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案下载 > 教案大全 > 小学六年级语文《种瓜得豆》精选教案设计(通用10篇)

小学六年级语文《种瓜得豆》精选教案设计

发布时间:2023-08-04

小学六年级语文《种瓜得豆》精选教案设计(通用10篇)

小学六年级语文《种瓜得豆》精选教案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意思,积累词语;

  2、读懂课文,了解课文介绍的科学知识;

  3、学习课文的表达方法,了解作者是怎样一步一步地介绍转基因技术及其应用的,并体会课文的语言特点。

  过程与方法

  1、自学生字新词,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表达的意思;

  2、联系生活,展开想象,理解内容; ⑶品析重点词句,体会文章的写作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现代科学技术的神奇与伟大;

  2、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强烈欲望;

  教学重难点:

  1、重点:了解作者是怎样介绍转基因技术及其应用的。

  2、难点:结合具体语句,体会文中打比方写法的表达效果。

  3、关键:激发兴趣,明确任务,认真自学,积极参与课堂学习。

  教学用具:

  课件

  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2、指名回答

  3、下面就让我们继续深入的学习、理解课文介绍的科学知识并了解作者是怎样介绍这些科学知识的。

  二、细读课文,理解感悟

  学习课文第二部分(2—4自然段)

  了解什么是基因及其的作用

  1、同学们,按常理来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可是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却可以做到“种瓜得豆”,这靠的是什么技术呢?

  2、“基因”个词对于我们来说很陌生也很深奥,在了解什么是转基因技术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什么是基因和基因的作用,请同学们先齐读课文的第3自然段。看看什么是基因和基因的作用是什么?

  3、齐读课文的第3自然段。

  4、同学们读得非常棒!那现在谁来用简洁的语言或自己的话语告诉我们,基因和基因的作用是什么呢?

  5、文中的“大管家” 、“发号施令”是什么意思?“大管家”如何“发号施令”(具体举例解释)?为什么加上双引号?

  6、出示图片:我们来看几组图片,来感受这位“大管家”的威力。

  7、出示基因图:这位大管家拥有那么大的权利,又那么神奇,它长得是什么样子的呢?同学们想认识它吗?

  了解什么是转基因技术

  这些基因生长在生物体(包括人体)的每一个细胞里,一代一代遗传下去。所以我们与自己的父母的特征很相似,就如牛生下的还是牛,不会是猪,而我们刚才看到的那些,还有文中提到的.种瓜得豆是怎么回事呢?接下来我们就来了解一下什么是转基因技术。

  1、集体朗读课文第4自然段,读后画出描写转基因技术的关键词语。

  2、反馈。基因“搬家”后会出现什么情况呢?

  学习课文第二部分(5—10自然段)

  1、同学们,生活中你见过瓜苗长出大豆的吗?为什么没有呢?

  2、过渡(读第五自然段)

  3、那么科学家花那么大的精力研究转基因技术有什么用武之地吗?接下来我们就来了解转基因技术的应用。

  4、师生互动(新闻发布会)要求:学生是“新闻发言人”,要认真读课文,能说出转基因技术在不同领域的应用,表达要清楚,用语要简练。老师是“记者”,对“新闻发言人”随机提问。

  5、图片欣赏(转基因的遐想)

  6、转基因技术不仅在农业生产上有用武之地,在医学上也派上了大用场。

  三、总结课文,体会写法

  1、同学们,这是一篇儿童科普说明文,介绍的是生物学中的转基因技术,作者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将如此高深的生物技术写得如此通俗易懂呢?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看看小学最常用的说明方法有哪些)——出示有关小学常用的说明方法的演示文稿并对各种说明方法作简略的介绍;

  ①、打比方:打比方和比喻本质是一样的,只不过比喻是修辞方法,而打比方是说明方法。

  ②、举例子:为了说明事物的情况有时只从道理上讲,人们不太理解,这就需要举些既通俗易懂又有代表性的例子来加以说明。

  2、讨论:文中哪些段落运用了相应的说明方法呢?请同学们找出相关的段落或句子,并说说这样介绍有什么好处?

  3、交流反馈

  我们以后写说明文的文章就可以用这样的写作方法。

小学六年级语文《种瓜得豆》精选教案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意思,积累词语

  2、读懂课文,编写阅读提纲,了解作者是怎样一步一步地介绍转基因技术及其应用的。

  3、抓住有关语句,体会文中打比方写法的表达效果。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1、自学生字新词,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表达的意思。

  2、联系生活,展开想象,理解内容。

  3、品析重点词句,体会文章的写作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现代科学技术的神奇与伟大

  2、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强烈欲望。

  教学重点:

  了解作者是怎样介绍转基因技术及其应用的,学会编写阅读提纲。

  教学难点:

  结合具体语句,体会文中打比方写法的表达效果。

  教学时数: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词义,加以积累。

  2、读懂课文,感知大意,理清层次,编列阅读提纲。

  3、了解作者是怎样一步一步地介绍转基因技术及其应用的。

  4、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在你第一次看到“种瓜得豆”这个课题时,是不是觉得很奇怪?莫非是写错了吗?就连幼儿园的小朋友都懂得“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个常理,种瓜怎么会得豆呢?可是,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这已经不是不可能的事情了,大家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学习了这篇课文,我们的疑问就会得到解决。

  2、教师板书课题:种瓜得豆

  3、学生读题并对课题提出疑问。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教师出示生字新词,学生认读识记,重点强调:玫瑰的瑰读轻声,供不应求的供读一声。

  3、分段开火车朗读课文,集体评议,纠错正音。

  4、讨论:课文主要写了哪些内容?

  (这篇课文主要向我们介绍了什么是转基因技术及其应用)

  5、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转基因技术能做到“种瓜得豆”。

  第二部分(第2—4自然段):介绍了什么是转基因技术。

  第三部分(第5—10自然段):介绍了转基因技术的应用。

  三、编列提纲、理清层次

  1、指导编写课文第二部分的阅读提纲

  ⑴认真默读课文第2—4自然段,弄清每个自然段的内容。

  ⑵想想各个自然段间的联系,说说作者是如何向人们说明转基因技术的?

  ⑶指名反馈,全班交流。

  ⑷结合学生的发言,教师示范编写阅读提纲,理清文章层次。

  ①提出问题。

  ②介绍基因的作用。

  ③什么是转基因技术。

  2、学法小结,独立编写课文第三部分的阅读提纲。

  ⑴指名反馈。

  ⑵集体评议,达成共识。

  ①转基因技术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不怕棉铃虫的转基因棉花、蓝色的转基因玫瑰、可杀死杂草的转基因大豆、不容易腐烂的转基因西红柿)

  ②转基因在医学上的应用。

  (用转基因猪的心脏为人体实施心脏移植手术)

  四、课堂小结

  种瓜得豆看似不可思议,但由于现代转基因技术的应用却完全能够做到。这科学技术的神奇力量真是令人惊叹呀!

