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案下载 > 教案大全 > 《圆明园的毁灭》教案(精选14篇)

《圆明园的毁灭》教案

发布时间:2023-08-05

《圆明园的毁灭》教案(精选14篇)

《圆明园的毁灭》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理解 “举世闻名、众星拱月”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学习课文的第二、三、四自然段,了解圆明园的辉煌。

  4、课后背诵第三、四自然段。

  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圆明园的辉煌。

  难点:句子训练,感悟辉煌。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直观教学,引人入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引导学生读、思、议、说

  教学过程

  一、借助多媒体,激情引入

  播放关于圆明园昔日的美丽和毁灭的多媒体图片,引出课文题目。(它是怎么变成今天的样子的呢?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圆明园的毁灭》——————板书)

  二、读课文,了解圆明园的建筑风格和历史文物,感悟圆明园的辉煌。

  读后相互交流,在交流中深入感悟课文。

  感悟第二自然段:

  选学生朗读第二自然段,问:圆明园在北京西北郊,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举世闻名”指什么?(在全世界都非常有名) 请读出举世闻名的气势。

  感悟第三自然段:

  师:刚才我们感悟了圆明园举世闻名的布局,你知道课文的哪个自然段写了这些举世闻名的宏伟建筑吗?(请学生说说他看到的哪些是举世闻名的宏伟建筑, 圆明园的.哪些建筑给你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

  感悟重点语句。

  出示课件1: 圆明园中有___________的殿堂,也有___________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_________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_________的山乡村野。

  句式训练:①圆明园中饲养着许多珍禽异兽,有( )的丹顶鹤,也有( )的绿孔雀;有( )的鹦鹉,也有( ) 的天鹅。

  ②圆明园中种植着许多名贵的花木,有( ),也有( );有( ),也有( )。

  假如你来到圆明园中,你最想去哪观赏风景?说说理由。

  感悟第四自然段:

  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了最珍贵的历史文物,你知道都有什么吗?

  说课堂

  圆明园中,有这么多的宏伟建筑,有这么多的中外名胜,有这么多的历史文物,同学们,我们可以用一个什么样的词语来形容它呢?(辉煌)是呀!当时的圆明园是多么地辉煌!那课文题目是“圆明园的毁灭”,圆明园是怎样毁灭的?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

  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三、四自然段。

  2、选作:搜集文字或图片资料,了解旧曾经蒙受的耻辱和今日祖国的强大。

  板书设计

  21、圆明园的毁灭

  举世闻名

  布局——————众星拱月

  昔日的辉煌 建筑——————风格各异

  文物——————珍贵异常

《圆明园的毁灭》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估量、损失、殿堂、销毁、瑰宝、灰烬、举世闻名、众星拱月、玲珑剔透、亭台楼阁、诗情画意、天南海北、奇珍异宝”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3、4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4、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学习与运用搜索、整理资料的方法。

  【教学重点】

  让学生了解“圆明园毁灭”这一屈辱的历史,激发爱国之情。

  【教学难点】

  1、圆明园的辉煌已成为历史的记载,引导学生读文、感悟、想象,在脑海中再现它昔日辉煌景观,感受祖国的灿烂文化。

  2、文章的题目为《圆明园的毁灭》,而大量篇幅却是描绘昔日的辉煌,要让学生体会到作者安排材料的匠心,是教学的又一难点。

  【课前准备】

  1、课前搜集圆明园的相关资料。

  2、影片《火烧圆明园》片段以及相关课件。

  【教学过程】

  一、名言导入,激发情感 

  1、同学们,雨果曾说过:“有一座言语无法形容的建筑,某种恍若月宫的建筑,这就是圆明园。”

  圆明园因何有如此的美赞?我们引以为荣的圆明园又经历了些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21课《圆明园的毁灭》了解圆明园的昨天与今天。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人们梦中的圆明园昔日究竟是怎样的辉煌?它是怎样毁灭的呢?请同学们放声朗读课文,走进圆明园,了解圆明园。

  二、预习探究

  1、自由读课文,读准生字的读音,把课文读通顺。

  (学生读书、思考,教师与个别学生交流。)

  2、检查生字词语

  (1)课件出示词语(一) 估量、损失、殿堂、销毁、瑰宝、灰烬

  词语(二) 不可估量、举世闻名、众星拱月、玲珑剔透、金碧辉煌、亭台楼阁、诗情画意、天南海北、奇珍异宝

  三、合作交流

  1、体会词语的含义:(说一说你理解的词语。)

  不可估量:“估量”是推算、计算的意思。

  “不可估量”这个词语说明圆明园的毁灭损失巨大,无法计算。

  金碧辉煌:形容建筑物异常华丽,光彩夺目。

  玲珑剔透:“玲珑”,精致灵巧;“剔透”,剔除多余的部分,使透空            明晰。    “玲珑剔透”,形容器物小巧玲珑,精致奇妙。

  2、相信同学们对圆明园一定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能用书中的话来告诉大家吗?

  出示课件:圆明园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

  师:能把这两句话用(“是……也是……”)这个关联词连起来吗?

  四、品读体验

  1、默读课文2-4自然段,边读边想,通过读书,你对圆明园有了哪些了解?

  2、读后交流,在交流中深入感悟课文:

  ⑴ 学习第二自然段:

  ① 圆明园在北京西北郊,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举世闻名”指什么?在全世界都非常有名,这里指圆明园在世界园林史上享有盛名。

  ② 结合学生回答,flash课件演示:

  课件标示出三园及周围的小园,弄清三园的大概方位及小园的分布情况,进而理解“众星拱月”的意思,分辨哪是“月”,哪是“星”。)

  ⑵ 轻声读第三自然段:

  圆明园的哪些建筑给你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

  请同学们自己潜心读一读,边读边想象画面。

  指名汇报:被誉为“万园之园”的圆明园在你脑海中是什么样子的?

  a、课件出示,欣赏图片:

  圆明园中,有__的殿堂,也有__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__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__的山乡村野。

  请仿照上面的句式用上“…有…也有…有…也有…”说一句话。

  b、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

  指名读圆明园的景物,脑海里想象着画面。

  师述:当我们走进这样宏伟、这样精美的圆明园,心中怎能不发出这样的赞叹──

  课件出示:(学生配乐齐读:)漫步园中,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师:此时此刻,你的心情怎样?谁来读出你的感受

  指名读,读出欣赏、自豪、赞美之情。

  请在圆明园前填一个词:(  )的圆明园。

  (预设词语:举世闻名、金碧辉煌、诗情画意、建筑雄伟。)

  引读: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漫步园内,有如……”

  (3)、学习第4自然段,深入领悟圆明园的历史文物

  指名读第4自然段,读出自豪与惊叹。

  “最珍贵的历史文物”指哪些文物?指名答

  (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

  课件出示: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图片。

  师:这些价值连城的“圆明园”中的文化瑰宝飘零在世界各地的还有很多很多。这些名人字画,这些奇珍异宝曾经就在我们的圆明园啊!所以,它又是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3.品读“毁灭”,激荡情感

  师:当年的圆明园是那样的辉煌,可是现在我们看到的圆明园却是这样一派荒凉,破败的景象。是谁犯下了这滔天罪行呢?  

  请同学们默读第5段,现在你是什么心情?你想说些什么?

  生:我现在的心情是“恨”。

  师:从哪些词可以看出来他们是无耻的强盗?

  生:(侵入--闯--掠--烧 ,凡是、统统、实在、任意)说理由。

  师:英法联军在圆明园中到底都做了什么?

  a、生谈受震撼的地方

  课件出示:“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毁掉。”

  师:同学们,这些加点的词语能不能去掉?为什么?

  生:不能,加点的词语更能体现侵略者的贪婪、残暴、无耻……

  师:读这些词语的时候要读出侵略者的野蛮,对他们的痛恨。

  师:引读,为了销毁罪证,------------------化成了灰烬。

  b、生谈受震撼的地方

  师:这些贪婪野蛮到极点的强盗,一把大火烧毁了圆明园,让我们看看那惨痛的一幕吧!(播放火烧圆明园录像)

  课件出示字幕,师配乐激情解说,

  圆明园中没有了……也没有了……没有了……也没有了……

  师:同学们,多么美好的景色呀!就让我们在字里行间看它最后一眼,让它永远留在我们的记忆里。     生深情齐读。

  师:孩子们,圆明园的毁灭仅仅是我们炎黄子孙的损失吗?(生答)

  课件出示第一段   指名读。(齐读,加强的语气)

  四、构建话题,升华情感。

  1、师:圆明园的大火已经熄灭,那熊熊大火烧毁了我们的骄傲,烧毁了我们的自豪,但烧不毁我们心中的仇恨。配乐齐读小诗

  英法联军在光天化日之下,在众目睽睽之下,为所欲为,为什么?(生谈清政府的落后腐败无能。)

  师:这把大火告诉我们一个真理,那就是“落后就要挨打,贫穷就要受欺,只有自强不息,才能强我中华。”

  2、师:课讲到这,老师心中产生一个疑问“课题是‘圆明园的毁灭’为什么作者却用大量的笔墨写圆明园昔日的辉煌?”

