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出版社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精选6篇)
人民出版社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知道24时记时法结合已有的生活经验,认识年、月、日,了解他们之间的关系;知道大月、小月、各有哪些月。了解平年闰年的知识。
2、程与方法:通过学习、交流,掌握每个月天数的记法。了解平年闰年的知识。
3、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在参与探索实践活动中学会交流、合作与简单的评价,同时引导学生养成珍惜时间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了解平年闰年的知识。
教学难点:
学会记忆大小月天数的方法,判断平年还是闰年。
教学方法:
自学法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一、 问题导入
1、大约有多少天?有那几个月?小月有几天?有哪几个月?
你是怎样记大小月的?
二月是什么月?有多收天?
二、自主探索,获取新知
1、自学闰年的产生(课件出示)
地球因为地球饶太阳公转一次实际是上是365天还要多几个小时,而不是我们认为的一年365天整。所以饶4圈后也就是四年
多出了的时间刚好和一天的时间相差很小所以出现了四年一闰,闰年就是这样产生的
2、闰年的计算方法
学生说说晚上9时是怎样变成21时的?
判定公历闰年遵循的一般规律为:四年一闰,百年不闰,四百年再闰。
①、普通年能被4整除且不能被100整除的为闰年。②、世纪年能被400整除的是闰年。
③、对于数值很大的年份,这年如果能整除3200,并且能整除172800则是闰年。
3、练习:你知道20xx是什么年吗?
怎样判断?
三、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过程,说一说体会。
独立完成,全班交流
作业设计:
68、69页的练一练
板书设计:
人民出版社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篇2
教学内容:
认识几分之一,教材第90~91页。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结合具体情境,通过直观操作,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体会学习分数的必要性,知道分数各个部分的名称,能正确的读写分数。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操作、观察、分析、比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发展思维,培养探究意识和创新意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几分之一,初步建立分数的概念,会读写分数;
教学难点:借助具体的实例,说出分数的意义;
教学准备:多媒体展示、纸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利用中秋分月饼的故事,引出课题——几分之一。
二、解决问题,深入理解
1、让学生思考一份月饼怎样表示——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一份就是整个月饼的。
2、板书;读作:二分之一。
3、带领学生分析意义。
三、举一反三
1、运用练习题的形式,让学生了解分数的形式。
2、介绍分数各部分名称。用其中一个分数,讲授并板书出分子、分母、分数线的位置。
四、折纸游戏
1、请学生拿出老师课前准备的纸,折一折,并用笔画出他的四分之一,老师巡回指导。
2、请学生起立展示,并总结方法。
3、让学生联系生活,并举例用分数表示。
五、课堂练习
闯关游戏
六、课堂小结
学生总结本节课的知识,教师引导完善。
作业布置:
用自己喜欢的形状的纸折出八分之一并用颜色表示出来。
板书设计:意义: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2份,每份就是它的。
人民出版社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体会秒在生活中的应用。
2.通过观察、体验等活动.使学生初步建立1秒、几秒、1分的时间观念。
3.通过教学,使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渗透珍惜时间、交通安全等思品教育。
教学分析:
时间单位“秒”学生们并不陌生,在生活中有接触。1分=60秒,学生也有模糊的概念印象,但是,时间单位比较抽象,不像长度、重量单位那样容易用具体的物体表现出来。因此知道并理解1分=60秒是本课教学的重点,而初步建立1秒、几秒、1分的时间观念不仅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亦是难点。教学中,注重联系生活,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注重给足学生观察、发现、探究、体验的时间和空间,注重多媒体课件的有效运用,以达成本课的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1.知道时间单位秒,理解并掌握1分=60秒。
2.初步建立1秒、几秒、1分的时间观念。
教学难点:
初步建立1秒、几秒、1分的时间观念。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出示主题图:
同学们,你看到了什么?你们看,新年的钟声即将敲响,让我们一起倒计时,十、九、八、七、六、五、四、三、二、一!
2.揭示:计量很短的时间,常用秒。秒是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
3.板书课题:秒的认识。
二、操作体验,探究新知
1.谈话:你都知道哪些关于秒的知识?你是怎么知道的?
2.结合学生回答引导探究。
(1)认识秒针。
①出示钟面(没有秒针):你看到了些什么?(时针、分针、12个数字、12个大格,60个小格。)
②出示钟面(有秒针):它与刚才的钟面有什么不同?(多了一根指针。)揭示:钟面上最长最细的针就是秒针。
③观察钟面,秒针还有什么特点?(最细最长走得最快)
④找一找:找一找自己学具钟面上的秒针,指给同桌看看。
(2)认识1秒和几秒。
①揭示:秒针走1小格的时间是1秒。
②秒针走2小格的时间是几秒?走一大格呢?你是怎么想的?秒针走1圈的时间呢?为什么?
(3)理解1分=60秒。
①课件演示秒针走动1圈,学生边观察边说出时间:1秒,2秒,3秒……58秒,59秒,60秒。
②课件演示,学生仔细观察钟面,想一想,你有什么发现?
③学生汇报,教师引导:秒针走了一圈用了多少秒?在秒针走一圈的同时,分针走了几小格?也就是几分钟?你发现了什么?(1分=60秒)
④你发现时、分、秒这三个单位间有什么关系?(1时=60分,1分=60秒)
(3)认识秒表和秒的计时方法。
这是秒表。一般在体育运动中用来记录以秒为单位的时间。
②介绍秒表的计时方法。
有的电子表可以显示到秒。你知道这个电子表显示的时刻吗?(6时55分57秒)
④读出电子表上的时刻。
⑤你还知道哪些地方、哪些工具记录以秒为单位的时间?
(4)体验1分钟、1秒和几秒
①1分钟有多长?
课件播放《时间像小马车》,猜猜播放多长时间?
