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案下载 > 教案大全 > 《春来了》音乐教案(通用13篇)

《春来了》音乐教案

发布时间:2023-07-28

《春来了》音乐教案(通用13篇)

《春来了》音乐教案 篇1

  教学内容:

  1、唱 《我和小树来比赛》

  2、动 集体舞《小树快长高》

  3、拓展 有关植树节的相关知识

  教学目标

  一、初步养成主动倾听音乐的习惯,并乐意与他人合作。通过演唱《小小雨点》,感受二拍子歌曲的节拍感能用轻快跳跃的声音来演唱歌曲。二、“问”与“答”,“领”与“齐”的部分能准确切入。

  一、 参与游戏后能分辨常见打击乐器的不同音色

  教学过程

  一、复习歌曲《小小雨点》

  1、 集体演唱歌曲《小小雨点》

  2、 指名请学生进行歌表演。

  二、歌曲《我和小树来比赛》

  1、 教师导入

  2、 初步熟悉旋律

  (请学生想象自己是一棵小树,听音乐告诉老师小树在干什么)

  教师结合速度、力度等等不同的音乐要素弹奏歌曲《我和小树来比赛》的旋律,并请学生讲一讲。

  3、 创设情景,教师可以把歌词改编成一个小故事,让学生进行表演

  可以请几组学生进行表演(把《我和小树来比赛》的旋律穿插在故事中,帮助学生进一步熟悉歌曲的旋律

  4、 教师范唱《我和小树来比赛》

  5、 出示歌词,跟老师按照歌曲节奏读歌词

  6、 用听唱法学唱歌曲

  7、 反复练习

  8、 集体演唱歌曲

  9、 请学生想一想我们应该带着什么样的心情来演唱这一首歌曲。

  11、指名请学生演唱

  四、律动、集体舞《小树、小树快长高》

  分别请学生扮演小树,和小朋友加以表演。

  五、课堂小结。

《春来了》音乐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能积极参与听赏活动,能感受到《杜鹃圆舞曲》的不同情绪,并能用不同标志区分不同乐段。

  2、能学会演唱歌曲《春来了》。

  3、能参加并学会演唱二部轮唱《两只老虎》。

  课时安排:

  2节课。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听赏《杜鹃圆舞曲》及学唱歌曲《春来了》。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在“寻找春天、歌唱春天”的环节中,感受3/4拍子的特点。激发学生欢快、愉悦的情感,并大胆参与表现。

  教学难点:

  1、感受圆舞曲的特点。

  2、用欢快、愉悦的情感演唱《春来了》。

  教学用具:

  电子琴、录音机、磁带、挂图、卡片、彩笔。

  教学过程:

  一、“寻找春天”——听赏《杜鹃圆舞曲》

  1、导入

  (1)律动:学生伴随着《春天在哪里》的旋律高兴地走进教室。

  (2)师:小朋友,春天在翠绿的山林里,春天在我们的眼睛里,春天也在我们的耳朵里,你们听、

  2、听赏《杜鹃圆舞曲》第一段音乐主题

  听一听: (1)聆听第一段音乐主题。 (2)提问:小朋友,你们在音乐里听到了什么?

  说一说: (1)启发学生:“大家在音乐里听到了什么情景?” (2)说一说小杜鹃唱歌的情景。

  学一学: 用不同的节奏学一学小杜鹃不同的叫声。

  唱一唱: 用小杜鹃“布谷”的叫声摸唱第一段音乐主题。 3、听赏《杜鹃圆舞曲》第二段音乐主题

  听一听: (1)聆听第二段音乐主题 (2)提问:小朋友,你们在音乐中听出小杜鹃在做什么? (3)听音乐想象。

  说一说: (1)启发学生:“从音乐中想象到了什么情景?” (2)鼓励学生把想象到的情景说出来。

  跳一跳: 随着音乐,学生把自己想象的情景,用各种不同的动作表现出来。 讲一讲: (1)介绍圆舞曲的特点。(3/4拍,圆舞曲) (2)学小杜鹃跳圆舞曲。(两个人手拉手跳,全班围成圈)

  4、完整听赏《杜鹃圆舞曲》

  (1)聆听《杜鹃圆舞曲》,用摆图形谱的方法来辨别两段音乐主题,并摆出结构图: a.听到第一段音乐主题摆出图形(三角形) b. 听到第二段音乐主题摆出图形(长方形) c. 听到第三段音乐主题摆出图形(三角形)

  (2)再次聆听《杜鹃圆舞曲》,在表示两段相同音乐主题的图形上填颜色,并说出理由。

  (3)再次聆听《杜鹃圆舞曲》,并随音乐进行表演。

  二、“歌唱春天”——学唱《春来了》

  1、导入

  师:小杜鹃给我们带来了好消息,春天来了!让我们一起去瞧瞧吧! 2、听:听赏《春来了》

  3、说: (1)想象春天的情景。 (2)看到春天有什么感想? (3)有感情地朗读歌词。

  4、唱: (1)摸唱音名(用laluha模唱歌曲旋律)。 要求:用轻快、活泼的声音随旋律模唱。 (2)唱歌词 (3)演唱《春来了》

  三、课堂小结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二部轮唱《两只老虎》,并做“老虎回山洞”的游戏。 教学重点:学习二部轮唱(奏)法。 教学难点:声部之间的对应与和谐。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口琴、电子琴 教学过程: 一、定向

  学生听《动物之歌》边律动边进教室,师生互相问好,导入情景。

  二、导学

  1、情景导入

  (1)观看森林动物,聆听动物的叫声或脚步声,并进行模仿。 老虎的吼声:2/4 x - ||恐龙的脚步声:2/4 x - :|| 小鸡的叫声:2/4 :||

  (2)学生用击拍和声音进行模仿,组合成“森林之声”。

  2/4 x - | x - | x x | x x | | | x - | x - || (3)用上面的节奏,将学生分成两组进行节奏卡农。播放歌曲《两只老虎》。 师:发生了什么怪事?