  3、师总结:同学们,历史是一面镜子,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发展史上一段无比屈辱的历史。历史告诉我们:落后就要挨打,甚至遭到毁灭。请同学们全体起立,举起你的右手,让我们共同宣誓:勿忘国耻,振兴中华!(课件出示) 

  五、推荐书目:

  吕厚龙《告别圆明园》、

  樊美平《透过圆明园的硝烟》。

  【板书设计】

  21、圆明园的毁灭

  宏伟建筑:……不仅……还有……

  举世闻名:化为灰烬

  珍贵文物:名人字画 奇珍异宝

  板书设计:  

  瑰宝    布局                    掠走  

  精华    建筑    圆明园的毁灭    破坏   化为灰烬 

  文物                         烧毁

  【达标测试】

  1、请用“√”勾出正确的读音:

  玲珑(lóng nóng)灰烬(jìn jìng)

  损失(sǔn shǔn) 估量(liáng liàng)

  2、工整地书写这些新词,再读读这段话,你会发现挺有意思的:

  为了___(xiāo huǐ)罪证,10月18日和19日,三千多名__(qīn lüè)者在园内放火。 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___ (guī bǎo)、 建筑艺术的精华,化成了一片__(huī jìn)。

  3、请写出下列新词的近义词

  估量(  ) 举世闻名(    )玲珑(  ) 金碧辉煌(    )

  4、关联词语填空

  ⑴ 园中,(  )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  )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

  ⑵ 圆明园(  )建筑宏伟,(  )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

  ⑶ 圆明园的毁灭(  )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5、读课文《圆明园的毁灭》真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读读课文,再用你的笔来写写你读后的心情。

  圆明园曾经辉煌: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现在它:___________;它向你我诉说着:_______________。

《圆明园的毁灭》教案 篇3

  《圆明园的毁灭》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九册第七组课文中的第一篇,是一篇引人入胜而又发人深思的讲读课文。课文通过讲述圆明园当年的辉煌景观和它的毁灭,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和对侵略者强盗行径的仇恨,是一篇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激发学生审美情趣的好教材。

  由于语言文字的局限性、学生理解想象能力的有限性及类似生活体验的贫乏性,使得学生仅仅借助课文抽象的语言文字很难深切感受圆明园当年的辉煌,这又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爱国情感及振兴中华责任感的激发。因而,使学生深切感受圆明园的辉煌,通过圆明园的兴衰对比,使学生晓理动情,就成了教学上的难点。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儿童常常是依靠形象、颜色、声音的感觉来进行思维的。”在网络资源中不仅有丰富详实的文字资料,更有大量鲜明可感的图像、声音、影视资料。网络教学中界面友好、形象直观的交互式学习环境,有利于激发兴趣、协商会话、协作学习;丰富的资源有利于学生的主动发现、主动探索,实现自主学习。基于以上认识,我决定在网络环境下实施这一课的教学,利用网络“还原”抽象的书面语言,虚拟再现圆明园当年的辉煌景观,利用网络的多媒体功能,播放《火烧圆明园》中的电影片段,让学生亲眼目睹、亲身感受,入情境,进角色,动真心,吐真情,进而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落实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本课的教学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

  1、上网浏览,丰富知识储备,激发学习兴趣。

  圆明园历经了百年沧桑,经历了兴衰巨变,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和悠久的历史渊源,我们课文的介绍只能算是沧海一粟。计算机网络是一个庞大的信息资源库,它能帮助我们超越时空限制获取所需信息。根据网络的这一特性,我首先为学生提供了一些网址,指导学生在网上进行超文本和超媒体阅读,了解圆明园的地理位置、占地面积、建造时间、历史状况、景观风光及毁灭的历史背景等,让学生在信息的获取、分析、处理、存储过程中,形成对圆明园的初步认知,为学习课文作好铺垫。学生在上网浏览过程中也切身感受了自主学习的乐趣,学习兴致倍增,探究欲望强烈。

  2、借助学习包,引导学生自读自究自悟,晓理动情。

  学生的现有发展水平是不尽相同的,因此在学习中会表现出不同的喜好、需求、困惑及学习方式、速度等。网络的交互性,有利于学生进行个性化的自主性学习活动。为了充当好学生学习的帮助者,我根据教学目的`,事先从网上下载了部分信息,经过删改、充实、重组,形成了一个学习包。在学生初读课文后,我先引导学生质疑问难,学生或对课文内容存在疑惑,或对某些词语不甚理解。

  紧接着,我马上组织学生带着问题打开各服务器中的学习包,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学习的需要浏览学习包中的相关信息,尝试自主解疑。需要了解圆明园总体布局和宏大规模的学生,可以点击学习包中的“布局”按钮,这样他们从电脑屏幕上既可以读到课文第二自然段的介绍,又可以看到圆明园的全景图,了解圆明园、长春园、万春园的具体分布情况,感受何为众星拱月般地环绕。需要探究圆明园何以被世人称作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的学生,通过点击“建筑”按钮,便能欣赏到“金碧辉煌的殿堂”、“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象征热闹街市的买卖街”,“象征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依照各地名胜建造的平湖秋月、雷峰夕照、安澜园、狮子林,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蓬莱瑶台、武陵春色,还可欣赏到具有异国特色的西洋景观。这些迷人的风光图,能让学生身临其境般地感受圆明园当年的辉煌景观,同时还能帮助他们理解一些存在疑惑的词语,如“金碧辉煌”、“玲珑剔透”、“西洋景观”等。另外学生还能从中读到有关“买卖街”、“山乡村野”、“蓬莱瑶台”的文字介绍,了解这些景观的由来。

  同样,学生通过点击学习包中的“收藏”按钮,浏览其中所呈现的“青铜礼器”、“名人书画”、“奇珍异宝”的实物图像,便可理解圆明园何以被称作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了。这样为学生提供图文并茂、丰富多彩的交互式人机界面,非常利于激发学习兴趣,实现探索式、发现式学习,实现学生自己获取知识,达到主动建构知识理想目标。另外,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学生随时可以利用四海网络教室中的“电子举手”功能向教师质疑问难,而教师则可通过“屏幕监控”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现状,进行及时的点拨,让学生随时获得帮助信息,促进学生更好地自主学习。在学生充分自学之后,请他们交流收获,以此来检验学习效果,同时也让学生相互启发,相互促进。对于学生理解还不到位的地方,教师就可有针对性地进行指点。语文学习是实践和积累的过程,学生还可点击“复述”按钮,借助里面按课文叙述顺序呈现的丰富形象,形成鲜明的表象,记忆就格外轻松深刻,重点段落的背诵也能就水到渠成。

  当学生对圆明园的辉煌惊叹不已、深深自豪的时候,我话锋一转,以沉痛的语气讲述道:但是这样一座足以让每个中国人为之自豪的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最后却在侵略者的一把罪恶之火中化为了灰烬。在讲述的同时,我还将圆明园的废墟图一幅幅展现于学生眼前,学生的情感急转而下,课堂里不时传出一阵阵叹息。我随即趁热打铁,通过“网上影院”播放了场面宏大、惊心动魄的影视片段,将140多年前那段屈辱的历史,将英法联军烧杀抢掠、火烧圆明园的强盗行径展现于课堂。那雄雄烈火刺痛了学生的眼,也震撼了他们的心,此时再让他们读读课文中关于圆明园毁灭的介绍,他们便能心领其义,入情入境了。

  建构主义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的四大要素。网络就为学生进行多向交流创造了条件。在学习了全文之后,我还组织学生进行了网上的“分组讨论”,引导他们将自己学习课文之后最想说的话或最深刻的感受输入电脑,利用网络的交互性和多向性,进行在线交流。学生在网上尽情抒发着自已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和自豪之情,倾诉着对列强的极度仇恨心理以及自己的报国之心、强国之志。也有学生在网上提出了自己仍存在的困惑,请全班同学帮助解答。我也作为学习的一员加入了他们的讨论,同时对学生的交流进行及时的导向。学生在这样面广量大的交流合作中不断吸收新信息,不断修正、完善、深化个体学习时所获取的知识,完成新知的建构。

  3、拓展延伸,开展实践活动

  课堂学习不是封闭的系统,而是开放的过程,作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帮助者的教师,要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走出课堂,要把学生引入宏大的社会生活和网络世界中去。为此,我还组织学生开展了语文学科和信息技术相整合的实践活动,即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工合作,利用网络查询引擎,在网上搜索与圆明园有关的信息,并下载其中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如影音资料、诗词故事、文学作品等,然后制作成网页,挂在我们的校园网上,供更多的同学浏览,让更多的人更全面地了解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

  网络是一片蓝天,任我们自由翱翔;网络是一方沃土,需要我们精心耕耘。实践、探究、创新,我们将不懈求索。

《圆明园的毁灭》教案 篇4

  教学要求:

  1、了解圆明园的辉煌和它的毁灭,增强民族感;明白“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

  2、学重点字、词语,积累知识。

  教学重难点:

  1、理解圆明园的辉煌景观和它的毁灭,明白“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对侵略者的强盗行径的仇恨。圆明园的毁灭精品教案教学设计

  2、有感情朗读。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简介圆明园的历史

  2、交流搜集的`资料

  3、板书课题,读题

  二、检查预习

  1、理解生字(出示:瑰、剔、瑶、莱、烬)

  神话传说,在东海中有“蓬莱”、“瀛州”、“方丈”三座山,是神仙住的地方,人称三仙山。

  2、生默读课文,看看哪些地方还需要再做记号的,师检查学生的书

  3、交流读书感受。(5、6个生)

  4、指导朗读最后一段

  三、学习“毁灭”(5段)

  1、出示课件:圆明园被毁灭的图片

  2、质疑:眼前惨景,使你想了解什么?谈感受。

  3、指名读。师生评议。你认为他读得怎样?为什么?

  四、自学“辉煌”(2——4段)

  1、小组学习:请你从2——4段中,选择你最感兴趣的一段话,认真阅读,提出问题与小组同学共同学习。比一比,谁是提问专家,谁是解题高手?

  2、小组代表汇报学习情况。

  教师随机指导。

  ⑴结合课件(圆明园鸟瞰图)了解圆明园的结构布局

  ⑵结合课件(圆明园四十景)了解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

  ⑶结合课件(圆明园文物)了解圆明园是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过渡:让我们睁大双眼,再看清侵略军的滔天罪行吧!

