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小兔找太阳教案范文(精选2篇)
幼儿园小兔找太阳教案范文 篇1
教材分析:
《纲要》中“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这篇童话内容富有童趣,句式具有重复性,内容含有推理性,既可以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又可以和数学领域渗透发展形状、颜色的认识和逻辑推理能力的培养。
活动目标:
1、感知童话中情节与词语的重复,学习词语如“提”“飘”“可爱”。
2、运用观察、猜测、参与演示的方法,理解和表现童话的内容。
3、喜欢倾听作品,能有兴趣地参与活动。
活动准备:
背景图、音频。
活动过程:
1、教师出现教具,引出活动。
教师出示可粘贴的教具,让幼儿猜测四种圆圆的、红红的东西是什么?
小朋友,你们猜猜我是谁?我长得圆圆的,红红的,会是什么呢?
幼儿回答,根据幼儿的回答进行丰富相应的词汇学习。
活动分析:运用猜测的方法,既能调动幼儿的兴趣,激发幼儿的热情,又能发展幼儿的判断推理能力。
2、引导幼儿感知童话。
教师出示教具小兔,边对应背景中的灯笼、萝卜、气球、太阳讲述故事。
教师放音频,同时让一位幼儿模仿教师手执小兔,故事讲到哪里就将小兔指向哪里的背景。
活动分析:教师运用活动式教具,完整欣赏童话,给幼儿一个整体感知。活动式教具的运用对于小班幼儿来说符合他们的年龄特征,能够吸引他们的专注力。
3、师幼讨论进一步熟悉故事内容。
引导幼儿讨论:故事中讲了谁?小兔找到了太阳了吗?小兔是怎样找到太阳的?
教:小兔先找到谁?又找到谁?最后找到谁?(运用简笔画直观表现)
在讨论的过程中,教师有意识地强调叠词“红红的、圆圆的、亮亮的、暖洋洋的”丰富幼儿的词汇。
活动分析:为了让幼儿更深地了解掌握故事,结合小班幼儿直观感知的特点,运用简笔画的形式,帮助幼儿梳理故事结构,便于理解和记忆。
4、表演故事。
请幼儿来当小兔,教师当兔妈妈,表演故事。
请部分幼儿来当兔妈妈,运用对答的方式进行故事表演。
活动分析:运用演故事的方式帮助幼儿内化故事,积累语言,运用语言。同时给予幼儿大胆表现展示自我的机会,发展幼儿的艺术表现能力。
5、拓展提问。
如果小兔在我们幼儿园里找一找,还会找到哪些圆圆、红红的东西呢?
引导幼儿拓展思维进行观察。
活动分析:幼儿园教育活动各领域的内容是相互渗透的,所以在活动中,回归生活,结合实践,引导幼儿观察,从中提取相关的特征,发展幼儿对图形和颜色的辨别能力,以及概括分析能力。
6、教师总结评价。
活动分析:教师的形成性评价,可以帮助幼儿梳理活动脉络,深化学习内容。
教学反思:
这堂活动设计从幼儿的生活实际出发,围绕小兔子找太阳这条线索,趣味性浓,是幼儿喜欢的。在引导幼儿学习讨论中,运用简笔画的方式来帮助幼儿记忆理解故事,用丰富的学习方式克服幼儿注意力易分散的缺点,使幼儿始终保持兴趣于故事,通过拓展性的谈话,发散幼儿思维,再次回归生活,观察归纳概括,在现实物品中找特征。
幼儿园小兔找太阳教案范文 篇2
活动目的: 用改变小兔五官位置及方向的方法表现小兔的`各种头部动作。
活动准备:
1、黑色记号笔、油画棒、水粉颜料、水粉笔。
2、纸制教具:两盏红灯笼、三个红萝卜、四只红气球、一个太阳、小兔头部。
活动过程:
一、 以讲故事的口吻引导幼儿讨论
1、教师出示小兔头部。有一天,小兔问妈妈:“太阳是什么样的?”妈妈说:“太阳是红红的、圆圆的。”
2、(教师在黑板右上角贴上两盏红灯笼)小兔指着屋里两盏红红的、圆圆的红灯笼问:“这是太阳吗?”
讨论:小兔是怎样抬头看灯笼的?它的耳朵应该画在哪里?(耳朵画在左斜下方。)它的眼睛、鼻子、嘴巴应该画在哪里,朝什么方向?
3、妈妈说:“不,这是两盏红灯笼,太阳在屋外呢。”
4、(教师在黑板左下角贴上三个红萝卜)菜园里,小兔着三个红红的、圆圆的萝卜问:“这是太阳吗?”
讨论:小兔是怎样低头看萝卜的?它的耳朵应该画在哪里?(耳朵画在右斜上方。)眼睛、鼻子、嘴巴应该画在哪里?
