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精选12篇)
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篇1
可爱的家乡
教学目标:
1、能用优美的声音学会演唱《蓝色的雅特朗》,并能分别参与高、低声部的演唱;能积极参与“唱一唱”的活动,逐步养成良好的合唱习惯。
62、能正确识读拍号,知道其含义和强弱规律;能随琴哼唱歌曲《蓝色的雅特朗》合8
唱部分的旋律。
3、能安静地聆听《还乡》,感受和体验音乐的情绪。
4、能随乐跟唱歌曲《故乡的亲人》。
教学重难点:
歌曲的二部合唱。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引导学习
1、播放音乐《刘阳河》。
2、交流:这是我们家乡的闻名全国、全世界的民歌。她使我们感受到了可爱的家乡山美、水美、人更美。
3、揭题:可爱的家乡。
二、创设情境,体验学习
1、听一听《还乡》
(1)介绍作者:喜多郎。
(2)初听全曲。
(3)复听全曲。
2、唱一唱《家乡美》
(1)分声部学唱。
(2)两部合唱。
三、课堂小结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复习《家乡美》
二、学唱歌曲《蓝色的雅特朗》
1、音乐知识:八六拍子
(1)回忆八六拍子的强弱规律。
(2)用击掌表示拍子。
(3)学生用手势感受节拍的韵律感。
2、学唱歌曲
(1)感受旋律;
①模唱;
②突破难点
附点八分符:1.; 切分音:6 5 5. ;
(2)学唱旋律
①学唱齐唱部分;
②分声部学唱;
③依琴轻声、完整练唱旋律;
④小组之间合作练习。
第三课时
一、复习导入
复习演唱歌曲旋律。
二、继续学唱歌曲
1、学唱歌词:
(1)朗读歌词;
(2)轻声分声部演唱;
(3)师生合作演唱;
(4)小组合作演唱; 前倚音:
(5)全体演唱。
三、听赏与跟唱《故乡的亲人》
四、课堂小结
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篇2
西部放歌
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在听赏歌曲《黄河船》时,感受陕西民歌的特点,并能模仿陕西方言随乐跟唱。
2、能学会唱《走降州》,并在歌曲表现活力中了解其音乐形象,与风格的特点。教学重点、难点感受西部民间歌舞的风格特点,并予以表现。
教学准备:钢琴 、课件 、有关西部民间歌舞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 走进西部
1、 歌声引进西部 听《黄土高坡》的音乐声中走进教室。提问导入这首歌叫什么?它的风格怎样?你能唱几句吗?(十多年前,这首歌红遍了全中国。这么高亢、这么粗狂、这么豪放的歌曲它源自哪里呢?)学生回答引导学生进入西部,说说黄土高原,黄河和我们这里的区别
2、 简介西部 说一说黄河、黄土高坡以及黄土高原上人们的生活。黄河与我们湘江有区别吗?在这样的环境中生活的人会是怎样的性格呢?在这么天宽地阔的高原上,人们说话或是唱歌的声调会有什么特点?为什么?(咆哮怒吼的黄河与赤裸光秃的黄土高原赋予那里的人开朗豪放、纯朴淳厚的性格,在天宽地阔的黄土高原上,人们由这山坡可以望见那山坡,可是见个面要走几个小时的羊肠小道,喊话和对歌成了他们最快捷的交流方式。因此,大自然赋予了他们空旷。高亢的声调和喉咙。听,他们的歌声传过来了)。
二、 西部放歌
1、 听《黄河船夫曲》师:这歌声来自哪里?师:河面上飘来的歌声会是谁唱的?他们在干什么?师:对,这首歌就叫《黄河船夫曲》。你听出他有几段歌词,以什么形式出现?师:我们在听一遍,请你说说这首歌的风格特点? (引导学生说出粗圹、高亢、空旷、雄浑、朴质等特点。)师:这首歌的节奏是紧密的还是自由舒展的。师:这么悠长的节奏,让你感受到什么?
(2) 跟唱 师:好,我们就在这开阔的黄河上,拉开嗓子,一起唱《黄河船夫曲》(全班随乐唱一唱,唱出它的高亢、粗犷) 歌曲中的“艄公”用了什么语言?(陕北方言) 还有那一句用了方言?
(3)、表演(!)体会:你觉得歌曲的曲调和速度有什么特点?(曲调有多处重复,速度比较慢。)平稳稍慢的速度,让你感受到此时的船是在急流险滩中还是在平静的河面上行驶呢?(平静的河面)听了这首歌,你头脑中出现了一幅什么画面?船夫们是怎么划船的,你能学一学吗歌曲开始处有一大一小两个吆喝声,这是怎么回事?(是交错而过的两只船上的船夫在打招呼)。把学生分成两组,每组排成一条船,一起来扮演黄河上唱着《黄河船夫曲》的船夫们。比比看谁唱得韵味更足。
2、 唱《走降州》
(1)、过度语船靠岸了,船夫坐下休息休息。高原上到处都能听到悠扬的歌声。你听,那边船夫的声音刚落,这边又传来孩子们学唱的挑夫歌。
(2)、听听《走降州》 ① 同样是来自黄土高原上的民歌,他们的风格有什么不同呢?你从歌声中听到了什么?生:一根扁担…….. ② 说说走《走降州》歌中唱到“担上扁担走降州”,降州在哪里?为什么要走降州而不是坐车到降州?降州是古称,在今天的山西省,现在是商业发达的繁华之地。我们现在要买东西都是拉钱到超市去买。可是那时侯高原沟壑纵横,交通不便,人们要买东西、卖东西都只能挑着担子走到降州去。于是就有了“担上扁担走降州”的说法。
(3)、学学挑担子师:你回条扁担吗?能学学吗?(尽量模仿各种不同的姿势)。学生随音乐《走降州》挑担律动,再次熟悉音乐。
(4)、学唱曲谱 学生随琴轻唱曲谱,并及时解决难点。 5 1 5 1 5 1 5 1这句音比较高,不能叫喊,引导学生感受扁担一颤一颤的轻快的形象。 切分节奏引导学生想象切分节奏所表现的音乐形象,并唱出它的重音。
(5)、学唱歌词 1、随琴唱词 2、引导学生发现歌曲中的音乐形象,并唱出他的重音。 (歌词只有一句,其余全是虚词衬词,刻画了软溜溜的扁担一上一下颤动的形态与颤动的声音,生动形象、幽默诙谐,表现了挑夫苦中作乐得心情。所以,要唱得轻快、活波幽默。)
(6)、感情处理挑夫们肩上的担子沉甸甸的、可是他们却能苦中作乐。请想一想,要怎么唱才能让他们肩上的担子变得更加轻松、脚步变得更加轻快呢?
