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识字教案(通用17篇)
关于识字教案 篇1
教材简析:
《识字1》是苏教版教材第一篇识字。介绍了金秋水乡富有诗情画意的美景。全课12个词语,分成4组。第一组词语表现水乡白天的景色;第二组词语介绍荷塘里的主要植物;第三组词语表现水乡傍晚的景色;第四组词语表现夜晚水乡的景色。全课读起来琅琅上口,富有韵味,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图文对照中识字、诵读,既能丰富学生的知识,了解水乡秋天的人文、自然景观,受到美的熏陶,又能丰富语言积累,感受语言的优美。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7个生字。认识2个偏旁。
2、认真观察图画,能把图上描绘的事物同所学的词语联系起来,凭借图画理解词语。
3、了解金秋水乡特有的景色,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教学重难点:识字写字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1、还记得一年级时学的《江南》吗?一起来背一背。
2、夏日的江南水乡如此之美。到了秋天,江南又是怎样的一番景象呢?
3、板书课题《识字1》。
二、借助拼音,自学生字
1、先和跟水乡有关的词打个招呼吧。打开书第6页,读读词语,读准字音,读顺词串。
2、小朋友,这篇识字可有趣啦!每一行都描写了水乡不同的景色,细心的你一定会发现的。(板书:白天的景色、植物、傍晚的景色、夜晚的景色)
三、读词成串,边读边想,还原画面
1、学习第一行词串
(1)做好了准备,我们现在就划着小船来到江南水乡。你知道这时是水乡的什么季节吗?从哪个词知道的?
【相机出示词卡:金秋 点红“秋”字】
“秋”是个生字,我们一起来读准它。(出示秋的古汉字)瞧,这是秋的古汉字。“禾”表示庄稼。秋天,庄稼成熟了,变成了金灿灿的就像火烤过一样,所以,古人在“禾”的右边加了一个“火”字。当庄稼像被火烤过,黄灿灿的时候就是秋天到了。
(2)看远处的水面,你发现了什么?(出示生字卡片:烟)烟是一个生字,一起读准它。你都知道有什么烟?一般情况下烟指物体因燃烧而产生的气体,所以烟是火字旁。看看图,想想烟字的意思,猜猜烟波有什么特点?(轻、薄)像这样烟雾笼罩,就是“烟波”,这是一种自然现象。你能读好这个词吗?
(3)美读词串。
金秋十月,水乡烟雾笼罩,看着画面,你有怎样的感觉?那就请你看着画面,美美地读一读这一行词语吧!(指名读,师点评、范读,再指名读;看着画面齐读,闭眼想象读)
2、学习第二行词串
(1)图文结合,认识事物。
让我们划着小船走进烟波浩渺的江南水乡。呀,咱们的小船驶入荷塘里了,同学们,你们看到了什么?(相机认识:菱藕、芦苇)谁了解这几种植物,给我们介绍一下。
芦苇:看看这两个字,有什么共同点?(都是草字头,跟植物有关)看看图,谁来说说秋天芦苇是什么样的?(开出了雪白的芦苇花)
菱藕:(出示菱角图)这两头尖尖的就是菱,生长在水里。(出示藕图)生长在荷花下面的污泥里。看看藕像什么呀?(像嫩生生的娃娃)拓展《池上》
(2)美读词串。
这行词语你也能读好吗?(指名读)
师点评:我好像看到了风中飘摇的芦苇……听出来了,你特别爱吃莲藕……荷塘真美呀……
(3)让我们一起把第一、第二两行词语连起来美美地读一读。
3、学习第三行词串
(1)傍晚到来了,你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夕阳:(出示夕字的汉字演变过程图)
看看夕字的古文字像什么?月亮快要挂在天边了,说明太阳要落山了。现在你知道夕阳是在什么时候出现吗?你见过吗?是什么样的?(出示夕阳图片)夕阳撒在荷塘上像什么?(像给荷塘铺了一层金子)读好这个词。
归舟:(出示生字卡:归)归是返回的意思,谁来说说归舟是什么意思?看看,渔民们的归舟上都有什么呀?
渔歌:(听渔歌)我们把渔民自己唱的歌叫做渔歌。(出示生字卡:歌)歌是个形声字,读音和左边的哥哥的哥一样,唱歌时要用嘴,所以歌是欠字旁。上学期学过一篇课文有牧羊人的歌声(出示:蓝天下回荡着牧羊人的歌声。 回荡着 的歌声。教室里回荡着小朋友的 。校园里 。)可真是欢声笑语。
(2)美读词串。指导学生读出傍晚时满载而归的欢乐。
4、学习第四行词串
(1)夜幕降临,夜晚的荷塘又别有一番风味。你看到了什么?
枫叶:(出示图)枫叶是什么样的? 拓展《山行》
(2)读好词串。
四、连串成篇,积累词语
1、同学们把每行词语都理解了,也都读得很美、很棒了。把整篇词串连起来读,你还能读好吗?
2、这篇词串特别美,读起来特别好听,知道为什么吗?(点出压韵)一、二、四行的最后一个字韵母都是ang,所以读起来琅琅上口。
3、这么美的景象你记在心里了吗?试背诵。
五、巩固认字,指导书写
1、我们去美丽的江南水乡,看到了清澈的荷塘,长长的芦苇和火红的枫叶,欣赏完这么美的景色后,我们刚学的生字还记得吗?(出示生字开火车认读并组词)
2、今天我们就来写好秋、烟和灯这三个字。看看这三个字里都有什么?火在左边做偏旁时捺要变成点。这三个左右结构的字在写的时候要注意的地方是相同的吗?(左窄右宽)
3、老师范写,学生描红、仿写。
六、总结
春天的江南美景如画,让大诗人白居易“能不忆江南”;夏日的江南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而步入金秋十月的江南水乡,金风送爽,烟波浩渺,秋色宜人。请同学们再次朗读词串。
关于识字教案 篇2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朋友们,你们感觉自己的家庭幸福吗?(幸福)温暖吗?(温暖)
2.谁愿意给大家介绍一下你的幸福、温暖的家庭呢?
