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湘教版音乐教案(精选6篇)
一年级湘教版音乐教案 篇1
课题 《耳朵的故事 》 课时 一课时
课题 《谁的歌儿多》 课时 第一课时
课题 《谁的歌儿多》 课时 第二课时
小青蛙找家
第二课时
板书设计:
第十课 快快跑
教学目标 1、用活泼欢快的情绪和清晰的咬字、演唱歌曲《快快跑》。 2、能选用打击乐为钢琴独奏曲《骑竹马》即兴伴奏,并从中享受到骑竹马的乐趣。
教学重点:在活动中,培养孩子们乐观的态度和友爱精神。
教学难点:用欢快的情绪背唱歌曲,保持吐字、咬字的敏捷清晰。
第 一 课 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安定情绪
二、新课教学
1、导入师:小朋友,你们骑过马吗?生:…… 师:这节课,老师就带领你们去骑马吧2、老师范唱3、学生随琴模唱旋律。(3、朗读歌词边朗读边做动作。5、随琴分句学唱歌词。6、完整演唱歌曲。7、律动表现
三、结束课业
第 二 课 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安定情绪
二、复习旧歌《快快跑》要求学生在伴奏的提示下,整齐的起唱。
三、学跳集体舞1、先从学习舞步入手熟悉音乐。方法:引导学生听歌曲按词义配上相应的身体动作,模仿骑马的神态与动作。《快快跑》曲调中运用的休止符,不是意味着马儿停下来,而是骑马者扬鞭催马的动作与叫喊声的体现。教学时,引导学生尝试休止符处用“驾——”的声音来代替。跑马步:左手勒马状,右手持马鞭,左脚起步,右脚紧跟,像马儿一样朝前跑。骑马步:双手握拳勒马于胸前,双脚“蹓马”似的自转一圈。2、集体舞《快快跑》设计:教室内选四至六个小朋友为“邀请者”,手持马鞭站在座位行道之间,边喊“得儿驾”边扬鞭作准备。(1)——(4)小节,邀请者用“跑马步”欢快的奔跑。(5)——(8)小节,邀请者用“骑马步”围绕要邀请的舞伴跑一圈。(9)——(10)小节,面向舞伴站立,递交马鞭。(11)——(12)小节,舞伴接过马鞭,站在邀请者的位置,接着喊引子,作扬鞭动作,音乐重新开始4、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鼓励学生自由设计队形或分组编排舞蹈动作。5、评价评价不在于队形、动作的规范、整齐,首要的是孩子们心情的愉悦及乐于参与活动的兴趣。
三、听赏钢琴独奏曲《骑竹马》1、看图导入(多媒体)你能说出图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吗?谁愿意来学一学。2、听曲律动,引导模仿你能随着乐曲用嘴模仿马蹄声吗?依据马蹄声与马铃声的特点,引导孩子们选配双响筒、串铃等打击乐器为乐曲伴奏,并联想骑竹马由远而近、再由近而远的情境,处理乐曲的强弱变化。
四、结束课业
一年级湘教版音乐教案 篇2
第一单元 有趣的声音世界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歌曲《大雨和小雨》。
教学目标:
能寻找并模仿生活中的声音。学唱歌曲《大雨和小雨》。
教学过程:
导入:今天是我们的第一节音乐课,大家认真听一听,外面是不是还在下雨?(是),同学们早上家长送你们来的时候,那时候是下的大雨还是小雨啊?(大雨)。下大雨的时候是什么样的声音啊?(哗哗哗哗)下小雨的时候呢?(学生用很小的声音哗哗哗哗),雨是一种自然现象。有大雨也有小雨。同学们观察的很仔细,那么今天咱们就来学习一首歌曲,歌曲的名字叫大雨和小雨。
(二)学唱《大雨和小雨》
1.由教师范唱或听录音。
2.跟着教师学唱《大雨和小雨》。
3.讨论大雨和小雨的声音有什么特点?
4.学习四二拍子的指挥,掌握四二拍子的重拍在第一拍。
(三)听听我
创造的声音
1.我们刚才听到的声音都是生活中的声音。我们能不能创造一些声音呢?
按教材提示创造出声音。
2.能不能自己创造一些与教材中不同的声音呢?
