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案下载 > 教案大全 > 人教版安塞腰鼓教案(通用2篇)

人教版安塞腰鼓教案

发布时间:2023-09-03

人教版安塞腰鼓教案(通用2篇)

人教版安塞腰鼓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围绕“读”来进行的,让学生结合多媒体课件中的图片和课文录音,通过“读”来体会安塞腰鼓的激昂的气势,雄壮的场面,感受课文所表现出来的美。(重点)

  过程与方法

  看表演、听录音、读课文,积极的参与学习,主动的进行交流,注重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合作学习。

  情感态度价值观

  理解文章对高原生命的热烈赞美,感受其中生命律动和力量及丰富的文化内涵,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难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古老的黄土高原,沟壑纵横,风沙满天。在许多人的心目中,它是一片贫瘠落后的土地,然而就是在这样的土地上却产生了一种独具魅力的艺术形式-----安塞腰鼓。(多媒体播放安塞腰鼓视频)

  看了以上这段视频录像,你们有什么感受?(待学生回答后)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黄土高原,走近刘成章的散文《安塞腰鼓》。

  (多媒体投影:课题、作者)

  二.整体感知:

  1.师:让我们先来听一听这篇课文的朗读(想听录音呢,还是听老师读?),听老师读,那老师有要求,大家在听读过程中,要将课文中你觉得特别的词语句子和自己感受深刻的地方做上记号。

  2.注意以下生字词语。

  (多媒体出示下列生字词)

  (1)亢奋(kàng fèn) :极度兴奋。

  (2)晦暗(huì′àn) :昏暗。

  (3)羁绊(jī bàn):缠住了不能脱身,束缚。

  (4)冗杂(rǒng zá):繁杂。

  (5)蓦然(mò rán):突然,猛然。

  (6)叹为观止(tàn wéi guān zhǐ):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

  (7)戛然而止(jiá rán′ér zhǐ):声音突然中止。

  3.初步分析课文:

  (1) 师:听了老师的朗读,我们来将课文的开头和结尾来对比一下,看看为了表现安塞腰鼓的激越开头和结尾都写了怎样的场景?

  师明确:这是以声衬静,以声衬静的手法在我国古代的文学作品中早有运用,正所谓“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

  (2)我们来看看作品是从哪几个角度来写安塞腰鼓的?(引导学生依据“好一个安塞腰鼓”一句间隔反复出现4次的特点,梳理出文章描绘的四个方面。)

  师明确: “好一个安塞腰鼓”一句反复出现了四次,是文中写安塞腰鼓艺术的分水岭,分别从四个方面写安塞腰鼓的美。据此,我们可以将课文分为这样四个部分。场面美鼓声美后生美舞姿美

  (3)四个“好一个安塞腰鼓”间隔出现,构成一种修辞手法,叫作间隔反复;使用这种修辞手法有怎样的效果?

  师明确:间隔反复修辞手法的作用:形成回环往复的气势,增强语言的表现力

  (4)其实,为了表现安塞腰鼓壮阔、豪放、火烈的画面美、音乐美;作者用他的生花妙笔,把安塞腰鼓雄浑壮美的视觉冲击转化成了对我们的心灵的震撼;我们要进行进一步的感受和体会。

  三.朗读品味

  1、师:下面我们就共同进入朗读品味阶段。朗读哪些段落使你有痛快淋漓,拍手称快的感受?为什么这些语言给你这种感受?怎样朗读才能传达出这种感受?

  (学生在教师组织下有感情的将自己喜爱的段落朗读一遍,交流自己的感受;并相互打分,点评。)

  2、师引导:从大家的朗读中,我们似乎听到了激荡的鼓声,感受到了那烈火般的舞蹈,文章为什么会这么有气势?你能否从文章的语言材料中找一点依据?(多媒体显示)

  (1)运用比喻使描写的对象更加形象生动具体;

  (2)运用排比使文章的气势更加恢宏、雄浑有力,用来描写安塞腰鼓很适当。

  (3)这篇文章中还有许多独句段,还有许多短句,如“交织!旋转!凝聚!奔突!辐射!翻飞!升华”。短促、激烈,有强烈的节奏感,正如急促的鼓点。

  3、师:将自己喜欢的段落大声地朗读出来,再一次体会安塞腰鼓的壮美,然后谈谈你对课文内涵的理解。

  (教师摘要出示:A、这是一篇歌颂激荡的生命和磅礴的力量的文章。 B、歌颂阳刚之美。 C、表现要冲破束缚、阻碍的强烈渴望。D、人就应该这样痛快淋漓地生活、表现。)

