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的守恒教案(通用7篇)
量的守恒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 感知长度守恒
2、 运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幼儿学习数学
活动准备:
课件、小棍、毛线、纸条、火柴、剪刀等
活动过程:
一、出示小兔
小朋友,你们看这是谁呀?哦,是小兔,小兔要去干什么呢?小朋友想知道吗?好,我们一起来看。
二、播放课件
(第一关)小朋友看,这两根小棒一样长吗?
那么这两根呢? 我们一起来试试看,(演示,比较两根小棒)小结:长度一样的小棍,虽然摆的位置变了,但长度没有变,所以还是一样长。
第二关:小朋友看,这两条线一样长吗?
那么现在呢?小朋友一起来看,老师这里有两条毛线,一起看看一样长吗?那么这样摆放呢?(演示,直的和弯曲的比较,再拉直进行比较)
小结:长度一样的毛线,虽然摆的形状不一样,但长度不变,所以
还是一样长。
第三关:小朋友看,这两条绳子一样长吗?
现在呢?(演示:剪开后的线和没剪开的比较)
小结:长度一样的绳子,虽然被分开了,但连起来的长度没有变,所以还是一样长。
第四关:原来是用火柴搭了两条小路,两条小路一样长吗?那么现在呢?我们来量一量,(用毛线量)
小结:数量相同长度相同的小棒无论怎样摆,它们连起来的长度都是一样长。
第五关:小朋友说说怎样来比呢,对数一数,每条路占几格。 小朋友可真棒,帮小兔子顺利闯关,找到了回家的路,小兔子特别高兴,送给小朋友一首好听的儿歌,小朋友想听吗?
三、学习儿歌(播放课件)
长度守恒
长度守恒看长短,位置变化不相关。
长度守恒看长短,形状变化不相关。
长度守恒看长短,颜色变化不相关。
长度守恒看长短,分割多少不相关。
四、总结。
今天我们不仅帮小兔顺利闯关找到了回家的路,而且还学到了本领,知道了长度相同的两个物体,无论它的摆放位置、摆放形状有什么变化,无论怎样分割,只要它的长度没有增加或者减少,那么它的
长度就不变。
五、活动延伸
老师这里还为小朋友准备了一些小棒、毛线、纸条,小朋友现在跟老师一起回教室摆一摆,比一比,好吗?
量的守恒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在学习比较物体时,不受位置、形状等条件的影响,正确判断物体面积的大小,感知量的不变性。
2.引导幼儿学习将纸二等分,在图形还原中领会图形之间的关系。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等大、同形状的图形纸2张,剪刀1把,糨糊少许。
活动过程:
1.教师出示两张等大、同形状的图形纸,并提问:“这两张纸一样大吗?用什么方法可以证明它们是一样大的呢?”用幼儿说的方法验证。
2.教师将一张纸贴在黑板上,将另一张纸二等分,贴成另一个图形,并提问:“现在这个图形和黑板上的图形还一样大吗?”
教师将二等分的图形纸与黑板上的图形并列在一起,让幼儿比较。(两个图形一样大)“为什么还是一样大呢?”(因为纸没有再扩大和再缩小,只是剪开了,拼起来还是和原来的纸一样大)用重叠的方法验证结论。
3.教师继续将二等分后的两张小图形纸二等分,共分成4张,再拼成一个图形,并提问:“用这4张图形纸拼成的图形和黑板上的图形还一样大吗?为什么?”
教师将4张图形纸重叠贴在黑板上的.图形纸上,验证再一次等分后的纸与原来黑板上的纸一样大。
量的守恒教案 篇3
【教案目的】
1、初步感知、了解量的保留与面积守恒的概念。
2、提高观察比较、分析判断和思维能力。
3、能不受图形大小、颜色和排列形式等因素的影响,学习运用重合、拼摆的方法来比较两组图形面积的大小。
【教案准备】
1、教学挂图五幅:分别为两个大小相同而位置、颜色、排列方式不同的几何图形或图形拼图、投影仪、小兔图片一只。
2、操作材料:同样大小的三角形拼图片、幼儿用书、垫板若干。
【教案流程】
一、设置情节,引入课题。
师:春天到了,小兔要到花园里去种花了,我们跟着它一块儿到花园去吧!
二、运用重合的方法,感知面积守恒。
A、图形面积不因颜色的变化而变化。
①出示挂图一(两个相同大小的正方形),请幼儿判断大小。
提问:可以用什么方法知道它们到底是不是一样大?(取下两个正方形,用重合的方法比较大小)
②“超级变变变”,将其中一个正方形变成黑色,请幼儿判断大小,并说出原因。(同样用重合的方法进行验证比较)
③小结:图形的大小不会因为颜色的变化而变化。
B、图形面积不因位置的变化而变化。
①出示挂图二(两个大小、颜色、位置均相同的长方形),请幼儿判断大小并用重合的方法进行比较。
②“超级变变变”,将其中的一个长方形改变摆放位置,请幼儿判断大小并说出原因。(请幼儿用重合的方法进行验证比较)
③教师小结:图形的大小不会因为位置的变化而变化。
C、图形面积不因颜色、位置的变化而变化。出示挂图三(两个同样大小、颜色、位置相同的三角形),过程同上。
三、运用拼摆的方法,感知量的保留。
A、出示挂图四(两个大小相同但排列方式不同、形状不同的图案),请幼儿判断大小,并说出原因。
B、引导幼儿观察图案的构成,并比较构成图形的大小。
C、引导幼儿通过操作,运用拼摆的方法进行图案间的比较。
D、引导幼儿寻找更为简单的办法比较两个不同形状图案的大小。(计数)
E、教师板书构成图形的数量,引导幼儿进行比较并小结。
小结:原来,用相同大小、相同数量的图形拼出来的图案,虽然它们的形状不一样,大小却是一样的!