  生:来了一只没有耳朵和一只没有尾巴的老虎。 师:会唱这首歌吗?

  2、熟悉歌曲

  (1)学生跟琴演唱歌曲。

  (引导学生体会小老虎的动作,用活泼而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

  (2)学生用口琴吹奏全曲。

  二、掌握

  1、学习二部轮唱(奏)

  (1)两个声部先后结束的二部轮唱(奏)。

  师:两只老虎在森林里玩起了赛跑的游戏,请大家仔细观察,它俩是怎样跑得? 生:一前一后追着跑(先后出发,先后到达)

  师:两只老虎一前一后赛跑,有点像我们节奏练习中的哪种形式? 生:“森林之声”的节奏练习。

  学生分成两组,按节奏念《两只老虎》歌词做卡农练习。

  师:你们能不能用歌声把两只老虎一前一后追着跑的情景模仿出来?(将学生分成两大组,由组长组织讨论,分别用演唱吹奏口琴的形式把老虎追着跑的情景模仿出来。)

  (2)两个声部同时结束的二部轮唱(奏)

  师:第一次跑完了,没尾巴的老虎不服气,要求再比一次。请你们仔细观察第二次比赛与第一次比赛有什么不同?(播放课件)

  师:为什么没耳朵的老虎要返回去陪没尾巴的老虎?

  生:没耳朵的老虎看到比自己小的没尾巴的老虎落在后面,返回去安慰、鼓励它。

  2、模仿与活动

  由一位学生选择演唱或吹口琴模仿没耳朵的老虎是怎样跑得。(最后两小节进行反复)

  全班分成两部分,用歌声或吹奏口琴进行模仿,第一组反复最后两小节后,两组同时结束。

  学生把老虎第一次赛跑和第二次赛跑的情形连起来,模仿一至两次。

  三、创作与表现

  1、创编歌词

  师:两只老虎跑累了,想歇一会儿。森林里有跑来了几只小动物,你们瞧瞧谁来了?

  生:四只小松鼠。

  把《两只老虎》换成《四只松鼠》,学生创编歌词,并进行即兴表演。 2、表现

  学生做“老虎回山洞”的游戏。

  把学生分成两组,一组模仿同时结束的二部轮唱形式进行游戏;另一组模仿先后结束的二部轮唱形式进行游戏。然后两组互换轮唱形式,再做一遍游戏。学生边唱边做,当唱到最后一拍时,做山洞的同学双手迅速放下,被卡在中间的同学要求表演一个节目。

  四、尾声

  学生边边唱《两只老虎》边走出教室。

《春来了》音乐教案 篇3

  教学背景:

  音乐是声音的艺术、听觉的艺术,它通过流动的音响,陶冶人们的情操,使人得到美的愉悦与享受。音乐艺术的一切实践活动都依赖于听觉。听,是音乐艺术最基本的特征。如何在我们的音乐课堂教学中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让学生在聆听音乐的过程中得到情感的体验与感悟呢?我们开展了一次题为《春来了》的探讨课,力求创设丰富的情景,以听觉为先导,让学生在听中学、听中思、听中做、听中创,充分感受听觉艺术的迷人魅力。

  《春来了》这一课选自人音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四册第一课,教材安排了两首聆听曲目《嘀哩嘀哩》《春晓》、两首表演歌曲《大树妈妈》《郊游》和创编活动三块内容,通过聆听与演唱引导学生表达对春天及大自然的热爱并能用身边的音源或利用废旧物品自制沙锤等无固定音高的简易打击乐器编配创作节奏。本课为第一教时,主要目标为通过聆听《嘀哩嘀哩》《春晓》,演唱《郊游》,感受春天的美丽,并鼓励学生用喜欢的方式表现春天,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

  课堂回放

  片断一:感受春天

  师播放歌曲《嘀哩嘀哩》,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动作律动进教室,教师逐个模仿学生的动作并与学生交流,时而点头、时而拥抱、时而拉手转圈……

  师:刚才听到的歌曲给你什么样的感觉?

  生:我觉得歌曲很欢快、很活泼。

  生:我觉得很轻松、跳跃。

  生:我听到了“春天在哪里,春天在小朋友的眼睛里”。

  师:小朋友听得真仔细,歌词都注意到了。歌曲用欢快、跳跃的旋律歌唱了美丽的春天和小朋友在春天里欢乐的情绪。下面老师给大家听一首描写春天的音乐,听一听跟刚才一首有什么不同。(师播放贝多芬F大调第5小提琴奏鸣曲《春天奏鸣曲》)

  生:这首音乐很优美。

  生:第一首是歌曲,第二首没有人唱歌。

  师:你的耳朵真尖,第二首是用乐器演奏的器乐曲。

  生:我觉得第一首好像小朋友在跳舞,第二首好像表现了春天美丽的风景。

  师:你对音乐的感觉真好。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大胆发表自己的感受。

  师小结:音乐家用不同的方式描绘了春天,赞美了春天。让我们手拉手去感受春天的美丽吧!

  片断二:歌唱春天

  师扮演春姑娘,带领学生手拉手律动。背景音乐:歌曲《郊游》。

  在音乐的间奏处,教师提问:你们在春天里看到了什么?