3.看来小朋友们都有一个温暖的充满爱的家,而且通过你们的介绍我还能感觉到你们都爱自己的家和家里的每一个人,对吗?大家想不想知道生活中我们怎么做才是对家里人最好的“爱”的呢?(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4.揭题:今天我们要学的《识字2》就告诉我们应该怎样做,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板书课题)
二、双向互动,引导识字
1.教师示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画出课文中的生字。
2.学生轻声随教师一起读文,读时注意自己画出生字所发的音。
3.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自学本课的生字词。(学生自学,相互交流)
4.全班交流认读:教师出示生字卡片,采用自由读、开火车读、情境游戏里读等形式指导学生练读,读到正确为止。(强调“认、事”是翘舌音,“错、扫”是平舌音,“懂”是后鼻音,“教、错、筷、夸”是三拼音)
5.指导学生采取多种方法识记生字,如:
(1)每──母──减—减
快──筷──加—加
放──教、改──换—换
(2)自编谜语、儿歌识记法如:
重心靠边戴草帽(懂)
已见反文尾巴短(改)
三、朗读感悟
1.指导学生用生字组词,帮助理解字义。(以“我会读”为例,可在游戏情境中完成)
2.指导朗读,感受语言的韵律美;在熟读的基础上进一步感悟课文内容。
3.引导学生结合实际谈一谈自己在对待长辈和父母中有哪些好的或需要改进的地方。
4.举行朗读擂台赛,比比谁最棒,会背的更佳。(朗读交流,相互促进)
四、书写指导
1.引导学生观察“洗、扫、认、真、父、母”这六个字有什么特点,并说说书写时要注意什么。(分析要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归纳能力)
母:笔顺是_______________。
2.师在田字格中作细致的指导,书写时看清楚笔画的位置。
3.生进行书写练习,师巡回指导。(评字以肯定优点为主,适当指出不足)
五、实践活动每天帮父母做一件事,最好能做记录,并在父母协助下以儿歌、三字经、顺口溜等形式编出来,一个星期后全班交流。
关于识字教案 篇3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认识本课生字新词
2、了解夏天特有的气象、瓜果、昆虫、花卉,体会夏天的情趣
过程与方法:
1、指导学生从整体上观察图画,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了解夏天特有的气象、瓜果、昆虫、花卉,理解所学词语。
2、结合插图,调集学生的生活经验,把词语跟所表达的生活形象联系起来,重点放在正确、流利地诵读词语。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反复诵读中体会韵文的特点,以训练语感产生审美体验。
2、积累有关夏天的词语,体会夏天的情趣。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图片、词语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一年有四个季节,你知道是哪四个季节吗?每个季节的景色都不同,谁能说说关于春天的词语。今天老师就带你们去看看夏天的景色。请打开书翻到识字5。板书课题:识字5
二、初读,整体感知夏天特点
1、过渡
夏姐姐可不像春姑娘那样悄悄地,你知道夏天有什么样的天气呢?(生答)夏姐姐太有个性了,她来到了小院里,找一找哪里看得出夏天。(出示课文插图)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和夏姐姐有关的词语朋友吧!
2、出示课文(多媒体课件)自由读,要求读准每个字的字音。(读好的同学把手举起来)
3、再读,要求把词语读连贯。
4、检查
(1)你能读准哪些词语了,来当小老师领读
(2)同桌互读,帮助正音
(3)去拼音,开火车读(出示课件)
(4)齐读词串
三、品读词串,认物识词
1、过渡: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夏天,更好地认识夏姐姐,和夏姐姐交朋友吧!
2、学习:夏天台风雷雨
(1)交流:你知道台风、雷雨吗?说一说。(播放图片帮助学生体会)
多厉害的台风、雷雨啊,谁来读一读?一起来大声读出来。
(2)台风、雷雨过后,夏姐姐送来了好多礼物,是什么呢?一起来看看吧。
3、学习:桃子梅子西瓜
(1)出示图片,指名答,根据学生回答把图片贴在黑板上。指名给图片找出对应的词语贴在图下。(如果读、贴正确,同学们就“轰”的一声表示把碉堡炸掉)
(2)这是一份什么礼物呢?引导学生说出“水果”。说说你最喜欢其中的哪一种呢?
4、学习:蝈蝈青蛙知了
(1)夏姐姐还带来了她的好朋友,你知道他们的名字吗?(多媒体出示图片、词语)
(2)“了”(liǎo)也读(lē)
(3)你会学他们中谁的叫声?知道他们在忙什么吗?说一说(如:青蛙忙着在田里捉害虫。)
(4)让我们再次大声的喊出他们的名字吧。(齐读这一组词)
小结:这一份礼物是:动物
5、学习:葵花茉莉荷花
(1)过渡:老师有几个谜语想让同学们猜猜,
a、金色的花瓣真好看,脸儿朝着太阳转。等到秋天花瓣谢,颗颗瓜子香又香。(猜一夏天的花)
根据学生回答出示“葵花”图片词语
b、小小的花瓣白又白,淡淡的清香惹人爱,要问我有什么用?茶杯里面泡温泉。(猜一夏天的花)
根据学生回答出示“茉莉”图片词语
c、亭亭玉立水中站,大大的叶子像圆盘,出自淤泥我不染,粉红的脸儿最漂亮。(猜一夏天的花)
根据学生回答出示“荷花”图片词语
(2)喜欢这些花儿吗?看到这些漂亮的花儿,你想说什么呢?说一句话夸夸它们吧。(指名说)
(3)真好看,让我们一起美美的喊出它们的名字吧。(齐读这一组词)
小结:这一份礼物是:花
四、多形式反复诵读(出示全文)
夏姐姐可真好,给小朋友们送来了这么多礼物。谁已经和夏姐姐交上朋友了呢?能读好这些词语了吗?
自己读、同桌读、小组接读、看书齐读。
五、布置作业
1、把夏姐姐送的礼物带回家送给爸爸妈妈
2、在爸爸妈妈的帮助下找找夏姐姐还送来了什么礼物
关于识字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学习带“山、石、土”的字13个,自学生字。
2.初步了解形声字的构字特点,提高自主识字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指导学生自学本课带“山、石、土”部的字。
2.了解形声字的构字特点。
课前准备:
准备图片“山峰、峡谷、岛屿、花岗岩、纪念碑、城市”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爬山吗?你能告诉我们山上有什么吗?
二、新课
1.出示图片:山峰、峡谷、岛屿、崇山峻岭。
2.问:看到这几幅图你有什么感受?
3.出示一组词:谁能给大家读一读。
山峰、峡谷、岛屿、花岗岩、崇山峻岭。
4.仔细观察这组字,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5.小组讨论:这些字的部首与字义有什么关系?
