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案下载 > 教案大全 > 幼儿认识眼耳鼻嘴教案(精选10篇)

幼儿认识眼耳鼻嘴教案

发布时间:2023-07-28

幼儿认识眼耳鼻嘴教案(精选10篇)

幼儿认识眼耳鼻嘴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学习人物脸部画法,表现出自己和好朋友的明显特征。

  2、通过画画玩玩,在游戏中体验绘画活动的乐趣。

  3、发展幼儿的观察、分析能力、动手能力。

  4、养成敢想敢做、勤学、乐学的良好素质。

  活动准备:

  音响,磁带《找朋友》、《圆圈舞》好朋友的范例图片;幼儿作画材料:蜡笔、8开纸张、颜料、纸团、印章等。

  活动过程:

  1、预热阶段

  1.听音乐做“找朋友”的游戏,音乐停给好朋友拍照。

  2.议议说说:好朋友长得什么样子。

  2、图形刺激

  1.出示不同的好朋友的照片、图片供幼儿欣赏。

  2.教师示范人物脸部的具体画法:眼睛的特点、头发的长短、嘴巴的大小、鼻子的长短等。

  3、创作表现

  幼儿自选作画材料大胆作画,表现出自己和好朋友的'明显特征。

  4、诊断作品

  展示幼儿的绘画作品,和好朋友一起跳个圆圈舞。

  活动反思:

  孩子在绘画的过程中都能够尽力的通过绘画来表现自己的外部特征,说明活动过程的设计对于目标的实现起到了一定的指导作用。另外从孩子们作品的构图、背景的表现形式也较以往有了进步,这说明欣赏环节对于幼儿来说起到了开拓视野、提升绘画技能的作用。

幼儿认识眼耳鼻嘴教案 篇2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出示投影片(蜘蛛)

  同学们,你们看这是什么?平时见过吗?

  简单介绍一下:

  它是一种节肢动物,善织网捕捉昆虫。今天这节课学习20课蜘蛛,看看作者向我们介绍了有关蜘蛛的哪些情况。

  二、初读

  1.学生自由读课文,初步感知,熟悉新字生词。

  2.指名读,分段朗读。

  思考:介绍蜘蛛那些事情?共几个自然段?(捉虫、遇险)

  3、学生回答。

  三、深入学习课文

  1、齐读第一自然段。

  这一段主要告诉我们什么?“常”字可以看出什么?由于作者经常仔细观察,所以才发现了以下的精彩场面,我们来看第二自然段。

  2、轻声读第二自然段。

  (1)这一段告诉我们什么?

  (2)蜘蛛是怎样捉虫的?请同学们找出有关的语句用波浪线画出来。

  (3)蜘蛛捉飞虫时,动作非常迅速,你们找找哪个词表现出来?捉到飞虫容易吗?哪个词表现出很轻易地捉到?出示投影,演示捉飞虫表现速度快,且捕捉容易。指导学生读捕捉很轻松的语气。

  (4)蜘蛛无论捉什么虫都这么轻易吗?(不是)好,我们看看它是怎么捉甲的。

  7.学习第三段

  (1)默读第三段,画出捉甲虫的语句。

  (2)为什么说甲虫最难捉?

  (3)理解问句“抵抗”。

  8.自学第四自然段

  甲虫虽然难捉,蜘蛛却是有惊无险,但这次它可遇到麻烦了。(出示投影)看这是细腰蜂,蜘蛛会怎么样,看第四自然段。

  (1)默读思考:这段告诉我们什么?

  (2)细腰蜂是怎样引诱蜘蛛上当的`,它为什么会上当?

  (3)理解词语“敏捷”。

  (4)再次出示投影(这是一张破网)

  看到这张破网,同时我们也很同情蜘蛛的遭遇。

  四.总结

  今天我们随作者一同观察了蜘蛛捉虫和被捉的情景,作者写的好不好?作者之所以写的这么好,是因为作者用心观察了周围的事,才会写出这么好的文章。如果你们也对周围的事多留心,细心去看,也会写出这么精彩的文章来。

  第二课时

  1.复习。

  上节我们学习蜘蛛这篇课文,了解了这篇课文主要写的是什么(出示投影)作者通过四个自然段介绍了蜘蛛是怎样捉虫和被捉的,下面请看投影

  2.学习本课6个生字。

  3.指导学生识记字音。

  (1)指名读生字并组词语。

  (2)轮读,齐读生字词。

  (3)指导识记字形。

  (4)指导书写。

  4.完成课文后练习题3。

  5.指导学生完成《课堂练习》中第三题。

  6.总结。

  7.作业:阅读《课外阅读》中的《小壁虎》。

  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合作学习,用自己的研究方法来学会13个生字、理解“织网、重新、终于、结实”等词语的意思。

  2、 读通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大意。

  3、理解蜘蛛织网时所碰到的困难,并能赏析作者用词的准确性。

  教学重点、难点:

  1、 理解描写蜘蛛织网时碰到的困难的句子。

  2、 通过赐予的赏析,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悟的能力。

  3、 通过自主合作学习生字词,培养学生合作能力和探究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蜘蛛的图片)小朋友,你们认识它吗?

  2、教学“蜘蛛”这两个生字,读一读,说说你有什么好办法?(它们都是虫字旁)

  3、在你们的印象中,蜘蛛是一种怎样的小动物,它有什么本领?

