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案下载 > 教案大全 > 司马光第一课时的优秀教案(通用7篇)

司马光第一课时的优秀教案

发布时间:2023-10-25

司马光第一课时的优秀教案(通用7篇)

司马光第一课时的优秀教案 篇1

  教材简析:

  本课讲的是司马光小时候的故事。他和几个小伙伴在花园里玩,一个小伙伴不留意掉进了大水缸。遇到这样的突发状况,司马光急中生智,举起大石头,砸破水缸,小伙伴得救了。本文具有很强的教育好处。朗读课文,我们能体会到:遇到困难时,切忌慌张,沉着机智才会想出好办法。

  导学目标:

  1、认识“司、假”等13个生字。会写“别、到”等6个生字。

  2、课文插图中仔细观察人物的表情、动作、神态。

  潜力素养点:

  1、理解课文的资料,感悟到遇到困难时,切忌慌张,沉着机智才能想出好办法。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资料,背诵课文,体会司马光勇敢、机智的品质。

  导学重难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资料。

  2、认识本课的生字、新词。

  3、学会观察书中插图中人物的动作、表情、神态。

  导学设计理念:

  本文的学习重点是认识本课的生字和新词,并且学会观察人物的动作、表情、神态,所以在设计本课的教案时,在关注到这方面。指导学生识字时,让学生边读文,一边记认生字,通过给黑板上的生字着色,加强色彩化,让学生整体感知生字,再让学生自主识字,小组合作交流识字方法,找到汉字规律,然后采用问答和对唱的方式巩固生字,效果会更好。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时,教师先示范,学生整体感知课文资料后,试着朗读,再在小组间进行评价,抓住司马光不同表现的词语进行感情朗读。通过引导学生收集关于司马光的故事培养学生收集资料的潜力,也加深了对课文的了解。

  导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了解人物

  1、导言:同学们,在距今九百年前,也就是在我国北宋时期有一位历史学家,他就是司马光,这篇讲述的就是司马光小时候的事。

  2、哪个同学对司马光有了解呢?请你说一说。

  二、借助图画,初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

  1、请你轻声读读课文,边读边标画出本课的生、新词。

  2、出示本课的生字卡片,请同学们认读。

  红色卡片:(会认的字)

  黄色卡片:(会写的字)

  3、指导学生看图。

  (1)通过初读课文,看看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这个地方有什么?图上有个个小朋友?他们在干什么?明白哪个孩子是司马光?

  (2)学生简述画面的资料。

  三、细读课文,理解课文资料。

  1、指名读文,说说全文共有几个自然段?

  2、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读了这段,你读懂了什么?

  (2)“古时候”是指什么时候?

  3、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深入地思考:你读懂了什么?

  (2)再次看图,假山和水缸在什么位置?请你读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3)结合书上的资料和图上的画面,请你说说:这是一口什么样的水缸?

  (4)在理解的基础上再读这段文字,把你感受最深的句子读给你的同桌听一听。

  4、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1)自由读这段,思考:正当孩子们玩得高兴时,发生了什么事情呢?“不留意”是什么意思?

  (2)展开想像:这个小朋友掉进水缸里,小伙伴们的情绪怎样?情你细想想,把自己当作其中的一个人物,说说此时此刻,你的情绪如何?

  (3)为什么着急呢?掉进缸里的小孩子面临着什么危险呢?

  (4)用着急的情绪练读。

  (5)小组内练读后,全班交流。

  (6)在这么危险的状况下,小司马光是怎样做的?请你默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5、学习课文第上自然段。

  (1)思考:小朋友们为什么这么惊慌?

  (2)练习朗读,读出惊慌,害怕的语气。

  (3)小组内练读。

  (4)个别学生展示读。其他们学进行评价。

  (5)在这万分紧急的状况下,一个小朋友去叫大人,大人来了能不能救出孩子呢?他的方法好吗?小组讨论。

  (6)司马光是怎样做的呢?

  6、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第五自然段。

  (1)自由读第五自然段,思考:司马光的表现与其他人一们吗?为什么?