  学生:我看见青青的草,红红的花;我看见小鸟在柳枝上唱歌;我感觉春天的阳光特别温暖……

  师:在小朋友的眼睛里,春天真是太美了。

  继续听音乐律动

  师揭示课题: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歌曲《郊游》,请小朋友再听一遍歌曲,体会一下小朋友郊游时的心情旋律。

  师:请小朋友仔细听老师唱两句旋律,你觉得哪―句更能表现郊游时的愉快心情?

  生:第二句更自豪点。

  师:请小朋友像刘阳说的自豪地唱唱第二句。

  师:请小朋友愉快的朗读一下歌词(师弹奏歌曲旋律)。

  学生跟琴学唱歌曲两遍。

  ┅┅

  片断三:表现春天

  师:春天是令人陶醉的季节,古今中外有很多诗人、文学家都对春天作过不同的描述,你能把知道的告诉大家吗?

  生:一年之计在于春。

  生:我会背一首儿歌:春天到,梁上燕子闹

  春天到,遍地长青草

  枝头花儿香,牛羊乐陶陶。

  师:真好,老师也能背一段描写春天的文章: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风轻悄悄的,软绵绵的。

  生:还有古诗《春晓》。

  师:让我们一起来品味一下诗人对春的感觉。

  学生有感情地朗诵古诗。

  师:诗人在室内听到了春天的哪些声音?

  生:诗人听到了鸟啼声;他听到了沙沙的春雨声;他听到了春风的脚步……

  师小结:诗人把他听到的“春天的声音”写得太美了,那乌声、那风声、那静静的春夜、那沙沙的雨声让人想起如烟似梦般的意境。让我们再聆听根据这首古诗创作的同名歌曲,用线条或色彩表现你的感受。

  师:小朋友的展现都很有个性,现在老师要求小朋友学着音乐家、诗人也来表现一下美丽的春天。

  提示:(1)结合古诗词做表演或配乐朗诵。

  (2)用身边的声音或自制乐器表现“春天交响曲”

  小组活动要求:1.确定表演形式。 2.组长分工、合作创意。

  学生分小组活动,教师巡视指导。背景音乐:《春晓》

  学生反馈演绎。

  第一组:配乐诗朗诵。创意:用不同节奏朗诵古诗《春晓》;背景音乐:《春天奏鸣曲》。

  第二组:歌曲表演。创意:根据歌曲《春晓》作表演。第一、三部分按歌词表演,第二部分,模仿古人念书时摇头晃脑的神态作夸张表演。

  第三组:一起合作画了一幅美丽的春景图。

  第四组:声音表演《春天交响曲》。创意:用身边的声音模仿春天的音响。

  一生旁白:春姑娘来了,伴着沙沙的雨声。

  师小结:小朋友真是太能干了,用不同的方式表达了自己对春天的感受,老师被你们的精彩表演陶醉了。让我们一起拥抱春天,在温暖的春天里快乐成长吧!(唱《郊游》踏步出教室)

  一节课在轻松的氛围中结束了。听课的老师都觉得这一课很美,虽然没有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没有过分热闹的课堂气氛,但教师却用音乐、用优美的语言、用“春姑娘”营造了一个绚丽多姿的春天,使师生始终置身于美的意境中。学生们觉得这样的音乐课没有压力,能自由发挥自己的想像,很轻松很天开心。

  教学反思

  音乐是美的艺术,它以独特的方式表达着情感,传递着情感。音乐教学是引导学生审美感知和审美发现的过程,这个过程的基础是聆听音乐。在《春来了》这一课中笔者紧紧抓住音乐的本身特点,围绕一系列审美活动――感受春天、歌唱春天、表现春天,引导学生在听中感受音乐、理解音乐并表现音乐,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主要感受有:

  一、听中说、听中品,在审美中发展内心听觉。

  新课程标准提出:音乐是听觉的艺术,音乐教学首先应该解决的问题是使学生会听。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接触音乐的渠道越来越多,电视媒体、VCD、电脑、大街上的喇叭等,然而随处可听的音乐也会让学生“熟视无睹”,对培养学生养成聆听音乐的习惯反而产生不良影响。引导学生养成聆听习惯,逐步拥有音,乐的耳朵,是我们音乐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在课始的感受春天这个环节,我们往往会运用多媒体来展示春天的美丽画面,让学生更多的从视觉上去感受春天的美丽。而在这一课的设计中,教师没有用多媒体,而着意用两首不同风格的音乐――《嘀哩嘀哩》《春天奏鸣曲》来引导学生感受春的气息。在教学中,教师没有告诉学生什么,而是通过引导与启发,让学生在一次次的听赏中感受音乐的内涵。如“你听得真仔细,歌词都注意到了”“你的耳朵真尖,第二首是用乐器演奏的器乐曲”……,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两首作品在旋律、体裁、风格、情绪上的不同,逐步引导学生注意音乐要素的变化,发展学生的听辨能力、音乐记忆能力,为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打下了基础。这种突出音乐本体的特点,用音乐来创设情景的做法,远比用画面更能激起学生对音乐的关注与喜爱,实践证明这种方式的效果是明显的。

  二、听中辨、听中动,在审美中学唱歌曲。

  音乐教学应给学生完整的音乐形象,从整体入手,这也是新课标的基本理念。在演唱春天的片断中,教师突破传统唱歌教学惯用的从识谱――唱词――处理表演的模式,凸显音乐教学听觉领先的特征,创设春天的教学情境,通过四次不同要求的听,使“听、动、辨、唱”有机融合:一听歌曲跟着老师律动――创设情境,感受春天;二听歌曲开启心智――感受歌曲风格,体会歌曲情绪;三听老师唱两句旋律――比较不同,感受附点音符的妙用,解决难点;四在朗读歌词的时候再次加强学生对歌曲音乐的熟悉,使学生对歌曲的学习水到渠成,并把让学生最感头疼的曲谱视唱环节放在学完歌曲之后,从而走出了为知识技能所累的牢笼。同时教师努力改变着教授者的身份,以”春姑娘“的角色与学生一起融入春的意境中,使学生在聆听音乐的基础上得到愉快的体验与表现。