  五、总结

  1、演示课件(圆明园的残垣断壁)直到今天,圆明园的残垣断壁仍在空旷的田野上矗立。它不会说话,却年复一年地仰天长叹。它的毁灭向给我们什么启示?(明白“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

  2、当我们站在它面前,你想说些什么?

  反思:

  上完这课想了很多。

  1、在这课的教学设计中,关于搜集、交流圆明园的资料这一教学环节我花了比较多的时间,我认为学生已有一定的能力去做好这一件事,事实也是如此。可惜的是整理资料的方法我忽略了,指导不够。

  2、“三仙山”神话传说的介绍,是必要的讲解,知识的传授,以后继续注重这种介绍。

  3、学生读书第一感觉很重要,整体入手,就是从学生的感觉入手。我应该一开始就贯彻“落后就要挨打”这样的价值导向,而不要在“仇恨”过分强调。

  4、边读书边写点批注;抓关键词,中心句,这些阅读策略今后在预习中还要继续狠抓,落实到实处。

  这节课上下来,总感觉缺少一种“宏观调控”的那种能力,引领性的指导太少了。

《圆明园的毁灭》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学会本课十四个生字。

  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过程与方法:通过文字与图片了解屈辱的过去,激发爱国热情。

  以读激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敌人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重点】

  阅读课文,了解圆明园被毁灭这一屈辱的历史,激发爱国热情。

  【教学难点】

  理解重点语句:“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这句话的深刻含义及与中心思想的关系。

  【学情分析】

  学生年龄比较小,接触的课外知识也比较少,他们对于本课当中的圆明园基本没有概念,这样加深了本文教学的难度。本课当中利用多媒体设备来解决这一问题,通过丰富的图片和视频让他们认识到圆明园曾经的辉煌,及被毁的这一屈辱历史,激发爱国热情。

  【教学流程】

  一、以图激趣

  上课之前,我们一起来欣赏几幅图片。(播放幻灯片图片)

  美吗?这就是圆明园。(板书)

  〖以图片导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检查预习

  打开课文,默读课文,回答问题

  圆明园是。

  三、美景欣赏

  1、问题引入:为什么会给圆明园如此高的评价?

  圆明园的布局之巧。(第二自然段)

  明确:三园圆明园、万春园、长春园

  学生画出布局图众星拱月

  园内景观和园内建筑。(第三自然段)

  明确:金碧辉煌殿堂,玲珑剔通亭台楼阁,买卖街,山乡村野

  仿照名胜古迹建造

  根据古代诗情画意建造

  民族建筑和西洋景观

  把这些美景给读出来,体会流连其中的幻想境界。

  ⑴老师读,学生闭上眼睛感受

  ⑵女生读,边读边展示美景图片

  最珍贵的历史文物

  2、我们能够看到的圆明园是多么的美丽与繁荣,具有梦幻中的美。

  再次欣赏图片。

  3、全班齐读感受圆明园的经典美。

  四、以读激情

  1、同学们,如此令人神往的圆明园却被毁灭,化成了灰烬,罪魁祸首是谁?--------英法联军

  (观看多媒体视频)…

  老师能够看到你们脸上写着复杂的表情,把你们的感情读出来。

  2、此刻你体会到了什么?(男生读)

  一场大火在短短时间里烧毁的是什么东西?

  (回到第三自然段)

  没有了…没有了…也没有了…还没有了…

  3、再齐读本段,感受愤怒之情。

  五、情感升华

  1、这样一座皇家园林被毁灭并化为灰烬,这不可估量的损失是不可弥补的,我们应该怎么做?(回到第一自然段)

  2、面对废墟你想到了什么?

  六、作业

  1、有感情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三四自然段。

  2、面对圆明园的废墟你想说些什么?(小作文)

《圆明园的毁灭》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认写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尝试背诵三、四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被毁灭的经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4.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学习与运用整理资料的方法。

  教学重点:

  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圆明园毁灭”这一屈辱历史,激发爱国之情。

  教学重点:

  1.圆明园的辉煌已成为历史,引导学生读文、感悟、想象,在脑海中再现它昔日的辉煌景观,感受祖国的灿烂文化。

  2.文章题目为《圆明园的毁灭》,而大量篇幅却是描绘昔日的辉煌,要让学生体会到作者安排材料的匠心,是教学的又一难点。

  教学准备:

  1.课前搜集圆明园的相关资料。

  2.教学课件。

  教学设计:

  一 构建话题,导入课文。

  1 在我们国家的广州市,刚刚举办了一场亚洲最高级别的赛事,你们知道吗?说说你的了解。我们的祖国国力日益强盛,相继举办了奥运会亚运会,引起了世人的瞩目。可是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一百五十年前,在中国历史上曾经发生过一件屈辱的事情,美丽的东方园林被西方强盗毁于一旦。

  2.板书课题。强调“毁”写法。

  3.轮流读课文,检查预习,随时正音。

  二.细读课文,感悟“毁灭”。

  1.同学们,默读课文,边读边想,圆明园是怎样毁灭的?把最让你气愤的地方用“——”画出来并作一作批注。

  生默读,批注。交流。

  2 读了这段文字,你是怎样的心情?

  3.这心情从何而来?读一读让你感觉到愤慨的句子,读出你的感情。

  4.出示: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

  加点的词语能不能去掉,为什么?

  是的,侵略者的本性是残暴而贪婪的,让我们带着愤恨读一读。

  5.圆明园的最终结局是什么?出示:大火连烧三天,烟云笼罩了整个北京城。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成了一片灰烬。小声读一读这两句话,你又读出了什么样的心情?

  生小声读。交流。

  6.圆明园的灰烬里到底有什么?让我们探寻一下这座园林的瑰宝和精华。

  三 品读课文,领悟“精华”。

  1.默读课文,感受一下这曾经是一座什么样的园林。哪些景观和建筑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用笔划下来。再读一读,边读边想象画面。

  2.被誉为“万园之园”的圆明园在你的脑海中是什么样子的?

  (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来谈,感悟重点词句)

  出示: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通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

  自由读,边读边想象。

  谁来读一读这优美的文字,指名读。

  课文中没有介绍到的景观还有很多,你知道有哪些吗?

  (展示课前搜集到的有关资料,重点介绍最让自己欣赏和惊叹的部分)

  3.真是巧夺天工,精美而宏伟的圆明园。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4.圆明园布局精妙,建筑风格各异,当然称得上的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同学们,让我们把这些美景记在心里,我们一起回顾圆明园的美景和宏伟建筑。

  出示幻灯片,辅助背诵。

  5 欣赏了园林风光,我们再来看看园中丰富的收藏品。自由读课文第四自然段,了解圆明园中珍贵文物的收藏情况。

  谈谈体会。所以说,圆明园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6 就是这样的一座举世闻名的圆明园,被侵略者付之一炬,所以,课文的第一自然段中告诉了我们:(出示“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两个“不可估量”要强调什么?齐读。

  7 (出示圆明园的废墟画面)就在这残垣断壁面前,想象着我们刚刚漫游的圆明园的景象,同学们,你又什么话想说呢?

  四.也许,圆明园的废墟会提醒我们,不忘国耻,永远要记住侵略者的强盗行径。

《圆明园的毁灭》教案 篇7

  一、教学要求

  1.使学生了解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和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是我国近代屈辱历史的见证,从而唤起学生捍卫祖国神圣尊严的责任感。

  2.理解重点词语和句子的深刻含义,体会并概括课文的中心思想。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并结合课文理解词义。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3、4自然段。

  二、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中重点词语和句子的深刻含义,体会圆明园的建造和毁灭反映祖国的强盛与衰败,唤起学生捍卫祖国神圣尊严的责任感。

  三、教学难点

  理解重点语句:"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这句话的深刻含义。

  四、教学时间

  2课时。

  五、教学准备

  圆明园园景幻灯片、《火烧圆明园》电影片断。

  六、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人们都说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可是,一百多年前,英法联军点起熊熊大火毁灭了闻名遐迩的圆明园,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圆明园的毁灭》,弄明白人们为什么给圆明园这么高的评价?请同学们打开书。

  2、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一找为什么说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

  二、读课文,理解内容

  1 、学习第二小节

  (1)、指名学生读。

  (2)、理解众星拱月

  A、从字面上来理解,什么叫众星拱月?

  (无数星星环绕着月亮,比喻许多东西围绕着一个中心)

  B、再读课文,你们看,这里的“月”指的是什么?“星”指的是什么?

  C、那“众星拱月”的景象到底是什么样的呢?

  D、到了晚上,灯火通明的时候,这要是从高空往下看,得多美呀!这种独特的布局就显得更加迷人了,谁再来读读这句话,把这种美感读出来。

  (3)、这么美的圆明园,还不能被称为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吗?

  过渡语:还有那些内容告诉我们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

  2、学习第三小节

  (1)、指名学生读

  (2)、这一段描写太妙了,把圆明园举世闻名的美景展现在我们眼前

  (3)、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这段话,找一找这段中一共用了几个"有"字?把它圈起来

  (4)、谁来给大家读一下,圆明园中有什么

  (5)、想看看这个园林吗?

  (6)、看图片

  (7)、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看一看圆明园中仅仅只有这几个有吗?(不是)

  (8)、你是从哪句话中知道的?

  (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9)、圆明园是世界各地景观的浓缩,课文只是例举了这些,应该还有很多,不用走遍天下就能饱览天下美景,看来圆明园真不愧为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

  过渡语:还有哪些内容告诉我们圆明园是瑰宝、是精华呢?

