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下去 浮起来》教案(通用2篇)
《沉下去 浮起来》教案 篇1
1、教学目标
(1)幼儿探究用不同的材料使下沉的物体浮起来。
(2)培养幼儿专心倾听别人讲话及大胆表述的习惯。
2、教学准备
(1)教学试验材料:各种能沉、浮的物品,大容器5个、记录表等。
(2)科学术语及词汇:沉、浮。
(3)教学的难点:用不同的方法使下沉的物体浮起来。
(4)学生的课前准备:收集各种实验所需的废旧物品。
(5)实验记录:绘画形式。
(6)时间安排:40分钟左右。
3、教学过程
(1)情景导入:请幼儿每人选择一样东西,看看、说说是什么?
(2)猜想:假如把这些东西放进水里,会怎样?
(3)第一次实验:幼儿把选择的东西放进水里,看看结果和自己的猜想一致吗?。
(4)第一次记录:记录猜想和实验的结果。
(5)交流:幼儿相互交流第一次实验结果。
(5)提问讨论:你有什么办法,使这些沉下去的东西浮起来?幼儿相互讨论。
(6)第二次实验:选择不同的材料,让沉下去的东西浮起来。
(7)第二次记录:记录实验方法,并用自己喜欢的符号表示实验成功与否?
(8)交流:你用什么办法让沉下去的东西浮起来的?成功了吗?
(9)生活经验迁移:假如有人落水了,怎么办呢?
(10)延伸:把实验材料放进“做中学”活动区,让幼儿课后能继续探索。
《沉下去 浮起来》教案 篇2
科学活动:
《沉下去 浮起来》
目标:
能知道物品在水中会有沉或浮的现象
准备:
大的容器、石头、油画棒、气球、洗澡玩具、回形针、等
过程:
一、引起幼儿兴趣
1、 教师在盛有大的容器中加水,请幼儿观察桌上的物品,在每放一件物品时猜猜会是下沉还是浮起。
2、 请幼儿观察容器里的所有物品哪些浮起?哪些沉下去?
3、 教师将东西全部捞起,逐一问幼儿后将东西分成沉和浮两类
4、 教师将会浮的物品再放进容器里,但是这次请幼儿利用手压的方式将可压或可放气的东西放出气泡。如海棉、气球等让幼儿观察有气泡跑出来,并说明这些物品里有气体,因此才会浮起来。
5、 再把沉下去的东西放入,提问:这些东西有气泡跑出来么?说明它们因为里面没有空气,所以没有气泡,才会沉下去。
6、 将会浮的物品传给幼儿摸一摸,提问:它们把空气藏到哪里?
二、幼儿操作活动
1、 幼儿用书中哪些物品会沉哪些会浮?
2、 在书中做记录
3、 讨论:想想怎样才能沉下去的物品浮起来?
三、结束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