  五、布置作业

  1、读读本课的生字、新词。

  2、熟读课文,完整地编写本课的阅读提纲。

  3、查阅资料,进一步了解转基因技术。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继续学文,品析语言,体会作者的写作技巧。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阅读链接《话说基因工程》,感受文章的情趣,激发阅读以及探索的欲望。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听写词语。

  2、回忆编写阅读提纲的方法。

  (通读全文,了解文主要介绍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每个方面又分别说了什么,按顺序用简练的语言进行概括)

  二、品析语句,体会写法

  1、读了这篇课文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2、你觉得课文在表达方法上(叙述方法、语言表达)有什么特点值得我们学习?

  (打比方)

  3、课文运用了打比方的写法来形象地介绍深奥的科学知识,如“基因是每种植物或动物的‘大管家’”。从课文中再找出这样的语句读一读,谈谈这种写法对自己读懂课文有什么帮助。

  4、学生默读课文,动笔用“———”从文中找出运用了打比方写法的语句,谈谈这种写法对自己读懂课文有什么帮助?

  5、先独立找句子,再在小组内交流、介绍。

  6、指名反馈,全班交流,找出语句,体会写法。

  7、教师小结:作者借助丰富的想象力,运用打比方的写法,用人们熟悉的生活行为来形象地介绍深奥的科学知识,使文章所表达的内容通俗易懂,并且富有情趣。

  8、学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3、4自然段。

  9、把你觉得描写形象生动、通俗易懂的部分找出来读给大家听。

  10、结合学生的发言,练习有感情地朗读文中的有关段落。

  三、阅读链接,编写提纲

  1、学生独立阅读选文《话说基因工程》。

  2、运用所学的方法为短文编写阅读提纲。

  3、小组交流阅读提纲,发现不足,进行修改。

  4、指名反馈,全班交流

  5、展开想象,举例说明怎样合理使用基因工程为人类造福。

小学六年级语文《种瓜得豆》精选教案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介绍的科学知识。

  2、学习课文的表达方法,了解作者是怎样一步一步地介绍转基因技术及其应用的。并体会课文语言的特点。

  3、学会“泌、玫、瑰”3个会认字和“搬、玫、瑰、柿、供”5个会写字,掌握“搬家、玫瑰、西红柿、供不应求”等词语。

  教学准备:

  1、生字词语卡片。

  2、搜集有关基因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组织谈话:同学们,你们长得都像谁呢?

  2、学生自由发言。(“像爸爸”、“像妈妈”、“像舅舅”、“谁都很像”)

  3、教师追问:为什么有的同学与父母那么相似,好像同一个模子倒出来的,有的却找不到与父母相同的特征呢?

  4、学生畅所欲言,教师评价。

  5、教师描述、揭题:原来在我们的体内有一种叫做基因的东西会遗传,它决定了我们每个人的特点。当妈妈生下我们时,爸爸、妈妈的基因就传到了我们身上,如果这些基因没有发生意外情况时,我们就会长得与爸爸妈妈很像,但如果碰到一些异常的情况,基因就会发生或大或小的变化,这种情况下,我们就长得不怎么像或根本不像爸爸妈妈了。基因啊,是一个很神秘也很神奇的东西,所有生物体内都有基因。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与基因有关的文章。

  6、教师板书课题:种瓜得豆。

  7、学生读题并对课题提出疑问。(种瓜应该得瓜,种豆才会得豆,种瓜怎么会得豆呢?)

  8、教师引导读文:从常理来讲,种瓜是不可能收获豆子,但如果你读了课文,认识了基因及其有关技术,你就会豁然开朗了。

  二、自学探究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自学生字新词,认读识记。

  3、理解词语。

  发号施令:号,号令;施,发布。发命令,下指示。前所未有:从来没有过的。水土不服:水土,泛指自然环境和气候。指不能适应某个地方的自然环境和气候。

  乐不可支:形容快乐到了极点。

  供不应求:供,供应,供给;求,需要。供应不能满足需要。和平共处:指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用和平的方式解决彼此争端,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发展彼此间经济和文化联系。在本课中指转基因猪的心脏移植到人体后可以在人体中适应并工作。

  4、讨论解疑默读课文,思考问题。

  ⑴这篇课文主要介绍了一个什么科学知识?

  ⑵围绕着这一知识都介绍了哪些内容?

  ⑶课文是怎样一步一步介绍的,读后,列一个阅读提纲。

  5、小组交流后,再全班交流解疑。

  全文按总—分结构,每个分述部分都有总述句概括该部分的主要内容。

  6、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转基因技术能做到“种瓜得豆”。

  第二部分(第2—4自然段):介绍了什么是转基因技术。

  第三部分(第5—10自然段):介绍了转基因技术的应用。

  三、编列提纲,理清层次

  指导编写课文第二部分的阅读提纲。

  1、认真默读课文第2—4自然段,弄清每个自然段的内容。

  2、想想各个自然段间的联系,说说作者是如何向人们说明转基因技术的?

  3、指名反馈,全班交流。

  4、结合学生的发言,教师示范编写阅读提纲,理清文章层次。

  第2自然段以“什么是转基因技术呢?”为过渡段,点明这一部分要写的内容。

  第3自然段介绍了基因的作用。

  第4自然段介绍了什么是转基因技术。可分两层;

  第一层:摸清一些生物体内基因的本领,让一种生物里的“大管家”搬到另一种生物里去发挥它应有的本领。

  第二层:转基因技术也因有“水土不服”或不被接受而失败的。

  学法小结,独立编写课文第三部分的阅读提纲。

  1、指名反馈。

  2、集体评议,达成共识。

  第5自然段是过渡段,引出科学家研究基因技术的意义。

  第6—9自然段写转基因技术在农业生产大有用武之地。

  第6段概述;789段举例说明:培育转基因棉花、培育出蓝色玫瑰、培育转基因大豆和西红柿。

  第10自然段讲转基因技术在医学上的应用。

小学六年级语文《种瓜得豆》精选教案设计 篇4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泌、玫、瑰”3个会认字和“搬、玫、瑰、柿、供”5个会写字,掌握“搬家、玫瑰、西红柿、供不应求、发号施令、前所未有、水土不服”等词语。

  2.读懂课文,感知大意,理清层次,编列阅读提纲。

  3.了解作者是怎样一步一步地介绍转基因技术及其应用的。

  4.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

  1.生字词语卡片。

  2.搜集有关基因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组织谈话:同学们,你们长得都像谁呢?

  2.学生自由发言。(“像爸爸”、“像妈妈”、“像舅舅”、“谁都很像”……)

  3.教师追问:为什么有的同学与父母那么相似,好像同一个模子倒出来的,有的却找不到与父母相同的特征呢?

