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爱心行动》的优秀教案设计(通用8篇)
《我们的爱心行动》的优秀教案设计 篇1
教学背景:
主题活动《学本领》开展了有一段时间了,小朋友们对小动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喜欢模仿小动物的叫声,做有关小动物的游戏……最近我们班养了一只小乌龟,小朋友们都很好奇,每天都要瞧一瞧,摸一摸小乌龟。于是户外活动时,我建议小朋友们把小乌龟也一起带去,小朋友们可开心了,围着小乌龟认真的观察者,激烈地讨论着,“老师,小乌龟是不是胆子特别小,为什么我摸它,他就把脑袋缩到壳里面了?”“小乌龟吃什么呀?”“老师,小乌龟四脚朝天了怎么翻过来?”孩子们开动小脑筋提出一个个小问题。于是,我们开展了一个有关小乌龟的活动。
教学目的:
幼儿通过亲身体验,体会帮助别人解决问题的快乐。
教学准备:
背景图片,小蚱蜢、小老鼠、小刺猬、小白兔的插入图片。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教师带领幼儿扮演小动物在草地上做游戏。在背景音乐下,幼儿跟着老师模仿小动物的动作。
2、教师模仿乌龟爷爷的声音:快来帮帮我!
3、“是谁需要帮助呀?”老师和幼儿一起寻找,找到了乌龟爷爷。
4、老师:“原来是乌龟爷爷摔倒了,四脚朝天爬不起来了,小朋友们我们该怎么办呢?”
引导幼儿动脑筋思考想办法。
二、理解故事内容
1、老师:“我们来看一看是谁帮助乌龟爷爷的.?”
教师出示小蚱蜢、小老鼠、小刺猬、小白兔图片插入背景图片。
2、请幼儿说一说小动物们是如何帮助乌龟爷爷,从而激发幼儿帮助别人的情感。
可让幼儿用语言或者动作表示。
三、教育意义
1、乌龟爷爷最后是如何爬起来的呢?
是在小动物的帮助下自己放过来的
2、小朋友们要向乌龟爷爷学习,摔倒了要自己爬起来。
建议:活动前,老师可以在教室里养一只小乌龟,带领幼儿观察,设计小乌龟爬、四脚朝天、游泳的场景让幼儿观看、讨论,教师在一旁认真倾听。在活动中,请幼儿模仿小乌龟做动作。
教学反思:开始时,幼儿对小乌龟不了解、不熟悉,观察毫无头绪。在老师的引导下,他们提出了一些小问题,如:小乌龟吃什么食物?孩子们的回答非常有趣,五花八门,有的说吃肉,有的说米饭,有的说吃青菜……经过一段时间的喂养,幼儿找到了答案,而且印象非常深刻,记得牢。所以,活动最好建立在孩子有经验的基础上。
《我们的爱心行动》的优秀教案设计 篇2
一、活动目标:
1、初步尝试用草墩一物多玩,学习滚草墩
2、发展动作的协调性和灵活性
3、在玩草墩活动中体验运动的乐趣,增进友爱的情感
二、重难点:初步尝试用草墩一物多玩,学习滚草墩
三、活动准备:
灾区受难幻灯片、草墩若干、音乐
四、活动过程:
(一)、热身运动
1、启发谈话:
①听音乐带幼儿入场,就座。放图片(你们看四川发生了大地震)
②你看到了什么?请幼儿自由讲述
③教师总结:那里的房子倒塌了,弟弟妹妹没有家了,现在他们只住在帐篷里,你们想去帮助他们造房子吗?(想)那我们用什么造房子呢?(水泥、砖头……)我们今天来用草墩造房子,可是运草墩要用很大力气,首先要把身体练好了
2、热身运动(音乐)
准备运动上肢运动体侧运动
体转运动复背运动跳跃运动整理运动
(二)、幼儿自由探索,尝试用草墩一物多玩
师:宝宝们,你们想怎么运草墩?看谁想的方法多,而且能注意安全,找个空地方练起来吧。
1、自由玩草墩,探索不同的`玩法,满足玩的欲望
2、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幼儿想出不同的玩法,引导幼儿:滚、转、走、跳、夹物跳,
3、请幼儿演示新的玩法,并集体练习
你是怎么运草墩的?
