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祖父的园子》教案范文(通用14篇)
五年级语文《祖父的园子》教案范文 篇1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感受园子的自由美好和“我”在园子中的活动,体会作者童年生活的快乐自由,感悟祖父给予作者的深深的爱和温暖,以及对祖父的怀念。
3.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读中感悟作者的情感。
教学难点:
读中感悟作者的语言特点。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预习导入
课前同学们预习了《祖父的园子》一文,通过课前阅读你认为这是一个怎么样的园子?这是一个______________园子。
过渡:在这样一个多姿多彩、生机勃勃的园子里,小作者都做了哪些有趣的事呢?让我们到课文中去寻找。
二、教学新课
(一)感悟小作者的童真童趣
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画出文中小女孩做的那些有趣的事,这些趣事表现了小女孩的什么特点?反复品读,用关键词做批注。(提示:文中共有五处)板书:读思批注关键词
预设1.第4自然段,关键词:好奇、爱模仿、瞎胡闹、顽皮等
师:小孩子对园中的一切充满了好奇,什么都想尝试,祖父戴草帽,我也戴草帽;祖父栽花,我也栽花;
祖父_______,我也______;祖父____,我也_____;
祖父_______,我也______;祖父____,我也_____;
师读前半句,生接后半句。
预设2.第5自然段,关键词:捣蛋、帮倒忙等。
预设3.第13自然段,关键词:自由快乐、无拘无束。
师:一会吃黄瓜,一会捉蜻蜓,一会又捉蚂蚱,真是想做什么,就做什么,真是我的地盘我做主,随心所欲,好不自在呀!
预设4.第14、15自然段,关键词:调皮、淘气、天真、可爱、有趣等。
师:你们浇过菜吗那看过别人浇菜吧?这水不往菜上浇,而是往天上扬,而且还大声喊着:“下雨啰!下雨啰!”,你们喊的还没拼尽力气呀,要拼尽力气大声喊,这样才开心哟!
好,现在你们玩的开心吗?谁还想来开心的玩一次?
预设5.第20自然段,关键词:自由、随心所欲等。
你看看,不用枕头,不用席子,席地而睡,好不惬意!
小结:读到这里,我想问问同学们,你们脑海中的这个小女孩是个什么样子呢?(长个什么样子)(大大的眼睛,梳着两个羊角辫,脸上黑一块,白一块的,光着小脚丫,一手拿着个半截黄瓜,另一只手拽着只拴着绳的一条腿蚂蚱。)板书:想像
过渡:如果,你在家也这样顽皮、淘气,会有什么后果?但在祖父的园子里,祖父打她了吗?她种菜把菜种踢飞了,祖父管她了么?她浇水,浇到天上去,祖父管她了么?她随便找个地方睡觉,祖父管她了么?她锄草时把谷穗锄掉,祖父管没管她?为什么单这件事管她呢?
(粮食来之易,从小要爱惜粮食)
(二)感悟祖父深沉的爱。
师生表演读(6——12)读中思考,祖父是怎么管她的,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慈祥、耐心、宽容、疼爱)哪个词更能体现祖父的耐心、宽容?
师:正因为有了祖父的宽容、宠爱,我才会在园子里玩得自由自在、无拘无束、无忧无虑,那祖父的园子中还有什么也是自由快乐的呢?
(三)体会园子的自由,构建自己的乐园。
自由朗读17自然段,读后哪些词在你脑海中闪现?
(自由自在、随心所欲,无忧无虑等)
这段中哪句话最能体现这里是自由自在呢?(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读这段的中心句,读出自由。园子中都有哪些事物是自由的?读文,师读前半句,生接后半句。
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若都不愿意,就——也没人过问它。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人管。蝴蝶随意地飞,一会儿从墙头上飞来一对黄蝴蝶,——一会儿又从墙头上飞走一只白蝴蝶。
师:你看,它们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一切都是自由的。你还能用上面的句式说说园子中别的事物么?
愿意......就......;若……就……
师:园子里的一切都那么自由,那么快乐,你也想拥有这样的乐园吗?闭上眼睛想像一下,你的乐园里都有些什么,你在园子里是怎么玩耍的?(心中的乐园)
三、总结学法。
学习本课让我们知道,读一篇文章,我们要边读边思,学会善于提取文中的重要信息,反复品读,用关键词做批注。在阅读时,边读边想像,并能及时地把自已的想像写下来,这样坚持下去,你也会成为萧红式的大作家。
四、拓展阅读,介绍作者及小说《呼兰河传》。
本文选自现代著名作家萧红的小说《呼兰河传》,小说中作者回忆许多童年的趣事,课后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去阅读,也可以把你的童年趣事写下来。
板书设计:
祖父的园子
自由快乐祖父的爱
五年级语文《祖父的园子》教案范文 篇2
【教学目标】
1.会认读“蚂蚱,樱桃,蚌壳,瞎闹,倭瓜,水瓢,圆滚滚”等词语,通过查字典,并结合课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2.仔细阅读课文,了解内容,体会出“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心情。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情趣.
3.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寄情于物的写法。
4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作者当时的感受。
【教学重难点】
体会“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心情。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情。
【教学准备】
收集有关萧红的资料。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
1、谈话揭题,齐读课题。
2、介绍作者萧红,了解《呼兰河传》
3、质疑:读了这句话,你想知道什么?
师梳理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初读,思考:这是个怎样的园子?
2、分类检查词语
3、这是个怎样的园子?
三、走近园子 感受美丽
1、祖父的园子美丽,充满生机
祖父的园子美丽,充满生机,你从哪里感受到?默读1-3、17-19自然段,划出句子读一读。
这园子里的花、草、蝴蝶都是自由快乐的,
1、我家有一个大花园,这花园里蜜蜂、蝴蝶、蜻蜒、蚂蚱,样样都有。蝴蝶有白蝴蝶、黄蝴蝶。这种蝴蝶小,不太好看。好看的是大红蝴蝶,满身带着金粉。蜻蜓是金的,蚂蚱是绿的。蜜蜂则嗡嗡地飞着,满身绒毛,落到一朵花上,胖乎乎,圆滚滚,就像一个小毛球,停在上面一动不动了。
2、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个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蝴蝶随意地飞,一会儿从墙头上飞来一对黄蝴蝶,一会儿又从墙头上飞走一只白蝴蝶。它们是从谁家来的,又飞到谁家去?太阳也不知道。
四,走进园子,感受快乐
1、除了动、植物还有谁也是快乐、自由的?
2、结合文本,交流以下趣事
祖父整天都在园子里,我也跟着他在里面转。祖父戴一顶大草帽,我戴一顶小草帽;祖父栽花,我就栽花;祖父拔草,我就拔草。祖父种小白菜的时候,我就在后边,用脚把那下了种的土窝一个一个地溜平。其实,不过是东一脚西一脚地瞎闹。有时不但没有盖上菜种,反而把它踢飞了。
祖父铲地,我也铲地。因为我太小,拿不动锄头杆,祖父就把锄头杆拔下来,让我单拿着那个锄头的“头”来铲。其实哪里是铲,不过是伏在地上,用锄头乱钩一阵。我认不得哪个是苗,哪个是草,往往把谷穗当做野草割掉,把狗尾草当做谷穗留着。
一抬头,看见一个黄瓜长大了,我跑过去摘下来,吃黄瓜去了。黄瓜还没有吃完,我又看见一只大蜻蜒从旁边飞过,于是丢下黄瓜追蜻蜒了。蜻蜒飞得那么快,哪里会追得上?好在也没有存心一定要追上,跟着蜻蜒跑几步就又去做别的了。采一朵倭瓜花,捉一个绿蚂蚱,把蚂蚱腿用线绑上,绑了一会儿,线头上只拴着一条腿,蚂蚱不见了。
玩腻了,我又跑到祖父那里乱闹一阵。祖父浇菜,我也过来浇,但不是往菜上浇,而是拿着水瓢,拼尽了力气,把水往天空一扬,大喊着
“下雨啰!下雨啰!”
