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节情绪心理健康教案(精选2篇)
调节情绪心理健康教案 篇1
主题:
寻找缓解和消除消极情绪的方法。
活动目的:
1、认知方面:认识消极情绪对学习、生活所带来的危害,懂得消极情绪是可以克服的,了解调节情绪的几种方法。
2、情感方面:激发和强化调节自己消极情绪的动机。
3、行为方面:寻找并初步掌握适合自己的情绪调节方法。
活动形式:
小品表演,讨论交流。
重点难点:
1、重点:使学生掌握用“改变认识”来调节情绪的方法,即“理性—情绪”自我调节方法。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用合理的想法来代替不合理的认识和想法。
活动准备:
1、指导学生排练小品:“他落入了情绪的深渊”
2、准备录音机和音乐磁带“内心和平曲”、歌曲磁带“幸福拍手歌”。
活动过程:
1、引入课题。
同学们,我们希望自己经常保持愉快的情绪,但是不愉快的情绪总是难免的,那么不愉快的情绪频繁地出现或延续下去好不好呢?下面我们先来看一个小品,请同学们边看边思考两个问题:
(1)小品中的人物表现是什么情绪?
(2)这种情绪给他的学习和生活(行为)带来了什么影响?
2、认识消极情绪的危害。
(1)小品表演:“他落入了情绪的深渊”
内容:学生A、B各自在看发下的数学考卷。A自方自语:“唉,这下完了,79分,比上次下隆了10分,爸爸妈妈一定会对我很失望。……这道题怎么多扣我2分,×老师从来没对我有过好感。”然后就趴在课桌上闷闷不乐。B叫A:“,放学了,我们一起走吧。”A不理。B上前看A的考卷说“啊呀,第三道题你不是复习过了吗?怎么做错了,真可惜。”A冷冷地回答:“是呀,我脑子笨,有啥可惜,有的人开心也来不及呢?”B安慰说:“你不要难过了,我上次测验也只有75分。”A回答:“猫哭老鼠,假慈悲。”
旁白:第二天,A的考卷没有让家长签名,看见数学老师总是避开,数学课无精打采,作业也越来越不认真,还常常迟交。……
(2)学生讨论,教师启发引导,并板书。
学生讨论以上两个问题,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启发学生认识小品中人物表现的情绪是消极情绪,并把消极情绪比喻为落入了深渊。伴随这种消极情绪的行为往往是不良行为,不良行为必然导致不良后果,并将学生的发言归纳成板书。
(3)归纳:
这个小品告诉我们,消极情绪往往会使一个人的行为发生种种不良的偏差。结果不仅阻碍了学习潜力的发挥,影响了与同学的关系,形成对师长的消极态度,甚至还会使一个人的性格发生扭曲。
(4)启发提问:
同学们,你们愿意因落入消极情绪的深渊而产生这样的结果吗?当然不愿意。我们不能像那位同学一样受消极情绪的摆布,也不愿意做消极情绪的奴隶,我们要做自己情绪的主人。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做呢?(板书:知道在适当的时候自动管制自己的人就是聪明人。[法国]雨果:《悲惨世界》)
雨果的这句话对我们有什么启发吗?我们要学会缓解和消除消极情绪的方法,使自己走出消极情绪低落的深渊,做一个能自我调节的、能战胜自己的聪明人。
3、开展“走出深渊,登上顶峰”的活动。
(1)说明活动方法:
回忆——小组讨论——全班交流——归纳方法——联系实际
(2)学生回忆情绪深渊并进行小组讨论:
①在音乐声(“内心和平曲”)中静心回忆:引起消极情绪的事情;情绪表现是什么;你是怎么想的;消极情绪会带什么影响。
②小组讨论:
A、当你落入情绪深渊时,是用什么办法来缓解和消除不良情绪的?
