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案下载 > 教案大全 > 《人口迁移》教案(通用2篇)

《人口迁移》教案

发布时间:2023-11-15

《人口迁移》教案(通用2篇)

《人口迁移》教案 篇1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①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和分类。

  ②探究人口迁移的特点,举例说明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③正确认识人口迁移客观存在及其正、负影响。

  ④通过有关人口移动的讨论,学会全面地、客观地分析某一具体的人口迁移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分析人口迁移与人口移动两概念的关系,明确不同地理概念的区别与联系,从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

  ②通过剖析人口迁移的基本原因推力拉力作用,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各因素对人口迁移的影响,使学生学会正确看待各地理事物之间的联系。

  ③在讨论过程中,引导学生团结协作,大胆表达、交流,发展学生学会合作、与人交往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人口迁移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结合生活实际,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用科学的理念、发展的观点看待生活。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培养学生高度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精神。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口观和环境观。

  二、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人口迁移的地理范围(国际、国内)。

  2..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及其变化。

  (二)教学难点

  1.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的国际人口迁移的特点和流向,尝试分析时代背景。

  2.利用推拉理论分析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及其变化。

  三、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多媒体教学

  四、教学过程

  第一阶段:播放录像,导入新课:

  播放一段我国“民工潮”和“春运”的画面,人口的大量移动。

  承转过渡:这些人的移动是人口流动,还是人口迁移呢?什么是人口迁移呢?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16正文第二段并思考这两个问题。

  第二阶段:出示问题“什么是人口迁移“,引导、组织学生思考。

  ①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

  人口自然增长是人口变动的一个方面,人口迁移是人口变动的另一个方面。人口迁移是人口移动的一种形式,是人们变更定居地的空间流动行为。

  ②教师展示问题:人口迁移可以分为哪几类呢?在学生讨论、回答基础上,教师归纳。

  ◆根据人口迁移空间范围的不同,人口迁移可以分为国际迁移和国内迁移。

  ◆按人口迁移的方向分类,可以分为农村到城市,城市到农村,农村到农村,城市到城市。

  ◆“由农村到城市的人口迁移”,是发达国家历史上和发展中国家当前人口迁移的主要类型。

  ◆按人口迁移方式分类,可以分自发性与计划性。教师组织学生讨论:教材17页“活动题”。

  学生回答后,教师展示正确答案,并就学生的难题进行分析。

  第三阶段:投影展示:课本插图1--9“近现代世界人口迁移流动路线示意”学生讨论:近现代世界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迁移的原因?

  根据学生的讨论,转折进入下一个问题的学习。

  投影展示:“人口迁移的推力和拉力因素”示意图。

  第四阶段:出示问题“引起人口迁移的因素?”

  教师归纳总结: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1.自然环境因素:气候、地形、土壤、环境、自然灾害。

  2.经济因素:城市化的推进、大型建设项目的布局、区域的大规模开发。

  3.政治因素:政策、战争、政治中心的`改变。

  4.社会文化因素:文化教育、家庭、宗教信仰。

《人口迁移》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历史上、建国后、改革开放以来不同时期人口迁移特点及其原因,并预测其发展趋势。

  2.学会因时因地比较不同时期人口迁移的特征,并科学地预测。

  【教学重点】

  中国人口迁移的现状和原因。

  【教学过程】

  本节主要讨论我国的人口迁移的一些基本情况,是在上一节的基础上展开的。

  一、历史上我国的人口迁移

  黄河中下游平原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从秦汉时期开始,我国人口就由黄河中下游平原向四周扩散,重点是向南方的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扩散。由“安史之乱”而引发的人口大迁移,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口地理分布的格局,使南方人口第一次超过了北方人口,中国人口地区分布的中心首次由黄河流域移到了长江流域。

  引起我国历史上人口迁移的原因,其中最直接的就是移民支边、战争和自然灾害。如我国历史上,每发生一场战乱或者灾荒,就会引起一次较大规模的人口迁移。

  二、新中国成立后到80年代中期的人口迁移

  这一时期,由于实行计划经济和严格的户籍管理,表现为:规模小,频率低,受国家政策影响。

  从迁移方向上看:我国人口净迁出地区有:辽宁、山东、上海、四川;迁入与迁出持平的地区是西藏;其余地区为人口净迁入地区。

  这一时期的人口迁移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安置失业人员和闲散劳动力的人口迁移;

  (2)支援新开发工业基地建设的人口迁移;

  (3)移民垦荒支援边疆建设农林牧业新基地的人口迁移;

  (4)高等学校搬迁、招生和分配的人口迁移;

  (5)新修水利和水库库区移民而引起的人口迁移;

  (6)压缩城市人口规模而引起的人口迁移;

  (7)少量的自发迁移。

  三、80年代中期以来的人口迁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口迁移日趋活跃,其特点主要表现为:流动人口大量增加,属自发流动。