  三、听中创、听中编,于编创中丰富情感体验。

  新课程标准提出:音乐教育应以审美为核心,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并把”体验“作为课程目标,启发学生在积极体验的状态下,充分展开想像;保护和鼓励学生在音乐体验中的独立见解。显示了音乐教学对情感教育的重要性和密切关系。片断三表现春天,就是以创编为突破口,引导学生在品味文学作品中春天美景的基础上,聆听并体验歌曲《春晓》的情绪意境,要求学生运用多种形式积极创编表演,从而使学生在表演中进一步丰富情感体验,提高对音乐的表现力。在创编的过程中,教师不是毫无目的的任意开放,而是根据二年级学生的知识基础,教给小组活动的方法,并注重启发学生想像自己的创造效果,表述创造的意图与方案,并在创造表演中仔细聆听实际的音响效果与创意想像的音响对照,从而培养学生的内心听觉,使学生的内心听觉与创造能力得到同步发展。如第四组表演的春天交响曲,学生利用生活中的声音(“水”、梳子)、自己的身体乐器及自制的打击乐器(排箫、沙锤)等,创编了丰富的图形谱,并与一生的旁白相结合,生动地表现了春天的美妙音响及小朋友在春天里的快乐心情;爱画画的第三组同学则根据音乐的感受描绘出一幅富有童趣的美术作品来表达对大自然的赞美与热爱;第一组同学则选用教师提供的《春天奏鸣曲》为背景音乐,对古诗《春晓》做了不同节奏的朗诵:

  所有这些创编活动都离不开教学中歌曲与音乐的启迪,离不开学生对生活中音乐的仔细聆听,其丰富的情感体验便在一次次潜心创作中得以提高与发展。

《春来了》音乐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能积极参与听赏活动,能感受到《杜鹃圆舞曲》的不同情绪,并能用不同标志区分不同乐段。

  2、能学会演唱歌曲《春来了》。

  3、能参加并学会演唱二部轮唱《两只老虎》。

  课时安排:

  2节课。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听赏《杜鹃圆舞曲》及学唱歌曲《春来了》。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在“寻找春天、歌唱春天”的环节中,感受3/4拍子的特点。激发学生欢快、愉悦的情感,并大胆参与表现。

  教学难点:

  1、感受圆舞曲的'特点。

  2、用欢快、愉悦的情感演唱《春来了》。

  教学用具:

  电子琴、录音机、磁带、挂图、卡片、彩笔。

  教学过程:

  一、“寻找春天”听赏《杜鹃圆舞曲》

  1、导入

  (1)律动:学生伴随着《春天在哪里》的旋律高兴地走进教室。

  (2)师:小朋友,春天在翠绿的山林里,春天在我们的眼睛里,春天也在我们的耳朵里

  2、听赏《杜鹃圆舞曲》第一段音乐主题

  听一听:

  (1)聆听第一段音乐主题。

  (2)提问:小朋友,你们在音乐里听到了什么?

  说一说:

  (1)启发学生:“大家在音乐里听到了什么情景?”

  (2)说一说小杜鹃唱歌的情景。

  学一学: 用不同的节奏学一学小杜鹃不同的叫声。

  唱一唱: 用小杜鹃“布谷”的叫声摸唱第一段音乐主题。

  3、听赏《杜鹃圆舞曲》第二段音乐主题

  听一听:

  (1)聆听第二段音乐主题

  (2)提问:小朋友,你们在音乐中听出小杜鹃在做什么?

  (3)听音乐想象。

  说一说:

  (1)启发学生:“从音乐中想象到了什么情景?”

  (2)鼓励学生把想象到的情景说出来。

  跳一跳: 随着音乐,学生把自己想象的情景,用各种不同的动作表现出来。 讲一讲:

  (1)介绍圆舞曲的特点。(3/4拍,圆舞曲)

  (2)学小杜鹃跳圆舞曲。(两个人手拉手跳,全班围成圈)

  4、完整听赏《杜鹃圆舞曲》

  (1)聆听《杜鹃圆舞曲》,用摆图形谱的方法来辨别两段音乐主题,并摆出结构图: a.听到第一段音乐主题摆出图形(三角形) b. 听到第二段音乐主题摆出图形(长方形) c. 听到第三段音乐主题摆出图形(三角形)

  (2)再次聆听《杜鹃圆舞曲》,在表示两段相同音乐主题的图形上填颜色,并说出理由。

  (3)再次聆听《杜鹃圆舞曲》,并随音乐进行表演。

  二、“歌唱春天”学唱《春来了》

  1、导入

  师:小杜鹃给我们带来了好消息,春天来了!让我们一起去瞧瞧吧!

  2、听:听赏《春来了》

  3、说:

  (1)想象春天的情景。

  (2)看到春天有什么感想?

  (3)有感情地朗读歌词。

  4、唱:

  (1)摸唱音名。 要求:用轻快、活泼的声音随旋律模唱。

  (2)唱歌词

  (3)演唱《春来了》

《春来了》音乐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能理解收藏品的含义,将心中的情感投注到幼儿园人、事、物上。

  2、对有意义的收藏充满期待。

  3、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4、在感知故事内容的基础上,理解角色特点。

  活动准备:

  1、ppt:"小小收藏家"、

  2.收藏盒一个,里面有收藏物(小石子、手帕、画)

  活动流程:

  姐姐的收藏品收藏家的故事你想收藏什么

  指导要点:

  一、姐姐的收藏品

  1、教师出示盒子,念念上面的字收藏幼儿园。(这是姐姐的收藏盒)姐姐收藏了什么?她为什么会有这个想法?还有几天我们就要毕业了?

