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数学分饼教案(精选2篇)
大班数学分饼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学习将一个物体分成相等的两份或四份。
2、探索物体等分的多种方法,激发幼儿对等分的兴趣。
3、发展幼儿的观察能力、比较能力。
4、让幼儿懂得简单的数学道理。
5、让幼儿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重点:
通过操作引导幼儿探索物体等分的多种方法。
活动准备:
绳子、剪刀、圆形、长方形、正方形若干。
活动过程:
1、分组活动
(1)、请每组幼儿将绳子分成同样长的两份。
(2)、每组幼儿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分的,用什么办法知道两根是一样长的?
(3)、请每组幼儿将绳子分成同样长的四份,说说自己是怎样分的?
2、幼儿操作
(1)、教师出示圆形、正方形、长方形,教师示范做圆形的等分活动。
(2)、请幼儿做圆形二等分、四等分的折剪活动
(3)、请幼儿探索长方形二等分、四等分的多种不同方法。
(4)、比一比,等分后的部分是否一样大,以及原来的图形和分后的每一部分哪个大?哪个小?
3、使用幼儿用书。
活动反思:
《新课程标准》强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培养学生能力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和灵魂,探究性学习方式愈来愈被广大教师所采用,越来越成为培养学生能力的有效途径。在设计“分饼”这一教学时,我把本节课预设成探究课,让学生小组合作,自主控究,在探究中学习新知识、发展能力。
本课时内容是北师大新教材第三单元第二课时,这节课首先以学生喜闻乐见的“西游记”(八戒分3张饼)故事引入,很快的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促使学生带着问题乐意、自觉地以主人翁的态度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之中。
故事讲完后教师提问:“三张饼平均分给四个人,怎么分?”教师的提问把专心听故事的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这个问题上来,唤起学生探求新知的欲望。学生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用圆片代替饼,通过自己动手实践、小组合作。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策略(1)先一张一张地分,既把每张饼平均分成4份,每人分到1/4张,3个1/4张也就是3/4张。
(2)把三张饼重叠地一起,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四份,每人分到3张饼的1/4。既3/4张饼。在第一问题的基础上又去解决“九张饼,又该怎样平均分给四个人?”这样,学生在教师设置的一个个障碍中去探究真、假、带分数的产生过程,从而获得新知,发展了学生的数学思维。
在学生汇报展示中,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发现的数学模型的同时,教师适时引导学生用描述性的语言来叙述真分数与假分数的意义、真分数与假分数以及带分数的特点及相互之间的关系。最后学生自己举例,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反思本课教学,有三点启示和两点不足,启示是:
一,创设故事情境要很好的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服务。在每节课的教学中,教学任务和发展学生能力是本,是根。再好的故事,也只是为其服务的,别本末倒置。
二,要有实践空间。在引导学生小组合作自主探究中,一定要给学生留下充分的实践空间。学生只有亲历动手、动口、动脑过程,才能提出属于自己的发现、假设、问题,才能充分验证、得出结论。
三,从“独白”走向“对话”。真正的教育不是“告诉”,有意义的知识是学生在具体情境中通过活动体验而自主建构的。传统的教学是“独白”式教学,它忠诚于学科,却忽视了学生;体现了权威,却淡化了民主;追求着高效,却忘记了意义。本堂课让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学生与老师之间的对话,很好的解决了知识的传授与能力的培养。课堂教学从“独白”走向“对话”是时代发展的要求,是新课程改革的必然,是师生在新课程中的成长之路。只有“对话”,才能让我们的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
不足之处:
尽可能地多给学生一些思考的时间,活动的空间,给他们自我表现的机会。但由于每节课的教学任务受时间的制约,往往学生的探究不深入;其次,在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时,应注意培养学生语言描述的规范性、逻辑性和严密性。在数学课堂中应把学生的口头表达作为一项基本的能力,良好的习惯来培养。
大班数学分饼教案 篇2
【活动目的】
1.尝试结合已有经验,运用四等分的方法对实物进行四等分,了解物体等分方法的多样性。
2.在帮助小动物分食物的过程中,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验成功的快乐。
【活动准备】
1.Ppt课件
2.每组两个小筐(一个筐内装长方体、正方形,彩纸若干,另一个筐内装小刀,尺,纸条等工具),圆形纸若干置于桌上。
3.另准备每组立体的圆柱体,长方体,正方体,椭圆形食物。一杯饮料
4.磁性黑板一块。
【活动流程】引出故事--圆形四等分--其他图形四等分--实物四等分--延伸
【活动过程】
一、引出故事,激发幼儿的兴趣四只小熊不会把饼分成一样大的四份,你们愿不愿意来帮助小熊解决难题哪?
二、第一次尝试:四等分圆形
1.教师提出尝试要求,将正方形分成一样大的四份。
2.幼儿尝试操作,将圆形四等分,教师巡回观察幼儿的操作。
3.尝试操作后提问。
师:(1)你是怎么分的?怎么知道分出来的四份是否一样大?(用重叠的方法比较)
(2)老师圆形的分法在磁性板上摆给幼儿看,然后请用重叠的方法进行比较
5.小结。
师:像这样把一个东西分成一样大的四份叫四等分,四等分后的每一份都是一样大的,我们可以用重叠的方法来比较。
三、第二次尝试:四等分其他图形(长方形、正方形)
1.教师提出第二次尝试要求:四等分其他图形。
2.幼儿第二次尝试操作,即把长方形、正方形、等四等分,教师观察幼儿的操作,了解幼儿不同的四等分方法。(两组投放长方形,两组投放正方形)3.教师请选择不同图形进行四等分的幼儿讲讲,自己分的是什么图形、是怎样分的,然后教师将各种图形的四等分方法在磁性黑板上摆出来。
小结:圆形四等分的方法比较简单,但是有的图形像长方形,正方形有多种四等分的方法。
四、第三次尝试:不同食物四等分
1.请幼儿再来帮助小动物解决难题,即四等分不同食物。
2.幼儿尝试把特殊材料进行四等分,教师巡视。
3.你们分了什么,怎么分的?
五、延伸液体的四等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