  4、教学“织”,读准音,那么你知道蜘蛛织网是为了什么?你见到过妈妈织毛衣的样子吗?(教师边说边扮演织毛衣的样子。)所以,“织”是绞丝旁的字。

  5、那么,小小的蜘蛛它是怎样织网的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研究研究这篇课文。齐读课题,读了课题,你猜猜课文会写些什么呢?(三方面问题,教师总结。)

  二、整体感知课文。

  1、导入:让我们一起带着这些小问号来听老师朗读课文,看能不能找到答案。

  2、听教师朗读。

  3、讨论交流。

  三、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理清层次。

  1、激趣导入:对刚才我们还不能完全解决的问题,答案都藏在课文中,只有当你会正确朗读课文了,你才能真正明白,所以老师想请大家自由的按要求读读课文。

  (1)自己认识一下课文中的生字。

  (2)看一看课文有几小节,请标上小节号。

  2、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词语:

  zhèn sī guāduàn chóng pò bīng báo huī zhōng

  一阵大风、丝、刮断、重新、打破、冰雹、灰心、终于、

  自由并大声朗读——指名读,评议——小组合作:组内读议(出示第二组词语)——师生赛读。——师生互评——齐读。

幼儿认识眼耳鼻嘴教案 篇3

  活动目的

  1.让幼儿通过自己的尝试活动,正确地说出嘴巴、眼睛、耳朵、鼻子的名称,知道它们的数目和用途,了解它们的头上的位置。

  2.教育幼儿要保护好这些器官。

  活动准备

  幼儿头像一幅,幼儿人手一面小镜子。

  活动过程

  一、利用头像向幼儿介绍嘴巴、眼睛、鼻子、耳朵的名称、数目、位置

  师:昨天,有一位大哥哥到照相馆照了一张像,他想请我们班上的小朋友看一看。(出示头像)瞧,大哥哥的样子多神气呀,他好像在跟我们说话哩:“小弟弟、小妹妹,我想出道题考考你们,谁能知道我这圆圆煌脑袋上的到底长了些什么?”

  1.幼儿看头像正确说出眼睛、耳朵、鼻子和嘴巴的名称及其数量。

  2.告诉幼儿眼、耳、鼻、嘴在头上的位置。

  二、发给幼儿一面小镜子,要求幼儿从镜子里看清自己脸上的器官幼儿第一次尝试。

  1.幼儿人手一面小镜子,自己观察。

  2.教师提出问题:看看你的脑袋上长了些什么?和前面的大哥哥是不是一样的?

  教师小结:眼睛里有眼珠,鼻子里两处鼻孔,嘴巴里有牙齿和舌头,耳朵里有耳孔,眉毛在眼睛上面,弯弯的。

  尝试前提问:眼睛、耳朵、鼻子、嘴巴到底有什么作用?

  三、用做实验的方法,让幼儿知道眼、耳、鼻、嘴的作用

  1.幼儿第二次尝试:通过尝试,知道了鼻子可以用来呼吸,还可以闻气味;眼睛可以用来看所有的东西;耳朵可以用来听声音;嘴巴可以用来吃东西、说话……

  2.教师小结:我们的'眼睛、耳朵、鼻子、嘴巴是人身体上的重要器官司,缺少了哪一要都不行。如果没有眼睛就什么都看不见;如果没有嘴巴就……所以我们要保护好自己的眼睛、耳朵、鼻子、嘴巴。

  教育幼儿如何保护好自己的眼、耳、鼻、嘴。

  四、幼儿第三次尝试:找眼、耳、鼻、嘴

  教师说眼睛,幼儿马上用右手指到眼睛,……看谁指得又快又准确。

  五、幼儿第四次尝试:改错

  教师发给每个幼儿一张眼、耳、鼻、嘴不完整的头像,让他们自己的动手把它改正过来。

  幼儿听音乐做小鸟飞出教室。

幼儿认识眼耳鼻嘴教案 篇4

  活动由来:

  在认识春天的过程中,班中幼儿看见好看的花就要用手去摘。这时我引导幼儿听鸟叫声、看花开、观察小草发芽,充分调动幼儿的五官去感受春天,孩子们觉得非常有趣,在老师的带领下静静的听,仔细的看,还用鼻子去闻花儿的香味儿。

  活动目标

  1、通过家园合作让幼儿到自然中利用五官感受春天的自然特征。

  2、在多种活动中了解自己五官的秒用。

  3、培养幼儿充分调动五官去了解生了解科学现象。

  4、在活动中使幼儿了解各个五官的突出特征

  问题板块

  1、幼儿的问题:花有香味吗?迎春花都是黄色的吗?小鸟的叫声是从哪里来?我们身边的声音有什么不同,都是怎么发出来的。

  2、教师的问题:幼儿对五官的作用到底了解多少,五官与外界的关系是什么?

  主题壁报

  1、墙:《会说话的五官》。

  2、请家长、幼儿、教师共同收集有关五官的资料。

  3、师生共同布置墙面。《小耳朵听声音》《会看世界的眼睛》《鼻子闻到的气味》《快乐的嘴巴》。

  区域游戏相关

  1、图书区投放与五官相关的图书、图片。

  2、自然角种花,伺养小动物。

  3、科学区投放放镜、声响筒、万花筒、味觉瓶。

  4、美工区投放各种色块。

  家园合作

  1、向家长介绍活动的目的意义。配合教育目标启发幼儿在生活中充分调动五官感知事物。

  2、由家长幼儿一起收集有关五官的各种资料。

  3、请家长记录幼儿动用五官的小趣事。

  资源利用

  1、保健室观察显微镜。

  2、食堂闻一闻饭菜的香味。

  3、户外观察自然,以调动五官感受春天。

  23、小班健康礁我的五官

  活动目标:

  1、理解儿歌内容,知道对着别人打喷嚏是一件不卫生、不礼貌的事情;

  2、学习正确的`打喷嚏的方法。

  活动准备:课件;餐巾纸、手帕等。

  活动过程:

  一、播放课件,引起兴趣今天,我们请来了许多动物朋友,看看他们是谁?请跟他们打个招呼吧------过渡:小狗、河马,还有象说,小朋友们你们真有礼貌。

  二、分段引出,理解儿歌

  (一)小跪喷嚏

  1、小狗在干什么?它的朋友可能会是谁呢?