3、萧红为什么这么快乐、自由?交流体会祖父的慈祥。
祖父发现我铲的那块地还留着一片狗尾草,就问我:“这是什么?”
我说:“谷子。”
祖父大笑起来,笑够了,把草拔下来,问我:“你每天吃的就是这个吗?”
我说:“是的。”
我看祖父还在笑,就说:“你不信,我到屋里拿来给你看。”
我跑到屋里拿了一个谷穗,远远地抛给祖父,说:“这不是一样的吗?”
祖父把我叫过去,慢慢讲给我听,说谷子是有芒针的,狗尾草却没有,只是毛嘟嘟的,很像狗尾巴。
感受祖父的慈祥:这位祖父好在哪儿?
我种白菜,把飞浇到天上去,他管不管?
我一会儿挖黄瓜,一会儿捉蜻蜓,他管不管?
我铲地把狗尾巴草当谷穗留着,他管不管?
怎么管?(三个笑)
这笑包含的是什么?只有怎样的祖父才会发出这样的笑?慈祥
看板书,连起来说:
慈祥的祖父,给了我自由……的园子。
五、深入文本,提炼写法
1.这个小姑娘写自己的快乐和自由,为什么还要写小动物,植物的快乐与自由呢?
2.文章重点想表现谁的快乐与自由?(小姑娘)
它用园子里的动植物的快乐与自由来突出小姑娘的快乐与自由,这种写作方法叫做寄情于物。
3.在我们理解了这种写作方法后,再读课文会有更深的理解?
4.第18小节:天空蓝悠悠的,又高又远。这句话仅仅是在写天空吗?蓝悠悠、又高又远吗?
5.著名作家茅盾对《呼兰河传》的赞誉——“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 再读课文。
【板书设计】
祖父的园子──“我”的乐园
多彩的园子
快乐的园子
自由的园子
五年级语文《祖父的园子》教案范文 篇3
早上,我上了《祖父的园子》这篇课文的第一课时,感觉颇多。下面我简单地说说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和设计的目的。
这篇文章节选自萧红的《呼兰河传》,被安排在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中。这是一篇精美的散文,行文挥洒自如,如清泉涓涓流淌,字里行间洋溢着清新自然的气息。在作者的笔下,万物皆有灵性,都是有生命的。在作者笔下,童年生活是那么快活惬意,令人难以忘怀。但是萧红的童年时寂寞而单调的,家里的后园是她唯一消遣的地方,慈爱而富有童心的祖父是她唯一的伴侣。然而,成人和儿童的视角和感受是不同的。所以我在教学中,充分地尊重文本的价值取向,尊重孩子们的阅读兴趣,把文中蕴含的天真唯美的东西张扬出来。
这个单元的主题是“童年”。阅读本组课文的重点是感受他人童年生活的情趣,体会词句表达的感情,并学习作者是如何留心观察生活,积极感受生活,真实的表达自己的感受的。我的设计大致遵循“潜入——涵咏——内化——释放”这样的层次进行悟读指导,抓住一个个童年的细节,进行文本细读,多元启悟,感受形象,体察情感,把文本的欠缺部分,空白点和沉默之处读出来,打开学生的思维空间,释放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我很欣赏张伟老师的“球心”教学。一堂课总有一个主要的目标,它就像是一首曲子的主旋律。这课的主要目标是:是让学生自主地、入情入境地读书,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自由和快乐,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领悟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并积累语言。每一个环节每一个问题我始终围绕着:祖父的园子是怎样的园子。通过景物、趣事、爷爷三方面的深入解读,层层递进,理解祖父的园子是生机勃勃的园子,是自由自在的园子,是充满爱和温暖的园子。早上展示的是前面两个层次,第二节课主要是感悟祖父的爱。正是因为祖父给了我心灵的自由,他允许我随便瞎闹乱闹,对我倾注了无尽的爱和宽容。他的爱让我放飞了孩子的天性,在他暖融融的爱的包围喜爱,才有了我的自由、快乐、幸福的童年。正是我心灵是自由的,所有在我的眼里一切都是自由快乐,甚至是充满了梦幻色彩。再带着这样的感悟引读第17自然段。最后话题一转:可是在我18岁时,祖父离开了我。由于母亲在我年幼时过世,继母和父亲都对他不好。再加上父亲的逼婚,使她的生活过得苦不堪言。在这篇文章时,作者已经离开爷爷十几年了。由于战乱,此时的她正与第三任丈夫居住在香港身患重病。在她《呼兰河传》的尾声中这样写道:引出小诗让学生声情并茂地朗读,说说情绪上有什么不一样?最后推荐阅读《呼兰河传》。
反思整堂课的得失,我发现还有这样的遗憾:比如在处理“一切都活了”这个环节时,由于没有充足的时间给学生思考,所以想象不大丰富,有的同学还出现没有琢磨透句式,所以说出来的语言质量不高。如果让学生静下来动笔选择写一写,我想效果会更好,理解会更到位。另外,我觉得造成这个环节有问题的是自己在备课时的预设不够,我以为学生可以展开丰富的想象,自己没有去写过,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所以当学生的回答出现了缺陷的时候,自己没有很好的调控。看来,上好一节课要一细再细,细节决定成败这句话用到哪儿都是真理。
五年级语文《祖父的园子》教案范文 篇4
设计、执教 杭州市崇文实验学校 虞大明
课前交流:作为学生,你觉得上课的时候什么最重要?(发言、笔记……)我觉得特别要做好两点:一是倾听,二是思考。老师要说一段话:“我叫虞大明。”你听出了什么?(生答)“我现在叫虞大明。”(生讨论)
在一个茫茫的大沙漠上,有一个人已经死了,他身边有一个包,他如果早一点打开这个包,她就不会死了。请你猜想他是怎么死的?为什么说他早一点打开这个包,他就不会死了?
学生大胆猜想。
有一位同学说那个包是降落伞包。这就是不同的思维方向。
(木子:谈笑风生,其乐融融,融洽了师生关系。)
一、开门见山,揭示课题
师:看了这个课题你会产生哪些疑问?
生:
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一起学习的课文。再读读课题。
师:请注意看屏幕,这是一篇什么课文?
生:略读课文
师: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怎么学略读课文,知道吗?
生:知道
师:你说
生:就是一节课学完。
师:那怎么一节课学完呢?略读课文需要我们自己去读读,自己去想想,自己去发现。 虞老师有个建议,学略读课文,我们可以采用几遍读的方法。
【木子:引导学生从课题入手,对学习略读课文的方法有所了解。】
二、初读课文,概览大意
师:第一遍读,可以快速浏览,想一想,这是一个怎么样的园子?当你有所感触的时候,就在课题旁边用词语记录下来,开始。(生自主浏览,写旁注)
【木子:此处教师手把手教给学生批注的方法。】
师:来。你说一个。
生:五谷丰登的园子。
师:你说“五谷丰登”,是不是说园子里什么东西都有?我们用另外一个词更准确,你自己修正。
生:应有尽有。
师:这个词怎样?好,我们就把这个词写上去。这是一个应有尽有的园子。还可以用什么词来形容这个园子。
生:这是一个五彩缤纷的园子。
师:有这种感觉的孩子请举手。这是一个五彩缤纷的园子。(师板书五彩缤纷)
师:还有不同的感觉吗?
