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案下载 > 教案大全 > 成语故事两则《狐假虎威》(通用12篇)

成语故事两则《狐假虎威》

发布时间:2023-08-18

成语故事两则《狐假虎威》(通用12篇)

成语故事两则《狐假虎威》 篇1

  一、谈话导入

  1、你们喜欢小动物吗?说说看你都喜欢哪种小动物?

  那你们能说出带有动物的成语吗?

  2、今天,老师也给你们带来两个小动物,大家请看(出示动物图片)

  在你的印象中,狐狸是一种怎样的动物?用你知道的词语形容一下,老虎呢?

  3、我这里也有一些词语就是形容他俩的,谁来读一读。(指生读)

  谁来区分一下,哪些词语是形容狐狸的?哪些词语是形容老虎的?

  (出示区分好的词语,再分组读)

  3、他们之间发生了一件怎样有趣的故事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寓言故事《狐假虎威》   (师板书课题)

  二、动画初步感知

  1、看你们表现的这么好,老师就先请大家欣赏一下这部动画片吧!

  (播放动画)

  2、动画片看过了,课题中的“狐”和“虎”分别指什么?

  谁能用简单的一句话说一下他们之间发生的故事。

  3、想不想亲自读读这个小故事?好,打开第7课,放开声音尽情的朗读课文吧!

  三、精读课文、品读感悟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出示第一自然段,师引读

  你认为这只老虎怎么样?(引导生答出凶猛、厉害)

  你是从哪些词语中感受到的?相机引导理解

  “扑”、“一下”、“逮住”,

  “窜”字说明什么?引导体会:为什么不说“跑过”呢?

  (窜比跑速度快)(动作快,心里害怕。)

  2、指导朗读:

  狐狸这么快,还是被老虎逮住了,可见这只老虎多么的凶猛,厉害啊!

  同学们来读一读,看谁能读出老虎的凶猛,狐狸的害怕。

  指名读——分组读

  (二)学习二、三、四自然段

  1、过渡:狐狸可不甘心就这样成为老虎的美餐,他会想到什么注意呢?大家自己读读课文的2、3、4小节,

  边读边想:这是一只怎样的狐狸?

  2、师继续引导: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狐狸的狡猾呢?

  结合句子指导理解,

  ①、出示句子(第二段)

  理解:a、“骨碌碌”是什么意思?能做个动作给老师看吗?

  从这个动作中你看出了什么?(狐狸在想办法)

  b、“扯着嗓子”中的扯,懂吗?(师做“拉”的动作)

  对,就是把声音拉长。

  想想看,狐狸为什么要扯着嗓子?(虚张声势,其实心里很害怕)

  他想干嘛?(蒙,吓唬老虎)

  谁来扯着嗓子读读,蒙蒙老虎。(生练读)

  来让我们一齐扯着嗓子说:   你敢吃我…………          

  生齐读后,师读老虎的话:为什么不敢?(问学生找一人回答)引出第四段

  ②、出示句子(第四段)

  a、师问:这是谁说的话?(狐狸)

  师:这一段话很难读,大家看看怎样读,用什么样的语气读才能把老虎蒙住?(找生说该怎样读,生练习。)

  b、师生表演

  师:谁来和老师合作一下,我做老虎,你做狐狸

  创设情境,师抓住学生的肩膀,对其说:现在老虎把你逮住了,你如果不能把我给蒙住的话,你就没命了。(多找几名生表演)

  师:让我们一起来蒙蒙老虎,还可以加上动作。(生齐读)

  过渡语:(生齐读后)师说:你胡说,我是森林之王,我还没到退休的年龄呢,老天爷怎么不让我当大王呢?你的话我不信?

  生接着说:不信,你就跟着我到……(生若说不出,再出示句子)

  (三)学习六、七段

  1、老虎跟着狐狸来到森林里,又是怎样一番情景呢?请同学们仔细读课文的6、7段,等一下,老师想请同学们把这两段演一演。好吗?

  2、师:要想演好,必须先读好他们。(出示句子,指导朗读)

  ①、出示第六段,找一人读,理解词语,

  (神气活现、摇头摆尾、半信半疑、东张西望)

  你能用动作、表情体现出来吗?(再让生读)

  ②、现在请几位同学,分别扮演小动物们,其他的同学做小导演,导演更了不起了,各位小导演,看看狐狸和老虎谁在前,谁在后,为什么?那小兔子、野猪、梅花鹿在哪?

  ③、同学们读书很认真,都是出色的小导演,下面请两位同学读6、7段,这几个同学表演。

  a、生开始表演,一生读第6段,狐狸、老虎上场,

  师采访:狐狸,你怎么这样神气活现的?

  老虎,你在东张西望什么呢?

  b、继续表演第7段小动物们见了狐狸和老虎之后的情形。

  c、表演后,师生评价。

  d、师说:看了表演,同学们再读时一定会特别有感情,大家齐读这两个自然段,生齐读。

  (四)、学习最后一段

  1、师问全班学生,森林里的小动物们,你们怕谁呀!可老虎认为怕谁?所以说,老虎受骗了,它不知道……(师引读最后一段)

  师总结,这真是一只狡猾的狐狸,它借着老虎的威风吓跑了百兽。

  (师相机完成板书)

  想想看,它还借着谁的威风吓跑了谁?(借老天爷的威风吓跑了老虎)

  这就是寓言故事“狐假虎威”。其实,每一个寓言故事都包含一个深刻的道理,“狐假虎威”这则寓言故事又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呢?(生说后再出示,生再齐读)

  2、师:这个成语也比喻生活中有些人就像狐狸那样,借助别人的力量吓唬人,其实自己根本没什么本事,所以我们看事情不要看表面,以免上当受骗。

  四、拓展延伸

  1、课文学完了,我想,每一个有思想的孩子,都有话对狐狸和老虎说,你想对谁说呢?(出示“我想说”)

  2、想一想,如果老虎知道自己受骗了,会怎样?几天后,这只老虎又碰到了狐狸……

  五、作业

  续编故事《狐假虎威》后传。

成语故事两则《狐假虎威》 篇2

  教学要求:

  1、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0个字只识不写。认识1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狐假虎威”的意思,体会寓意,使学生受到启发和教育。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懂得“狐假虎威”的意思。

  教学难点:揭示寓意。

  教具准备:课文录音、生字卡、动物头饰.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内容: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识字、写字。

  要求: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课文。能按字的结构把字写端正、匀称。

  重点:识字、写字。

  一、竟猜谜语,激趣导入。

  1、同学们,我们先来做一个猜谜游戏:

  (1)黄袍袍,黑斑斑,龇牙咧嘴瞪眼睛;森林里面称大王,捕食野兽本领强。(老虎)

  (2)模样像狼脸儿长,三角耳朵猫儿黄,昼伏夜出捕肉吃,毛皮好做女士装。(狐狸)他们俩之间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呢?

