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的美术教案(通用3篇)
二年级的美术教案 篇1
一、设计意图:
《指南》中指出:“艺术是人类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的重要形式,也是表达自己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和情绪态度的独特方式。”对于艺术领域,目标之一是喜欢自然界与生活中美的的事物,大班要乐于想别人介绍所发现的美的事物。所以我选择了树林作为美术活动的内容,因为树是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的,校园里、马路旁、公园里,是孩子们的生活经验所能触及的东西,而树林的变化有着季节的特色,色彩最为丰富。这一设想来源于有关秋天的主题活动,孩子们看见秋天的树林有着红、橙、黄、绿不同的色彩时所表现出来的惊喜和感动让我想到了这一活动,秋天的树林有着这样的色彩,那么其他季节呢,树林总有它独特的季节色彩,那么我们何不用最为简单的方式把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美表达出来呢。
二、活动目标
1.感受不同季节树林中色彩的变化,并用点画的方式表现色彩渐变交替的层次感。
2.初步尝试用两种颜色调和产生其他颜色,发现色彩变化的秘密与乐趣。
三、活动准备
1.画有树干的底稿、调色盘、毛笔、颜料人手一份
2.白板课件
四、 活动过程
(一)观赏照片,寻找树林的色彩(感受色彩的变化)
1.出示图片“树”
这是什么?
一棵树是树,那么许多许多的树在一起可以变成什么?
你们觉得树林应该是什么颜色的.呢?
2.出示图片“小蜗牛”
有只小蜗牛也想知道这个答案,于是它背起自己的小房子去寻找树林的色彩,我们跟着一起去看一看吧。
图片1:春天的时候,小蜗牛找到了哪些颜色呀?这些绿色都是同样的绿色吗?这些色彩是从哪来的?树林还会有什么色彩呢?小蜗牛继续找……
图片2、图片3:花开的季节,树林里的色彩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树林里变成了这样的色彩呢?
图片4:小蜗牛继续寻找,这一次又找到了什么?什么季节来了?秋天还会有其他的色彩吗?
图片5:跟你们想的一样吗?漂亮吗?
图片6:整体出示前面的所有图片,欣赏四季树林的色彩,教师配乐讲述:小蜗牛来到了树林,他发现小树发芽的季节,树林里有嫩嫩的黄色、新鲜的绿色;花儿盛开的季节,树林里出现白色、玫红,还有温柔的粉色和浪漫的紫色;秋天到了,一阵秋风吹来,树林染成了金灿灿的黄色、火辣辣的红色和暖暖的橙色。
图片7:可是,当冬天到来的时候,树林变成了什么样?树林里美丽的色彩上哪去了?看了这个画面你是什么心情?
(二)为树林送上色彩(技法绘画兴趣,了解画法)
小蜗牛的心情跟你们一样,于是它打开了自己的颜料盒,想要为树林送上美丽的色彩。找一找,小蜗牛的颜料盒里藏着哪些颜色?(在电子白板屏幕上操作,拍打调色盒,找出绿色和黄色)
1.第一层点画:(了解点画的技法)
出示绿色的色点——小蜗牛用绿色的颜料为树林里的小树点上了绿色。(鼓励幼儿伸出小手一起点画)
2.第二层点画:(了解分层次上色的作画方式)
出示黄点——它又用黄色继续为小树点上色彩,填补空白。
3.调色
他再也找不出其他的颜色,小朋友帮他想一想,能不能用这两种颜色变出更加丰富的色彩来呢?看看小蜗牛是怎么做的——出示课件效果(把黄色的色块和绿色的色块重叠,出现调和后不同的绿色)。
4.第三层点画:他用这些变出来的色彩,为树林点上满满色彩。
(三)幼儿作画
你们愿意帮助小蜗牛一起为树林送上美丽的色彩吗?
1.介绍材料和作画方法
出示摆放好材料的桌面照片:看看我们需要用到哪些工具?
毛笔——怎么用?(躺下,点画)
颜料盒——有几种颜色?(两种,一样一样的为树林点上)
水桶——什么时候用?(点完一种颜色,洗一洗毛笔再蘸另一种颜色)
最后动动脑筋,用你找到的颜色变一变,看能不能变出更多的色彩为你的树林填补空白。
2.幼儿作画,教师指导。
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色彩作画,教师酌情进行个别指导。
(四)展画、评画
1.将幼儿作品布置在展板上,请先画好的幼儿互相欣赏、交流一下。
2.集体欣赏:
问题(1):你最喜欢哪一片树林?(选择一幅作品)
问题(2):这可能是什么树的树林?(根据生活经验与画面匹配联想)
问题(3):你知道这是什么季节吗?你是怎么发现的?(根据画面色彩推测)
3.请小作者介绍一下自己的作品,看看好朋友猜的对不对。
(五)结束
小作者们自由的跟好朋友分享经验,介绍自己的作品。
二年级的美术教案 篇2
课时:2课时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
教材简析:
本课与一年级时的游戏式课业《大家都来做》紧密相关。本课着重是在游戏中引导学生体会艺术造型中“线”的魅力,了解长线、短线的不同造型规律。
教学目标:
1、尝试从生活中寻找长短不同的线装材料,做摆一摆、连一连等游戏式的造型活动,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
2、在活动中鼓励学生摸索线状材料造型的规律。
3、通过活动促进学生的自主合作意识和大胆创新精神。
教学重、难点:
1、在造型活动中引导学生学生发现线状材料造型的规律。
2、通过活动促进学生的自主合作意识和大胆创新精神。
教学准备:
教师:为学生提供大量以线为主要材料的装置艺术欣赏图片、实物投影仪。准备大量线装材料,事先在操场的地上点一些供学生定位的点。
学生:事先布置学生回去从生活中寻找线状材料。
教学活动过程:
第一节
施教时间:9月8日-9月10日
活动一:
引导学生回忆一年级时上《大家一起做》,运用点、线、面材料做造型游戏的快乐。
通过实物投影仪观看当时以线状材料拼摆出的造型,用简单的语言谈谈自己对作品的理解。
活动二:
通过实物投影仪欣赏以线造型的中国线描作品、铅笔速写作品、以线状材料为主的装置艺术作品。通过观察、讨论、评述来表达与交流自己的感受。
活动三:
启发学生从书包里寻找现状造型材料,比比谁找到的多。
向大家介绍一下自己找到了哪些现状造型材料。
启发学生思考:生活中还有那些可用来做拼摆游戏的线装造型材料?
