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卫填海》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精选12篇)
《精卫填海》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篇1
释词:炎帝:是中国上古时期姜姓部落的首领尊称,号神农氏。
少女:其实跟现代的`意思很相近,现代延伸为青年女孩,这里指小女儿。
溺:淹没在水里丧命,溺水而亡。(小朋友不要随便玩水哦)
衔:用嘴叼。
堙[yīn]:填塞。
精卫:古代神话中的鸟名。精卫衔来木石,决心填平大海。旧时比喻仇恨极深,立志报复。后比喻意志坚决,不畏艰难。
背诵技法:
前一句:“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先说她的出身,再说她的名字。
后一句:“(1)女娃游于东海,(2)溺而不返,(3)故为精卫,(4)常衔西山之木石,(5)以堙于东海。”一共五个小句子。前三个是一层意思,说“精卫”这个别名的由来。“精卫”这个别名的意思可能是指她的精神和灵魂还要保卫人们的生活安全吧。后两个又是层意思,说她勤奋地衔来西山的树枝和石块,飞到遥远的东方去填淹死她的大海。从西山到东海,不远千里万里,说明精卫鸟不怕艰苦,顽强努力,为后人做好事。
讲解课文:
这是一篇叙事古文,描述的是炎帝的小女孩因为溺水而亡,为了避免更多的人受到伤害,她死后化身为精卫鸟,从西山上衔来石子和树枝要把东海填平。
这是一个可悲、可怜亦可敬的故事。故事的原由小编在此再给大家唠叨一下:女娃是炎帝最小的女儿,此女精灵活泼,漂亮善良。有一天在外面玩耍时,看到一个男孩子在欺负别的小朋友,她上前制止,这个男孩子说女娃多管闲事,并谩骂侮辱。在后来的争执中,男孩子不服,女娃就把他胖揍了一顿,男孩子打不过赶快逃走了。事情的发展总是那么的巧合,女娃有一天去东海游玩,男孩子现身说之前在陆地上让你占了便宜,今天可不会轻易饶了你,并让女娃认错,这男孩原来就是龙王爷的小太子。女娃说自己做的没有错所以拒不认错,这男孩子就兴风作浪把女娃给淹死了。故事到这里有朋友肯定会说这不就是《哪吒闹海》的前版么,小编也感觉和民间传说故事的趋形相似哈,咱接着说。
女娃死后不甘心,魂魄化成了一只小鸟儿,说无情的浪涛把我淹死在这大海里,也许还有其他的年轻的生命会被夺去,所以发誓要把大海填平,所以就有了“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一腔仇恨千年不消,万年灭,则此鸟永无欢乐之时,永驻痛苦之中,是谓可悲;力量有限,大海难平,仇恨难雪,是谓可怜;虽则难雪,矢志不渝,无怨无悔,是谓可敬。这则故事表达的主要意思是第三点,精卫对于这浩浩东海,如同尘芥对于这大千世界,好比蚂蚁撼大树一般,但正是这种实体上的大与小的对比,恰恰充分地体现了精卫坚忍执著的精神。
《精卫填海》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篇2
课程改革所提出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彻底推翻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以师教为主的教学观念。老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地讲,学生正襟危坐竖耳倾听,只有接受,缺乏发现。这样的情景在以前被称作秩序井然,是取得佳绩的前提,而在新一轮课改的观念下,我们注意到了曾经一直忽略的问题:我们的孩子在思考吗?在学习吗?在发现吗?在研究吗?也许有人会说,小孩子怎么懂得研究、探索?真是无稽之谈。
牐牭不知道大家发现与否,一个孩子在咿呀学语甚至于呱呱落地时便会用自己的体态语言传达着对周围世界惊奇,这种与生俱来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自然而使他们成为一个天生的发现家、研究者。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一直都尊重孩子们的观点,保护他们的好奇心和创造力。
牐犜诮獭毒卫填海》时,课后有个思考题:精卫是只怎样的鸟儿?按照课文内容的指引,有的孩子回答精卫是一只勇敢的鸟儿,他敢于同夺去别人生命的.大海较量。而另一些孩子却有自己不同的见解:一个孩子说精卫是一只笨鸟,大海那么大,能填平吗?非累死不可;另一孩子说,大海也有生命,精卫不该心胸那么狭窄,与大海不共戴天,不分昼夜地将衔来的小石子和小树枝投进大海想填平它呢?我觉得他们的回答都很有价值。回答精卫是勇敢鸟儿的学生,他从课文中学到了正义感,体会到勇敢的品质;回答精卫是笨鸟的学生,他关注生活,把所学习的内容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进行了合理的思考;而对精卫的正义行为提出疑问的学生思维更为广阔、全面,他懂得了由己及人地思考,不用简单的对错来划分世界,而是把每一个个体都放在同一个水平线上来对待。他的问题在班上炸开了锅,许多孩子受到启发,马上与周围的同学展开讨论,有的说应该和大海讲道理,劝告他不要再夺去别人的生命;有的说应该修建堤坝,防止大海再泛滥。这节课上完了,我并没有给他们一个正确的答案,因为每一个答案都是合理的,而每一个孩子都得到了不止一种的答案。
牐犜谛唇毯蠹鞘保我想:如果我用传统的模式,老师精心地解读课文,一步一步地引导学生认识到精卫的坚韧与勇敢,而不是放手让学生自己学习,学生会有这些交流和收获吗?会有这些多元的解读吗?我想这就是课改的精髓所在了。给予孩子发现的天空,让学生自己学,自己发现,自己体验,呵护每一个孩子思维的独特性,让这些天生的研究者、探索者在无际的天空中自由遨游,熠熠生辉。
《精卫填海》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认识“帝、少、曰”等6个生字,会写“帝、曰、溺”等5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使学生初步懂得精卫不畏艰难,持之以恒的精神,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探索、征服大自然的意志和愿望。
教学重点
1.学习生字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够准确地翻译课文,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使学生初步懂得精卫不畏艰难,持之以恒的精神,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探索、征服大自然的意志和愿望。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认识本课的生字词。
教具准备
课件
一、图画激趣
1.同学们你们喜欢画画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幅图画,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图上画着什么吧!