6.师强调:“山”作部首时,形状发生了变化?板书:山字旁
7.出示图片:岩石、矿石、纪念碑。
8.出示一组词:读读认认,(请小老师领读,观察部首是什么?)
岩石、矿石、砖头、坚硬、破碎、纪念碑。
9.组内交流部首与定义的关系?
10.师强调:“石”作部首时,形状发生变化;板书:石字旁
11.出示一组词,读读认认。
问:哪些词不容易理解。
师出示图或讲解,引导学生明白,尘土、垃圾、场院、城市、堡垒、堵塞。
12.说说“土”做部首时会有什么变化?
13.组内交流部首与字义的关系?
14.自学生字方法:
①读音节。
②认生字。
③找部首,分析部首与字义的关系,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A堆、坑、填、埋、碗、碟。问:在学习中遇到了什么困难?(师生共同解决)
B岩、岭、坚、硬、破、尘、垃、圾、比一比,看谁记得又对又快。
师出示其中的4字,让学生读认,找分析,检查自学效果。
三、游戏巩固
这里有三条路通向山顶,分别是“山三路、石之路、土之路”每条路上都有热情的朋友(相应的词语)欢迎我们,看哪个组最先达到山顶?
分别选出三个组来比赛(记时)又快又对者为胜。
四、作业
1.读读认认带有“山、石、土”部首的字词。
2.观察生活中带有这三个部首的字想它们分别代表什么意思?把搜集到的字放在识字袋中。
教案《北师大版二年级语文上册《丁丁冬冬学识字(三)》教案四》,来自网!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复习带有“山、石、土”部的字。
2.指导写字8个。
教学重、难点:
牢记带“山、石、土”部的字,重点指导写:岩、岭、尘、圾四个字。
课前准备:小黑板、学生识字袋。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抽读卡片(开火车游戏)检查识字情况。
2.说出带有下面部首的词:
山—
石—
土—
二、学生出示识字袋
读你快速拿出带有下面部首的的字并大声领读,“山、石、土”。
三、快速指读并组成词,也可以说出怎样记住它们?
堆、坑、填、埋、碗、碟、岩、岭、坚、硬、破、尘、垃、圾。
四、指导写生字
1.观察8个生字,说说你会写哪个字?怎样写?(结构、笔顺、笔画)
2.师重点指导:
岩:(会意字)注意字的结构。
岭:问:山字头与山字旁的区别?
注意:“令”的写法。
尘:(会意字)结构?写“尖”区别?
圾:结构?注意“及”的写法。
3.练一练:
五、作业
①生字词
②读书P76,(家签)
③搜集图片(或实物)
“珍珠、琥珀、玛瑙、珊瑚。”
关于识字教案 篇5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初步了解一些基本字加上不同的偏旁可以组成的其他字的知识,激发学生汉字的兴趣。
2、送读谜语,理解谜语(字谜),体验猜字的乐趣。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巩固
1. 给“也”字找朋友,并口头组词
2. 读 生字词
3. 诵读字谜语
二、析记字形,指导书写
1析记字形
(1)认读生字;行、千、.庄.、养、虾。
(2)教学新偏旁“彳”、“虫”、“广”
(3)说说怎么记住这几个字。
2.指导书写
(1)小组交流:怎样才能把“千、行、庄、养、虾、”写规范,写漂亮?
(2)教师范写生字并重点指导。
行:左窄右宽。第二笔撇要写得长些,右边第二笔也要写得长些。
(3)写生随着轻音乐描、仿、临写生字。
三、课堂练习
1、加偏旁组词。
也____( )______( )_______( )_______( )
2、扩词。article/
行( )( )
奔( )( )
3、选字填空。
地 池 驰
(1)鱼儿在( )塘里游来游去。
(2)骏马在草原上奔( )。
(3)我们要保护土( )资源。
4、游戏猜字谜。
关于识字教案 篇6
新课程改革以其自身特有的魅力给广大教育工作者带来了一个明媚的春天。沐浴在春风中,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脚步向前走,我越来越感受到:它有着生机勃勃的旺盛的生命力,它给予了广大教师滚滚的新鲜“血液”。在不断地“充电”和“造血”过程中,我和我的'学生一道认真学习了“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第一册和第二册”。呼吸着新鲜的空气,领悟着新的理念,透过新课改,看到学生学习的热情,从教材内容到教学方法到学生,我都有了新的认识。
语文实验教材一年级第一册要求学生认识 400个字,并会写100个字,第二册要求认识550个字,会写250个字。与原来的教材相比,这套教材的识字量大大增加,识字时间提前了,并且实行认字和写字分开。识字课的形式灵活多样,包括四字词语组成的韵语、谚语、对子、儿歌、谜语、数字组成的韵语、新三字经等。要求认识的字多,会写的字相对少一些。根据以上特点,我设计学生识字时让快乐相随:把形式多样与内容相结合,在生活中、课堂内外、交流时进行有趣的识字。
一、留心生活处处皆学问
汉字的创造来源于生活,识字教学也应从生活中来 ,到生活中去,生活就是一本百科全书,有生活的地方就有汉字,教育小学生识字应注重重复记忆,让所学的字无数次的重现于学生眼前,只有留心生活的每一个细节,这样才能处处把字识。日积月累,天长日久识字的数量就会与日俱增。例如上街去买东西,一路上店铺鳞次栉比,商店里,超市里,商品琳琅满目,我们就可以要求学生留心观察店铺的招牌,商品的名称,商品的说明书等,认出自己学过的字,加以巩固所学,对不认识的字,可以问一起去上街的同伴或亲人,也可以记下字形,回家去问家长或老师,也可以请出不会说话的老师----字典公公来帮忙。又例如认识了同学,记住他的姓名,全班的小朋友的名字都记住了,一、两百个字也就认识了。如在家看电视时,要求学生多看上方或下方的字幕,张嘴读一读这些句子,认一认你见或学过的字,加深对所学字的记忆;看到家人看报,也凑一份热闹,在一旁读一读,朗诵几篇;过年过节,亲人来信了,发短信了,也去读一读,有时也写一写信;过年时家家贴上的对联,认一认,抄一抄,记一记……留心生活处处皆学问,这就要求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事事留心,处处留神,让识字与生活同步。
二、课内课外源源活水来
崔峦理事长强调指出:识字提倡“两条腿走路”:一是课内,二是课外。课内识字向课外延伸,课外识字活动的可持续发展是我们追求的目标。我告诉小朋友:我们中国的汉字很奇妙,一个汉字可以是一首诗、一幅画、一首儿歌、一个故事。课堂内启发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以熟带生、偏旁带字,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分解部件、编歌谣、顺口溜、猜谜语、小组合作、游戏识字等,采用多种方法记住字的音、形、义。例如教学“雪”字时,我就用猜字谜的方法,让学生猜一猜这是什么字:“大雨冲倒一座山”。出可以让学生自己根据字形编谜面,让大家猜。游戏识字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如“啄木鸟”游戏:用“开火车”的方式来认读生字或词语,读对的词语请大家跟读一遍,读错了,可自己做“小小啄木鸟”主动起立自我纠正。如不站起来自我纠正,其他同学再争做“小小啄木鸟”帮助纠正,若纠正对了,大家就跟读,若还是不对,其他同学再争做“小小啄木鸟”依此进行。还可以用“送信到家”、“对号入座”、“情景表演”、“叫号出征”、“画文展示”等进行游戏识字教学。
