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案下载 > 教案大全 > 《记一次劳动》教案(通用2篇)

《记一次劳动》教案

发布时间:2023-08-30

《记一次劳动》教案(通用2篇)

《记一次劳动》教案 篇1

  记一次劳动(包括家务劳动)的要求是:“要写得真实、具体”。

  【教学目的】

  记叙一次劳动的全过程,做到真实、具体、完整、有次序。

  2.仔细观察、体验,培养观察能力,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

  3.培养学生的良好品格,树立热爱劳动的观念。

  【教学步骤】

  (一)写前训练

  在作文前可根据实际情况,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一次劳动,使学生身临其境,观其情,见其人,闻其声,从自己的所见所闻中激发写作的欲望。然后引导学生认真回忆,口述劳动经过、场面、表现。可提出以下问题让学生思考:

  ①最后一段时间你参加了哪些劳动,印象最深的是哪一次?

  ②这项劳动是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进行的,有哪些人参加?

  ③在劳动中大家表现得怎样?

  2.比较下面几段话,看看哪一段写得具体、真实。

  ①我做饭时,把米淘了一遍又一遍。

  ②今天是我第一次独立做饭。我想一定要做好,所以把米淘得非常干净。

  ③傍晚,我按照妈妈教我的办法开始煮饭。我量了两碗米,再舀两瓢水倒进饭盆里,用手轻轻地搓。水浑了,我就把水倒掉,然后再舀些水倒进盆里,让浮在水面上的糠皮、杂物顺水流掉。我又把杂在米中的稻壳和沙粒拣了出来。就这样淘了三次,水清了,米也就淘好了。

  3.把下面短文中省略号的内容补充具体,要联系实际想一想,妈妈是怎样教的?洗衣服有哪些具体办法,要把过程写清楚。

  〔例文〕一天,妈妈指着盆子说:“小红,这是你换下来的衣服,泡在水里已经十多分钟了。现在我来教你洗……。”

  (二)习作指导

  审题把“基础训练6”第七题和本次作文放在一起,让学生比较异同,弄清本次作文题目的要求。文题的不同点是:“基础训练6”第七题对文题只限定了事件的性质,但没有限定写哪件具体的事,只要是自己深受感动的事就行,平淡的、印象不深的不能写。本次作文题目限定了内容范围,必须记一次劳动,超出劳动以外的事件不能写。文题的相同点是:都要求记叙一件事,都有“写具体”的要求。通过对文题的分析比较,要使学生明白,“劳动”一词涉及的面很广,可写社会公益劳动、校园劳动,也可以写家务劳动,但必须写自己亲身经历的,亲身体验的劳动,而且要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写出自己的体会,不能虚构。

  2.借鉴引导学生重温《劳动最有滋味》和《雨中》这两篇课文,使学生借鉴课文是怎样写劳动过程的。例如《雨中》描述了一个阴雨的傍晚,群众帮助拉车送货的姑娘拾撒在地上的苹果的事,反映了良好的社会风尚,这也是写了一次劳动的过程。课文是按“撒苹果——拾苹果——拾完苹果”的顺序写的,先交代了时间、地点、环境、事件的起因,接着把过路人主动帮助拾苹果作为主要部分具体地描述。课文写了人们拾苹果时的表情、动作、语言;写了孩子们动脑筋想办法;写了姑娘的内心变化。这些都写得逼真感人。通过重温课文,要使学生明白,写一次劳动除了要交代清楚六要素外,还必须具体、逼真地再现劳动中人们的表现,包括语言、动作、表情、心理活动、劳动中遇到的问题及怎样解决的等等。在记叙事情的过程中除了要注意用词造句要恰如其分外,哪些话要

  先说,哪些话要后说,哪些地方要总说,哪些地方要分说,哪些事要详说,哪些事要略说,都要做到心中有数。依据一定的顺序,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

  3.参考文题为了帮助同学们命题和选材,可以提出一些文题供学生参考,并鼓励学生自己拟出有创造性的题目。《妈妈教我学做饭》《周末大扫除》《植树》《记一次夏收劳动》

  (三)独立试写按照以上的训练和指导鼓励学生选择与劳动有关的感受最深的材料列出写作提纲,通过反复修改,然后进行写作。遇到疑难问题要记下来。

  (四)质疑评议

  1.让学生分小组分别交换自己的习作,细读后提出:还有哪些地方按要求写得不够详细,不够清楚,不够具体。根据他人的意见,再认真思考及修改。教师要在巡视时了解学生试写中遇到的主要问题,列出重点题目进行讨论,然后将学生的习作按上中下三类,各分别选出一至二篇,在班上交流,师生分析,指出优点及存在的问题。

  (五)修改成文通过质疑评议和例文分析,让学生找出自己习作的不足之处进行修改或重写,教师同时分类指导。

  (六)总结讲评教师讲评要注意鼓励、引导,个性问题不宜课堂集中点评。要紧扣本次作文的要求,结合学生习作中暴露的问题,采用赏析的方法,或让学生读作文、谈体会,或印发佳作、出墙报等,同教师评点相结合。要让学生在赏析的过程中领会文章的精妙之处和不足,找到修改的途径,逐步提高写作水平。