三、 拓展
(1)说说这节课的收获
(2)你还了解那些高原上的情况呢?学生交流
(3) 今日光秃高原新貌今天的黄土高原在西部大开发的带动下,正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你们看!平庸的土地上开垦出了肥沃的梯田;黄河大桥巍然耸立;高速公路穿过高原;南水北调工程正在启动,黄土高原一步步走向繁荣。
四、 教师小结
今天,我们领略了黄土高原上极具魅力的民间歌舞,他们是中华民族艺术中的一朵奇葩,希望大家大胆地走近她,摘取她。下课
西部放歌
课时: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自主识读甘肃民歌《刮地风》的曲谱,学会唱这首歌,并用竖笛吹一吹;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四四拍的含义和强弱规律,能认出小节、小节线、终止线。
2、感受陕西民歌的特点,并能随乐跟唱,了解陕北秧歌的特点,并能随歌曲《拥军秧歌》跳一跳。教学重点、难点感受西部民间歌舞的风格特点,并予以表现。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钢琴 、课件
2、学生准备:有关西部民间歌舞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 回忆西部歌曲的特点,学习《刮地风》。
1、 听歌曲《刮地风》。这首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从哪里听出来的?《刮地风》是流行于我国甘肃、青岛一带的传统小调,也是新春佳节闹秧歌时的常用曲目。
2、学唱曲谱 这首歌曲有四个乐段,分给四个组自己学唱曲谱。 (1) 5 5 3 5 │ 6 16 │5 5│ (2) 3 5 5 3 │ 2 3 5 │ 5 3 2 1 │2 —│ (3) 5 3 5 │ 5 3 2 1 │ 6 1 2 │ 3 2 3 │ (4) 6 12 │ 3 2 3 │ 1 2 1 6 │ 5 —││ 句中带有切分音型的重复,打破了均衡的节奏感,为旋律增添了欢乐的情绪。
3、唱歌词歌词叙述了一年十二月中各种节气的变化和时令的特征,使人们在娱乐消遣、享受艺术美感的同时,获得丰富的生活知识。
二、活动——扭秧歌 秧歌是一种主要流传于我国北方广大农村的民间舞蹈。这种舞蹈又叫扭秧歌或闹秧歌,表演形式为多人组成秧歌舞蹈队,分别持扇、帕、鼓、棒等,在鼓、锣、钹、唢呐等乐器伴奏下,边走边舞,有的地区也表演故事。情绪换快、热烈,很受广大群众欢迎,现已成为流行全国的群众舞蹈。
1、 欣赏片断扭秧歌(出示课件)
2、 学跳扭秧歌。
3、 配上音乐扭秧歌
4、 把准备好的手帕拉在手上,配上音乐跟着老师学扭秧歌老师可设一个秧歌队伍,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自己选择喜欢的动作、角色等,随着欢快热烈、富有特色的陕北民歌《拥军秧歌 》参与到秧歌队伍中来。
三 、小结
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篇3
长白山下的歌谣
教学目标:
1、能认真聆听朝鲜民歌《道拉基》和《阿里郎》,感受朝鲜人民的思乡之情,了解他们勤劳、俭朴的个性。
2、能用愉快、风趣的声音学会演唱歌曲《 嘿呀》,体验朝鲜民歌“安旦长短”(节奏)的韵律,并能为歌曲伴奏。
3、能积极主动地参加本课的各种音乐活动,增加自己对祖国民歌音乐文化的了解和热爱。
教学重难点:
1、演唱歌曲《 嘿呀》,用“安旦长短”为歌曲伴奏。
2、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音乐活动。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我国有哪些名山,你们知道吗?
2、在我国有座长白山,山下住着一群朝鲜族的人们,我们去那儿看看。
二、听长白山的乐曲
1、听赏朝鲜民歌《道拉基》又名《秸梗谣》。
2、对比听赏合唱曲《道拉基》。
3、听管弦乐曲《道拉基》。
4、说说这三种表现形式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5、谈谈感受与理解。
三、拍长白山的节奏
1、介绍长鼓。
2、用小鼓拍节奏。
3、说出强弱规律,引出节奏特点:“安旦长短”。
4、分组自选打击乐器演奏,教师指导。
5、播放歌曲《 嘿呀》的旋律,集体用打击乐器和乐打击。
6、小结。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朝鲜族的民歌节奏叫什么?
2、你能哼一哼《道拉基》吗?
二、唱长白山的歌谣
1、播放歌曲《 嘿呀》,学生用“安旦长短”伴奏。
2、出示歌谱,集体跟琴轻唱。
3、出示各小节中的“ 嘿呀”歌词,引导学生用兴奋、愉快的声音学唱“ 嘿呀”。
4、小组互相学习,依谱唱词。
5、小组展示学习成果。
6、学生评价纠错,教师指导纠正。
7、集体跟琴齐唱。
三、课堂小结
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篇4
教学内容:歌曲《赶海的小姑娘》
教学目标:会唱歌曲《赶海的小姑娘》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见过大海吗?谁来说说他见过的大海是什么样子的?