B、同学们提出自己在学习、交往和生活中难以克服的不良情绪,请其他同学帮助。
③教师在小组讨论时巡回了解。
(3)教师引导全班讨论,并用板书把发言归纳出来。
板书:调节情绪常用的方法
1、强制压抑:强压怒火,克制,自我提示,延迟发作。
2、转移回避:听音乐,做别的事。
3、合理宣泄:打枕头,写日记,找人倾诉。
4、幽默解嘲:“刚才我的音量调得太高了。”
5、自我安慰:把丢钱当作是捐款。
6、理解宽容:“他这是为了我好。”
7、激励进取:发奋学习,努力工作,争取成功。
8、调整目标:“按我目前水平,先要争取达到70分。”
9、改变认识:“我并不笨,只是潜力还没有发挥出来。”
10、助人奉献:为他人、集体和社会做好事。
(4)用改变认识的方法来转变消极情绪:
让我们再来分析一下刚才的小品,讨论以下问题:
①小品中那个同学的消极情绪和不良行为与他的想法有什么关系?他有那些想法?
(将学生的回答写成板书中的部分)
启发并归纳:这个小品告诉我们,消极情绪的产生虽然同数学测验成绩下降10分这件事有关,但这件事并不必然导致消极情绪和不良行为。引导消极情绪和不良行为的根本原因并不是事情本身,而是不合理的想法。由于不合理的想法才使人产生了消极情绪和不良行为,并导致了不良的后果。
②如果我们让小品中的那个同学不合理的想法改变一下,用合理的想法来代替,能不能使消极情绪和不良行为改变呢?消极情绪和不良行为会发生什么转变?
③谁来试试用改变认识的方法来解决刚才那个同学提出的情绪困难?
结合学生提出的难点,引导学生运用改变认识的方法来调节情绪。归纳学生发言中的不合理想法,找出相应的合理的想法,并板书。
板书:
1、不合理:没被选上中队长,太丢面子了。
合理:没当中队长的人不定比当上的差。
2、不合理:学习成绩落后,会被别人看不起。
合理:学习成绩落后是暂时的,别人未必看不起,何况我有许多其他长处。
3、不合理:我必须在各方面都表现能干。
合理:世界上没有样样都能干的人,我只能争取干得好些。
4、不合理:我一回答问题心就跳得很厉害,我真没用。
合理:大胆回答问题是可以锻炼的,只要有恒心,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5、不合理:承认错误是一件痛苦的、不光彩的事。
合理:勇敢地承认错误、改正错误是好事,这是一种好品质。
(4)归纳:
从以上讨论分析可以知道,当我们生活中因为一些事引起消极情绪时,如果我们能理智地用合理的想法来代替不合理的想法,那么消极情绪就会转变为积极情绪,不良行为也会转变为积极行为。因此,我们要走出情绪低落的深渊,关键往往就在于改变一下自己不合理的、错误的想法。
4、掌握适合自己的情绪调节方法
(1)提问:根据自己的情绪特点,你觉得自己应该经常运用哪些情绪调节方法?
(2)在回答中教师引导学生正确地把握情绪调节方法,并鼓励和暗示学生一定能通过自我调节,以积极情绪战胜消极情绪,成为一个能战胜自己的人。
5、小结。
通过这堂课的活动,同学们了解了许多调节情绪的方法,尤其是找到了适合自己的调节情绪的方法。我相信大家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一定会自觉地运用这些方法,从情绪的深渊登上情绪的顶峰。有一句名言说“天空虽有云,但乌云的上面,永远会有太阳的照耀。”([日]三浦绫子)让阳光永远照耀着我们的心灵,愉快地去迎接新的生活。
调节情绪心理健康教案 篇2
【教学课时】
1课时(45分钟)
【设计意图】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要求使学生不断正确的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情绪是人的内心世界的反映,是人们在认识和处理事物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种反应,拥有良好的情绪则是衡量一个人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指标。本节辅导课依据八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设计,进入青春期后的他们虽然已有一定的独立意识,但心理还不够成熟,容易出现内心需要与意志调控之间的失调。在情绪特征上表现为好冲动、不稳定、极端化等特点。我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采用自主思考、交流感悟、讨论探究等方式,使学生懂得一些情绪方面的理论知识,并学会用理性情绪疗法(主要是ABC疗法)等方法调节情绪并应用于实践。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情绪含义与分类