3.用几种声音连在一起表现一定的内容。
教学评价:
能积极参与声音的探索,听辨出两种以上的声音。会唱《大雨和小雨》。
学生能创造两种以上不同的声音。
第二课时《布谷》
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布谷》,理解四分休止符、二分音符,牢记第一段歌词。
2.利用生动有趣的故事情境法学习知识,并参与表演加强记忆。
3.通过表演,培养学生热爱春天,热爱生活,热爱小燕子、布谷鸟的情感。
同时,让学生知道生活是有大自然的万物生灵才显得更美。
教学要点:用柔和的声音演唱《布谷》,能编创动作表现歌曲。
教具:琴、歌片、彩笔、动物头饰。
教法:听唱、故事、创编、表演、活动尝试。
教学过程:师生问好。
一、新学期教育与学生沟通,激励学生热爱音乐。
二、表演《小燕子》
提示:歌曲中唱出了哪些内容?你想和小燕子说什么?你想和它交朋友吗?那你该怎么做呢?
1.听歌曲《小燕子》,并为其自由创编舞蹈。也可以和同桌合作,还可以自由选舞伴来完成。
2.随琴声自由表演。
三、表演《布谷》
1.师边讲故事边在在黑板上进行绘画。将学生带进春天,带进大自然,带进火热的生活。
2.站学生来模仿“布谷鸟”的叫声或者动作。而且边做边随老师记忆歌词,
体味歌词。
3.师范唱歌曲。让学生默声表演。看谁能把老师的歌表现的最好。
4.听琴,体会歌曲中的四分休止和二分音长,跟着音乐来拍手拍腿,感受歌曲的节拍,可以随琴自由演唱。
5.请大家互相合作,讨论一下歌曲中唱出了什么?你是怎样理解的。
6.听唱学习歌曲。注意旋律的的确起伏,边学习边让学生分小组拉起手。听
第一段歌曲向左方向走,听第二段歌曲向右方向走。第三段反之。让学生在充分感受中记住歌曲的旋律。
7.唱会歌曲,牢记歌曲的第一段歌词,并启发学生小鸟唱出的是第二段歌词,我们唱出是第三段歌词。
8.动手操作,用彩笔标出休止符和长音的地方,看谁找的最准确。
四、小结:这节课我们来到了春天,来到了田野,让我们这些可爱的小鸟,
把春天装扮得更美。把生活装扮得更美。
五、板书设计:
布 谷
歌词意境彩图
学生自己描绘的春天
第三课时:《声音的强弱》
一、教学内容: 《声音的强弱》
1.音乐活动:声音的强弱
2.歌表演:《小动物唱歌》,并创编歌词进行表演。
二、教学目标:
进一步理解,感受音乐的强弱,并能正确的进行运用到歌曲之中。通过歌
表演活动,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和表演力。
三教学准备:
钢琴、 多媒体投影仪 教学课件、小动物头饰、打击乐
四、教学过程:
1.学生伴着音乐《火车开了》开着小火车进教室,来到动物乐园。(幻灯片
动物乐园)。
2.师:动物乐园的小动物看到我们来了送给老师一样礼物,同学们闭上眼晴
听听是什么?(老师拿出鼓和碰铃)
你们刚才听到了什么? 生:鼓和碰铃。师:这两种声音有什么不同?