  3、学习第四小节

  (1)、指名学生读

  (2)、 从先秦至清代,大概是两千年,要是准确的说是2400年,大家算一算,在2400年这段历史,一年里边有一样奇珍异宝那就得有2400多件,哪能一年就出一件呀,所以说,圆明园里的奇珍异宝,用个成语来形容那是数不-- (胜数)

  (应有尽有、琳琅满目、美不胜收、数以千计、应有尽有、不计其数)

  (3)、出示图片 师在数字、价格方面作说明

  (4)、此时,你觉得圆明园的文物还可以用怎样的词来形容?(珍贵、昂贵、价值连城......)

  (5)、难怪课文中称 "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这就是圆明园的价值,所以我们不难相信--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你作为一个中国人,你的心中应该感到怎样呢?(骄傲、自豪)

  (6)、让我们用骄傲的语气来读,请同学们自己来读一读这段话

  (7)、谁来试一试?指名读

  过渡语:通过刚才的朗读,使我们大家再一次感受到了圆明园昔日的辉煌,然而,

  这座闻名遐迩、拥有无数珍宝的园林却被英法联军毁灭了。让我们一起看英法联军是怎样毁灭圆明园的。

  4、学习第五小节

  (1)、 请大家默读第五自然段

  (2)、谁来读英法联军是怎样毁灭圆明园的。

  (3)、老师如果这样写这段话,你看好不好?为什么?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来到北京,进入圆明园。他们把园内能拿走的东西拿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运不走的,就破坏、毁掉。为了销毁罪证,10月18日和19日,三千多名侵略军奉命在圆内放火,大火烧了三天。烟云笼罩整个北京城。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被化为灰烬。"

  (不好,因为书中的内容写出了侵略者的野蛮)

  (4)、请同学们默读书上这段话,把你认为最能突出英法联军罪行的词语画出来。

  ( 闯、掠、毁、烧)

  (5)、 我们在读这些词语的时候,要读出侵略者的野蛮,表达出我们对他们的痛恨!请同学们自己读一遍。

  (6)、 面对这些野蛮的强盗,昏庸的皇帝只管弃园逃跑,任凭这座“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在烈火中化为灰烬。让我们再来目睹当年这悲惨的一幕。

  (7)、(放录像)

  (8)、 谁来告诉大家,这把火烧毁了什么?

  这把火烧毁了中国最珍贵的文物、珍品。

  这把火烧毁了我国的园林艺术的精华。

  这把火烧毁了我去游圆明园的梦想。

  这把火烧毁了世界闻名的皇家园林。

  这把火烧毁了中国人心中的天堂啊。

  这把火烧毁了中国人的自豪和骄傲。

  (9)、 就让我们带着这种仇恨一起来读最后一段。

  (10)、今天(出示图片),当我们来到圆明园的遗址时,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片凄凉的景象,数不清的汉白玉石柱,横七竖八的躺在那里,它没有声音,但谁都能听到他在愤怒地仰天长叹!

  过渡语:圆明园的毁灭造成的损失有多大?请同学们到课文里去找。

  5、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2)、圆明园的毁灭造成的损失有多大? (不可估量)

  (3)、理解“不可估量”

  是说圆明园的毁灭损失巨大,无法计算。

  (4)、再重读第一自然段,不可估量要强调加强语气。(并从中体会出圆明园的重要性、价值高、损失无法计算......)

  (5)、这把火可以烧毁举世闻名的圆明园,却烧不毁侵略者的滔天罪行,烧不毁中华民族的仇恨,更烧不毁中国人民的勤劳与智慧!

  (6)此时此刻,你们的心情是怎样的?

  为圆明园的毁灭而感到惋惜,痛恨英法联军

  6、此时此刻,如果你就站在圆明园的废墟旁,你想说什么?

  7、这篇课文的构思颇具匠心,题目是圆明园的毁灭,为什么用很长的篇幅描写圆明园的美景?(英法联军把这么美的圆明园毁灭了,更能激起读者的痛心与仇恨。起反衬作用,更加突出中心。)

  8、结语: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近代史上的奇耻大辱,是英法联军侵略中国,践踏人类文明的铁的罪证。我们学习这课,不是为报仇雪恨,而是让我们记住这段耻辱,记住这场血与泪的教训;落后就要挨打,贫穷就要受欺凌。只有国家强盛、民族兴旺,历史的悲剧才不会重演。

《圆明园的毁灭》教案 篇8

  在教学过程中应用信息技术,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条重要途径。下面就《圆明园的毁灭》课例来谈谈我是如何在信息技术环境中进行语文教学的。

  教学设计思想:

  《圆明园的毁灭》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第六单元的第一篇讲读课文。本组课文的训练重点是:要多读、多想、多体会,获得真切的感受,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本篇课文虽语言简洁,但内容距离现实生活较远,学生头脑中缺少文中所描绘事物的表象,课文的优美词藻在他们眼中也就成了单调、抽象的符号,尤其是农村孩子对那些名园景观知之甚少,学生很难由文字描述展开想像。我设计的方案就旨在通过创设一个信息量大且极具感染力的网络环境,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在自身感悟、小组合作等多种学习方式下积极主动地去获取、整理、加工信息,最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信息素养。

  媒体设计思路:

  为了弥补学生认知上的不足,我制作了《圆明园的毁灭》的学习课件,其中包含名园风光(名园四十景的部分画面)、课文赏析(对文中的重点词语进行解释并显示图片,比如:众星拱月、亭台楼阁、山乡村野、平湖秋月等)、拓展延伸(整理了《万园之园的圆明园》、《明园文物今何在》、《明园浩劫》等文章)等几个版块,为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合作学习和扩展性学习提供了资源,搭建了平台。在图、文、声、像等多元信息的共同作用下让学生充分感知,再由这些感性认识深入到对文章中心的感悟。

  教学过程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①了解圆明园昔日的辉煌以及毁灭过程。

  ②理解重点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情感目标:使学生了解圆明园的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通过毁灭前后圆明园的对比,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3.能力目标:

  ①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语文的能力和探究意识。

  ②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的深刻含义,感受到圆明园昔日的辉煌。

  难点:①在辉煌与毁灭的强烈对比下,激发学生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②体会作者安排材料匠心。

  三、教学过程

  (一)板书引入,提出探究问题。

  读了题目,你想了解些什么?

  (归纳总结两个问题:①圆明园是怎样的一座园林?②它是怎样被毁灭的?)

  (二)初步读文,整理概括。

  1.读文思考两个问题。

  2.议答。文中怎样赞颂圆明园?

  (板书:博物馆艺术馆瑰宝精华)

  (三)借助课件深入感知。

  1.学生自由浏览名园风光、课文赏析两个栏目,感知圆明园的辉煌,进行自主学习。

  2.说圆明园为什么会得到这么多的评价?

  3.感情朗读24段,体会它的美。(欣赏、赞美、自豪之情。)

  4.这么一座万园之园是怎么被毁灭的?(出示幻灯文字)(感情朗读、读出痛恨、仇恨之情。课后练习)

  5.我们应该牢记这一耻辱的历史:(出示课件句子:有把火曾把耻辱写在每一个中国人的脸上,同时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里烙上了深深的仇恨,这把火腾空燃烧的时候,一个拥有黄河和长江滚滚波涛的民族,一个拥有亿万双有力的手和亿万双泪汪汪眼睛的民族,却只能握着空拳,眼睁睁的看着这座万园之园化为一片灰烬。)说说此刻心中的感想。

  6.大家为什么会有这么强烈的感受?

  讨论:题目是圆明园的毁灭,为什么用较大篇幅写它辉煌的过去?(更能激起读者的痛心与仇恨)

  (四)拓展延伸。

  1.选读课件:拓展延伸中的三篇文章。

  2.浏览网站:

  3.进入论坛,发表贴子(应不应该重建圆明园?)

  4.以圆明园为主题制作电子文稿,可以查阅网上资料。

  教学反思

  在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们表现出极大的热情,非常投入,获得了强烈的感受(这在交流当中有明显的表现),这是单纯靠读书所达不到的。在这种学习过程中学生获得了更大的自主空间,不仅可以掌握相关的学习内容而且会体验到用多媒体形式表达和组织信息的特点,逐渐掌握通过多媒体形式学习知识的方法,最终形成一种信息素养。

《圆明园的毁灭》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圆园明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

  2、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3、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学习与运用整理资料的方法。

  【教学重点】

  让学生了解“圆明园毁灭”这一屈辱的历史,激发爱国之情。

  【教学难点】

  1、圆明园的辉煌已成为历史的记载,引导学生读文、感悟、想象,在脑海中再现它昔日辉煌景观,感受祖国的灿烂文化。

  2、文章的题目为《圆明园的毁灭》,而大量篇幅却是描绘昔日的辉煌,要让学生体会到作者安排材料的匠心,是教学的又一难点。

  【课前准备】

  1、课前搜集圆明园的相关资料。

  2、影片《火烧圆明园》片段以及相关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上节课我们已经初读课文,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文章可分为三部分,(板书:损失巨大:不可估量昔日辉煌化为灰烬)

  二、欣赏辉煌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圆明园的布局,犹如——(板书:众星拱月),圆明园的景色这么美,让我们走进再看一看

  1、自读课文第三自然段,说说你看到了了哪些美丽的建筑,在书中画出来

  2、谁能告诉老师,圆明园里都有些什么?

  学生汇报

  出示句子: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

  3、教师引读,齐读。

  学生欣赏殿堂、亭台楼阁、“买卖街”、山乡村野图片,教师解说。

  6、园内只有这几种景观吗?同学们仔细地默读课文,找一找,文中还写了哪几类景观?