  (2)试着做司光砸自由缸的动作。说说:谁表演得好?为什么好?练习朗读,读出自己的体会。

  (3)讨论司马光的做法好在哪。

  (4)小组讨论:司马光是个什么样的孩子呢?

  (5)再读这一段,思考“花园里为什么要一口大缸呢?有什么用?]

  (6)这口缸有它的自身价值,但是却被司马光砸碎了,耸不怕大人批评他吗?

  (7)在理解的基础上,再读这一段。

  7、学习课文第六自然段。

  (1)自己读读这段。思考:就应用怎样的语气来读这段?

  (2)选取自己喜欢的段落读一读。

  四、发散思维训练。

  还有别的方法救出小孩吗?

  五、总结全文。

  读完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呢?遇到紧急状况时应如何去做呢?

  第二课时

  一、复习课文。

  1、练习背诵课文。

  2、同学们相互评议。

  二、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练习书写。

  1、学习生字“我会认”

  2、合作学习:讨论如何记住本课的生字、新词?你有什么好的方法吗?

  3、学生交流学习。

  4、汇报学习体会。

  5、学生反复认读生字。做游戏。

  3、学习“我会写”,指导书写本课的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学习“我会认”

  (2)仔细观察本课在写的生字,说出规律:均为左右结构的字。

  (3)指导书写“别、到”两个字,这两个字都是左右结构的字。

  (4)学生仿写、描红,教师相机指导。

  (5)教师进行评价,并及时鼓励。

  三、课堂练习。

  1、比一比,再组词。

  救劲司

  球径同

  2、扩词。

  司假

  使别

  四、课堂总结。

司马光第一课时的优秀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通过读书,认识“司”、“假”等13个生字,积累一些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感悟司马光勇敢、机智的品格。

  3.启发学生遇到问题时,开动脑筋想办法,养成用心动脑的良好品格。

  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

  感悟司马光勇敢、机智的品格,并从中受到启示。

  教学过程与教学策略:

  一、揭题走近人物

  1.这天我们来认识一位新朋友,他是谁呢?(板书课题,让学生跟主人公打打招呼,产生亲近感,并从中认识生字“司”)

  2.司马光自我介绍:我是古时候的宋朝人,姓司马,名光,比你们早出生几百年呢!

  (1)听了他的自我介绍,你明白了什么?(相机指导了解复姓,理解“古时候”)

  (2)把写这个意思的句子读读。(出示第一自然段)

  (3)对司马光你还想明白些什么?(鼓励质疑,梳理问题,板书:事?人?)

  3.司马光生活在古代,他不能来和我们见面,如果我们想要认识他,和他交上朋友,能够从读懂课文开始。

  二、初读观察人物

  1.自读课文:边看插图边读课文,要读准字音。多读几遍,读到自己满意为止。

  2.同桌交流会认的生字,挑自己喜欢的自然段相互读读评评。

  三、朗读感悟人物

  1.我们读了几遍课文,就应逐渐开始认识司马光小朋友了。看图,那里谁是司马光?你是怎样认出他的?

  2.说说在课文里司马光做了什么事?(先同桌小声交流,再全班交流)

  △和同伴玩:出示:有一回,他跟几个小朋友在花园里玩。(机动)

  △砸缸救人(重点):出示第五自然段

  (1)自己读读,根据句子的意思你会做做动作吗?

  (2)讨论:你学着司马光做了什么动作?(师走到学生群中,询问了解学情)

  (3)情景感悟:请一学生上台做做。

  ①你做这样的动作想说“砸”是什么意思?其余学生再作补充。

  ②通过朗读体会,让学生提推荐怎样把砸这个动作做得再好些。(如要举双手,要对准了,要用力等)

  (4)司马光这样用力砸,想干什么?(想砸缸──想救人)

  ①引入学习第3自然段,得出结论:这时候不救人,一件危险的事就要发生了。

  ②指导读出担心、焦急的语气。

  (5)司马光举起石头砸缸时,心里怎样样?对照别的小朋友的表现,说说怎样做是“慌”了?

  ①结合学习第4自然段,了解哭的、叫的、喊的、跑的都是慌的表现。

  ②想象一下,他们慌张的时候会一边哭一边喊些什么?