哪种声音大一些?学生说出自己刚才听到的感受。
3.师:小动物们不仅给老师送礼物,给你们也准备了礼物,快到自己的凳子底下找找吧。(凳子底下是老师准备好的各种打击乐)
快拿出来敲敲吧。(孩子们随意的敲)。老师想听听大一点的声音?老师想听听小一点的声音?(学生按照老师的引导敲击大小不同声音)。
4.游戏:《找小兔》
动物园派小兔来招待我们,我们向小兔打个招呼吧。小兔这么友好我们和它做个游戏吧。游戏规则是这样的:一会我请一位同学上来蒙住他的眼晴,再请一位同学把我们的小兔藏好,藏好后我们请刚刚蒙住眼睛的同学睁开眼睛来找,其他同学用手中的打击乐提示他帮助他尽快找到小兔。如果他离藏的小兔越近我们就将手中的打击乐敲得声音大一些,如果他离藏的小兔越远我们就将手中的打击乐敲得声音小一些,直到找到小兔为止。
通过游戏感受声音的大小。小结:刚才我们说的声音大在音乐中把它称作强 用f来表示;声音小在音乐中把它称作弱 用p来表示。(出示幻灯片强和弱)
5.分组合作(两人一组)
用不同的方式表示强和弱
6.动物乐园的小动物真是好客,你们听他们唱着歌来欢迎我们来了。(幻灯片放歌曲《小动物唱歌》的曲谱和音乐)
师:刚才听到那些小动物又来了(小猫、小狗)它们两次的叫声有区别吗?(第一声强,第二声弱)
7师生合作:老师唱许多小动物,你们唱小动物的叫声,注意第一声强,第二声弱。
8.创编歌词。
师:同学们动物乐园有许多小动物你喜欢谁就和它做朋友并且模仿它的叫声,一会我请同学带着你的伙伴上来表演《小动物唱歌》。(老师拿出准备好的头饰,让孩子们去挑。
9.师生共舞
今天太高兴了,让我们和小动物一起跳起来吧。一会我们唱到强的声音大家都向圈外叫,唱到弱的声音大家都向圈里叫。
五、总结下课
今天我们感受到音乐中的强和弱,并且和这么多的小动物成为了好朋友,真开心,现在太阳已落山了,让我们和小动物再见,坐着小火车回家吧。
第四课时:《大鼓和小鼓》
教学内容:大鼓和小鼓
教学目标:
1、感受声音的强弱。
2、认识大鼓和小鼓,感受其音色,学会基本演奏方法,能积极参与各种音乐活动。
3、学会《大鼓和小鼓》,并能表现歌曲。
教学重点:
1、学会演唱歌曲《大鼓和小鼓》。
2、学会演奏大鼓和小鼓。
教学难点:
1、歌曲不同乐句的力度处理。
2、器乐的演奏。
教学过程:
一、感受音的强弱:
1、(多媒体课件出示“森林之门”)导入:
师:(伴随着轻快、活泼的音乐)今天,我们来到森林进行探险,瞧!这有一座通往森林之门。它中间是大门,两边是小门。看哪个聪明的小朋友,能用两种不同的声音,分别敲开这扇大门和小门。
2、教师启发,学生想象,用“强弱”两种不同的声音表现。
师:看见大门怎么敲?看见小门怎么敲?
3、师小结,引出“强、弱”。
师:这两种敲门声一样吗?有什么不同?
声音响、声音大在音乐中称为“强”,声音轻、声音小在音乐中称为“弱”。
一年级湘教版音乐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一、能注意聆听描写小动物的歌曲,知道动物是人类的朋友,人与动物应和谐相处。
二、能够用亲切、柔和的声音演唱《我有一只小羊羔》,在歌声与表演中表达出对小动物的爱护之情。
三、能根据自己最喜爱的动物形象即兴创编歌词,并会演唱和表演。
一、认识碰钟、铝片琴,学习并探索演奏方法,练习为歌曲演唱伴奏。
教学重点:
即兴创编歌词,并会演唱和表演。器乐的演奏运用。
教学难点:
铝片琴在歌曲伴奏中的运用。
教学用具:
各种动物头饰、铝片琴、碰钟、多媒体课件。
课前准备:
请小朋友们课前自己制作一个最喜欢的动物头饰。
老师准备一件小羊羔的衣服和头饰。
教学过程
一、体现引入部分:
1、老师与学生一起随着歌曲《动物说话》自由律动,拉近老师与学生的关系,使学生在平等、轻松、自由的气氛下进入音乐课堂。
提问引入:刚才我们表演了一首与动物有关的歌曲,小朋友们还会唱其它与动物有关的歌曲吗?(自由表演唱,培养学生自信演唱的能力)
2、感受新课部分:
变魔术引入新课:请一位小朋友协助老师,其余小朋友闭上眼睛,老师事先让这位小朋友穿上小羊羔衣服和头饰,不让孩子们看见,其他孩子闭上眼睛,老师说:“一、二、三变”,小羊羔从教室外咩咩叫绕场一周。