  从流动方向上看:一是从农村到城市;二是从内地省、自治区到沿海城市和工矿地区。

  这一时期的人口流动主要是自发性的,其目的主要是务工和经商。同时,因学习、培训和分配工作的迁移人数也逐步增多。在这一时期变化较大的还有一点:原先有些人口迁移的净迁出地区,开始变为净迁入地区,如上海市。

  【课堂小结】

  要求学生对我国的人口迁移情况有所了解,了解其主要特点及原因。

  【板书设计】:

  第六节 中国人口迁移

  一、历史上我国的人口迁移

  迁移方向:由北向南。

  迁移原因:移民支边、战争和自然灾害。

  二、新中国成立后的人口迁移

  特点:规模小,频率低。

  三、80年代中期以来的人口迁移

  特点:流动人口增加。

  方向:农村→城市,内地→沿海。

  目的:务工、经商、学习、培训。

《人口迁移》教案(通用2篇) 相关内容:
  • 人口普查(精选16篇)

    [教学内容] 人口普查(第5-7页)[教学目标]1、经历收集日常生活中常见大数的过程,并能说出这些大数的意义。2、会正确读、写多位数,并能比较数的大小。[教学重、难点] 会正确读、写多位数,并能比较数的大小。...

  • 人口普查 教案(精选4篇)

    课题: 人口普查(二)写多位数教学目标:1. 掌握亿以内数的写数方法,能正确写出亿以内的数。2. 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培养获取信息的能力。3.进一步培养数感,结合相关数据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及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

  • 人口问题(精选12篇)

    第一教时教学目的1:理解人口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促进或延缓作用,掌握人口数量的标准;2:了解世界人口现状,懂得人口众多增长过快所带领的严重后果3:培养学生阅读材料分析材料的能力教学重点 合理的人口数量标准教学难点 人口对经济社会...

  • 《我国的人口问题及政策》说课设计

    一、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是初三政治第十一课《中国的社会主义正处在初级阶段》的第三框,是基本国情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 世界人口

    内容:p46~48 课时:2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探索积的小数位数与乘数的小数位数的关系。 2、结合实际情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 1、 读信息,提问题。...

  • 第十六课1-2框  人口、资源

    第十六课1-2框 人口、资源一、课时基本内容:1课时 第十六课1-2框 人口、资源二、教学内容分析,学情分析,重、难点的确立,教学资源的取舍,教法、学法的选择等1.教学内容分析:第一框题“控制人口,提高素质”讲述了我国的计划生育基本...

  • 第二节  人口普查

    第二节 人口普查教学目标: 1、经历收集日常生活中常见大数的过程,并能说出这些大数的意义。 2、能对多位数进行估计,发展估计意识。 3、会正确读、写多位数。 教学重、难点: 1、能对多位数进行估计,发展估计意识。...

  • 人口普查 (北师四上)

    [教学内容] 人口普查(第5-7页)[教学目标]1、经历收集日常生活中常见大数的过程,并能说出这些大数的意义。2、会正确读、写多位数,并能比较数的大小。[教学重、难点] 会正确读、写多位数,并能比较数的大小。...

  • 人口的增长与控制

    一、设计思路本节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八年级下册(江苏科技出版社)的内容。根据新课程理念和本节内容的具体安排,在课堂设计中侧重于通过技能训练和体验教育加深情感教育。...

  • 第3课 人口最多的大洲教案

    课题第3课 人口最多的大洲第 1 课时 共 1 课时课型新授课执教教师:教学目标1、 亚洲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2、 理解由于人口过多带来的资源和环境问题。 3、通过阅读统计图表,说明亚洲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

  • 第四节 地域文化与人口导学稿

    【预习练习】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 和 的总和。地域文化则是指在 现象。一、外国文化与人口1、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差异对于人口发展产生多方面的影响,像 、 对人口发展的影响就很大。...

  • 脍炙人口

    这个成语是从《孟子·尽心下》记载的一段故事中引申出来的:“脍炙,所同也;羊枣,所独也。”春秋时的曾参是个孝子。他的父亲曾晰喜欢吃羊枣(一种野生小柿子,俗名牛奶柿)。曾晰死后,曾参竟不忍心再吃羊枣。此事被儒家传为美谈。...

  • 人口的迁移

    高中地理(中图版)必修二《人口的移动》[教学目的]:使学生能够分析人口的移动因素[重点难点]:人口的迁移原因[讲授过程]:[探索活动]读图回答问题:[问题]世界人口的迁出地有哪些?主要迁入地有哪些?[问题]为什么人口要迁移?经济因素,...

  • “人口问题”一节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自信心,增强对人口问题的认识,进而激发责任感和使命感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从学习和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并运用有关知识和方法,提出看法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我国面临严峻的人口形势

    我国面临严峻的人口形势严峻的人口形势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我国当前面临的严峻的人口形势,分析我国人口基数大,增长快,素质偏低的特点,说明人口问题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分突出的制约因素;使学生了解我...

  • 教案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