兴趣是一种带有趋向性的心理特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一旦对于识字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在学到了一定的识字方法与识字技巧以后,不仅课内注意识字,课外也会利用各种形式识字。在课外识字中我让学生用上“识字袋”用扑克牌或卡通片撕去一面制作而成,在上面写上新近认识的字,并注上拼音。还可自制“识字剪报”,有时间就拿出来看看。还可以附上同学、老师、家长的评价。另外课外阅读书籍当然是一种经典的学习方法,识字的目的本来就是为了阅读更多的书籍,增长更多的知识。我们可利用文学名著、自读课本、校本教程进行课外识字。也可以开展各种识字竞赛。成就动机是低年级学生课外识字的最大内驱力。每个学生都有展示自己的识字成果的愿望,而学校举办“识字大王比赛”、“故事大王比赛”、“美文诵读比赛”等活动,谁在识字活动中认的字多、记得牢,就能被评为“识字大王”、“故事大王”。
“课内课外,两条腿走路”双管齐下,让学生识字有滚滚而来的源头活水,学生的知识宝库中将是硕果累累。
三、交流识字人人是老师
一个人拥有一件快乐的事,把他告诉另一个人,这样世上就有两个人拥有了这件快乐的事,快乐在传递中延续。把这一平凡的道理应用于识字教学,你认识一个字,我认识一个字,两个人一交流,两个人就都认识了两个字。全班几十个人,两两交流,识字的数量将成几十倍的递增。我就
曾尝试着让学生一天识一个字,当一回小老师,把你认识的这个字写在黑板上,教给其他小朋友,还可要求他说出他记住这个字的方法,他就成了一字之师。有时由于时间不够,也可以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每 4人或6人为一小组,每个人当一回老师把自己平时所认的字教给组内的小朋友。在学校时可以当同学的老师,在家里也可以当小弟、小妹、父母、爷爷、奶奶的老师。为师的快乐,成功的喜悦,在教与学中得到提升。教会了别人,也巩固了自己所学,在交流中人人为师,这样识字教学中就多了一份快乐,多了一份进取,多了一份责任。
小小汉字,蕴藏着无穷的奥妙。教师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结合学生的年龄、思维特点和活动范围,调动学生的求知欲和表现欲,使学生积极地快乐地参与识字教学,处处从学生主体的实际出发,鼓励学生多多实践,学生就能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使枯燥的识字教学成为培养学生发现兴趣和热情探索的热土。
关于识字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会认12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初步了解“对子”这种语言艺术形式,根据课文内容了解对子中词语的组成特点。
过程与方法
1.教师范读生字和课文,指导学生读准字音,正确划分句子的朗读节奏。
2.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和生字图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
3.引导学生结合图片和板书,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对子中词语的组成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通过学习,领略四季朝暮的变化,感受大自然的丰富美妙,培养收集对子和对对子的兴趣。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会认12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并能正确书写、组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能仿照课文的形式自己编创对子。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对子,也叫对联,是一种中国特有的文学艺术形式。它与中国的语言、文字、修辞、思维以及社会观念有密切关系。这节课要学习的课文,将一些自然现象融入到对子中,不仅能让我们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化的.无穷魅力,而且能让我们认识更多新的生字朋友。让我们走进课文,去感受祖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吧!(板书课题)
二、字词学习,基础积累
1.教师范读课文。重点指导生字中的边音“凉、李”,翘舌音“暑、晨、朝”。
2.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圈画生字词,借助字典解决生字词。
3.检查自学情况,教学生字。
(1)教读生字并组词造句。学习“圆、李、杨”等字时,可以结合图片;学习“寒、暑”等字时,可以通过学生集体表演的方法;学习“香”字时,可以用猜谜语的方法;学习“夕、古”等字时,可以用形近字对比的方法。
谜语示例:
禾苗青青,长在上边,太阳红红,落下山头。(谜底:香)
形近字对比示例:
古-舌(舌头)-吉(吉祥)
细-田(农田)-抽(抽查)
夕-多(多少)-歹(好歹)
凉-京(京剧)-谅(原谅)
(2)对要求会写的字进行书写指导。
书写指导:
“古”上宽下窄,横要写得长些,稳住全字重心,竖稍往左倾斜,“口”略扁窄。
“凉”两点水起笔一点略低于右边,“京”下部竖钩略短,两点左右呼应。
“细”左边的绞丝旁起笔稍高,注意两个撇折的角度不同;“田”起笔低于左边,字形略窄。
“夕”整个字体呈向左下倾斜的态势,首笔竖撇略短,横撇要写得横短、撇长;末点起笔于首撇尾部,止笔于长撇中段。
易错提示:
“凉”左边是两点水,不要写成三点水;右下部是竖钩加两点,不要写成竖和撇捺。
“李”下部是“子”,不要写成“于”或“予”。
“香”上部是“禾”,不要少写一横撇;下部是“日”,不要写成“目”或“田”。
(3)归类识字。
归类示例:
带禾字头的字:香(花香)-秀(优秀)-季(四季)-委(委屈)
带木字头的字:李(李花)-杏(杏仁)-杰(杰出)-查(检查)
(4)多音字。
和
hé:和平和风细雨
hè:和诗一唱一和
朝
zhāo:朝阳朝气蓬勃
cháo:朝代热火朝天
(5)书写练习:巡视指导,并纠正握笔姿势、笔顺和坐姿。
三、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点拨。
朗读指导:“古/对/今,圆/对/方。严寒/对/酷暑,春暖/对/秋凉。晨/对/暮,雪/对/霜。和风/对/细雨,朝霞/对/夕阳。桃/对/李,柳/对/杨。莺歌/对/燕舞,鸟语/对/花香。”
2.引导学生联系全文,思考并回答问题:课文共有几小节?每小节有什么特点?向我们介绍了什么内容?