  4.学生畅所欲言,教师评价。

  5.教师描述、揭题:原来在我们的体内有一种叫做基因的东西会遗传,它决定了我们每个人的特点。当妈妈生下我们时,爸爸、妈妈的基因就传到了我们身上,如果这些基因没有发生意外情况时,我们就会长得与爸爸妈妈很像,但如果碰到一些异常的情况,基因就会发生或大或小的变化,这种情况下,我们就长得不怎么像或根本不像爸爸妈妈了。基因啊,是一个很神秘也很神奇的东西,所有生物体内都有基因。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与基因有关的文章。

  6.教师板书课题:种瓜得豆。

  7.学生读题并对课题提出疑问。(种瓜应该得瓜,种豆才会得豆,种瓜怎么会得豆呢?)

  8.教师引导读文:从常理来讲,种瓜是不可能收获豆子,但如果你读了课文,认识了基因及其有关技术,你就会豁然开朗了。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自学生字新词,认读识记。

  3.理解词语。

  发号施令:号,号令;施,发布。发命令,下指示。

  前所未有:从来没有过的。

  水土不服:水土,泛指自然环境和气候。指不能适应某个地方的自然环境和气候。

  乐不可支:形容快乐到了极点。

  供不应求:供,供应,供给;求,需要。供应不能满足需要。

  和平共处:指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用和平的方式解决彼此争端,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发展彼此间经济和文化联系。在本课中指转基因猪的心脏移植到人体后可以在人体中适应并工作。

  4.默读课文,思考问题。

  ⑴这篇课文主要介绍了一个什么科学知识?

  ⑵围绕着这一知识都介绍了哪些内容?

  ⑶课文是怎样一步一步介绍的,读后,列一个阅读提纲。

  5.小组交流后,再全班交流解疑。

  全文按总—分结构,每个分述部分都有总述句概括该部分的主要内容。

  6.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转基因技术能做到“种瓜得豆”。

  第二部分(第2—4自然段):介绍了什么是转基因技术。

  第三部分(第5—10自然段):介绍了转基因技术的应用。

  三、编列提纲,理清层次

  1.指导编写课文第二部分的阅读提纲。

  ⑴认真默读课文第2—4自然段,弄清每个自然段的内容。

  ⑵想想各个自然段间的联系,说说作者是如何向人们说明转基因技术的?

  ⑶指名反馈,全班交流。

  ⑷结合学生的发言,教师示范编写阅读提纲,理清文章层次。

  第2自然段以“什么是转基因技术呢?”为过渡段,点明这一部分要写的内容。

  第3自然段介绍了基因的作用。

  第4自然段介绍了什么是转基因技术。可分两层:

  第一层:摸清一些生物体内基因的本领,让一种生物里的“大管家”搬到另一种生物里去发挥它应有的本领。

  第二层:转基因技术也因有“水土不服”或不被接受而失败的。

  2.学法小结,独立编写课文第三部分的阅读提纲。

  ⑴指名反馈。

  ⑵集体评议,达成共识。

  第5自然段是过渡段,引出科学家研究基因技术的意义。

  第6—9自然段写转基因技术在农业生产大有用武之地。

  第6段概述;789段举例说明:培育转基因棉花、培育出蓝色玫瑰、培育转基因大豆和西红柿。

  第10自然段讲转基因技术在医学上的应用。

  四、课堂小结

  教师小结:种瓜得豆看似不可思议,但由于现代转基因技术的应用却完全能够做到。这科学技术的神奇力量真是令人惊叹呀!

  五、作业设计

  1.书写本课生字新词。

  2.熟读课文,完整地编写本课的阅读提纲。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继续学文,品析语言,学习说明文的表达方法,体会课文的语言特点。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阅读链接《话说基因工程》,感受文章的情趣,激发阅读以及探索的欲望。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听写词语。

  2.说说作者是怎样一步一步地介绍转基因技术及其应用的。

  3.结合学生的发言,出示阅读提纲,进行整体感知。

  4.回忆编写阅读提纲的方法。

  二、品析语句,体会写法

  1.导语:这是一篇科学小品文,介绍的是生物学中高深的转基因技术,你们能读懂文中的内容吗?(生齐答:能。)

  2.追问:作者到底用了什么写法将这如此高深的生物技术写得这般通俗易懂?

  (用打比方(比喻)的写法来介绍深奥的科学知识。)

  3.默读课文,用“ ”从文中找出运用了打比方(比喻)写法的语句,谈谈这种写法对自己读懂课文有什么帮助?

  4.先独立找句子,再在小组内交流、介绍。

  5.指名反馈,全斑交流,找出语句,体会写法。

  ⑴这些基因是每种植物或动物的“大管家”,有的管叶子长得圆还是扁,有的管脚长得长还是短……当然,植物结瓜还是结豆,也是由基因来“发号施令”的。

  句中用“大管家”“发号施令”来说明基因在动植物体内所发挥的作用,写得十分通俗、形象,让人一读就懂。

  ⑵这种让基因“搬家”的技术,就叫转基因技术。

  用“搬家”这种生活中熟悉的行为,来介绍转基因技术,十分形象直观,使高深的科学知识变得浅显易懂。

  ⑶这样,只要“搬到新家”的“大管家”“住得惯”,发挥自己的本领,就会创造出某种前所未有的新生物。……当然,如果“搬到新家”的基因“水土不服”,“住不惯”,或者原有的“住户”不认它,把它“赶”出去,那么,这项转基因技术就算失败。

  用搬家适应新环境的生活行为来说明转基因技术的应用原理,既生动有趣,又通俗易懂。

  6.教师小结:作者借助丰富的想象力,运用打比方的写法,用人们熟悉的生活行为来形象地介绍深奥的科学知识,使文章所表达的内容通俗易懂,并且富有情趣。

  7.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3、4自然段。

  8.教师过渡、引导:文中除了打比方的写法令人叫绝,还有其他哪些写法也值得我们学习?

  9.学生自由发言,并指出文中相关的内容。

  ⑴前后照应的写法。(课文第l与第5自然段)

  ⑵设问激趣的写法。(课文第1与第2自然段)

  ⑶详略得当的写法。(课文第7、8、9自然段)

  ⑷举例说明的写法。(课文第7~10自然段)

  10.结合学生的发言,练习有感情地朗读文中的有关段落。

  三、阅读链接,编写提纲

  1.学生独立阅读选文《话说基因工程》。

  2.运用所学的方法为短文编写阅读提纲。

  3.小组交流阅读提纲,发现不足,马上提出建议,进行修改。

  4.指名反馈,全斑交流。

  5.展开想象,举例说说怎样合理使用基因工程为人类造福。

  四、课堂小结

  转基因技术、基因工程对我们来说曾经是那么陌生、那么神秘,作者运用打比方与列举事例的写法为我们作了形象而生动的介绍,使我们在阅读时感到通俗易懂且富有情趣。我们在感叹科学技术的神奇与伟大的同时,不得不佩服作者写法之高明。

小学六年级语文《种瓜得豆》精选教案设计 篇5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介绍的科学知识。

  2、学习课文的表达方法,了解作者是怎样一步一 步地介绍转基因技术及其应用的。并体会课文 语言的特点。

  3、学会“泌、玫、瑰”3个会认字和“搬、玫、瑰、 柿、供”5个会写字,掌握“搬家、玫瑰、西红柿、 供不应求”等词语。

  教学准备:

  1、生字词语卡片。

  2、搜集有关基因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组织谈话:同学们,你们长得都像谁呢?