(课件出示2)(一只小鸟在辽阔的大海上投石子,扔树枝)
2.谁能来说说图中画了什么呢?(生:一只小鸟嘴里叼着树枝,准备把它扔到海里)
3.它为什么要这样做呢?让我们一起走进《精卫填海》这篇课文,从中找出答案吧!(板书:精卫填海)
4.齐读课题。
师:读过课题之后,你都想知道些什么呢?
生:我想知道精卫是干什么的?
生:精卫精卫要填哪里的海呀?
生:它把大海填平了吗?精卫用什么填海呀?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师:同学们提了这么多问题,真好,真聪明!那么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读一读课文吧!边读边圈画不认识的生字、新词。(生自读课文)
2.师:请同学们想一想平时我们是怎样学习生字的?(示例:有不会的生字我们可以问问老师或者同学,我有不会的生字就查字典,我们小组的学习组长学习好,有不会的生字我就问他,不会的生字还可以到书后的查字表中查……)同学们有这么多的好方法呀!
3.选择你最喜欢、最熟悉的识字、记字的方法,以组为单位在组长的带领下学习生字。一会汇报,看哪一小组汇报的生字最多。(生以组为单位自学生字)
4.把你认识的生字朋友介绍给大家吧!生字都汇报完了,老师想请一位小老师到前边领大家读一读这些生字,谁愿意来试试?(一名小老师到前边领读)
三、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分析记忆字形。教师要鼓励学生开动脑筋记忆
出示生字“帝、少、曰、溺、返、堙”(课件出示3)
“少”是多音字,在文中读“shào”;“曰”比“日”稍扁一些;“返”—“饭”是形近字。
2.书写指导。
出示生字“帝、曰、溺、返、衔”(课件出示4)指导书写:“帝”的中间要宽一些;“曰”要扁
一些;“溺”是左右结构,左窄右宽;“衔”各部分要匀称。
指导学生按笔顺规则写字,并注意学生的写字姿势。
四、拓展延伸,体会情感
课下搜集有关有关神话故事的成语,下一节课我们一起来欣赏。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使学生初步懂得精卫不畏艰难,持之以很的精神,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探索、征服大自然的意志和愿望。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一、欣赏成语,导入新课
同学们搜集了有关神话故事的成语,下面我们来一起看看这些成语谁来讲一讲他们的故事。
愚公移山夸父追日嫦娥奔月后羿射日
(指名讲故事。)
上节课我们一起初读了《精卫填海》这篇课文,你们都知道了什么?
生:《精卫填海》是一个神话故事。(板书:精卫填海)
二、品读课文,理解感悟
过渡:我们再回到课文中。看看文中都写了什么?从文中找到同学们上节课想知道的问题。
指导朗读,理解词义。
“精卫”神话中鸟的名字。形状像乌鸦,头上有花纹,白色的嘴,红色的脚,传说是炎帝的小女儿溺水身亡后的化身。(课件出示6)
“炎帝”:传说中上古时期的部落首领。
“少女”:小女儿。
“溺”:溺水,淹没。
“故”:因此。
“堙”:填塞。(课件出示7)
学生自由读,发表自己的看法。
1.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想。
2.提问:看你们读得真好,现在老师有很多的问题,不知道你们能不能帮帮我?只有认真看书、勇敢的小朋友才能找到一个又一个的答案。
问答方式导读,不添字不漏字。传说很久很久以前……有一次,是谁到海上游玩,倒霉被淹死了?后来她变成了一只美丽的小鸟,名字叫做——(精卫)。精卫天天从西山衔来什么和什么,(小树枝和小石子)投进哪里的大海里?(东海)(课件出示8)
(板书:精卫小树枝和小石子东海)
3.你们真勇敢,这么多的问题都难不倒你们,从刚才你们的回答,我们知道了炎帝的小孩子去海上游玩倒霉被淹死了变成了一只美丽的小鸟,名叫精卫。精卫天天从西山衔来……和……投进大海里?那么她为什么要这么做呢?你认为精卫能把大海填满吗?