明确:课文共有三小节,每节两句,每句尾字押ɑng韵(“方、凉、霜、阳、杨、香”),读起来朗朗上口。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大自然中四季、朝暮的变化。
教师点拨:
对子的特点:
(1)字数相等;
(2)节奏一致;
(3)词性相对;
(4)结构相同;
(5)平仄合律。
四、课堂小结,效果强化
初读课文,同学们有没有发现对子具有哪些特点呢?课下同学间可以交流一下,然后把大家发现的特点总结起来。还可以通过书籍或互联网查找一些对子,积累起来,互相交换着读一读,感受对子的结构美和韵律美。
五、练习设计,巩固提升
请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关于识字教案 篇8
一、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准确、熟练地朗读拍手歌,读出节奏感。
3、有保护动物的意愿。
二、教学重点认字写字,熟读课文。
三、教学难点培养保护动物的意愿。
四、教具准备
1、贴画:一棵大树,十片生字树叶,八只小动物(老虎、黄鹂、老鹰、百灵、熊猫、大雁、孔雀、锦鸡)、课题。
2、CAI 课件。
3、各种动物头饰,每人一个。
五、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我会认。
师:(贴课题:识字七)在这首儿歌里就藏着几只动物,现在就用你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课文,把这些动物找出来,碰到不认识的字就去请教一下课文里的“小桃子”和“小树叶”。师:美丽的大森林一下子来了这么多小动物,多热闹啊!森林里还有一棵神奇的树,树上的叶子里藏着一个秘密,我想请一个小朋友上来翻开这些树叶,看看有什么秘密?师:动物们想检查一下小朋友刚才是不是认真读课文,读生字了,谁会认?(指名认读)师:现在,动物们要把生字上的音节蒙起来了,看看还有谁认识它们,把认识的字读给同桌的小伙伴听,不会读的去请教一下小伙伴。(师巡视)
三、我会说。
问:谁愿意说一说,你是用什么方法认识这些字的?谁会说?(指名说)师小结:小朋友会换部首,加部首,做动作,猜谜语的方法来认识生字,你们想的方法真多,真了不起。
四、我会写。
师:我出两个字谜,你们猜一猜,两个人走在独木桥上。(生:丛)房顶上拴了一头牛。(生:牢)问:你们会写这两个字吗?谁会写?师:我发现有两个小朋友的字写的特别棒,我们欣赏一下。(展示作业,师评价,并给予表扬)
五、我会读。
师:我们认识了这么多的树叶生字,动物们可有点寂寞了,它们要带着这些树叶生字回到儿歌里去了。我们能让他们走吗?师:自由地把课文读一读,留住他们。(生读课文,师巡视)师:喜欢哪种动物,就去读一读文中相关的句子,读出喜爱的感情。然后读给周围的小朋友听,让别人也喜欢它。(四人小组读课文,师个别辅导)师:动物们想听听小朋友们读的怎么样了。(指名读,师生共评)问:老师也喜欢一些动物,我想读一读,可以吗?问:还有谁愿意读?(多请教几位同学读,师生共评)问:除了这些动物,你还喜欢其他的动物吗?为什么?(让学生自述,畅所欲言。)师:小朋友都把动物当成了自己的好伙伴,好朋友。把你们喜欢的动物头饰戴起来,一起来读课文的最后三句。(生齐读。)师:为小朋友们鼓鼓掌。(生鼓掌)
六、我会演。
师:掌声真好听。那我们边鼓掌拍手边读儿歌。看谁的掌声最热烈!(生边拍手边读儿歌。)师:我发现有些同学不仅拍手读儿歌,而且还加上了动作,表演的真好,其他小朋友想演一演吗?师:去找小伙伴,大家一起演一演。(生互相拍手表演,自由发挥。)
七、全文总结师:
你们演的真好,森林里的动物们想邀请你们做客了,我们一起轻轻的,静静的走入它们的家。(CAI 课件展示动物们在大自然自由生活的画面。)生看录像,师话外音,将学生带入一种意境:蓝蓝的天空,白白的云朵,绿绿的草坪,清清的湖水,大自然就像一幅幅美丽的图画。聪明的小朋友在这幅画里生活、学习;可爱的小动物们在这幅图画里唱歌、嬉戏。大自然是我们共同的家园。师:小朋友们,领着你们的动物伙伴一起出去玩吧!(学生戴着动物头饰走出教室。)
关于识字教案 篇9
一、教学目标:
(1)我要认识本课的生字。
(2)我要正确流利的朗读词语。
(3)我要正确书写生字,认识偏旁“日”“巾”。
二、重点:认识本课的生字,学会本课的新偏旁
三、难点 :学会本课的新偏旁
四、学习过程:
(一)、五分钟工程
(二)学习目标
(1)我要认识本课的生字。
(2)我要正确流利的朗读词语。
(3)我要正确书写生字,认识偏旁“日”“巾”。
关于识字教案 篇10
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由5条关于团结合作的谚语组成,这几条谚语通俗易懂,给人们启示也很深刻。如“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都可以作为我们的座右铭,用来时时提醒自己,教育自己。学习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谚语,培养学生有积累谚语的兴趣。教学重点、难点
识记10个生字是本课的重点。
对5条谚语的理解是本课的难点。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利用学生喜爱的卡通,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导入新课。
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位朋友,大家看他是谁?出示课件,他就是小朋友最喜欢的小博士,他还带来了一些礼物,看这是他带来的智慧星,他让我奖给那些肯动脑、会合作、积极参与的同学,你们想不想得到智慧星?要想得到奖品,先过第一关,老师出一些填空考大家。
二、整体感知,读准字音。
1、自由读课文
师:老师告诉你们一个秘诀,那就是认真读,反复读,遇到难读的字多拼几次,边读边思考。
2、配乐范读课文。
师:看到你们读的这么有味道,老师也很想读一读。
3、同学互读,学生模仿老师的读法有趣练读。
师:你们喜欢像老师这样读吗?赶紧读给同桌的朋友听吧!