生:这是一个充满生机的园子。(师板书:生机勃勃)
师:还有吗?
生:自由自在的园子
师:这是一个自由的园子(板书自由)
师:还有吗?
生:这是一个丰富多彩的园子
师:这个词跟哪个词意思差不多?
生:五彩缤纷
师:是啊,相同意思的,咱们写一个就行了。作者在这样的园子里不仅感到自由,而且感到无穷的乐趣。用哪一个词概括?
生:快乐
师:对呀!这还是一个快乐的园子。(板书:快乐)
师:真会读书。学略读课文,我们通过初读,对园子有了大概的了解,这是学好略读课文的第一步。同学们真了不起。一起看着板书说说,这是一个——
生:应有尽有、五彩缤纷、生机勃勃、自由自在、快乐无比的园子。
【木子:浏览是高年级语文教学的主要阅读方法之一,这里通过浏览来总体感悟园子的特点,让学生在浏览中思考,在思考中提炼出词语概括。让学生批注的同时参与板书,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三、文本探究,感悟特点
师:难怪这个园子会深深地烙印在萧红的心中,久久挥之不去。同学们,学课文如果光学到这儿,那还不行,这样学显然太肤浅了。我们还得第二遍读课文。第二遍读课文可以带着什么问题呢?来,看着板书,我们一起把刚才的初步感受重新变回问题。为什么说这是一个应有尽有的园子?为什么说这是一个——
生:五彩缤纷的园子。
师:为什么说这是一个——
生:生机勃勃的园子。
师:为什么这是——
生:自由自在的房子。
师:为什么这是一个——
生:快乐的园子
【木子:教师的适当引导,给了学生真切的感受——把刚才初步的感受重新变回问题,是文本阅读变肤浅为深刻的途径之一。】
【第一板块】感悟园子的五彩缤纷、应有尽有、充满阳光
师:这样吧,我们先来解决为什么说这是应有尽有的、五彩缤纷的、生机勃勃的园子?带着这个问题快速浏览课文。当你找到能够体现这些特点的句子以后,把这个句子划下来,然后在旁边把这些词写上去。这就叫做旁注。(生快速浏览,做旁注)
【木子:再次运用批注的方法。】
师:完成了吗?我们要学会看得快、找得快、脑子转得快。学略读课文,就是锻炼我们浏览的能力,而且是快速浏览的能力。有的时候我们甚至可以一目十行。有答案了吗?从哪儿让你感受到这是应有尽有的园子?把那段话读一读。
生:我家有一个大花园,这花园里有蜜蜂、蝴蝶、蜻蜓、蚂蚱,样样都有。
师:能说明吗?
生:能。
师:这个句子还能让我们感受到什么特点?
生:生机勃勃。
师:是啊!有人说,蜜蜂、蝴蝶是会舞蹈的精灵。就是这些蜜蜂啊,蝴蝶啊,这些精灵给园子带来了无尽的生机。所以在这句话的旁边你就可以写上生机勃勃。
师:从哪儿让你感受到这是一个五彩缤纷的园子?
生:花园里边明晃晃的,红的红,绿的绿,新鲜漂亮。
师:就是这句话。哪个自然段?
生:第二自然段。
师:是啊!学到这儿,你一定明白了:萧红之所以写一二自然段,就是想让我们明白祖父的园子是一个——
生:应有尽有、生机勃勃、五彩缤纷的园子。
【木子:快速浏览的能力是在实实在在的训练中获得的。此处就是让学生在紧张的阅读思考中领悟园子的生机勃勃与五彩缤纷。】
【第二板块】感悟园子里的快乐、自由
师:那么,为什么说这是一个自由的园子,这是一个快乐的园子呢?我们通过第三遍读课文,来解决这个问题。一般说来,一个人所做的事情往往就承载着这份自由和快乐。请同学们拿起笔,用圈关键字的方法来梳理一下,萧红在园子里做过哪些事。什么叫圈关键字?
生:圈出主要的、重要的字。
师:“万事开头难”,圈好第一件事是关键。比如这件事圈一个“吃”行么?
生:不行。
师:是的,得圈上“吃黄瓜”才能表述清楚。
(生读文,圈点)
师:交流一下,第一件——
生:栽花。
师:第二件
生:拔草。
师:第三件——
生:溜土。
师:课文里可以圈画前面一个“土”,后面一个“溜”,怎么能表示是“溜土”呢?
生:在“溜”的旁边写个“土”。
生:在“溜”和“土”之间画上颠倒符号。
师:这个方法很高明。第四件——
生:铲地。
师:第五件——
生:吃黄瓜。
师:第六件——
生:追蜻蜓。
师:没错。第七件——
生:采倭瓜的花。
师:那就可以概括为——
生:采花。
师:第八件——
生:捉蚱蜢。
师:捉蚱蜢。没错。第九件——
生:浇菜。
师:浇菜。没了吗?第十件——
生:睡觉。
师:你看,萧红在祖父的园子里可以尽情地做这么多事情,所以——这是一个
生:自由的园子
师:这是一个——
生:快乐的园子。
【木子:按着顺序读,圈关键字,都是略读的方法。具体地指导让学生在有目的、有方法的浏览中提炼出文章的叙述要点。】
四、细研课文,感悟“自由”
【第一板块】研读“自由之事”
师:这十一件事情当中,写得最具体的是哪件事?
生:铲地
师:感觉真准。哪几自然段写的是铲地?
生:第五自然段到十二自然段。
师:是的。请看大屏幕。虞老师特意把描写铲地的这些自然段呈现在大屏幕上。请问,你们为什么说这件事情写得最详细、最具体?从哪儿让你感受这件事写得最具体、最详细?
生:因为这件事,她用了好几个自然段写。
师:哎——是啊!这也是一种衡量的标准啊!你看,她写得特别长,用了比较多的自然段来描述,所以我们就断定这件事情是写得最具体的。这是一个依据。还有别的依据吗?
生:作者抓住了对话进行描写。
师:所以,同学们记住,我们在写一件事情的时候,如果能抓住对话来描写,那就会把这件事写得比较具体。还有什么依据吗?
生:其她几件事都是略写的,就这件事详写的。
师:还能从哪儿让你感受到这是写得非常详细的一件事。除了篇幅比较长,除了抓住了人物的语言进行描写,还有什么?
生:作者对外公的动作和神态进行了描写。
【木子:通过讨论让学生明确具体描写的方法就是抓住人物对话、动作、神态进行细致描写。】
师:由此看来,我们要让一件事写得比较具体,还可以抓住人物的神态进行描写。是啊。这样三个方面的依据,让我们完全有理由断定,铲地这件事情是所有十一件事情中写得最详细的。那我就纳闷了,我们刚才不是梳理过了,萧红在园子里做着多少件事情?
生:十件
师:这仅仅是写出来的,还有好多好多没有写出来的,那萧红为什么单单把这件事情写得那么具体?其他事情也挺有意思的,是不是?比如说浇水,我读过一遍就有印象了。萧红怎么浇的?大家一起来做一做。
(生一起做举瓢浇水动作)
师:怎么都是哑巴?萧红浇水时是一声不吭么?来一起做,老师不喊停不许停啊。
(生边呼喊边做动作,教室里一片欢腾)
师:有意思吗?
生:有意思。
师:为什么那些事情不写具体,独独把这件事情写得那么具体?这是一个值得我们去研究的问题。想一想,说一说。要求:把话说明白,说清楚,否则老师要追问,这叫“打破沙锅问到底”。你要受得住老师的“追问”
生:我想这件事情萧红记忆极为深刻。
师:那当然。那为什么独独对这件事情萧红印象极为深刻呢?我们还得抓住这件事情的本质来思考。
生:她把草当做了谷,把谷当做了草,其实是做错了一件事,可她爷爷没怪她。因为她爷爷很爱她。
师:你真会读书!同学们,知道吗?爷爷为什么要在园子里种谷穗?是种着玩的吗?