  ③读出他们慌的样貌来。

  (6)继续探寻司马光心理,他不喊不叫不慌,砸缸之前在想什么呢?

  (7)小结:原先砸缸不是目的,救人才是目的。司马光的这口缸砸得好!

  (8)了解结果,引读第6自然段。

  (9)学着司马光的样貌,把他遇事不慌、奋力救人的情绪和样貌读出来。

  3.假如当时你也在场,你会怎样想,怎样做?(引导动脑筋想办法)

  4.从他砸缸救人这件事上,你觉得他是怎样一个小朋友?想对他说什么话?

  (把“会想办法”、“聪明”、“勇敢”等星送给他。)

  四、延伸走进人物

  由于司马光从小爱动脑筋,会想办法,所以之后他成了宋朝一位十分有名的人,几百年后我们也一向记得他。课后你们再去找一些有关司马光的故事读读,你会更加了解司马光。

  板书设计:

  没有慌

  司马光────举石头砸缸救人

  想办法

司马光第一课时的优秀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

  1、认识本课的生字、新词。

  2、能够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朗读来感悟司马光遇到紧急情况,以及他沉着、勇敢、果断救人的品质。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了解人物

  1、导言: 今天这堂课,我们要一起去认识一位新朋友。他生活在900多年前的北宋时期。他就是司马光。

  2、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22,说的就 是 他 的 故事 。

  3.你看,司是一个~~~~~~~(平舌音),我们一起读好它。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同”字少一竖)

  4、(出示图片)你瞧,这就是长大后的司马光。你知道他姓什么吗?老师告诉你啊,司马光可不姓司,他姓司马,这是复姓。光是他的名字。

  5、老师还告诉你:司马光曾经做过宰相。他花了19年的时间主持编修了有名的历史著作《资治通鉴》。

  二、初读课文

  过渡:那课文又写了什么呢?同学们打开语文书,读读课文吧。

  学生自读

  1、读生字词

  (1)出示“一”。同学们,这个字,你会读吗?

  (2)你再看,这些词你能读准吗?(谁来读前两个?)

  后两个你来读。你瞧,在不同的情况下,一的读音会发生一些变化,

  我们一起读准它们。(齐读)

  (3)除了一,课文中还有些生字宝宝。现在请你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词儿连读。遇到难读的字,多读几遍。(指名读)

  3、去拼音,开火车检查

  4、初读课文

  (1)这些生字宝宝你都会读了,把它放回到课文里,你还能读好它吗?现在,请同学们打开书本,双手捧书,要求:把课文读通顺、流利。

  5、 学生 分小节朗读课文

  (1) 通过预习,我们知道文章一共有~~~~~~?(手势)

  (2)你喜欢哪个自然段?就请你来读。你呢?其他小朋友一起来听听,想一想,这篇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我们一起来帮着他们读读课题吧。(课文22,司马光)

  (3)课文说了一个什么故事呀?

  三、细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一) 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过渡:同学们听得很仔细,谁愿意来读读第一自然段?

  1、其他同学仔细听,想想,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有哪些人,在什么地方,在干什么?

  2、出图,你瞧,孩子们玩得多开心啊。

  (出示句子)你能通过朗读把他们的高兴表达出来吗?

  3、出示第三句话。再读读,花园里还有什么?

  (1))(出示“水缸”词)这个缸是一个(后鼻音),我们读准它。

  (2)水缸是做什么用的?

  是的,古时候的人不像我们现在都用自来水,他们用水需要挑水,这种水缸就是用来装水的。

  (出示图片)你看,这口水缸和我们小朋友比比个子,还非常(大),(出示“一口大水缸”)谁能读好水缸的大?看,水缸不但大,里面还装满了水。

  (3)谁能通过朗读把这口水缸的大和满表达出来呢?(1个)

  4、概括第一段的内容

  (1)谁愿意来读读第一节?

  (2)课文第一段有三句话,告诉了我们事情发展的起因,我们一起来读读。

  (二) 学习课文第 二 自然段。

  1、 正当孩子们玩得高兴时,发生了什么事情呢? 快,自己读读第二自然段吧。

  2、发生了什么事?

