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案下载 > 教案大全 > 高一物理摩擦力教案(精选3篇)

高一物理摩擦力教案

发布时间:2023-08-07

高一物理摩擦力教案(精选3篇)

高一物理摩擦力教案 篇1

  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体会伽利略的理想实验思想。

  ⑵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及意义;理解力和运动的关系。

  ⑶理解惯性的概念,知道质量是惯性大小的量度。

  2.过程与方法

  ⑴通过回顾历史探究过程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形成过程。

  ⑵理解理想实验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⑴通过运动和力的关系的历史探究过程,使学生体会规律的形成都有一个从感性到理性、从低级到高级的产生、发展和演变的过程。

  ⑵通过理想斜面的教学,体会理想实验的魅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加深对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的理解。

  【难点】转变经验概念,明确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任何物体都具有,牛顿定律是惯性现象的规律总结。

  教学过程

  (一)创设游戏,引入课题

  撕纸游戏

  猜一猜:

  1.一张纸已剪成两截,但未完全剪断,如果迅速用力撕两边,纸会断成几截?

  2.现在把纸剪成三截,但未完全剪断,如果迅速用力撕两边,纸会断成几截?

  大家不要动手,先猜一猜。

  3.如果在中间的纸下面夹一个夹子,然后迅速撕两边,纸会断成几截?

  请大家想一想:为什么是这样一个结果呢?怎样解释我们的游戏呢?其实,在我们的游戏中还涉及到一个古老的话题──力和运动:用力撕纸,纸条断开运动起来。运动和力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来体验古人的探究过程,学习古人的探究方法,进一步理解论述运动和力关系的牛顿第一定律。

  (二)回顾历史,探究定律

  1.情景设问,经验猜想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运动和力如影随形,总是和人们的生活、生产密切相关。比如:马拉车则车前进,不再拉,前进的车会停下来;人象推车则车前进,不再推,前进的车会停下来;踢球,球沿草地向前滚动,不再踢,滚动的球会慢慢停下来。

  思考:运动和力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最早提出这个问题并给出经验猜想的是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

  他根据生活生产经验猜想:必须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才能运动;没有力的作用,物体就要静止在一个地方。运动需要力维持。

  他的观点来自实际经验,还能用实际经验验证,所以被人们广泛接受,并维持了近两千年。

  设问:我们现在知道,他的观点是错误的。那么他有贡献吗?

  亚里士多德的贡献:开创了一个新的研究领域。

  首先质疑并深入研究的是十六世纪的伽利略。他观察了球的滚动。

  2.质疑假设,科学猜想

  当球沿斜面向下滚动时,它的速度增大,而向上滚动时,速度减小。他由此猜想:当球沿水平面滚动时,它的速度应该不增不减。实际观察的结果是:沿水平面滚动的球越来越慢,最后停下来。

  ①现象:沿水平面滚动的球越来越慢,最后停下来。

  按照亚里士多德的观点,球停下来是因为没有力的作用。伽利略恰恰从这一现象出发,对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提出质疑。

  ②质疑:滚动的球之所以停下来,真的是因为没有力的作用吗?

  设问:球停下来的原因是什么呢?

  在伽利略之前,人们还没有意识到摩擦力这种无形的力,伽利略是第一个意识到摩擦力的人。

  他改变了水平面的粗糙程度,发现:水平面越光滑,球滚得越远。于是,他推断这是摩擦阻力作用的结果。

  结论:滚动的球停下来,是摩擦阻力作用的结果。

  ③假设:若没有摩擦阻力,沿水平面滚动的球将怎样运动呢?

  ④猜想:若没有摩擦阻力,球将永远滚动下去。

  过渡:伽利略设计了一个双斜面实验。

  3.实验探究,得出结论

  (1)双斜面实验

  左斜面固定,右斜面倾角可变。实验中我们设定小球始终从左斜面定位卡处由静止释放。

  ①固定右斜面,改变小球所受的摩擦,观察小球上升的高度怎样变化。重复一次。

  思考:

  1.小球所受摩擦阻力的大小与小球上升的高度之间有什么关系?