  (仿造各地名胜建造的景观、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景观、西洋景观)

  多媒体演播:学生欣赏安澜园、狮子林、平湖秋月、雷峰夕照、蓬莱瑶台、武陵春色、西洋景观图片。

  你喜欢圆明园的景色吗?(喜欢)喜欢哪里就读哪里

  自由读——指名读——评价

  指导读出对圆明园的喜爱之情

  说说你的感受:这样的美景,让我们觉得——(美、惊艳、宏伟。)

  你和作者感受是一样的(出示句子,齐读)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8、指导朗读课文

  如果圆明园现在还完好地保存着,会以怎样的心情去读?(赞美、自豪)是啊,这么美的园子,如何能看得够呢?

  那我们就再一起去慢慢地走一走,尽情地赏一赏(分组有感情朗读)

  三、文物

  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景观引人入胜,而且还是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收藏着最珍贵的文物。这里收藏的文物跨越朝代众多,年代久远。

  齐读第四段。

  四、再现历史

  1、出示图片:你明知道这是哪里吗?(圆明园)金碧辉煌、气势雄伟的圆明园怎么会变成一片废墟、残垣断壁呢?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它被谁毁了?被怎样毁了?

  请同学们听老师读课文第五自然段,画出最让你触目惊心的词语

  2、听了这段文字的朗读,你知道了什么?

  他们是怎样毁灭圆明园的?(掠、搬、毁、烧)

  那些词让你触目惊心?(凡是、统统、任意、毁掉、连烧、笼罩)

  3、学生谈体会,感受侵略者的蛮横无理,激发对他们这种强盗行径的仇恨之情。

  看到这样的事,你的心情如何?(愤怒)

  指名读,独处愤怒之情

  只有愤怒吗?你心中还有什么感受?

  (惋惜——指名读)

  4、带着你真是的感受读一读这段话。(自由读)

  拿走我们的宝贝也就罢了,最可恨的是,他们还放火烧毁圆明园。

  播放影片《火烧圆明园》片段,学生看影片,直观感受侵略者的残暴与野蛮。

  5、看到侵略者的强盗行径,你想说点什么?

  (指名说)

  6、孩子们,让他们听听我们的斥责之声吧!带着痛惜、仇恨之情,自己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再齐读。

  在你的心痛里,我听出了你有一颗强烈的爱国之心,老师和你们一样痛一样恨,那就请我们牢牢地记住那一天——(1860年10月6日)

  7、课文题目是“圆明园的毁灭”,为什么用较大篇幅写它辉煌的过去?体会作者写作方法。

  用较大篇幅写它辉煌的过去,是为了突出它的.巨大价值,而正是这样有价值的园林被侵略者毁灭,更能激起人们对侵略者的无比仇恨。

  四、升华情感

  同学们,英法联军,还有后来的八国联军,他们用中国人发明的指南针指引着他们的舰队不远万里驶入中国领海,用中国人发明的火药制成的枪弹、炮弹屠杀中国人,然后,逼迫清政府在中国人发明的纸上签订不平等条约——割地赔款。这难道不值得我们每个中国人深思吗?我想每个中国人读了这篇课文一定有恨多话要说,对自己,对别人,甚至对至今还在搞霸权的国家说。请同学们课后把自己想说的话写下来。课外还可以收看电影《圆明园的毁灭》,搜集文字或图片资料,了解中国所蒙受的耻辱。

  板书设计:

  损失巨大:不可估量

  勿忘国耻

  布局——众星拱月

  21、圆明园的毁灭昔日辉煌:建筑——风格各异

  文物——珍贵异常

  振兴中华

  化为灰烬:掠、运、毁、烧

《圆明园的毁灭》教案 篇10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把创设情景看作是"意义建构"的必要前提。本方案设计旨在通过创设一个信息量大且颇有人文色彩的网络环境,使学生在情感内驱力的作用下,积极主动地去获取、整理、创造性地加工信息,切实有效地实现对当前知识的意义建构过程,最终更进一步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教学内容:

  人教版第九册语文课题:圆明园的毁灭

  教时:

  第二教时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使学生了解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和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是我国近代屈辱历史的见证,从而唤起学生捍卫祖国神圣尊严的责任感。

  认知目标:

  1、了解圆明园的昔日辉煌、毁灭过程,体会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服务的。

  2、理解重点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目标:培养学生的归纳抽象能力和网上获取信息、整理、加工信息的能力。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讲述了圆明园当年的辉煌景观和它的毁灭,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和对侵略者强盗行径的仇恨。围绕这一中心,作者着重写了两个方面内容,一是圆明园的宏伟壮观和它所收藏的大量无价之宝,突出了它是"园林艺术的精华,建筑艺术的瑰宝";二是强盗们肆意毁坏圆明园的罪行,激起了人们对侵略者的无比仇恨。通过美与丑、善与恶的对比,学生潜移默化地体验到了近代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更进一步认识到:侵略者之所以胆敢如此为非作歹,是因为清政府的败无能,从而激发学生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重点或难点:

  理解课文中重点词语和句子的深刻含义,体会圆明园的建造和毁灭反映着祖国的强盛与衰败,进一步激发学生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对象分析: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意义建构的主动者。该年龄阶段的学生对新鲜事物注意力持久,并已初步掌握了上网浏览、上网搜索信息的能力。同时,从心理学角度上看,他们在一种新的学习环境下,利用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学习的积极性较高,他们善于探索,敢于质疑,敢于创新,因此在网络环境下实施教学对学生真正意义上的建构将起着积极的作用。

  当今学生对圆明园知之甚少,为学生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创设好良好的具有人文的网络环境,使其在图、文、声、像等信息的刺激下充分感知,从而激发学生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圆明园的毁灭》教案 篇11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估量、损失、殿堂、销毁、瑰宝、灰烬、举世闻名、众星拱月、玲珑剔透、亭台楼阁、诗情画意、天南海北、奇珍异宝”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三、四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4.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学习与运用搜索、整理资料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让学生了解圆明园毁灭这一屈辱的历史,激发爱国之情。

  难点:引导学生读文、感悟、想像,在脑海中再现它昔日的辉煌景观,体会作者安排材料的独特之处。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略)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题

  1、谈话:北京的风景名胜有哪些?

  2、导入课题

  同学们,北京还有一个著名的园林,就是圆明园。(板书:圆明园)

  圆明园上一座著名的皇家园林,它是十几代劳动人民,历史150多年,耗资5亿3千万两白银修建而成的。但是今天,我们来到北京却只能看见几根柱子,因为----(板书完整课题)齐读

  二、初步感悟损失“不可估量”

  课文第一自然段这么说——引读(课件出示: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1、读了这一句话,你知道了什么?

  2、理解“不可估量”  并板书

  3、连续出现两次不可估量说明什么?

  是啊,圆明园毁灭了,这个损失是无法估量的。那么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昔日的圆明园看看。

  三、走进圆明园,感受价值的“不可估量”

  1、默读课文第2—4自然段,我们一起来看看,圆明园是一座怎样的园林?把你知道的记下来。

  2、交流:抓住“举世闻名、博物馆、艺术馆、宏伟建筑、珍贵文物”

  课件出示这三句话。

  ①理解“举世闻名”。那个字表示“全”?

  教师引导:

  全世界都知道谁?

  全世界都知道它的名字?

  不仅中国人知道,就连外国人也知道,它就是------圆明园!

  ②圆明园为什么举世闻名?练习说话:

  因为                  ,所以圆明园举世闻名。

  3、了解独特布局

  圆明园有多大?课件出示圆明园平面图

  理解“众星拱月”

  这奇特的布局,是多么壮丽的景观呀!

  4、再现宏伟建筑

  ①、园内有什么样的景观呢?谁给大家介绍一下?个别读第三自然段。

  ②、这么多的景点,文中是用那个词将它们连起来的?教师引读。

  ③、孩子们,不用走遍天下就能饱览天下美景。让我们一起走到圆明园去漫步吧!   (课件欣赏圆明园宏伟建筑的图片并配上音乐)

  ④、创设情境想像说话:孩子们,此时此刻,你最想在哪儿漫步?

  ⑤、拓展:圆明园中四十景名称

  雨果说:有一座言语无法形容的建筑,某种恍若月宫的建筑,这就是圆明园。

  ⑥引读:

  所以,我们在这宏伟建筑的圆明园、奇珍异宝的圆明园、繁花似锦的圆明园中漫步-----(课件出示: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圆明园美吗?走进园中,你还想出来吗?让我们一起陶醉一起忘返吧!读---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5、再现珍贵文物

  ①、园中还有什么?个别回答

  ②、从先秦到清代,历经多少年?

  ③、如果一年只出一件文物,园内所拥有的可以怎么形容?

  ④、欣赏课件(课件欣赏圆明园珍贵文物的图片,)

  ⑤、所以,我们不难相信——引读(课件出示:圆明园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作为一个中国孩子,你感到怎样?个别读、齐读

  6、深入理解“不可估量”

  雨果说:虽然是皇家园,可是岁月创造的一切最终都属于人类的。

  然而,这一切的一切,在1860年10月6日后被毁灭了。齐读(课件出示: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孩子们,你们现在读这句话什么滋味?愤怒、惋惜、痛心(带着感受读)

  四、目睹毁灭过程,深刻体会损失“不可估量”

  1、这群强盗是怎样横行霸道的,让我们亲眼目睹一下当年的情景。(视频)

  2、读最后一自然段,哪句你感触最深?

  预设一:

  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

  那是怎样的掠呀?

  那是怎样的毁呀?

  预设二:

  大火燃烧三天的结果是什么?

  什么化为灰烬?

  3、什么都没有了,圆明园就这样被毁灭了!