生:不是。
师:为了什么?
生:拿来吃的。
师:拿来吃的,拿来养家糊口的。而现在,萧红却把一畦的谷穗给铲了。这将意味着什么?
生:他们一家有可能会挨饿。
师:是啊!这是一般的调皮吗?
生:不是。
师:这是一般的捣蛋吗?
生:不是。
师:这可是犯下了——
生:滔天大罪。
师:呵呵,这道不能说是滔天大罪?这可是犯下了大错。同学们,当你们犯下这样的错误的时候,不要说这样的错误,就说在家里吃晚饭,啪嗒——碗打破了,你妈妈会怎么对你?
生:小时候会打我屁股。
师:你现在多大了?
生:十二岁
师:小时候会打你屁股,现在不打了。你看妈妈会打她屁股,你呢?
生:我妈就会吓唬我,说不要我了,让我去当乞丐。
师:呵呵,我认为你妈妈一定只是吓唬吓唬你,让你长点记性。但是萧红呢?犯下了这样的大错,她的祖父,也就是她的爷爷,还是怎么样面对她?
生:笑
师:笑了几次?
生:三次。
师:这“三笑”就是祖父对孙女儿的——
生:关爱
生:宽容。
师:连这样的大错,爷爷都能够原谅,都能够宽容,还有什么事情不能宽容和原谅呢?萧红在这样的大错中都能够感受到快乐,还有什么事情不能让她感受到快乐呢?所以,萧红要把这件事情写得特别详细。从这件事情当中,我们感受到祖父的园子是一个——
生:自由的、快乐的园子
【木子:通过此处的细读,让学生明白什么叫详略得当,如何才是详略得当——就是抓住最典型、最能说明问题的事例写具体。】
【第二板块】研读“自由之景”
师:虞老师觉得还有一个自然段,也能让我们感受到园子是自由的,哪个自然段?
生:第十六自然段。
师:你们认为呢?
生:是的。
师:请关注第十六自然段。(课件呈现)这一段不是写景的吗?你看这一段写到了花儿,写到了鸟儿,写到了倭瓜啊,写到了玉米啊,怎么让你感受到园子的自由呢?
生:她说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
师:这段话里面有一个句式反复出现,哪个句式?
生:愿怎么样就怎么样
师:对。要怎么样就——
生:怎么样。
师:所以我们就感受到了自由,是吧?
生:是。
师:关于倭瓜,关于玉米,虞老师也写了这样一段话,请看。(课件呈现老师下水文:倭瓜长蔓了,沿着花架往上攀,一直爬到了房顶,再挂下来,随风摇摆,甚是婀娜。黄瓜也开花了,这儿一朵,那儿一朵,怎么开,都很美,她们仰着黄色的小脸,向着和风点头。一群群蝴蝶在花间翩翩起舞,分享着这场花的盛宴。玉米苗也伸展着腰肢,向着天空微笑。一切都是美的!)快速浏览,你读出了什么?相信你读了这段话,你就会由衷地发出感叹,哇——这景色——
生:好美啊!
师:你看,同样描写的是这些景物,但是写法不同,我们的感受也不同。从这段话里面,我们读出了景物的什么?
生:美。
师:萧红的这段文字,让我们感受到园子的——
生:自由。一切景语皆情语。同样的景物不同的写法会带给人不同的感受。离开了写作目的,文字无法判断好与坏。作者难道仅仅在倾诉景物的自由吗?它实际上是在表达——
生:自己的自由。
师:萧红借景物的自由来表达她自由的心境。这样的写法就叫做——
生:借景抒情。
【木子:借景抒情,一切景语皆情语。这是描写景物的基本方法,是学生必须要习得的重要方法。】
师:透过这段文字,萧红她一定在诉说——(生在配乐中补读)课件出示:我愿意(摘黄瓜),就( );我愿意(捉蚂蚱),就( );我愿意( ),就( );
师:这样的事例举得完吗?
生:举不完。
师:所以我们可以用这样的话来概述——在这样的园子里,我——
生: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
师:学到这儿,你们一定明白了,这份快乐的源头就是——
生:自由
师:也就是说,因为自由,所以快乐。那么,为什么题目不叫自由的园子呢?
生:因为园子是祖父创造的。
生:是祖父的爱和宽容给了萧红自由和快乐。
师:说得好!所以,萧红就把这篇文章的题目定为——
生:祖父的园子
师:这也表达了萧红对祖父的——
生:怀念。
【木子:通过补充说话,让学生更加充分地感受那份自由和快乐。同时让学生了解命题的方法。】
五、猜测内容,阅读延伸
师:萧红的童年是快乐的,所以,萧红想到了用笔来刻录她的童年,让童年永恒。于是,她写就了一部小说,名字叫做——(课件出示《呼兰河传》的封面)
生:呼兰河传
师:猜猜看,在这本书里,萧红还会写什么?
生:其他快乐的事情
师:还有呢?
生:其他那些自由的事情,比如:捉鱼什么的。
师:一开始我也是这样想的。但是,有一位著名的作家,他读了这本书之后,是这样评价的——课件出示:它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茅盾)有什么疑惑吗?
生:为什么说她是一串凄婉的歌谣?
师:相信你们都有这样的疑惑,对吗?
生:是。
师:怎样才能解开心中的谜团?
生:去读读这本书。
师:愿意去读这本书,从而解开心中疑惑的请举手。(小手如林)
【木子:从一篇文章到一本书、一位作家,使阅读有了宽度,让学生对课外阅读产生兴趣。】
六、直面童年,引发思考
师:同学们,童年是美丽的歌谣,童年是动人的诗篇,童年是人生长河中短暂的一瞬。萧红用文字记录她的童年,还有许许多多的人用不同的方式来刻录她的童年。比如有一个著名的歌手,叫——罗大佑,他有一首歌叫《童年》。请看——播放歌曲。会唱的孩子可以跟着一起唱。
师:(在《童年》的歌曲声中)萧红用笔刻录童年,罗大佑歌刻录童年,虞老师向萧红学习,也用笔来刻录,想了解虞老师的童年吗?
生:想。(师逐段呈现下水文)
师:虞老师的童年有意思吧!。再看(出示照片和图片)。一张黑白的照片,加上几段文字,几篇文章,虞老师的童年就永恒了。聪明的孩子们,好好地想一想,你会用什么方式让你的童年永恒呢?想一想,再想一想,然后用实际行动来回答,下课!
【木子:歌词和教师下水文的拓展阅读,让学生明白文字可以记录的是时光不仅仅是为了完成学习任务。】
五年级语文《祖父的园子》教案范文 篇5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读读记记蚂蚱、樱桃、蚌壳、瞎闹、锄头、倭瓜、水瓢、圆滚滚、一动不动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心情,感悟作者的表达方式。
【教学重、难点】
教学本课的重点是引导学生自主读书,把握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领悟表达方法。
【教学理念】
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基础上,对学生的自主实践加以精心调控,使其有目的的选择学习内容,确定学习进度,在自主学习过程中体会情感,感悟语言,从而发展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童年冬日下的一队队骆驼,给作者留下了难忘的记忆,下面这篇课文中的哪些童年生活的情景让我对童年生活久久不能忘怀呢?
板书课题:
祖父的园子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主要内容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分小组讨论,交流:
作者回忆了童年时代在祖父的园子里快乐玩耍的哪些情景?
