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案下载 > 教案大全 > 大班数学公开课数积木教案(精选3篇)

大班数学公开课数积木教案

发布时间:2023-10-22

大班数学公开课数积木教案(精选3篇)

大班数学公开课数积木教案 篇1

  教学内容

  大班数学:《数积木》

  教学目标:

  1.感知立体图形在空间的存在形式,正确点数立方形。

  2.体验数形关系,有一定的空间想象力。

  教学准备:

  1.课件

  2.一只口袋,内装若干长方形、正方形的积木,画有立体图形的图板若干,正方形积木若干。

  教学重点与难点:

  正确点数立方形,体验数型关系。

  教学方法与手段:

  多媒体教学。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幼儿活动设计意图

  一、复习几何形体的特征。

  1.出示一口袋,玩“摸摸奇妙口袋”游戏。

  教师请幼儿在口袋里摸一摸,有什么?

  2.取出所摸的积木。

  3.师出示画有立体图形的图板。幼儿在口袋里摸一摸,并说一说:我摸到一个积木,它是长方形(正方形)的。

  全体幼儿验证。

  幼儿玩“看图说图形”的游戏。通过游戏感受几何形体的特征,为正确点数立方形做准备。

  二、播放课件,学习数立方体。

  1.出示若干正方体积木,并堆成楼房。师:这座楼房是由什么形状堆成的?它有多少块?我们数数看。

  将“楼房”拆开,让幼儿数一数,并说出总数。

  3.播放课件,引导幼儿观察。

  师:图板表示什么意思?图板上有多少立方体呢?我们数一数。幼儿自由数一数后交流。

  幼儿仔细观察藏在后面的立方体,数一数后把数量填在图下面的括号内。通过实物感知和课件观察,体验数形关系,发展空间想象力。

  三、幼儿操作练习。

  有困难的幼儿课先用正方体积木按图拼搭,再数数并记录。

  幼儿拼搭图形,要求要有一部分积木藏(起来)在里面看不到。

  幼儿每人一张立方体图,看图在括号里记录相应的数。通过自己拼搭、记录,进一步正确点数立方形。

大班数学公开课数积木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感知立体图形在空间的存在形式,正确点数立方体。

  2.体验数形关系,有一定的空间概念。

  3.让幼儿在活动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4.了解多与少的相对性。

  5.喜欢数学活动,乐意参与各种操作游戏,培养思维的逆反性。

  活动准备:

  多媒体、30个立方体、若干积木、笔、调查表以及操作纸。

  活动过程:

  1.复习几何形体。

  教师出示正方体、长方体让幼儿进行辨认,并能说出它们的特征。(告诉幼儿这些图形有一个统一的名字叫“立方体”。)

  2.学习数立方体。

  1)看图数立方体

  要求幼儿看清图形,正确点数正方体。(小朋友之间进行校对;通过多媒体来进行校对。)

  2)幼儿操作活动

  把幼儿分成三组,用立体图形进行拼搭,要求幼儿说出“我用了几个立体图形拼搭了什么?”

  3)运用多媒体让幼儿正确点数立方体,学会将隐藏部分给找出来。

  通过此活动来提高小朋友学习的兴趣。

  3.延伸活动:数高楼

  运用调查表的形式让幼儿对小区内的高层楼房进行层次的统计,从中了解到我们的楼房也是通过一个个的立体图形而组成的。

  教学反思

  畅想我们可以理解为在美术活动中的想象,既然活动的名字叫“蓝色畅想”,那幼儿的想象是很重要的,在活动中应该重点体现出来,教师为幼儿创设了大海、星空、海底世界三个情境,让幼儿在这三个情境中进行充分的畅想,说出自己的畅想,再将想的东西表现出来,拓展幼儿的思维,发展幼儿的想象力,是我们美术活动的重点。

大班数学公开课数积木教案 篇3

  一、教材分析

  积木是幼儿常见的玩具,幼儿园的`孩子特别喜欢搭积木,他们搭出的建筑各式各样。《纲要》中指出,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的数、量、形等现象产生兴趣,建构初步的数概念,并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的问题。大班的孩子们已经有一定的空间概念,因此我设计了《数正方体》这一数学活动,旨在发展幼儿感知立体图形的能力,建立起图形和数量的关系。

  二、活动目标:

  1、学习有序地观察,正确点数正方体的数量,体验数形关系。

  2、感知立体图形在空间的存在形式,有一定的空间概念。

  3、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在活动中感受成功的喜悦。

  重点:感知立体图形在空间的存在形式,有一定的空间概念。难点:学习有序地观察,正确点数正方体的数量,体验数形关系。

  三、活动准备:

  幼儿认识正方体、电子白板、投影仪、正方体积木若干、操作纸2张、笔等。

  四、教学方法:

  为了突破重难点,主要采用以下方法:

  1、课件演示法。2、操作练习法。3、观察记录法。

  五、活动过程:

  (一)复习认识正方体。(出示一个正方体)

  请孩子们看一看,说一说:这是什么图形,它有什么特点?