课后作业:
回去从家里寻找长、短不同的线装造型材料,下一节课我们到操场上去拼拼摆摆,创作出大师级的画来。
第二节
施教时间:
9月10日-9月12日
活动一:
列队来到操场上,将大家搜集来的线状材料按照小组放在一起。要分开长的材料和短的材料。
分配各组的活动场地,组织好各组有秩序的排列好。
活动二:
大家选择长的线材,按照从里到外的顺序把自己组场地里地上画的点连起来,看看摆出来一个什么形象。
再换一个顺序连接这些点,看看能拼出一个什么图案。
活动三:
运用长的线状材料,自己组通过讨论拼摆出自己喜欢的图案。
再运用短的线状材料,自己组通过讨论拼摆出自己喜欢的图案。
各组互相参观,谈一谈通过造型游戏自己体会到的`长的和短的、硬的、软的线状材料在造型时分别有什么优点和缺点。
活动四:
根据刚才总结出的不同的线状材料的造型特点,再以小组为单位利用各种线状材料拼摆出一幅大的造型作品。
教师辅导时以指点为主,鼓励学生放开手大胆造型,团结协作,体会“牵着线条来散步”的快乐。
活动五:
收拾与整理,列队回到教室。
鼓励学生在生活中也要利用变化无穷的线条来造型,美化我们的生活。
札记:
时间过了一年,孩子们今天再来拼拼摆摆时,比去年可从容多了。最令我感动的是,他们现在能很快的自由分组,最高效率的合作,而且他们能够很快的找出最适合长线或最适合短线摆的图案。唯一不足的是,因为学校操场还未完工,我是带他们在教学楼前的小平台进行的活动,孩子们玩得太高兴了,声音有些大,尽管我一再的镇压,还是有老师下来表示抗议。给这节课留下了遗憾。
二年级的美术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能够说出5—10件左右对称的物体。
2、能够用对印的方法表现2—3幅作品。
3、了解对称图形带给人们的一般感受。
教学重、难点:
1、是否能说出对称图形带给人们的一般感受。
2、是否能留心观察对印作品产生的肌理效果。
课前准备
(1)学生准备颜料、调色盘、笔、抹布、水罐等工具材料。
(2)教师准备与学生一样的材料及范画。
教学活动过程:
第一节:
活动一:
让学生观察教材上的制作过程图,鼓励学生在纸上试一试,之后,可以让学生交流在诗作中遇到的困难,大家一起帮他出主意,主要谈谈,什么情况下印的很清晰,什么情况下不容易印清楚,同时教师可以举例相关学生作品。
然后组织学生讨论:那些物品适合用对印的方法来表现,除了书上的,你还能举出那些?
活动二:
教师示范:调色,绘画,对印。
学生在正式的作业纸上练习。(由学生对颜料及水分的控制能力有差异,气候情况对作业效果的影响也很大,特别是晴朗的.天气,颜料干得很快,动作稍稍慢一点就印不出来了,因此建议老师让孩子使用水粉颜料,调色过程中尽量少加水,并且,可将作业纸裁得稍小一些。)
活动三:
学生作业展示,请学生谈谈在作业中发现的问题及自己是怎样解决的。
收拾与整理
第二节
活动一:展示学生上节印制的作业,让学生将作业拿得远一点,“看一看,想一想,我印出来的东西象什么?”然后进行添画。构图有缺陷的,用添画来补救;形象不清楚的,用添画使它具体;色彩不丰富的,用添画来点缀。可以直接用笔画上去,添画的时候注意对称。
活动二:
展示作品,欣赏学生及教材上的作品、图片,让学生谈谈感受,如:平衡、完美等等,学生所说的与对称相关的都予以肯定。另外,在对印的过程中,会产生许多偶然的、奇妙的效果,可提醒学生注意观察、欣赏。
活动三:
有目的的创作一幅对印作品,再进行添画。收拾与整理:将工具洗干净,将桌子擦干净。
课后拓展:将作品制成卡片送给师长或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