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案下载 > 教案大全 > 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精选4篇)

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发布时间:2023-09-05

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精选4篇)

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篇1

  一、说教材

  我的教学内容是《儿童乐园》,是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数一数与乘法”的学习内容。这个单元的主题是“数一数与乘法”。

  主要内容有

  1.乘法的意义。

  2.根据具体情境列出乘法算式,并知道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3.解决相关的简单的实际问题。在后续的学习中孩子们还会学习乘法口诀;两位数乘一位数及其应用;两位数乘两位数及其应用;三位数乘两位数;小数,分数乘法。

  第一课时《有多少块糖》让学生经历相同加数连加的抽象过程,为学习乘法积累活动经验。体会到生活中有许多需要把相同数连加的问题。

  第二课时《儿童乐园》是学生充分认识感知到加法和乘法的密切联系。在后面的《有多少个点子》一课中,则是让学生在充分的动手操作中进一步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

  第四课时《动物聚会》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笔体会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本课的学习学中,教材为学生提供了丰富且熟悉的研究情境。在情境图中,有着丰富的相同加数连加的素材,这是学生认识乘法的生长点。在丰富的情景中,让学生感受到相同加数比较多时用乘法比较简便。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

  1.结合“儿童乐园”的具体情境,培养学生提出和解决数学问题的意识与能力。

  2.结合解决问题,经历把相同加数的连加算式抽象为乘法算式的过程,初步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体会乘法与加法的联系,体会用乘法算式表示连加算式的简便性

  3.知道它各部分的名称、会读写乘法算式法。能运用加法计算简单的乘法算式的结果。

  二、说学生

  我校属于市区学校,硬件设施较好,有多媒体教室,可以随时使用。学生的年龄集中在7岁半。家长素质相对较高,对孩子的教育很重视,并能对将要学习的内容进行提前的辅导。经过一年的学习,学生已初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发现信息和提出简单问题,能用数学语言将自己的想法表达清楚。

  三、说教法

  学习兴趣对于掌握数学知识非常重要。要我学与我要学效果截然不同。所以激趣很重要,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对具体的形象比较感兴趣。所以在教学时我引用了教材上“儿童乐园”这福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在教学中,通过动静交替,讲练结合,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使学生的大脑始终处于兴奋状态。所以本节课我让学生看,说,听,写,找。以求达到“高效率”的课堂。

  四、说教学程序

  本课的教学中我设计了如下几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在这个环节中,主要让学生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问题。培养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第二个环节自主探究,感悟新知。我主要采取了“扶”,“放”,“动”,“做”“说”,聚焦情境一,感受加法与乘法的内在联系。在这里,我巧妙的设计了通过计算“一共有多少人乘坐小飞机?”给学生以冲击,使学生感受到加法算式相同加数比较多时用乘法比较简便。接下来我为学生创设了一个相对开放的空间。使学生大胆尝试用刚接触的乘法解决情境图中中剩下的几个数学问题。在开放的情境中巩固了新知。

  根据低年级学生不能长时间集中注意力这一特点,我特意安排了这个“拍手游戏。让学生放松并再一次集中注意力。

  第三个环节,巩固练习,拓展思维。我校强调“效率课堂”,我认为就是减轻学生负担,向课堂要质量。所以这节课,我把课后作业融进了课堂中,以求达到“讲练结合”的完美效果。

  第四个环节,让学生找一找生活中的乘法。大家交流,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第五个环节,全课小节。我用一个乘法问题结束了本节课,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

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篇2

  数松果(5的乘法口诀)

  教学目标:

  1、经历编制5 的乘法口诀的过程,使学生知道5的乘法口诀的来源,初步体会口诀的优越性。

  2、掌握5的乘法口诀,会用5的乘法口诀进行计算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5的乘法口诀,会用5的乘法口诀进行计算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有条理地思考问题的习惯,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用数学的意识,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一、复习准备。出示下面各题,指名口算,并把加法算式改成乘法算式。

  3+3+3 = 2+2+2+2+2= 4+4+4+4= 7+7=

  二、学习新知。

  1、创创设数松果情境,导入新课。

  2、提出问题,探究新知。

  (1)看着主题图,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一共有多少个松果?)

  (2)有什么好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吗?那可以怎样数呢?

  ①1,2,3,4,…1个1个地数。

  ②5+5,10+5,15+5,20+5,……连续加5算出得数。

  ③5,10,15,20,…5个5个地数。

  (3)大家的数法真多,你喜欢哪一种数法?为什么?

  (4)你能用乘法算式表示吗?

  生答师板书:1×5=5 2×5=10 3×5=15 4×5=20

  5×5=25 6×5=30 7×5=35 8×5=40 9×5=45

  (5)你知道这些算式表示的意义吗?