  师:总结正方体就是由6个大小相同的正方形围合的形体。(并点击正方体展开图。)在这一环节,利用课件和孩子们复习了正方体的特点,并播放了动态的正方体的展开图。

  (设计意图:这个正方体具有开合功能,使孩子们看起来更加直观,同时也加深了孩子们对于正方体的认识,为后面的数正方体活动做了铺垫。)

  (二)看实物数正方体。(出示喜洋洋图片)

  1、(创设情境)喜洋洋今天要和小朋友玩一个游戏,数正方体。(设计意图:以孩子们喜爱的动物形象喜洋洋引出本次活动的主题,孩子们易于接受,也更容易激起孩子们学习的兴趣。)

  2、看图片来说出有几个正方体搭建而成。

  (出示第一幅图片)因为这幅图相对比较简单,没有遮挡,所以可以请小朋友一起来回答,老师在课件上做上记录。

  (出示第二幅图片)这里有几个正方体呢?可能有的孩子会说6个,有的孩子会说7个。这里可以追问回答是7个的小朋友,为什么不是6个,而是7个,让孩子们说出被遮挡住的那一个积木。(接着点击课件出示下一幅分解图)让说6个的孩子看清楚被遮挡住的那一个积木。在这里,可以请小朋友上来写上数字7,这样就加强了与孩子们之间的互动,同时也增强了孩子们学习的兴趣。

  (出示第三幅图片)请小朋友看看这里又有几个正方体呢?如果小朋友说出了不正确的个数,那么可以请他上来看着图指一指,这样就可以发现他哪里漏数了,然后大家一起来帮他纠正。

  (设计意图:在这一环节,先后出示了3幅图片,图片由易到难,最后一幅图被挡住的有2个,通过观看分解图片让孩子们感知立体图形在空间的存在形式,有一定的空间概念。)

  (三)学习数正方体的方法。

  师引导:刚才我们数积木的时候可以移动,把遮挡住的积木移开来,那现在看图示不能移动了,我们怎么数呢?

  1、看图猜测和验证。(出示一份操作纸)

  师:请小朋友看一看,猜一猜有几个?然后把猜测结果记录下来。小朋友根据自己猜测的结果取相应数量的正方体积木来搭一搭,看看能不能搭出图纸上的图形。成功与否请小朋友在括号里做个记录。

  2、交流操作结果。

  师:哪位小朋友上来介绍自己用了几个正方体积木搭出来的,并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数出来的。

  指名回答:有的孩子可能会说是一层一层数的,有的孩子可能会说是一幢一幢数的,还有的孩子可能会说先数外面的,再数里面的。

  师:那哪一种方法又快又不会漏数呢?

  师演示并小结:我们可以把这些正方体看成一幢幢小房子,这幢是1层,我们就在上面写1,这幢是2层,我们就在上面写2,这幢有3层,我们就在上面写3,这幢有4层,我们就在上面写4,然后把这些数字加起来就得到了正确的正方体个数。在分享这一好方法时,我把这些立方体画上了不一样的颜色,并把前面的做了透明化处理,这样看上去一目了然,也能更好地理解这一方法。

  (设计意图:实际操作,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学会思考,有序地观察,正确点数正方体的数量,体验数形关系。)

  (四)复习、巩固数正方体的方法。

  1、运用刚才的方法进行记录。(出示一幅正方体图示)和孩子们一起运用刚才分享的数正方体的方法来数一数这幅图有几个正方

  体。

  2、(出示一份操作纸)人手一份操作纸,请孩子们运用刚才的方法数出正方体的数量。

  3、交流操作结果。

  在这里可以请个别幼儿上来记录自己的结果,尤其是可以请几个做错的小朋友上来写一写,看看他错在哪里,大家一起帮他纠正。

  (设计意图:在活动中,充分运用了电子白板的交互功能,既增强了与孩子们之间的互动,也能让孩子们看得一目了然,便于孩子们的学习,同时也激起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整个活动环节层层递进,从易到难,活动中让孩子们动手操作、验证,体现了孩子们自主探索的过程,提高了效果。)