4、教师引导幼儿重点练习:滚草墩
教师讲解要领:要求幼儿两脚分开,弯下腰,两手扶草墩,轻轻推,向前滚
5、幼儿集体练习,教师引导幼儿滚得直,滚得快
(三)游戏:帮弟妹妹造新房
1、宝宝们的本领练的真棒,我们可以去帮助弟弟妹妹造新房了,我们来帮他们把草墩运过去,好吗?
2、教师提要求:
①我们分3组进行,向前滚,看哪一组的小朋友运得快
②第一个小朋友滚到后,放好草墩,站在那里,第二个小朋友马上出发
3、幼儿第二次运砖
那里还有很多的草墩,我们一起再把草墩运过来,刚才我们小朋友还想出了很多的办法(用头顶、手推、夹物跳……)这回请你们用刚才想出的办法运草墩
要求:幼儿想一个不同的方法运砖
4、造新房
草墩都运完了,我们要造房子了,第一组造在x里,第二组造在x里,第三组造在x里,和自己组上的朋友商量一下怎么造?我们来造房子吧!
学习合作铺平搭高的方法
(四)、放松运动
宝宝们,我们把房子造好了,弟弟妹妹很开心,你们开心吗?(表扬自己)真累啊,我们来休息一下吧!(敲肩膀、手、腿……)
(五)、结束
宝宝们,我们要回去了,跟四川的弟弟妹妹说再见吧!
《我们的爱心行动》的优秀教案设计 篇3
活动目标
1、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词句含义。通过人物、交流讨论做个好孩子,并感受助人之乐。
2、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知道大家同学间应互相关爱、乐于助人,并融入个体言行之中。
活动准备
一些乐于助人的图片、课件。
活动过程
1、叙述两个孩子在雨天帮助同学的故事,赞扬他们乐于助人的品质。
师:在雨天,奶奶担心没带伞的小红会被雨淋湿;然后没带伞的小红被小丽送回家,衣服没淋湿,奶奶夸小丽是好孩子;带伞的鹏鹏衣服全湿回到家,原来他把伞借给路远的同学,自己却冒雨回家,奶奶也夸他是好孩子。事情的发展和结果恰好与奶奶的料想相反,曲折有致,由此赞美同学间的友情。
2、学会故事中用的词语:“担心”、“淋湿”、“借”、“冒”、“夸”等词。
3、使幼儿能够探讨一下,短句中小丽和鹏鹏是好孩子的原因,自己会怎样?
4、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并感受助人之乐。从思想感情上产生共鸣,明晓同学间应互相关爱、乐于助人,并融入个体言行之中。
5、让幼儿想想自己还能用哪些称赞的`词来表达他们。
6、师说一个感人的故事,让幼儿评一评大姐姐是个好榜样。
活动结束
让幼儿回想一下是不是助人为乐的快乐多。
《我们的爱心行动》的优秀教案设计 篇4
活动主题:
爱心见真情,春暖满人间——爱心行动启动仪式
活动目标:
让同学了解社会上还有很多需要我们协助的人,明确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与义务去协助有困难的人,知道怎么去协助他们并积极地行动起来从中体会到快乐与幸福!