  2、板书课题:“狐假虎威”领读课题。

  问:“假”有几个读音?(两个读音:jiǎ、jià)在这里应读jiǎ,为什么这样读,是什么意思呢,这就需要大家从课文中去寻找答案了,大家加油啊!

  【设计意图:谜语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引出文本中的关键“人物”。告诉“假”的读音,但不告知理由,引导学生自己探究,培养学生在阅读中、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字的意思的能力。】

  二、配乐朗读听感结合。(学生轻轻地打开书一边听录音,一边看书。)

  【设计意图:听配乐朗读,一是起示范作用,二是培养学生边听边想的学习习惯。】

  三、阅读课文识记字词。

  师:“狐假虎威”这个故事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呢?想不想自己读一读?

  1、初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生字带出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或生活实际尝试理解词语的意思。

  2、学习字词。

  (1)出示生字,这些生字是我们读书的拦路虎,要想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就要先把它们清除。

  ①请同学们自己读读生字,你觉得难读的字可以看着拼音多读几遍。

  ②检查:你觉得哪个字难读,会读了吗?(指名读)重点提醒学生注意“扯、兽、爪”是翘舌音,“闷、窜、胆”是前鼻韵母,“趟、抗”是后鼻韵母,“蒙住”的“蒙”读mēng,不读méng.,齐读。

  ③去掉拼音读一读,同桌互相读一读,听一听。开火车读。

  (2)出示生字组成的词语:狐假虎威、茂密、扑过去、半信半疑、猴子、野猪、梅花鹿、害怕、威风胆子吓跑寻找爪子借着、骨碌、违抗、窜过、一趟、狡猾、百兽

  (3)生字组成的词语会不会读?自由练读,抢读词语卡片。

  (4)小结:只一会儿功夫,就把字音读得那么准,同学们多不简单哪!自己夸夸自己吧!

  【设计意图:在阅读中识字,语言环境中识字,重复再现中识字,遵循学生的识字规律及年龄特点。识字后,自我夸奖又使学生有了成就感,更鼓励了学生主动识字的积极性。】

  3、读通课文。

  (1)现在我们再读读课文,你觉得哪句话难读就在这句话前面画上“”,并把这句话多读几遍,直到读通顺了,再接着往下读。

  (2)指名汇报练读的效果。

  (3)采用老师范读、学生示范、个别练习等多种形式练习朗读,直到把课文难读的句子读通为止。

  (4)小结:大家真不简单,这么长的句子都读通顺了,太棒了!

  4、再读课文。

  (1)同学们选自己能读好的一节认真练读,要求把它读流利,等会儿请你读给大家听。

  (2)采用多种形式分小节读课文。

  (3)各自把课文完整地朗读一遍后,指名分小节朗读全文。

  (4)整体感知,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设计意图:把朗读时间还给学生,从难句的读通再到段落的读顺,最后是流利的朗读全文,这样分层次教学为学生通畅的阅读全文铺设了梯度、降低了难度,同时也潜移默化地渗透了阅读文章的方法。】

  四、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

  2、学生观察生字结构,并相互交流记住生字的办法。

  3、进行书写指导:

  注意:”狐”的右边不是“爪”、猴的中间没有竖,威字中间不要忘了写一横。指导书写“虎、茂、威、假、鹿”。

  4、学生进行区别、临摹。(注意书写姿势及字的美观)

  【设计意图:尊重学生的识字方式,引导学生个性化识字,在观察交流中让学生掌握字的结构及多种识字方法,教师的示范指导侧重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分角色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懂得“狐假虎威”的意思和寓意。

  重点:懂得“狐假虎威”的意思。

  难点:揭示寓意。

  一、回顾课文、复习巩固。

  1、画去括号里不恰当的拼音。

  朝(zháocháo)霞朝(zháocháo)南

  森(sēnshēn)林深(sēnshēn)处

  2、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成语故事两则《狐假虎威》 篇3

  设计理念

  本课的教学设计,根据低年级儿童的特点,在创设的生动教学情境中让学生历经一个又一个既相对独立又前后联系的,能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一系列的语文实践活动中完成理解、感悟、运用、创新的过程,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是一则成语故事。

  (出示图片)大家看看这只动物是什么?(老虎)再来看看这只。(出示狐狸图片)这两只动物给你的感觉有什么不一样吗?(一只凶猛,一只可爱。)今天我们就要学习这两只动物之间发生的故事。

  二、初步释题

  1、谁来读读这个成语。(指名读题)

  2、这个成语是什么意思呢?读了课文就知道了。请大家打开书本,小声的读读课文,找一找,课文的哪个自然段直接告诉了我们这个成语的意思?划一划。

  根据回答出示:“狡猾的狐狸是借着老虎的威风把百兽吓跑的。”

  (1)是的。这句话就是“狐假虎威”的意思,“假”在这里是什么意思呢?(学生可能会说:“狐狸的威风是假的,;老虎的威风是真的。”)

  (3)是吗?你再把最后一节好好的读一读,想一想。(生读“狡猾的狐狸是借着老虎的威风把百兽吓跑的。”)看出来了吗?这里的“假”是(“借”的意思)

  4、这下我们明白了,“狐假虎威”的“假”是借用的意思,狐狸借用老虎的威风把百兽吓跑了。

  三、学习第一节

  过渡:狐狸能借着老虎的威风把百兽吓跑,可真够狡猾的,我们一起来看看,故事是怎么开始的。(指名读第一节)

  1、生读:在茂密的森林里,有一只老虎正在寻找食物,一只狐狸从老虎的身边窜过,老虎扑过去,把它逮住了。

  2、读完这一节,你觉得狐狸怎么样?