  (教师随机在板书中擦去举世闻名  宏伟建筑  珍贵文物)

  它的毁灭,是——引读: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语气沉重)

  五、练笔,抒发情感

  1、站在这残垣断壁前,相信每个人心中都有话要说,就让我们把心中的感受写下来。(音乐二胡独奏《江河水》渲染)

  2、交流

  3、总结升华:孩子们,让我们——不忘国耻,振兴中华

  六、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三、四自然段。

  2、搜集文字或图片资料,了解旧中国曾经蒙受的耻辱和今日祖国的强大。

  板书设计:

  圆明园的毁灭

  不可估量不可估量!

  举世闻名  宏伟建筑  珍贵文物

  圆明园的毁灭

  不可估量 不可估量!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反思

  《圆明园的毁灭》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描述了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和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仇恨,激发人们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圆明园的辉煌已成为历史的记载,课文所介绍的内容都已消失,无法再现,引导学生读文,感受,想象,在脑海中再现它昔日的景观就成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文章从众心拱月的布局、风格各异的建筑、收藏珍贵文物这三个方面来再现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在引导学生扎扎事实理解语言文字的基础上,这时恰当的运用多媒体课件就为学生理解课文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使学生对圆明园有更多更形象地了解,课件的应用及充分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又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当学生沉浸在圆明园的辉煌中时话锋及转,这样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却被毁灭了,是谁毁灭了它?为什么会被毁灭?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学习文章最后一段。最后组织学生通读课文,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阅读感受和体会,有的为圆明园的毁灭而感到惋惜,有的是对侵略者的舞步仇恨……

《圆明园的毁灭》教案 篇12

  教学要求

  1.了解圆明园的辉煌和它的毁灭,使学生记住达一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2.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并体会作者是怎样围绕这一重点叙述的。

  3. 学习本课生字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重难点、关键

  通过学习,想象当年圆明园的辉煌景双,了解它毁灭的经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和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课时划分四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习课文,了解圆明园的辉煌。

  2.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3.学习课文生字词。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检查学生课前资料的收集情况。

  同学们.谁去过圆明园或是从其他方面了解过圆明园?请你向大 家作个介绍。(板;圆明园)

  (最好课前就展示介绍圆明园的录像或图片)

  (圆明园是一座专供皇帝、后妃居住游乐曲皇家园林,位于北京西 北部,始建于l 709年。清朝的历代皇帝都不惜代价,对圆明园进行扩 充营造,经过150年的经营,圆明园的总面积达5200亩,比颐和园还大 驼o亩,成为当时世界最精美壮观的园林,被称为“万园之园”一切园林 艺术的典范。圆明三园中共有著名景点loo多处。每一景点中又包括许多殿、堂、楼、馆、亭.树等建筑,变化万千,趣味无穷。清朝的皇帝都喜欢在因中居住,他们为了便于自己玩赏,把不计其数的珍宝、古董字画、外国进贡的珍稀扎品等都收藏在圆明园内,所以圆明园“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后,英法侵略者对他们在第—次鸦片战争中捞到的好处还不满意,又故意制造事端,于1856—1860年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 侵入北京,闯进园明园,毁灭了圆明园。)

  生介绍完之后将课题补充完整,加上“的毁灭”。

  二、自由读文,划出生字或不理解的字词,借助工具学习,也可互质疑,师生共解疑。

  三、检查自学情况。

  1. 师用生字词卡片检查生字学习情况

  音:损(sǔn)失 宏(hóng)伟 玲(línɡ) 或(huò)

  剔(tī)透 销(xiāo)毁 侵(qīn)略

  形:捐( ) 幻( ) 博( )

  损( ) 幼( ) 搏( )

  2. 指名逐段朗读,评价,正音。

  四、课堂练习

  1.书写生字,并组词语。

  2.带着“预习”提示和课后问题自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检查初读,导入精读。(齐读课题)

  1、检查初读,小结整体感知课文情况。

  ①上节课,老师组织大家按“预习”自学了课文。通过自读,你从课文中知道了些什么?(抽生汇报)

  ②通过初读课文,同学们已经知道:课文围绕课题中的“毁灭”介绍了圆明园毁灭前的辉煌景观以及被毁灭的情况。请告诉老师,课文讲圆明园的“辉煌”是哪几个自然段?讲圆明园被“毁灭”是哪几个自然段?

  ③老师还请大家在预习的时候找出文中直接赞美圆明园是一座什么园林的三个句子,你找到了吗?大家来读一读。(生汇报,屏幕出示)

  a、圆明园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

  b、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

  c、圆明园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2、师设问导入阅读“圆明园当年的辉煌景观”部分(2、3、4自然段)。

  圆明园的举世闻名(板书),主要在于它的园林建筑艺术和它丰富的收藏。那么,为什么说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为什么说圆明园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屏幕出示两问)请同学们带着这两个问题深入阅读课文2-4自然段。

  二、阅读2-4自然段,充分感受圆明园昔日的宏伟壮观。

  (一)导读第2自然段。

  1、指名读第2自然段,其余同学想一想这一自然段是从哪个方面介绍圆明园的建筑艺术的?(位置和总体布局)

  2、那么哪个词语最能概括圆明园总体布局的特点?(板书:众星拱月)“众星拱月”般的布局究竟是什么样子呢?请看(出示多媒体画面,介绍圆明园布局上的特点。)

  请同学们默读这一自然段的2、3句,想一想“星”在这里指什么?“月”在这里指什么?

  (这句话用众星围绕月亮这一优美的比方,形象地描绘出圆明园壮观、巧妙的布局特点。)

  3、导入阅读第3自然段:圆明园的总体布局是如此精美,园中的景物那就更迷人了,让我们一起到圆明园中去走一走,游一游吧!

  (三)导读第3自然段。

  1、配乐欣赏。请同学们一边欣赏,一边想象圆明园的美景。

  (按第三自然段的三个层次,一边播放配乐朗读录音,一边展示圆明园的美丽画面。)

  ① 1句:这里介绍了园中不同风格的建筑,有的金碧辉煌、非常宏伟,有的玲珑剔透、小巧精致,还有两处特别的景点:热闹的街市、幽静的乡村。

  ② 2-5句:园明园中景物很多、很美,有的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有的是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还有仿照西欧建筑风格建造的西洋楼。

  2、指导朗读:

  同学们,这么多、这么美的景观,你喜欢吗?

  ① 请大家有感情轻声读1-5句,找一找园中建筑、景物的特点。(出示1-5句课文,生对照)选择你最欣赏的建筑或景物,想想要怎样读才好,同桌互相听一听。

  ② 学生读最欣赏的地方(指导读出喜爱、赞美之情,语气要抒情,语速要缓慢)。

  ③ 欣赏着圆明园中这么多美景的时候,我们会产生什么感觉呢?请听。(出示第6句,配音读)读这一句时应该用什么语气呢?2名学生练读(引导学生进入陶醉的境界)。

  齐读第6句。

  ④ 同学们,你还想欣赏圆明园中的美景吗?让我们都来做一回导游,边欣赏美景边背诵课文,不能背的就请跟着读,好吗?

  (展示美景,师范读、生跟着背诵第3自然段)

  3、现在,同学们知道为什么要说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了吗?

  4、过渡导入第4自然段阅读:欣赏了园林风光,我们再来看看园中丰富的收藏品。

  (四)导读第4自然段。

  1、自由读4自然段,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话说说园中珍贵文物的收藏情况。

  2、欣赏多媒体画面,简要介绍。

  3、研读第2句,“上自先秦时代……下至唐宋元明清”,就是两千多年,从这里你体会到什么?(文物很多、很珍贵、很齐全)

  4、圆明园里收藏着祖国几千年来最珍贵的各种青铜礼器、名人书画、奇珍异宝,所以作者说圆明园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5、学到这里,我们知道课文2、3自然段介绍圆明园的建筑,4自然段介绍园中的收藏,这两部分是怎么连起来的呢?请大家齐读4自然段第1句话。前半句概括了圆明园的建筑有什么特点?后半句引出了下文要介绍——(圆明园中还收藏着珍贵的历史文物)。

  (板书:建筑 宏伟  收藏 珍贵)

  (五)导入第5自然段阅读。

  同学们,圆明园中建筑这样宏伟,收藏这样珍贵,凝聚着无数能工巧匠的无数心血和汗水,我们为祖国有这样灿烂的文化而感到无比--自豪、骄傲!可是,同学们,今天的圆明园变成了什么样子呢?请大家看图。(屏幕出示插图)只剩下一片残垣断壁了!圆明园是怎样被毁灭的呢?

  三、导读第5自然段,了解圆明园被毁的经过,激发对侵略者的无比愤怒之情。

  1、请同学们自己默读第五自然段,了解英法联军毁灭圆明园的经过。

  ① 把你认为最能突出英法联军罪行的词语用“△”画出来,再把带有这些词语的句子读几遍。

  ② 小组讨论:从这些词语中体会到什么?

  2、指名读一读划出的词语,并说说从这些词语中体会到了什么。

  (师点拨、分析。“侵入、闯进、掠走、搬运、毁掉”等词语表现了英法联军野蛮的强盗行径。“凡是、统统、实在、任意”等词语强调了英法侵略军非常贪婪,对圆明园的毁坏达到了疯狂的地步。)(板书:毁灭 掠、毁、烧)

  侵略者掠走的是什么?烧毁的是什么?

  3、让我们观看《火烧圆明园》的录像片段,进一步认识英法联军的野蛮行径。

  同学们,眼看着这么美丽壮观、这么让人骄傲的圆明园,就这样被英法联军一把火烧掉了!同学们,此时此刻,你的心情怎么样?(生说)你想怎样表达你的愤怒?