教学准备:
课件,同学对身边需要协助的对象的调查记录表。
教学过程:
一、看课件导入激发爱心
1、放课件。
镜头一:遭遇特大洪水灾害的人们,房屋倒塌,庄稼损毁,生命被吞噬,小朋友们没有了学校,没有了书包,甚至没有了亲人,惊恐,害怕,无助的双眸望着远方。
镜头二:贫困山区未满十岁的小凡,父亲因故去世,母亲重病卧床,小凡不但无钱上学,还要每天照顾母亲的生活,他拿着借来的旧书蹲在墙根边,望着小伙伴门上学去的身影他多么地羡慕然而又只能深深地叹息。让同学看后谈感受,激发同学对他们的同情与关心。
2、引导:面对这些生活困难的人,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去关心协助他们。在你们身边有没有需要关心协助的人啊?你们准备怎么办?将成立爱心别动队。
二、自主行动,体验爱心
活动一:“爱心大搜索”。每个同学把自身曾经关心协助过有困难人献过爱心的两件事以和自身的感受写在准备好的纸上(还可以配上插图)然后局部同学汇报并要求四人小组交流,最后将这些“爱心”纸贴在教室墙上。营造一个爱的氛围。体验对他人无私的协助,就是有爱心的人。
活动二:“成立爱心小分队”
1、交流:怎样才干更好的协助有困难的人?同学交流后汇报
2、成立仪式:
⑴同学根据自身的情况自愿组合8人小组,推举小队长1人,根据个小分队的任务而各自命名:爱心基金募捐小分队,助残小分队,帮困小分队,护绿小分队;
⑵每队举上队旗,排好队伍班长宣布:四⑴班爱心小分队正式成立。一分爱的情感能激起一种高尚的责任。
活动三:爱心筹划
小队员门交流讨论确定本小队的爱心行动计划:确定协助对象,协助内容,协助时间布置,以和爱心目标。让同学懂得要有计划有组织才干更好地协助他人,服务社会。
三、设置情境,感受爱心
活动一:小记者现场采访
⑴你参与了哪个爱心小分队?
⑵你们协助对象是谁?
⑶准备怎么协助他?
(被采访者根据自身参与的爱心小分队的情况分别给予回答。)
活动二:爱心小喇叭
小记者通过采访立即组稿,在广播里播出:“爱心见真情,春暖满人间”别看他们年纪小,志气可大,他们做的事情虽小,可他们献出的.却是一片诚挚的爱心,表示出一种对社会高度的责任感。随即播放歌曲《让世界充溢爱》。让同学从中感受到自身这么做是多么重要,多么地自豪!
四、拓展活动,传送爱心
交流:社会上需要关心与协助的人很的多,我们的力量是单薄的,我们应该向社会宣传,让全社会的人都积极行动起来。
爱心建议:爱心宣传小分队提议向全体少先队员写一份爱心建议书,争取更多的人来支持我们的爱心行动,拟定“爱心建议书“然后联系报社刊登出来。
五、积极投入,实践爱心
爱心小分队的小队员们,爱的力量是无穷的,伟大的。我们积极行动起来,把爱传送到每个需要爱的地方。相信大家在爱心行动中一定会有很到的收获,你们在协助他人的同时,自身也获取了无穷的快乐与幸福!
《我们的爱心行动》的优秀教案设计 篇5
活动目标:
1、愿意帮助身边的人,感受帮助他人的快乐
2、学会获取帮助和帮助别人的具体方法。
活动准备:
ppt、视频
活动过程:
一、看看说说,互相帮助真快乐
1、帮助别人就是你开心你我也开心
(1)他们在干什么?
(2)还看到了什么?
:她帮助她穿衣服,她开心了,她也开心了。
2、当得到别人帮助的时候会说感谢的话
(1)小朋友之间有要别人帮忙的时候,大人也像你们一样有时需要别人的帮助,我们来看,谁需要帮助?为什么阿姨要帮助老师?
师:做危险的事情需要帮助。
(2)老师会对阿姨说?阿姨会说?
师:得到帮助要说感谢的话。
(3)树叶贴好了,阿姨和老师的脸上怎么样?