  2、学生自由发言。(“像爸爸”、“像妈妈”、“像舅舅”、“谁都很像”„„)

  3、教师追问:为什么有的同学与父母那么相似,好像同一个模子倒出来的,有的却找不到与父母相同的特征呢?

  4、学生畅所欲言,教师评价。

  5、教师描述、揭题:原来在我们的体内有一种叫做基因的东西会遗传,它决定了我们每个人的特点。当妈妈生下我们时,爸爸、妈妈的基因就传到了我们身上,如果这些基因没有发生意外情况时,我们就会长得与爸爸妈妈很像,但如果碰到一些异常的情况,基因就会发生或大或小的变化,这种情况下,我们就长得不怎么像或根本不像爸爸妈妈了。基因啊,是一个很神秘也很神奇的东西,所有生物体内都有基因。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与基因有关的文章。

  6、教师板书课题:种瓜得豆。

  7、学生读题并对课题提出疑问。(种瓜应该得瓜,种豆才会得豆,种瓜怎么会得豆呢?)

  8、教师引导读文:从常理来讲,种瓜是不可能收获豆子,但如果你读了课文,认识了基因及其有关技术,你就会豁然开朗了。

  二、自学 探究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自学生字新词,认读识记。

  3、理解词语。

  发号施令:号,号令;施,发布。发命令,下指示。 前所未有:从来没有过的。 水土不服:水土,泛指自然环境和气候。指不能适应某个地方的自然环境和气候。

  乐不可支:形容快乐到了极点。

  供不应求:供,供应,供给;求,需要。供应不能满足需要。和平共处:指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用和平的方式解决彼此争端,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发展彼此间经济和文化联系。在本课中指转基因猪的心脏移植到人体后可以在人体中适应并工作。

  4、讨论 解疑 默读课文,思考问题。

  ⑴这篇课文主要介绍了一个什么科学知识?

  ⑵围绕着这一知识都介绍了哪些内容?

  ⑶课文是怎样一步一步介绍的,读后,列一个阅读提纲。

  5、小组交流后,再全班交流解疑。

  全文按总—分结构,每个分述部分都有总述句概括该部分的主要内容。

  6、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转基因技术能做到“种瓜得豆”。

  第二部分(第2—4自然段):介绍了什么是转基因技术。

  第三部分(第5—10自然段):介绍了转基因技术的应用。

  三、编列提纲,理清层次

  指导编写课文第二部分的阅读提纲。

  1、认真默读课文第2—4自然段,弄清每个自然段的内容。

  2、想想各个自然段间的联系,说说作者是如何向人们说明转基因技术的?

  3、指名反馈,全班交流。

  4、结合学生的发言,教师示范编写阅读提纲,理清文章层次。

  第2自然段以“什么是转基因技术呢?”为过渡段,点明这一部分要写的内容。

  第3自然段介绍了基因的作用。

  第4自然段介绍了什么是转基因技术。可分两层;

  第一层:摸清一些生物体内基因的本领,让一种生物里的“大管家”搬到另一种生物里去发挥它应有的本领。

  第二层:转基因技术也因有“水土不服”或不被接受而失败的。

  学法小结,独立编写课文第三部分的阅读提纲。

  1、指名反馈。

  2、集体评议,达成共识。

  第5自然段是过渡段,引出科学家研究基因技术的意义。

  第6—9自然段写转基因技术在农业生产大有用武之地。

  第6段概述;789段举例说明:培育转基因棉花、培育出蓝色玫瑰、培育转基因大豆和西红柿。

  第10自然段讲转基因技术在医学上的应用。

  四、课堂小结

  种瓜得豆看似不可思议,但由于现代转基因技术的应用却完全能够做到。这科学技术的神奇力量真是令人惊叹呀!

  作业设计:

  1、书写本课生字新词。

  2、熟读课文,完整地编写本课的阅读提纲。

小学六年级语文《种瓜得豆》精选教案设计 篇6

  教学目标

  1.继续学文,品析语言,学习说明文的表达方法,体会课文的语言特点。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阅读链接《话说基因工程》,感受文章的情趣,激发阅读以及探索的欲望。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听写词语。

  2.说说作者是怎样一步一步地介绍转基因技术及其应用的。

  3.结合学生的发言,出示阅读提纲,进行整体感知。

  4.回忆编写阅读提纲的方法。

  二、品析语句,体会写法

  2.追问:作者到底用了什么写法将这如此高深的生物技术写得这般通俗易懂?

  (用打比方(比喻)的写法来介绍深奥的科学知识。)

  3.默读课文,用“ ”从文中找出运用了打比方(比喻)写法的语句,谈谈这种写法对自己读懂课文有什么帮助?

  4.先独立找句子,再在小组内交流、介绍。

  5.指名反馈,全斑交流,找出语句,体会写法。

  ⑴这些基因是每种植物或动物的“大管家”,有的管叶子长得圆还是扁,有的管脚长得长还是短……当然,植物结瓜还是结豆,也是由基因来“发号施令”的。

  句中用“大管家”“发号施令”来说明基因在动植物体内所发挥的作用,写得十分通俗、形象,让人一读就懂。

  ⑵这种让基因“搬家”的技术,就叫转基因技术。

  用“搬家”这种生活中熟悉的行为,来介绍转基因技术,十分形象直观,使高深的科学知识变得浅显易懂。

  ⑶这样,只要“搬到新家”的“大管家”“住得惯”,发挥自己的本领,就会创造出某种前所未有的新生物。……当然,如果“搬到新家”的基因“水土不服”,“住不惯”,或者原有的“住户”不认它,把它“赶”出去,那么,这项转基因技术就算失败。

  用搬家适应新环境的生活行为来说明转基因技术的应用原理,既生动有趣,又通俗易懂。

  6.教师小结:作者借助丰富的想象力,运用打比方的写法,用人们熟悉的生活行为来形象地介绍深奥的科学知识,使文章所表达的内容通俗易懂,并且富有情趣。

  7.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3、4自然段。

  8.教师过渡、引导:文中除了打比方的写法令人叫绝,还有其他哪些写法也值得我们学习?