  (生:我觉得狐狸挺厉害的,他跑起来特别快。)你从哪儿读懂的?

  (生读文:一只狐狸从老虎身边窜过。)逃得还不够快。你能再“窜”快些吗?

  (生再朗读这一句。)哪位小朋友也觉得狐狸跑得特别快,来读一读?(再指名读。) 哪位小朋友来表演一下?(让一位学生表演“窜”)

  3、狐狸逃得可真快,真的很厉害。可是老虎更厉害,为什么这么说?

  (生:狐狸虽然跑得快,但最后还是被老虎抓住了。)

  师:你说得不错,来,把书上的句子读一读,让大家一起来看看老虎的凶猛、厉害。

  (生读文:老虎扑过去,把狐狸逮住了。)

  师:老师也觉得老虎威风凛凛的,想来读一读。故意将“逮”读成“捉”。引导学生体会用“逮”更能表现老虎的威猛。

  师:发现咱们班的男生就像一只只小老虎,挺威风的,请男生一起读好这句话!(男生齐读)

  师:狐狸和老虎之间的故事就是这样开始的。来,我们一起读好第一小节。(生齐读第一节)

  三、精读2——5小节。

  1、 过渡:威风凛凛的老虎逮住了狐狸,正想着饱餐一顿。可万万没想到,又会亲自把到嘴的食物放掉,这是怎么回事呢?请同桌两个人分角色读读2——5小节,试试能不能读懂,能不能读好?

  2、 同桌分角色朗读。

  3、 指名一组同桌读。

  4、哎呀,老虎居然松开了爪子,他怎么了?(被狐狸蒙住了)蒙是什么意思?(骗)

  5、狐狸怎么把老虎蒙住的呀?刚开始它说了什么话?(你敢吃我?)

  师(多媒体出示句子)狐狸这样问是什么意思?(你不敢吃我。)

  师:狐狸问这话时,做了什么动作?(眼珠子骨碌一转) 谁能来表演一下? (看着表演的学生)这是在干什么?(想办法对付老虎)(想鬼主意)

  6、谁能学学狐狸扯着嗓子说话的样子?(指名表情朗读)

  (评价)声音太轻,蒙不住老虎,在想一点?(生再试读)

  (情不自禁地)为什么不敢?瞧,老虎开始上当了哦!(再指名读)

  (评价)你这样理直气壮,准能蒙住老虎,你真够狡猾的!

  7、听狐狸这么一问,老虎是什么反应?(老虎一愣)一愣是什么意思 ?(呆了一下)

  哦,只是一愣?老虎还没有完全上当呢,狡猾的狐狸继续编造谎言,师读文——“老天爷派我来管你们百兽,你吃了我,就是违抗了老天爷的命令。我看你有多大的胆子!”

  大家来猜一猜,狐狸说这些话时语气会怎样,表情又会怎样?(不再紧张,有点得意了……)

  8、来比比,谁演的狐狸最狡猾,能蒙住老虎?(指名表情朗读第四节)

  9、 再指名一组同桌分角色朗读2——5小节。

  五精读6——8小节。

  1、过渡:狡猾的狐狸用谎言蒙住了老虎,他得逞了,这下更得意了,他摇了摇尾巴对老虎说……

  2、 引读第6节。

  3、老虎跟着狐狸朝森林深处走去(出示图片),现在你看到走在前面的狐狸怎么样?跟在后面的老虎呢?

  师相机出示板书:神气活现 摇头摆尾 半信半疑 东张西望

  师指名朗读。(评:读得真好,读出了狐狸和老虎各自的神态、动作。)

  4、森林中的百兽看到狐狸都怎样?(感到纳闷)出示“纳闷”,读,是什么意思?(奇怪)奇怪的是什么?(和往常不一样)往常的狐狸是什么样?书上没有,你知道吗?(生讨论)而今天它却大不一样所以感到很纳闷。后来小动物为什么撒腿就跑呢?看到老虎呢?(出示图片)可老虎看到百兽撒腿就跑的样子会怎么想呢? 看来,老虎是真的被狐狸的谎言蒙住了!

  5、现在请五位小朋友,分别扮演狐狸、老虎、小兔子、小野猪、小鹿。其他的小朋友当评委。各位评委看看狐狸和老虎谁在前,谁在后,为什么?

  6、下面请五位扮演动物的小朋友表演。(一生朗读,“狐狸”在前面大摇大摆的走,“老虎”在其后东张西望。)

  8、问;老虎,你在东张西望些什么?(学生回答)

  (学生继续表演,小动物看到了老虎就呀地一声,撒腿就跑。

  9、问:(鹿)你为什么跑,怕谁呀?

  10、请学生进行评价。

  11、看了表演,我想,神气活现,摇头摆尾,半信半疑,东张西望一些词都明白了。小朋友再读的时候一定会读的特别有感情。大家读。(学生读课文)

  12、齐读最后一节。(学生读)

  13、小结:老虎错误地认为狐狸真的是老天爷派来管理百兽的,小动物们都怕他。可小朋友是很明白,原来……(小动物们是害怕狐狸身后的老虎。)

  六、讲读第9节。

  1、引读第9节。(师板书借着威风)

  2、这就是“狐假虎威”!(师完成板书)

  3、学了课文,我们知道了狐狸借着老虎的威风把小动物们吓跑了,老虎也相信的狐狸的话,没敢吃他。那你们喜欢狐狸吗?(生讨论)

  师:我们在生活中如果遇到坏人,也应该像狐狸一样用智慧战胜他们,保证自己的生命安全。但是大家记得《狐狸与乌鸦》这课吗?能说那只狐狸聪明吗?(新旧联系,巧妙迁移,对比理解。)