4、读全文。
三、学中发现,积极探究。
1、读中你发现了什么?你还发现什么?让学生自由议论。
2、组内说自己对每一句谚语的理解,也可以提出不懂的地方。如:
(1)“人心齐,泰山移”图片抗洪,加深对谚语的理解。
(2)“人多计谋广,柴多火焰高。
出示课件:柴多火烧得旺的画面。再让学生说说这句谚意思。理解“计谋”的意思。
(3)“一根筷子容易折,一把筷子难折断”。
指导学生可以从字面上理解,了解容易的反义词是困难。
(4)“树多成林不怕风,线多搓绳挑千斤”。
出示画面:大片树林(讲解有关植树防止风沙的故事。)再出示“搓绳”的画面,来理解这句谚语的意思。
(5)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出示春天的画面师:春天是怎样的景象?(百花盛开),出示画面
3、选择自己喜欢的谚语,读给大家听,并说说自己喜欢的理由。
四、有趣游戏,巩固字形。
1、师生对读,体会每句谚语中前半句和后半句之间的联系,再齐读全文
2、小组学习,让小组与组对口令。
3、背5句谚语。
4、与动物交朋友。
出示课件:在绿油油的草地上有一群动物,有天上飞的老鹰,地上跑的小兔、大象、小狗等点击他们会出示自己的生字。
师:小博士还带来了一些动物,你们想和动物们交朋友吗?想和动物交朋友有个条件,就要得读有关动物身上的`生字,并给生字
组个词语,好吗?说明这个朋友跟你已经成为好朋友,谁最有信心。
五、拓展训练,穿插写字。
1、我会读,读出生字。
2、我会记,记住自己用什么办法记住了。(用熟字去换加偏旁识字)
3、我会写,指导书写。
六、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5句谚语,给大家很深的印象,比如,“人心齐,泰山移”等,却作为我们生活中的座右铭,时刻提醒自己,教育自己。
七、实践活动,收集起来的谚语读读。
(1)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
(2)众人划浆开大船。
(3)宁可做过,不可错过。
(4)让人一寸,行理一尺。
(5)两虎相斗,必有一伤。
(6)风大就凉,人多就强。
(7)一争两丑,一让两有。
教学反思:
第斯多惠说过:“知识是不应灌输给学生的,而应引导学生去发现他们,独立地掌握它们。”引导学生发现形声字的规律,唤起主动识字的情感,这是新课程所提倡的。学生在主动识字情感的支配下,自主识字、交流、合作,能感受到识字的快乐和自己获取知识后的成功喜悦。在本课中,学生有的用谜语记生字,有的用讲故事的方法记生字,有的用换偏旁的方法记生字,有的用熟字稍加变化记生字,课堂气氛活跃;我不断地给予学生赞美,让课堂洋溢着民主平等的氛围。在这样的教学氛围中,孩子们敢于发言、乐于表达、热情高涨、思维活跃。
关于识字教案 篇11
教学目标:
1、理解宝盖头、穴宝盖、广字头、厂字头”表示的意义,认读17个生字。
2、在生活中识字巩固学生已掌握的汉字方法。
教学准备:图片、词语条、实物投影仪。
课件:偏旁演变的过程。
教学重点:
1、掌握4个部首的名称、字形、表示的大概意思,能根据它们的本意写出例字。
2、认读生字,加深对汉字部首的'理解,积累词语。
教学难点:对“广字头和厂字头”的教学。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课件出示书上的古代汉字(新授部首)。
2、观察图片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二、新授。
1、出示课件,教师创设识字情景。
老师要邀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去串门,你们同意吗?
(在优美的音乐声中,随机出示相关图片)
2、认熟字发现规律。
(1)大家能猜出我带你们到哪了吗?
(指名上台操作,引导学生读词,进而巩固熟悉的字)
(2)大家读的真准,请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小组合作学习,互相交流)
(3)总结偏旁和字有哪些关系,试着和同学间进行交流。
(4)全班交流每个偏旁都分别和哪些东西有关。
3、学习生字、掌握规律。
带学生进入到生字仓库,让学生通过拼音练习认读。
4、自学生字。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学,同桌之间可以交流,也可以向同学做以汇报。
5、考察自学情况。
“开火车”读卡片。
6、拓展识字。
以猜谜语的形式与学生进行交流、拓展。
三、拓展识字,丰富词汇量。
四、巩固识记。
让汉字回到自己的家。
五、总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四个偏旁所表示的意思,学习了这么多生字,你们表现的真棒!真聪明!
