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案下载 > 教案大全 > 鱼我所欲也的教案模板(精选2篇)

鱼我所欲也的教案模板

发布时间:2023-09-19

鱼我所欲也的教案模板(精选2篇)

鱼我所欲也的教案模板 篇1

  【学习目标:】

  1. 积累文言词语。

  2. 准确、明白地翻译文句。

  3. 学习本文比喻恰当、对比鲜明、说理透辟的论证

  4. 认识孟子“舍生取义”思想的进步性及其现实意义

  【学习重点、难点:】

  1. 对语句及中心的理解

  2. 对论证方法的理解

  【课前检测:】

  日本政府寓言通过了右翼势力编写的历史教科书,肆意篡改历史,美化侵略,遭到了许多主持正义的国家的强烈谴责,真是“_________,________。”(用《孟子》中的名句填空)

  【课文研讨】

  一、整体把握

  1、作者作品简介

  孟子(约前372—前289)名 ,字 ,邹(今山东邹县)人, 时期著名的 家、 家,是 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地位仅次于 ,后世常以“ ”并称。他生活在兼并战争激烈的战国中期,政治上主张“法先王”。在孔子的“仁”学基础上,提出了系统的“仁政”学说,主张行“仁政”以统一天下,曾游说梁、齐等诸侯国君,均不见用。退而与弟子万章、公孙丑等著书立说。其言论和行动的记载,保留在《孟子》一书中。此书不仅是儒家的重要学术著作,也是我国古代极富特色的散文专集。其文气势充沛,感情洋溢,逻辑严密;既滔滔雄辩,又从容不迫;尤长于譬喻,用形象化的事物与语言,说明复杂的道理。对后世散文家韩愈、柳宗元、苏轼等影响很大。

  本文提出在“生”和“义”不能兼顾的情况下,应该 的观点,并且进一步指出这是每个人都有的“本心”,那些在“义”上有亏的人不过是丧失了他们的“本心”罢了。

  本文节选自《 》。《告子上》的主要内容是阐明“性善说”,即人性里天生就有向善的种子,所谓“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这种善的天性,就是人的“本心”。“本心”不可小视,因为它们分别是仁义礼智这几种道德的萌芽形态:“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意近“恭敬”)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义之端也。”人应该推求本心,顺着“本心”的方向发展,并将它发扬光大,从而成为道德上完善的人。本文讲的是每个人都有“本心”,无论在什么情况下,人都应该保有自己的“本心”。只要“本心”在,即使在生死关头,人也能经受住考验;而如果丧失了“本心”,人就会做出有损于人格的事来。

  2、课文讲解

  文章第一段分为三层。

  第一层:(从开头至 )提出本文的论点:在生和义无法同时兼顾的情况下应该“ ”。

  这个观点的提出是用“鱼”和“熊掌”不能兼得的日常生活事例得出的,使用的论证方法是 。

  第二层(从“ ”到“ ”):对论点进行具体的分析与阐释。

  作者先从正面来讲:虽然生命是我所喜爱的,但是,因为我所喜爱的东西有比生命更重要的,所以,我不去做苟且偷生的事;虽然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是,我所厌恶的东西还有甚于死亡的,因此即使是死亡之患,我有时也不避开它。这里所说的“甚于生者”就是指“义”;所说的“甚于死者”就是“不义”。于是,为了“义”,可以“舍生”;即使死掉,也不做“不义”的事。

  接着,作者又从反面来申述观点:如果人们所喜爱的东西没有超过生命的,那么,凡是可以保全生命的手段,有什么不可以用的呢?如果人们厌恶的东西没有超过死的,那么,凡是可以躲避死亡之患的办法,有什么不可以用的呢?这里隐含的意思是,一旦将爱惜生命和惧怕死亡发展到极端,那么在生命受到考验的时候,人的行为就会失去准则,做出让人不齿的事情来,最终,人的价值和尊严丧失殆尽。因为暗含了这样的意思,因此,“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这两句话,具有警醒人心的作用。

  因此,这一层次所有用的论证方法主要是

  第三层(“ ”),作者进一步指出,其实人人都有向善之心,之所以只有“贤者”才能做到“舍生取义”,是因为“贤者”能够保有“本心”而已。

  第二、三段运用的是 论证法。作者以“一箪食,一豆羹”为例告诉我们,这看似微不足道的“一箪食,一豆羹”,当它关乎生死的时候,也能考验一个人的品德。“呼尔”“蹴尔”而与之,则“行道之人”与“乞人”都不屑受之,这就是人没有丧失“本心”的表现。又举有的人“不辩礼义”地贪求“万钟”为例,说明丧失“本心”的表现。“一箪食,一豆羹”虽然比“万钟”少得多,可是“弗得则死”,看来更为重要。这里作者又运用了 论证法,将“一箪食,一豆羹”与“万钟”作对比。按财富的数量说,“万钟”自然是多的。但是,“万钟”决定的是“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一箪食,一豆羹”决定的却是生命,自然要比“万钟”更重要。通过这种对比,既让人认识到将“礼义”抛到脑后,贪求富贵的行为是多么地不值得,也让人醒悟到“本心”的丧失是一个渐变的过程,人应该时时反省自己才行。