  七、总结:大家说得真好,在实际生活中,我们要学聪明的狐狸用智慧与坏人作斗争,千万不要学狡猾的狐狸去骗人,这样才是人人喜欢的好孩子。

  八、作业:续写《狐假虎威》,展开想象,如果狐狸下一次又遇到了老虎,他们之间会发生什么事情?会有哪些对话?结果会怎样?不少于100字。

成语故事两则《狐假虎威》 篇4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狐假虎威”的意思。

  2、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表演课文情境。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成语词卡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读题。

  2、一读题你就知道本文的主人公是谁?(板书:老虎狐狸)老虎什么样从课题也能了解一二。

  3、显示威风凛凛的老虎图。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

  1、说说这是只什么样的老虎?这只老虎正在找食吃,狐狸和它发生了什么呢?故事开始了,显示:一只狐狸从老虎身边窜过。老虎扑过去,把狐狸逮住了。(背景为老虎逮狐图)

  2、指导朗读:抓住“窜、扑、逮”配以动作,读出狐狸逃的快,老虎更凶猛。

  3、学生朗读。

  三、学习第二至第五自然段

  1、老虎的爪子压住狐狸时,狐狸在想什么呢?

  2、狐狸就这么眼珠子骨碌一转(指名动作),转眼间你们说到的它全想到了。于是有了狐狸和老虎的一番对话,自由读第二至第五自然段,想想该怎样读好对话。

  3、指名两生扮演老虎和狐狸,师生配合朗读。

  4、评议刚才两生的朗读,从教师所读的提示语中找到评议的标准。狐狸:“扯着嗓子”朗读时喉咙拉开,声音大、响;老虎“一愣”读出不明白的样子。

  5、同桌直接对话,把提示语变成动作朗读。

  6、男女生分角色朗读。

  7、老虎被蒙住了,这个“蒙”字是什么意思?板书:骗

  四、学习第六至第八自然段

  1、老虎被蒙住了,它相信狐狸的话吗?学生辩论。

  2、有点相信,又有点不相信,这就叫做“半信半疑”,出示成语词卡朗读后贴于黑板。

  3、为了让老虎完全相信,狐狸摇了摇尾巴又想了个鬼主意,是什么?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后找到第六自然段读一读。

  4、课文第七至第八自然段就写了他们到森林去的情景,仔细读,呆会我们还要演一演呢。

  5、显示第七自然段:老虎跟着狐狸朝森林深处走去。狐狸神气活现,摇头摆尾,老虎半信半疑,东张西望。(背景:老虎跟在狐狸后面图)

  6、说说狐狸、老虎当时的样子。出示词卡:“神气活现摇头摆尾东张西望”朗读,并帖于黑板。

  7、第八自然段中还有一个描写狐狸的样子的,你能找到吗?出示:大摇打摆,朗读。

  8、请生分别做老虎和狐狸当时的样子,学生学以致用用上刚才所学的成语形容。

  9、让我们来演一演老虎跟着狐狸在百兽面前走一趟的情景。

  10、(学生各自戴上自己制作的头饰)教师根据头饰指名老虎、狐狸以及野猪、刺猬、兔子、梅花鹿等百兽上台,其余学生争做导演告诉演员应该怎么表演。如:谁在前,谁在后?百兽在哪?见到狐狸和老虎后应该怎么表演等等。

  11、一生朗读课文第七至第八自然段,演员表演。

  12、表演后评议,再表演。

  13、显示百兽吓跑图:当老虎看到野兽全部吓跑时会怎么想呢?

  五、学习第九自然段

  1、老虎被真的被蒙住了,受骗了,谁来告诉它真相。学生用自己的话对老虎说两句。

  2、显示:原来,狐狸是借着老虎的威风把百兽吓跑的。(背景:威风凛凛的老虎图)

  3、这句话概括成成语就是“狐假虎威”,理解“假”,即“借着”。

  4、小结:后来人们就把借着别人的威势吓唬别人的这种行为叫做“狐假虎威”。

  六、欣赏短片《狐假虎威》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狐假虎威”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出示课题:(图1)(jiǎ)(图2)(wēi)

  2、写课题:课题中有三个是生字,你愿意来写哪个?

  3、过渡:小朋友,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茂密的大森林,走进动物的王国。

  指名分小节朗读课文。

  4、“狐假虎威”不光是这篇课文的题目,还是一个成语呢,你理解吗?

  二、学文。

  过渡:今天就让我们来细细地读课文,看看狡猾的狐狸是怎样借着老虎的威风把百兽吓跑的。

  1、学习第1——5自然段。

  (1)自由读文。要求:说一说:这是一只怎样的狐狸,又是一只怎样的老虎,为什么?

  (  )的老虎(图)

  (  )的狐狸(图)

  (2)同桌分角色读文。自由练读——指名读

  (3)老虎啊,让我采访你一下,当你松开爪子的时候,你心里想的是什么?

  过渡:老虎啊,其实你心里想什么,狡猾的狐狸早就知道了,为了让你彻彻底底地相信,它趁你发愣的时候,早就又想好了一个妙计。

  2、学习第6——8自然段。

  (1)自由读第6自然段,指名读(扮演狐狸的学生读)。

  (2)引读:老虎跟着……(第7、8自然段)

  (3)课文中这个情节写得非常好,老师还想请小朋友来表演呢!

  (小黑板出示)

  表演前的准备:①想一想:你对哪个角色最感兴趣?

  ②找一找、读一读:划出描写你感兴趣的那个角色的句子,并仔细读一读。

  ③试一试:试着演一演,你想怎样演好这个角色呢?

  (4)请学生分角色表演。(狐狸、老虎、小动物)请学生评价。

  (5)神气活现的狐狸,半信半疑的老虎,顺利逃脱的小动物们,如果我再给你们一次表演的机会,你最想用什么动作来表达你现在的心情呢?小观众们,现在老虎还是摸不着头脑,你们是观众,是旁观者,请你们来告诉老虎真相,帮它拨开疑团吧!

  3、学习第9自然段。

  (1)引读:老虎受骗了。狡猾的狐狸……

  (2)学到这里,:“狐假虎威”这个成语你理解了吗?

  三、说一说:

  出示图1(狐狸)、图2(老虎)、图3(作者)

  小朋友们,你最想对他们中的谁说一句话?