老师引导小朋友看着小羊羔有节奏地朗读歌词。
3、用听唱、模唱法学会《我有一只小羊羔》。
a、要以完整有感情的'范唱感染学生,激发学生学习歌曲的愿望。
b、采用适合学生演唱的调高进行听唱教学。听唱教学中可提示学生在同音反复处唱得轻松、亲切。
c、表演《我有一只小羊羔》:跟着音乐做自由律动,编创动作,表达喜爱小动物的情感。
1、认识碰钟、铝片琴,学习敲击的正确姿势。
2、为了使学生很容易用铝片琴敲出旋律,减少技术负担,老师先在铝片琴上分别贴上“1、2、3、5”四个音,用“数字谱唱法”学习。
3、2 12 ∣ 33 3 ∣ 22 2 ∣ 35 5 ∣
3、2 12 ∣ 33 33 ∣ 22 32 ∣ 1 — ||
二、用铝片琴为歌曲《我有一只小羊羔》伴奏
1、老师示范用铝片琴敲出歌曲《我有一只小羊羔》,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分成四个小组,分别用“数字谱唱法”把歌谱分成四组接龙,用铝板琴演奏自己的音乐部分,小朋友轮换着玩一玩打击乐器。
2、分小组进行编创歌词:请小朋友们戴上自己制作的动物头饰。每个小朋友在组内编唱自己最喜欢的动物歌《我有一只》。分小组展示成果(唱、奏、演结合,培养学生自信地唱歌,与同学相互合作能力以及培养创新思维)。
3、表演《我有一只小羊羔》,方法:每组推荐几名小朋友分别敲铝片琴和碰钟,为歌曲伴奏,其余小朋友围着本组自由表演自己创编的歌,大家可唱的不一样,让小朋友尽情地表现自我,角色可以轮换。欣赏《我的小绵羊》并小结。
4、用多媒体展示现实生活中各类不同品种的羊的图片,边欣赏边听歌曲《我的小绵羊》,让学生感受除今天学习的《我有一只小羊羔》外,还有许多关于羊的歌曲。
5、让学生了解羊全身都是宝,如:羊皮鞋、羊毛衣等,让学生自由发言和讨论,从而教育学生:小动物对人类有很多贡献,我们要爱护小动物,知道动物是人类的朋友,人与动物应和谐相处。
三、课堂小结:让学生感受音乐是怎样表现各种动物的动作、叫声、形态等特点,从而感受音乐的情绪变化对表现乐曲的作用,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动物的热情。
课后反思:
一堂课结束了,并不意味着教育的结束。号召孩子们课后与小动物交朋友,正是本课情感教育目标的实践环节
一年级湘教版音乐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一、欣赏乐曲,让学生随意做动作感受。
二、学习用欢快、活泼的情绪、轻巧的声音、清晰、准确的演唱曲。
三、让学生主动参与设计歌曲游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过程:
一、提问导入
二、欣赏《亮火虫》
初听《亮火虫》
师:一路上小朋友看到了那么多美丽的景色,这是一首描写亮火虫的曲子,请展开你们那想象的翅膀再听一遍。
复听。
三、歌词创编
师(戴着火车司机的帽子):你们看老师现在象做什么职业的?(火车司机)谁想来当一当?给你戴戴,请你说一说戴上这顶帽子有什么感受?(3~5名同学)我们就带上这种自豪、神气、开心的情绪来唱一唱。
生:(听音乐,边听边自由做动作)
师:这首歌曲的旋律非常欢快活泼,老师今天有个想法,想让小朋友自己来学这首歌,谁先会唱,我们就请他当小老师,哪怕只教一句也行。唱得好,表演得好的小朋友,老师会奖励他一份小礼品。小老师们再仔细地听听音乐。
生:(互教)
师:(点评)《火车开了》这首歌我们的小朋友唱得可真好听呀,那我们的小司机能不能根据这首歌的节奏换上不同的歌词呢?
师:老师先来编,比如第一句:咔嚓咔嚓,咔嚓咔嚓,火车开了,编成:咔嚓咔嚓,咔嚓咔嚓,火车走了。谁来编?每个小朋友只要能编出一句就很棒了!
生:(创编歌词)
师:小朋友们编的歌词真好啊!我们来试一试唱唱我们自己编的词。
四、音乐游戏
师:我们的小司机开着自己的火车,你最想去哪儿?