在这个故事中,你从精卫身上学到了什么?(课件出示9)(生自由发言)(板书:持之以恒,不畏艰难)
4.师结:同学们既欣赏精卫的善良勇敢,又欣赏大海的美丽,假如你是勇敢的精卫,运用21世纪小学生的智慧,你会怎样自然灾害的发生呢?(生发言)
5.让我们学习精卫的勇敢善良,一起来保护地球,减少灾害的发生吧。
6.全班齐读课文。
7.指导背诵。
三、总结课文,课外延伸。
1.总结:当我们做事情没有恒心、没有毅力,或者没有目标的时候,我们就会赞扬精卫填海的精神,用来鼓励人们。最后,让我们再一起把这篇课文读一遍。
2.编新“精卫填海”。
板书设计:
13精卫填海
精卫
小树枝和小石子东海
善良勇敢、持之以恒、不畏艰难
《精卫填海》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篇4
复习检查,巩固生字。
1 教师出示生字卡片。
指名读。
开火车读。
仔细观察,指导书写。
1 出示要求会写的`生字。
读一读,小组讨论:如何记住这九个字?
让学生当小老师说说记字的方法。
2师重点指导“与”、“仍”、“夜”的书写。
3 观察其他几个字在田字格的位置与同桌交流。
4 生练习书写生字。
感情朗读、感知感悟。
1 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想,你喜欢课文中的哪个自然段?找出来再读一读。
2 指名读一读,说说为什么喜欢这个自然段?
3 指导学生感情朗读。
课外延伸、拓展想象。
1 学了这个神话故事,你将如何评价精卫呢?想对她说些什么呢?
2 小结。
《精卫填海》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会认“帝、曰”等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少”,会写“帝、曰”等5个生字。
2.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读出文言文的韵味和趣味,力求熟读成诵。
3.能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等方法读懂课文,理解故事大意。
4.按照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展开想象讲故事,感受精卫坚持不懈、不屈不挠的精神。【语文要素】
5.通过学习文言文,丰富人文底蕴,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优秀文化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1.能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讲述精卫填海的故事。
2.能和同学交流精卫给自己留下的印象。
[教学课时]1~2课时
一、观看视频,揭示课题
1.观看介绍《山海经》的视频资料。同学们,刚才视频里说《山海经》不但内容涉及广泛,关键还是我国古代神话故事的汇编,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就是出自这本书,且是大家耳熟能详的《精卫填海》,齐读课题。
2.精卫是一只鸟,它长什么样呢?(课件出示精卫鸟的图片及原著中描述外形的文言文)
在《山海经》中是这样描述精卫鸟的: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学生自读这段话,说说对这段话的理解。
二、初读感知,学习字词
1.生自读课文,老师巡视,帮助学生明确生僻字的读音。
2.生认读生字新词:炎帝、名曰、溺而不返、衔、堙。
3.了解炎帝:炎帝是一个怎样的传奇人物?他跟我们有什么关系?(课件出示炎帝的资料,学生自读后谈认识)
4.学习衔”字。
(1)课件展示:“衔”字的变形过程。明确古意:“衔”指的是为了控制马匹的行进速度,横在马嘴里,两端系着缰绳的小铜棒。
(2)读文中句子:常衔西山之木石。句子中的“衔”是什么意思?(口里含着)
5.在田字格里书写课文中的五个生字。
三、反复诵读,读出韵味
1.指名读课文,教师范读课文。
2.学生自由练读后,全班按照节奏再读课文。
3.课件出示:金文版《精卫填海》。
中华文化历史悠久,中华文明源远流长,这些历史故事刚开始是口口相传,后来就有了文字的记载,这是用金文记载的《精卫填海》,同学们都来读一读。
4.汉字经过演变,人们慢慢地把笔画、结构、大小进行统一,就出现了篆书。
课件出示:篆书版《精卫填海》。生齐读。
5.汉字就是这样不断地演变着。课件出示:繁体字的《精卫填海》。这下子大家一定能认出更多的字了,谁来读读?指名读。
6.没有标点的课文,大家能够读得很流利了,如果现在再来读课文,相信大家一定会读得更好。全班齐读课文。
四、借助注释,读懂文意
1.借助注释,了解内容。借助注释,同桌交流,说说文意。
2.检查学习情况,逐句解释,教师相机点拨。
用联系上下文和结合注释的方法理解“少女”“游”“溺”“堙”的意思,以及文言虚词“之”“以”“于”的意思。
比较三个带有“之”的句子,理解“之”的不同用法。
炎帝之少女常衔西山之木石光持石击瓮破之(《司马光》)
比较后明确:“之”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意思会发生变化。
3.理清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精卫为什么要填海?(溺而不返)故事的经过是什么?(常衔西山之木石)结果呢?(以堙于东海)
4.按照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并结合注释,说说课文的意思。
5.学生讲述故事。
(1)课件出示讲故事的要求。
起因经过结果溺而不返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引人入胜:很久很久以前展开想象(加入语言、动作、心理活动)耐人寻味
(2)学生先在四人小组内说一说。
(3)这则文言文的意思大家都知道了,那么谁能根据表格中的提示,按照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展开想象,绘声绘色地讲一讲《精卫填海》这个故事呢?