3、全班汇报交流:
观赏小昆虫,大榆树。
跟随外祖父栽花,拔草,种菜,铲地。
误把狗尾草当谷穗留下不铲除。
在祖父的园子里玩耍的情景:
摘吃黄瓜,追逐蜻蜓,捉玩蚂蚱。
用瓢舀水往天空扬。
沐浴阳光,感受花、鸟、果、虫的自由。
用草帽遮脸睡觉。
三、体会作者在园子里的心情
1、默读课文:
体会我在园子里的心情是怎样的.?你是从哪里体会到的?用笔勾出相关句子,并在旁边批注自己的体会。
2、全班交流:
让学生通过找句子,谈体会,有感情朗读,体会到我在园子里的心情,达成共识:我在祖父的园子里是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我的童年生活是多彩有趣的,令人向往的。
四、领悟表达特点
讨论:
作者为什么能将她的童年生活写得那样有趣,真实,吸引读者?
通过交流,老师点拨,使学生明白,作者留心观察生活,并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是写好童年生活的根本原因,要求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留心感受生活中的人、事、物。
五、课外延伸
课外阅读有关写童年生活的文章,如高耳基的《童年》,为口语交际学习作准备。
【板书设计】
祖父的园子──我的乐园
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表达感受
五年级语文《祖父的园子》教案范文 篇6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读读记记“蚂蚱、樱桃、蚌壳、瞎闹、锄头、倭瓜、水瓢、圆滚滚、一动不动”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心情,感悟作者的表达方式。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自主读书,把握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领悟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
领悟作者如何表现“我”在园子里的心情的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
让学生了解作家萧红,读一读她的有关文章。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上节课,我们随着作家林海音一起感受了她在北京城南的那段美好时光。今天,就让我们跟着另一位女作家萧红,走进《祖父的园子》,一同感受她的童年生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生字新词,读通课文。思考:你觉得祖父的园子是一个怎样的园子?试着用一个词语概括,并在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谈谈理解。
(本课清新活泼的笔调定会给学生带来耳目一新的感觉,定会对祖父的园子产生深刻、美好的第一印象。)
三、研读课文,体验情感
1、默读课文,找出印象最深刻的情景,体会“我”的心情。
(学生自主学习)
2、汇报交流:
(一)对园子的印象(1—3小节)
“我家有一个大花园,这花园里什么蜜蜂、蝴蝶、蜻蜓、蚂蚱,样样都有。……停在上面一动不动了。”“花园里边明晃晃的,红的红,绿的绿,新鲜漂亮。”
(1)从这几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祖父的园子里昆虫丰富多彩;昆虫非常可爱;祖父的园子充满生机、热闹、美丽……我对园子非常喜爱,难以忘怀。)
(2)有感情地朗读,读出热闹和生机勃勃的感觉。
(二)“我”跟着祖父在园子里干活、玩耍。(4—15小节)
“伏在”、“乱钩”,说明“我”的举止很天真可爱,说明了园子不仅是童年的乐园,而且是学习的大课堂。
(这几个小节围绕着“我”错把谷穗当野草割掉的趣事展开,通过对话表现“我”的年幼无知和天真顽皮,也表现出祖父对“我”的喜爱和呵护。一老一少,形象鲜明,语言生动,特别是人物心理很耐人寻味。教学中,还可安排角色表演的形式,激发兴趣、丰富内容、加深体验。)
(3)小结:“我”在园子里到底是玩还是干活?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我”在园子里干活就是玩,玩就是干活,反正都充满了欢乐。)
(4)选择句子或段落有感情地朗读,读出“我”的快乐。
(“捡了这个,扔了那个,心里却又想着另一个”,这种微妙的心情,是每个孩子共有的心理特点,因此,这一环节应重视孩子的朗读体验,读出孩子所特有的俏皮可爱。)
(三)感受园子里所有生命的自由。(16—17小节)
(1)思考:从这两段话中读出了什么?是从哪些句子读出来的?
(2)交流、讨论:
凡是在太阳下的,都是健康的、漂亮的。
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
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
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
黄瓜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个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
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
……
(3)重点朗读17小节,体会其中的自由和快乐。
(4)有感情地朗读后面三段话,通过适当的语气把“我”的快乐心情读出来。
四、回归全文,领悟写法
质疑:作者为什么能将她的童年生活写得那样有趣,真实,吸引读者?
五、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兴趣的,还可以背一背自己喜欢的段落。
2、摘抄课文中体现童真童趣的句段。
3、课外阅读有关童年生活的文章,如高尔基的《童年》,为口语交际做准备。
五年级语文《祖父的园子》教案范文 篇7
一、导入
师:同学们,作家萧红用富有诗意的语言,写了《祖父的园子》。在这座园子有树、有花、有菜、有庄稼,有蜻蜓、有蝴蝶、有蚂蚱、有小鸟,有风、有雨,还有太阳的光芒、有云朵的影子,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这座园子。齐读课题
二、感受我之快乐
1、师:在这座园子里发生了很多有趣的事情。请你自由朗读课文,看看课文写了哪些事情,你觉的哪件事最最有趣?
生自读自悟,教师巡回。
2、交流:
重点抓住以下几件趣事:
⑴ 祖父戴一顶大草帽,我戴一顶小草帽。祖父栽花,我就栽花;祖父拔草,我就拔草。当祖父下种,种小白菜的时候,我就跟在后边,把那下了种的土窝,用脚一个个地溜平。哪里会溜得准,东一脚西一脚地瞎闹。有时不单菜种没被土盖上,反而被我踢飞了。
你体会到什么?淘气、调皮。特别从哪个词体会到?有时不但菜种被我踢飞了,甚至连鞋子也跟着一起踢飞了。
通过男女生分读体会我和祖父的亲密。
⑵ 祖父铲地,我也铲地。因为我太小,拿不动那锄头杆,祖父就把锄头杆拔下来,让我单拿着那个锄头的“头”来铲。其实哪里是铲,也不过爬在地上,用锄头乱勾一阵就是了。也认不得哪个是苗,哪个是草,往往把韭菜当作野草一起割掉,把狗尾草当作谷穗留着。
你仿佛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画面?是不是特有趣?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
(体会天真,傻的可爱。)
⑶ 当祖父发现我铲的那块满留着一片狗尾草时,他问我:“这是什么?”
我说:“谷子。”
祖父大笑起来,笑得够了,把草摘下来问我:“你每天吃的就是这个吗?”
我说:“是的。”
我看着祖父还在笑,我就说:“你不信,我到屋里拿来你看。”我跑到屋里拿了鸟笼上的一头谷穗,远远地就抛给祖父,说:“这不是一样的吗?”
祖父慢慢地把我叫过去,讲给我听,说谷子是有芒针的,狗尾草则没有,只是毛嘟嘟的,真像狗尾巴。
祖父虽然教我,可我并不仔细看。一抬头看见一个黄瓜长大了,跑过去摘下来,我又去吃黄瓜了。黄瓜还没有吃完,又看见了一个大蜻蜓从旁边过,于是丢了黄瓜又去追蜻蜓了。跑了几步就又去做别的了。
(联系“小猫钓鱼”“小猴子下山” 体会有趣,你讨厌她吗?)
⑷ 玩腻了,又跑到祖父那里去乱闹一阵。祖父浇菜,我也抢过来浇。不过我并不往菜上浇,而是拿着水瓢,拼尽了力气,把水往天空一扬,大喊着:“下雨了!下雨了!
指导朗读,“下雨了!下雨了!”体会快乐。你又看到怎样的情景?可她还是拿着水瓢,拼尽了力气把水往天空一扬,大喊着:“下雨了!下雨了!