  (1)孩子一不小心掉进了 水缸里 。

  (2)刚才我们知道了,这是一口又大又装满了水的缸,掉进缸里的小朋友会怎么样?

  (出示第一句)你能读好这句话吗?

  3、那其他孩子怎么样?

  (出示第二句话)我们一起读读。

  (1)什么叫“慌”呀?你瞧这个“慌”字。(出示)是一个(竖心旁)的字。说明(和心理活动)有关。想想看,你在场,心情怎么样?

  (为什么会这么担心啊?因为情况紧急。)

  (2)情况危急呀,孩子们怎么做的?我们一起读读这句话。(出示有的~~有的~~还有的~~)

  同学们,再读读这句话,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出示图片)是的,你看这个小朋友他(摸着脑袋,不知道该什么办),他慌了;这个小朋友他(吓得都哭了),他慌了;那这个小朋友(他喊着去找大人),他也慌了;他、他、他,他们都慌了。

  (3)孩子们都慌了,谁能用朗读,把你的感受传递给我们?

  你为什么读得这么急?你在担心什么?

  (4)是的,我们都很着急,很担心,人命关天呀。一起读读这一节。

  (三) 学习课文第 三 自然段。

  过渡:缸里的孩子危在旦夕,司马光是怎么做的呢?自己读读文章的第三段。

  别的小朋友都慌了,司马光却(没有慌),(出示第一个断句)。他没有像其他孩子一样,去哭,去喊,去找大人。他很镇静。这就叫“从容不迫”。一点儿也不慌乱,这也叫“方寸不乱”。方寸就是一点儿的意思。我们读好这两个词。(齐读、男生读、女生读)

  板贴两个词,并说:此时的司马光是从容不迫的,是方寸不乱的。司马光他没有慌。

  2、那他是怎么做的呢?

  (他搬起一块大石头,使劲砸那口缸。)

  (1) 这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

  石头很重,司马光很费力气。

  (2)指名读第一句。

  4、结果怎么样呢?

  面对危险,司马光不害怕,想出了好办法。这就叫“临危不惧”。

  谁来读读?你读,你读,全班读。

  5、孩子得救了,读到这儿,你有没有其他的办法救落水的孩子呀?你是怎么思考的?

  6、也许,当时的司马光也和我们一样,他的脑子里有许多的办法,可他果断地选择一个办法,这就是“搬起一块大石头,使劲砸那口缸”。他想出了这个砸缸救人的好主意,并且立刻去做,这就叫“多谋善断”。出示词卡。你读,你读,全班读。

  7、孩子得救了,如果你就在司马光的旁边,你会怎么夸夸他?

  (好,好在哪里?聪明,聪明在那里?)

  让我们通过朗读再来夸夸司马光吧!一起读读第三段。

  8、你瞧,想出这样一个好办法的司马光,当时也就只有7岁,和你们一样大。在你的心目中,这是一个怎样的司马光呢?(四个成语

  四、总结全文。

  1、最后让我们捧起书本,用朗读来把这个故事呈现出来。男生读第一节,女生读第二节,第三节我们一起读。

  2、出示课文填空

  学完了课文,这个填空一定难不倒你。(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3、练习说话

司马光第一课时的优秀教案 篇4

  教学目的要求:

  1.学会10个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新词,能读准多音字得的另一个读音(de)。

  2.理解图意和课文内容,知道司马光是一个聪明勇敢的孩子。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花园的环境和司马光的词句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教学思路:

  《司马光》是本单元最后一篇看图学文。课文中的图是一幅单幅图,学生不了解故事内容是不易看懂的。因此在教学时可先启发学生看图。在简介故事内容后再提出几个问题,如: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这个地方有些什么?有几个小朋友,他们在干什么?哪个是司马光?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借助拼音自己读一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是怎样讲图画上的故事的。

  在学生了解课文大意的基础上,再带领学生一部分一部分地学习课文。先学习第一部分(一至三自然段),让学生知道古时候是很久以前。这一部分重点讲读第二自然段,让学生借助图画和课文弄清缸在假山的什么地方,以及这是一个什么样的缸。然后启发学生想想这个小朋友是怎么掉进缸里的?掉进缸里如不及时救出会出现什么情况?让学生弄清事情的起因及当时的危急情况。

  课文的第二部分是(四至六自然段)。让学生通过认真读课文,找出有的有的及哭、喊、跑、叫、找等动词,想象当时玩耍的小朋友着急的心情,动作忙乱的情景。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看图后再仔细读第五自然段课文,说说司马光是如何砸缸的。读完第六自然段,小朋友得救了。还可启发学生想想除了砸缸外还可用什么办法救那个小朋友?