四、运用计数的方法,感知量的保留。
A、出示挂图五(两个排列方式不同、形状不同、大小也不同的图案),请幼儿判断大小,并说出原因。
B、引导幼儿观察图案的构成,并比较构成图形的大小。
C、引导幼儿运用计数的方法进行不同形状图案间的比较。
D、教师带领幼儿一起用拼摆的方法检验比较结果。
五、操作活动:
提示语:小兔真高兴,它送了一些花圃给小朋友们,让我们都去种花!
A、书面练习:请能力较弱幼儿完成书面练习,描述结果并说出理由。
B、拼花园:给能力较强的幼儿提供数量不同的三角形拼图片(6-8片),两人一组,各自进行行拼摆,并比较大小。
①先数一数,自己有几块三角形的图形片?
②再比一比,自己与朋友的三角形一样大吗?
③再拼一拼,拼出自己最喜欢的花园。
④最后说一说,自己的花园和朋友的一样大吗?为什么?
六、请几组幼儿上来用投影仪展示操作结果,讲述比较结果,并用拼摆的方法验证结果
七、教师小结,结束活动。
量的守恒教案 篇4
活动目标:1.通过小实验,初步感知生活中的容积现象。
2.引导幼儿尝试判断容积守恒现象。
3.愿意动手动脑,体验学数学的乐趣。
活动准备:1.教具准备 米 水 沙若干
2.学具准备:量杯 大小杯子等容器,矿泉水瓶子透明胶。 活动过程:
1.预备活动。
师幼互相问候
走线,线上游戏:平衡游戏。幼儿左右手托着一个装满水的塑料水杯,在音乐声中走蒙氏线。要求幼儿尽量身体保持平衡,比一比谁手中的水会洒出来。
2.集体活动
创设情境:水是我们生活中的好朋友。小朋友每天都要喝水。天热了,每天都要用水洗澡。今天我们就来玩一玩水,做一做和水有关的小实验。
①幼儿自由玩水,感受水的多少与水面高低有关系。
每人一个相同的小杯子,按自己的需要取水,引导幼儿把被子按照水的多少,有序的排成一排。观察并比较,谁的水多谁的水少,为什么? 小结:装在相同杯子里的水,水面越高水越多,水面越低水越少。 ②探索发现:等量的水放在大小不同的容器中,水量不会改变。
每人再拿一个大号的被子,引导幼儿比较:两个杯子有什么不一样。如果把小杯子的水倒进大杯子中,水面的高低会不会发生什么变化。 引导幼儿讨论并小结:一样多的水在细的杯子中水面高一些,在粗一些的杯子中水面低一些。无论放上大的还是小的杯子,水的总量不变。
3.分组活动:
第一组:量米。每人组西不同的杯子各一个,一个量杯。通过反复装米。量米,比较发现“:同样多的米装在不同的两个杯子中它们不会变多,也不会变少。
第二组:做沙漏。在矿泉水瓶子上扎上眼,与另一个瓶子对上,装上沙子,用透明胶封上,让幼儿反复观察。
第三组:做操作册第六册57页。
4.交流小结。收拾学具。
鼓励幼儿大胆操作,表扬能做出正确判断的幼儿。
量的守恒教案 篇5
目标:通过实验,获得有关容积守恒的经验。
内容:量的守恒
准备:大小、形状不同的透明瓶子若干,大小相同的杯子每人2个,图片一张。
过程:(一)创设情节,引发幼儿的思考
1、教师讲述自编情节:“一天小熊和小狗拿着瓶子去猪妈妈的商店去买一斤油,结果小熊和小狗发现猪妈妈卖出的一斤油不公平”,出示粗细不同的两个瓶子装水,请幼儿观察。
2、讨论:猪妈妈卖给小熊和小狗的油是一样多吗?
(二)通过实验,感受容积的守恒
1、我们来做个小实验,看看小熊和小狗的油哪个多?哪个少?还是一样多?
(1)教师为每个幼儿提供两个相同大小的杯子,装有相同容量的两个形状不同的瓶子,请幼儿实验。
(2)讨论:将瓶子中的水分别倒入两个相同的杯子中,你发现了什么?两个瓶子中的水一样多吗?为什么相同的水放在不同形状的瓶子中,会看起来不一样?帮助幼儿理解瓶子水位的高低与瓶子的粗细有关。
(3)讨论:猪妈妈卖出的油公平吗?为什么?