  二、问题研究

  孟子主张人性是善的,他认为人生而具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礼让之心、是非之心。只要不使这些“善心”丧失,就在道德方面具备“仁义礼智”。本文就是从这种理论出发,阐明了义重于生,义重于利和不义可耻的道理。提出“ ”的主张。孟子认为,如果把生命看得比义更重要,就会做出各种不义的事情来。他对比了两种生死观,赞扬了那些重义轻生、舍生取义的.人。斥责了那些苟且偷生、见利忘义的人。告诫人们要辨别义和利,不要失去“本心”。

  三、小结

  本文阐明了义重于生,义重于利和不义可耻的道理,提出了“舍生取义”的中心论点。他对比了两种人生观,赞扬了那些重义轻生、舍生取义的人,斥责了那些苟且偷生、见利忘义的人。告诫人们不辩礼义而贪求富贵的行为是不可取的。

鱼我所欲也的教案模板 篇2

  学习目标:

  1、熟练掌握本文的词、句翻译。

  2、掌握本文的论点、论证方法等有关内容。

  学习方法:

  小组合作、教师点拨

  学习过程:

  导入复习:

  同学们今天我们共同来复习一下《鱼我所欲也》,复习前先让同学们看一下近几年中考题涉及到的本课内容,通过这些中考试题你感觉学习本课我们应该掌握哪些内容?

  中考导航

  (一)金华市xx年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1)故患有所不避也

  (2)贤者也勿丧耳

  2、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也。

  3、文中以“舍鱼而取熊掌”这一生活常理为喻有什么作用?

  4、古往今来,有许多“舍生取义”的志士仁人,请你举出一例,并简要说说他的事迹。

  (二)xx年安徽省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听意思。

  (1)故不为苟得也 苟:__________________

  (2)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如使:________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1)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摘录文中能体现主旨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自我发现

  同学们,通过这两个中考试题,你感觉复习本课我们应掌握哪些内容?

  知识梳理

  (1)熟练掌握文言实词、虚词的含义和用法。

  (2)正确翻译文章中的重点语句

  (3)正确把握本文的论点和论证方法等内容。

  一、背诵课文

  具体要求

  :请同学利用5分钟的时间,背诵课文,注意以下重点句。

  (1)生,____________,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非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是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同学们准确默写以上三个句子。

  检查方式:同桌互改。

  二、重点词

  具体要求

  :请同学用10分钟的时间,根据课下小注熟练背诵以下重点词

  一段:欲 得 舍 苟 患 避 如使 由是 生 是故 非独 贤者 勿丧

  二段:豆 呼尔 蹴 尔 不屑

  三段:万钟 何加 得 向 是 已 本心

  温馨提示

  :请同学们注意区分“苟”和“生”的翻译,同时注意不同颜色的笔标注的重点词。

  检查方式:(1)同桌互检 (2)快速反应

  三、重点句

  1、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2、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3、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4、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5、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

  6、所识穷乏者得我?

  ◆7、是亦不可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8、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四、内容分析

  具体要求

  :请同学们在翻译的过程中注意译出重点词,同时注意评议的表述。

  检查方式:(1)组长检查;(2)同桌一题。

  1、《鱼所欲也》选自______________,作者______名______字______,伟大的________家________家,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地位仅次于________________,后世常以“_______________”并称。(写)

  2、本文的论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成语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链接

  :论点应该是明确的判断,是作者看法的完整表述,它出现的位置一般在标题,开头、结尾。

  3、本文用了怎样的论证方法,证明论点的,请举例说明。

  相关链接

  常见的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作用:举例论证:列举了____________事例,证明______________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道理论证:引用_______________的言论,证明____________具有权威性,论证有________力。

  对比论证:证明________________正确错误分明,是非曲直明确,给人印象鲜明深刻。

  比喻论证:通过形象的比喻来证明_______________把道理讲得通俗形象,容易被人接受。

  4、(1)举出能证明选文观点的两个具体事例;(2)举出能证明选文观点的相关言论。

鱼我所欲也的教案模板(精选2篇) 相关内容:
  • 《鱼我所欲也》的优秀教案(通用15篇)

    一、教学目的、要求:1、了解孟子舍生取义的道德主张;2、了解本文运用比喻和正反对比论证的方法;3、重点积累欲舍甚恶患等实词的意义和用法,对文中的其他实词和虚词进行一般的学习和复习。...

