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大班社会教案(通用4篇)
家大班社会教案 篇1
活动设计背景
现在的小朋友非常缺少爱国教育,对自己的国家了解很少,也不清楚自己是什么民族,通过了解中国的民族状况,让小朋友们为自己属于中国这个大家庭而骄傲自豪,并通过此活动了解自己是属于什么民族这一基本情况。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中国的民族状况,为自己是中国人而骄傲。
2、感受描绘民族服饰美的快乐。
3、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4、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5、在活动中将幼儿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
教学重点、难点
知道每个民族都喜欢吃什么,做什么,住在哪里,服饰特点是什么。
活动准备
1、幼儿用书《少数民族》;
2、图画纸,铅笔,油画棒,彩色笔等绘画工具;
3、幼儿活动前对中国民族状况有所了解。
活动过程
一 、说一说:中国的民族
(1) 教师:中国有多少个民族?你是什么民族的?我们周围生活着哪些民族?
(2) 教师:你能说出几个民族的名字?知道他们有什么风俗习惯吗?他们喜欢吃什么?做什么?住在哪里?
二、 做一做:幼儿操作幼儿用书《少数民族》第1页,用线连一连,看看各个民族喜欢吃什么,做什么,住在哪里。
三、 画一画:
(1) 阅读幼儿用书《少数民族》第2-4页,进一步了解藏族、维吾尔族和傣族的风俗习惯。
(2) 教师向幼儿简单介绍各民族的状况,并做出小结。
(3) 在藏族、维吾尔族和傣族三个民族中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民族服饰幼儿动手绘画,进行展示,感受各民族不一样民族服饰的美。
(4) 将小朋友绘画作品放在学习园地,大家一起欣赏评论。
小朋友们对少数名族很感兴趣,但是活动准备不充分,没有让家长和小朋友提前查阅资料,活动组织的时候也只有极少数小朋友知道少数民族的存在并知道自己属于哪个民族。
家大班社会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进一步感受家的温暖,产生爱家的情感。
2、能够大胆和同伴交流,讲述自己的想法。
3、乐于和同伴说说爱家的理由,分享家庭的快乐。
活动重点:能够大胆和同伴交流,讲述自己的想法。
活动难点:感受家的温暖,产生爱家的情感。
活动准备:音乐、家庭图片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教师出示“家”,提问:“你喜欢自己的家吗?”“你最喜欢家里的什么?为什么最喜欢它?”请幼儿逐一讲述自己爱家的理由,分享家庭的快乐。
教师小结:小朋友都有自己最喜欢的人或宠物或物品或玩具或房间。小朋友都爱自己的家,我爱我家。
二、基本部分
1、教师朗诵诗歌《家是什么》。
提问:“你听到了什么”?
教师小结:妈妈用勤劳的手把家里整理的干净、漂亮,让家人感到很温暖;爸爸用坚实的肩膀撑起一把保护伞,为家人挡风遮雨,让家人享受幸福和快乐。所以说:家是妈妈温暖的手、是爸爸宽阔的肩膀。
2、“除了诗歌里所说说的,你感觉家还是什么?”
3、幼儿自由思考,可以和同伴相互讨论。
4、教师和幼儿共同欣赏歌曲《让爱住我家》,进一步感受家的温暖,加深爱家的情感。
5、理解广义的家,引导幼儿关爱身边的每一个人。
“一家人在一起特别的温馨,小朋友们和老师在一起组成了大一些的家——大三班。”“所有的中国人团结在一起组成了更大的家——中国。”由小家联系到班级、国家,将感情升华到新的高度。
6、引导幼儿关爱身边的每一个人,幼儿相互拥抱,感受相互的爱。
三、结束部分
教师小结:我们爱自己的小家,也爱我们的大家。我们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我爱我家!