同学分别说出对大海的印象:海水蓝蓝的咸咸的,海风吹在脸上的感觉很凉爽。
2、看来同学们和大海已经是老朋友了,那同学们再来说说大海边有什么呢?
同学:大海边有沙滩、有贝壳、还有礁石……
师:那今天我要给同学们上的音乐课跟什么有关呢?(大海)对了,首先我把这歌曲唱一遍,同学们仔细听了,等下我要提问的。
二、教唱歌曲《赶海的小姑娘》
教师范唱《赶海的小姑娘》歌曲一遍,同学们喜欢听这歌曲吗?(喜欢)那好,今天我们就认真的学,你们学会了,会比老师还唱得好呢!
1、分乐句教唱歌曲一遍。
2、用琴声伴奏较唱歌曲两遍。
3、重点讲解休止符和延音的唱法。
三、同学和老师一起把《赶海的小姑娘》完整地演唱两遍。
结束新课。
教学反思:学生学会唱本首歌曲,积极参与音乐活动。
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篇5
西部放歌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欣赏《黄河船夫曲》,了解小节、小节线、终止线 教学目标:
1、了解旋律、节奏、速度、力度等在音乐中的表现作用。 2、感受音乐形象和情绪,弘扬民族精神。
3、了解并认识能分辨小节、小节线、终止线,认识4/4拍号 教学重难点:
了解旋律、节奏、速度、力度等在音乐中的表现作用。
能分辨能分辨小节、小节线、终止线,教学准备:磁带、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诗词,提问:这几句诗词都诗描绘什么的?是我国第几长河? 2、简单介绍黄河的历史文化。 3、揭示欣赏曲目
思考并回答
听一听,看一看,了解黄河的历史文化。 二、欣赏《黄河船夫曲》 1、播放《黄河船夫曲》,提问:你听过能联想到什么情景?你的心情如何? 2、介绍改编的钢琴协奏曲《黄河船夫曲》。出示协奏曲的概念。每听过一段,引导学生想象
当时的情景。 (l)、聆听
师:这歌声来自哪里呢? 生:黄河上。
师:河面上飘来的歌声会是谁唱的呢?他们在干什么? 生:船夫,在边划船边唱歌
师:对,这首歌就叫《黄河船夫曲》。你听出它有几段歌词?以什么形式出现? 生:两段,一问一答的形式。
师:我有幸在黄河上采集到了一段真正的船夫们的歌声,我们一起来听听! (播放船夫的歌。)
师:太地道了。听完了这两个版本的《黄河船夫曲》,你能说说这首歌的风格特点吗?师:这首歌的节奏是紧密的还是自由舒展的? 师:这么悠长的节奏,让你感受到什么? (2)跟唱
师:好,我们就在这开阔的黄河上,拉开嗓子,一起唱起《黄河船夫曲》。 (全班随乐唱一唱,唱出它的高亢粗犷。) 师:最后一句比较难一点,跟我唱。 师:这一句中的“艄公”用了什么语言?
陕北方言。 “我晓得”的“我”,唱成“e”。 3、启发学生用不同的颜色块表示这三段旋律 初听歌曲,初步感受其音乐形象及情绪。 思考并个别回答。 知道协奏曲的概念。
分段复听钢琴协奏曲《黄河船夫曲》。 思考并回答联想到的每一段的画面。
1、放磁带,初听歌曲,感受明快的曲风 2、再听,并进行跟唱
3,比较两首歌曲的风格,说说感受 四、音乐知识
1、 出示旋律,介绍小节、小节线、终止线 2、 拓展,请生找一找
3、 复习4/2,4/3拍号,认识4/4拍号,击掌体会强弱, 五、总结全课
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体验各项音乐活动。
2、通过实践活动——欣赏、摸唱、摸奏、再创造等方式,牢固地运用已学过的乐器知识。
3、通过此活动培养学生大胆的想象力和勇敢的表演力。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西洋乐器可以分为哪几大类?每一分类各举两种乐器。
弓弦乐器:大提琴、中提琴、小提琴。
木管乐器:长笛、双簧管、大管、单簧管。
铜管乐器:小号、长号、圆号
打击乐:定音鼓、大鼓、小军鼓
2、揭示课题。
3、故事梗概。问:有谁知道这个故事的内容?
4、人物介绍。
二、分段欣赏。作品中每个人物和动物的主题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
1、片段一,彼得出场5、老爷爷出场
2、片段二,小鸟出场6、狼出场
3、片段三,鸭子出场7、动物们的反映
4、片段四,猫出场8、智斗
9、放绳10捉狼11猎人出场
三、总结人物的个性与音乐的关系
彼得—弦乐四重奏——勇敢坚定
小鸟——长笛——灵巧活泼
鸭子——双簧管——笨拙
猫——单簧管——狡猾的
狼——圆号——穷凶极恶的
老爷爷——大管——絮叨
猎人——定音鼓和大鼓——枪声
四、分角色进行表演
五、根据每个小组的表演情况进行评奖。
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篇7
祖国在我心中
教学目标:
1、 能学会演唱《祖国印象》。用深情的歌声表达对祖国的热爱;在听赏合唱《我爱我的祖国》时,感受、体验“我”和祖国之间永不分割的真挚情感。
2、能积极参与二部轮唱,体验轮唱的乐趣;能在音乐活动中将曲子按拍号分类存档。 教学重难点:
了解二部轮唱、体验二部轮唱的乐趣;
通过各项活动,培养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 教学准备:磁带、录音机、电子琴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 、谈话导入
你们知道我们为什么在每周都要进行升旗活动吗?每当举行升旗仪式的时候你都想到了什么?