  朗读应贯穿在教学的全过程,重点句、段,要让学生多读,在读中反复体会。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板书课题,简要介绍司马光姓司马,名光,是北宋时期的人,离现在有900多年,是我国古代的历史学家。

  2.设置悬念:今天我们就是要讲一讲司马光小时候救人的故事,他是怎么救人的,为什么要救呢?(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指导看图,初步了解图意。

  1.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这个地方有些什么?

  2.图上有几个小朋友?他们在干什么?哪个是司马光?

  三、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是怎样写图画上的故事的。

  1.提出初读要求:

  (1)读准每个字音。

  (2)画出本课的生字。

  2.说说课文写了一个什么故事。

  四、读讲一至三自然段。

  1.第一自然段。

  (1)指名朗读。

  (2)出示生字卡片古时候,帮助学生理解古时候就是很久以前。

  (3)让学生说说,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知道这篇课文要写谁的事情。

  (4)回到课题,是以人物的名字作为课题的。

  2.第二自然段。

  (1)第二段有几句话,这两句话分别讲了什么?

  (2)借助图画学习第2句话,弄清缸与假山的位置,看清缸是一口大缸,强调是装满了水的大水缸。

  卡片出示:花园里有假山,假山下面有一口大水缸,缸里装满了水。

  3.第三自然段。

  (1)自读课文,思考:

  ①那个小朋友是怎样掉进缸里的?

  ②掉进缸里的小朋友会出现什么情况?

  (2)学生回答思考题后,教师略作小结,为突出司马光遇事不慌,聪明果敢作好铺垫。

司马光第一课时的优秀教案 篇5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课文内容,知道司马光遇事不慌,善于动脑筋,教育学生遇事要像司马光一样沉着机智。

  教学重点:

  1、朗读课文。

  2、通过朗读第四段理解司马光遇事时与别的小朋友反应不同,说明他是个爱动脑筋机智聪明的孩子。

  教学准备:

  1、生字生词卡片。

  2、朗读课文的录音带。

  3、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生字、词

  二、过度激趣,整体感知

  1、司马光做了什么了不起的事情,能写在课本里让我们大家学习呢?

  2、听读课文录音,注意良好的听读姿势、听读习惯的培养,特别要学生注意课文标点,听好停顿的地方。

  4、自由、轻声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的长句子。

  三、突出重点,教学课文

  1、司马光生活的年代离我们现在很远很远了,课文第一段用了一个什么词表示(古时候)。

  2、指名读第二段: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发生了什么危险事?那个小朋友怎么会掉进缸里去的?如果不及时救出来,将会怎样?谁能读出危险的感觉。

  3、别的小朋友都慌了,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

  4、通过读第四、五自然段,司马光和别的小朋友有什么不同?他是怎样做的?结果怎样?

  四、引导学生讨论:

  1、别的小朋友的做法好不好?为什么?

  2、司马光做的对不对?司马光能及时想到用大石头砸破缸,使水流出,让水离开人。这个方法在当时巧妙而适用,这与他遇事爱动脑筋是分不开的。

  3、还有什么办法可以救那个孩子?教师首先肯定学生爱动脑筋,再讲讲方法的利弊。

  4、教育学生遇事要像司马光一样沉着机智。

  五、指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朗读课文。

  六、教师总结。

司马光第一课时的优秀教案 篇6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8个生字和8个词语,认识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教育学生遇事要像司马光一样沉着机智。

  教学重点

  1.朗读课文。

  2.指导识字、写字。

  3.通过朗读第四、五段理解司马光遇事时与别的小朋友反应不同,说明他是个爱动脑筋机智聪明的孩子。

  课前准备

  1.生字生词卡片。

  2.朗读课文的录音带。

  3.分别抄有第四、五两段课文的小黑板。

  一、揭示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师述: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好听的故事,你们想听吗?