成语故事两则《狐假虎威》 篇5

  教学目标:1、通过寓言故事,知道成语“狐假虎威”的意思,对课文中的狐狸和老虎有自己的认识。

  2、有感情的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1、对寓言故事,既要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又要注意健康的价值取向。

  2、抓住课文中关键的词句体会狐狸和老虎的角色特点,有感情的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检查前置性作业

  1、根据你查找的资料说一说老虎是一种什么样的动物?狐狸是一种什么样的动物?(导入新课)

  2、浏览课文,检查识字,理解词语。

  茂密            犹豫不决    冷笑     神气活现

  摇头摆尾        半信半疑    狡猾     东张西望

  3、学生回答: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你对狐狸的做法是怎么看的呢?

  二、小组合作学习

  思考题: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课文,看一看从文中哪些语句中能感受到狐狸的狡猾?

  三、小组展示

  1、学生质疑

  (1)“狐狸眼珠子一转”这是什么样的神态呢?大家共同表演一下。

  (2)表演动作猜词语:神气活现   摇头摆尾   半信半疑   东张西望

  2、教师质疑

  (1)看到老虎犹豫不决,这时狐狸会想什么呢?

  (2)看到狐狸后面跟着老虎,小动物们吓得赶紧就跑,实际上他们怕的是谁?老虎认为它们怕的是谁?

  3、分角色朗读课文。

  4、课本剧表演

  四、教师总结

  狐狸真是太狡猾了,他借着老虎的威风把小动物们都吓跑了,后来人们就把借助、依仗别人的势力来欺压人的这种行为叫做“狐假虎威”。

  五、拓展延伸

  (1)课文学完了,你想对狐狸说点什么?想对老虎说点什么?你喜欢狐狸吗?为什么?

  (2)说一说在你身边有没有“狐假虎威”的事情?

  六、作业布置

  日记:续写《狐假虎威》,看一看狐狸和老虎第二次相遇会发生什么事情。

  七、板书设计

  6  狐假虎威

  抓

  老   虎  ——————狐   狸

  上当        骗        逃生

  (比喻借助、依仗别人的势力来欺压人)

成语故事两则《狐假虎威》 篇6

  教材分析:

  这则成语故事描写了一只狐狸借助老虎的威风吓跑森林中百兽的经过,说明了实际生活中有些人就像狐狸那样,借助别人的力量吓唬人,其实他们自己根本没有什么本事,也启发我们看问题要看实质,不能被表面现象蒙住了自己的视线。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狐假虎威”的实际意义。

  重点、难点:

  1、认读文中21个生字,会写其中的10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狐假虎威”的意思是难点。

  教具准备:

  头饰、生字卡片、课件

  课时安排:

  三课时

  (第一、 三课时略)

  第二课时

  教师活动过程学生活动过程

  一、检查复习

  出示生词卡片 认读生词卡片

  二、导入新课

  1、(课件展示狐狸、老虎的图片)。质疑:它们是谁?你对它们有什么印象? 1、自由发言

  2、过渡:今天,我们就来听听他们之间的故事。

  3、板书课题。 2、齐读课题

  三、精读训练。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你听明白了什么? 1、汇报听后的收获

  (2)理解“窜”字的意思。 2、讨论交流

  (3)课件出示图画。

  (4)指导朗读。问:老虎来了,狐狸紧张不紧张?大家读一读,看谁能让大家感到紧张?3、指读、比赛读、齐读过渡:狐狸被老虎逮住了,结果怎么样呢?

  2、学习2—5自然段

  (1)理解“骨碌一转”1、学生上台做动作

  (2)质疑:狐狸眼珠子骨碌一转,

  说明了什么?

  (3)理解:扯着嗓子

  (4)指导朗读 2、尝试读

  (5)师做“一愣”的动作, 3、指名读引导学生理解“一愣”的意思。

  (6)质疑:老虎为什么一愣? 4、联系生活实际,陈述原因。

  (7)(课件展示图画)师:第四自然段比较难读,你用什么语气来读才能把老虎蒙住呢?

  (8)指导朗读 5、加上动作朗读,

  6、指名上台读。

  (9)师松开手:老虎被蒙住了,松开了爪子。

  3、学习6—8自然段

  (1)这时,你是狐狸,你会怎么做?1、自由发言、交流,加动作朗读。

  (2)指导朗读第6自然段。

  (3)师:走吧!我们到森林里地看看! 2、自由读课文马上,老师找几个同学来演一演。3、表演狐狸神气活现,摇头摆尾的样子。

  (4)理解神气活现、摇头摆尾的意思。

  (5)问狐狸,你什么要这样做?

  4、生表演老虎半信半疑、东张西望的样子

  (6)理解半信半疑、东张西望的意思。 其余学生齐读

  (7)问老虎:你东张西望些什么?7、8自然段。5、参加表演的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表演

  (8)问百兽:你们看到狐狸大摇大摆地走,你们有什么感想?

  (9)理解“纳闷”一词的意思

  (10)你们为什么跑?你们怕谁?

  (11)师小结:所以,我们说狐狸自己没有什么本事,它是借着老虎的威风把百兽吓跑的。

  (12)指导朗读 6、尝试读

  7、齐读

  4、学习第9自然段齐读第9自然段理解“狐假虎威”中“假”的意思

  四、师生共同总结

  质疑:你喜欢这只狐狸吗?为什么? 讨论、交流

成语故事两则《狐假虎威》 篇7

  一、活动目标:

  1、喜欢成语故事

  2、简单复述成语故事

  3、培养幼儿敢于胆表现自己,勇于创新的精神。

  二、活动准备:

  课件(狐假虎威)老虎、狐狸、猴子、梅花鹿头饰,手偶

  挂图《狐假虎威》

  三、活动过程:

  (一)导入

  以猜谜语和听声音引出老虎(声音)和狐狸(谜语)

  (二)看课件

  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一段小动画,小朋友想看吗?

  (三)当中有谁?故事发生了什么事情?

  (四)看挂图,简单复述故事

  今天高老师把故事画了下来,咱们一起来看一看,带着老师的问题看故事,OK?

  活动指导:引出成语故事,让幼儿感知故事内容。

  (1)谁是森林中的王?狐狸说了些什么?