  2、可是小狗鼻子痒痒的,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呢?

  (追问:小狗是怎么打喷嚏的?小鸭、小鸡怎么啦?为什么被吓跑了?)小结:小跪喷嚏,对准朋友"阿---嚏",小鸡、小鸭吓跑,因为喷嚏里有口水,很脏……

  (二)河马打喷嚏

  1、河马生活在哪里?它的朋友可能会是谁呢?

  2、可是河马鼻子痒痒的,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呢?

  (追问:河马是怎么打喷嚏的?乌龟、小鱼为什么被吓跑了?)小结:河马打喷嚏,张了嘴巴"阿---嚏",乌龟、小鱼吓跑,因为喷嚏的声音很响,没有礼貌……

  (三)象打喷嚏

  1、象的朋友可能会是谁呢?为什么?

  2、象的鼻子也痒痒的,它是怎么打喷嚏的?山羊、小马为啥被吓跑?

  小结:象打喷嚏,伸长鼻子"阿---嚏",山羊、小马被吓跑,因为喷嚏里有细菌,很不卫生……(四)宝宝打喷嚏1、宝宝的鼻子也痒痒的,宝宝应该怎样打喷嚏?(引导捂鼻和嘴、轻声)

  2、宝宝为啥要捂住鼻和嘴呢?

  小结:宝宝打喷嚏,捂住鼻和嘴"阿---嚏",声音轻轻,朋友夸。

  (五)完整听赏儿歌刚才老师把小动物和宝宝打喷嚏的事编成了一首儿歌,儿歌的名字叫《打喷嚏》……小结与过渡:我们要学儿歌中的谁?是呀宝宝打喷嚏,捂住鼻和嘴"阿---嚏",声音轻轻,朋友夸。朋友会夸我们什么呢?那我们一起来做一个讲卫生、有礼貌的好宝宝吧!

  三、操作运用,掌握方法请幼儿取手帕或餐巾纸,边听儿歌(最后一句),边学做捂鼻的动作。教师观察与纠正捂鼻姿势。

  小结:刚才,我们学会了一样很有用的本领,以后碰到要打喷嚏的时候要学着使用哦!

  附:儿歌《打喷嚏》(改编)小跪喷嚏,对准朋友"阿--嚏",小鸡、小鸭吓跑了。

  河马打喷嚏,张嘴巴"阿--嚏",乌龟、小鱼吓跑了。

  象打喷嚏,伸长鼻子"阿--嚏",山羊、小马吓跑了。

  宝宝打喷嚏,捂住鼻和嘴"阿--嚏",声音轻轻,朋友夸。

幼儿认识眼耳鼻嘴教案 篇5

  一、教材说明

  这篇精读课文是根据同名小说改写的。文章叙述了在风雪交加的行军途中,一位红军的军需处长因衣服过于单薄被严寒冻死的感人事迹,表现了这位军需处长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高贵品质。

  文章以将军思想感情的发展为线索,先写将军对红军行军途中可能遇到的各种困难和考验的思索,为下文所发生的事情作了必要的铺垫和暗示;接着写将军看到一位老战士冻僵在雪地上时的激怒和对军需处长的责备;然后写将军得知冻僵的老战士正是军需处长时的震惊和对军需处长的崇敬;最后写在军需处长崇高精神的鼓舞下,将军率领红军战士继续前进。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体会课文叙述的顺序;二是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深刻的思想感情,从军需处长的崇高品质中受到感染和教育。

  教学重点是在读懂课文理解内容的基础上,体会课文的叙述顺序,引导学生初步领会文章先抑后扬及侧面描写的表现手法。难点是理解丰碑的含义。

  二、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13个生字,正确读写下面词语:冰坨、呼啸、恶劣、残酷、袭击、严峻、覆盖、晶莹、丰碑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深刻领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内容,从中受到感染和教育;正确理解丰碑的含义。

  4.学习作者按照思想感情发展变化的脉络进行记叙的方法。

  三、教学建议

  1.教学开始,让学生初读课文,了解故事梗概,能够说出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

  2.围绕思考·练习3,让学生重点反复朗读描写军需处长和将军神态的文字,讨论从这些描写中体会到了什么。

  描写军需处长神态的文字集中体现在第7自然段。重点要让学生领会从军需处长那种坦然自若的神态中所表现出的坚韧刚强,把生命的希望留给战士把死亡留给自己,面对困难和死亡处之泰然的忘我精神。

  描写将军神态的文字,要让学生在阅读中准确地找出来。还要注意引导学生体会将军神态的变化以及这些神态变化所体现的不同思想感情。看到一位冻僵的老战士,将军脸色严峻,嘴角边的肌肉抽动着红着眼睛,像一头发怒的豹子两腮的肌肉抖动着。这些神态描写表现了将军两种不同的情感。有对军需处长工作的不满和责备,有对红军战士深深的爱。当得知这位冻僵的老战士正是军需处长时,将军愣住了,久久地站在雪地里。他的眼睛湿润了。他深深吸了一口气,缓缓地举起右手,举到齐眉处,向那位跟云中山化为一体的军需处长敬了一个军礼。这些神态、动作的描写体现了将军内心的巨大震动。又体现了将军两种不同的思想感情,一是因错怪军需处长而感到深深愧疚,二是对军需处长崇高的敬意。将军的不同神态及所表现的感情变化,要让学生在细读课文的过程中仔细揣摩体会。教师加强启发引导,不要一股脑和盘托出,要提倡学生自己思考解决问题。