师:想去这么多的地方呀!可今天小司机只能去一个地方,那你们举手投票看看想去哪个地方的小司机最多,我们就去哪儿。
生:(投票)让我们一块儿去祖国的首都北京,到那儿看升旗。
师:去_地方,路途可遥远了,我们要经过_平原,_隧道,_大桥,我们一起来动动脑筋,用小凳子摆出山坡、隧道、大桥。
生:(摆凳子)
师:(问摆设)一路上小火车要上山坡、过大桥、穿山洞可有趣了,那我们向
太阳出发吧。
一年级湘教版音乐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学会《划船》这首歌,并大胆自信地演唱;
2、能用歌声、语言和肢体动作,积极的表现自己对歌曲不同情景的感受,并从中享受到音乐的乐趣。
教学重点:
学会演唱《划船》和表演《随着音乐动一动》。
教学难点:
能创造性的表演音乐游戏《随着音乐动一动》。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去划船吗?今天我们就带你们去公园玩,你们高兴吗?下面我们就和你们一起来比赛,每组都要参加看谁划得快!
二、律动:《随着琴声动一动》
1、树林里的小鸟唱起了动听的歌,田野里的花儿开得又香又艳,到湖中去划船一定美妙极了,让我们随音乐出发吧!
2、一路上我们会遇到很多的朋友,你们要来模仿他们。
3、全体小朋友一起来表现。
4、进行接力游戏。
5、请学生自己创编动作。
6、再来全体表现
三、学习新歌《划船》
小朋友现在我们来到了公园,你们看湖面上有四只小船,你们来试一试我们首先来喊一下划船令,我来喊,你们和。
1、歌词教学:
师:划船呀划船呀生:划呀
2、师生对答看那组回答得好。
3、分组接力赛,看谁接得好。
4、学习第二段歌词
小朋友现在我们要划到岸边去,我们看谁划得快好吗?
5、分组接力赛,看谁接得好
6、小朋友念得真好,下节课我们就来唱好吗?下课!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说要开展划船比赛的,下面我们就来开始吧,我来喊你们来和好吗?
二、歌词接龙:
1、第一段歌词接龙。
要求学生加上自己的动作。
2、分小组接龙。
3、(出示比赛图)刚才我们才划过了小桥,下面我们还要划到岸边好吗?
4、第二段歌词接龙。
5、每组选出一个小组长上来带领大家来比赛。
三、歌曲学唱
1、同学们,刚才我们划了船很高兴,下面我们来庆祝一下好吗?
2、我们一起来唱好吗?
3、随乐演唱两遍。
4、启发学生加上自己的动作来表现。
5、全体演唱两遍。
6、小朋友,下面我们就来划船比赛,你们能用自己的身体来造型和表现吗?
7、学生自己商量讨论。
8、上台来表现自己的动作。
9、分小组比赛。
10、表扬。
四、表扬。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的划船比赛很成功,下面我们要来评选最佳的小船手,学生提名表扬,发奖品,下节课我们还要来比赛,你们喜欢吗?好我们下节课我们再见!
一年级湘教版音乐教案 篇6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演唱《拉勾勾》,引导学生细心地观察事物,鼓励学生为歌曲自编动作。
2、用柔和的声音演唱《拉勾勾》,并和《你的名字叫什么》相比较,说出旋律相似的地方。
3、能创编动作表现歌(乐)曲,准确地唱歌。
二、教学重点:
用柔和的声音演唱歌曲。
三、教学难点:
能创编动作表现歌曲。
四、教学准备:
录音机,电子琴
五、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听音乐问好!
2、复习歌曲。
3、复习柯尔文手势。
二基本部分:
1、表演《拉勾勾》
A、完整地感受歌曲的旋律,课题是学生跟着音乐拍手、拍腿,感受歌曲的节拍。然后听歌曲录音,用手指点歌词,想一想哪些音长?
B、听歌曲的录音,分小组拉起手,听第一段歌曲向左方向走,听第二段歌曲向右方向走,第三段反之。让学生在充分感受中记住歌曲的旋律。
C、唱会歌曲后在自编动作边唱边表演。
2、表演《拉勾勾》
A、完整地聆听范唱歌曲,使学生对歌曲有初步的感受。
提示:注意听,是谁在说话,使学生集中听歌曲。
B、再听范唱。
C、尽快用听长发学会歌曲,再试着将“沙沙沙”轻轻配入歌曲演唱,使歌曲更有意境。
D、分小组创编动作,边唱边表演。
三结束部分:
小结,结束全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