家大班社会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知道地球对人类和动植物的重要性。
2、了解地球的灾难及简单的原因。
3、愿意为保护地球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4、培养幼儿与他人分享合作的社会品质及关心他人的情感。
活动准备:
1、幼儿在活动前收集过关于地球灾难的故事、图片等资料并初步了解原因。
2、关于地球灾难的图片若干。
3、将各种资料和图片制成PPT。
4、地球仪图片。
活动过程:
1、出示地球仪图片,引起幼儿兴趣。
"小朋友看,你知道这是什么吗?"(地球仪)"小朋友知道我们生活在哪个星球上吗?"(地球上)"我们生活的地球就像这个地球仪一样是圆圆的,除了我们人类,地球上还有什么?"(动物,植物)教师小结:地球上不仅生活着我们人类,还有各种动物,植物也生活在美丽的地球上。
2、通过观察图片,让幼儿交流、了解地球的灾难。
(1)"人类,动物、植物都快乐地生活在地球上,但是地球上有许多灾难会给我们的生命带来伤害和威胁,我们一起来看看有那些灾难。"教师出示海啸、地震、雪灾、干旱等图片,让幼儿观察。
"海啸、地震、雪灾、干旱这些灾难是自然灾难,是我们人类无法避免的。但是有些灾难是我们人类自己造成的,我们一起来看看,想想如何来避免灾难的发生。"
(2)教师出示水土流失、水污染、空气污染、冰川融化等图片,让幼儿观察。
"这里的森林怎么了?动物会怎么样?为什么会这样?"(因为人类乱伐树木)"这里的河流怎么了?水里的鱼会怎么样?
"看看图上的天空是什么颜色的、为什么会这样?"幼儿讨论、交流。
(3)"森林没有了,水变黑了,空气被污染了,人类会怎么样,动物会怎么样?"(会生病、生命受到威胁)
教师小结:由于人类不注意保护地球,乱伐树木、乱扔垃圾、排放废气、污水,造成森林变小,水土流失,水域和空气被污染;人类和动植物的生存也受到了威胁。
3、教师和幼儿共同讨论如何保护地球。
"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为了让人类、动物、植物有一个美丽的家园,我们该怎样保护我们的地球呢?我们可以做些什么呢?"幼儿自由讨论。
如:不乱扔垃圾,不往河里排污水,不向天空排废气,节约用水,多植树,把垃圾分类处理等。
"怎么让大家都了解地球的灾难,都去保护地球呢?"教师出示图片、资料,引导幼儿制成展板。
"我们可以把这些图片制成展板让大家都来参观,让大家知道保护地球是每个人的责任,让大家都来保护地球。"
4、体验活动:给垃圾分类。
"小朋友看这里有许多垃圾,但这些垃圾并不都是没用的,有的还可以回收再利用。如废纸可以捣成纸浆后做再生纸,饮料瓶可以种花或者做简易笔筒,。回收垃圾不仅可以减少环境污染,还可以保护资源,是保护地球的一种很好的方法。现在请小朋友给垃圾分类吧!
"教师出示两个垃圾桶,让幼儿分类。
"幼儿园里每天都会有各种各样的垃圾,我们带着垃圾桶去回收垃圾吧!
活动反思:
活动中幼儿参与积极,思维敏捷,从故事到实际生活,孩子们都知道平常我们就要好好的保护我们的地球,保护我们的环境,不乱扔垃圾、提倡低碳生活、多种树木和花草等等。这样我们的地球才会美丽。
家大班社会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体验阅读的快乐,初步懂得遇到困难,要积极动脑解决问题。
2、理解图书内容,知道房子及房子的各部分对人们生活的重要性。
3、学习从左往右、从上往下阅读图书的方法。
活动准备
1、故事书《你的家、我的家》。(参考幼儿课本)
2、课件。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出示第一页和第二页的上面部分。
——师:你们有房子住吗?我们都有房子住,小熊和小兔却没有。你们猜会发生什么事呢?