  2、师绘声绘色地讲故事,并相机出示挂图。生思考故事主要讲的是谁?

  3、生回答,师板书:司马光(齐读课题)

  4、师简介司马光。(司马光是宋朝的文学家,司马是复姓,光是名。)

  设置悬念:今天我们就是要讲一讲司马光小时候救人的故事,他是怎么救人的,为什么要救呢?(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指导看图,初步了解图意。

  1.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这个地方有些什么?

  2.图上有几个小朋友?他们在干什么?哪个是司马光?

  三、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是怎样写图画上的故事的。

  1.提出初读要求:

  (1)读准每个字音。

  (2)画出本课的生字。

  (3)标好自然段

  2.说说课文写了一个什么故事。

  四、精读一至三自然段。

  1.第一自然段。

  (1)指名朗读。

  (2)出示生字卡片“古时候”,帮助学生理解“古时候”就是很久以前。

  (3)让学生说说,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知道这篇课文要写谁的事情。

  (4)回到课题,是以人物的名字作为课题的。

  2.第二自然段。

  (1)第二段有几句话,这两句话分别讲了什么?

  (2)借助图画学习第2句话,弄清缸与假山的位置,看清缸是一口大缸,强调是装满了水的大水缸。

  卡片出示:花园里有假山,假山下面有一口大水缸,缸里装满了水。

  3.第三自然段。

  (1)自读课文,思考:

  ①那个小朋友是怎样掉进缸里的?

  ②掉进缸里的小朋友会出现什么情况?

  (2)学生回答思考题后,教师略作小结,为突出司马光遇事不慌,聪明果敢作好铺垫。

  五、识记生字,指导书写。

  1.再次自由认读生字词。

  2.不看拼音,直接认读生字词。教师检查:开火车读。

  3.看到课后字表里的字,你觉得哪个字最难记住?你记住了吗?你是怎样记的?你已经记住了哪些生字?

  4.指导书写“几、个”两个生字。

司马光第一课时的优秀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通过读书,认识“司”、“假”、“缸”3个生字,会写“别”、“到”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学习第一至三自然段,为后面感悟司马光勇敢、机智的品格埋下伏笔。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通过学习第一至三自然段,为后面感悟司马光勇敢、机智的品格埋下伏笔。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题激趣

  1.教师:小朋友,你明白老师姓什么吗?那你明白后面那位老师姓什么吗?(师回答)那你能向后面的老师介绍下你姓什么呢?我们的姓只有一个字,这天我们来认识一个古时候的小朋友,他的姓和我们有些不同,他姓――司马(板书),像这样有两个字组成的姓我们把它叫作复姓。司马这个姓十分个性,马这个字我们早就学过了,那你能给“司”这个字找个朋友吗?他的名字叫“光”。(板书)谁愿意和他打个招呼呢?(叫几个学生。)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课题吧!(20.司马光)

  2.教师:瞧,这个就是司马光,他到底是一个怎样样的孩子呢?让我们读读课文,去认识一下他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把书本翻到85页,看看读书要求。

  出示读文要求:

  (1)边看插图边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课文中的长句子。

  (2)给课文标好自然段号。

  2.教师:老师看到大家读课文的时候十分认真,有的同学都已经读了好几遍了,此刻老师要来考考大家,这篇课文总共有几个自然段啊?(6个)老师想听听你们读得怎样样了?

  三、细读感悟,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1.请大家看课文插图。谁是司马光?他是什么时候的孩子?

  2.谁来读第一自然段。(提醒学生注意读准轻声)男同学和女同学想来比一比吗?