(2)认识积极情绪与消极情绪及作用
2、能力目标:
(1)正确认识与评价自己的情绪
(2)能利用理性情绪疗法(主要ABC疗法)有效的控制自己的情绪,克服不良情绪的影响
(3)运用所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3、态度和情感目标:
重视情绪的调控,培养良好的情绪,拥有积极乐观的好心情。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认识情绪的不同表现
(2)认识消极情绪的危害性
(3)引导学生学会多种方法正确对待,转化消极情绪,能运用理性情绪疗法解决实际问题,有效的调控自己的情绪。
难点:
学会理性情绪疗法(核心ABC疗法)有效调控自己的情绪,培养主动调节情绪的表现与能力,学会心理上的自助。
【教学方式】
运用游戏引入、故事阅读、自主思考、小组讨论与相应的问卷调查
【教学准备】
游戏背景音乐《甩葱歌》、橡皮筋与气球若干、视频《幸福拍手歌》、故事资料与课件
【教学过程】
活动一、暖身导入,感知多种情绪
“踩气球”游戏(活跃课堂,并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出各种情绪(高兴、生气、失望、紧张等),总结出本节课要讲的内容:情绪
活动二、故事大讲堂
了解情绪的概念与分类,分析交流积极情绪与消极情绪的作用。情绪:是个体受到某种刺激后所产生的一种身心激动状态。一般它通过个体的表情、生理、肢体与言语表现出来。
最基本的四种情绪:快乐、愤怒、悲哀、恐惧
情绪按作用分为:
积极情绪:能增强人体免疫力、提高活动能力、驱使人积极的行动,增强身体健康。(希望、快乐、恬静、愉快、爱等)
消极情绪:消耗人的精力,减少人的活动、引起功能紊乱,容易使人丧失理智、抑制人的行为,损害身体健康或生命。(愤怒、焦虑、害怕、悲伤、不满等)
故事一:法拉第的故事
故事二:谭咏麟与张国荣的故事
小组讨论:从这些材料中得出什么结论
积极情绪对于人的身体和生活有积极作用,不良情绪如果长期得不到调节,就可能诱发生理疾病,影响身心健康。
资料一:美国生理学家艾尔马的实验结论:将人在不同情绪状态下呼出的气体收集在玻璃试管中冷却后变成水出现:
在心平和气状态下呼出的气体冷却成水后,水是澄清透明的
在悲伤状态下呼出的气体冷却成水后,水中有白色沉淀
在愤怒、生气状态下呼出的气体冷却成水后讲其注射到大白鼠身上,几分钟大白鼠死亡。
想一想:为什么?
人在生气时的生理反应非常剧烈,同时会分泌出许多有毒性的物质,不良情绪长期存在与发展会转化为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
资料二:科学实验表明:情绪低落时,几乎忘记记忆的1/4,情绪很好时,在相同时间忘记1/20。
活动三、问卷调查,自查情绪状况
活动四、释放想象力《狐狸与葡萄的故事》
教师点评:对同样一件事,不同的想法就有不同的行为与结果。
介绍情绪ABC(理论)
A、诱发性事件――不能改变
B、对诱发事件的想法观念――可以改变
C、我们的情绪及行为的结果――随之改变
事件练习:A事件:期中考试数学考60分
B想法:C情绪
太差啦难过
唉,都怪我当初没有努力懊恼
回家又要被爸妈骂了担心害怕
还好及格了庆幸
还有很多人不及格呢高兴、振奋
教师点评:“怎么想”决定我们产生什么样的情绪,人不是被事情困扰而是被对该事情的情绪困扰,你的想法就像一副“眼镜”它决定了你看到的样子,其实情绪掌握在我们自己的手中。
活动五、放飞烦恼(练习控制情绪)
自我剖析,回忆自己一次不愉快的经历,用ABC理论进行分析,体会情绪可控。
活动六、调节情绪我有高招:
换个角度看问题、注意力转移法:合理宣泄法、表情调节法、音乐疗法等,也可以走进大自然,多接触阳光,多晒晒太阳等等,让自己的心情好起来。
活动七、总结课堂
赠言:快乐就在你我身边
合唱:一起唱《幸福拍手歌》
【教学反思】
本节课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动听的音乐、好玩的游戏,有趣的故事,采用自主思考、交流感悟、讨论探究等多种方式来使学生认识情绪,认识积极情绪与消极情绪及作用;学会转变情绪,让学生在乐中学。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个性的张扬,允许学生尽情发表自己的观点,师生、生生互动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