  2.摩擦阻力的.大小与释放点到上升的点的高度差是什么关系?

  3.如果没有摩擦,小球会上升到多高的地方?

  ②减小右斜面倾角,观察小球沿斜面运动的最远距离怎样变化。重复一次。

  思考:

  1.减小右斜面倾角,小球沿斜面运动的最远距离如何变化?

  2.如果没有摩擦,减小右斜面倾角,沿斜面滚动的最远距离怎样变化?小球将上升到多高的地方?

  ③将右斜面放平,释放小球,观察小球的运动。

  思考:

  1.如果水平木板足够长,小球会停下来吗?

  2.如果没有摩擦,水平木板足够长,小球将滚到哪里去呢?

  过渡:现在通过动画来模拟没有摩擦阻力时小球的运动。我们为动画配了一段话剧。

  (2)动画模拟

  (老师扮演伽利略,学生扮演小球。)

  伽利略:小球先生(小姐),如果没有摩擦,你会爬上什么高度呢?

  小球:我会搭乘梦想的阶梯一步一步往上爬,直到爬上原来的高度。

  伽利略;如果我减小右斜面的倾角,你还会爬到原来的高度吗?

  小球:梦想有多高,我就可以爬多高,只是我要走的路程更长了。

  伽利略:如果我继续减小右斜面的倾角呢?

  小球:我心依旧,只是又多了一段山水之程。

  伽利略:如果我把右斜面放平,你还会为了自己的梦想而前行吗?

  小球: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既然选择了高度,留给世界的便只能是背影。

  播放周杰伦的《蜗牛》节选:我要一步一步往上爬/在点乘着叶片往前飞/小小的天留过的泪和汗/总有一天我有属于我的天

  希望同学们像小球一样怀着梦想,沿着人生的轨道一步一步往前行!总有一天,你有属于你的天!

  过渡:伽利略的双斜面实验是一个理想实验。

  (3)理想实验的魅力:

  实验(事实)+逻辑推理

  通过可靠的实验事实,加上合理的逻辑推理,得出规律的一种方法。

  理想实验的魅力:实验不能实现的地方,思维向前一步。

  这种方法非常了不起!爱因斯坦是这样评价的:伽利略的发现以及他所应用的科学的推理方法是人类思想最伟大的成就之一,而且标志着物理学的真正开端。这个评价实事求是,从亚里士多德到伽利略,经历了20xx多年,物理学徘徊不前;从伽利略到爱因斯坦,只经历300多年,物理学的大厦初步建立,大师辈出。这都得益于伽利略首创的实验研究方法。

  过渡:通过双斜面理想实验,伽利略得出了结论。

  (3)伽利略:若没有摩擦阻力,沿水平面滚动的球将永远滚动下去。运动不需要力维持。

  回顾、思考:

  ①静止的车、足球为什么运动起来?

  ②运动的车、足球为什么会停下来?

  ③力和运动之间有什么关系?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设问:运动状态是用什么物理量描述?

  车由静止变为运动,受到了推、拉力;由运动变为静止,受到了摩擦阻力。足球由静止变为运动,受到了脚的力;由运动变为静止,受到了草地的摩擦阻力。

  过渡:与伽利略同时代的法国科学家笛卡尔对他的观点进行了补充。

  4.补充完善,形成定律

  (1)笛卡尔的补充:除非物体受到力的作用,物体将永远保持其静止或运动状态,永远不会使自己沿曲线运动,而只保持在直线上运动。这应成为一个原理,它是人类整个自然观的基础。

  笛卡尔补充了物体不受力时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过渡:1642年,伽利略逝世,1643年牛顿在英国诞生。牛顿是人类历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主要贡献有发明了微积分,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和经典力学,设计并制造了第一架反射式望远镜等等。

  牛顿在1687年出版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一书中提出了三条运动定律。牛顿把伽利略、笛卡尔的正确结论总结成为牛顿第一定律,它是牛顿物理学的基石。

  (2)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

  过渡:现在我们来理解定律。

  (三)理解定律,了解惯性

  思考:牛顿第一定律中论述的运动和力的关系是怎样的?