  9.学生自由发言,并指出文中相关的内容。

  ⑴前后照应的写法。(课文第l与第5自然段)

  ⑵设问激趣的写法。(课文第1与第2自然段)

  ⑶详略得当的写法。(课文第7、8、9自然段)

  ⑷举例说明的写法。(课文第7~10自然段)

  10.结合学生的发言,练习有感情地朗读文中的有关段落。

  三、阅读链接,编写提纲

  1.学生独立阅读选文《话说基因工程》。

  2.运用所学的方法为短文编写阅读提纲。

  3.小组交流阅读提纲,发现不足,马上提出建议,进行修改。

  4.指名反馈,全斑交流。

  5.展开想象,举例说说怎样合理使用基因工程为人类造福。

  四、课堂小结

  转基因技术、基因工程对我们来说曾经是那么陌生、那么神秘,作者运用打比方与列举事例的写法为我们作了形象而生动的介绍,使我们在阅读时感到通俗易懂且富有情趣。我们在感叹科学技术的神奇与伟大的同时,不得不佩服作者写法之高明。

小学六年级语文《种瓜得豆》精选教案设计 篇7

  教学目标

  1.学会“泌、玫、瑰”3个会认字和“搬、玫、瑰、柿、供”5个会写字,掌握“搬家、玫瑰、西红柿、供不应求、发号施令、前所未有、水土不服”等词语。

  2.学习课文的表达方法,了解作者是怎样一步一步地介绍转基因技术及其应用的。并体会课文语言特点。

  3.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介绍的科学知识。

  4.激发探索科学的强烈欲望。

  教学重点:了解课文介绍的有关现代转基因技术科学知识。

  教学难点:学习说明文的表达方法及课文的语言特点。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泌、玫、瑰”3个会认字和“搬、玫、瑰、柿、供”5个会写字,掌握“搬家、玫瑰、西红柿、供不应求、发号施令、前所未有、水土不服”等词语。

  2.读懂课文,感知大意,理清层次,编列阅读提纲。

  3.了解作者是怎样一步一步地介绍转基因技术及其应用的。

  4.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

  1.生字词语卡片。

  2.搜集有关基因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组织谈话:同学们,你们长得都像谁呢?

  2.学生自由发言。(“像爸爸”、“像妈妈”、“像舅舅”、“谁都很像”……)

  3.教师追问:为什么有的同学与父母那么相似,好像同一个模子倒出来的,有的却找不到与父母相同的特征呢?

  4.学生畅所欲言,教师评价。

  5.教师描述、揭题:原来在我们的体内有一种叫做基因的东西会遗传,它决定了我们每个人的特点。当妈妈生下我们时,爸爸、妈妈的基因就传到了我们身上,如果这些基因没有发生意外情况时,我们就会长得与爸爸妈妈很像,但如果碰到一些异常的情况,基因就会发生或大或小的变化,这种情况下,我们就长得不怎么像或根本不像爸爸妈妈了。基因啊,是一个很神秘也很神奇的东西,所有生物体内都有基因。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与基因有关的文章。

  6.教师板书课题:种瓜得豆。

  7.学生读题并对课题提出疑问。(种瓜应该得瓜,种豆才会得豆,种瓜怎么会得豆呢?)

  8.教师引导读文:从常理来讲,种瓜是不可能收获豆子,但如果你读了课文,认识了基因及其有关技术,你就会豁然开朗了。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自学生字新词,认读识记。

  3.理解词语。

  发号施令:号,号令;施,发布。发命令,下指示。

  前所未有:从来没有过的。

  水土不服:水土,泛指自然环境和气候。指不能适应某个地方的自然环境和气候。

  乐不可支:形容快乐到了极点。

  供不应求:供,供应,供给;求,需要。供应不能满足需要。

  和平共处:指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用和平的方式解决彼此争端,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发展彼此间经济和文化联系。在本课中指转基因猪的心脏移植到人体后可以在人体中适应并工作。

  4.默读课文,思考问题。

  ⑴这篇课文主要介绍了一个什么科学知识?

  ⑵围绕着这一知识都介绍了哪些内容?

  ⑶课文是怎样一步一步介绍的,读后,列一个阅读提纲。

  5.小组交流后,再全班交流解疑。

  全文按总—分结构,每个分述部分都有总述句概括该部分的主要内容。

  6.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转基因技术能做到“种瓜得豆”。

  第二部分(第2—4自然段):介绍了什么是转基因技术。

  第三部分(第5—10自然段):介绍了转基因技术的应用。

  三、编列提纲,理清层次

  1.指导编写课文第二部分的阅读提纲。

  ⑴认真默读课文第2—4自然段,弄清每个自然段的内容。

  ⑵想想各个自然段间的联系,说说作者是如何向人们说明转基因技术的?

  ⑶指名反馈,全班交流。

  ⑷结合学生的发言,教师示范编写阅读提纲,理清文章层次。

  第2自然段以“什么是转基因技术呢?”为过渡段,点明这一部分要写的内容。

  第3自然段介绍了基因的作用。

  第4自然段介绍了什么是转基因技术。可分两层:

  第一层:摸清一些生物体内基因的本领,让一种生物里的“大管家”搬到另一种生物里去发挥它应有的本领。

  第二层:转基因技术也因有“水土不服”或不被接受而失败的。

  2.学法小结,独立编写课文第三部分的阅读提纲。

  ⑴指名反馈。

  ⑵集体评议,达成共识。

  第5自然段是过渡段,引出科学家研究基因技术的意义。

  第6—9自然段写转基因技术在农业生产大有用武之地。

  第6段概述;789段举例说明:培育转基因棉花、培育出蓝色玫瑰、培育转基因大豆和西红柿。

  第10自然段讲转基因技术在医学上的应用。

  四、课堂小结

  教师小结:种瓜得豆看似不可思议,但由于现代转基因技术的应用却完全能够做到。这科学技术的神奇力量真是令人惊叹呀!

  五、作业设计

  1.书写本课生字新词。

  2.熟读课文,完整地编写本课的阅读提纲。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继续学文,品析语言,学习说明文的表达方法,体会课文的语言特点。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阅读链接《话说基因工程》,感受文章的情趣,激发阅读以及探索的欲望。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听写词语。

  2.说说作者是怎样一步一步地介绍转基因技术及其应用的。

  3.结合学生的发言,出示阅读提纲,进行整体感知。

  4.回忆编写阅读提纲的方法。

  二、品析语句,体会写法 

  1.导语:这是一篇科学小品文,介绍的是生物学中高深的转基因技术,你们能读懂文中的内容吗?(生齐答:能。)

  2.追问:作者到底用了什么写法将这如此高深的生物技术写得这般通俗易懂?

  (用打比方(比喻)的写法来介绍深奥的科学知识。)

  3.默读课文,用“    ”从文中找出运用了打比方(比喻)写法的语句,谈谈这种写法对自己读懂课文有什么帮助?