师:过渡:园子里发生了这么多有趣的事情,在这样的园子里作者是怎样的心情呢?
三、融情于景,体会写法
师:仅仅是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的吗?还有什么也是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的,请你在文中找一找。
交流:
重点句子(园子的):
1、我家有一个大园子,这园子里蜂子、蝴蝶、蜻蜓、蚂蚱,样样都有。蝴蝶有白蝴蝶、黄蝴蝶。这种蝴蝶极小,不太好看。好看的是大红蝴蝶,满身带着金粉。蜻蜓是金的,蚂蚱是绿的,蜂子则嗡嗡地飞着,满身绒毛,落到一朵花上,胖圆圆的就跟一个小毛球似的不动了。
出示图片:
你最喜欢什么?作者更喜欢啦,这不她正得意地向你炫耀呢!
指名读,你不得意,你为什么这么得意?(美、生机勃勃)一起美美地读。
2、根据回答出示第13自然段:
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飞上天似的。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一谎花,就开一谎花,愿意结一个黄瓜,就结一个黄瓜。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蝴蝶随意地飞,一会从墙头上飞来一对黄蝴蝶,一会又从墙头上飞走了一只白蝴蝶。它们是从谁家来的,又飞到谁家去,太阳也不知道这个。只是天空蓝悠悠的,又高又远。
哪些都是自由的?还有哪些是自由的?
出示:
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
出示图片。
引读:
我就是倭瓜,我愿意______就______;我就是玉米我愿意___
__就_____;我就是黄瓜,我愿意______就_______。
出示组图:
我就是______,我愿意______就_______
再读: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
练说:
我也是自由的,我要______就______(愿意______就__
____)。
再读:
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园子里一切景物的自由都在传达着我的自由呀!这种写法叫借景抒情、融情于景呀。
3、出示画面,播放背景音乐:
师:嘘!我玩累了,不用枕头,不用席子,把草帽遮在脸上就睡着了。此时她正做着甜甜的美梦呢,她梦见了______
师:读到这里,你们的心是否也痒痒的,有什么话想说吗?
师:多么渴望这样的园子里的生活呀,这哪里是一座园子,分明就是作者童年的乐园
板书:
乐园
三、品悟祖父之爱
那么是什么给了我这样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的生活呢?请找找文中描写祖父的句子,想一想这是一位怎样的爷爷?
(勤劳──培育庄稼,慈爱宽容──从不责备。)
师:文章中有好几处写到了祖父的笑,请看课文插图你从祖父的笑中读到了──。
(笑中的慈爱、包容、呵护。)
师:是呀,有了祖父的爱,这座园子才会充满生机,充满乐趣,所以在我眼里──-再读:“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
这是一座乐园,更是一座爱园。
板书:
爱园
四、总结
萧红一生悲苦,8岁丧母,父亲因她是女孩歧视她,继母更不喜欢她,她是在可怜的阴影中长大的。但她从祖父那里享受到了快乐的童年,享受到了什么是爱。无论她经历怎样的逃亡和饥饿,无论她面对怎样的不幸与苦难,祖父的爱就象一束阳光温暖着她,她在《呼兰河传》里深情地写下了“从祖父那里,知道了人生除了憎恶与冰冷之外,还有温暖与爱。所以我就向这温暖与爱的方面,怀着永远的憧憬和追求。”
读着这句话,有什么东西深深地触动了你吗?
这是一座爱园,更是一座精神的家园。这祖父的园子怎不令她难忘呢?
板书:
家园
课后请继续走进萧红,走进她的《呼兰和传》,下课!
五年级语文《祖父的园子》教案范文 篇8
【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想象课文描写的“我”在祖父的园子里的生活情景,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
2、认识8个生字及“蚂蚱、樱桃、蚌壳”等词语,摘录描写优美的句子。
【课时安排】
【教学过程】
一、读诗导入,揭示课题
童年是最纯真、最令人难忘的岁月。上一篇课文,冬阳下的一队队骆驼,给作者留下了难忘的记忆。今天,我们要走进《祖父园子里》,与作者一同感受童年在园子里的心情。
二、初读课文
三、按阅读提示再读课文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文。
2、找出自己最喜欢的段落先自己练读,再读给同伴听。
3、想一想:
四、汇报交流
1、文章开头的描写:“我家有一个大花园停在上面一动不动了。”“花园里边明晃晃的,红的红,绿的绿,新鲜漂亮。”
2、你觉得“我”在祖父园子里做的事情哪一件最有趣?说说为什么?
① 祖父戴一顶大草帽,我戴一顶小草帽;有的不但没有盖上菜种,反而把踢飞了。
② 其实哪里是铲;把狗尾巴当做谷穗留着。
③ 一抬头,看见一个黄瓜长大了,于是丢下黄瓜追蜻蜓了。
④ 祖父浇菜,我也过来浇,大喊着:“下雨啰!下雨啰!”
写园子里植物和动物的自由自在,表达“我”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快快乐乐的心情;“我”内心充满了快乐和自由,所以,在“我”的眼里,园子里一切都是自由、快乐,都是那样美好,充满活力。有感情地读课文的后面三段话,要求通过适当的语气把“我”的快乐心情读出来。
五、朗读全文,布置作业
1、从课文的字里行间,我们深切地感受到童年的纯真和美好。童年是一幅画,绚丽多彩;童年是一首诗,耐人寻味。让我们齐声有感情地朗读这篇文章,再次感受童年的美好。
2、摘抄课文能体现童真童趣的句段。
五年级语文《祖父的园子》教案范文 篇9
教学目标
1、8个生字,读读记记“蚂蚱、樱桃、蚌壳、瞎闹、锄头、倭瓜、水瓢、圆滚滚、一动不动”等词语。
2、有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作者的情,作者的表达方式。
【教学重点】
引导自主,把握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感情,领悟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
领悟作者如何表现“我”在园子里的的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
让学生了解作家萧红,读一读她的文章。
【教学】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上节课,我们随着作家林海音一起感受了她在北京城南的那段美好时光。今天,就让我们跟着另一位女作家萧红,走进《祖父的园子》,一同感受她的童年。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生字新词,读通课文。思考:你觉得祖父的园子是一个的园子?试着用一个词语概括,并在文中找出相关的谈谈理解。
(本课清新活泼的笔调定会给学生带来耳目一新的感觉,定会对祖父的园子产生深刻、美好的印象。)
三、研读课文,体验情感
1、默读课文,找出印象最深刻的情景,体会“我”的心情。
2、交流。
(一)对园子的印象。
“我家有一个大花园,这花园里什么蜜蜂、蝴蝶、蜻蜓、蚂蚱,样样都有。……停在上面一动不动了。”“花园里边明晃晃的,红的红,绿的绿,新鲜漂亮。”
(1)从这几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祖父的园子里昆虫丰富多彩;昆虫非常可爱;祖父的园子充满生机、热闹、美丽……我对园子非常喜爱,难以忘怀。)
(2)有感情地朗读,读出热闹和生机勃勃的感觉。
(二)“我”跟着祖父在园子里干活、玩耍。
“伏在”、“乱钩”,说明“我”的举止很天真可爱,说明了园子不仅是童年的乐园,而且是的大课堂。
(这几个小节围绕着“我”错把谷穗当野草割掉的趣展开,通过对话表现“我”的年幼无知和天真顽皮,也表现出祖父对“我”的喜爱和呵护。一老一少,形象鲜明,生动,特别是人物心理很耐人寻味。教学中,还可安排角色表演的形式,激发兴趣、丰富内容、加深体验。)
(3)“我”在园子里到底是玩还是干活?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我”在园子里干活就是玩,玩就是干活,反正都充满了欢乐。)
(4)选择句子或段落有感情地朗读,读出“我”的。
(“捡了这个,扔了那个,心里却又想着另一个”,这种微妙的心情,是每个共有的心理特点,因此,这一环节应重视孩子的朗读体验,读出孩子所特有的俏皮可爱。)
(三)感受园子里所有的自由。
(1)思考:从这两段话中读出了什么?是从哪些句子读出来的?