2、 揭示课题
二、用歌声表达对祖国的热爱
1、 全班有感情的朗诵歌词;
2、 听录音范唱,整体感受歌曲的情境及节拍特点; 3、 复习3/8拍子的含义及强弱规律;
4、 引导学生说出6/8拍子的含义及强弱规律,并讨论歌曲中几种典型节奏 x,x.,x.x.6/8拍子中各唱几拍;
5、
6、 随琴跟唱歌词三遍,第一遍用“|a”模唱,第二、三遍带词演唱; 7、 突破难点,分组划拍演唱; 8、 艺术处理:
学生讨论,老师归纳。
三、感受《我和我的祖国》
1、初听全曲,感受歌曲的情绪和节拍特点;
2、复听全曲,体验“我”和祖国永不分割的情感; 3、再听全曲,表现情感,可跟唱,身势律动等。 四、课堂小结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复习演唱歌曲《祖国印象》,并随机评价。 二、读谱学唱《美妙的歌声》
1、介绍各种演唱形式; 2、随琴识读乐谱; 3、熟唱歌曲;
4、将全班分成两个轮唱组,并进行轮唱练习
(1) 要求:轮唱是不同时开始,但同时结束的演唱形式,结束时两个声部一定要整齐。
(2) 方法:当第一声部唱到回时,第二声部从 处进入,第一声部将 反复一次,以便两个声部同时结束。
5、说说轮唱与齐唱的气份是否一样,轮唱有何特点。 三、给下载的音乐存档
1、学生回忆2/4,3/4拍子的含义及其规律;
2、教师弹奏谱例,学生随及轻轻划拍,辨别拍子;
3、请学生为教师弹奏的谱例存档,将相应的拍子写上序号。 四、课堂小结
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篇8
绿色的呼唤
教学目标:
1、能用热情、愉快的声音学会演唱《小鸟,请到这里来》,积极参与这首歌曲的表演。能主动参与即兴接唱的音乐创遍活动。
2、能认真听赏电子音乐《森林晨光》,并能用语言描述音乐所表现的情景。
3、能用欢快,明亮的音乐跟唱《绿色的歌谣》。体验歌曲中的情感;能主动搜集与环保相关的资料并参与课堂交流。
教学重难点
学会用轻快、圆润的声音演唱《小鸟,请到这里来》。
怎样指导学生创遍歌词、歌曲是本节课老师值得探讨的问题。
教学准备:磁带、录音机、电子琴
教学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讲述《小鸟的故事》
二、导入
播放音乐《阿根廷别为我哭泣》。听了这首曲子后你想到了什么?结合你看到的一些现象来说一说。
三、导学
1、范唱
播放歌曲《小鸟,请到这里来》
2、即兴接歌词
用响板击拍节奏:
2 | x| 4
师:小鸟 请到 这里 来。学生按此节奏接着说:这里 。 师:小鸟 请到 这里 来。生:这里 森林 长成 排。
这里 草地 像绿 海。
这里 鲜花 为你 载。
这里 清泉 为你 开。
听老师弹奏四段曲子,想一想:这四个乐句之间有什么联系。
3、排列旋律
(1) 听旋律(1~4句);
(2) 说联系,组合旋律;
(3) 唱旋律。
四、组装词曲
将首先接歌词的内容添到旋律里,大家唱一唱。
五、学唱歌曲
1、 学习歌曲第一乐段
对比一下,这首歌曲有那些地方和我们创作的歌曲不同呢?
2、学习歌曲第一乐段
(1)用小鸟展翅的动作解决八分休止音的节奏问题。
(2)用“啦”轻唱旋律。
(3)跟琴模唱第二乐段。
3、全班齐唱歌曲
第二课时
一、表现创作
1、情感处理
(1)第一乐段;
①学生轻声唱一遍,感受体验歌曲情绪;
②分析讨论:小鸟们渐渐地飞回来了,飞来了。力度?情绪
(2)第二乐段:
①轻唱一遍,感受、体验;
②分析讨论:小鸟多自由吧!多快活呀!小朋友高兴地呼唤着小鸟快回来。这里力度?情绪?
③老师总结:
很好,这一段我们应该唱得跳跃一些,用明亮的声音表现小鸟那种自由飞翔,
自由歌唱,愉快生活的情景。
六、表现歌曲
(1) 全班随乐轻唱歌曲;
(2) 分角色演唱;
(3) 用身势动作为歌曲配节奏。
七、交流体会,升华美感
1、和小鸟做游戏
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篇9
嘀格伢儿的梦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唱歌曲《嘀格调》和《脚踏水车唱山歌》。
教学目标:
1.能用明亮而有弹性的声音唱好《脚踏水车唱山歌》,能学会演唱《嘀格调》,并用明亮、流畅的生音表现歌曲活泼欢乐的情绪。
2.在听赏《土家喜欢咚咚喹》的过程中,初步了解木管乐器及其音色,能自信大方的跳起摆手舞,并主动参与音乐听赏活动。
教学重点:能用明亮、流畅的声音表现歌曲及体会乐曲《土家喜欢咚咚喹》。 教学难点:注意音色与节奏的把握。
教学过程:
一、课前工作
1、组织上课。
2、本学期教学中对学生的要求。
二、新课学习《了解土家风俗》
1、播放《土家喜欢咚咚喹》
师:同学们,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谁知道刚才乐曲是与哪个民族有关?(学生回答)你们学过或听过那些土家族风俗?(对山歌)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土家寨,体验土家民情风俗,听,土家族的水车在唱着山歌欢迎我们呢?让我们一起来练唱《脚踏水车唱山歌》.