  4、指导朗读5自然段:

  ① 能用朗读来表达吗?(指名读,师指导:读表现英法联军罪行的词语时语气要重,可以咬牙切齿地读)

  ② “大火连烧三天”,三天的大火把圆明园烧成了一片灰烬!此时,我们的心中无比愤怒,心情无比沉痛!示范读最后一句。全班齐读。

  四、朗读第1自然段。

  1、141年前,英法联军把这座举世闻名的圆明园毁灭了,这是让所有中国人都感到无比愤怒和痛心的,也是让全世界有良知的人感到万分痛心的。所以,作者在课文的开头第一自然段就告诉我们:圆明园的毁灭是——(生读第一自然段)。(板书:不可估量的损失)

  2、这里连续用两个“不可估量”就更加强调了什么?(齐读第一自然段,注意表达痛惜之情,语气要强烈。)

  五、自由讨论,总结升华。

  1、(出示圆明园废墟画面)

  站在这残垣断壁面前,你有什么话要说呢?(生说)

  (我们不禁要问:究竟圆明园为什么会毁灭呢?侵略者为什么胆敢在我们的土地上如此胡作非为呢?其实, 就是清政府的腐败无能,贫穷被人欺,落后遭人打。国家不富强,只有被动挨打的份。同学们,为了那段受屈辱的历史,为了我们伟大祖国的强盛,努力学习吧!)

  2、讨论:现在有人建议在圆明园的旧址上重建圆明园,恢复它的原貌。对这个问题,你有什么看法?

  你认为是恢复圆明园的原貌呢,还是就保持它残垣断壁的样子呢?

  六、布置作业:

  课后思考讨论“思考练习”第1题。

  为什么说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用具体事实说一说。

  六、 板书设计: 圆明园的毁灭

  建筑 宏伟

  举世闻名 { } 毁灭(掠、毁、烧)

  收藏 珍贵

  不可估量的损失

《圆明园的毁灭》教案 篇13

  一、教材分析:

  《圆明园的毁灭》是一篇精读课文,主要讲述位于北京西北郊,曾被誉为“万园之园”的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和掺遭侵略者肆意践踏的景象。字里行间蕴涵着作者对圆明园被毁的惋惜,对圆明圆昔日辉煌景象的赞叹和对侵略者仇恨的情感。以及由这些情感交织成的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与使命感,课文语言简洁,结构严谨,构思颇具匠心,题目为“毁灭”,却用了大量的篇幅写它辉煌的过去,作者这样独具匠心的安排更能激起读者的痛心与仇恨之情。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把阅读、感悟、想象结合起来,使学生了解课文内容,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

  (2)、理解课文的重点词句。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自主、合作的学习能力和探究意识。

  (三)情感目标: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重点分析:

  让学生了解昔日圆明园的辉煌景象以及体会圆明园遭到毁灭的惨痛。由于昔日的圆明园已不复存在,其精美、壮观,只能通过语言文字去品味、感受。因此,只有让学生充分感知语言,品味语言,才能激起学生对昔日圆明园的无比热爱、无限向往,这样,为学习“毁灭”部分的教学埋下伏笔,以爱激恨,从而激发学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难点分析:

  运用媒体素材,引导学生把阅读、感悟、想象结合起来,再现圆明园的辉煌,只有爱之深,才会“恨之切”。从而激发学生不忘国耻的思想感情和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五、教学策略分析:

  因为课文介绍的内容都已经消失,无法再现其精美壮观,只能从语言文字中理解,教学时,要以理解语言文字为主,以现代教育技术为辅,选取适当的课外材料为烘托,实现圆明园辉煌景观在学生的脑海中的再现。因此。我采用“电教辅助手段,再现昔日圆明园的宏伟建筑和各种奇珍异宝”。引导学生深入课文,从而完成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六、教学对象分析:

  本课教学的对象是四年级的学生,从年龄特征来看,该年龄段的学生对新鲜事物的注意力比较持久,知识面较宽,已具备了丰富的想象力和较强的理解能力,他们善于探索,敢于质疑,敢于创新。但当今学生对圆明园的了解一般仅限于文字介绍,应为学生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创设良好的人文环境,使其在图、文、声、像等信息刺激下充分感知,从而激发学生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七、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蓄起满腔的情感波澜

  1、师:(深情地)人们常说:希腊有巴特农神庙,埃及有金字塔,罗马有斗兽场,巴黎有圣母院,而东方有圆明园。

  法国大作家雨果曾经写到:在世界的一隅,存在着人类的奇迹,这个奇迹就是圆明园。然而,这座被誉为万圆之园的皇家园林已经消失了,现在,我们看见的只是矗立在杂草从中的残垣断壁了。(出示三副废墟图)

  2、师:同学们,圆明园是被谁毁灭的(生:英法联军)

  英法联军又是怎样毁灭圆明园的呢?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走进课文。

  (二)体会毁灭——奠定正确的情感基调。

  1、出示课件,学习第五自然段。

  (1)、师:英法联军实在太卑鄙、太野蛮了,课文是用那些词语来描写的呢?请快速浏览第五自然段,找一找。

  (2)、学生回答(老师用荧光笔画出相关词语),学生朗读并体会这些词语。

  (3)、老师:面对侵略者的野蛮行径,你最想说什么?(并让学生带着自己的感受朗读这段话)

  (4)、老师:就这样,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化为了灰烬;建筑艺术的精华,也化为了灰烬,付出了几个世纪的辛劳统统化为了灰烬。(板书三个化为灰烬)

  2、出示课件学习第一自然段

  (1)学生读第一自然段

  (2)老师:圆明园的损失有多大?(生:用一个词来形容就是“不可估量”)

  (3)老师:文中一共用了几个“不可估量”?(生:两个)(板书两个不可估量)

  (4)老师:看着这两个不可估量,你的心情是怎样的?(生:伤心、悲痛)

  (5)老师:这样的伤心,这样的气愤可以估量吗?(生;不可估量)(老师再次板书不可估量)

  (6)老师:让我们把这句话告诉自己,告诉在场的老师,告诉全世界的人。(学生感情朗读)

  (三)、深情追忆——抒发曾经的自豪之情。

  1、过渡:有不可估量的损失,就说明它一定有不可估量的价值,那么,昔日的圆明园究竟有些什么,让我们说它有不可估量的价值呢?请结合第二、三、四自然段说一说。

  (1)、学生回答,老师出示第三自然段,并用荧光笔画出“有”。

  (2)、老师:文中描写圆明园的宏伟建筑,一共用了几个有“有”(七个)圆明园仅仅是这七个有吗?(生:不是)那么,需要几个有呢?(生:许多个)你是从哪些词语中找到了“有”?(生;饱览……)

  (3)、圆明园有这么多景点,想看看吗?(生:想)

  (4)、出示配乐图片,让学生尽情欣赏。

  (5)、老师:美吗?(生:美)假如我们能在这美丽迷人的园林中痛快地畅游,你心中是什么感觉呀。

  (6)、老师:是啊,你说得太好了,作者是怎样描写的呢?

  (7)、出示课件,学生品读“漫步园内……”句子。

  2、学习第四段

  (1)过渡:圆明园不仅有宏伟的建筑,还有最珍贵的历史文物,请看(出示配乐图片)

  (2)老师:老师收集到的这些令同学们惊叹不已的图片,只是圆明园数亿万计的文物中很少很少的一部分,他们不仅价值连城,更是中国文明、世界文明发展的历史见证,所以称它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出示课件)

  3、学习第二段

  (1)、过渡:圆明园不仅建筑宏伟,珍藏丰富,它的总体布局也是很独特的。请看(出示布局图)

  (2)、老师讲解,并提问学生,课文是用哪个词形容圆明园的总体布局的呢?重点理解“众星拱月”。

  4、教师小结:圆明园就凭着巧妙的设计,宏伟的建筑,丰富的珍藏,成为世界闻名的皇家园林,课文用这两句话很好地概括了圆明园的价值,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出示课件)

  (1)、用“是……也是……”这个关联词把这两句话连成一句话。

  (2)、大声朗读这句话。

  (五)、观看录象——宣泄喷涌而出的情感。

  1、过渡:多好的园林啊,可是这一切都已经不存在了,这一切早就被英法联军的一把火无情地烧毁了。

  2、播放《火烧圆明园》的录象片段。

  3、片终,出示大火不停在画面飞旋扑闪,并响起《江河水》这首比较伤感的二胡曲子。稍后,屏幕上打出一行字:这把火,烧毁了——(填空)

  4、老师:这把火烧毁了什么,请你把它写在纸上,写在你的心里。(学生动笔写)

  5、老师:来,告诉大家,这把火可烧毁什么?(让学生自由说,老师作适当的评价)

  6、教师小结:这把大火可以烧毁举世闻名的圆明园,却烧不毁侵略者的滔天罪行,烧不毁中华民族的仇恨,更烧不毁中国人民的勤劳与智慧。就像这首诗歌写的一样(出示课件)

  7、学生齐读诗歌

  (六)、拓展延伸——打开学生的理性思考。

  1、过渡:这个痛苦的耻辱一直刻在我们的心理整整147年了,正是因为这把火,唤醒了千千万万浑浑恶恶的中国人;正是因为这把火,激起了我们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如今,我们的祖国变得强大起来了,有人提议,(出示课件)要重建圆明园,对于这个问题,你有什么看法?请和四人小组的同学交流一下。

  2、学生相互交流,各抒己见。

  3、教师小结。:不管是不是重建,老师都感到非常欣慰,重要的是老师看到了同学们那颗真挚的爱国心啊!