5、妈妈说:“不,这是三个红萝卜,太阳在天上呢。”
6、(教师在黑板的左上方贴上四只红气球)小兔来到城里,看到天上飘着四个红红的圆圆的气球问:“这是太阳吗?”
讨论:该怎样画小兔抬头看气球的样子呢?耳朵位置改变的时候,哪几部分的位置也要跟着改变?(眼睛、鼻子、嘴巴的位置也要跟着一起改变。)
7、妈妈说:“这是红气球。太阳是红红的、圆圆的住在天上。太阳只有一个,它给我们光和热。
8、(教师在黑板的正上方贴一个太阳)小兔听清了妈妈的话,爬上高高的山顶,终开找到了太阳:“妈妈,我找到了。太阳是红红的、圆圆的、亮亮的,照在身上暖洋洋。”
讨论:现在小兔的头应该怎么画?(与平时画的小兔正好颠倒,耳朵在下,嘴巴在上。)
二、 分工创作
1、请每个幼儿自由选择其中一个场景进行创作,教师适当调整人数,使画每一场景的幼儿人数大致相等。
2、 幼儿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①幼儿按分工确定的任务作画。
②启发幼儿先画小兔找到的东西,在确定它的位置与数量后,再画小兔,注意正确表达小兔头部的动态。
③启发幼儿按故事情节添画屋子、菜地、城市、山顶等背景,要求幼儿用黑色记号笔色轮廓线,用油画棒或水粉颜料涂色。
三、 评价
1、按四幅画面合编成一本图书的要求,引导幼儿计算全班幼儿合作创作的画共能编成几本图书。
2、请幼儿拿着自制的图书,结伴复述故事《小兔找太阳》。
小小班美术教案
1、欣赏各色各样的花手帕,引起宝宝的兴趣。
师:看,今天我们的教室漂亮吗?
呀,这么多花手帕真好看,自己去看一看,喜欢哪一条?
2、教师示范对边折。
师:宝宝的手帕真漂亮,老师也有一块漂亮的花手帕,你们看。
师:老师要把这个花手帕放到口袋里,要先把手帕折一折再放进去。
3、宝宝学习折手帕,教师指导。
师:宝宝看,你的手帕是什么形状的?现在我们把它变成长方形,再变成正方形,这样放在口袋里就好放了。要把手帕的两边对整齐。
4、小结。
师:我们每一次用完后,都要把手帕叠的整整齐齐,再放进口袋里
托班美术教案:美丽的挂饰
活动目的:
1、欣赏挂饰精美的图案,知道饰有装饰、美化环境的作用。
2、学习用不同的材料制作挂饰,掌握简单的构图方法,巩固剪、贴、搓、压等技能。
3、通过评价自己及同伴的作品,提高对美的感受力,体验亲手设计、制作的快乐。
活动准备:
1、用各种材料制作的挂饰,如有布制的、木制的、竹制的、玉石制的、编织的、石膏制的挂饰5-6件。
2、用来制作挂饰底板的材料,如小块竹席、塑纸、泡沫板等。
3、橡皮泥、各色蜡光纸、挂历纸、软塑泡片、毛线等。
4、夹子、剪刀、白乳胶、盘子、大头针、抹布等。
活动过程:
一、 导入活动
老师带来了各种挂饰,你们看这些挂饰美吗?美在哪里?
二、 欣赏挂饰
1. 这些挂饰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布制的、木制的、竹制的、玉石制的、编织的、石膏制的。)
2. 这些挂饰是什么形状的?(扇形的、长方形、菱形、不规则形状等。)
3. 挂饰除了各种漂亮图案外,还有什么?(挂线或飘 的穗子等。)
4. 挂饰有什么用?
三、 示范讲解制作方法
1. 教师示范讲解制作步骤:
构图——画草图——剪下所需图案——拼贴。
2. 教师示范以吹塑纸为底板,以蜡光纸为材料,用折叠、拼贴的方法制作一件挂饰。
3. 请幼儿当挂饰设计师,按自己意愿选择材料,设计自己喜欢的挂饰。
四、幼儿分组制作
1. 把幼儿分成四个制作组:
①在小块竹席上用橡皮泥粘压;②在塑泡垫上用吹塑纸粘贴;③在泡沫板上用软塑泡片拼贴;④在吹塑纸板上用蜡光纸粘贴。
2. 教师巡回指导,鼓励能力强的幼儿粘贴出有前后关系、色彩丰富的图案,协助能力差的幼儿完成作品。
五、 展览
将幼儿制作的挂饰布置在活动室四周,请幼儿互相欣赏,说说自己最喜欢哪一件挂饰,为什么。
活动延伸:
1. 用幼儿制作的挂饰装饰“娃娃家”。
2. 开一个小型挂饰展,请其他班的幼儿前来参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