  4.先独立找句子,再在小组内交流、介绍。

  5.指名反馈,全斑交流,找出语句,体会写法。

  ⑴这些基因是每种植物或动物的“大管家”,有的管叶子长得圆还是扁,有的管脚长得长还是短……当然,植物结瓜还是结豆,也是由基因来“发号施令”的。

  句中用“大管家”“发号施令”来说明基因在动植物体内所发挥的作用,写得十分通俗、形象,让人一读就懂。

  ⑵这种让基因“搬家”的技术,就叫转基因技术。

  用“搬家”这种生活中熟悉的行为,来介绍转基因技术,十分形象直观,使高深的科学知识变得浅显易懂。

  ⑶这样,只要“搬到新家”的“大管家”“住得惯”,发挥自己的本领,就会创造出某种前所未有的新生物。……当然,如果“搬到新家”的基因“水土不服”,“住不惯”,或者原有的“住户”不认它,把它“赶”出去,那么,这项转基因技术就算失败。

  用搬家适应新环境的生活行为来说明转基因技术的应用原理,既生动有趣,又通俗易懂。

  6.教师小结:作者借助丰富的想象力,运用打比方的写法,用人们熟悉的生活行为来形象地介绍深奥的科学知识,使文章所表达的内容通俗易懂,并且富有情趣。

  7.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3、4自然段。

  8.教师过渡、引导:文中除了打比方的写法令人叫绝,还有其他哪些写法也值得我们学习?

  9.学生自由发言,并指出文中相关的内容。

  ⑴前后照应的写法。(课文第l与第5自然段)

  ⑵设问激趣的写法。(课文第1与第2自然段)

  ⑶详略得当的写法。(课文第7、8、9自然段)

  ⑷举例说明的写法。(课文第7~10自然段)

  10.结合学生的发言,练习有感情地朗读文中的有关段落。

  三、阅读链接,编写提纲

  1.学生独立阅读选文《话说基因工程》。

  2.运用所学的方法为短文编写阅读提纲。

  3.小组交流阅读提纲,发现不足,马上提出建议,进行修改。

  4.指名反馈,全斑交流。

  5.展开想象,举例说说怎样合理使用基因工程为人类造福。

  四、课堂小结

  转基因技术、基因工程对我们来说曾经是那么陌生、那么神秘,作者运用打比方与列举事例的写法为我们作了形象而生动的介绍,使我们在阅读时感到通俗易懂且富有情趣。我们在感叹科学技术的神奇与伟大的同时,不得不佩服作者写法之高明。

  五、作业设计

  1.摘抄文中表达生动的语句。

  2.完成自测题。

小学六年级语文《种瓜得豆》精选教案设计 篇8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意思,积累词语;

  2、读懂课文,了解课文介绍的科学知识;

  3、学习课文的表达方法,了解作者是怎样一步一步地介绍转基因技术及其应用的,并体会课文的语言特点。

  过程与方法

  1、自学生字新词,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表达的意思;

  2、联系生活,展开想象,理解内容; ⑶品析重点词句,体会文章的写作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现代科学技术的神奇与伟大;

  2、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强烈欲望;

  教学重难点:

  1、重点:了解作者是怎样介绍转基因技术及其应用的。

  2、难点:结合具体语句,体会文中打比方写法的表达效果。

  3、关键:激发兴趣,明确任务,认真自学,积极参与课堂学习。

  教学用具:

  课件

  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导语: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种瓜得豆》这篇课文,并对课文的主要内容进行了概括,现在哪位同学来复述一下本文的主要内容?

  2、指名回答

  3、下面就让我们继续深入的学习、理解课文介绍的科学知识并了解作者是怎样介绍这些科学知识的。

  二、细读课文,理解感悟

  学习课文第二部分(2-4自然段)

  了解什么是基因及其的作用

  1、同学们,按常理来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可是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却可以做到“种瓜得豆”,这靠的是什么技术呢?

  2、“基因”个词对于我们来说很陌生也很深奥,在了解什么是转基因技术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什么是基因和基因的作用,请同学们先齐读课文的第3自然段。看看什么是基因和基因的作用是什么?

  3、齐读课文的第3自然段。

  4、同学们读得非常棒!那现在谁来用简洁的语言或自己的话语告诉我们,基因和基因的作用是什么呢?

  5、文中的“大管家” 、“发号施令”是什么意思?“大管家” 如何“发号施令”(具体举例解释)?为什么加上双引号?

  6、出示图片:我们来看几组图片,来感受这位“大管家”的威力。

  7、出示基因图:这位大管家拥有那么大的权利,又那么神奇,它长得是什么样子的呢?同学们想认识它吗?

  了解什么是转基因技术

  这些基因生长在生物体(包括人体)的每一个细胞里,一代一代遗传下去。所以我们与自己的父母的特征很相似,就如牛生下的还是牛,不会是猪,而我们刚才看到的那些,还有文中提到的种瓜得豆是怎么回事呢?接下来我们就来了解一下什么是转基因技术。

  1、集体朗读课文第4自然段,读后画出描写转基因技术的关键词 语。

  2、反馈。 基因“搬家”后会出现什么情况呢?

  学习课文第二部分(5-10自然段)

  1、同学们,生活中你见过瓜苗长出大豆的吗?为什么没有呢?

  2、过渡(读第五自然段)

  3、那么科学家花那么大的精力研究转基因技术有什么用武之地吗?接下来我们就来了解转基因技术的应用。

  4、师生互动(新闻发布会) 要求:学生是“新闻发言人”,要认真读课文,能说出转基因技术在不同领域的应用,表达要清楚,用语要简练。老师是“记者”,对“新闻发言人”随机提问。

  5、图片欣赏(转基因的遐想)

  6、转基因技术不仅在农业生产上有用武之地,在医学上也派上了大用场。

  三、总结课文,体会写法

  1、同学们,这是一篇儿童科普说明文,介绍的是生物学中的转基因技术,作者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将如此高深的生物技术写得如此通俗易懂呢?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看看小学最常用的说明方法有哪些)——出示有关小学常用的说明方法的演示文稿并对各种说明方法作简略的介绍;

  ①、打比方:打比方和比喻本质是一样的,只不过比喻是修辞方法,而打比方是说明方法。

  ②、举例子:为了说明事物的情况有时只从道理上讲,人们不太理解,这就需要举些既通俗易懂又有代表性的例子来加以说明。

  2、讨论:文中哪些段落运用了相应的说明方法呢?请同学们找出 相关的段落或句子,并说说这样介绍有什么好处?

  3、交流反馈

  我们以后写说明文的文章就可以用这样的写作方法。

  四、课后小结,作业延伸

  1、学了《种瓜得豆》这篇课文,我们体会到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正因为人类有着超乎寻常的想象力与大胆尝试的科学精神,才有了我们看到的前所未有的新事物。但是,转基因技术是可以不受限制、任意妄为的吗?阅读链接就基因工程是好事还是坏事进行了介绍。

  2、作业

  摘抄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阅读《话说基因工程》。

  板书设计:

  种瓜得豆

  基因 “大管家” “发号施令”

  转基因技术  基因“搬家”

  应用  农业 医学

小学六年级语文《种瓜得豆》精选教案设计 篇9

  教学目标

  1.学会“泌、玫、瑰”3个会认字和“搬、玫、瑰、柿、供”5个会写字,掌握“搬家、玫瑰、西红柿、供不应求、发号施令、前所未有、水土不服”等词语。

  2.读懂课文,感知大意,理清层次,编列阅读提纲。

  3.了解作者是怎样一步一步地介绍转基因技术及其应用的。

  4.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

  1.生字词语卡片。

  2.搜集有关基因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组织谈话:同学们,你们长得都像谁呢?