  3.请大家再看课文插图,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小朋友在花园里干什么?(课件出示课文第二自然段)谁来读第一句话?(抽1-2名学生)

  4.花园里有什么?(课件出示“假山”图。再出示词卡:假山)谁来读?假山是真的山吗?所以“假”的意思就是?它的反义词是?(出示字卡:假)这个生字读什么?(赛词)

  5.(板书假山简笔画)这是花园里的假山。假山下面有什么?(课件出示“大水缸”图。再出示词卡:大水缸)一起读。

  6.板书大水缸简笔画。教师介绍:在古时候,人们在花园里放一口大水缸大,缸里装满了水,那是用来防火的。因为那时没有灭火器,当火灾发生的时候,就能够用缸里的水来灭火。

  7.(出示字卡:缸)谁认识这个生字?缸,我们来看看我们身边的缸(课件出示:我们身边的“缸”)这些都是什么缸呀?养鱼的叫?盛烟灰的叫?洗澡用的叫?一起读。

  8.谁来读第二句话?(抽1-2名学生)

  9.我们把这两句话连起来读一读,注意把句子读得流利一些。

  10.多美的花园呀,小朋友在那里玩得真快乐!但是,之后却发生了一件不幸的事,这是怎样回事呢?谁来读第三自然段?(指名朗读)

  11.指名回答

  12.“一不留意”是什么意思?如果你就在旁边,看到自己的小伙伴掉进大水缸里,你的情绪必须会十分紧张。所以我们读这个自然段就要显得紧张一些。“一不留意”这个词语要读得稍快一些。谁来试一试?我们一起来读。

  13.教师小结:哎呀,小朋友掉进大水缸里了,我们心里真紧张啊!有谁能去救救他呢?

  四、生字巩固,指导书写

  1.我们刚才学了几个生字了?(课件出示本课时所学的三个生字)还认识它们吗?我们来猜字谜。(猜到后请学生举起手中相应的字卡。)

  这个同学真马虎,“同”字丢掉一小竖。(司)

  工人中午下山找水喝。(缸)

  2.把生字的拼音去掉后,你们还能认识它们吗?我们来开火车认生字。火车开得最快的小组,我们奖励生字苹果。

  3.小朋友,光认识生字还不行,我们还要学会写一手漂亮的好字。此刻,老师就来教大家把字写正确,写美观。(课件出示:“那”和“都”)

  4.“那”和“都”这两个字哪里相同?(提醒学生:都是左右结构,部首都是(右耳旁))

  5.我们学过哪些(左耳旁)的字?(课件出示:阳、那、都)

  6.(左耳旁)和(右耳旁)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左耳旁),“耳朵”要写得高、小,竖的末尾像一个小雨点;(右耳旁),“耳朵”要写得低、大,竖的末尾像一根针。)

  7.伸出我们的小手指,跟着老师一起来数笔顺。(播放课件)

  8.多美的字呀,老师也想写一写。看看老师写得好不好?(“那”字左边和右边差不多一样大小,注意两条短横不要挨着横折钩。“都”的左边要写得宽一些,右边要写得矮一些,这样字就显得更加美观。)

  9.你们也来写一写吧。

  10.检查、评价学生的书写

  五、课堂小结

  1.这节课,你过得快乐吗?有什么想法?

  2.教师评价,提出期望:(小朋友,汉字是世界上最美的文字,一个汉字就是一幅画。如果我们能认识更多汉字,如果我们能把字写得更加美观,我们的心里就会感到个性开心。我们一起来努力吧!)

司马光第一课时的优秀教案(通用7篇) 相关内容:
  • 语文教案-20.司马光(通用2篇)

    教学建议教材分析1.司马光是我国北宋时期的历史学家。这篇讲的是司巴光小时候的故事。写的是司马光和几个小朋友在花园里玩,一个小朋友不小心掉进盛满水的大水缸里,别的小朋友都慌了,而司马光却没有慌,人也急中生智,举起石头砸破水缸...

  • 司马光(精选12篇)

    作者:佚名转贴自:转载点击数:136《司马光》(原创)今天上的《司马光》,学生积极性很高。当我问“你觉得司马光这个方法好不好”的时候,学生答案不一,有的说好,有的说不好,原因可说多种多样。...