  3.作者为了表现军需处长克己奉公的高贵品质,采用了欲扬先抑和侧面的表现手法。将军开始责备军需处长为什么不给冻僵的战士发棉衣,我们似乎觉得军需处长没有很好尽职尽责。及至读到下文,原来冻僵的战士正是军需处长时,我们不能不为军需处长的'忘我精神所感动。课文的主人公虽然是军需处长,但文中对军需处长的直接描写,落墨不多,然而,军需处长的高大形象却在有关环境和将军的描写中突现出来。这样写,恐怕会比更多地直接描写军需处长产生更加感人的力量和留给人们更多的回味余地。教学中要注意让学生感悟这些表现手法。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并理解这样写法的好处:假如警卫员一开始就告诉将军说,军需处长被冻死了。这样写好不好,为什么?谁是故事的主人公?在学生回答是军需处长后,再问既是主人公,作者只用了几句话写他,你是怎样体会到军需处长是文章的主人公的?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进一步体会作者叙述的顺序,深刻领悟作品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朗读第7自然段,要怀着对冻死的老战士的崇敬、怀念之情,读出一种庄严、悲痛的情调。语速较慢,句调平直。朗读第812自然段,要注意把描写将军不同神态的词句读得重一些,要从不同神态的描写中体会出将军感情的变化。第810自然段要读出一种激怒感,将军的几句话,要表现出斥责、威严的口吻。读第12自然段要体会将军得知冻僵的战士正是军需处长时,那种震惊、内疚、敬仰的复杂心情,语速缓慢,读得深沉、庄重。在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5.结合课文内容理解下面词语。

  冰坨:坨,是成块成堆的东西。冰坨就是冰堆。文中是说整个云中山冰封雪冻,看去简直是一座冰山,极言气候严寒,行军艰难。

  严峻:意思是严厉、严格。经常和考验形势态度神色等词搭配。比如文中严峻一词出现了两次:一是与考验搭配,这支队伍能不能经受住这样严峻的考验呢?这里严峻含严格意,严峻考验指重大的、不寻常的考验,这种考验应该说是很严格的。一是与脸色搭配将军脸色顿时严峻起来。这里严峻指将军神情很严肃。

  丰碑:本指高大的石碑,比喻不朽的杰作或伟大的功绩。碑,刻着文字或图画,竖立起来作为纪念物的石头。课文中的丰碑是指冻僵了的军需处长。文中写道:大雪很快地覆盖了军需处长的身体,他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军需处长是负责军队所需给养的,但他自己却穿着单薄的破旧衣服,以至冻死在雪地里。军需处长的形象是我军战士无私忘我精神的活的体现,从军需处长的形象中我们体会到了红军战士为革命事业建立了怎样的丰功伟绩。所以说被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晶莹:光亮而透明。文中写到被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晶莹在这里有两个含义。一方面是说雪冻结后,本身光亮而透明。另一方面,它又喻指军需处长的形象光彩照人,闪闪生辉。

  6.课外开展为丰碑写碑文的活动,各人按自己想法写好后,在班上朗读、交流。这一选做题不做统一要求。

幼儿认识眼耳鼻嘴教案 篇6

  活动背景

  随着生态识字课题的深入实施,中班幼儿逐渐对汉字有了一定的兴趣,他们对图加文的形式更易接受。五官是幼儿最熟悉的身体器官,因此我们设计了本次综合活动,将科学、语言、生态识字综合在一起,培养幼儿对汉字、仿编儿歌的兴趣、自我保护的意识和大胆交往的能力。

  活动目标

  1.能积极参加活动,大胆清楚地用句式“我的(五官名)会……”说出眼睛、耳朵、鼻子、嘴巴的用途。

  2.以图加文的形式初步认识简单的汉字并对汉字感兴趣。

  3.乐意尝试仿编儿歌,并能主动与他人交流。

  活动准备

  1.图加文卡片:眼睛 、耳朵 、鼻子 、嘴巴 。

  2.人手一份操作材料:图加文句式(我的……)排列成儿歌形式,小卡片若干(可看、闻、听、吃、说的物品或形象)。

  活动过程

  一、以图加文的形式渗透汉字:眼睛、耳朵、鼻子、嘴巴

  1.导入提问:小朋友的脸上有什么?(根据幼儿回答逐个出示图加文卡片集体认读)

  2.游戏《看卡片点五官》:教师手指图加文卡片边问:你的(不说出五官名)在哪里?幼儿点相应的'五官。

  二、练习用句式“我的会……”说出五官的用途

  1.师:谁知道眼睛、耳朵、鼻子、嘴巴各有什么本领?(幼儿轻轻讨论)。

  2.出示句式卡“我的眼睛……”提问:你的眼睛有什么本领?引导幼儿用句式完整回答,集体练习句式。

  3.逐一出示句式卡“我的耳朵……”、“我的鼻子……”、“我的嘴巴……”引导幼儿用句式说出五官的用途,鼓励幼儿说的与别人不一样。(集体模仿呼吸、闻味等动作)

  4.小结五官的用途和重要性,渗透保护五官的方法。

  三、图文匹配,仿编儿歌

  1.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示范仿编儿歌,引起幼儿兴趣:“我的眼睛会看书,我的耳朵能听声,我的鼻子会呼吸,我的嘴巴爱唱歌。眼睛、耳朵、鼻子、嘴,它们的本领真正大。”

  2.幼儿操作,按五官的用途选择小卡片粘贴在操作材料的合适位置,仿编成儿歌。(引导幼儿注意儿歌的完整,加上最后两句)

  3.个别幼儿示范朗诵自编儿歌,表扬有创意的仿编。

  4.鼓励幼儿将自编的儿歌念给同伴或老师听。

  延伸活动

  1.日常生活中玩《点五官》的游戏。

  2.区域活动中投放汉字和图片进行图文匹配。

幼儿认识眼耳鼻嘴教案 篇7

  活动过程:

  一、找五官

  (出示布娃娃)

  T: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布娃娃。你们看,它脸上有什么?

  C:眼睛、耳朵

  T:有几只?

  C:2只眼睛。2只耳朵。

  T:还有什么呢?