2、电脑放《脚踏水车唱山歌》。让我们来与他们一起唱一唱
(要求:声音活泼,圆润,有弹性)
三、学唱《嘀格调》
出示《嘀格调》曲,大家边听边在心里默默学唱歌曲《嘀格调》。
四、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在欢快的歌舞中了解了土家族的风俗民情,我国的少数民族众多,民间音乐舞蹈丰富多彩。希望大家多收集这方面的资料,走进精彩的民间文化大世界。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听赏歌曲《我躺在绿色的草地上》、完成节拍练习
教学目标:
1、能安静的聆听歌曲《我躺在绿色的草地上》,体验优美抒情的情绪,并能轻声跟唱歌
2、能通过游戏自主学习了解2/4和3/4的含义,并能辨别这两种拍子的歌曲或节奏。 教学重难点:
1、让学生体验《我躺在绿色的草地上》抒情优美的情绪
2、了解2/4和3/4的含义,并能辨别这两种拍子的歌曲和节奏。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复习歌曲《嘀格调》。
三、学习新歌曲。
1、引导谈话,进入新的教学
刚才我们学唱了很活泼热情的歌曲,今天我们来听一首曲风不一样的歌曲。
2、听赏歌曲《我躺在绿色的草地上》。
让学生感受歌曲情绪,能了解是几拍子的歌曲,并谈一谈对于歌曲的感受。
3、介绍:《我躺在绿色的草地上》是一首抒情优美又童趣盎然的优秀儿童歌曲。歌词本身就象一首清新婉约,充满幻想的小诗,仿佛在我们面前展示了一幅风景淡雅的画学完成。歌曲表现了少年儿童天真浪漫,富于幻想的精神风貌生活情趣。
4、复听,让学生能在心里默默跟唱,试着默唱自己的声部。
5、再听,让学生有情绪的轻声跟唱,注意提醒学生要“带着耳朵唱”,就是边唱边聆听。
6、让学生分两组复习或听赏《嘀格调》和《我躺在绿色的草地上》这两首歌曲,学生讨论歌曲的拍号,了解这两种拍子的含义。进一步深化对2/4和3/4 含义的理解。
7、在书上找找哪些歌曲是2/4和3/4的拍子
四、总结全课。
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篇10
音乐家贺绿汀
教学目标:
1、在自学或聆听《贺绿汀落水生还记》的过程中,对音乐家贺绿汀的人品有初步的认识。在听赏和演唱活动中,能对音乐家贺绿汀及作品有较全面的认识和理解。
2、在听赏乐曲《嘉陵江上》的活动中,了解音乐作品反映的历史背景和表现的情感。能在地图上指出嘉陵江和长江的地理位置;能采用伴奏的形式参与《晚会》的听赏活动,感受音乐的气氛;能随乐哼唱《清流》,能体会歌曲所表达的时光一去不回头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积极参与音乐活动,了解音乐家贺绿汀先生的生平及部分音乐作品;
2、激发学生兴趣,积极参与《晚会》的表现和创编。
教学安排: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
学生听《牧童短笛》。
二、自由介绍音乐家生平:
1、由学生自由介绍:出生、经历、时代背景;
2、学生讲小故事;
3、老师或学生讲《贺绿汀落水生还记》;
4、过渡:作为一名音乐家,我们就不能不说说他的音乐作品。
三、按历史线索介绍贺绿汀先生的作品
1、1903年湘江边 出生;
2、1934年《牧童短笛》、《摇篮曲》分别荣获“征求中国风味的钢琴曲”一、二等奖; 感受音乐:你是否能在音乐中听出中国风味?
3、1934年的简介
教师演唱《天涯歌女》。
4、1937年 重庆 日军侵华 引出《游击队歌》
学生聆听《游击队歌》轻快的旋律表现了游击队的什么特点?
5、1934年 嘉陵江畔 介绍当时的时代背景
结合教材聆听《嘉陵江上》。
四、课堂小结
简介作品,布置学生收集。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你能说说你所了解的贺绿汀吗?
2、汇报收集到关于贺绿汀的作品。
3、布置学唱一两首为下节课的活动做准备。
二、听赏与策划
1、聆听《晚会》。
2、老师简介作品。
3、思考:这是一场怎样的晚会?描述一下你想象的热闹场景。
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篇11
教学内容:学唱歌曲《牧童》
教学目标:
1、通过小组学习和教师指导学习等方式,正确掌握歌曲的旋律、节奏,培养学生演唱二声部合唱的能力。
2、感受切分节奏,并在教师的指导下,把这种节奏所表达的快乐情绪用歌声表达出来。
3、通过学唱歌曲,感受体验并用自己自然真挚地歌声表现歌曲活泼的情绪。
教学重点:感受体验歌曲活泼的情绪。
教学难点:训练学生二声部的演唱能力。
教具准备:图片(牧童、羊、白云、鲜花、绿草……)、音响资料、钢琴、歌谱。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学生听音乐做自己喜欢的动作进教室,音乐采用《请来看看我们美丽的村庄》。
2、师:今天老师带大家到一个美丽的地方去玩一玩,竖起你的小耳朵、闭上你的眼睛,仔细的听听、想想,我们要去的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
音乐起(背景音乐采用歌曲旋律)
配乐旁白(蓝蓝的天空,白白的云朵,白云下面一片绿油油的青草地,远处,一个手提着羊鞭、身背着小笛的小孩儿,赶着小黄牛和一群雪白可爱的小羊儿走了过来,小羊儿们看到了清澈的水,高兴地在草地上打起了滚儿,津津有味地喝了起来,小孩儿也高兴的取出小笛吹起来,听,悠扬的笛声传来了……)
3、学生回答
师:“我们去的地方是一个什么样儿的地方?你仿佛看见了什么?”