(2)交流、讨论。
凡是在太阳下的,都是的、漂亮的。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个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
(写园子里植物和动物的自由自在,表达“我”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快乐心情;所以,在“我”的眼里,园子里的一切都是自由、快乐的,都是那样美好,充满活力。)
(3)重点朗读17小节,体会其中的`自由和快乐。
(理解作者在这一小节列举了大量事物,花费大量笔墨细致的用意,充分感受园子中所有生命的自由自在。)
(4)有感情地朗读后面三段话,通过适当的语气把“我”的快乐心情读出来。
四、回归全文,领悟写法
质疑:作者为什么能将她的童年生活写得那样有趣,真实,吸引读者?
(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并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把“我”—一个小孩做的、想的、说的如实地写下来。这些事,只有小孩会这样做,这样说,具有真情实感。作者的描写具体生动,用了一系列的动作、语言,心理描写,使我们好像真正走进了园子,看到了“我”一样。因此,我们也要做生活的有心人,留心感受生活中的人、事、物。)
(这篇课文为什么能给人带来强烈的震撼,使人心驰神往?缘于作者敏感的心灵,细腻的笔触,她选取的例子看似一件件平常的小事,却往往最易打动人,印证了“生活就是写作的源泉”,对我们的写作有很好的启发意义。)
五、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兴趣的,还可以背一背自己喜欢的段落。
2、课文中体现童真童趣的句段。
3、课外阅读有关童年生活的文章,如高尔基的《童年》,为口语交际做准备。
五年级语文《祖父的园子》教案范文 篇10
一、给黑体字选择读音。
蚌壳(bàng bàn) 樱桃(yīng yīn) 啃吃(kěn kěng)
倭寇(wō wēi) 水瓢(piáo páo) 玩腻(mì nì)
二、比一比,再组词。
碟( ) 飘( ) 愉( ) 啃( ) 烁( )
蝶( ) 漂( ) 榆( ) 肯( ) 砾( )
谍( ) 瓢( ) 渝( ) 恳( ) 乐( )
三、品一品句子的思想感情。
1.凡是在太阳下的,都是健康的、漂亮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子模仿秀(用上黑体字)。
1.其实哪里是铲,不过是伏在地上,用锄头乱钩一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拍一拍手,仿佛大树都会发出声响:叫一两声,好像对面的土墙都会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时不但没有盖上采种,反而把它踢飞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课文传真(根据课文填空)。
1.课文中的“我”回忆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几件童年趣事,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2.童年的“我”在园子里的心情可以用这些词语来形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年级语文《祖父的园子》教案范文 篇11
教学目标:
1、会认读“蚂蚱,樱桃,蚌壳,瞎闹,倭瓜,水瓢,圆滚滚”等词语,通过查字典,并结合课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2、仔细阅读课文,了解内容,体会出“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心情。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情趣.
3、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 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作者当时的感受。
重难点:
体会“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心情。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童年冬日下的一队队骆驼,给作者留下了难忘的记忆,下面这篇课文中的哪些童年生活的情景让“我”对童年生活久久不能忘怀呢?板书课题:祖父的园子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主要内容。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找出生字新词,注意读准字音.
3、查字典,联系上下文,与同桌探讨,理解课文中的词语。
4、分小组讨论,交流,作者回忆了童年时代在祖父的园子里快乐玩耍的哪些情景?
5、全班汇报交流,师根据学生交流。
三、体会作者在园子里的心情
1、默读课文,体会“我”在园子里的心情。是怎样的?你是从哪里体会到的?用笔勾出相关句子,并在旁边批注自己的体会。
2、全班交流
让学生通过找句子,谈体会,有感情朗读,体会到“我”在园子里的心情,达成共识:“我”在祖父的园子里是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我”的童年生活是多彩有趣的,令人向往的。
四、领悟表达特点。
讨论:作者为什么能将她的童年生活写得那样有趣,真实,吸引读者?
通过交流,老师点拨,使学生明白,作者留心观察生活,并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是写好童年生活的根本原因,要求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留心感受生活中的人、事、物。
五、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课外延伸:课外阅读有关写童年生活的文章,如高耳基的〈童年〉,为口语交际学习作准备。
3、预习新课。
板书:
祖父的园子──“我”的乐园
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表达感受
《祖父的园子》教学反思
《祖父的园子》是女作家萧红写的篇优美的散文,文笔挥洒自如。课文重点写了作者在祖父的园子中自由自在的童年生活,课文中的语言富有孩子气,同样富有诗情画意,把世界在孩子心里的样子真实地再现出来了,学生读来感觉亲切,感觉这事就像发生在自己身上。从而让学生体会到作者只是用真情实感去表现生活中的真实故事,所以会打动读者。
本文是略读课文,所以要让学生结合课前的提示,在充分地自主地读文的基础上体会作者的情感,在读中感悟语言的特点。在充分读书的基础上,交流“我”在园子里心情是怎样的,是从哪些描写中体会到的,或作者为什么对祖父的园子久久不能忘怀,交流中指导学生有感情的读一读有关的段落,读出自己的体会,感受作者的语言特点和表达方式。由于本文比较贴近学生的生活,所以理解起来很容易。
最后,再细细品读课文,对学生的引由浅入深的引导,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走向深入,而又不能让学生在学习中带来负担和痛苦。做到起于学生实际,通过点拨、引导、启发,使学生达到另一高度。比如,《我和祖父的园子中》中要引导学生体会的自由。我首先问,作者和祖父在园子里做什么?——体会我和祖父关系的亲密。再问:祖父在劳动,我也真的在劳动吗?从一些词句中,你看出了什么?从而感受我的童年生活是怎样的?再说说形成这一切的原因。这一系列的问题设计,引导让紧贴学生的原有水平,再稍加点拨,学生就过去了,没有任何跳跃和生涩的感觉,只是很自然的像泉水一样淙淙流淌着.
五年级语文《祖父的园子》教案范文 篇12
一、学习目标:
1.认识8个生字,读读记记“蚂蚱、樱桃、蚌壳、瞎闹、锄头、倭瓜、水瓢、圆滚滚、一动不动”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心情,感悟作者的表达方式。
二、自学生字(课前完成,检查)
1、读准生字词(分辨多音字)。
2、形近字对比组词。
3、分析难写字和易错字。
4、理解难懂的词语( 联系上下文、查词典)。
三、初读课文,知大意。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找出生字新词,注意读准字音.
3、想想作者回忆了童年时代在祖父的园子里快乐玩耍的哪些情景?
1 观赏小昆虫,大榆树
2 跟随外祖父栽花,拔草,种菜,铲地
3 误把狗尾草当谷穗留下不铲除
在祖父的园子里玩耍的情景:
4 摘吃黄瓜,追逐蜻蜓,捉玩蚂蚱
5用瓢舀水往天空扬
6 沐浴阳光,感受花、鸟、果、虫的自由
7 用草帽遮脸睡觉
四、理解课文,
1、课文中哪些情景让“我”对童年生活久久不能忘怀呢?画出有关的句子,并说说原因。
2、说说“我”在园子里的心情怎样,从哪儿体会到的。
满足,得意,自由自在,无忧无虑
3、有感情的朗读你喜欢的部分。
课后反思 :
祖父的园子是一幅明丽的漂亮的富有童话色彩的画,画中有树、有花、有菜、有庄稼、有蜻蜓、有蝴蝶、有蚂蚱、有小鸟、有风、有雨,还有太阳的光芒、云朵的影子。
资料交流:学生出示自己课前准备的作者的资料,以了解萧红短短一生的文学成就,以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
体会作者的情感。
因为是略读课文,所以我让学生结合课前的提示,充分地自主地读文,在读中体会情感,在读中感悟语言的特点。并在读书的基础上 ,交流:
(1)“我”在园子里心情是怎样的?