  四、质疑探究

  1、师:西北现在好像成了贫困落后的代名词,作者为什么这样歌颂西北汉子?为什么对黄土高原情有独钟?课文中哪些语句表达了作者的这些思想感情?找出来,一起探究。

  2、学生合作探究,教师根据学生有可能发表的见解及收集的问题,有针对性的准备,并适时点拨:(多媒体选择演示)

  (1)为什么说“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在那儿,打不得这样的腰鼓”?——难道江南真的打不得腰鼓么?任何艺术的产生都与特定的地域和历史文化渊源有关。江南的文化风格是柔美的,孕育不出这样的腰鼓。安塞腰鼓只能是原始粗犷的黄土文化的产物。

  (2)为什么又强调黄土高原土层的“厚”?——因为这厚厚的土层,正是生命元气的积蓄,也是黄土文化的深深积淀!赞美安塞腰鼓,实际上也是赞美黄土高原的文化底蕴!

  (3)它使你惊异于那农民衣着包裹着的躯体,那消化着红豆角老南瓜的躯体,居然可以释放出那么奇伟磅礴的能量!这句话怎么理解?

  (4)“好一股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的劲儿!”(第9至13自然段)要挣脱、冲破了、撞开的是什么呢?

  (5)“使人想起:晦暗了又明晰、明晰了又晦暗、尔后最终永远明晰了的大彻大悟!”怎么理解?

  师小结:大家对课文的有关语句的意蕴内涵发表了很多见解,如果你有自己独特的体会和疑惑之处,还未在投影中展示,可以再结合文章内容加以揣摩,也有待于你们今后的阅读来补充。

  五、小结、布置作业

  一方水土养育了一方人,不同的地域有不同文化。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秀美的山河,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都令我们无比的自豪。咱们南方也有我们独具魅力的地域文明和地方文化,长兴的“百叶龙”以它特有的艺术形式,舞进了中南海,舞遍了大江南北,请大家学用课文句式、段式,模仿文中的排比句写一段话,描绘一下长兴的“百叶龙”的表演场面(播放表演录象《百叶龙》)

人教版安塞腰鼓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抓住重点句子赏析

  2.体会文章对人的旺盛的生命力的赞颂,对中华民族的旺盛的生命力的赞颂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难点:引导学生深入领会作者所歌颂的生命的力量

  【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

  【教具】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通过播放多媒体片断“黄土风情”,给学生以形象的感受,并调动沉重的情绪。

  二. 整体感知

  听录音范读,学生感受文章的感情基调,并思考,作者四叹“好一个安塞腰鼓”,各“好”在哪儿?

  :屏幕显示板书:

  亢奋 容不得羁绊

  好 沉重 严峻的思索 力

  震撼 释放出能量

  颤栗 浓烈的享受

  三. 朗读训练

  教师指导:第一部分是鼓声响起之前,用中速,也不乏力量。中间部分是鼓声响起来,语调就应该激越、高昂。鼓声落,要读出悠远寂静、若有所思的情绪,语速稍慢。

  学生分组自己朗读,体验作品的情感、气势,然后推荐代表,比赛朗读。朗读内容为中间部分,将其分成五小节,第5-第13段,14段-17段,18段-22段,23段-24段,这四部分由各组代表朗读,25段-27段由全班同学集体朗读。(在朗读的.同时,播放多媒体片段“腰鼓英姿”,以鼓声伴读,创设情境,加强学生对生命律动的感受,进而品味语言,理解语言中包含的对人的旺盛的生命力的赞美之情。同时,用比赛的形式来培养他们的参与意识,让他们成为课堂的主角。)

人教版安塞腰鼓教案(通用2篇) 相关内容:
  • 关于安塞腰鼓教案范文(精选15篇)

    教学目的:1、 整体感悟,能发表自己的见解。2、 品味排比句式的节奏、气势与激情,感受安塞腰鼓所宣泄的生命力量。3、 学习本文由写实到写意的写作手法。...

  • 《安塞腰鼓》课堂反思(精选13篇)

    每个人都要自己的梦想,我的梦想是我的学生因为上我的课而感到是一种幸福,那三尺讲台是我梦想的舞台,那里寄托了我所有的感情。年少的时候轻狂,无所畏惧,有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冲劲,什么都想尝试,什么都敢尝试,豪情满怀的我就像那安...