课件验证。
②学生闭眼感受1分钟。
③1分钟能做哪些事?
④1秒究竟有多长呢?
出示钟表滴答声,学生闭眼感受。
⑤1秒钟能做哪些事?
学生畅谈,课件出示。
一秒钟,猎豹在草原上可飞奔28米;
一秒钟,蜂鸟振翅55次;
1秒钟,地球绕太阳转动29.8千米,从太阳接收486亿千瓦的能量,太阳系在银河系内运行220千米,宇宙空间里有79个星体发生爆炸结束其“生命”。
⑥感受几秒
师吟诵《明日歌》。猜一猜,老师用了多长时间?你是怎么想的?
计时验证。
师吟诵《长歌行》。估一估,老师用了多长时间?你是怎么估的?
三、课堂练习,巩固新知
4.课本第7页第7题。
四、全课总结,升华新认识
1.课件播放《长歌行》,说说你从中知道什么。
2.你还知道哪些关于时间的名言警句?
3.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不清楚的吗?
板书设计:
人民出版社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辨认东北、西北、东南、西南四个方向。
2、能用准确的方位名词对某一地点的位置进行描述。
教学重点:
辨认东北、西北、东南、西南四个方向。
教学难点:
能用准确的方位名词对某一地点的位置进行描述。
教具准备:
教学挂图、版贴。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你们农村吗?农村什么样?现在的农村修起了公路,盖起了楼房,还开发了旅游项目,今天,老师想带大家去农村看看,感受一下农村的新气象,好吗?(板书:走进新农村)
二、质疑新知
(一)活动1
我们首先来到凤凰村(引导看课本 52页情境图)观察一下凤凰村有哪些景点?小组交流。
你想到村里哪个地方?
从村口到风景区怎么走?自己先想一想,再在小组内交流。(学生交流走的几种方法)
你知道风景区在牡丹亭的什么方向呢?
小结:风景区所在方向在牡丹亭的东与北之间,是东北方向。
(二)活动2
刚才我们参观了风景区,现在如果我们想从文化中心到饮料加工厂怎么走?
你能说出文化中心在牡丹亭的哪个方向吗?(与你的同位互相交流一下)
板书:东北、东南、西北、西南
大家仔细观察这四个方向。你能试着把我们认识的八个方向在纸上表示出来吗?
(学生独自完成)
我发现同学们都能当一个合格的小导游了,下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选出一位小导游,继续带领大家参观凤凰村,并说出你们的参观路线。
小组活动。
三、巩固与应用
1、你能指出教室里的八个方向吗?
(引导学生学会看秤和物品包装袋上的质量标记。)
2、实践活动:以小组为单位,说说校园内各个方向有些什么?
3、集体活动:找朋友
四、课外延伸
向同学或家长介绍一下你的家的位置,或周围的一些地点。
板书设计:
走进新农村——位置
北
西北 东北
西 东
西南 东南
南
人民出版社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观察、联系生活情景,理解加减混合运算的含义和运算顺序。
2.发展初步的计算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在教师知道下能提出并解决问题,体会生活里数学问题的多样性和问题的不确定性。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通过观察情境图并交流感受,理解加减混合运算的含义和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
通过联想理解加减混合运算的含义。
一、揭示课题,认定目标。
1.看教师演示无序上下车情境。
指名说说车上人数增减情况。
思考为什么不能确定车上人数增加变化情况。
2.看教师演示有序上下车情境,说说车上人数的增减情况,猜一猜车上人数大约有多少人。
3.明确本课学习目标。
二、目标驱动,自主学习。
看教学情境图,思考问题。
(1)从刚才的图中,你看懂了什么?在小组里说一说。
(2)你能用学具来摆一摆刚才乘车的情况吗?
(3)你能用一个算式来表示图的意思吗?
三、全班交流,提炼建模
1.交流答案。
2.认定目标。
3.独立思考后小组交流:加减混合的算式怎样计算呢?
4.一起读一读课前读过的儿歌。
四、分层练习、内化提升。
必做题
1.基础练习,想想做做1。
学生看图说说是什么意思,然后再列式计算。
2.基础练习,想想做做2。
指导学生说清图意,再解答。
3.综合练习,想想做做5。
指导学生先看清图意,再与同桌交流一下看到了什么。
选择一组数量进行列式。
交流图意。
课堂小结
学生总结本堂课的收获与体会。
人民出版社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通过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素材,在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中充分体会时、分、秒的实际意义。
2、通过练习,学生比较熟练地进行一些简单的时间计算。
3、进一步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点:时间单位的简单转换和求经过时间的方法。
教学难点:用时针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完成“练习一”第3题。
要求学生先估计,再实际进行验证,验证的数据可以由学生和家长一起完成。
2、完成“练习一”第4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让学生说一说每一题是怎么比较的,允许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比较,
只要说得有道理就行。
3、完成“练习一”第5题。
读读书上的三个例子,并要求学生根据生活经验说一说做这些事情需要多长时间。
4、完成“练习一”第6题。
先让学生尝试做一做,分别测量在跑步或跳绳后,1分钟内心跳和呼吸次数的变化情况。
5、完成“练习一”第8题。
学生计算经过的时间。如果部分学生有困难,让他们借助钟面模型加以演示、理解,教师给予适当的帮助。
6、完成“练习一”第9题。
指名说说题意。学生独立列式,说说自己的计算方法。
二、补充题目。
1、1分=秒4时=分9分○9秒36分○2时
5分=秒150秒○2分400分○4时10分○1时
2、电影《神奇的宇宙》从2:05开始,到2:50结束,这场电影放映了多长时间?
三、全课总结
你现在回算经过的时间吗?计算经过的时间应注意什么?
四、布置作业
“练习一”的第10、11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