  2、里面的东西都是姐姐的宝贝,摸一摸会是什么呢?(石头、手帕、画)(假如摸到石子)猜猜姐姐为什么会收藏小石子?

  启发:每件东西都有一个有趣的故事,会是什么故事呢?

  (手帕、画)以同样的方式展开。

  二、收藏家的故事姐姐为什么会将这些我们看起来是非常普通的东西当成是宝贝,并将它们精心收藏呢?

  1、教师完整讲故事(利用ppt)

  2、提问:

  是不是姐姐本来就喜欢石头、树叶、画?才收藏它们呢?

  姐姐为什么要收藏小石子?

  原来她把幼儿园里最喜欢的地方收藏了起来。要是让你来收藏,幼儿园的哪个地方是你最喜欢的?

  姐姐为什么要收藏手帕?

  原来这一块手帕,把自己和好朋友收藏了起来。你的好朋友是谁呢?

  姐姐为什么要收藏画?

  原来她把最亲爱的老师收藏了起来。在你们的心中,有没有你喜欢的老师呢?

  3、提升:

  收藏的东西不是要好看、漂亮,只要这些收藏品以后能帮助你回忆起有意义的事情的,哪怕是很破旧的东西,也是宝贝,是值得收藏,值得保存的……

  三、你想收藏什么?

  听完了姐姐收藏的故事,现在你最想的是什么?你的收藏品想好了吗?(相互讨论)幼儿作简单的交流延伸:

  有兴趣的话回去也可以去准备一个收藏罐,收藏一些对你来说非常有意义的物品,到时候把你的收藏与大家分享,一起来听听你的故事,好吗?

  活动反思:

  一、活动亮点

  1、活动选材活动的选材来源与主题《走进小学》,作为那些即将要离开幼儿园的孩子们,此刻,对于他们来说,更多的是对幼儿园的依恋与不舍。为此,我便选择了本次活动《小小收藏家》

  此活动是在《豆豆收藏家》的基础上进行了修改和创编。基于本班孩子们与我正在读一年级的女儿的深情,于是,我便将故事中与孩子们相离较远的"豆豆"这一角色,替换成了孩子们熟悉的、关注的、喜爱的唯唯姐姐,并将故事中,对同伴的收藏进行了改编。

  这一切的一切,都来源于孩子们的现状、需求与喜好。活动中,孩子们活跃的氛围、孩子们真情的投入与表白、让我看到了这来源与生活的教材之魅力所在。

  2、师幼互动在今天的活动中,通过猜猜姐姐的收藏盒盒、通过一系列老师的提问、以及课件的播放,使整个活动形成了良好的师幼互动。

  3、多媒体制作今天的多媒体是活动中的一个亮点。一段姐姐生活中的'真实记录、一段煽情的音乐,配上老师的真情朗诵,把孩子们带入了情感的意境中,每个孩子们都为之而感动,一段即将离园时依恋而又的情感,又一次爬上了孩子们的心头。

  二、不足之处活动中,教师的提问意识还有待提高。如:在提出问题后的一些追问上。活动中,孩子们提到了要收藏"太平洋",这个是孩子们对故事《月亮船》的收藏,在《月亮船》的故事里,孩子们知道了太平洋。然而,我却没有进行一些适宜的追问,这也是较为忽略的一点。

  其次,在对姐姐的每一样收藏品的讨论上,没有进行深入地探讨与挖掘,其实,在这其中,也隐含了很多的教育价值。

  因此,在后续的活动中,对于提问的设计,有待提高。

《春来了》音乐教案 篇6

  第一单元《春来了》

  单元总目标:

  1、通过演唱,听赏本单元的歌曲,乐曲,使学生了解与春天有关的音乐作品,从不同的角度体验春天带给我们的不同感受;继续引导和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2、在各项音乐活动中培养开朗,大方的性格和勇于实践的精神。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一、 在生动活泼的音乐中,体验声音世界的丰富多彩,感受活泼、欢快的情绪。产生对音乐课的兴趣。

  二、 初步感受三拍子歌曲的韵律,学会用优美,柔和的声音表现歌曲内容。

  三、 能用优美的声音演唱《再见吧冬天》并能自己创编歌词进行演唱。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强弱两种不同的力度

  1、 游戏《鼓上的小米粒》

  2、 请学生拍一拍强弱两种不同的力度以及2/4拍和3/4拍的强弱规律。

  3、 感受三拍子的韵律,选择合适的方法给歌曲伴奏(《再见吧,冬天》的旋律),同时让学生熟悉歌曲旋律

  二、复习几首有关冬天的歌曲

  1、 唱歌曲《堆雪人》

  提示学生用活泼欢快的声音来表现歌曲的情绪。

  2、 欣赏《雪花飞舞》

  这一首歌曲的情绪又是怎样的。

  三、歌曲《再见吧,冬天》

  1、 冬天,我们可以做很多有趣的游戏:堆雪人,滚雪球,打雪仗……现在冬天已经渐渐离开我们了,老师要对冬天说一句话:“再见吧,雪花”;你能对冬天说一句话吗?