师:帮助别人是件快乐的事,得到别人帮助也是件快乐的事。
3、在我们生活中都有不得已需要帮助的时候
(1)我们再看,谁需要帮助?
(2)奶奶为什么需要帮助?
(3)你们觉得奶奶要到几楼?小姐姐怎么会知道的?怎么问?
师:生活中,我们都会遇到不得已需要别人帮助的时候,有时可以主动发出请求,有时可以主动帮助别人。
二、谈谈聊聊,帮助的具体方法
1、当我们需要别人帮助的时候,我们可以主动请求帮助
(1)接下来你们看,幼儿园里谁需要帮助了?
(2)走不进去怎么办?你们来帮帮他,说什么话?
师:原来当我们需要别人帮助的时候,我们可以向别人主动发出请求。
(3)刚才我们帮他说了这么多请求的话,看看问题解决了吗?
师:遇到困难的`时候,只要你提出请求总有人你。你们帮助了他,你们心里开心吗?
2、遇到别人有困难,我们也可以主动去帮助别人
(1)我们再来看,他又遇到什么麻烦了?
(2)如果没有提出请求会有人帮助他吗?
师:当别人遇到困难的时候,别人不说,我们也可以去主动发现,主动帮助他。
3、情景帮助:我走不出去,怎么办?
师:有人帮助我了,我很方便地走出去了,我真开心!你们开心吗?
三、经验拓展,在生活中时时刻刻需要别人帮助观看助人为乐公益视频,视频里吗?帮助了别人他们开心吗?
师:原来,在我们的生活中,你需要别人的帮助,别人也需要你的帮助,在互相帮助的过程中我们都会很快乐,下次我们也去帮帮身边的朋友,好吗?
《我们的爱心行动》的优秀教案设计 篇6
活动目标:
1.愿意帮助他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体验关心帮助别人的快乐。
2.能注意到别人的困难与需要,主动帮助别人,具有同情心。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
(1)请家长配合引导幼儿回忆帮助他人的经历。
(2)请几名幼儿事先编排帮助、关心别人的情景表演。
2.物质准备:表演所需道具等。
活动过程:
1.谈话引入活动,激发幼儿参加活动的兴趣。
2.观看情景表演,引导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看法。
1)请幼儿观看第一组情景表演:一个幼儿帮助另外一个幼儿扣身后的扣子;一个幼儿摔倒了,另外一个幼儿将他扶起来。
2)讨论:你看到了什么?当别人有困难时,你该怎么办?你帮助过别人吗?你是怎么帮助的?
3)请幼儿观看第二组情景表演:一个小朋友伤心地哭,另外几个小朋友拿纸巾帮他擦拭泪水并劝慰。
4)讨论:刚才发生了什么事?小朋友是怎么帮助他的?如果你哭时,希望别人怎么对你?遇到别人伤心时,我们可以怎样帮助他?
3.说说"我知道的需要帮助的人",引发幼儿乐于助人的愿望。
1)提问:除了我们身边的小伙伴遇到困难需要帮助外,还有什么样的人需要我们帮助呢?你有帮助过他们吗?怎么帮助的?
2)幼儿相互交流自己的`经历和感受。
3)小结:你们都是很善良的孩子,都能及时帮助需要帮助的人,让他们感受到温暖与幸福,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骄傲。
4.开展互相帮助模拟活动:互相塞内衣、卷袖子、扣纽扣等。
活动延伸:
家长平时带幼儿外出时,在遇到需要帮助的人或事时,积极帮助,为幼儿做乐于助人的好榜样。
《我们的爱心行动》的优秀教案设计 篇7
活动目标
1、体验关心、帮助别人的快乐。
2、愿意帮助他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3、能注意到别人的困难与需要,主动帮助别人。
活动准备
事先请幼儿排练表演场景,或使用相关短片、《好朋友》伴奏曲。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
幼儿观看场景一:一位幼儿摔倒了,另外一个幼儿将他扶起来。
引导幼儿讨论:你看到了什么?你有没有过类似的经历?遇到这样的事情,你会怎么做?