6.集体再次诵读全文。
7.学生尝试背诵这则文言文。
五、情感升华,感悟主旨
1.刚才我们通过反复诵读,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理解了课文内容,还讲了精卫填海的故事,可是这广阔无垠的大海,一只小小的精卫鸟每天衔点树枝、石头能把它填平吗?明知不可为却偏要为之,还被老百姓们口口相传,这是为什么呢?(人们在传颂精卫鸟儿坚韧执着的精神)
2.读诗文,感受精卫鸟的不屈精神。
精卫鸟被历代诗人盛赞:
早在东晋时期,著名的田园诗人陶渊明就曾经这样说:(生齐读)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
到了唐代,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韩愈也曾写道:(生齐读)鸟有偿冤者,终年抱寸诚。口衔山石细,心望海波平。
后来到了清朝,著名的思想家顾炎武也说过:我愿平东海,身沉心不改。大海无平期,我心无绝时。
就连著名作家茅盾也认为:精卫填海的神话故事,其实写的就是一种百折不挠的意志,这种意志正是值得我们中华民族代代相传的优秀品质。
3.读了这些诗文,你对精卫鸟有什么新的认识?
六、总结学法,拓展阅读
刚才这节课通过反复诵读、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的方法,我们已经完全读懂并且能背诵这一篇文言文了,在《山海经》这本书中,像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课后大家可以读一读这本书。
[教学板书]
13精卫填海
溺而不返堙于东海坚韧不拔
精卫填海起因:女娃溺而不返
经过:常衔西山之木石
结果:以堙于东海坚韧执着
[教学反思]
教学本课时,我通过播放《山海经》的视频资料来激发学生对我国古代神话故事的兴趣,并结合《山海经》原著片段,让学生对于《精卫填海》这个故事有一个初步的了解。接着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读好停顿。再引导学生借助注释,结合插图,了解大意,讲述故事,感受人物形象。最后熟读成诵,结合本课的学法,拓展阅读原著,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优秀文化的热爱之情。
本课的亮点在于指导学生朗读时,采用了金文、篆书和繁体字等多种版本,让学生了解了汉字的演变过程,学生对于这种授课方式兴趣十分浓厚。
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孩子们通过学习,根据情景中鸟儿的不同数量列出8的减法,并能较好的理解了8的交换规律,在学习中利用挂图,让孩子观察、讲述小鸟的不同,从而锻炼了孩子的语言能力和细心观察能力,并按规律掌握了8的减法,再过渡到抛雪花片,从中进一步巩固了8的减法。幼儿数学教育中教师要创设与幼儿相适宜的环境,提供具有意义的操作材料与机会,鼓励幼儿去发现与交流,丰富幼儿的数经验,促进幼儿的逻辑思维的发展。不足之处:学习加减法对孩子来说是枯燥无味的,对个别孩子出现的个别现象,在区域中投放丰富的材料,让孩子多练习。通过今天的教学让我明白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是极为重要的,这就要老师花更多的时间备课,寓教于乐。
《精卫填海》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篇6
设计意图:
本教案力图实现以下几方面:
1、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悟。
2、随文识字,让学生通过反复的听读掌握生字。
3、体现自主、探究、合作多种学习方式的综合利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4、达成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让学生在动静结合中获得情感体验。
教学目标:
一、认知目标
1、了解故事内容。
2、学会本课的生字及用生字组成的词语。
二、技能目标
1、让学生初步进行自主、合作学习,进行思、说、读的训练。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情感目标
1、认识“勇敢”的行为,学习这种精神,培养正义感。
2、激发学生对神话故事的兴趣。
教学重点:
体会精卫与大海的对话情景
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认识精卫的行为是怎样的行为。
2、正确有感情地朗读。
教学准备:
课件、生字卡、头饰。
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入,揭示课题。
1、师用简笔画画出一个小女孩,问:你们知道她是谁吗?(精卫)那能一起说说这个故事的名字吗?(点击课件:精卫填海)
2、精卫填海,刚才读得挺好。前三个是生字读得这么好,再读一次,相信你们会读得更好。来——(精卫填海)
3、看着这个题目,你有什么问题想问吗?(梳理学生说的情况然后评价一下。)孩子们很好奇,好奇的孩子一定会学到很多本领。让我们带着好奇心仔细看,认真听,去故事里找答案。(点击课件播放动画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看了故事,你知道故事里讲了谁干什么吗?