  C:鼻子、嘴巴、脸

  T:那你们的眼睛、耳朵、鼻子、嘴巴、脸在哪里呢?(它们还有个共同的名字呢,叫五官。)叫什么?声告诉我(五官)五官有哪些?(眼睛、耳朵、鼻子、嘴巴、脸)对,它们统称五官。

  T:还记得我们学过的一首五官歌?(记得)那我们一起来一遍。(配班弹琴)

  T:师唱前面问的部分,幼儿唱回答部分。(一遍)

  总结:你们记性真好唱的都很好听,拍拍手表扬自己。

  我们知道眼睛、耳朵、鼻子、嘴巴、脸叫五官。那它们又有什么本领呢?

  二、认识五官的位置以及它们的作用。

  T:鼻子有什么本领呢?

  C:鼻子可以闻气味

  T:那它长在脸的哪里呢?

  C:脸的'中间。

  师:小小鼻子本领,长在脸的最,鼻子可以闻气味。

  T:那鼻子的上面是什么?

  C:眼睛

  T:眼睛有什么本领呢?

  C:看东西

  师:鼻子上面是眼睛,眼睛可以看东西。

  T:鼻子下面师什么?

  C:嘴巴

  T:嘴巴有什么本领?

  C:嘴巴可以说话、吃东西

  师:鼻子下面是嘴巴,嘴巴可以说话、吃东西

  T:那耳朵有什么本领?

  C:听声音

  T:那它在头的哪里?

  C:两边

  师:耳朵耳朵听声音,长在我们头两边。

  T:刚才小朋友们说的真好。老师把你们说的还编了一首儿歌呢!想听

  (小小鼻子本领,长在脸的最,鼻子可以闻气味。鼻子上面是眼睛,眼睛可以看东西。鼻子下面是嘴巴,嘴巴说话、吃东西。耳朵耳朵听声音,长在我们头两边。)

  T:想学吗?那老师慢一点我们一起来说一说?(和幼儿一起说一遍,边说边动作)

  总结:说的真好,拍拍手表扬表扬自己。我们知道了五官的位置和它的们的本领。那么我们能不能没有五官?又如何保护它们呢?

  三、保护五官

  T:眼睛如何保护?眼睛进了灰尘怎么办?

  C:少看电视,看电视离电视远一点。不要揉眼睛

  T:鼻子如何保护呢?

  C:不抠鼻子、不把东西塞到鼻子里

  T:有了鼻涕怎么清理干净?

  C:用手帕擦-

  T:嘴巴如何保护?

  C:不把脏东西、小手放嘴巴

  总结:人的五官都很重要今天宝宝们知道。眼睛不要揉、耳朵不要挖、鼻子不要抠、脏手、脏东西不要放嘴巴。(一起告诉我怎样保护我们的五官?眼睛不能--放嘴巴说的真好)。拍拍表扬表扬自己。

  四、游戏《指五官》

  下面我们来玩歌指五官的游戏。玩法:我说眼睛,你们就指眼睛。我说鼻子你们就指鼻子。会玩吗?

  T:眼睛

  C:幼儿指眼睛。--老师变换口令。(老师不断变换口令,速度不断加快)

  结束总结:

  今天我们知道了五官的位置,还知道了它们的本领,还知道怎样保护我们的五官。回家后和爸爸、妈妈说一说,再和它们玩一玩这个游戏,好不好?

幼儿认识眼耳鼻嘴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认识五官,初步了解五官的主要作用。

  2、知道要爱护五官,学习一些简单的保护方法。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

  活动准备:

  人手一面小镜子。

  活动过程:

  一、照镜子找五官:

  幼儿玩照镜子游戏:

  ——你的脸上有什么?它们在哪儿呢?

  二、听口令指五官:

  1、教师即兴说出五官的名称,幼儿用手指点,如:教师说“眼睛”,幼儿就用手指自己的眼睛。

  2、教师不断地变换口令,速度不断加快。

  三、了解五官的作用:

  1、教师告诉幼儿,眼睛、嘴唇、鼻子、耳朵、舌就是我们常说的'五官。

  2、想想说说五官的作用。

  ——“我们的眼睛有什么用?”(看)

  “我们的嘴巴有什么用?”(吃、说)

  “我们的鼻子有什么用?”(闻、呼吸)

  “我们的耳朵有什么用?”(听)

  四、保护五官:

  1、幼儿想想说说:

  ——“眼睛、耳朵都很重要,我们应该怎样保护它们呢?”

  2 、教师小结:不用脏手揉眼睛,不挖鼻孔,不掏耳朵,不把脏东西放到嘴巴里,不把小东西放在口、鼻、耳中。

  活动反思:

  通过练习巩固,进一步让幼儿明白五官的作用,更加清楚要好好保护自己的五官。不过,在引导幼儿说完整的话时,尤于心太急,有时忘记引导了,在指导幼儿做练习的过程中,我如果能多请几个幼儿上去为眼睛、耳朵、嘴巴找到相应的答案,效果也许会更好。

幼儿认识眼耳鼻嘴教案 篇9

  教材简介:

  《卖炭翁》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写的一首以“同情弱者”为题的古诗。这是一个有头有尾、情节完整的故事。通过对事件的描述以及对人物外形与内心的刻画,塑造出一个勤劳、善良的卖炭老人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对统治阶级与不合理制度的愤恨与抗议。

  教学目标:

  1、能字正腔圆、有板有眼地诵读《卖炭翁》,进一步感受诗的节奏和韵律。

  2、读懂诗句的意思,通过想象、情境诵读,了解卖炭翁生活的艰辛,体会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和对统治阶级与不合理制度的愤怒与抗议。

  3、用叙事的手法凸显主题的方法。

  教学流程:

  一、揭示课题,了解诗人

  1、师:同学们,唐朝是古代诗歌的鼎盛时期,最负盛名的有诗仙李白、诗圣杜甫和诗王白居易。你对白居易有哪些了解?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白居易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过渡时期,那时劳动人民生活困苦不堪,所以,他的作品中反映人民疾苦的诗篇比较多。)

  2、师:你知道的可真多,告诉老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我通过上网查资料知道的。)

  师:这真是一种不错的学习方法。今天,我们就跟随白居易来认识一个人——(指课题,生齐读。《卖炭翁》)

  3、师:通过读课题,你知道了什么? (这首诗歌写的是一位以卖炭为生的老汉。)

  师:你怎么知道课文写的是一位老汉呢?

