
出示习作要求,让学生认真思考:
①什么是选题作文?
②这次作文写什么?
学生经过认真思考之后会有一些初步的理解和体会。在明确写作目标的基础上,老师适时帮助学生归纳整理:这次作文是以写实际生活中的事例和感受为主要内容的文章,要把真实的事例具体地写出来,然后分析这个事例,写出自己的心得体会。
⑵指导写作。
学生在理解习作要求后,组织学生选择话题,并在小组内讨论。以某个学生的具体事例为讨论内容,大家畅所欲言,各抒己见,从具体事例中得出个人的'心得体会。这些个人感受可以不同,这样做是为了营造一个讨论的氛围,这样可以激发学生们的写作欲望、开扩写作思路,取长补短,使学生能够顺利完成习作。教师也可以参与其中,对一些在认识上有偏激的学生加以正面的指导,使学生都能对本次的习作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在写法上注意在记事的同时写出各阶段的心理想法。
2.学生动笔打草稿。
要求书写工整,语句通顺,正确使用标点,遇到不会的字要及时查字典。在学生写作期间教师要进行巡视,当学生遇到问题时可及时进行解答。
3.讲评。
首先要综合评述本次习作情况,着重评述两点:⑴是否按照习作训练要求去写。⑵重点部分是否写详细了。
具体讲评可采用“对比式讲评”或“开放式讲评”。“对比式讲评”即选择一至两篇优秀的文章在班级朗读、让学生评价,说出它们的主要优点及不足之处,再出示个别较差的片段,师生共同进行评改。然后学生阅读自己的作文找出问题,认真修改。“开放式讲评”即引导学生相互品评,自由交流,让学生在自我修改中进一步感悟写作方法,提高表达能力。
五年级语文下册名师复习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把事情发展顺序列提纲、把事情的过程写具体。
2、按事物的几个方面安排材料,列提纲、作文。
3、写人文章写出人物的语言和行动,反映人物某一方面的特点或某一方面的品质。
4、观察要做到有顺序。
5、学会写书信、发言稿、缩写。
教学重点:
1、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写具体,并把事情经过分几步写具体。
2、学会抓住人物的语言和行动来反映人物的品质。
教学难点:
1、会抓住人物的语言和行动来反映人物的品质。
2、列提纲。
教学过程:
1、回顾我们本学期学过的作文类型
学生自由地说说作文的'篇目、要求、内容等。
2、选取学生的优秀作文,进行朗读与评议,结合每一类的作文要求谈谈作文的注意点。
(1)复习写清楚一件事。
学生进行讨论注意点:
在写一件事时,要注意写清楚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注意语句的通顺。这件事是自己经历过的或者看到、听到的事。可以是使自己高兴的、有趣的、新鲜的事,也可以写使自己感到惭愧的、伤心的事。
(2)复习把事情经过分几步写具体
讨论重点:
怎样抓住一件生活中的事,虽然这样的事情看似不起眼,也很小,但要想想是否反映了人物某一方面的品质。
仔细回忆事情的经过,想象当时的情景,可以把情况分成哪几步?怎样一步一步写清楚。
感受最深的部分是什么?如何把这部分详细地写清楚?所反映的人物品是什么?
同样列举学生习作中的片段进行评议巩固。
3、说说作文的一些常规要求,看看自己的作文,找找自己的优点与不足,同学之间作文交流。
五年级语文下册名师复习教案 篇4
一、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知道诗人为什么把微笑比喻成最好的身份证。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读写结合,写写自己经历过的微笑。
二、教学过程:
(一)初读感知,整体把握。
1、揭示课题,板书课题。
2、自读课文。提示要求:读准字音,读顺句子,不懂的词语借助字典或联系上下文初步理解。
3、学生试读课文,指名学生愿意读哪一节就读哪一节。
4、整体感知:让学生说说读了诗歌以后,你对“微笑”这个词有了哪些新的认识和理解。
5、认读生字、生词。
(二)再读生疑,研读感悟。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质疑提问。
如:为什么说微笑的价值很高?为什么说微笑是朋友间交流的信号?为什么说“在人生旅途上,最好的身份证就是微笑?”
2、小组内研读,讨论。
3、集体交流,感悟诗文背后蕴藏的深刻含义。
a、微笑很容易做到,你是不是常常对别人微笑?如果你以前不爱微笑,以后回怎么做?
b、诗人把“微笑”比作“身份证”,想一想还能把微笑比作什么?
(三)反复练读,背诵课文。
1、指导学生画出句尾押韵的字,自己反复练读,体会朗朗上口的感觉。
2、指名读诗,互相评议。体会这首诗语气亲切的特点。
3、尝试背诵课文,同桌互背。
(四)读写结合,积累词语。
1、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把微笑送给别人或接受别人微笑的'经历,先说一说,注意要说清楚时间、地点、人物、为什么把微笑送给别人(为什么接受别人的微笑),“我”的心理活动以及别人的表现(动作、语言、神态)等,然后再写下来。
2、引导学生积累课文中的好词佳句,如:转瞬即逝,善良淳厚。在人生道路上,最好的身份证就是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