  (2)老虎相信狐狸的话了吗?狐狸怎么了?又说了些什么?

  (3)老虎是怎样做的?

  (4)小动物们看见老虎来的,是怎样做的?

  (5)它们真正害怕的是谁?

  (6)老虎为什么让狐狸跑掉了?

  活动指导:看图提问,进一步加深故事内容。

  看挂图完整讲述成语故事,请小朋友给故事起个好听的名字吧!

  (五)分角色表演

  (六)手偶表演

  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小手偶,我们用小手偶来表演一下我们今天学的成语故事,好不好?

  活动延伸:

  今天我们学习了一个成语故事,我们祖国的成语故事很多很多,小朋友知道的成语有什么?今后老师会一一交给小朋友。那我们去给小班小朋友去表演我们今天所学的成语故事好不好?

成语故事两则《狐假虎威》 篇8

  一、说教材

  本课是一则寓言故事,讲的是一只狐狸借着老虎的威风吓跑了森林中的百兽。故事告诉我们生活中有些人借着别人的力量吓唬人,其实自己并没有本事。寓言讽刺了仗势欺人者的奸诈狡猾。课文配有两幅插图,形象地描绘出狐狸借着老虎的威风吓跑百兽的情景,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全文的语言生动有趣,非常适合学生阅读和表演。

  二、说目标

  知识和技能: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狐假虎威”的意思。

  三、说方法

  (1)能主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2)会根据课文内容,展开合理想像,复述课文。

  四、说学生

  本班学生由15名职工子女,28名农村学生组成。农村学生在自主学习,表达能力,表演方面除少部分学生外,其余都差。所以在教学时我要求以上方面好的学生和小组长要关心他们,让他们都参与到学习的活动中,让他们都得到锻炼。

  五、说过程: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能主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狐假虎威”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出示卡片:

  2、“狐假虎威”中“假”的意思?“威”的意思?

  3、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这个环节是帮助学生回顾全文,巩固上节课所学的知识,为该课时的抓住人物的神态、语言、动作描写来理解课文的教学重点做准备。)

  二、细读课文

  1、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细读课文,看看狐狸是怎样借老虎的威风把百兽吓跑的。

  (1)请一位同学读第一自然段,其他同学听后告诉老师,老虎、狐狸原来是怎样的?你是怎么知道的?

  (2)这一小段主要讲了什么?

  2、分角色读第二部分(2~5自然段)

  (1)轻声朗读2至5自然段,其他同学用横线画出狐狸的话,波浪线画出老虎说的话,注意表示它们的神态和动作的词。在不懂的词句下作记号。

  (2)集体讨论:“狐狸的眼珠子骨碌一转”这句话是什么?狐狸在想什么呢?“扯着嗓子说”是什么意思?“你敢吃我?”这句反问句是什么意思?那么该怎样读狐狸的话?狐狸第二次说的话又该怎样读?老虎听了狐狸的话有什么反应?画出描写老虎动作的词。这两个动作说明了什么?老虎为什么被蒙住呢?

  (3)指导学生有表情的朗诵课文。

  (4)小结:上面四小节是讲狡猾的狐狸用编造的谎言来蒙住老虎。

  3、引读6至8自然段。

  (1)讨论(分组):既然老虎放了狐狸,狐狸为什么不赶快逃命,反而要带老虎在百兽前走一趟呢?

  (2)出示句子:狐狸神气活现,摇头摆尾,老虎半信半疑,东张西望。

  讲述:尽管老虎松开了爪子,但对狐狸的话还是半信半疑,如果狐狸立刻逃命,一定会被老虎看破,所以狡猾的狐狸主动要老虎在百兽面前走一趟,目的就是借老虎的威风吓跑百兽,从而让老虎对它编造的谎言信以为真,真正地放了它。

  (3)引读第8自然段:——看见狐狸。再往狐狸身后一看。前一句读慢,后一句读快,要读出惊恐万分的语气。

  (4)狐狸带着老虎到森林深处,百兽都吓跑了。

  4、引读最后一小节。百兽逃跑的真正原因是。

  5、总结:人们把“狐假虎威”这个成语比喻借别人的威势来吓唬人的行为,其实自己并没有本事。

成语故事两则《狐假虎威》 篇9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能比较生动地讲述故事。

  2、体会成语故事中的深刻道理。

  3、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4、领会故事蕴含的寓意和哲理。

  5、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活动准备:

  1、老虎图片和动画故事及录音带。

  2、《语言》下P.5.

  活动过程:

  一、说说和老虎

  教师出示和老虎图片,引出教育活动内容。

  引导幼儿说说和老虎的外形及其他方面的特征。如:很狡猾,老虎很凶猛是兽中之王等。

  二、听听它们的故事教师播放成语故事,请幼儿倾听。

  播放动画故事请幼儿欣赏。

  三、想想其中的道理

  指导幼儿阅读画册,练习用生动的语言讲述故事。

  请幼儿讨论:小动物们是被吓跑的吗?为什么?

  引导幼儿思考借老虎的威风吓跑小动物们的道理。

  活动反思:

  《狐假虎威》一则非常让幼儿感兴趣的成语故事,里面的跟老虎也有许多对话,词语生动形象,性格鲜明对比,而且也非常适于幼儿来进行表演。所以,在设计活动中,特注重幼儿运用动作、表情、语气、语调、眼神来大胆的表现。同时,对于故事的内容幼儿也更容易理解,老师在讲述的过程中应该更善于启发幼儿来大胆的猜测故事情节发展,并能用完整连贯的语言来表述,在环节过渡中应注意语言的衔接,不要跨度太大。

成语故事两则《狐假虎威》 篇10

  《狐假虎威》是一篇家喻户晓的成语故事。通过狡猾的狐狸假借老虎的威风把百兽吓跑的事,来比喻依仗别人的势力来欺压别人的事。其中字词的掌握以及老虎和狐狸的对话部分是重点,而了解总结出“狐假虎威”的含义是难点。因此,这篇课文的教学设计,根据课文的要求,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如下:

  一、创设情景,以演促读。

  通过多种朗读形式,激发学生读的兴趣。在朗读中不光要求学生的朗读貌似,而且更要求神似。需要学生不仅会读课文中的对话,而且要学会联系上下文揣摩课文中人物的心情。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进入角色,了解课文内容,在指导学生认真预习,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概内容的基础上,引领学生深入体会重点字词,仔细揣摩老虎和狐狸的内心,然后通过朗读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如:引导学生读句子“狐狸神气活现,摇头摆尾;老虎半信半疑,东张西望。”我先让学生理解“神气活现,摇头摆尾,半信半疑,东张西望”四个词语的意思。再让学生自己自由读,个别指名读之后,让学生自己把句子演出来,看看是不是把这句句子读懂了。先让学生自己试着边读边演,再让同桌之间进行进行合作表演。通过创设情景、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读懂了句子,提高了学生的朗读水平。在指导学生朗读第二自然段时,提示小朋友读的时候注意旁白部分,帮助学生运用动作、面部表情进行朗读表演,初步掌握朗读技巧,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朗读和表演中有所得、有所学、有所感、有所悟。

  二、巧妙设问,理解成语。

  学完第八自然段进行提问:“百兽为什么纳闷呢?它们在想什么?”“它们又为什么撒腿就跑呢?”“它们到底怕的是谁?”这一系列问题,是帮助学生理解“狐假虎威”的意思的关键。就像一个坡度,让学生一点一点,不知不觉走上去,慢慢领悟“假”是什么意思?“威”又是什么意思?通过这样的一问一答的形式,逐步揭示“狐假虎威”这个成语的意思,突破了这篇课文的难点。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只要一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围绕教学目标突出重点,抓住字词理解突破难点,引领学生自觉、自主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就是教学语文的最好方法。当然,每一次的教学总有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比如课堂上往往为完成预设的教学过程,会忽视一些孩子的回答,或者是一些困难学生。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还需时时关注每一位学生,每一个回答,真正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

成语故事两则《狐假虎威》 篇11

  活动目标:

  1、理解成语故事内容和含义,客观认识狐狸的行为,知道遇到危险的时候不要慌,要学会动脑筋、想办法,保护自己。

  2、初步用于故事内容匹配的动作、表情、语气来表演故事。

  3、体验大胆表演的快乐。

  活动准备:

  1、《狐假虎威》故事图片,ppt。

  2、老虎和狐狸头饰若干。

  3、故事狐假虎威的视频。

  活动过程:

  开始部分:

  基本部分:

  1、猜谜引起幼儿的学习兴趣。

  谜语一:身穿花衣四脚走,头上有王真威风,张开大嘴一声吼,吓得百兽都发抖。(谜底:老虎)谜语二:眼睛细细三角脸,拖着一条大尾巴,爱吃兔子和小鸡,专门会想坏主意。(谜底:狐狸)

  2、教师有感情地讲述故事一遍。

  提问:

  (1)小朋友们,听完了这个故事老师有几个问题要问你们,狐狸被老虎抓到的时候是怎么办的呢?说了什么?请几个小朋友学学(镇定下来,我是上帝派来…重复几遍老虎和狐狸的对话,为下面的游戏打基础)

  (2)小动物们看到狐狸后怎么样了啊?你认为他们是害怕狐狸,还是害怕老虎?

  (3)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狐狸?(聪明)一只怎样的老虎?(粗心)小结:遇到危险的时候不要慌,要学会动脑筋、想办法,保护自己。

  3、选择一个角色,用有感情的声音和动作表现狐狸和老虎第一次练习对话,请小朋友表演。

  出示图1:狐狸被老虎抓到后师:表演之前先考考小朋友们,故事里狐狸说话时的声音是怎么样的?(不慌不忙,镇定)老虎说话时的声音又怎么样?(疑惑的)下面我们用不同的声音来表演狐狸和老虎,让别人一听就知谁是狐狸,谁是老虎。

  出示图2:表演狐狸眼珠骨碌碌一转,想出好办法的样子。老虎摇头疑惑的样子师:狐狸和老虎在说话的时候还可以加上表情和动作。狐狸和老虎分别会做什么动作呢?谁来学一学?(教师适时的提醒)师:我们再现在请小朋友上来表演一下,注意把声音、表情、动作都表演出来,让别人一听、一看就知道谁是狐狸,谁是老虎。

  出示图3:师:老虎相信了狐狸的话,于是老虎跟着狐狸朝森林里走去,狐狸神气活现、摇头摆尾地走在前面,老虎半信半疑,东张西望地走在后面。

  表演狐狸"神气活现"、"摇头摆尾"的样子。

  表演老虎"半信半疑"、"东张西望"的样子。

  出示图4:师:森林里的小动物见到狐狸和老虎它们是怎样做的?

  请小朋友表演小动物害怕地逃跑的样子。

  结束部分:

  看视频,听故事。小结:这个故事叫做《狐假虎威》,聪明的狐狸,能在遇到危险的时候想办法了一个好办保护了自己。

  活动延伸:

  在生活中遇到危险要不慌张,动脑筋,保护自己。

成语故事两则《狐假虎威》 篇12

  教学要求:

  1、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2、学会剩余的生字

  3、通过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狐假虎威”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复习

  二、新授

  1、教学第1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其他同学看图。

  (2)故事的起因是什么?你读懂了什么?怎么知道的?

  (3)请你读出狐狸那害怕的样子。指读,齐读。

  2、教学第2——5自然段

  (1)在这关键的时候,狐狸怎么做的呢?自读第2——5自然段。

  (2)你觉得狐狸和老虎怎样呢?从哪些词读出来的呢?

  a。狐狸在想什么主意?怎样说才算“扯着嗓子”?有感情地读出狐狸那装腔作势的样子。

  b。老虎被蒙住了,从哪儿可以看出?

  c。这时狐狸越发胆子大了,你从哪儿看出来的?能读出它那装着不怕老虎的样子吗?练读,指读。

  (3)这时,老虎开始上当了。

  (4)分角色朗读第2——5自然段

  3、教学第6——8自然段

  (1)老虎既然松开了爪子,狐狸为什么不赶快逃命,反而要带老虎在百兽面前走一趟呢?