  2、 指名请学生回答

  3、 听教师范唱歌曲《再见吧,雪花》

  4、 学唱歌曲

  四、课堂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欣赏独奏《小松树》

  2、唱《小小雨点》

  3、节奏创编《小雨点》

  教学目标

  一、 通过欣赏木琴独奏《小松树》,了解木琴的音色,感受到乐曲的情绪,在聆听过程中获得愉悦的体验

  二、 通过演唱《小小雨点》,感受二拍子歌曲的节拍感能用轻快跳跃的声音来演唱歌曲。

  三、 能利用打击乐器自编声势动作为歌曲伴奏。

  教学过程

  一、 复习歌曲《再见吧,冬天》

  1、 集体齐唱歌曲。

  2、 创编歌曲《快来吧,春天》(请学生说一句欢迎春天的话,然后把它用《再见吧,冬天》的旋律唱出来。

  3、 请2~3位学生进行表演。

  二、 初步熟悉音乐,请学生听音乐说一说春天我们能看到一些什么?

  1、桃花开了我们就知道春天来了;小草绿了我们就知道春天来了……闭上眼睛听一听,仿佛看到了春天的……

  2、教师用不同的速度,在不同的音区弹奏《小小雨点》的旋律,并分别请学生讲一讲

  3、 指名请一些学生根据老师弹奏的音乐,用自己的动作表演这些事物,初步要求动作和音乐合适,教师提示学生注意音乐的变化。

  三、歌曲《小小雨点》

  1、 听教师范唱(听还有谁告诉我们,春天来了)

  2、 学生仔细聆听并回答

  3、 教师演唱,请学生在自己的座位上,编几个简单的动作加以表演。

  4、 用听唱法学唱歌曲

  5、 集体演唱《小小雨点》

  6、 提示学生用活泼欢快的声音来演唱歌曲。

  7、 指名请学生演唱。

  8、 请学生给歌曲创编一些动作并加以表演

  9、 集体演唱歌曲《小小雨点》

  10、 完成课后练习“我的创造”。

  四、结束教学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1、唱 《我和小树来比赛》

  2、动 集体舞《小树快长高》

  3、拓展 有关植树节的相关知识

  教学目标

  一、初步养成主动倾听音乐的习惯,并乐意与他人合作。通过演唱《小小雨点》,感受二拍子歌曲的节拍感能用轻快跳跃的声音来演唱歌曲。二、“问”与“答”,“领”与“齐”的部分能准确切入。

  一、 参与游戏后能分辨常见打击乐器的不同音色

  教学过程

  一、复习歌曲《小小雨点》

  1、 集体演唱歌曲《小小雨点》

  2、 指名请学生进行歌表演。

  二、歌曲《我和小树来比赛》

  1、 教师导入

  2、 初步熟悉旋律

  (请学生想象自己是一棵小树,听音乐告诉老师小树在干什么)

  教师结合速度、力度等等不同的音乐要素弹奏歌曲《我和小树来比赛》的旋律,并请学生讲一讲。

  3、 创设情景,教师可以把歌词改编成一个小故事,让学生进行表演

  可以请几组学生进行表演(把《我和小树来比赛》的旋律穿插在故事中,帮助学生进一步熟悉歌曲的旋律

  4、 教师范唱《我和小树来比赛》

  5、 出示歌词,跟老师按照歌曲节奏读歌词

  6、 用听唱法学唱歌曲

  7、 反复练习

  8、 集体演唱歌曲

  9、 请学生想一想我们应该带着什么样的心情来演唱这一首歌曲。

  11、指名请学生演唱

  四、律动、集体舞《小树、小树快长高》

  分别请学生扮演小树,和小朋友加以表演。

  五、课堂小结。

《春来了》音乐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会说象声词唰唰、沙沙、哗哗、喳喳,并念清读音。

  2.感受儿歌的节奏和韵律,学会朗诵儿歌。

  活动准备

  课件准备 :《春来了》儿歌插图;小雨、小风、小溪、小鸟gif动图;《春来了》儿歌音频;小鸟音效;春天事物实拍图等。

  活动过程

  一、播放小鸟音效激发幼儿兴趣

  你们听到了什么声音?春天里你们还听到过哪些声音呢?

  二、逐步播放动图引导幼儿理解并说出象声词

  小雨落下来时会发出什么声音?

  刮风的'时候会发出什么声音?

  三、播放儿歌插图及音频引导幼儿学习儿歌

  1.播放完整儿歌音频。

  2.引导幼儿有节奏地朗诵儿歌,并注意纠正幼儿的发音。

  四、出示春天相关图片引导幼儿理解春天来了

  儿歌里的内容告诉我们谁来了?

  还有哪些事物也告诉我们春天来了?

  五、幼儿根据儿歌内容创编动作并表演

  1.引导幼儿用动作来表现下雨、风吹、流水、鸟叫。

  2.启发幼儿创编动作来表现唰唰、沙沙、哗哗、喳喳。

  3.引导幼儿边朗诵儿歌边做创编的动作进行表演。

《春来了》音乐教案 篇8

  教学内容《春来了》课   时第一课时

  教

  学

  目标

  一、 在生动活泼的音乐中,体验声音世界的丰富多彩,感受活泼、欢快的情绪。产生对音乐课的兴趣。

  二、 初步感受三拍子歌曲的韵律,学会用优美,柔和的声音表现歌曲内容。

  教学重点、难点

  能用优美的声音演唱《再见吧冬天》并能自己创编歌词进行演唱。

  教学准备钢琴、录音机教学流程教  师  活  动学 生 活 动

  一、复习强弱两种不同的力度

  二、复习几首有关冬天的歌曲

  三、歌曲《再见吧,冬天》

  四、为歌曲伴奏

  1、 游戏《鼓上的小米粒》

  2、感受三拍子的韵律,选择合适的方法给歌曲伴奏(《再见吧,冬天》的旋律),同时让学生熟悉歌曲旋律

  1、 唱歌曲《堆雪人》

  2、 欣赏《雪花飞舞》

  这一首歌曲的情绪又是怎样的。

  1、 冬天,我们可以做很多有趣的游戏:堆雪人,滚雪球,打雪仗……现在冬天已经渐渐离开我们了,老师要对冬天说一句话:“再见吧,雪花”;你能对冬天说一句话吗?

