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下册认识人民币的教案(精选3篇)
一年级下册认识人民币的教案 篇1
教学目标设计
1、在现实情境中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级它们之间的关系。
2、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
教学方法
1、操作法:通过操作人民币,初步感知人民币,认识人民币。
2、观察法:通过观察发现各种面值的热民币的特点,从而进一步认识人民币。
教学程序设计
教材处理设计
师生活动设计
一、谈话导入。
二、观察情境图,提出问题。
1、观察情境图
2、提出数学问题
三、解决问题
1、解决第一个红点问题“你存了多少钱”。
从了解本班学生的存钱罐导入新课
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提出数学问题,然后由情境图回到现实中来,一本班同学的存钱罐为素材开展学习活动。
提出的问题:
你存了多少钱?
你认识下面的人民币吗?
第一个红点标示的问题“你存了多少钱”是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教学时采用以下几个环节进行:1、首先是策略问题,即怎样才能知道存了多少钱,面对这么多钱怎样数。
2、教师为每个小组准备面值不同的人民币,引导学生先分类,将面值相同的人民币放在一起。
3、夹流自己辨认不同面值人民币的方法,可以从人民币上的面值、正反面的颜色、图案等方面进行辨认。同时教师要向学生进行爱护人民币的教育。
师:课件出示情境图。
生:观察情境图,提出问题。
师:出示第一个红点问题“你存了多少钱”。提出问题怎样才能知道存了多少钱,面对这么多钱怎样数。
生:给人民币分类。
生:交流自己认识的人民币
师:教师向学生进行爱护人民币的教育。
教学程序设计
教材处理设计
师生互动设计
2、解决第二个红点问题“你认识下面的人民币吗?”
四、课堂练习
五、课堂
1、认识乐园、角、分的基础上,组织兑换人民币的活动,如:“1角兑换多少分?”“1元兑换多少角?”从而得出1元=10角,1角=10分。
2、结合统计表中的数据解决红点标示的问题“你存了多少钱”。在认识人民币时,教师要注意充分展示学生的发现。在了解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之间的关系后及时组织自主练习,加深对人民币的认识。
第一个红点问题“你认识下面的人民币吗?”旨在引导学生对2元及2元以上人民币进行认识。学生已有一定的经验,教师引导学生独立解决。
自主练习第1题是认识现在流通的不同面值、版别的人民币及兑换人民币的题目,其中大面值人民币的认识是重点。练习时,教师仿照此题设计出更多的活动,尤其要重视“你还能怎样换”这个环节,提高联系的灵活性。
通过引导学生交流收获体会,复习本节课所学的知识。
生:兑换人民币。
师:组织交流1元=10角,1角=10分。
师:引导解决“你存了多少钱”这个问题。
生:解决问题后交流。
师:出示第二个红点问题“你认识下面的人民币吗?
生:独立解决问题。
师:出示自主练习第1题
生:自主练习
生:交流收获体会。
课后反思
由于人民币与学生的生活密不可分,学生在生活中对有关人民币的知识已有一定的经验。因此,在教学是要充分利用这些经验,创设学生熟悉的、生动地、有趣的情景,引导学生在解决一系列现实问题的过程中,经过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系统的学习有关人民币的认识。在实践活动中让学生认识人民币,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年级下册认识人民币的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这节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小学数学第二册第五单元“认识人民币”的第一课时。是在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掌握的100以内数的知识的基础上,学习、认识人民币的。一方面使学生初步知道人民币的基本知识和如何使用人民币,提高社会实践能力;另一方面使学生加深对100以内数的概念的理解;体会数概念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通过模拟购物等活动,使学生在简单的付钱、算钱的过程中感知人民币的币值和人民币的商品功能,培养学生实际生活中的购物能力,提高社会交往和社会实践能力。使学生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功能和作用,并知道爱护人民币。使学生从小懂得合理使用零花钱,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进行心理教育渗透。
活动过程:
一、认识人民币
1.激趣导入。
同学们看,这是谁?(课件出示──聪聪。)今天我们的好朋友聪聪要和大家一起来学习。
【本节课安排学生们喜欢小精灵聪聪与学生们一起学习,为学生从创造了一个生动活泼的情境,注重人文精神的渗透,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使他们主动活泼的学习。】
(聪聪提出问题):小朋友们你们看,这是什么?(出示钱)
看到这么多钱,你有什么想法?