2、动画片里的故事在语文书的35页,让我们打开书自己读一读。
3、读得真认真,谁来告诉大家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
手势告诉老师。5个自然段,同意吗?一样的请举手。
(1)哪些同学愿意读给同学听?我们一组推荐一个代表试试。——学生读,师读最后一自然段。
(2)评:个别学生评。(有特别好的,跟着一起来试试)。师评:这些同学挺勇敢地,都想为自己的小组争光,为了让同学们读得更好,注意这几个字音。(纠正字音)。
(3)师大声,生小声跟读。
4、为什么一开始我们读不好呢?因为有好多字宝宝我们还不认识,现在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去和这些字宝宝交朋友。
(1)自己读。
(2)同桌认读。
(3)刚才读得很认真,会不会都认识这些字词?读好了有神秘的礼物送给你,一定要读准字音,声音洪亮。点击课件里的词。抽读。随机请同学读,读准为止。(在同学帮助下得到的礼物和同学分享。读得好的教大家。)
(4)生字卡。用课件提醒同学们“没”在这课的读音。
(5)放进课文里,把课文读通顺。
三、读中感悟,深入体会。
1、看你们读得真好,现在杨老师有很多的问题不知道你们能不能帮帮我?只有认真看书、勇敢的孩子才能找到一个又一个的答案。问答方式导读,不添字不漏字。传说很久很久以前……有一次,是谁到海上游玩,不幸被淹死了?后来她变成了一只美丽的小鸟,名字叫做——(精卫)。精卫天天从西山衔来什么和什么,投进大海里?
你们真勇敢,比杨老师还勇敢,这么多的问题都难不倒你们,从刚才你们的回答,(指板书)我们知道了炎帝的小女儿去海上游玩不幸被淹死了变成了一直美丽的小鸟,名叫精卫。精卫天天从西山衔来小石子和小树枝投进大海里。(画石子和树枝)。那么她为什么要这么做呢?你可以从大海和精卫的对话中去找答案。
2、课件出示第四自然段。
大海和精卫分别说了些什么呢?请大家用“——”勾出大海说的话。用“﹋”勾出精卫说的话。谁愿意上来试试?其他同学在你们的书上勾画,画好了自己读一读。
上面这个同学已经勾画好了,下面的同学呢?
让我们来看看这个同学勾画得怎样。范读。大海说……是大海说的,同意吗?警卫说……这是精卫说的,同意吗?评上来勾画的同学:真是既能干又勇敢,奖励一朵红花。一样的请举手,正确,夸夸自己。
3、同桌分角色来读,愿意当大海的就读大海的话,愿意当精卫的就读精卫的话。
4、(出示头饰)你们看这是:---大海。这是---精卫。想戴吗?读得最好的老师就把头饰送给他。请同学读。生评:他的什么比较好。看你能超过他吗?直至读好。
好多孩子很想当精卫,请起立。坐着的当大海,老师读叙述部分,看能不能展示大海的愤怒,精卫的坚定。
5、真是一个坚定的精卫。精卫在我们的心中是那么地勇敢坚定,你们也想当一当她吗?扇动你的翅膀,把自己变成一只美丽的小鸟,飞到大海上去吧!
哇!这么多的精卫,你们要干什么去啊?----你用什么填海呢?----你们为什么要这么做呀?----嘿!精卫,大风来了会把你吹走,暴雨来了会把你淋湿,巨浪来了会把你卷到海底淹死的,你不害怕吗?这么远这么累,你还要飞多久啊?
(老师看时间)说:实在不能飞的请坐下,(对剩下的几只)真是勇敢坚定的精卫,可是我们大部分同学都觉得飞起来是那么地累,而精卫却日日夜夜地填海,不管风浪有多大,仍旧日日夜夜地填海,一刻也不停息。
6、在大海上你看到一个怎样的精卫?(板书:勇敢)
7、你想对她说什么?-----(指名说,同桌说)
8、让我们带着对精卫的敬佩,再来走进课文,再次讲述这个动人的神话故事。齐读。
四、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看到了一个勇敢的、坚定的、顽强的、不畏艰险的精卫,杨老师更看到了如同精卫一般勇敢、顽强战胜学习困难的同学们。神话故事总是以动人的故事,离奇的手法告诉我们许许多多做人的道理,使我们更有爱心,更有恒心,更有毅力。
象《精卫填海》这样启迪我们做人,丰富我们情感的神话故事还有很多,例如:《后羿射日》《女娲补天》《夸父逐日》……让我们课后走进更广阔的神话世界,去阅读更多更好的神话故事。
教学反思:
该课教学设计重视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培养。
(1)能针对低年级儿童年龄特点,营造和谐、富有童趣的学习气氛。以一个小姑娘的图激趣,以看动画片引入,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本篇课文的学习。
(2)落实语言文字训练。通过多种形式地学习,学生基本上掌握了本课的生字,对多音字也有所认知。
(3)灵活运用多媒体手段让语文与自然、音乐等学科相互交错、渗透和整合,如:看大海发怒的情景,把自己想象成精卫在大海上飞,看各种神话故事的封面等都能让学生充分驰骋想象的翅膀,在感悟中学习,建设了开放的语文课堂。
《精卫填海》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篇7
之三
佚名
教学目标 :
1、认识本课中15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并积累带有生字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够读出精卫的勇敢坚定和大海愤怒的语气;