  2.学生自由发言。(“像爸爸”、“像妈妈”、“像舅舅”、“谁都很像”……)

  3.教师追问:为什么有的同学与父母那么相似,好像同一个模子倒出来的,有的却找不到与父母相同的特征呢?

  4.学生畅所欲言,教师评价。

  5.教师描述、揭题:原来在我们的体内有一种叫做基因的东西会遗传,它决定了我们每个人的特点。当妈妈生下我们时,爸爸、妈妈的基因就传到了我们身上,如果这些基因没有发生意外情况时,我们就会长得与爸爸妈妈很像,但如果碰到一些异常的情况,基因就会发生或大或小的变化,这种情况下,我们就长得不怎么像或根本不像爸爸妈妈了。基因啊,是一个很神秘也很神奇的东西,所有生物体内都有基因。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与基因有关的文章。

  6.教师板书课题:种瓜得豆。

  7.学生读题并对课题提出疑问。(种瓜应该得瓜,种豆才会得豆,种瓜怎么会得豆呢?)

  8.教师引导读文:从常理来讲,种瓜是不可能收获豆子,但如果你读了课文,认识了基因及其有关技术,你就会豁然开朗了。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自学生字新词,认读识记。

  3.理解词语。

  发号施令:号,号令;施,发布。发命令,下指示。

  前所未有:从来没有过的。

  水土不服:水土,泛指自然环境和气候。指不能适应某个地方的自然环境和气候。

  乐不可支:形容快乐到了极点。

  供不应求:供,供应,供给;求,需要。供应不能满足需要。

  和平共处:指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用和平的方式解决彼此争端,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发展彼此间经济和文化联系。在本课中指转基因猪的心脏移植到人体后可以在人体中适应并工作。

  4.默读课文,思考问题。

  ⑴这篇课文主要介绍了一个什么科学知识?

  ⑵围绕着这一知识都介绍了哪些内容?

  ⑶课文是怎样一步一步介绍的,读后,列一个阅读提纲。

  5.小组交流后,再全班交流解疑。

  全文按总—分结构,每个分述部分都有总述句概括该部分的主要内容。

  6.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转基因技术能做到“种瓜得豆”。

  第二部分(第2—4自然段):介绍了什么是转基因技术。

  第三部分(第5—10自然段):介绍了转基因技术的应用。

  三、编列提纲,理清层次

  1.指导编写课文第二部分的阅读提纲。

  ⑴认真默读课文第2—4自然段,弄清每个自然段的内容。

  ⑵想想各个自然段间的联系,说说作者是如何向人们说明转基因技术的?

  ⑶指名反馈,全班交流。

  ⑷结合学生的发言,教师示范编写阅读提纲,理清文章层次。

  第2自然段以“什么是转基因技术呢?”为过渡段,点明这一部分要写的内容。

  第3自然段介绍了基因的作用。

  第4自然段介绍了什么是转基因技术。可分两层:

  第一层:摸清一些生物体内基因的本领,让一种生物里的“大管家”搬到另一种生物里去发挥它应有的.本领。

  第二层:转基因技术也因有“水土不服”或不被接受而失败的。

  2.学法小结,独立编写课文第三部分的阅读提纲。

  ⑴指名反馈。

  ⑵集体评议,达成共识。

  第5自然段是过渡段,引出科学家研究基因技术的意义。

  第6—9自然段写转基因技术在农业生产大有用武之地。

  第6段概述;789段举例说明:培育转基因棉花、培育出蓝色玫瑰、培育转基因大豆和西红柿。

  第10自然段讲转基因技术在医学上的应用。

  四、课堂小结

  教师小结:种瓜得豆看似不可思议,但由于现代转基因技术的应用却完全能够做到。这科学技术的神奇力量真是令人惊叹呀!

  五、作业设计

  1.书写本课生字新词。

  2.熟读课文,完整地编写本课的阅读提纲。

小学六年级语文《种瓜得豆》精选教案设计 篇10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意思,积累词语

  2、读懂课文,编写阅读提纲,了解作者是怎样一步一步地介绍转基因技术及其应用的。

  3、抓住有关语句,体会文中打比方写法的表达效果。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1、自学生字新词,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表达的意思。

  2、联系生活,展开想象,理解内容。

  3、品析重点词句,体会文章的写作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现代科学技术的神奇与伟大

  2、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强烈欲望。

  教学重点:

  了解作者是怎样介绍转基因技术及其应用的,学会编写阅读提纲。

  教学难点:

  结合具体语句,体会文中打比方写法的表达效果。

  教学时数: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词义,加以积累。

  2、读懂课文,感知大意,理清层次,编列阅读提纲。

  3、了解作者是怎样一步一步地介绍转基因技术及其应用的。

  4、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在你第一次看到“种瓜得豆”这个课题时,是不是觉得很奇怪?莫非是写错了吗?就连幼儿园的小朋友都懂得“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个常理,种瓜怎么会得豆呢?可是,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这已经不是不可能的事情了,大家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学习了这篇课文,我们的疑问就会得到解决。

  2、教师板书课题:种瓜得豆

  3、学生读题并对课题提出疑问。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教师出示生字新词,学生认读识记,重点强调:玫瑰的瑰读轻声,供不应求的供读一声。

  3、分段开火车朗读课文,集体评议,纠错正音。

  4、讨论:课文主要写了哪些内容?

  (这篇课文主要向我们介绍了什么是转基因技术及其应用)

  5、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转基因技术能做到“种瓜得豆”。

  第二部分(第2-4自然段):介绍了什么是转基因技术。

  第三部分(第5-10自然段):介绍了转基因技术的应用。

  三、编列提纲、理清层次

  1、指导编写课文第二部分的阅读提纲

  ⑴认真默读课文第2-4自然段,弄清每个自然段的内容。

  ⑵想想各个自然段间的联系,说说作者是如何向人们说明转基因技术的?

  ⑶指名反馈,全班交流。

  ⑷结合学生的发言,教师示范编写阅读提纲,理清文章层次。

  ①提出问题。

  ②介绍基因的作用。

  ③什么是转基因技术。

  2、学法小结,独立编写课文第三部分的阅读提纲。

  ⑴指名反馈。

  ⑵集体评议,达成共识。

  ①转基因技术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不怕棉铃虫的转基因棉花、蓝色的转基因玫瑰、可杀死杂草的转基因大豆、不容易腐烂的转基因西红柿)

  ②转基因在医学上的应用。

  (用转基因猪的心脏为人体实施心脏移植手术)

  四、课堂小结

  种瓜得豆看似不可思议,但由于现代转基因技术的应用却完全能够做到。这科学技术的神奇力量真是令人惊叹呀!