  4、老师小结:同学们,忘记历史,就是背叛,为了让火烧圆明园的悲剧不再重演,让我们时刻记住:勿忘国耻,振兴中华!(出示课件,“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圆明园的毁灭》教案 篇14

  导入: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第23课《圆明园的毁灭》请大家齐读课题。(生读)请你们再读一遍,这回结合你对课题的理解,你试着带着情感来读。谁能说说你是带着什么情感来读的?(生汇报)你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感呢?谁能结合你课前所搜集的资料来谈一谈。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过渡:课文中对圆明园的毁灭是怎么说的?谁来读读第一段话?(板书:不可估量)

  2、不可估量的损失是怎样的损失?

  3、说明圆明园的毁灭损失是巨大的。

  4、大家一起读这句话。

  5、为什么说这种损失是不可估量的呢?

  6、我们首先来看看课文中是从哪几方面来介绍圆明园的?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的2----4自然段。

  7、学生汇报:板书:布局、建筑、收藏

  8、请大家以你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这三段,读完之后,你有什么感受,一会儿跟大家谈谈。

  9、汇报。(布局独特、风景优美、收藏珍贵)

  10、就让我们把对圆明园的热爱、赞叹之情读出来。你想读哪段就读哪段?

  二、学习第二、三、四自然段

  第二自然段-------布局

  1、学生读。

  你觉得他读得怎么样?(解决举世闻名、众星拱月)

  学生提到众星拱月时:那你是怎样理解这个词的呢?(学生说)那众星拱月到底是什么样的呢?你们看,这里的月指的是,星指的是,这就是众星拱月,这要是从高空往下看,多美呀!到了晚上,灯火通明的时候,这种独特的布局就显得更加迷人了,谁再来读读这句话,把这种美感读出来。

  第三自然段------建筑

  2、学生读。

  (出示第一句话)同学们看这句话,老师请两名同学读读这句话,看谁读得好?

  你们说说谁读得好?为什么?(金碧辉煌------重读。玲珑剔通------轻读。买卖街-------语调上扬。山乡村野------轻、慢。)

  3、我们男女生合作来读一读,好不好?男生读殿堂、买卖街,女生读亭台楼阁、山乡村野。

  4、课文还提到了园内有很多的景点,我们一起来看看有哪些景点?(出示课件)

  谁能根据资料给大家介绍一个你最喜欢的景点?

  5、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一部分。(引读)

  读到武陵春色时,还有?还有没有景点了?(有)你从哪看出来的?(说明园中的景物还有很多。)

  6、据资料介绍,圆明园的景点一共有140多处。老师也从网上下载了一些图片,给同学们看一下。

  方壶胜境:它是乾隆初年建造的大型宫殿群组之一,整体布局非常对称,全部覆盖着琉璃瓦,他代表着圆明园的主体风格,给人以端庄华贵的感觉。

  杏花春馆:这里面有杏花村等小建筑,乾隆皇帝时增建了春雨轩,清朝的皇帝常常在此观雨。这个景点是根据唐朝诗人杜牧写的《清明》这首诗所描绘的意境建造的。

  圆明园内的景点真是数不胜数,风格各异,流连其间有如漫游仙境一般,谁来读读最后一句话。

  你觉得他把你们带进仙境了吗?

  指导:同学们,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这是人们的感受,读的时候,如果你能把幻想这个词读得轻一点,再把境界这个词放慢速度来读,那你就真的把自己置身在仙境里了。练读------女生读------全班读。

  第四自然段------收藏

  1、学生读。

  还有比他读得更好的吗?(最、上自、下至、历代、各种、奇珍异宝、最)

  说说你觉得自己哪读得好?

  2、这段话告诉我们圆明园内有很多收藏,老师找到了圆明园的一些奇珍异宝。你们看,这是仅仅收藏在法国的圆明园的珍宝,这是鎏金编钟,在法国有一对。这是青铜鎏金塔,它是一个高约2米的巨大佛塔,通体各层镶嵌着绿宝石,可以说是价值连城。在英国、美国等国家也还有许多当年被他们抢去的圆明园的珍宝。

  这些都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财宝,我们期待着他们能早日回归祖国。

  三、通过刚才的朗读,使我们大家再一次感受到了圆明园昔日的辉煌,然而,就这样一座拥有无数珍宝的园林却被毁灭了,我们感到无比痛惜,就让我们怀着这种情感再来读读第一段话。

  学习第五自然段

  1、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近代史上的奇耻大辱,是英法联军侵略中国,践踏人类文明的铁的罪证。

  2、请大家默读第五自然段,把你认为最能突出英法联军罪行的词语画出来。一会儿跟大家谈谈你的体会。(一个人可以汇报几个词语。)

  3、汇报:板书:掠、毁、烧

  4、大家对这些词语体会得很好,我们在读这些词语的时候,要读出侵略者的野蛮,表达出我们对他们的痛恨!你想读哪句就读哪句。

  5、面对这些野蛮的强盗,昏庸的皇帝只管弃园逃跑,任凭这座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在烈火中化为灰烬。让我们再来目睹当年这悲惨的一幕。

  6、(放录像)

  7、此时此刻,你想说什么?

  8、就让我们带着这种仇恨一起来读最后一段。

  9、今天(出示图片),当我们来到圆明园的遗址时,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片凄凉的景象,数不清的汉白玉石柱,横七竖八的躺在那里,它没有声音,但谁都能听到他在愤怒地仰天长叹!

  10、让我们一起怀着无比的痛惜再来读读第一段话。

  课堂延伸

  同学们,圆明园毁灭让你懂得了什么?

  是的,落后就要挨打,在我们中华民族的历史上,有过无数次这样屈辱的事实,但是,我们华夏儿女是不甘心永远落后,永远挨打的。今天的中国正在日益强大。你能用事实说明我们的国家正在强大起来吗?

  (学生举例汇报)

  大家谈得很好。

  结语:同学们,圆明园的毁灭已经成为历史,我们这一代人决不会让这悲惨的历史重演,牢记这国耻,振兴我中华,是每一个中国人的责任。

  附:板书

  23、圆明园的毁灭

  布局

  不可估量

  建筑

  掠、毁、烧

  收藏

《圆明园的毁灭》教案(精选14篇) 相关内容:
  • 圆明园的毁灭教案(精选16篇)

    一、导入新课出示圆明园废墟图片,问学生认识这张图片吗?让学生谈认识。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这个地方,大家跟着老师写课题,用书空方法:《圆明园的毁灭》二、初读课文1.大家自由读课文,画出有关词语。...

  • 圆明园的毁灭教案(通用14篇)

    教学目标: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2、围绕“不忘国耻,振兴中华”这一主题开展一次演讲活动。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把阅读、感悟、想象结合起来,把搜集与整理、运用资料结合起来。...

  • 圆明园的毁灭教案(精选13篇)

    教学要求1.了解圆明园的辉煌和它的毁灭,使学生记住达一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2.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并体会作者是怎样围绕这一重点叙述的。3. 学习本课生字词。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 《圆明园的毁灭》教案(通用16篇)

    一、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了解了课文内容,学习了第一段。哪位同学来说一说课文分几段写的?第一段告诉我们什么?为什么这么说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和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呢?学习了第二段我们就知道了。...

  • 圆明园的毁灭·教案(精选15篇)

    一、教学目标: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估量、损失、殿堂、销毁、瑰宝、灰烬、举世闻名、众星挡月、玲珑剔透、亭台楼阁、诗情画意、天南海北、奇珍异宝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 《圆明园的毁灭》教案

    教学目标:依据《语文课程标准》和对教材文本的理解,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德育价值观,三个维度,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以下几点:1、知识与技能(1) 通过学习课文,感受圆明园当年的辉煌,了解圆明园毁...

  • 《圆明园的毁灭》教案

    教材分析:这是"人教版实验教材"第九册的一篇课文,课文讲述了圆明园当年的辉煌景观和它的毁灭,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对侵略行径的无比仇恨,围绕这一中心作者着重写了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圆明园是怎样一座园林,突出了它是"园林艺术...

  • 《圆明园的毁灭》教案

    教学目标: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估量、损失、殿堂、销毁、瑰宝、灰烬、举世闻名、众星拱月、玲珑剔透、亭台楼阁、诗情画意、天南海北、奇珍异宝”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三、四自然段。...

  • 21.圆明园的毁灭教案

    【教学目标】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估量、损失、殿堂、销毁、瑰宝、灰烬、举世闻名、众星拱月、玲珑剔透、亭台楼阁、诗情画意、天南海北、奇珍异宝”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3、4自然段。...

  • 圆明园的毁灭教案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领悟文章表达的特点。 2、能力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以悟促读,提高朗读能力;以读促悟,加深理解。 3、情感目标: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

  • 圆明园的毁灭教案

    一、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了解了课文内容,学习了第一段。哪位同学来说一说课文分几段写的?第一段告诉我们什么?为什么这么说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和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呢?学习了第二段我们就知道了。...

  • 《圆明园的毁灭》教案

    教材分析:本课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九册.这篇精读课文描述了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仇恨.教材选编本课的意图是引导学生把阅读,感悟...

  • 《圆明园的毁灭》教案

    一 ,教学目标:1,了解圆明园的辉煌和它的毁灭,使学生记住这一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2,练习从内容中体会思想.3,学会本课11个生字,13个生词.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三,四自然段课文.二,教学重点,难点:通过语言文字的理解,想象圆明园...

  • 圆明园的毁灭教案

    一、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 ) 通过学习课文,感受圆明园当年的辉煌,了解圆明园毁灭的历史,使学生记住这一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理解、体会。...

  • 21、圆明园的毁灭·教案

    教学要求1.了解圆明园的辉煌和它的毁灭,使学生记住达一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2.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并体会作者是怎样围绕这一重点叙述的。3. 学习本课生字词。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 教案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