大班数学公开课数积木教案(精选3篇) 相关内容:
  • 大班数学公开课复习单数和双数教案(精选3篇)

    活动目标:1、在游戏活动中归纳、总结、学习6的组成。2、在操作活动中不断探索数的多种分法,并学会记录。3、发展动手操作能力及多维度思维能力。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 《有趣的数字》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精选13篇)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有趣的数字学生能根据数字的特点进行想象变化与装饰。2、 过程与方法目标: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有趣的数字培养创造美的思维方式。3、 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体会将想象转化为表现的乐趣有趣的数字。...

  • 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有趣的测量》(精选12篇)

    活动目标:1、学习用自然测量的方法测量物体的长短,并记录测量结果。2、知道量具越长(或大)测得的次数越少,量具越短(或小)测得的次数越多。3、同伴之间能相互合作,大胆的交流。...

  • 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认识人民币》(精选13篇)

    活动目标:1、认识面值10以内以元为计量单位的人民币,能说出它们的单位名称。2、知道人民币有纸币和硬币,并有不同的面价,探索相同面值人民币不同的换算方法。...

  • 大班数学公开课让谁先吃好呢教案(通用2篇)

    活动目标:1.能按动物的某一特征进行排序,积累有关正逆向排序的经验。2.对排序活动产生兴趣,能按自己的想法表达与表现。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 大班数学公开课8的分解组成教案(精选15篇)

    活动目标:尝试将数字1-6进行6次不同的组合,排列成6个不同的号码。能积极动脑,树立自己解决困难的信心,体验成功的快乐。提高逻辑推理能力,养成有序做事的好习惯。养成敢想敢做、勤学、乐学的良好素质。...

  • 大班数学公开课有趣的单双数教案(精选2篇)

    一、活动目标:1、通过游戏的形式让幼儿自由探索了解单数和双数。2、培养幼儿从身边事物中发现单双数的能力。二、活动重点:了解单数和双数的基本含义。三、活动准备:操作单、数字卡片、PPT、挂图一副、单双数的汉字词组卡片。...

  • 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学习相邻数》(精选8篇)

    重点领域:科学、社会活动形式:分组预设目标:1、通过有趣的游戏活动,让幼儿在操作中找出6-9的相邻数。2、学习与同伴友好交往、合作游戏的方法。3、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迁移能力和逆向思维。...

  • 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10的分解与组成(精选2篇)

    设计意图数的组成和分解是数概念教育内容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新《纲要》要求幼儿“从生活和游戏中感知事物的数量关系”,还要关注幼儿探索、操作、交流、问题解决和合作的能力。...

  • 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5的减法

    教学目标: 1.学习5的减法,理解每幅图之间的数量关系,体验“走掉”“还剩”的含义。 2.学习运用简明的语言讲述减法算式所表述的图意。 3.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教学准备: 1.两组图片。 2.幼儿每人一套数字列式操作卡。...

  • 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认识前后

    目标:动力系统:对空间方位感兴趣,积极参与操作和游戏活动。能力系统:1、能够以自身为中心区分前后。2、在教师的示范和引导下,能够以客体为中心区分前后。知识系统:认识前后。...

  • 数学公开课教案模板(精选2篇)

    教学目标:1,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学会列方程解决一些稍复杂的生活问题。2,学会找出生活问题中相等的数量关系,正确列出方程。3,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灵活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

  • 怎样才能上好一节数学公开课

    每当我自己讲公开课或者听别人讲公开课时,我经常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怎样才能上好一节数学公开课呢?经过十几年的探索与实践,我从中悟出了几点粗浅的体会.我认为一节成功的数学公开课应该具备"新趣活实美"的特点,即: 新:理念...

  • 应彩云中班数学公开课教案(通用8篇)

    活动目标:1、能按8以内的数字匹配相应数量的物体,巩固对8的实际意义的理解。2、运用目测接数的方法感知、判断8以内的数量。3、能较仔细地进行操作,注意保持幼儿用书画面的整洁。...

  • 中班数学公开课教案(精选13篇)

    教学目标:1、培养幼儿相互合作,有序操作的良好操作习惯。2、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及比较判断的能力。3、引导幼儿学习比较高矮,知道高矮是通过比较而来的,学习在同一高度平面上比较高矮,并能按高矮给物体排序。...

  • 教案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