幼儿观看场景二:一幼儿主动帮助家人收拾房间。
引导幼儿讨论:他在做什么?你有过类似的经历吗?你的家人说了什么?你的心情怎么样?
二、经验分享。
请幼儿回忆并说一说自己帮助他人的经历(家人之间,小朋友之间)。
请幼儿说一说被人帮助的经历以及自己的感受。引导幼儿体会帮助别人的快乐心情,激发幼儿乐于助人的愿望。
教师小结:你们都是很棒的孩子,都能及时帮助需要帮助的人,还会做些自己能做的事情,让家人和朋友感到温暖和幸福,老师特别高兴,也为你们骄傲。
三、歌表演。
改编并演唱歌曲《好朋友》如“我帮妈妈叠衣服,我帮爸爸摆鞋子,互相关心互相帮助,我们是幸福一家人。”等,体验帮助他人的快乐。
活动应变
第三个环节也可以改为用绘画的.'方式记录自己帮助别人或者被人帮助的情景,还可以模拟帮助他人的情景。
活动延伸
1、和幼儿讨论决定幼儿可以帮助老师做的事(如擦桌子等),并制定班规轮流执行。
2、请幼儿到比自己小的班级里,帮助小朋友穿衣、系鞋带、整理床铺等。
区角活动
语言区:在该区域粘贴幼儿互相帮助图片,鼓励幼儿大胆表现图片内容,并以此为榜样,主动帮助别人,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环境创设
班级墙上设置“助人为乐”之星,进行评比活动。
家园同步
家长对于幼儿在家里主动帮助做事情的行为,给予表扬,激发幼儿乐于助人的愿望。
随机教育
在日常生活中,遇到需要帮助的人或事时,鼓励幼儿在安全的前提下主动帮助。
《我们的爱心行动》的优秀教案设计 篇8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体会“帮助”的含义,知道帮助不是一件东西,它是给别人的一句安慰的话,一声体贴的.问候,一个小小的行动。
2、感受帮助别人和得到帮助的快乐,产生乐意去帮助他人的愿望。
活动准备:
1、挂图、手偶
活动过程:
一、激发幼儿兴趣,直接引出故事内容。
1、“今天我请来了一位新朋友,你们猜猜会是谁呢?”(出示小女孩的手偶)“哦,是位小女孩,小女孩今天来是要向我们小朋友要一样东西,是什么呢?(我们一起来问问她吧!)“小女孩你想要什么?”
2、原来小女孩想要一个帮助,小朋友们有吗?谁有帮助呢?小女孩的这个帮助是什么东西呢?是什么意思呢?让我们跟着她一起去找找,看看吧!
二、欣赏故事,理解故事内容。
1、教师讲述故事一遍
提问:小女孩在寻找“帮助”的时候,都碰到了谁?他们给小女孩帮助了吗?(教师引导提问如:山羊给小女孩帮助了吗?野牛呢?猴子呢?)
教师小结:山羊陪着小女孩找是帮助,野牛、猴子一起都是帮助,当暴风雨来临的时候,大家紧紧靠在一起,其实这些都是小女孩要的帮助。
2、结合图片教师讲述故事一遍
提问:他们对小女孩说了什么?(学说动物们的对话);最后小女孩找到帮助了吗?谁来告诉我?帮助是什么?
3、教师小结:每个人都需要帮助,也都能帮助别人。帮助不一定是要做什么了不起的事,只要能给别人带来快乐就是帮助;其实“帮助”是一句安慰的话,一声体贴的问候,一个小小的行动。它无时不在,无处不在。
三、幼儿讨论
1、你有没有帮助过别人?你是怎么帮助别人的?
2、你喜欢帮助别人吗?当别人得到帮助很高兴时,你有什么感觉?
四、活动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