生:我们仿佛来到了大草原,看到许多牛羊……
4、请学生贴出画面
(1)师:那让我们把这美丽的地方贴画出来吧。
(2)学生选择背景画到黑板进行贴画。
(3)点题:师:“猜猜看,牛羊是谁赶来的?牧童是什么意思?”
(4)生:“牛羊是牧童赶来的。”“牧童就是放牧的儿童”。
(5)贴出牧童出示课题
二、学唱歌曲
(一)掌握节奏
1、师:“看到这么美丽的画面,老师不禁想起了一首歌,你听……”
2、听录音范唱。(出示歌谱)
3、师:“歌曲的演唱情绪是什么样的?”
4、生:“非常高兴、热烈欢快……”
5、师:“歌曲采用了什么演唱形式?”
6、生:“二声部合唱”。
7、学生慢速按节奏读第一段节奏。
8、出示切分节奏
9、师:“切分节奏在歌曲的什么地方出现了?共出现了几次?”(让学生指出切分节奏在歌曲中的运用)
10、学生小组讨论。
11、师:“说说切分节奏为歌曲增添了哪些音乐色彩?”
12、生:“切分节奏的运用使得音乐显得活泼、跳跃。”
13、师:“让我们带着这种活泼、欢快的情绪来朗读歌词好吗?”
14、生:“好!”
15、随音乐伴奏按节奏读歌词。(用快乐的情绪读歌词)
16、师:“下面我们来进行一个小比赛,分三组,每组一段,按节奏读歌词,比一比哪组节奏准确并能表达出活泼欢快的情绪。”
17、小组比赛(老师进行评价)
(二)视唱曲谱
1、出示高声部旋律。
2、师:“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歌谱学习。比一比,看一看哪组学的最认真,速度最快!”
3、小组进行学习,老师巡视指导。
4、师:“老师要检验一下,看看大家学得怎样,在教师钢琴伴奏下,演唱歌曲高声部旋律。”
5、学生采用拍手的形式,让学生充分感受切分节奏,体会乐曲快乐的情绪。
6、学唱二声部旋律
(1)再听歌曲(完整播放歌曲)
(2)师:“你觉得这次播放的旋律和我们刚才演唱的旋律有什么不同?哪一句有和声?”学生回答,并指出歌曲有和声处。
(3)教师出示二声部旋律。
(4)分小组学唱第二、三句旋律。
(5)师:“哪组试试演唱其中的一句?”(教师钢琴指导音准)
(6)小组进行演唱。
(7)师:“我们来一个旋律接龙好吗?老师演唱第一句,其它三句每组一句怎么样?”
(8)生:“太棒了!”
(9)完整演唱歌曲旋律。
(10)两个声部完整演唱歌曲旋律。
a、老师演唱高声部,学生演唱低声部。
b、学生分两组进行合唱。
(11)师:“看样同学们都迫不及待地想唱词了,下面我们就试着把歌词填进去演唱好吗?”
(12)生:“好!”
(13)分两声部进行填词演唱。
三、知识扩展:
1、师:“你们知道歌曲《牧童》是哪个地区的歌曲吗?”
2、生:“是蒙古族的”、“是外国的”……。
3、教师介绍:《牧童》是斯洛伐克民歌,斯洛伐克是一个可爱的国家,拥有肥沃的平原和连绵的高山峻岭,牧童们在自己的家乡自由地放声歌唱。
4、国旗
5、首都:布拉迪斯发。人口:539万。面积:4.9万平方公里。
6、风景欣赏:
四、小结:课下寻找斯洛伐克的相关材料。
五、随《牧童》欢快旋律出教室。
教学反思:
收集整理资料,在音乐活动中积极感受,积极参与。
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篇12
五年级音乐《第二单元 古诗新唱》教案
一、 教学内容分配建议表
课时 感受与鉴赏 音乐表现 音乐创造 音乐与相关文化
第一课时 《梅花》 创编《春晓》 王安石
第二课时 《静夜思》 李白
第三课时 《读唐诗》 古诗朗诵演唱会
二、教学要求
(一)单元总要求
1、通过集中学唱古诗歌曲,增进学生对我国古诗文化的了解。
2、在演唱方面,进一步要求学生能用有控制的声音演唱歌曲,演唱合唱歌曲《静夜思》。
3、在感受与鉴赏方面,要求学生能通过《读唐诗》的欣赏,感受古诗文化的博大精深,理解“唐诗里有画,唐诗里有歌,唐诗里有苦,唐诗里有乐”的意境。感受歌曲的情感。
4、在音乐创造方面,要求学生能根据教材提供的材料组成古诗歌曲《春晓》。要求学生能积极组织并参与“古诗朗诵演唱会”的活动,锻炼学生的组织能力。发挥学生的音乐创造性,即兴吟唱古诗。
5、在音乐与相关文化方面,要求学生尽可能多地朗诵古诗和演唱古诗歌曲,并能理解这些古诗的含义。
(二)具体要求
1.能用连贯的声音演唱歌曲《梅花》,并知道梅花不畏严寒在风雪中竞相开放的特性,象征着坚强不屈的性格。
2.能用较长的气息和纯净的声音演唱合唱《静夜思》,表现怀念故乡的情感。
3.初步了解唐代诗人李白和宋代的诗人王安石。
4.欣赏《读唐诗》,感受歌曲亲切的情感,了解歌曲中唱到的古诗。
5.能积极参与“古诗朗诵演唱会”的表演,与同学们交流自己熟悉的古诗。
三、教学准备
(一)教具
风琴、录音机、录音带、梅花的图片或实物。
(二)资料
《静夜思》(李白),《夜雪》(白居易),《绝句》(杜甫),《咏鹅》(骆宾王),《枫桥夜泊》(张继),《夜雨寄北》(李商隐),《出塞》(王昌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
四、教学重点难点
1.学习歌曲的旋律、学会四拍子的指挥。
2.通过学习能够感染学生学会陶醉,为其源远流长的唐代文学──古诗与委婉动听的旋律的绝妙搭配而陶醉。
3.歌曲中的曲谱演唱和二声部合唱训练是一个比较难的教学环节。
五、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唱歌《梅花》。
2、制作一本有关梅花的艺术手册。
教学目标:
1、能用自然、柔美的声音演唱歌曲。
2、能制作一本有关梅花的艺术手册。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听有关于古诗的歌曲进教室。
二、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从小家长就教我们背古诗,长大后老师也教过我们好多古诗,下面就请你们说一说 ,你都学过哪些古诗?