  1.运动和力的关系: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物体不受力,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运动状态变化,物体一定受到力的作用。

  思考:物体不受力时“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这能不能通过实验验证呢?

  不能。由于不受力作用的物体是不存在的。许多阻力很小的现象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牛顿第一定律。

  2.阻力很小的现象:冰壶

  从视频可以看出,冰壶在一段时间内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几乎不变,直到碰上另一个冰壶。

  思考:定律中还论述了什么呢?

  3.惯性:

  ①概念:物体保持原来的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

  设问:一切物体都有惯性。做变速运动的物体有惯性吗?

  当物体做变速运动时,由于惯性,物体会抵抗速度的改变,从而使速度的改变需要一段时间。比如汽车紧急刹车时不会立即停下来,而是继续向前滑行一段距离。

  ②一切物体有惯性,有抵抗运动状态变化的“本领”。

  物体惯性大,“本领”大,运动状态难改变;物体惯性小,“本领”小,运动状态易改变。

  思考并猜想:物体的惯性大小和什么因素有关?

  游戏:用嘴吹书

  提起书,用力气吹垂下的封面;用手提起封面,用力气吹垂下的书。

  思考:你观察到了什么现象?这个现象能说明惯性和质量的关系吗?

  ③惯性与质量:质量是惯性大小的量度。

  质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是标量。在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单位是千克,单位符号为kg。

  在初中质量定义为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现在进一步从惯性的角度认识了质量;以后还要从物体间的引力认识质量。

  过渡:现在,就可以解释撕纸游戏了。

  (四)再设情景,规律应用

  1.思考:怎样解释撕纸游戏?

  有夹子,增大了中部的质量,增大了惯性。当迅速撕开两边时,中部仍保持静止状态,所以撕成三截。无夹子,中间纸条惯性很小,静止状态易改变。由于撕开纸条的力左右有差异,所以撕成两截。

  过渡:了解了惯性的知识,我们还能用它判断是非。

  2.美国空军UFO档案记载,1952.12.6黎明前,一架B29轰炸机在墨西哥湾上空训练时,一个很大的不明飞行物以4000km~15000km的时速靠近、经过、远离它。在目击描述中,不明飞行物能迅速增减速度,甚至还能骤然停止。

  思考:1.如果没有特别的装置,UFO骤然停止时,外星人飞行员的命运是怎样的?

  2.人们想象外星人持有惯性消除器,用来消除自身的惯性,以便应对速度的迅速变化,你怎么看?

  我们利用惯性的知识发现了UFO档案记载中的疑点。希望大家在遇到问题时利用所学知识,冷静分析。

  (五)课堂总结,课外探究

  1.了解了运动和力关系的探究过程。

  在探究过程中,亚里士多德是开拓者。伽利略首创了理想实验方法;笛卡尔补充了伽利略的观点;牛顿提出了惯性、力、惯性参考系的概念。

  2.体会了理想实验的魅力:实验(事实)+逻辑推理

  3.深入理解了牛顿第一定律,知道了质量是惯性大小的量度。

  4.后来爱因斯坦等科学家又进一步发展了牛顿第一定律。没有哪一个定律是终极真理,物理学的大厦永不封顶,还等待你们为它添砖加瓦!

  课外探究:有人说刘谦的螺丝魔术__了牛顿第一定律:不给螺帽力的作用,螺帽也能运动起来。你怎么看?请在百度中搜索“刘谦螺丝魔术揭秘”,弄清刘谦螺丝魔术的原理。

  效果分析:

  因为本节内容在初中已有接触,所以在本节课的设计中,我想能不能让学生通过对本课的预习和课外查阅资料,由学生参与互动,最后老师以总结者的身份来点评和补充效果好。

  特别是实验、视频、小品的使用,激发了学生兴趣,促进了教学。

  关于力和运动关系的发展过程是很好的物理学史的教材,如何让学生在一堂课中体验这种物理规律形成过程是我们所要思考的。

高一物理摩擦力教案 篇2

  一、教材分析

  课标分析:能用牛顿第二定律分析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

  教材地位:《向心力》一节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必修2第六章曲线运动的重点、难点,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它既是本章知识的一个拐点,又是本章内容拓展的重要基础;通过学习,既能使学生从对圆周运动的表面认识上升到理论分析,又能让学生从生活中的圆周运动分析提高到对天体运动及带电粒子在电磁场中的运动的分析及推演。同时,《向心力》一节能够充分体现力和运动的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性,是运动与力关系学习的好素材。