生:我想用它买文具。
生:我想用这些钱去帮助有困难的人。
生:我想把它存起来。
生:我想,我要是有这么多钱该多好啊!
……
(对学生给予表扬。)
【适当的评价与肯定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亲切自然的语言,拉近了师生距离。从学生身边的事例引入,联系生活,贴近生活,激发学生情感体验。渗透:保管好钱,积少成多,养成勤俭节约的好品质。献爱心,孝敬父母等。同时,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
2.初步感知人民币。
师:钱的用处可真大啊!课前老师让同学们搜集有关钱的资料,现在你对钱有哪些了解呢?
生:我知道钱还叫人民币。(板书:人民币)
生:人民币上有国徽。
生:钱有纸币和硬币两种。
……
(学生发言,教师及时给予表扬,并提醒其他同学注意倾听。)
【明确的要求学生认真倾听他人的发言,是一种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也是尊重他人的表现。让学生搜集有关人民币的资料,为他们提供了展示自我的空间,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通过交流,丰富学生对人民币的了解,在交流时,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多途径学习知识,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渗透:国徽是国家的标志,教育学生要爱护它。】
3.识别人民币。
(课件演示)
聪聪:“小朋友们,你们对有关人民币的知识了解的可真多!我这里也有一些人民币,快看看,你们都认识吗?”(学生回答)”那我可要考考你们了!你们知道这是多少钱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学生回答)
师:我们在认钱的时候,不仅要看人民币上的数字,还要看数字后面的汉字,来辨别它的面值是多少。
再出示几张人民币让学生说面值。
师:刚才我们认的这些人民币就是我们在生活总经常使用的第5套人民币和部分第4套人民币。
【学生对人民币都有较丰富的感知经验,也有较强的观察兴趣,几乎每个人都能说出识别方法,但是他们的观察角度不够宽泛,深度欠缺,因才老师要做必要的引导,拓展学生的观察视野,总结特征,归纳重点识别方法,以此方法保障学生的自主探索活动有效进行。】
4.人民币的分类。
(课件演示)
聪聪:“你们可真棒!全答对了,祝贺你们!我要送给你们一份小礼物,就在你们的桌子里,快找出来看看吧!”
师:是什么礼物啊?
师:和我们平时使用的人民币一样吗?(学生回答)这是模拟人民币。
师:同学们,你们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把这些模拟人民币分分类吗?小组合作,看哪个小组分的最好。开始吧!
师:哪个小组愿意说一说?
【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操作、去感知、去实践,对人民币进行分类,进一步认识人民币。这里安排小组合作学习,互相交流,让全体学生参与学习过程,通过学生间的共同努力,生生互动,使学生树立了合作意识,并逐步学会了如何与他人合作。】
二、实践活动,了解元、角之间的关系
活动1:换币游戏。
师:刚才同学们想到了很多方法将人民币进行了分类。现在让我们轻松一下,做个游戏吧!(实物展示2角、5角、1元的人民币各几张。)
师:老师这有一些面值是2角、5角、1元的人民币,我想把它换成零钱,你想和老师换哪张?想怎样换?把你的想法悄悄告诉给你的同桌。
(学生换钱)
师:10个1角就是1元,也就是1元=10角。(板书)
【学生在换币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逐步建立起自主性、研究性的学习模式,师生是一种友好、平等、朋友式的关系,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活动2:模拟购物。
师:老师要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我们的小小超市开业了,这里有许多优惠的商品,同学们看看都有什么?(学生回答)
师:你有什么发现?
师:你想不想用手中的人民币来购买自己喜欢的商品?