生:回忆自己学过的古诗。
师:你能给大家背诵一下吗?
生:背古诗。
师:现在老师说一个词,看看哪位同学能根据这个词背出一首古诗。
师:这个词是“梅花”。
生:我知道,王安石有一首古诗就叫做《梅花》。
师:你反应真快,大家肯定也学过这首古诗,下面我们就一起背一下。
全班齐背《梅花》。
师:谁能来介绍一下古诗所描写的内容及它所要表达的意思?
生介绍古诗。
师: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具有现代感的豫剧《唱大戏》。
三、聆听歌曲
1、生初听:体会歌曲的情绪,感受歌曲的风格。
2、生复听:用拍手和捻指为歌曲伴奏。
3、生再听:轻声哼唱歌曲旋律。
四、学唱歌曲
1、听唱法教学,生反复听歌曲,小声学唱歌曲。
2、生随琴慢唱。
3、师指导、纠正:提示学生注意过门、变化音、以及拖腔的正确演唱。
4、生完整演唱歌曲部分。
5、设计念白的节奏
师:大家仔细观察一下,在我们歌曲的上面还有两句念白,谁能给大家念一下?
生:按照原节奏念。
师:同样的念白,你还能用其它的节奏念出来吗?(师举例说明)
找一、两名学生回答。
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设计出一个与众不同的念白。
小组讨论、汇报(用拍手的方式念出)。
6、生使用不同的念白完整演唱歌曲。
7、师生评价,评选出念白设计小组。
五、小结
生谈谈本课的收获。
生听《唱大戏》歌曲出教室。
教学反思:
我认为本课设计的部分是念白设计的部分。我没有让学生按照原节奏念,而是将如何念的权力交给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力。同时在个别同学设计好以后,我又采用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使学习的方式多样化,培养学生们的合作意识。在学生汇报的时候,让他们采用了拍手的方式,既能让学生有一定的节奏意识,又能使歌曲具有童趣,很受学生的喜爱。
本课也有一些不足之处,主要在于歌曲音符跳动稍大,节奏稍难,歌曲较难掌握。如果给学生再多的时间聆听和学唱,掌握就相对简单些。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歌曲《静夜思》。
教学目标
1.学唱优美动听的歌曲《静夜思》,感受美。
2.在优美的旋律上填上富有意境的唐代诗歌,体验美。
3.随着四拍子来进行指挥,能充分地投入到歌曲的韵律中,表现美。
4.欣赏歌曲时能联想到自己学过的古诗,并回忆演唱以前学过的古诗歌曲,欣赏美。
5.除了演唱《静夜思》,还进行了为原旋律填加其他古诗词的创新尝试,创作美。
教学过程
一、律动进教室
1.在欢快、节奏感很强的歌曲中走进教室,使学生在每一节课都保持着高涨的情绪来上课。
2.欢呼音乐课的开始,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拉开音乐课的帷幕。
3.和声练习,虽然只是三度和声,却是培养和锻炼学生合唱能力、创作和感悟和声美的一种方式。
4.师生问好,拉近老师和学生的距离,懂得礼貌待人。
二、导入
师:上课一开始,老师要给同学们出一个谜语,谜面是一首歌曲,谜底是一个人物,相信同学们仔细听一定会找到谜底。现在就由老师亲自展示谜面。请听好(老师演唱《但愿人长久》)
生:北宋诗人苏轼。
师:看样子同学们对诗歌很了解,我想同学们一定是通过老师演唱的这首歌曲中的词,很快就猜到了诗词的作者是北宋的诗人——苏轼。一年一度的中秋节刚刚过去,中秋节晚上的月亮特别圆,景色也特别地迷人。月亮总是会和“浪漫、温馨、迷人、团圆”等词语联系在一起。古代文人都喜欢借用月亮来寄托自己的情感。那么除了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你们还知道哪些是以月亮为题材的优秀诗篇呢?