关于识字教案 篇12
教学准备:
(1)标有海浪、游泳、洗澡、流汗、流眼泪、橙汁等汉字的幻灯片。
(2)幼儿人手一套操作卡片。
3、教学重点:
认读与“ミ”有关的部份汉字。
4、教学难点:
用与“ミ”有关的汉字组词。
5、教学过程:
幼儿看幻灯片认读汉字
教师把标有汉字的幻灯片投影到荧幕上请幼儿观察画面旁边的汉字。教师提问:这些字表示什么意思?与画面有什么关系?请幼儿认读每张画面旁边的字。请认识这几个汉字的幼儿到黑板前带领其他幼儿认读,并介绍自己结合图片认字的经验。
教师和幼儿一起认读汉字
①教师带领幼儿认读汉字,在认读过程中,教师注意纠正幼儿不正确的发音,认读两遍后,教师手指汉字,让幼儿集体认读。
②教师组织幼儿讨论这些汉字的结构特征,提问:
a、这些汉字有什么共同之处?(引导幼儿说出这些汉字都有一个三点水的偏旁,每个字的构成都与水有关。)
b、这些汉字的结构是怎样的?(教师帮助
幼儿分析字的结构,引导幼儿说出这些字是左右结构。)
c、教师请幼儿想一想,还有哪些字与水有关,讲出一些带“ミ”旁的字。
围绕认读内容开展活动
老师告诉幼儿,中国的汉字很有趣,每一个字都表示一个意思。如果把一个字和另一个字组合在一起,就变成了一个词,意思就变了。今天就请小朋友玩一个组字的游戏,看谁能把这些字和别的字连在一起,组成一个新字。先请个别幼儿组词,然后两个小朋友在一起玩“拼板儿组词游戏“。
(4)归纳认读内容
“认字竟赛“,采用小组抢答形式,帮助幼儿复习认读内容,老师举图片,幼儿要念出相应的汉字,老师念汉字,幼儿要举相应的图片。看哪一组的幼儿先摇小玲,就请这组的幼儿回答认读内容,答得快、准、多的小组为优胜组,教师发给他们每人一个奖牌。
关于识字教案 篇13
【教材分析】
本课是认识特殊偏旁并识字。教材中有两个图表,第一个图表中的鸟可以用“鸟、隹”两个偏旁来表示,说明同一个事物可以用不同的符号来表示;第二个图表中的月亮、肉都可以用“月”这一偏旁来表示,说明不同的事物可以用同一个符号来表示。除图表外,教材中还以偏旁带字的形式列出了12个词语来加以印证。这些词语都配有与学生生活实际紧密相关的插图,图文并茂,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目标】
1、学会“朗、腰、腿、胸”四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意思。
2、认识偏旁“月”,知道不同的事物可以用同一个符号来表示。
3、认真观察图画,能把图上描绘的事物同所学的词语联系起来,培养学生认识事物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学会四个生字,并理解由生字组成词语的意思。
2、本课的教学难点是认识“月”的演变,知道不同的事物可以用同一个符号来表示。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贴图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视频导入
同学们,汉字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文字,它演变着,历经千年的时间,才变成今天这个样子。请看……(播放汉字演变视频)
2、板书课题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识字8》,一起去感受汉字的魅力。(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由视频入手激发学生兴趣导入新课,自然有趣。】
二、创设情景,认识“月字旁”
(一)学习“明亮”
1、在一个美丽的夜晚,爷爷带着妞妞在院子里赏月。瞧,你看到一个什么样的月亮?(出示月亮图)
2、对,这很亮的月亮我们可以用一个词来说(出示“明亮”)
3、指导读“明亮”
(1)读准音
谁能读准这个词?(指名读、分组读,师相机纠正读音)
(2)读好词
看看图,你能读出明亮的月亮吗?(指名读)
月亮照亮了夜空,谁再读出亮亮的感受?(指名读,全班读)
4、扩充“明亮”的用法
(1)在生活中你还知道明亮的什么?
(2)是啊,你们真会观察,生活中有那么多明亮的东西。我们看图一起说。(出示“明亮的眼睛”、“明亮的灯光”、“明亮的教室”)
【设计意图:让学生把书本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理解明亮一词的用法】
(二)学习“晴朗”
1、是啊,夜空中繁星点点,明月高挂。今晚天气一定怎么样?(出示图片)
2、对,这样天气很好就可以说“晴朗”
3、指导读“晴朗”
(1)读准音
谁来读这个词?(指导读好后鼻音)
(2)读好词
天气这么好,谁能读出这样的感觉?
听老师读,听出很晴的感觉了吗?(指名读、男女生读)
4、看图说话,理解“晴朗”的用法
(1)出示白天和夜晚两幅图,学生看图说话。
星期天,天气______,同学们___________________。
在一个_______的夜晚,_______在_______________。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对比两幅图,明白“晴朗”不仅可以用于白天,也可以用于晚上】
(2)用“晴朗”造句。
(三)学习“朦胧”
1、过了一会儿,月亮被云雾遮住了一些,此时你又看到一个什么样的月亮?
2、这种看不清,模模糊糊的感觉就叫“朦胧”
3、读准音
(1)谁能读准这个词?
(指导:两个字都是后鼻音,拼一拼)
(2)开火车读这个难读的词语
(3)全班读词
4、读好词
(1)此时的月亮没有那么明亮了,你能读出这样的感觉吗?
(2)月亮淡淡的,都快看不见了,还能像“明亮”那个词读的那么响亮吗?谁来试试?(指名读,全班读)
5、扩充“朦胧”的用法
(1)月亮被云雾遮住了,看不清楚,我们可以说朦胧的月色。
(2)那么山被云雾遮住了,看不清楚,我们可以说?
(生:朦胧的远山)
(3)湖面被云雾遮住了,看不清楚,我们可以说?
(生:朦胧的月色湖面)
【设计意图:通过三幅不同的画面,使学生更加形象直观的理解“朦胧”一词】
6、理解”朦胧”的词意
月光下,爷爷低头对妞妞说了一句话:妞妞呀,爷爷年纪大了,小时候的记忆朦胧了。
(1)爷爷这句话中的朦胧还是刚才的意思吗?
(2)那是什么意思?
师小结:朦胧不仅可以指景色模模糊糊,也可以指人的记忆记不清楚。
【设计意图:通过一个句子让学生体会“朦胧”的不同含义,不仅可以指景物看不清,还可以指记忆模糊】
(四)整体感知,理解月字旁的由来
1、指导读好词串
(出示:明亮、晴朗、朦胧)茫茫夜空,不一样的月色就有不一样的美,读。
2、同学们发现红色的字有什么相同的地方?(生:都有月字旁)
3、师小结:是的,古人看见了月就画出了月,随着时间的演变就变成了“月字旁”。跟老师读“月字旁”
4、同学们看看板书,月字旁和什么有关系?
【设计意图:让学生由三幅月亮图加深对三个词语的直观认识,从而引出这三个词语中的:“月”和月亮有关叫做“月字旁”,加深学生对月字旁的认识】
过渡:欣赏了美丽的月亮,妞妞进入了甜蜜的梦乡。清晨,太阳出来了,妞妞要开始做早操了。
三、认识“月肉旁”
1、我来做动作,你们来猜词。(相机正音)
2、同桌边做动作边读词
3、检查自读情况:指名读、齐读
4、活动
(1)请你跟我这样做。师:弯腰。生:弯弯腰
(踢腿,踢踢腿;挺胸,挺挺胸)
过渡:准备活动做好了,我们要开始做早操了,全班起立。
(2)全班拍手边念儿歌边做操。
小朋友,起得早,大家一起做早操,
踢踢腿,弯弯腰,
抬头挺胸身体好!
【设计意图:增加课堂的趣味性,使学生更直观的认识身体的部位】
5、整体感知,理解“月肉旁”的由来
(1)读词串,看看红色的字有什么共同点?这里的“月”还是指月亮吗?那是指什么?
(2)别着急,老师把妞妞带到课堂上了。请一个同学来指指妞妞的身体部位。现在同学们发现“月”和什么有关?