  (从“翁”字看出来的,我查过字典,“翁”就是“老汉”的意思。)

  4、师:非常正确!以人物为题,引发了我们对人物命运的思考。让我们一同随着作者的视线跨越千年,走近卖炭翁,了解他的生活,思考他的命运。

  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1、师:请大家自由朗读《卖炭翁》这首诗歌,仔仔细细读上4遍。读前两遍的时候注意诗当中的生字,争取把它读得字正腔圆。读后两遍的时候,争取读通顺,注意诗句内部的停顿。 (生自由读古诗。)

  2、师:这是一首叙事诗,这首诗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呢?请听老师来为你们讲述。(师范读古诗)

  3、师问:古诗与现代文有哪些不一样?(富有节奏感、意思深奥……)

  师: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要想读懂古诗,我们要多读几遍。

  (生自由读诗)

  4、师:孩子们,读了《卖炭翁》,你知道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吗?是从哪些方面来写的?(烧炭、卖炭)

  师:哪几句写了烧炭?(前两句)哪几句写了卖炭?(后两句)

  三、学习方法,感悟诗情

  1、学习方法一——读懂意思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课件出示)

  (1)师:我们先来学习烧炭部分,读一读,看看这两句主要写了什么?(老人烧炭的地点和老人的外貌)你是从哪些词句中发现的?

  (2)师:这两句是写烧炭,但是它告诉我们怎样烧炭了吗?那么你又是怎样知道老人烧炭很辛苦的?(从老人的外貌描写中感受到的。)

  (3)老人苦在哪?读一读,找一找。(学生读诗)

  a、生:我从“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这句诗中读出了卖炭翁生活艰辛。伐薪:砍伐当柴烧的树木。课文中的意思是砍伐能烧炭的树木。烧炭:是对木柴进行特殊的烧制,使它发生变化而成为燃料。我从这两个词语中看到,一个上了年纪的老人,要上山砍伐树木,砍完树还要搬运,截成段,最后还要烧成炭,这种劳动多么繁重啊?所以我觉得他可怜!

  师:你能结合重点的词语来体会,这是一种非常好的读书方法。老师听明白了,是卖炭翁艰苦的劳动让你觉得他可怜。

  师:同学们也许还不知道,烧炭的工序其实很复杂。要把截成段的木材周围铺上杂草,隔绝空气点燃,烧到一定程度后封闭炭窑,只留一个排气孔。干柴要连续烧四昼夜,湿柴要连续烧七昼夜。为了保持稳定的火温还得日夜不停地添火、巡视,一大堆柴也只能烧制成一点点木炭。而这些工作都是由一位已经上了年纪的老人来完成。此时此刻,你想说什么?

  生:卖炭翁,你真是一位可怜至极的老人!

  生:卖炭翁,你一个人能受得了吗?能熬得住吗?

  师:你来读,读出卖炭翁的无奈!

  师:你来读,带着你的感受读出卖炭翁劳动的艰苦。

  师:卖炭翁的艰苦生活让我们觉得他可怜,牵动着我们的心,我们齐读这句诗,把这位让人怜惜的老人的苦和累也一同展现出来。

  (生齐读这句诗。)

  师:对这句诗,还有补充吗?

  b、生:南山:终南山,那里山高林密,荒芜人烟,常有豺狼出没,在这种环境中还要这么艰苦地劳动,我感觉他十分可怜!

  师:秋风瑟瑟,树叶落尽,你看,卖炭翁—— 生:伐薪烧炭南山中。

  师:日近黄昏,北风呼啸,你看,卖炭翁—— 生:伐薪烧炭南山中。

  师:月黑风高,豺狼嚎叫,你看,卖炭翁—— 生:伐薪烧炭南山中。

  师:多么凄苦的画面,多么可怜的老人!还有哪一句也让你读出了卖炭翁的可怜?

  C、生:我从“满面尘灰烟火色”这句诗中读出了卖炭翁的可怜。满面尘灰的意思是由于烧炭的工作特别脏也特别累,所以卖炭翁看起来满面灰尘。烟火色就是由于他长期受烟火熏烤所以皮肤变成了黑黄色。

  师:是啊,你让我们看到了蓬头垢面的卖炭翁,脸上满是贫穷的颜色,的确可怜。还有补充吗?

  d、生:我从“两鬓苍苍十指黑”这句诗中看到卖炭翁简直太可怜了。

  师:知道“鬓”指的是哪儿吗? (耳朵前边的头发。)

  师:那两鬓苍苍呢? (指耳朵两边的头发都已经花白了。)

  生:老师我来补充。我还从“十指黑”中看到他十分可怜。十指黑的原因是由于他长时间烧炭把十指都染黑了。从他的头发和手指的颜色我看出他年纪已经很大了,还日夜不停地烧炭,所以我觉得他可怜。

  师:体会得不错,带着你的感受读一读这句诗。 (生读这句诗。)

  e、师:(屏幕出示这句诗,师指着“烟火色”“苍苍”和“黑”这3个词。)这是卖炭翁生命的颜色,这十个木炭一般乌黑的手指担负着生命的全部希望,为了生存他已经——

  生: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师:如果说前面两句的场面是远景的话,那么这两句诗为我们展现的则是一组以颜色为代表的卖炭翁肖像的特写镜头。诗中虽然没有从正面介绍卖炭翁的劳动场面,却通过对人物肖像的刻画使我们感受到了他每天伐薪烧炭的艰辛和岁月刻在脸上的痕迹。生:我从“烟火色”“十指黑”感受老人烧炭的辛苦。

  师:同学们,你们看,我们通过反复朗读,慢慢就读懂了古诗的意思,“读”的确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方法。

  2、学习方法二——合理想象

  (1)师:我看大家都有了读诗心得了。这些诗句让我们感受到了卖炭翁的艰辛、可怜?。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发挥想象,一边听老师读,一边想象此时此刻,老人正在南山中做什么?你仿佛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景象。

  (2)学生自由说说自己想象到的画面。

  3、学习方法三——读出感情

  (1)通过想象画面,我们感受到了卖炭翁的艰辛与无奈,你能通过朗读把这种感情表现出来吗?