生:有《静夜思》……
师:好的,同学们知道得可真不少,今天我们就来学唱一首根据李白的《静夜思》而谱曲的同名歌曲《静夜思》。
三、新授
师:我们首先来聆听一次,感受它的抑扬顿挫。
初听,感受音乐。
师:多么美的诗词,听完歌曲后,我更加能够理解到李白为何把情感和思念寄托给月亮。大家想,我们也许会相隔很远,但我们看到的却都是同一轮明月,月亮会拉近我们之间的距离。这么有韵味的诗歌再配上委婉的旋律更是天籁之声。我想现在我们再一次朗诵诗词,就应该更有韵味、更有感情,而且我们也应该换一个词,不叫朗诵,而叫吟唱。老师想请同学来表现一下。
生:带动作、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师:我们一起来一次,要表现出你丰富的情感。
生:共同朗诵。
师:诗词写得多感人啊,体现诗人王维的那句话:“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情感。
师:带着这样的情绪我们来学唱这首歌曲。歌曲总共分为两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齐唱部分,第二个部分是合唱部分,带有尾声。
歌曲处理:
1、教唱过程中尽量体现学生的自主学唱能力,并嘱咐学生装饰音的唱法与作用,使歌曲更加委婉动听,为歌曲增添了色彩。
2、在第三句中的最后一个字要处理成声断气连的唱法。让学生演唱曲谱,可以是简谱或者是固定调唱法。
3、在第二部分的教唱过程中要着重注意音准问题(低声部有必要可以先唱曲谱),也要多培养学生的合作感,使歌曲的和声部分融合在一起,而不是对抗的效果。
4、尾声的延长符号再次提醒同学们要很好地利用循环呼吸法在美妙的歌声中想动情地舞蹈,我们教室面积有限,那我们就利用上肢运动来做指挥。(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体现)
四、巩固歌曲
再次聆听,反复演唱,体验音乐。
师:我们一定要好好地学习这首歌曲,也许你们现在还没有这个体会。因为你们还小,都生活在爸爸妈妈的怀抱中,等长大了也许为了发展自己的学业或事业,离开了父母,离开了家乡,就能体会到那句话“每逢佳节倍思亲”的含义了,看到了月亮会更加想念家乡、思念故乡的亲人。也希望同学们学会了这首歌曲之后在明年的中秋节,能唱给爸爸妈妈听。(可以利用多种方法,如师生接力唱、男女接力唱、领唱等来复习演唱就不会有乏味的感觉。)
五、拓展
师:看到同学们的情绪这么高涨,老师突发其想,想借助这小小的教室作为我们的舞台,来开一个“古诗朗诵音乐会”,也就是把古诗新唱,不知道同学们是否有兴趣?
生:有!
师:那么老师就选用一首《读唐诗》的片段来做演唱会的开场曲(播放《读唐诗》)。
师:心细的同学一定在开场曲中发现了很多的诗歌?能说说都有哪些诗歌吗?
生:回答。
师:那在这些诗词里面,我们回忆一下,哪个是你们曾经学过的古诗歌曲?
生:有《咏鹅》和《江雪》。
师:谁来做演唱会第一个登场的歌手?
生:分别演唱《咏鹅》和《江雪》。
师: 不知道同学们是否有兴趣把自己熟悉的歌曲或喜欢的、学过的歌曲与古诗结合起来,创编成自己作的古诗新唱呢?
生: 愿意!(讨论、思考)
师:老师先带个头,我为自己喜欢的一首孟浩然的《春晓》进行一下古诗新唱(一个小片段)。
师:好,接下来谁来,大胆地尝试一下。
生1:选用了一首古诗,利用了《静夜思》旋律。
生2:……
小结(略)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欣赏歌曲《读唐诗》。
教学过程
通过朗诵演唱古诗,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知道诗与歌的联系。
一、创设情境
1、随音乐《读唐诗》走进教室,(出示读唐诗——课件)
2、导入:
这部古诗画卷向我们展示了我国远远流畅的古诗文化。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唐诗。首先老师请你们听一首歌曲,歌曲的名字叫《读唐诗》,它的曲调非常富有特点,你听了以后一定会有惊奇的发现。
二、新授
1、出示《读唐诗》的歌曲(课件(2))播放完整歌曲,师生随音乐听唱一遍。
师:刚才听了这首歌曲之后你发现这首歌曲的特点吗?
生:回答(许多古诗……)
师:你看到歌词的时候,同学们能联想到许多唐诗,那么歌曲究竟藏了多少唐诗?老师想考考你们,我们分组进行比赛,看哪个组知道的唐诗最多,分成四组,每组一个题板,请你用连线连一连,连接最快的就为优胜小组。
2、活动开始
(1)每组一块题板(各组讨论画线)
(2)最快的到前面展示,并排好。
师:同学们看一看他们是否正确,老师请你们来当评委。
(3)2组给1组评,3组给4组评。
(4)老师展示对与错(课件)“床前的月光、《咏鹅》”
师:说一个句字的头,学生答一个诗的题目。
这首歌曲是由八首古诗的佳句组成的,现在让我们有感情的朗诵歌曲。
(5)师生齐(评价)
三、学习唱读
1、师:问 你知道唐诗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
生:(表达诗人喜怒哀乐、喜爱古诗、表达诗人对唐诗的赞美)
2、师轻声唱词。课件与2相同
师:你能说一说唐诗里有画,唐诗里有歌吗?
生:分别让学生回答。
师:以一首唐诗为例:课件:“高飞的白鹭”……作者是谁?
生:杜甫的《绝句》。
师:如果以这首古诗为例,你能画些什么?
对!它象一副画卷一样那么美丽,其中描写景物,色彩有什么?
:生:黄鹂是黄色、柳是绿色、天是……雪是……
师:对!这些色彩绚丽的景物,它们远近高低,响应的构成一副赏新悦目的画卷,所以我们说唐里有画,唐诗里有歌。
3、歌曲处理与演唱 课件与2相同
(1)播放全曲
师:听一听旋律,找一找歌词的高潮在什么地方?听一听找到了吗/
生:第二段或“枫桥的钟声“……是高潮。
4、节奏型:附点四分音符有多长
师:指读×? × ×
生:按节奏读歌词
师:歌曲的高潮之后,又恢复到什么的方?生:宁静。
指导:4/4拍旋律56 71 2 4 ? | 4 32 21 | 1 - ||
(2)全体完整演唱 强调高潮处,MP—Mf-mp
四、展示延伸
师:让学生借古人的情怀开一个古诗演唱会。
形式:合唱、表演、吹奏、朗诵……
五、板书:课题:《古诗新唱演唱会》——读唐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