  2、 听教师范唱歌曲《再见吧,雪花》

  3、 学唱歌曲教师先做示范

  请学生拍一拍强弱两种不同的力度以及2/4拍和3/4拍的强弱规律。

  用活泼欢快的声音来表现歌曲的情绪。

  指名请学生回答让学生跟着老师为歌曲伴奏

《春来了》音乐教案 篇9

  教学分析:

  《春来了》是一首三拍子韵律的歌曲,歌词采用拟人化的手法,描绘了一幅春满枝头、桃红柳绿的春色图。本课主要通过以节拍、歌唱、欣赏、表述等活动让学生感受和体验春天的美景,使学生了解春天、喜爱春天,更热爱生活。既全面培养了学生音乐、美术、文学方面等综合的艺术能力,同时,也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表现歌曲,使课堂教学充满勃勃生机。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学习歌曲《春来了》,认识3/4拍的拍号,感受其强弱规律以及在音乐中的表现作用,能唱出三拍子的韵味,并唱好结尾的断音。

  情感目标:通过引导学生说春、唱春、赏春、赞春等活动,多方面感受春天的美好形象,使学生尽情享受春天带来的喜悦和希望,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怀。

  能力目标:指导学生用优美、统一的声音演唱《春来了》,能用歌声表达对春天的赞美之情。让学生以“春”为主题,通过说、唱、赏、赞等活动形式多角度参与表现。

  教学重点:

  学习歌曲《春来了》,能用优美、统一的声音演唱,并通过一系列活动感受和体验春的美好,促进学生歌唱、审美等综合能力的形成,激发对春天的向往和热爱。

  教学难点:

  能够很好的感受和表现三拍子的强弱规律,学会用腹部的力量控制气息,唱好结尾的断音。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春天圆舞曲》歌曲录音带。

  教学过程:

  一、说春:描绘春天的美丽景色

  师:冬爷爷赶上末班车走了,春姑娘踏着轻盈的舞步来到我们身边,你知道她给我们带来了什么礼物吗?(用优美的语言描述)

  生:春天来了,冰雪融化、万物复苏、花儿红了,草儿绿了;大地一片生机勃勃。

  生:看,春姑娘带着一群可爱的燕子飞来了,小鸟在枝头叽叽叽喳喳地欢叫,迎接春姑娘的到来呢!

  生:春天里山更青,水更绿,大地更美丽了!

  生:春姑娘给我们带来了温暖,我们可以脱去厚厚的冬装,换上漂亮的春装。

  生:春天到了,让我们去愉快地郊游、放风筝。

  二、唱春:歌唱春天的天籁之音

  师:的确,春天是个美好的季节,我们已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可是,春姑娘她喜欢和我们捉迷藏,现在,我们一起去找一找她到底藏在哪里?

  (多媒体课件展示歌曲《春来了》,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情绪和表达的内容)

  ①感受歌曲

  师:同学们,你们谁先找到春姑娘?

  生:春姑娘在桃花的花苞里、柳树的枝头上。

  师:春满枝头,桃红柳绿,让我们再一次感受春姑娘的迷人气息,想一想,她用怎样的节拍轻盈地穿梭在花间树里?

  a.学生通过倾听感受,确定三拍子。

  b.认识3/4的拍号,了解其强弱规律。

  c.用拍手、拍腿或身体动作表现3/4拍的强弱规律。

  ②学唱歌曲

  师:这首歌曲我们已经听了两遍,同学们也比较熟悉了,让我们选择一种自己的喜欢的三拍子方式为歌曲伴奏,并用lu跟老师的琴声哼唱。

  提问:

  1.你觉得歌曲表现了怎样的情绪?(欢快、活泼)

  2.歌曲哪两句节奏相同;哪两句曲调相同?分别列出来并唱一唱。

  3.哪一句比较难唱?这个乐句有什么特点?如何唱好它?

  找出结尾句,练习断音的唱法,说明它是模拟孩子们银铃般的笑声,抒发了喜悦之情。注意用腹部的力量控制气息,不能用喉头加力。

  a.请学生尝试着跟琴唱一遍歌谱。

  b.完整地有表情地随琴演唱歌曲。

  ③巩固歌曲

  a.用领、齐唱等不同的形式演唱歌曲。

  b.伴随音乐伴奏用优美、统一的声音演唱,表达对春来了的喜悦和向往之情。(请一部分学生用三角铁、沙球、碰铃等为歌曲伴奏,其余学生边唱边以拍手、拍腿或身体摆动来表现三拍子韵律)

  ④拓展歌曲

  a.同学们动人的歌声把爱唱歌的小鸟、爱跳舞的蝴蝶、蜜蜂们都给吸引来了,让我们一起加入它们,跟着音乐跳起来吧!(各小组随歌曲音乐即兴表演)

  b.师生互动,大家和老师一起边唱边表演。

  三、赏春:感受春天的诗情画意

  1.师:“春来了,春风轻轻拂过树梢,穿过田野,花儿露出了笑脸,小草挺起了蛮腰,蝶儿翩翩起舞,小鸟也唱起了动听的歌儿……那是一幅多么诗情画意的景象啊!”

  以《春天圆舞曲》为音乐背景,多媒体欣赏不同的摄影春景画面和艺术家笔下描绘的各种春天。

  2.师:你喜欢哪一副春景图?请你为画面取一个带有“春”字的成语名字。

  生:春花烂漫

  生:春意盎然

  生:春暖花开

  生:大地回春

  生:春色怡人……

  3.师:我国古代有很多诗人都很喜欢春天,于是留下了一些关于春的名诗佳句。同学们,你们知道多少呢?(小组互相交流)

  生: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生: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生: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生: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4.配乐诗朗诵唐朝孟浩然的《春晓》和宋朝朱熹的《春日》两首。

  四、赞春:揭示春天的美好情怀

  师:你们喜欢春天吗?它给你的感想是什么?请用一、二句话赞美你眼中的春天。

  生:春天多么美好。

  生:春天,你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欢乐和希望!