  (2)学生自己试着读出感情。

  (3)指名读,读出感情。

  4、小结:刚才我们通过“读懂意思,合理想象,读出感情”的方法学习了前半部分,接下来我们用这种方法自己学习古诗的后半部分。

  四、运用方法,自学古诗

  出示“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1、学习方法一——读懂意思

  (1)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卖炭得来的钱做什么用?是为了身上的衣服和吃的食物。他卖炭只是为了能穿上衣服,填饱肚子。

  师:这是个设问句,我们来读好它。女生读问句,男生读答句。(生读。)

  师:老人的生活是衣不蔽体,食不果腹。他凌霜冒雪,不分昼夜伐薪烧炭的目的原来如此简单。

  师:(高昂地)卖炭得钱何所营? ——生:身上衣裳口中食。

  师:这要求简直低得可怜,只为了穿衣吃饭,仅此而已。

  师:(低沉地)卖炭得钱何所营? ——生:身上衣裳口中食。

  (2师:这是一句千古传诵的佳句。之所以成为佳句,是因为只要你读起它,就会有一种别样的滋味在心头。读一读,是哪个词语触动着你的心弦?

  生:“单”这个词触动着我的心弦。从这个单字中我能看到卖炭翁只穿着一层衣裳,在寒风中瑟瑟发抖。多可怜啊!

  师:穿着单薄的衣裳,应该盼望温暖的'天气,可他忍受着刻骨的寒冷,祈盼的却是更无情的寒流,更肆虐的风雪,为什么?

  生:他担心天气如果暖和的话,炭就卖不上好价钱了。

  生:他祈盼寒冷的天气是因为这样的天气炭销售得好。

  师:所以他—— 生:心忧炭贱愿天寒。

  师:愿:是希望,盼望,奢望。他希望下雪,他盼望天再冷些,他奢望把炭都卖出去。这一忧一愿,饱含着卖炭翁多少辛酸与无奈。)

  2、学习方法二——合理想象

  师:通过刚才的朗读,你脑海中浮现出了什么样的画面?(生自由畅谈自己想象到的画面)

  3、学习方法三——读出感情

  师:我们的心也和可怜的卖炭翁一样备受煎熬。他曾经在艰苦的环境里辛苦地劳动着,坚强地生活着,心中在不断地祈祷着,所有的希望都在升腾着。让我们一起来吟诵这首诗,记住这位在生存线上苦苦挣扎的卖炭翁吧! (生齐读。)

  四、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1、师:假如天随人愿,真的大雪纷飞,天寒地冻,卖炭翁的木炭能卖上好价钱吗?我们本节课学习的四句诗是节选的前半部分,(课件出示《卖炭翁》的全文)这是卖炭翁的全文,读一读,谁能告诉我卖炭翁的炭卖掉了吗?(指名读。)

  生:没有。他的炭被官吏抢走了,只换得了“半匹红纱一丈绫”。

  2、师:(配乐动情地描述。)是啊,卖炭翁终于盼来了一夜大雪,天还没有亮,他就把这一冬天里所有烧好的炭装进了牛车里,跋涉在风雪中向长安城奔去,几十里的山路,他一口气走完。可是,在集市南门外歇脚的时候,连牛带车被两个宫吏强行牵走了。这凝结着卖炭翁血汗的一车炭,足足有一千多斤重啊,只换取了皇宫里的半匹红纱一丈绫,在圣旨面前,卖炭翁的辛苦劳动显得多么卑微啊!这就是1600多年前封建统治下的唐朝可怜的卖炭翁凄苦的人生。诗人的笔悄然而止,然而我们的心海却波涛澎湃。

  我们仿佛看到了——生:风更猛了,雪更大了,卖炭翁衣衫褴褛, 步履蹒跚,一边走一边抹着眼泪。

  师:我们仿佛听到了—— 生:在狂风呼啸声中,卖炭翁凄厉而绝望的哀嚎,他哀叹自己的命运,他哀叹当时的统治阶级的专横跋扈。

  3、师:这就是封建社会中无数劳动人民生活的真实写照。因为同情劳动人民的疾苦,愤恨统治阶级与不合理的社会制度,北宋诗人张俞这样写道: (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

  师:北宋诗人范仲淹这样写道: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师:唐代诗人李绅这样写道: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4、师:孩子们,让我们再来吟诵《卖炭翁》,寄托我们对卖炭翁的无限同情,缅怀敢为民而歌,诗为民而作的伟大诗人白居易!