【设计意图:让同学通过直观的画面来理解这里的“月”是和人的身体部位有关系。】
(3)师小结:这里的“月”代表身体的一部分,和肉有关。古人看见肉就画出了肉,随着时间的演变就变成了“月肉旁”。跟老师读“月肉旁”。
(4)看板书告诉我,这些词中的月肉旁和什么有关系?
【设计意图:强化学生对月肉旁的理解与认识】
6、扩充学习含有“月肉旁”的字
7、小结
今天我们不仅随着妞妞和爷爷欣赏了美丽的月色(读第一行词串),还做了早操,锻炼了身体(读第二行词串)。知道了同一个月字可以代表不同的意思,和月亮有关的叫“月字旁”,和肉有关的叫“月肉旁”。
8、扩充其他同一个符号代表不同意思的偏旁(四点底)。
四、书写生字“朗”、“腰”、“腿”、“胸”
1、如何记住字形
2、观察四个字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共同点:左右结构、都含有“月”
不同点:月字的位置不同。(月在左,要写窄;月在右,要写宽)
3、观察关键笔画
4、师范写,生书空
5、描红、临写
6、点评,指导书写
7、再次临写
五、小结
中国的汉字历史悠久,祖先们用自己的智慧创造出一个个汉字。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要不断去挖掘汉字的魅力,领略汉字的文化。
关于识字教案 篇14
教学目标:
认识14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认识并掌握巾字旁。
能力目标:
正确、流利地朗读歌谣,掌握会意字的记忆方法。
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在生活中识字的愿望。
教学重点:
会写12个生字,认识并掌握巾字旁(巾)
教学难点:
正确书写
教学准备:
卡片、多媒体课件、每人准备一个趣味识字谜语。
教学流程:
猜字谜导入新课:
课件:“心”字进门会烦闷,“市”字进门凑热闹。
“才”字进门门关闭,“日”字进门去房间。
“丁”字带帽求安“宁”“寸”字带帽“守”边防
“奇”字带帽“寄”邮件“吕”字带帽进“宫”殿
一、指导识字:
(1)借助拼音自由读歌谣,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在熟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发现会意字的规律。
解释什么是会意字?会意是说字的整体意义由各部分的意义合成,如“信”人言为“信”,“信”字由“人”和“言”字合成,表示人说的话有信用。
(3)多种游戏形式巩固生字的读音,并进行组词造句练习
二、指导书写:
1、仔细观察教科书田字格中要求写的范字,讨论、分析、交流其结构、规律。
2、教师范写,学生练写。
3、重点指导的字:闷、帽、宫。
4、根据学生的书写情况评议、修改。
三、欣赏评议共创共享
1、教师组织学生对展示的学生作品进行现场评述。教师展示学生作品,作为其中的一员参与交流。教师除对交流起组织作用外,还对交流作点评、导拨,引导学生协作探究。
2、教师将有代表性的学生学习结果转换到大屏幕上供全体学生交流。
四、总结升华拓展延伸
1、交流收获
师:今天,同学们写的很认真,把字写的很到位。希望你们在平时的作业中也能把字写漂亮!
师:你们今天这节课有何收获?(生谈)
2。会意字游戏:大家一起猜谜语。
关于识字教案 篇15
(1)我先自己读韵文,边读边画出不认识的字,用拼读音节的方式来认识生字。
(2)我能拼读课后的生字条。
(3)我来把“春、雨、芽、布、谷、梨、花、杏、桃”写在下边的田字格内。(梨、花、杏、桃不用写,第一教时只写5个字)
(4).按顺序观察书上的图,看看图上画了些什么?
(5).再次大声朗读词语,读正确,读熟练。
关于识字教案 篇16
活动目标:
①能够认识“哥”、“弟”、“姐”、“妹”、“爸”、“妈”这几个字。
②能够根据图片内容大胆的猜测生字,大胆的表述自己的观点。
③学会倾听,能够遵守课堂纪律以及教师和小朋友们的约定。
活动重点:
能够快速认读需要掌握的几个生字。
活动难点:
能够准确、自信的认读生字,大胆表述。
活动准备:
生字卡片,配套图片,故事《做客》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
师:今天呀,丽丽去姨娘家做客,妈妈告诉丽丽姨娘家有六口人,爸爸、妈妈、哥哥、姐姐、妹妹还有弟弟,于是丽丽到了家里就开始数起来啦!并一个个找出来,现在小朋友和丽丽一起来找找姨娘家的六口人吧!
(通过故事导入到人物形象,图片展示,识别人物,幼儿可以很快的进入本堂课的学习当中)
二、对号入座
师: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名字,这些图片呢,也都有属于自己的名字,让我们来看看哪张字卡是“爸爸”的“爸”字,哪张是“妈”字……,我们可不能给他们找错了名字哦,不然爸爸妈妈都分不清可是会被比人笑话的呢!
(接下来的生字认读则是教师讲解为主,反复练习,帮助幼儿记忆)
三、认字比赛
师:下面我们来进行一个“认字比赛”的小游戏,看看哪组的小朋友最厉害,第一个认出来的老师给他们组奖励一朵小红花,奖励最多的获胜!
(比赛能够调动孩子的积极性,本环节通过比赛的方式检测学习成效,也进一步加强记忆)
关于识字教案 篇17
共几课时 3
第几课时 3
课型 新授
教学
目标
1.巩固本课生字新词。
2.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完成有关练习。
3.进一步了解儿歌的意思,懂得团结起来力量大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背诵谚语,完成有关练习。
教学资源
1.小黑板
2.相关练习
学 程 预 设导 学 策 略调整与反思
一、背诵谚语
二、迁移练习。
1.自由完成。
2.参与讨论.订正。一、背诵谚语
二、迁移练习。
1.照样子写字,并组词
人——从——众 月——朋
木——( )——( ) 又——( )
2.填空
二人( ),三人( )。
众人( ),黄土( )。
二木( ),三木( )。
( 不成线,独木( )。
3.歌曲导行
1、齐唱歌曲《团结就是力量》
2、欣赏歌曲《众人划桨开大船》
4.说故事
说说自己通过合作成功完成的一件事情。
5.读读背背
团结一致 齐心协力
万众一心 众志成城
人心齐,泰山移
独木难支,孤掌难鸣
众人拾柴火焰高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三.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