  • 《鱼我所欲也》学习要点(精选14篇)

    《鱼我所欲也》关于本文作者孟子(约前372一前289)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县)人,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地位仅次于孔子,后世常以"孔孟"并称。他生活在兼并战争激烈的战国中期,政治上主张"法先王"。...

  • 《鱼我所欲也》教案(精选13篇)

    鱼我所欲也 教案教学目的: 知识:1. 积累文言词语 能力:2.准确、明白的翻译文句 3.学习本文比喻恰当,对比鲜明, 说理透辟的论证方法 德育:4.认识孟子“舍生取义”思想的进步性及其现实意义。 教学重点、难点:1.对语句及中心的理解。...

  • 《鱼我所欲也》阅读专题训练(精选16篇)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

  • 九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范文:鱼我所欲也(精选2篇)

    教学目标:1、积累文言文常用的实词、虚词,扩充文言词汇量,逐步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2、了解孟子的道德主张,领会文章的思想内涵。3、品味《孟子》散文的语言特色。...

  • 2023年中考文言文精细阅读之《鱼我所欲也》(精选16篇)

    鱼 我 所 欲 也选自《孟子》文 本译 文原 文文 本鲜鱼,是我想要的东西;熊掌,也是我想要的东西。(如果)两样东西不能一齐得到,(只好)放弃鲜鱼而要熊掌。生命,也是我想要的;正义,也是我想要的。...

  • 九年级下册语文《鱼我所欲也》教案(精选12篇)

    知识总结,课堂练习:一、通假字1)辟通避 躲避 例:故患有所不辟2)辩通辨 辨别 例: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3)得通德 感激 例:所识穷乏者得我与4)与通欤 语气词 例;所识穷乏者得我与5)乡通向 从前 例:乡为身死而不受二、一词多义为介词 为...

  • 《鱼我所欲也》同步练习(精选16篇)

    第一部分:1.用课文原句填空:(4分)⑴生,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⑵呼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2.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6分)⑴二者不可得兼(兼:)⑵故不为苟得也(得:)⑶所识穷乏者得我欤(得:)⑷故患有所不避也(...

  • 第19课《鱼我所欲也》导学案(精选16篇)

    《鱼我所欲也》关于本文作者孟子(约前372一前289)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县)人,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地位仅次于孔子,后世常以"孔孟"并称。他生活在兼并战争激烈的战国中期,政治上主张"法先王"。...

  • 鱼我所欲也 教案(精选13篇)

    鱼我所欲也 教案教学目的: 知识:1. 积累文言词语 能力:2.准确、明白的翻译文句 3.学习本文比喻恰当,对比鲜明, 说理透辟的论证方法 德育:4.认识孟子“舍生取义”思想的进步性及其现实意义。 教学重点、难点:1.对语句及中心的理解。...

  • 《鱼我所欲也》基础知识及同步练习(通用15篇)

    【知识储备】1.字词积累得:表示客观上的可能。苟:苟且。这里指为了生而不择手段。恶:讨厌,厌恶。故:所以。由是:由于这个原因。是故:因为这个缘故。独:只。呼尔:盛气凌人喊叫的样子。万钟:优厚的俸禄。奉:侍奉。...

  • 部编版初三下册语文《鱼我所欲也》教案(通用13篇)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积累文言文常用的实词、虚词,扩充文言词汇量,逐步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2.了解孟子的道德主张,领会文章的思想内涵。能力目标1.强化朗读训练、品味《孟子》散文的语言特色。...

  • 《鱼我所欲也》复习指导(精选14篇)

    尊敬的各位考官,大家好!(鞠躬),我是语文组x号考生。下面我将与各位分享一下我对课文《鱼我所欲也》的教学设想。对于本节课,我将以“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为思路,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加以说明。...

  • 鱼我所欲也说课稿(精选4篇)

    尊敬的各位考官,大家好!(鞠躬),我是语文组x号考生。下面我将与各位分享一下我对课文《鱼我所欲也》的教学设想。对于本节课,我将以“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为思路,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加以说明。...

  • 《鱼我所欲也》教案范文(通用14篇)

    鱼我所欲也 教案教学目的: 知识:1. 积累文言词语 能力:2.准确、明白的翻译文句 3.学习本文比喻恰当,对比鲜明, 说理透辟的论证方法 德育:4.认识孟子“舍生取义”思想的进步性及其现实意义。 教学重点、难点:1.对语句及中心的理解。...

  • 教案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