  • 《安塞腰鼓》公开课教案(精选16篇)

    时间:2001年3月22日下午第二节地点:石化二中阶梯教室班级:初一(3)班执教人:左雁教学目标:1、通过朗读,感受其中生命的律动,理解文章的主旨。2、揣摩语言中包含的情感和深韵。3、了解本文的写作特点。...

  • 安塞腰鼓的教案模板(通用3篇)

    教学目标:1、感受安塞腰鼓的磅礴气势,品味西北特有的艺术奇葩。2、学习文章形、神结合的语言。3、感受生命的律动、蓬勃想像力。教学重点:1、利用多媒体教学,感受安塞腰鼓的磅礴气势。...

  • 安塞腰鼓(通用13篇)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l.学习朗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2.理解排比的修辞手法的类型及其在这篇文章中的作用。3.感受安塞腰鼓的雄浑气势。教学重点目标1 目标2教学难点:目标2教学时间二课时课前预习:生字词教学过程一、 口头作文(课外阅读读...

  • 《安塞腰鼓》基础训练(精选13篇)

    基础训练 一、注音或填字并解释在文中的含义( )恬静:huì( )暗:jī( )绊:叹为观( )zhǐ:jiá( )然而止:二、理解下列句子的含义1.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在那儿,打不得这样的腰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第2课《安塞腰鼓》教案(精选16篇)

    一、教学设想这篇文章气势恢宏,词语简洁有力,句子铿锵激越。对于这样的文章,一定要指导学生多诵读,在听读中体会它的气势,实现整体感悟;在美读中读出情感;在品读中发现文章的内容美、形式美;在思考中探究文章的深意。...

  • 安塞腰鼓说课稿(精选17篇)

    一:教材分析 教材体系:初中语文教材分为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即第一、第二学期,要求是联系生活,着重培养一般的阅读能力。《安塞腰鼓》收入九义初中语文教材人教版第二册第四单元中。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整体领悟,发表见解。...

  • 17安塞腰鼓(精选14篇)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l.学习朗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2.理解排比的修辞手法的类型及其在这篇文章中的作用。3.感受安塞腰鼓的雄浑气势。教学重点目标1 目标2教学难点:目标2教学时间二课时课前预习:生字词教学过程一、 口头作文(课外阅读读...

  • 安塞腰鼓教学反思(通用15篇)

    安塞腰鼓教学反思《安塞腰鼓》是一篇语言和节奏都很优美的文章。在准备这堂课的过程中,每一次诵读文本,每一次观看视频、图片,我都被安塞人民不屈不挠、顽强搏击的生存状态深深折服。...

  • 安塞腰鼓教案模板汇总(通用2篇)

    【教学思想】安塞腰鼓是产生于北方黄土高原的一种民间艺术,充满原始和浓郁的气息,生活在现代都市的青少年,大都对其缺乏形象的直接的感受。因此,采用多媒体教学,效果会好些。...

  • 《安塞腰鼓》说课稿(精选14篇)

    今天的我上的是国标版第十一册14课《安塞腰鼓》.本课重在让学生体会安塞腰鼓独特的魅力.感受黄土高原后生粗犷,豪迈,开放的性格.我教授的是第一课时,主要解决读熟课文,初步感受作者对安塞腰鼓的感情.教学设想:本课在教学设计时,我考虑到安...

  • 《安塞腰鼓》探究式教学案例(精选17篇)

    一、案例的主题与背景《安塞腰鼓》是一篇抒情散文。它为我们展现了安塞腰鼓这一独特的民间艺术,再现了安塞腰鼓的激情和生命力,以诗一般优美而又富有节奏的语言,谱写了一曲慷慨激昂气壮山河的时代之歌。...

  • 安塞腰鼓优秀教学设计(精选12篇)

    安塞腰鼓 陈喜莉【教材分析】 《安塞腰鼓》是一篇用雄浑激越的鼓点敲出的优美豪放的诗章,是一曲旺盛的生命和磅礴力量的热情颂歌。作者通过一群朴实得像红高粱一样的茂腾腾陕北后生在黄土高原上展现的壮阔、雄浑、激越、豪放的腰鼓场面的...

  • 《安塞腰鼓》教案三则(精选13篇)

    《安塞腰鼓》这篇文章读来气势磅礴,让人激情澎湃。在细细咀嚼这篇文章后我认为其主要原因主要来源于以下三点:一、文章情感内涵丰富,以“鼓――人――黄土高原”为情感主线,鼓中含情、舞鼓带劲、黄土孕情。...

  • 教案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