  (生齐读古诗《卖炭翁》。)

  板书设计:

  卖炭翁

  读懂意思 苍苍、十指黑

  合理想象 衣正单、愿天寒 } 艰苦、可怜

  读出感情 ……

幼儿认识眼耳鼻嘴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1、了解五官的位置及其形状特点,学画五官,从而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

  2、学习区别想象画和写生画,初步确立写生画的审美判别。

  重点:

  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初步确立写生画的审美判别。

  难点:

  观察——线描再现的方法

  教具:

  人物、示范作品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请几位同学在黑板各画一幅人物头像,师生评议。

  2、请几位同学在黑板各画一幅写生人物头像,对比评议。

  二、新课:

  1、引导学生阅读课本。

  2、引导学生分析人的五官,强调客观表现与想象表现的分别,并示范。

  3、教师演示线描写生的画法,注意强调以眼睛观察为主。

  4、请一名学生在讲台上作模特,四名同学作简短的写生,引导学生评议,教师小结。

  三、布置写生任务。

  分4组,每组一名模特。以眼睛观察为主进行头部的五官写生。

  四、教师巡堂辅导。

  学生作业。展览评议挑选有代表性的作品进行优劣评议。

幼儿认识眼耳鼻嘴教案(精选10篇) 相关内容:
  • 住新房的幼儿教案(精选3篇)

    活动目标:1、在情境游戏中进一步理解数的实际意义,并能根据圆点或数字找到相应数量的小猪。2、发展幼儿的观察能力,培养与同伴间的合作能力,养成互相谦让的品质。3、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 幼儿的观察记录与反思范例(精选5篇)

    观察背景:佳兴小朋友是个性格外向的男孩,活泼、聪明、能干,的优点是发音清晰、口齿伶俐,语言表达潜力特强,所以无论班里有什么事情,他就像小邮递员。...

  • 幼儿元教案(精选9篇)

    小班幼儿阅读目标1、对图书有兴趣,能主动要求成人讲故事,读图书。2、知道正确取放图书、翻阅图书的方法。3、懂得爱护图书,不乱撕乱扔。4、能安静倾听成人讲述阅读内容,并能简单说说听到的内容5、会看画面,能根据画面说出图中有什么,...

  • 关于圣诞的幼儿教案(精选2篇)

    一、介绍材料,明确要求快要过新年了,这几天我们都在打扮自己的教室,王老师又买了两棵圣诞树,有的小朋友看见了说一点也不漂亮,也要打扮一下,那怎么打扮圣诞树呢?(1)做些东西,做些什么呢?这里是吊饰工厂,我们就动动脑筋做一串漂亮...

  • 《勇敢的小鸭》幼儿教案(通用3篇)

    活动目标:1.通过游戏,培养幼儿的勇敢精神和对小动物的同情心,在游戏中体验打败大灰狼的快乐。2.通过动手制作“武器”,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3.学习游戏的玩法及规则。4.考验小朋友们的反应能力,锻炼他们的个人能力。...

  • 防走失幼儿教案(精选5篇)

    保障好幼儿的安全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开端。为幼儿提供安全的活动场所、学习场所和娱乐场所是每个老师和家长的责任。对孩子要做到:“放手不放眼,放眼不放心。”把安全工作责任到人,尽我们的一切能力保护好幼儿的安全。...

  • 幼儿《村居》优秀教案(通用15篇)

    一、写作背景清咸丰年间,政府政治腐败。一心想通过科举考试踏上仕途的高鼎怀才不遇,和众多的心高志远却失意人生的读书人一样——苦闷彷徨。一天,在朋友的邀请下,郁郁寡欢的高鼎去村郊散心解闷。乡村的二月是最生气勃勃的季节。...

  • 幼儿《咏柳》的教案(精选14篇)

    1、两首诗一个主题,与其说是在教学两首古诗,不如说是让学生通过两首古诗徜徉在更多描写春天的美诗文中,从而感悟春的勃勃生机,春的万紫千红。教的时候既要注意区别,又要注意联系,前者为点,后者为面,点面结合构成了美丽的春天。...

  • 狗幼儿教案参考(精选2篇)

    活动目标:1.帮助幼儿学习的散文,感受散文中的优美语句,体验散文的优美意境。2.帮助幼儿深入理解散文的语言,尤其是将雨衣、雨伞、雨鞋比喻为自然界事物的表现手法,培养幼儿的艺术思维。...

  • 节气夏至幼儿教案(通用2篇)

    活动目标:1、初步了解夏天的气温、天气、动植物的生活、农业生产和人们生活的变化。2、有细致地观察与比较能力,会根据不同的标准对夏季用品进行分类。3、知道夏季应该注意防暑降温并体验夏天给人们特有的乐趣。...

  • 幼儿中秋教案(精选3篇)

    活动目标:1、了解中秋节的来历和有关习俗,对民族文化初步产生兴趣。2、感受国庆节的热烈气氛,培养幼儿热爱祖国和身为中国人的自豪感。3、与同伴、老师一起庆祝中秋,分享月饼,表现自己,感受中秋节的欢乐气氛,体验分享、团结、祥和的...

  • 经典童话幼儿教案(通用2篇)

    设计意图:大班幼儿随着年龄的增长,交往范围也在不断的扩大,孩子们渐渐有了自己的朋友。但是,由于现在的孩子都是“小皇帝”“小公主”,在家说什么就是什么,要什么就有什么,团结友爱、相互帮助,对于他们来说是说到容易做到难。...

  • 苹果幼儿教案(通用5篇)

    活动目标:1、知道故事中鸟类的不同特点、本领,有爱鸟的美好情感。2、能围绕问题积极参加讨论,大胆清楚的说出自己的观点。3、有进一步探究鸟类世界的好奇心。...

  • 幼儿《咏柳》的教案模板(精选14篇)

    第一课时△齐读:“单元提示”“学习重点”“预习提示”。△提问:这一单元与上一单元有什么关系?(学生回答)△订正:它们各反映了社会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上一单元是自然景物:这一单元是经济文化生活。它们的关系是并列的。...

  • 幼儿的加法活动教案(通用12篇)

    一、活动目标:1、学习2、3的加法,认识+=号,初步理解加法的实际意义。2、学习语言讲述加法算式所表达的图意,体验一共的含义。二、活动准备:图片、食物三活动过程:一、复习一、复习2.3的组成:游戏碰球2、3今天老师要和小朋友一起来玩...

  • 教案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