3、使学生初步懂得什么是勇敢,知道精卫的行为就是勇敢的行为。
教学重点:认识本课中15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教学难点 :体会精卫与大海的对话情景,知道怎样的行为是勇敢的行为
教具准备:教学挂图、生字卡片、头饰
教学过程 :
一、看图导入
1、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幅图画,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图上画着什么吧!(出示挂图:一只小鸟在辽阔的大海上投石子,扔树枝)
2、师:谁能来说说图中画了什么呢?(生:一只小鸟嘴里叼着树枝,准备把它扔到海里)
师:它为什么要这样做呢?让我们一起走进《精卫填海》这篇课文,从中找出答案吧![板书课题:精卫填海]
3、齐读课题。(生:精卫填海)
师:读过课题之后,你都想知道些什么呢?(我想知道精卫是谁呀?精卫是和我们一样大的小学生吗?精卫从哪里来呀?精卫要填哪里的海呀?它把大海填平了吗?精卫用什么填海呀?)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师:同学们提了这么多的问题,真好,真聪明!那么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读一读课文吧!边读边圈画不认识的生字、新词。(生自读课文)
2、师:请同学们想一想平时我们是怎样学习生字的?(有不会的生字我们可以问问老师或者同学我有不会的生字就查字典我们小组的学习组长学习好,有不会的生字我就问他不会的生字还可以到书后的查字表中查……)同学们有这么多的好办法呀!
3、选择你最喜欢、最熟悉的识字、记字的方法,以组为单位在组长的带领下学习生字。一会汇报,看哪一小组汇报的生字最多。(生以组为单位自学生字)
4、把你认识的生字朋友介绍给大家吧!(生汇报:我学会了"精"字,请大家跟我一起读"精精精""精卫" 我学会了卫字,请大家跟我一起读 ……)生字都汇报完了,老师想请一位小老师到前边领大家读一读这些生字,谁愿意来试试?(一名小老师到前边领读)
三、再读课文,理解感悟
过渡:生字都学会了,我们再回到课文中。看看文中都写了什么?
1、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想,你喜欢课文中的哪个自然段?你认为哪段写得最精彩。(生自由发言)
2、师:很多同学都喜欢第四自然段,那么喜欢这段的同学愿意读一读吗?
3、师:喜欢其他段的同学,把你们认为精彩的读给大家听一听,好吗?(生评价)
4、提问:看你们读得真好,现在老师有很多的问题不知道你们能不能帮帮我?只有认真看书、勇敢的孩子才能找到一个又一个的答案。问答方式导读,不添字不漏字。传说很久很久以前……有一次,是谁到海上游玩,不幸被淹死了?后来她变成了一只美丽的小鸟,名字叫做--(精卫)。精卫天天从西山衔来什么和什么,投进大海里?(小石子和小树枝)
你们真勇敢,这么多的问题都难不倒你们,从刚才你们的回答,(指板书)我们知道了炎帝的小女儿去海上游玩不幸被淹死了变成了一直美丽的小鸟,名叫精卫。精卫天天从西山衔来……和……投进大海里?(石子和树枝)。那么她为什么要这么做呢?你可以从大海和精卫的对话中去找答案。
5、小黑板出示第四自然段。
(1)大海和精卫分别说了些什么呢?请大家用"--"勾出大海说的话。用"~~~"勾出精卫说的话。谁愿意上来试试?其他同学在你们的书上勾画,画好了自己读一读。
上面这个同学已经勾画好了,下面的同学呢?
让我们来看看这个同学勾画得怎样。范读。大海说……是大海说的,同意吗?精卫说……这是精卫说的,同意吗?评上来勾画的同学:真是既能干又勇敢,奖励一朵红花。一样的请举手,正确,夸夸自己。
(2)师:我们小组合作分角色朗读试一试吧。(生四人小组分角色读,师指导)
(3)师:刚才大家把大海、精卫的语气读得很精彩,我想如果再加上自己的动作、表情和想像,肯定更能够表现出大海和精卫,你们愿意来试一试吗?(生上台表演,师分发头饰)
6、师:从同学们的表演来看,这确实是一个非常精彩的故事!在这个故事中,出现了精卫和大海这两个角色,你欣赏谁呢?(生自由发言)
7、师结:同学们既欣赏精卫的善良勇敢,又欣赏大海的美丽,如果你是勇敢的精卫,运用21世纪小学生的智慧,你会怎样减少洪水的发生呢?(生发言)
8、全班齐读课文。
师:大家为精卫想了这么多的好办法,精卫一定很感谢大家,让我们学习精卫的勇敢善良,一起来保护地球,减少灾害的发生。最后,让我们再一起把这篇课文读一遍。
四、自主习字,书写生字
1、出示生字,开火车认读,检查认字情况。
2、小组内自主识记字形,分析字形,交流记字方法。
3、师范写,学生书写。
《精卫填海》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 认识15个生字,会写9个字,能综合运用学过的方法识字。
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积累词语。
3 了解课文内容,知道精卫这样的行为是勇敢的行为。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1 讲述愚公移山的故事。
2 你们想知道精卫是怎样填海的吗?