  (2)自读第6——8自然段。想一想,为什么呢?(这时老虎还是半信半疑的,如果狐狸逃跑,会被老虎看破,所以狐狸装作“神气活现”,带老虎去百兽面前走一趟,这样老虎就会信以为真了)

  (3)师引读第8自然段,这时森林里百兽看到狐狸这样,都很,再往它身后一看,

  (4)这里该读出什么语气,为什么?指名有感情地朗读第8自然段。

  (5)老虎看到这,会怎么想?

  (6)有感情地齐读第6——8自然段。

  4、教学第9自然段

  (1)齐读第九自然段

  (2)你读懂了什么

  (3)再来看看题目是什么意思?

  5、分角色朗读全文

  三、教学生字。

  第三课时

  教学要求:

  1、在理解的基础上会复述课文。2、初步认识把字句,并能试着运用。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分角色朗读2、说说“狐假虎威”的意思

  二、指导复述

  1、看看图,想想故事,说一说。2、看看老师的板书来记忆,说一说。3、同桌互相说。4、指名复述课文。5、自由组合排练这个课本剧,指名上来表演。

  三、认识“把字句”。

  1、读读课后第4题的要求。2、自读第一组的两个句子比较在说法上有什么不同。3、小结:像在句子中用“把”的,通常我们把这样的句子叫把字句。

  四、小结。

  第三课时作业设计

  一、加偏旁组字组词。

  瓜____假____爪____昔____元____旦____

  二、将句子补充完整。

  1、大大小小的野兽吓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们的歌唱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船夫热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成语故事两则《狐假虎威》(通用12篇) 相关内容:
  • 苏教版阅读课堂教学大赛教学实录——《狐假虎威》(通用12篇)

    作者:唐春华转贴自:山东省潍坊市中新双语学校点击数:310苏教版阅读课堂教学大赛教学实录——《狐假虎威》《狐假虎威》山东省潍坊市中新双语学校 唐春华师板书课题,说书写要点。...

  • 《狐假虎威》教学案例分析(精选17篇)

    一、背景《狐假虎威》是一篇家喻户晓的成语故事,讲的是一只狐狸假借老虎的威风把森林中的百兽吓跑。故事告诉我们生活中有些人善于借着别人的力量来吓唬人,其实自己并没有真正的本事,讽刺了仗势欺人者的奸诈狡猾。...

  • 《狐假虎威》教学反思(精选12篇)

    通过一晚对网络资料的研习《狐假虎威》一课的教学设计已初步成型。其分为三步:第一步,以复述的形式走进文本,初次对话;第二步,以学演的形式细读文本,深入对话;第三步,以说话的形式走出文本,提升对话。...

  • 最新《狐假虎威》优秀教案(精选13篇)

    教材分析:这是一则寓言故事,讲的是一只狐狸借着老虎的威风吓跑了森林中的百兽,故事告诉我们生活中有些人借着别人的力量吓唬人,其实自己没有本领。寓言讽刺了仗势欺人者的奸诈狡猾。全文语言生动有趣,非常适合学生阅读和表演。...

  • 狐假虎威的优秀教案(通用2篇)

    活动目标:1.通过表演、实践故事,引导幼儿懂得只有团结协作,才能做好或完成一件事情。2.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3.能仔细倾听故事,理解主要的故事情节。4.领会故事蕴含的寓意和哲理。...

  • 课文《狐假虎威》的优秀教案(通用14篇)

    一、导入新课:1、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故事,8《狐假虎威》2、板书课题:8狐假虎威3、学习课题中生字。狐:左边反犬旁,右边瓜假:左边单人旁,右边不是段威:半包围结构4、齐读课题。二、初读指导1、自由读课文,想想课文有几段。...

  • 狐假虎威的教学设计(通用7篇)

    教学要求: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成语“狐假虎威”的寓意。2、认读文中20个生字及由生字组成的新词,掌握多音字“闷”。3、指导书写生字。教学重点:认读文中20个生字并朗读理解韵文是重点。...

  • 《狐假虎威》优秀教案(精选14篇)

    【教材分析】本文是根据《战国策·楚策一》改写的。课文讲述了一只狐狸狡猾地骗过老虎,不仅使自己逃脱危险,还借着老虎的威风吓跑其他动物的故事。...

  • 《狐假虎威》教学案例(精选13篇)

    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生字。理解和积累词语。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 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成语狐假虎威的寓意。4 指导书写生字。教学重点、难点:理解狐假虎威的意思并能灵活应用是难点。...

  • 《狐假虎威》(精选17篇)

    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生字。理解和积累词语。2、对照注释揣摩句子的意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懂得“狐假虎威”这个成语的意思,并说出在什么情况下使用。教学难点: 学会读古文。...

  • 《狐假虎威》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精选17篇)

    教学要求: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狐假虎威”的意思。2、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表演课文情境。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成语词卡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读题。...

  • 狐假虎威教学反思(通用13篇)

    今天上午我讲的是《狐假虎威》第一课时。本课时主要是以生字教学为主,让学生重点掌握本课的一二类生字的读音,会写二类生字。了解文章大意,知道《狐假虎威》讲的是一件什么事情,了解文章大意。...

  • 《狐假虎威》教学设计(通用14篇)

    一、导入新课:1、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故事,8《狐假虎威》2、板书课题:8狐假虎威3、学习课题中生字。狐:左边反犬旁,右边瓜假:左边单人旁,右边不是段威:半包围结构4、齐读课题。二、初读指导1、自由读课文,想想课文有几段。...

  • 《狐假虎威》第一课时教学设计(精选16篇)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3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简单的方法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狐假虎威”的含义。教学重、难点: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 《狐假虎威》练习题(精选15篇)

    一、掌握多音字(能给多音字组词)狐假(jiǎ )虎威 朝(cho)前 吓(xi)跑 骨碌一转 (zhun) 放假(ji ) 朝(zhāo)阳 恐吓(h) 转(zhuǎn) 弯 张牙舞爪 (zhǎo) 爪(zhǎo)牙 爪(zhuǎ)子二、牢记来自于寓言故事的成语:(学习小贴士:最好找到...

  • 教案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