2、理解“守恒”的概念
(1)每位幼儿选一个瓶子,一个大小相同的杯子,教师
在幼儿杯子中注入相同数量的水。
(2)比较讨论:杯子中的水一样多吗?
(3)实验:请幼儿将杯子中的水倒入各自的瓶子中,观察讨论:瓶子中的水一样多吗?
(4)小结:小朋友杯子中的水没有增加,也没有减少,无论倒入什么样的容器中,水位的高低如何,水的总量是没变的,所以,小朋友瓶子中的水是一样多的。
(三)、游戏:“比多少”
教师为幼儿提供图片,请幼儿指出:哪两杯水一样多?哪两杯水不一样多?为什么?
量的守恒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不受长度的曲直、横竖等形式的影响,感知长度的守恒。
能积极地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激发进一步探索事物变化的愿望。
能大胆进行实践活动,并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见。
活动准备:
每人两根一样长的细铁丝、四根一样长的毛线、八根火柴棒。
指导要点:
提出问题:
1.两根铁丝一样长吗?让幼儿比一比、说一说这两根铁丝是不是一样长。
使其中一根铁丝弯曲,另一根铁丝保持原样,改变铁丝的排列位置后,再让幼儿观察并说一说铁丝是不是一样长,为什么。引导幼儿说出理由。
2.出示两根一样长的毛线,一根伸直,另一根团成一团。提问:这两根毛线是否一样长?你怎么知道它们是不是一样长的?为什么一样长的毛线看起来不一样长?请幼儿自己验证它们是不是一样长。
3.将八根火柴棒平均分成两份,分别摆出直线和曲线,比较不同排列形式的图是不是一样长,为什么。引导幼儿通过数火柴棒的数量来判断长度。
活动反思
优点:
1、目标制定明确,各环节能围绕活动目标来进行。通过有效策略来突出活动的重点、难点,使活动过程更加顺畅。
2、在活动过程中,关注了幼儿的学习特点,运用多种的策略,循序渐进的活动过程,激发幼儿参与的积极性,让孩子在游戏中通过实验感知量的守恒,很好地完成了本次教学活动的目标。
3、从幼儿参与活动的表现上来看,幼儿参与的积极性很高,老师以故事的形式贯穿始终,超市场景的设置,另外课件的巧妙设计与运用,也使孩子们身临其境,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中。
4、在活动过程中有意识地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在集体学习的基础上,关注每位幼儿的发展,发现问题,及时给予帮助,鼓励幼儿大胆动手尝试。
不足:
相对于本班幼儿年龄特点和发展水平,课程设计内容相对单一,不够丰富,略显容易,欠缺难度。
在课程过程中教师应帮助幼儿理解“量的守恒”,明确守恒的概念。
对幼儿的启发,引导不够,应该在提出更多不同问题,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
量的守恒教案 篇7
(一)活动目标:
1、初步感知长度守恒,对量的守恒感兴趣。
2、幼儿养成小心验证的科学品质。
(二)活动准备:
PPT、毛线、吸管
(三)活动过程:
一、通过观察,初步感知长度的守恒
1、今天老师请来两位位好帮手,你们看看是谁?(展示毛线和吸管图片)今天我们就跟毛线和吸管一起来玩游戏吧!
2、教师演示,它们一样长吗?
①出示2条长度相等的毛线,这两条线一样长吗?你是怎么看出来的?(根据幼儿讲述进行演示、比较)
小结:我们可以把两条毛线放在一起比一比就知道他们是一样长的了。
②将其中一条线摆放成s形,现在这两条线一样长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根据幼儿讲述进行演示、比较),引导幼儿初步了解长度的守恒。
小结:我们可以先把s型的毛线拉直,然后比较两根直线的长度,就知道他们是一样长的了。 ③出示例图,这两条线一样长吗 (排除箭头干扰) ?你是怎么知道的?如幼儿意见出现分歧,借助测量工具(吸管)来验证。
小结(培养幼儿验证的习惯) :原来有时候眼睛看到的并不准确,我们还是要认真仔细地比较、检查,并且可以运用工具来验证。
二、通过幼儿操作,进一步感知长度的守恒。
1、幼儿操作,进一步感知长度的守恒(工具:毛线吸管)
①教师讲解要求:比较图中2条线的长度是否相同。(可借助工具进行测量,引导幼儿根据线条不同,选择合适的工具)
②幼儿自由选择,进行操作。
③请个别幼儿演示自己的测量过程。
④小结(帮助幼儿理解长度守恒):原来看起来不一样长度的两条线,我们在通过毛线或者
吸管进行测量之后发现,其实他们是一样长的。
三、拼搭吸管(毛线),巩固长度守恒
①讲解要求:利用相同数量的吸管(相同长度的毛线),拼搭出不同线形。
②幼儿自由拼搭,利用双面胶将吸管(毛线)粘在白纸。
③幼儿自由交流。
小结:虽然这些毛线(吸管)的形状不同,但是他们的长度还是一样的。
(四)延伸活动:利用不同材料,组合拼搭出长度相等的不同线形(如毛线的曲线和吸管的折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