3 板书课题:精卫填海(读题,认读“精”“卫”)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自读课文。鼓励学生遇到不认识的字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
2 听读。播放朗读录音,要求:听准字音,听清故事内容。
三、自主互动、认读生字。
1 出示本课生字词
你认识哪些词语,找出来读一读。(学生自读词语)
谁喜欢当小老师带读,请你来教教大家吧!(学生当小老师带读)
2 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认读不认识的字,然后交流识字方法。
3 生字全认识了吗?请小组长把生字卡片分给小组的同学,请你们来教教同学或考考别人。
4 师出示生字卡片,认读,比一比谁是班里的识字大王。
5 组词游戏并选择词语说一句话。
四、多种形式,读通课文。
1 师带读课文。(提醒学生注意听读不认识的字)
2 指名读。(其他同学注意听并进行评议)
3 开火车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巩固生字。
1 教师出示生字卡片。
指名读。
开火车读。
二、仔细观察,指导书写。
1 出示要求会写的生字。
读一读,小组讨论:如何记住这九个字?
让学生当小老师说说记字的方法。
2师重点指导“与”、“仍”、“夜”的书写。
3 观察其他几个字在田字格的位置与同桌交流。
4 生练习书写生字。
三、感情朗读、感知感悟。
1 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想,你喜欢课文中的哪个自然段?找出来再读一读。
2 指名读一读,说说为什么喜欢这个自然段?
3 指导学生感情朗读。
四、课外延伸、拓展想象。
1 学了这个神话故事,你将如何评价精卫呢?想对她说些什么呢?
2 小结。
《精卫填海》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篇9
各位评委你们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语文长春版教材二年级下册第十版块《精卫填海》。这是中国神话故事中的经典之作。课文围绕精卫及其子孙日日夜夜填海的故事,让我们感受到精卫及其子孙坚强不屈、坚韧不拔的品格,这正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本课分三课时进行教学,本节课为第二课时。
语文新课标中提倡:让学生在自读自悟中、在边读边思中、在相互讨论中、在小组交换中、在互助学习中,动口、动脑、动手去学习朗读,去明白文句,去培养语感,去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凭据第一学段的学习目的,学生年事和头脑特点,在高兴营造开放而有活力的讲堂中,教学中以读为主,要在阅读中想象、交换、感觉语言的柔美,体验阅读的兴趣。特订定以下三维教学目的:
1、有情感地读课文,读出精卫的大胆刚强和大海恼怒的语气。
2、发挥想象力,演出精卫和大海对话的景象。
3、联合自己的想法评价精卫填海举动的意义。
教学重点:领会精卫与大海的对话景象。
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了解精卫的举动是怎样的举动。
2、准确有情感地朗读。
朱熹在《孟子会合》说过:“事必有法,然后而成”。为了突破重点,办理难点,顺遂到达教学目的,我重要接纳建立情境法、朗读感悟法、互助探究法、讨论交换法和演出感悟法为学生办事,力修业生在读中受到情绪的熏陶,在语言实践中学习语言,在咀嚼语言中积聚语言。
讲堂是教学设计实行的舞台,在多媒体课件的帮助下,夺取在本次教学流程中显现以下特点:
一、以读促讲,重在感悟。
上课伊始,利用动画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课内放手让学生自己读书,教在点子上。让学生在粗读、精读等阅读实践中走进文本,和文本进行平等对话,走进海神和精卫两个角色,想角色所想,说角色所说。课堂活了,学生对文本有了深刻体验,利用低年级学生思维活跃的特点,做表情来理解“愤怒”,多媒体的运用“泛滥”一词的情景视频给学生以强大的视觉冲击,其效果不言而喻。巧妙的突破重点,这样对文本所传达的勇敢、坚强的精神感悟自然水到渠成。
二、讲一读三,拓展视野。
新课程要求我们树立大教育观,要走出课堂,以课内促课外。而低年级的阅读是教儿童读书,重在开始;低年的级阅读是了解性阅读,重在感觉;低年级的阅读是含糊性的,重在综合。在本节课向学生保举一首称赞精卫的诗歌,反哺本文,升华主题。同时引领学生走出版籍的范围,走向更宽阔的语文天下。
三、体验课文,演出升华
在学生明白了课文之后,把课文演出出来,就进一步明白了课文,相识了脚色的内心,走进文本。
四、延伸教学,适时教育
让学生运用21世纪小学生的伶俐,接洽科学,睁开想象,想措施淘汰大水的产生。教育学生一起来掩护地球,淘汰灾害的产生。勉励学生多念书。
说到不如做到,总之,在本节课中,我愿做一个牧羊人,把可爱的孩子们引领到最肥沃的草地上恣意享受。
《精卫填海》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篇10
之四
帽山小学
教学目标 :
1 认识15个生字,会写9个字,能综合运用学过的方法识字。
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积累词语。
3 了解课文内容,知道精卫这样的行为是勇敢的行为。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故事导入 ,激发兴趣。
1 讲述愚公移山的故事。
2 你们想知道精卫是怎样填海的吗?