  五、布置作业

  1、读读本课的生字、新词。

  2、熟读课文,完整地编写本课的阅读提纲。

  3、查阅资料,进一步了解转基因技术。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继续学文,品析语言,体会作者的写作技巧。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阅读链接《话说基因工程》,感受文章的情趣,激发阅读以及探索的欲望。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听写词语。

  2、回忆编写阅读提纲的方法。

  (通读全文,了解文主要介绍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每个方面又分别说了什么,按顺序用简练的语言进行概括)

  二、品析语句,体会写法

  1、读了这篇课文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2、你觉得课文在表达方法上(叙述方法、语言表达)有什么特点值得我们学习?

  (打比方)

  3、课文运用了打比方的写法来形象地介绍深奥的科学知识,如“基因是每种植物或动物的‘大管家’”。从课文中再找出这样的语句读一读,谈谈这种写法对自己读懂课文有什么帮助。

  4、学生默读课文,动笔用“---”从文中找出运用了打比方写法的语句,谈谈这种写法对自己读懂课文有什么帮助?

  5、先独立找句子,再在小组内交流、介绍。

  6、指名反馈,全班交流,找出语句,体会写法。

  7、教师小结:作者借助丰富的想象力,运用打比方的写法,用人们熟悉的生活行为来形象地介绍深奥的科学知识,使文章所表达的内容通俗易懂,并且富有情趣。

  8、学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3、4自然段。

  9、把你觉得描写形象生动、通俗易懂的部分找出来读给大家听。

  10、结合学生的发言,练习有感情地朗读文中的有关段落。

  三、阅读链接,编写提纲

  1、学生独立阅读选文《话说基因工程》。

  2、运用所学的方法为短文编写阅读提纲。

  3、小组交流阅读提纲,发现不足,进行修改。

  4、指名反馈,全班交流

  5、展开想象,举例说明怎样合理使用基因工程为人类造福。

  四、课堂小结

  转基因技术、基因工程对我们来说曾经是那么陌生、那么神秘,作者运用打比方与列举事例的写法为我们作了形象而生动的介绍,使我们在阅读时感到通俗易懂且富有情趣。我们在感叹科学技术的神奇与伟大的同时,不得不佩服作者写法之高明。

  五、布置作业

  1、摘抄文中自己喜欢的语句。

  2、如果你是一位掌握了转基因技术的科学家,你会运用这项技术做些什么?

  板书设计:

  什么是转基因技术基因的作用

  种瓜得豆转基因技术

  转基因技术的应用在农业生产上应用

  在医学上的应用

小学六年级语文《种瓜得豆》精选教案设计(通用10篇) 相关内容:
  • 小学六年级语文《草原》教案(通用16篇)

    设计意图音乐新课标认为:音乐教育应该是师生共同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音乐课的全部教学活动都应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各种生动活泼、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让学生敢于自信地来表现音乐、表现自我。...

  • 小学六年级语文《山谷中的谜底》教案范文(精选17篇)

    一、复习导入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山谷中的谜底》,齐读课题。上节课我们来到加拿大的魁北克,发现山谷有奇异的景观,是……(学生接答)二、学习2-3自然段1、这一奇异的景观始终是个谜,谁也不知道谜底在哪儿。...

  • 小学六年级语文《汤姆·索亚历险记》教案(精选16篇)

    一、教学目标:1.通过了解梗概,获得阅读初期的真实体验。2.通过品析精彩片段,抓住人物言行、外貌、心理,感悟人物的形象,了解写作方法。3.激发学生的阅读名著的兴趣。二、课前准备:学生:预习课文,采用填表格的形式初知冒险的经历。...

  • 小学六年级语文《我们上路了》教案范文(精选17篇)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自读感悟,交流讨论,理解重点诗句的意思,了解象征手法。过程与方法: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课文;准确把握课文的思想内涵。...

  •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说课稿锦集(精选8篇)

    一、说教材本课教学的重点是体会含义深刻的词句,领会人物的思想感情。这篇课文用了大量篇幅来描写人物的语言,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语言进行体会,特别是父亲的两段话给人以深刻的启迪,应引导学生反复研读有关语句和段落,透过字...

  • 小学六年级《语文园地二》教案(通用12篇)

    【教学目标】1、口语交际:以《讲名人故事》为话题的口语交际训练是第二组课文学习的延续。以进一步培养学生收集有关资料的能力,并在了解名人故事的过程中,学习其优秀的品质。...

  • 小学六年级语文《紫藤萝瀑布》教案范文(精选15篇)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本文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并学习“托物言志”(或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整体感知、片段精读、细节品读三个环节来学习,培养学生运用整体把握、局部深入、细节推敲层层深入的方法来品...

  • 浙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林海》教学设计(通用14篇)

    教学要求:1、了解大兴安岭的景物特点,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的思想教育。2、学习作者善于细致观察景物,在描写景物中用准确生动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的方法。3、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三至六自然段。...

  • 鲁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伟大的悲剧》教案(精选14篇)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快速默读课文,梳理情节,感悟内容,体会情感。2.把握文题悲剧的,明确伟大的意义。3.研读课文,体味关键语句的含义。...

  • 鲁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伟大的悲剧》教学设计(通用15篇)

    21 伟大的悲剧茨威格案例提供 机场路中学杨曙 陈金兵【教学设想】人类生存在这个星球上,心中永远挥之不去的是探索星球奥秘的情结。在神奇的自然面前,探险者品尝过成功,也啜饮过失败,但仍前赴后继,永不停歇。...

  • 小学六年级语文《百合花开》教学教案(精选12篇)

    教学目标:初步学会通过朗读品味本文清新优美且富有哲理的语言风格,能做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百合花的形象,进而理解信念对于人生的价值。教学重点: 做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会关键词句,理解信念对于人生的价值。...

  • 小学六年级语文《金色的脚印》教学反思(精选14篇)

    《金色的脚印》是六年级上册的一片略读课文,课文中主要讲述了一个小男孩正太郎家的一个佣人,从山里捉回一只小狐狸,老狐狸知道后,给小狐狸送食,喂奶,最后想出种种办法就出了小狐狸。...

  • 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凡卡》第三课时教学反思(精选12篇)

    《凡卡》是小学语文六年制十二册中的一篇阅读课文,出自于俄国著名作家契诃夫之笔下。文章通过19世纪后期旧俄时代中一个由农村来到城市做学徒的九岁儿童凡卡给爷爷写信的事,叙述了他遭受的种种摧残,揭露了当时社会统治的黑暗,反映了旧...

  •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集锦(通用17篇)

    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11个生字和生字组成的词语。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苦练基本功的重要性。3、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老师说的话。教学重点难点:理解老师的话和达·芬奇学画态度转变之间的联系,明白刻苦练功的道理。...

  • 小学六年级语文山中访友教学设计(通用5篇)

    【教学设想】《山中访友》是一篇构思新奇、富有想象力、充满童心和好奇心的散文。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走进山林,探访“山中的众朋友”──古桥、树林、山泉……经过作者动情的叙述,这些自然界的朋友们也仿佛走到了每一位读者的心中,...

  • 教案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