  (6)刚才我们根据松果的排数,写出了这些乘法算式。看着这些算式,你有什么想法?(算式和得数都有一定的规律。)

  (7)你能记住这些算式吗?动脑筋想想,然后4人小组商量一下,看谁有好办法记住这些算式和得数。(学生讨论。)

  (8)利用口诀顺口、方便。1个5是5,为了记起来顺口,编成口诀是:“一五得五”。你们能编出下面的口诀吗?如果有困难,可以先看图数一数有几个5,再根据乘法算式编出相应的乘法口诀,能编几句就编几句。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尝试编制口诀,组织汇报,教师将相应的口诀卡片贴在黑板上。)

  三、巩固练习。

  (1)教师和学生对口令记口诀。

  (2)任意两小组“开火车”背口诀。

  (3)同桌一人说口诀,另一人口答相对应的两道乘法算式。

  (4)自由读口诀,比一比,谁能最先背出口诀。

  四、课堂总结。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有哪些进步?

  在实际生活中,你发现有哪些问题可以用5的乘法口诀来解决?

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篇3

  折一折,做一做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观察、欣赏民间艺术的剪纸作品,以及服饰、工艺品与建筑等图案,感知显示世界中普遍存在的对称现象。

  2、通过“折一折,剪一剪”“猜一猜,剪一剪”“画一画”和图形分类等操作活动,使学生体会对称图形的特征,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教学重点

  认识对称现象。

  教学难点

  体会对称图形的特征。

  教学用具

  剪纸艺术作品,绘画颜料,白纸,剪刀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活动,揭示课题

  1、教师动手操作,学生认真观察。

  (1)教师取一张白纸、对折。

  (2)在白纸的一边画上一个图案。(如图1)

  在图案中,添加彩色(或其他比较明显的颜色)颜色。

  (3)把白纸沿原来的折痕对折,并用力按一按,使这个图案印到白纸的另一边上。(如图2)

  整个过程,要让全体学生看得清清楚楚,然后把它贴在黑板上。说说这图案有什么特点?(沿中线(对称轴)左右两边图形是一样的。)

  这是图形,都是“对称图形”(板书:对称图形)

  二、认识对称图形

  1、展示民间剪纸艺术。(出示课本上剪纸图)

  2、学生动手操作。

  (1各人取出一张纸,对折,并画上图案(参照课文)。

  (2用剪刀剪下图形,再打开。

  (3告诉学生,这样的图形是对称图形。

  3、认识对称轴。

  (1)告诉学生,刚才对折时出现的折痕,是这幅图的对称轴。对称有什么功能呢?

  (2)把图形沿着对称轴对折,发现对称轴左右两边的图形完全重合。

  (3)让学生自己试一试。

  4、猜一猜,剪一剪。(课本27页的下半页部分)

  三、课堂活动

  1、生活中你见过哪些图形是对称的?

  让学生互相说一说,在这样交流中,能进一步感受对称图形在生活中有着极其广泛的应用。

  2、练一练第1、2和3题。

  五、作业设计

  1、给对称图形打“√”。

  2、找一找哪些字是对称的。

  6 8 H M 责 文 育

  六、板书设计

  对称图形

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篇4

  玩一玩,做一做

  教学目标:

  1、 结合游戏活动,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

  2、 能够自己动手解决图形或评议或旋转的运动问题。

  3、 在数学学习活动中,体验获得成功的喜悦。

  教具准备:

  课件、圆形、正方形硬纸板、三角形、火柴棍、竹蜻蜓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小朋友们喜欢玩各种各样的游戏棋,今天老师就带你们去棋类商店看看,知道这是什么棋吗?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活动一 玩一玩,华容道

  1、 教师介绍华容道游戏的由来。

  师:华容道是个非常有趣的游戏,发明的人受到三国故事华容道的启发,制作了这个游戏棋。了解故事。

  华容道的玩法介绍。游戏规则:4个人物只能横向或纵向移动。

  谁来演示?(板书:左右、上下)

  (1) 分组活动。

  (2) 教师引导学生发现数学问题。

  2、 练一练:超级小司机

  谁知道是什么意思?(前进、后退)

  3、 列举生活中的平移现象。升国旗、缆车

  你还知道哪些?

  4、 小结:玩一玩的台式,发现了物体可以上下、左右、前进、后退,真有数学的眼光。

  活动二、做一做,制作陀螺

  1、 任选一个喜欢的图形,制作陀螺

  2、 自己选择图形,制作。

  3、 反馈。转一转,发现了什么?

  4、 列举生活中物体旋转的样子。

  5、 对比小结。这些运动和棋子运动一样吗?用手势做一做。

  活动三、做一做,竹蜻蜓

  1、 介绍竹蜻蜓。演示玩法。

  2、 放飞竹蜻蜓。观察竹蜻蜓翅膀是怎样飞的。

  3、 介绍书上的竹蜻蜓,回家做竹蜻蜓。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在玩中学习,在完整感受了物体的运动,希望你们带着一双数学的眼睛去发现玩中的数学,玩中的乐趣,玩中的美。

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精选4篇)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