3 板书课题:精卫填海(读题,认读“精”“卫”)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自读课文。鼓励学生遇到不认识的字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
2 听读。播放朗读录音,要求:听准字音,听清故事内容。
自主互动、认读生字。
1 出示本课生字词
你认识哪些词语,找出来读一读。(学生自读词语)
谁喜欢当小老师带读,请你来教教大家吧!(学生当小老师带读)
2 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认读不认识的字,然后交流识字方法。
3 生字全认识了吗?请小组长把生字卡片分给小组的同学,请你们来教教同学或考考别人。
4 师出示生字卡片,认读,比一比谁是班里的识字大王。
5 组词游戏并选择词语说一句话。
多种形式,读通课文。
1 师带读课文。(提醒学生注意听读不认识的字)
2 指名读。(其他同学注意听并进行评议)
3 开火车读课文。
第二课时
复习检查,巩固生字。
1 教师出示生字卡片。
指名读。
开火车读。
仔细观察,指导书写。
1 出示要求会写的生字。
读一读,小组讨论:如何记住这九个字?
让学生当小老师说说记字的方法。
2师重点指导“与”、“仍”、“夜”的书写。
3 观察其他几个字在田字格的位置与同桌交流。
4 生练习书写生字。
感情朗读、感知感悟。
1 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想,你喜欢课文中的哪个自然段?找出来再读一读。
2 指名读一读,说说为什么喜欢这个自然段?
3 指导学生感情朗读。
课外延伸、拓展想象。
1 学了这个神话故事,你将如何评价精卫呢?想对她说些什么呢?
2 小结。
《精卫填海》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篇11
《精卫填海》是一篇神话故事,文字不多,重点描写了精卫的执着精神。这样的精神在愚公的身上也存在。教学时抓住文章中关键词语,对比体会大海之大和精卫之小,体会对比悬殊,体会精卫填海的决心与勇气。
导课时问学生曾见过什么样的大海?
学生答:波涛汹涌的大海、一望无际的大海、蔚蓝的大海、风平浪静的大海......
这一环节设计有两个目的,一作为一个语言训练点,提高学生表达能力;二为后文对比“大海之大”“精卫之小”埋下伏笔。
抓住第二自然段“天天”体会精卫从不间断,无论天气如何,忘记饥饿劳累,日日夜夜衔石子、树枝来填海。这是面对强大欺辱时的无畏,这是弱者执着的抗争!学生在对比的过程中逐渐体会精卫的内心世界,走进它的精神王国。
文章中的关键词语就是一串珍珠项链中最闪亮的珍珠,它藏着作者的情感,传递着丰富的内涵,表达着某种精神,诉说着不一样的情怀。教学中抓住这些关键词语,牵一发而动全身,窥一斑而知全豹,这是一种四两拨千斤的智慧。在日后的语文课堂当逐渐提高自己慧眼识“关键词”的能力,以一点想开去,让学生找准点,深挖井,收获汩汩的思想甘泉。
《精卫填海》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篇12
教学目标
一、通过文白对照,让学生掌握《精卫填海》的文言大意。
二、了解文言文和白话文的不同特点。
三.懂得故事背后蕴涵的精神。
教学流程
一、课件展示精卫填海图,激趣导入
1、展示图片“精卫填海”,观察“精卫”的样子:花脑袋、白嘴壳、红脚爪,有点像乌鸦。
2、它是谁?回忆读过的“精卫填海”故事。
二、出示《山海经》中文言文片段,文白对照,学习神话
1、出示《山海经》中文言文故事片段《精卫填海》,教师在音乐声中诵读故事。
2、学生跟师学读文言文《精卫填海》,注意句读,读出味道。
3、借助注释或组词语,初步理解文意。
三、阅读白话文《精卫填海》,文白对照,走进故事
1、小组成员开火车轮读故事,扫除生字障碍。
2、小组展示朗读情况,进一步感受故事情节。
3、进行文白对照,深入理解故事内容,感受人物形象。
(1)在白话文旁将对应的文言文内容写上,注意整洁、美观、有一定速度。
(2)同桌互查文白对照情况。
(3)集体交流文白对照情况。(一生读文言文内容,一生对应朗读白话文内容)
四、再入文本,体会神话人物精神品质
再次浏览白话文故事,讨论交流:
1、精卫为什么要填平大海?
2、精卫能否填平大海?(可拟题辩论:你赞同精卫的做法吗?为什么?)
3、从精卫身上你感受到了什么?(宁死不屈,斗志昂扬、坚持不懈、矢志不渝)
4、遇到困难时你会如何对待?
五、作业拓展,深化认识
1、续编故事:《小精卫填海》。
2、将故事编成课本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