  二、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理解了质量、力与加速度的关系,了解了描述圆周运动的各个物理量及其关系,认识了匀速圆周运动指向圆心的向心加速度,并且学生已经经历了同学之间相互协作、相互讨论、相互交流及最后的成果展示的学习过程,具备了处理问题的一般思路方法: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向心力概念,知道向心力是根据力的效果命名的一种力。

  2.知道向心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并能用来进行简单的情景计算。

  3.知道在变速圆周运动中,合外力的法向分力提供了向心力,切向分力用于加速。

  4.知道一般曲线运动的处理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向心力概念的探究体验,让学生理解其概念的.内涵。并熟悉处理问题的一般方法: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2.在验证向心力表达式的过程中,体会物理实验在处理问题中的作用。

  3.经历从匀速圆周运动到变速圆周运动再到一般曲线运动的研究过程,让学生领会解决问题从特殊到一般的思维方法。并学会用力和运动的观点来分析、解决问题。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经历从自己提出问题到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及思维能力。

  2.经历从特殊到一般的研究过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实例、实验紧密联系生活,拉近科学与学生的距离,使学生感到科学就在身边,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理解向心力的概念、公式及匀速圆周运动中供求关系,并能用来进行简单的判断计算。会分析向心力的来源

  2.教学难点

  理解向心力是一个效果力,会分析向心力的来源,理解匀速圆周运动中供求关系

  五、教学过程(略)

  六、课后作业

  必做:课本P22页问题与练习:1、2、3、5题。

  选做:课本P22页问题与练习:4题。

高一物理摩擦力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一)能熟练使用打点计时器。

  (二)会根据相关实验器材,设计实验并完成操作。

  (三)会处理纸带求各点瞬时速度。

  (四)会设计表格并用表格处理数据。

  (五)会用v-t图像处理数据,表示运动规律

  (六)掌握图象的一般方法,并能用语音描述运动的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

  (一)初步学习根据实验要求,设计实验,探究某种规律的研究方法。

  (二)经历实验过程,及时发现问题并做好调整。

  (三)初步学会根据实验数据发现规律的探究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一)体会实验的设计思路,体会物理学的研究方法。

  (二)培养根据实验结果作出分析判断并得出结论。

  教学过程

  【教师提出问题】探究目的:

  探究小车在重物牵引下的运动,研究小车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让学生猜想】小车的速度随时间变化有几种可能:

  变化先快后慢;先慢后快;均匀变化等。可结合速度图象描述猜想。

  【让学生进行实验设计】提示如何测量出不同时刻的物体运动速度;最后确定打点计时器测速度。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实验过程中注意事项:

  1、开始释放小车时,应使小车靠近打点计时器。

  2、先接通电源,计时器工作后,再放开小车,当小车停止运动时及时断开电源。

  3、要防止钩码落地和小车跟滑轮相撞,当小车到达滑轮前及时用手按住它。

  【学生活动】实验过程:

  1、附有滑轮的长度板平放在实验桌上,并使滑轮伸出桌面,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长木板上没有滑轮的一端,连接好电路。

  2、用一条细绳栓住小车使细绳跨过滑轮,下边挂上适量的钩码,让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并把纸带的一端固定在小车的上面。

  3、把小车停在靠近打点计时器处,接通电源后释放小车,让小车拖着纸带运动,打点计时器就在纸带上打下一列小点。换上新的纸带,重复实验三次。

高一物理摩擦力教案(精选3篇) 相关内容:
  • 高一物理第一章教案(通用2篇)

    screen.width-333)this.width=screen.width-333" border=0>点击下载浏览该文件XX102320565592请多指教 于存海...