【在活动中,教师充分创设情境,在活动中激起学生的兴趣,从发现中寻求快乐,主动的获取知识,体会教学的使用价值和“做”数学的乐趣。渗透:购物时要守秩序,讲文明,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人民币的知识,同学们表现的都很好。关于人民币的知识还有很多。(上网浏览人民币网站,教师简单介绍。)下课的时候同学们可以上网查查资料、看看书、或者请教学问大的人……下节课我们要举行一次人民币知识小竞赛,比一比看谁知道的多。
【将拓展人民币知识为弹性内容,通过上网浏览和教师讲解,开阔学生视野,满足学生的自我实现的欲望,激起探索意识。】
课后反思:
本节课,通过模拟购物等活动,使学生在简单的付钱、算钱的活动中,积极主动的参与探究性学习过程,感知人民币的币值和人民币的商品功能,培养学生实际生活中的购物能力,提高社会交往和社会实践能力。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如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个人民币分类等激活学生的已有经验的情境,使学生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功能和作用,并知道爱护人民币。使学生从小懂得合理使用零花钱,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进行心理教育渗透。整个教学活动过程较好地体现了课程标准的理念。
一年级下册认识人民币的教案 篇3
本单元的内容是:
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和它们的十进关系,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能看懂物品的单价,会进行简单的计算。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经掌握的100以内数的知识,学习、认识人民币,一方面使学生初步知道基本知识和懂得如何使用人民币,提高社会实践能力;另一方面使学生加深对100以内数的概念的理解;体会数概念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在本单元的教学中,老师要创设具体地生活情境,让学生在购物的活动中认识人民币。
单元教学重难点、关键:
1、重点:认识单位:元、角、分及简单计算。
2、难点:人民币单位间的。
3、关键:组织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多观察、多操作、多实践,熟记“1元=10角、1角=10分”的进率。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并会进行简单的计算。
2、使学生认识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3、通过购物活动,使学生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
品交换中的功能和作用并知道爱护人民币。
单元课时安排:
约4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今天我为你们大家带来了一位新朋友,看看它是谁?(演示:点击出现蓝猫图像)你们认识它们吗?今天是蓝猫文具店开业的日子,它邀请我们全班去参观文具店,你们想去吗?一起来吧!
二、探究新知
1、参观文具店回答问题(CAI演示)
(1)、师:谁能说说文具店有什么文具?价钱是多少?(学生回答)
(2)师:你们喜欢这些文具吗?可是用什么买呢?(学生回答)
2、认识人民币
(1)、师:中国的钱币叫人民币,你们认识人民币吗?
(2)、操作初认人民币
师:将桌面上的人民币拿出,先自己认一认,再在小组内交流,看谁认得多(学生活动)
a:汇报认识情况(学生回答,师板贴人民币:硬、纸币)问:观察这人民币,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回答)
师:纸做的钱币是纸币,金属做的人民币叫硬币
(3)再认人民币
师:(指纸币)你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的纸币,把你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学生活动后,汇报识别方法)
师:像100元、50元、20元、10元、5元、2元、1元在读时有一个相同处是什么?所以它们的单位是元,那你能说说看5角、2角、1角、5分、2分、1分的单位是什么?(学生口答)
师:单位有元、角、分。纸币我们会认了,那么硬币你会辨认吗?
师:识别人民币可以从人民币的大小、图案、面值、颜色上
来记住。观察1元、5角硬币正面,它们有相同的标记是什么?
师:国徽代表我们伟大的祖国,而且是中国制造的,所以我们要爱护人民币,不能在上面乱写乱画。
小游戏:
(1)我指人民币,你举起与我相同的人民币
(2)我说面值,你举起起相应的面值
(3)我说颜色,你来回答
4、元、角、分的关系
师:蓝猫想让大家看一个小片段,看完后说说你学到了什么知识?
(学生观看CAI课件:元、角、分之间的兑换关系)师:看完了这个片段,你知道了什么?
(学生回答,老师板书:1元=10角1角=10分)问:你知道1元=分吗?
(可以小组讨论后再回答)
想一想:
1元可以换几个5角,几个2角?
2元可以换几个1元,几个5角,几个2角,几个1角?
5、电脑出示第49页的例4,让学生口答
三、巩固练习
1、电脑出示第53页的第一题
(1)学生独立操作,订正(学生上台操作)
(2)说凑成的钱数
师:说说每一张人民币的面值,再算一算一共是多少?你是怎样想的?
2、师:蓝猫要文具店等急了,我们回去吧!
(课件出示第48页的做一做的第二题和第49页的做一做)师:1元钱能买什么学习用品?10元呢?(学生先在小组里说,然后指名说)
3、游戏:模拟购物
出示一些学习用品、生活用品和玩具(在每件物品的下面有一个小口袋,在购物时把钱放进去)
(1)选出三个柜长
(2)学生随意购物(看清价格后,购买)
(3)请柜长检查交钱的情况
四、全课总结
(略)
1、老师要给学生提供生动有趣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学习这部分知识。
2、要给学生提供操作实践的平台,让学生在具体的动手操作和交流中,感知知识,从而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与合作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