《记一次劳动》教案 篇2

  (教学目的)

  1.记叙一次劳动的全过程,做到真实、具体、完整、有次序。

  2.仔细观察、体验,培养观察能力,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

  3.培养学生的良好品格,树立热爱劳动的观念。

  (教学步骤)

  (一)写前训练

  1.在作文前可根据实际情况,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一次劳动,使学生身临其境,观其情,见其人,闻其声,从自己的所见所闻中激发写作的欲望。然后引导学生认真回忆,口述劳动经过、场面、表现。可提出以下问题让学生思考:①最后一段时间你参加了哪些劳动,印象最深的是哪一次?②这项劳动是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进行的,有哪些人参加?③在劳动中大家表现得怎样?

  2.比较下面几段话,看看哪一段写得具体、真实。

  ①我做饭时,把米淘了一遍又一遍。

  ②今天是我第一次独立做饭。我想一定要做好,所以把米淘得非常干净。

  ③傍晚,我按照妈妈教我的办法开始煮饭。我量了两碗米,再舀两瓢水倒进饭盆里,用手轻轻地搓。水浑了,我就把水倒掉,然后再舀些水倒进盆里,让浮在水面上的糠皮、杂物顺水流掉。我又把杂在米中的稻壳和沙粒拣了出来。就这样淘了三次,水清了,米也就淘好了。

  3.把下面短文中省略号的内容补充具体,要联系实际想一想,妈妈是怎样教的?洗衣服有哪些具体办法,要把过程写清楚。

  〔例文〕

  一天,妈妈指着盆子说:“小红,这是你换下来的衣服,泡在水里已经十多分钟了。现在我来教你洗……。”

  (二)习作指导

  1.审题

  把“基础训练6”第七题和本次作文放在一起,让学生比较异同,弄清本次作文题目的要求。

  文题的不同点是:“基础训练6”第七题对文题只限定了事件的性质,但没有限定写哪件具体的事,只要是自己深受感动的事就行,平淡的、印象不深的不能写。本次作文题目限定了内容范围,必须记一次劳动,超出劳动以外的事件不能写。

  文题的相同点是:都要求记叙一件事,都有“写具体”的要求。

  通过对文题的分析比较,要使学生明白,“劳动”一词涉及的面很广,可写社会公益劳动、校园劳动,也可以写家务劳动,但必须写自己亲身经历的,亲身体验的劳动,而且要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写出自己的体会,不能虚构。

  2.借鉴

  引导学生重温(劳动最有滋味)和(雨中)这两篇课文,使学生借鉴课文是怎样写劳动过程的。例如(雨中)描述了一个阴雨的傍晚,群众帮助拉车送货的姑娘拾撒在地上的苹果的事,反映了良好的社会风尚,这也是写了一次劳动的过程。课文是按“撒苹果——拾苹果——拾完苹果”的顺序写的,先交代了时间、地点、环境、事件的起因,接着把过路人主动帮助拾苹果作为主要部分具体地描述。课文写了人们拾苹果时的表情、动作、语言;写了孩子们动脑筋想办法;写了姑娘的内心变化。这些都写得逼真感人。通过重温课文,要使学生明白,写一次劳动除了要交代清楚六要素外,还必须具体、逼真地再现劳动中人们的表现,包括语言、动作、表情、心理活动、劳动中遇到的问题及怎样解决的等等。在记叙事情的过程中除了要注意用词造句要恰如其分外,哪些话要先说,哪些话要后说,哪些地方要总说,哪些地方要分说,哪些事要详说,哪些事要略说,都要做到心中有数。依据一定的顺序,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

  3.参考文题

  为了帮助同学们命题和选材,可以提出一些文题供学生参考,并鼓励学生自己拟出有创造性的题目。

  (妈妈教我学做饭)

  (周末大扫除)

  (植树)

  (记一次夏收劳动)

  (三)独立试写

  按照以上的训练和指导鼓励学生选择与劳动有关的感受最深的材料列出写作提纲,通过反复修改,然后进行写作。遇到疑难问题要记下来。

  (四)质疑评议

  1.让学生分小组分别交换自己的习作,细读后提出:还有哪些地方按要求写得不够详细,不够清楚,不够具体。根据他人的意见,再认真思考及修改。

  教师要在巡视时了解学生试写中遇到的主要问题,列出重点题目进行讨论,然后将学生的习作按上中下三类,各分别选出一至二篇,在班上交流,师生分析,指出优点及存在的问题。

  (五)修改成文

  通过质疑评议和例文分析,让学生找出自己习作的`不足之处进行修改或重写,教师同时分类指导。

  (六)总结讲评

  教师讲评要注意鼓励、引导,个性问题不宜课堂集中点评。要紧扣本次作文的要求,结合学生习作中暴露的问题,采用赏析的方法,或让学生读作文、谈体会,或印发佳作、出墙报等,同教师评点相结合。要让学生在赏析的过程中领会文章的精妙之处和不足,找到修改的途径,逐步提高写作水平。

《记一次劳动》教案(通用2篇) 相关内容:
  • 劳动者的主要权利和义务(通用2篇)

    劳动者的主要权利和义务 教案示例(人教版) 作者:刘海导入新课 劳动者的主人翁地位,具体说就是劳动者是国家的主人。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由于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建立,使得每个劳动者都成为了社会主义国家的主人,都处在了主人翁的地位。...