(2)是从哪些描写中体会到的?交流中引导学生读有关的段落,读出自己的体会,感受作者的语言特点和表达方式。
五年级语文《祖父的园子》教案范文 篇13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3至12自然段、14自然段,能紧扣“玩”字发表自己的读书感受;
3.在读中感悟作者率真、质朴的独特的语言魅力;
4.通过阅读、品味有关语段、语句,深切感受祖父与我之间浓浓的亲情,体会作者对童年无拘无束生活的眷念和对祖父的怀念。
教学重点:咀嚼文字,体验作者童年生活的快乐和自由,感悟祖孙间的浓浓亲情。
教学过程:
一、回顾园子,导入新课。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们心中留下了一个什么样的园子?请说说理由。
2.二十多年后,园子里的一切依然活跃在萧红眼前。让我们听她娓娓道来--指名读第2自然段。
二、品读语言 享受快乐。
1.请同学们边读边想象3-12自然段描述的画面,划出你认为最有趣的句段,还可以写下自己的感受!
2.生默读感悟。
3.指名读第3自然段,其他同学听一听,想一想,这样的画面好玩吗?为什么?
4.让我们用刚才的方法再来学一学第4自然段,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想象画面,哪些词句让你觉得好玩?为什么?
5.请同学们轻声读5-10自然段,对话部分同桌可以分角色朗读。
6.自由读11自然段,哪些词句让你觉得特别好玩呢?
7.指读第12自然段。其他同学边听边体会,这段话又好玩在哪儿?
8.祖父一天都在园子里边,他劳动我玩耍。他拔下锄杆帮着我玩,他教我认穗逗着我玩,他被我抢过水瓢,任由我瞎闹。园子里飘着乐趣,飞着自由,流淌着浓浓的爱。
三、感受自由,拓展说话。
1.我是自由快乐的,就连园子里的植物也是自由快乐的。引读:太阳在园子里显得特别大。花开了,就像( )。鸟飞了,就像( )。虫子叫了,就像( )。一切都( )。
2.要做什么,( ),要怎么样,( ),都是( )。倭瓜是自由的,( )。黄瓜是自由的,( )。玉米是自由的,( )。蝴蝶是自由的,( )。蚂蚱是自由的,( )。蝉是自由的,蜂子是自由的,( )。只是天空蓝悠悠的,又高又远。
四、出示小诗,配乐诵读。
1.终于,我玩累了。……只用草帽遮着脸就睡着了,草地是床,蓝天是被!读的时候,轻一点,再轻一点,不要惊醒了她美丽的梦!(出示小诗)
2.那快乐自由的园子,那满脸是笑的祖父,还有那用草帽遮着脸睡觉的小女孩,渐渐的,渐渐的淡出了我们的视线。
五、介绍作者,推敲课题。
1.介绍作者
2.此后的二十多年,萧红念念不忘这个园子?在她心中,这是一个________的园子。
3.这篇文章被很多教科书选用。编者给这篇文章加的题目,有的是《祖父和我》,有的是《祖父的园子》,而苏教版的题目是《我和祖父的园子》,请比较比较,你觉得哪个题目更合适呢?
4.总结
五年级语文《祖父的园子》教案范文 篇14
【教学重点】学习平实贴切的景物描写,体会“我”眼里祖父的形象。
【教学难点】体会儿童天真烂漫的个性特征。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作家笔下的有关童年生活的作品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丰子恺《给我的孩子们》……女作家萧红在她的长篇小说《呼兰河传》里,为我们展示了她充满欢乐的童年生活。让我们一起走进她的童年生活中去看一看吧!
板书作者:
萧红
二、粗读
1、若给课文起个标题,你起什么名字,请说说理由:
预设《祖父和我》:叙事的主角(快七十岁的祖父和四五岁的女孩);《我家的大花园》:描写的对象;《我的故事》……起什么标题要视内容而定。
2、读课文,带着感情来读:
第2~6(女生读),为什么叫女生读,请男生回答。
明:视内容而定,花园的景物,为下文开展作铺垫。要注意把一个四五岁的女孩的口吻读出来,表现孩子的稚气。
第7~26节(男生读),叙述了什么事儿?
明:学种菜,学铲地,辨认谷子和狗尾巴草,学浇菜。注意年龄差异,语气、语调有区别,老人苍老、低沉有力宜用降抑调季、平直调,小孩活泼,清脆高昂宜用高升调。
第27~31节(齐读),读出小萧红对这园子的印象。
明:觉得什么都是好玩的、自由自在的。再读28节,读出自由的味道。提萧红的生平,父亲的暴戾无情,婚姻的坎坷给予成年萧红的影响,使她很怀念幼年时的欢乐时光,无拘无束,自由自在。
三、研读
1、在“我”的眼里,祖父是一个怎样的人?
明:热爱生活、热爱劳动,对“我”非常宽容、慈爱、谆谆教诲、平易近人的人。
理由:
“祖父一天都在后园里边。”“因为我太小,拿不动那锄头杆,祖父就把锄头杆拔下来,让我单拿着那个锄头的头来铲。”“祖父大笑起来,笑得够了,把草摘下来问我。“祖父慢慢地把我叫过去,讲给我听……”“祖父浇菜,我也抢过来浇……”
2、用合适的形容词来形容“我”,并说出你的理由?
明:天真烂漫的“我”。
理由:
“祖父戴一个大草帽,我戴个小草帽,祖父栽花我就拔草。”小孩子喜好模仿的天性,祖父做什么,我就做什么。
“我看着祖父还在笑,我就说:‘你不信,我到屋里拿来你看。上的一头谷穗,远远地就抛给祖父了,说:‘这不是一样的吗?”我跑到屋里拿了鸟笼,自认为是正确的,因而充满自信,因祖父的笑而觉得受了莫大的委屈,对祖父也就不那么亲近了,很容易受情绪影响。
“祖父虽然教我,我看了也并不细看,也不过马马虎虎承认下来就是了。抬头看见了一个黄瓜长大了,跑过去摘下来,我又去吃黄瓜去了。”在事实面前也只是马马虎虎承认错误,注意力极易分散“委屈”,一下子就忘记得一干二净了。
3、这样的“我”的眼中的园子自然也是充满了童趣,找例子分析。
明:“蜻蜓是金的,蚂蚱是绿的,蜂子则嗡嗡地飞着,满身绒毛,落到一朵花上,胖圆圆地就和一个小毛球似的不动了。”用儿童的眼光来观察,辨别颜色、形状、声响,呈现出来的是景物的本来面目,因而平实贴切,充满孩子的欢愉和真挚。
理由:
“来了风,这榆树先啸,来了雨,大榆树先冒烟了。太阳一出来,大榆树的叶子就发光了,它们闪烁得和沙滩上的蚌壳一样了。”从听觉、视觉(形态和亮度),再用比喻句,写出了一个四五岁小女孩对大榆树的好奇,好玩。 ”
四、作业
仿照课文,请用一两个百字左右的小故事说说你记忆中的孩童时代。
【板书设计】
祖父的园子
萧 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