二、阅读图书。
1、尝试阅读:幼儿俩俩结伴坐一起,尝试阅读图书。
2、共同阅读。
(1)利用课件讲述故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强调阅读的基本技能:从左往右,从上往下图文结合地看。
(2)通过以下问题,帮助幼儿初步理解故事内容:
——主人公遇到了下雨天,他们是怎么解决的?
——主人公遇到了刮风的天气,他们想到了什么呢?
——主人公为了方便出入,需要给房子安装什么?
——有了房子之后,主人公害怕淘气鬼拿走东西,他们是怎么做的?
——肚子饿了,要吃饭,所以房子里面需要建厨房。
——哎呀,我们要大小便,还需要一个什么空间呢?
——请小朋友想想,一个舒适的房子,还需要什么空间呢?
小结:房子可以为我们遮风挡雨,而且它的各部分都有不同的作用,为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大的便利。我们人类以前也是没有房子住的,遇到了各种问题,我们人类像小熊和小兔一样,不断地动脑筋,所以就有了现在这么舒服的房子。只要我们肯动脑筋,以后还会有更舒适、更方便的房子呢!
3、归纳阅读:与幼儿一起完整地阅读一遍。
三、扩展想象:
——小熊和小兔可能还会遇到什么问题呢?它们的房子又会有什么变化呢?
——请幼儿根据自己的想象,画出改变的房子。
——鼓励幼儿上台分享自己的作品。
区角活动
游戏益智区:将拼插玩具放在游戏区,让幼儿搭建“房子”。
语言区:将幼儿课本放入语言区,引导幼儿自主阅读。
环境创设
将各种各样的房子贴在主题展示区,供幼儿欣赏。
家园互动
家长可以跟幼儿一起参观一些建筑博物馆,看看以前的房子是怎么样子的。
随机教育
当刮风、下雨的时候,让幼儿回忆一下故事,巩固房子各部分对人们生活的重要性。
附录:房子的代名词
宫:古代帝王的住所或神庙,前者如:故宫,后者如:雍和宫。
殿:高大的房屋,特指供奉神佛或帝王受朝理政的房屋,前者如:大雄宝殿,后者如:太和殿。
室:房屋或内室。前者仲长统《昌言?理乱》有句:豪人之室,连栋数百。后者《礼记?问丧》有句:入室又弗见也。
府:旧指大官、贵族的住宅,今指国家元首办公或居住的地方。前者如:贾府,后者如:总统府。
邸:高级官员的住所,如:官邸。
宅:居住地方。《韩非子?诡使》有句:无宅容身。
厢:正房两侧房屋,如:西厢房。
宇:屋檐,后泛指房屋。《史记?秦始皇本纪》有句:各安其宇。
院:院子,如:四合院儿。
牌坊:上刻题字宣扬忠孝节义,标榜功德的门洞式建筑。如:贞节牌坊。
阙:宫庙、墓门前记官爵、功绩和装饰之用的双柱楼观,如:宫阙。
塔:用来藏舍利和经卷的建筑,以方形、八角形为多,如:大雁塔。
刹:佛塔和佛寺的统称,即佛教的寺庙,如:古刹。
寺:僧众供佛的处所,如:少林寺。
庙:奉祀祖宗、神佛或前代贤哲的处所,如家庙、土地庙、孔庙。
祠:比庙规模小一些的建筑,如:宗祠。
观:道教的庙宇,如:白云观。
庵:尼姑住的佛寺,如:尼姑庵。
陵:帝王的墓地,如:明十三陵。
城:都邑四周防御的城垣,如长城。
堡:围有土墙的城镇或乡村,如吴堡,读“补”音。
亭:有顶无墙的小型建筑,如:醉翁亭。
坛:古代举行祭祀、誓师等大典用的台,如:天坛。
楼:二层以上的房屋,如:岳阳楼。
榭:建筑在台上的房屋,如:水榭。
阁:四周设栏杆回廊的楼,如:滕王阁。
廊:屋檐之下的过道,如:九曲回廊。
轩:有窗的长廊或小室,如:惜抱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