  • 《劳动的开端》优秀教案(精选15篇)

    教学目标1、初步认识详写和略写的作用,能分辨课文的详略,更好地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2、学会本课的6个生字,理解15个词语的意思,能用“大概”、“威胁”、“一不留神”造句。3、理解课文中4个比喻句表达的意思。...

  • 第三单元 唱着歌儿去劳动(精选4篇)

    第三单元 唱着歌儿去劳动(苏教一年级下册)教学内容:1唱《劳动最光荣》《我有一双勤劳的手》《快乐的小木匠》《懒惰人与勤快人》2听《铁匠波尔卡》3动《粉刷匠》《悯农》教学目标:1学生在听赏,演唱等音乐活动中感受到活泼,欢快的情绪,...

  • 《劳动的开端》说课稿(精选2篇)

    一、说教材《劳动的开端》是一篇表现旧社会劳动人民的艰难生活的文章,作者吴运铎根据自己的战斗经历写成传记《把一切献给党》,本课就是节选于本书。从课文中可以感受我自强自立、刻苦磨炼自己的坚强意志。...

  • 关于劳动主题教案(通用2篇)

    教学目标:练习用回针法,学会做沙包,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自己动手解决生活小问题的习惯。教学重点:学会用回针法缝制沙包。教学难点:用回针法缝沙包口。...

  • 《劳动者的基本权利和义务》说课稿(通用3篇)

    《劳动者的基本权利和义务》说课稿下面我就高一经济常识第四课第二节中的第一框题《劳动者的基本权利和义务》进行说课,分别从教材、教法、学法以及教学程序四个方面加以说明。...

  • 《劳动的开端》评课(通用13篇)

    《劳动的开端》讲述了有名英模吴运铎小时候第一次挑煤的艰难历程。因为课文讲述的内容离我们现在比较遥远,所以,很多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也较难感悟其中流露出的劳动的艰辛。...

  • 《劳动的开端》(精选16篇)

    《 劳动的开端》是作家吴运铎记叙自己童年时代因饥饿的威胁,被迫走上谋生道路的故事。教学的重点是理解 “ 我 ” 第一次挑煤的经过,体会作者的 “ 劳动的开端 ” 是怎样开始的,并从中得到了怎样的感受。...

  • 劳动的开端(精选17篇)

    课时目标1、了解课文大意。2、学习生字新词,读准多音字在词语中的读音。3、研读课文的10—29自然段(第一天挑煤),感受我参加劳动的艰辛。4、激发学生用个性化的朗读来表现自己的感悟,培养语感。...

  • 《劳动的开端》教学反思(通用4篇)

    课堂上讨论《劳动的开端》这篇课文哪些地方写得详细,哪些地方写得简略?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学生们一致认为第一次挑煤的经过写得最详细,因为这是文章的重点,最能够突出文章的中心思想,最能够反映出作者挑煤的艰难、意志的坚强和旧社会...

  • 《劳动的开端》教学实录(通用13篇)

    师:同学们,这节课咱们来继续学习《劳动的开端》这一篇课文。咱们已经上了一节课了,谁来说说哪些内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生:我印象特别深的是资本家和他们的走狗们根本不把劳动人民的身体不当一回事。...

  • 《劳动的开端》第一教时(精选15篇)

    课时目标:1、了解课文大意。2、学习生字新词,读准多音字在词语中的读音。3、理清课文顺序,给课文分段。4、理解第一段比喻句的意思。5、了解旧社会穷人苦难的生活。...

  • 热心公益劳动(精选4篇)

    教学目标认知:1.知道公益劳动不仅能造福社会,而且能陶冶情操,美化心灵。2.懂得积极参加公益劳动是为社会尽力,是热爱劳动的表现。情感:愿意参加公益劳动,不怕脏和累,具有参加公益劳动的光荣感。...

  • 愉快的劳动(精选4篇)

    学习目 标1.通过聆听和表演本课歌曲,理解本课主题“愉快的劳动”,明白劳动光荣的道理。有感情地演唱本课歌曲。2.能用学过的唱名填写并准确演唱,在实践中掌握音与音之间的音高关系。3.认识 和 节奏,能准确地读拍。...

  • 4.2.1 劳动者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精选6篇)

    4.2.1 劳动者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教学目标: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劳动者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扩大就业,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预习导读:一、劳动者的基本权利与义务1、劳动者依法享有的主要权利(1)含义:劳动者的权利是指劳动者依照劳动法律行...

  • 教案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