  • 《司马光》第二课时教学设计(通用14篇)

    【教材分析】本课讲的是司马光小时候的一个故事。司马光和小伙伴在花园里玩,一个小朋友不小心掉进了大水缸里,司马光举石砸缸救出了小伙伴。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学习生字新词,了解司马光的沉着机智,并从中受到启发。...

  • 《司马光》的教案(精选17篇)

    教材简析:本课讲的是司马光小时候的故事。他和几个小伙伴在花园里玩,一个小伙伴不小心掉进了大水缸。遇到这样的突发情况,司马光急中生智,举起大石头,砸破水缸,小伙伴得救了。本文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

  • 《司马光》课堂实录(通用13篇)

    (第一课时)(课前师生问候)一、引课题,交流已知,认识生字师:通过昨天和今天的接触,我们已经认识了,现在呀,老师再带领同学们去认识一位古时候的小朋友,他的名字叫司马光──板书课题,哪位小朋友知道司马光?能简单地介绍一下吗...

  • 20司马光教学设计(精选16篇)

    学习目标:1.熟悉“司、假”等13个生字。会写“别、到”等6个生字。2.仔细观察课文插图中人物的表情、动作、神态。3.理解课文的内容,感悟到碰到困难时,切忌慌张,沉着机智才能想出好办法。...

  • 司马光教案设计(精选2篇)

    设计理念:体现“情趣”教学理念,将学习过程进入认知与情感的和谐统一的轨道,让语文学习更具生机与活力。运用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都能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积极的情感体验,尽可能地给学生提供直观生动的形象感受,把学生带入故事之中...

  • 《司马光》说课设计(精选13篇)

    一、说教材:司马光是我国宋代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司马光》这篇课文是一篇经典的老课文,讲的是司马光小时候砸破水缸救出落水小朋友的事。全文共有六个自然段,从落水到得救,情节扣人心弦。...

  • 这也是一种创新——《司马光》(通用14篇)

    作者:佚名转贴自:转载点击数:133这也是一种创新——《司马光》[案例]一年级《司马光》出示句子:司马光举起一块大石头,使劲砸那口缸。生读句子。老师将“举”字换成“拿”字,大家再读一读。生再读句子。...

  • 《司马光》教学案例——谈“慌”字的理解(精选17篇)

    师:是啊,大家你躲我藏,你追我赶,玩得多开心啊!可玩着玩着,发生了一件意外的事,是什么事呢?请小朋友读一读课文的第2小节,想一想!生:自读第二小节。师:出示第二小节的内容:有个小朋友爬上了假山,一不小心,掉进了大水缸里。...

  • 《20、司马光》练习题(通用2篇)

    一、看拼音写词语bi rn do ch n lǐ( ) ( ) ( )dōu sh jīnɡ xi jio shēnɡ( ) ( ) ( )二、把字换一个偏旁,成为本课的生字。收( ) 球( ) 轻( )坡( ) 快( ) 谎( )三、想一想,填上合适的词语。...

  • 《司马光》说课稿(精选15篇)

    说教材本文是一篇历史故事,讲的是司马光七岁的时候砸碎缸救人的故事。全文情节生动,叙事性强,故事的每一个自然段都配有一幅插图。插图生动、形象,这些都有利于激发学生读书兴趣,有助于学生了解故事情节,体会词句的意思。...

  • 《司马光》导学案(精选13篇)

    课题《司马光》姓名序号预习内容完成困难一、生字1、圈字:在文中圈出本课生字,读准字音。2、注音:给课后生字注音(包括田字格里要写的生字)。3、挖陷阱:在生字中,找到字音陷阱(平翘舌音、前后鼻音、n和l),红笔标注。...

  • 《司马光》教案(精选17篇)

    课题:音乐欣赏《司马光砸缸》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能选择打击乐器和探索自然音源为故事的情节配音响。2、参与歌曲《司马光砸缸》的欣赏和表演过程,表现司马光砸缸救人的故事。...

  • 司马光·教案(通用14篇)

    【教材分析】本课讲的是司马光小时候的一个故事。司马光和小伙伴在花园里玩,一个小朋友不小心掉进了大水缸里,司马光举石砸缸救出了小伙伴。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学习生字新词,了解司马光的沉着机智,并从中受到启发。...

  • 教案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