  • 高中高一物理《力》教案模板(精选7篇)

    高一物理《力》教案模板教学目标基本知识目标1、知道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在具体问题中能够区分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2、知道力既有大小,又有方向,是一矢量,在解决具体问题时能够画出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3、知道力的两种不同的分类...

  • 高一物理教学反思(精选4篇)

    高一物理是高中物理学习的基础,但高一物理难学,这是人们的共识,高一物理难,难在梯度大,难在学生能力与高中物理教学要求的差距大。高中物理教师必须认真研究教材和学生,掌握初、高中物理教学的梯度,把握住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

  • 高一物理暑假作业练习题

    一、单选题1.在下列各选项中,都属于国际单位制中的基本单位的是A.m、kg、N B. m、kg、s C. cm、g、s D. m、N、s2.在下述问题中,能够把研究对象当作质点的是A.研究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所需的时间是多少B.研究乒乓球的旋转情况对发球效果的...

  • 高一物理暑假作业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6道小题)1.行星“G1﹣58lc”适宜人类居住,值得我们期待.该行星的质量是地球的6倍,直径是地球的1.5倍,公转周期为13个地球日.设该行星与地球均可视为质量分布均匀的球体,则该行星的第一宇宙速度是地球的( )A. 倍 B. 1...

  • 高一物理教师教学反思范文

    教学反思就是教师相互观摩彼此的教学,详细描述他们所看到的情景,对此进行讨论分析。以下是一些高一物理教师教学反思范文,希望对大家有帮助!高一物理教师教学反思范文一每学期结束后都会反思自己,教学上的,工作上的。...

  • 高一物理寒假作业答案人教版2019

    寒假到啦,小伙伴们的寒假作业做得怎么样啦?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高一物理寒假作业答案,仅供大家参考。第1页1-4CBBC11.(1)ABC(2)不能合力为,超出了弹簧测力计的量程(每空2分)12.(1)0.1(2)0.4(3)0.14(4)0.1(每空2分)第2页1-4CDBA13.解:(1...

  • 高一物理教案  力

    教学目标 基本知识目标1、知道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在具体问题中能够区分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2、知道力既有大小,又有方向,是一矢量,在解决具体问题时能够画出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3、知道力的两种不同的分类;能力目标通过本节课...

  • 高一物理教学反思1200字

    高中的物理是一门很重要的学科,同时高校要求选考物理学科的专业占的比例相对较多固然是个有力条件,但是物理难学的印象可能会使不少学生望而却步。反思多年的高中物理教学,尤其高一的物理教学,感触颇深。...

  • 高一物理暑假作业练习题

    一、单选题1.在下列各选项中,都属于国际单位制中的基本单位的是a.m、kg、n b. m、kg、s c. cm、g、s d. m、n、s2.在下述问题中,能够把研究对象当作质点的是a.研究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所需的时间是多少b.研究乒乓球的旋转情况对发球效果的...

  • 高一物理第一章教案(新课程)

    点击下载浏览该文件XX102320565592请多指教 于存海...

  • 高一物理期末复习

    一.内容黄金组本学期主要学习了力、直线运动、牛顿运动定律、曲线运动万有引力等知识。二.要点大揭秘 1.力 (1)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是使物体发生形变或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2)力的三要素及其图示.力的三要素为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力...

  • 高一物理教师教学反思

    紧张忙碌的高一结束了。回首一年来的物理教学工作,可以说有欣慰,更有许多无奈。工作XX年,教了4年高三,各方面都积累了一些经验。然而随着教育的发展、高中扩招等诸多问题使得我们的生源质量在下降,很多时候我感觉高中物理越来越难教了...

  • 高一物理教学反思2000字

    高一物理是高中物理学习的基础,但高一物理难学,这是人们的共识,高一物理难,难在梯度大,难在学生能力与高中物理教学要求的差距大。高中物理教师必须认真研究教材和学生,掌握初、高中物理教学的梯度,把握住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

  • 高一物理教学反思3000字

    高一物理是高中物理学习的基础,但高一物理难学,这是人们的共识,高一物理难,难在梯度大,难在学生能力与高中物理教学要求的差距大。高中物理教师必须认真研究教材和学生,掌握初、高中物理教学的梯度,把握住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

  • 教案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