  生:让我们拥有春天般温暖的胸怀。

  师:春天是美好而充满希望的,它属于我们每个人。同学们,你们就像四季中的春天一样朝气蓬勃,愿你们珍惜美好春光,快乐地学习,健康地成长,用我们的智慧为祖国更美好的明天作好奋斗的准备。

  (《春来了》的音乐声中结束课堂。)

《春来了》音乐教案 篇10

  细致,对有些同学来说那样会觉得太复杂,影响练习的效果。在练习的过程中逐渐加深要求。每句结尾部分有的两拍有的三拍,注意把握。在歌曲处理的过程中,我注意学生情感的启发,并且力争和他们站在一条线上,我寻找春天,我歌唱春天。你呢?从你的歌声中能让听者感受得到吗?教师带动学生哼唱一遍歌曲,说说自己的感受,这一系列的方式对学生理解歌曲,表现歌曲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歌曲最终的演唱还可以,五年级女生跑调的现象非常严重,不得不采取了非常初级的办法,效果依然不是很明显,积极性很高,也是一个收获吧。

  欣赏的第一首曲目《牧歌》,我最喜欢的曲子。在不介绍任何知识的情况下先听两遍,用心感受。然后再讲授无伴奏合唱的知识,由感性到理性,进而要求学生从银色上去感受其音响效果。并且把我对欣赏曲目很个人化的喜爱告诉学生。

《春来了》音乐教案 篇11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用优美统一的声音演出《春来了》,用歌声表达对春天的赞美之情。唱出三拍子的韵味、连音与断音的对比。

  2认识3/4拍的拍号,并感受其强弱规律以及在音乐中的表现作用。通过听音填空练习,进

  一步培养学生听吧辨音高的能力,并能用五线谱写出来

  教学重难点:学唱歌曲《春来了》了解并掌握有关知识

  教具准备:钢琴、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引导学生说一说上学期所学的内容,启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复习1-2支歌曲。

  二放一首乐曲----关于春天的。

  1师:同学们,冬天过去了春天还会远吗?

  2请学生说一说对春天的感受,说一说你们眼里的春天。

  三教新歌《春来了》

  1听音乐《春来了》感受三拍子的韵律。

  2复习音乐知识

  3每小节三拍

  4以四分音符为一拍

  3随音乐感受三拍子的韵律。

  4学唱歌曲

  1)哼鸣歌曲旋律

  2)听琴模唱歌曲旋律1---3遍

  3)学唱歌词:

  注意:娘。看。被都是一字多音。(要多练习)。

  符点音符要唱准。

  最后的结尾要唱的轻快一些。

  四引导学生总结:

  《春姑娘》用拟人化的手法描绘出一幅春满枝头、桃红柳绿的春色图。

  五边唱歌曲,边踏脚、拍手,感受三拍子的韵律。

  六教师总结,学生听音乐出教室。

《春来了》音乐教案 篇12

  单元总要求:

  1、通过演唱,听赏本单元的歌曲,乐曲,使学生了解与春天有关的音乐作品,从不同的角度体验春天带给我们的不同感受;继续引导和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2、在各项音乐活动中培养开朗,大方的性格和勇于实践的精神。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一、 在生动活泼的音乐中,体验声音世界的丰富多彩,感受活泼、欢快的情绪。产生对音乐课的兴趣。

  二、 初步感受三拍子歌曲的韵律,学会用优美,柔和的声音表现歌曲内容。

  三、 能用优美的声音演唱《再见吧冬天》并能自己创编歌词进行演唱。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强弱两种不同的力度

  1、 游戏《鼓上的小米粒》

  2、 请学生拍一拍强弱两种不同的力度以及2/4拍和3/4拍的强弱规律。

  3、 感受三拍子的韵律,选择合适的方法给歌曲伴奏(《再见吧,冬天》的旋律),同时让学生熟悉歌曲旋律

  二、复习几首有关冬天的歌曲

  1、 唱歌曲《堆雪人》

  提示学生用活泼欢快的声音来表现歌曲的情绪。

  2、 欣赏《雪花飞舞》

  这一首歌曲的情绪又是怎样的。

  三、歌曲《再见吧,冬天》

  1、 冬天,我们可以做很多有趣的游戏:堆雪人,滚雪球,打雪仗……现在冬天已经渐渐离开我们了,老师要对冬天说一句话:“再见吧,雪花”;你能对冬天说一句话吗?

  2、 指名请学生回答

  3、 听教师范唱歌曲《再见吧,雪花》

  4、 学唱歌曲

  四、课堂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欣赏独奏《小松树》

  2、唱《小小雨点》

  3、节奏创编《小雨点》

  教学目标

  一、 通过欣赏木琴独奏《小松树》,了解木琴的音色,感受到乐曲的情绪,在聆听过程中获得愉悦的体验

  二、 通过演唱《小小雨点》,感受二拍子歌曲的节拍感能用轻快跳跃的声音来演唱歌曲。

  三、 能利用打击乐器自编声势动作为歌曲伴奏。

  教学过程

  一、 复习歌曲《再见吧,冬天》

  1、 集体齐唱歌曲。

  2、 创编歌曲《快来吧,春天》(请学生说一句欢迎春天的话,然后把它用《再见吧,冬天》的旋律唱出来。

  3、 请2~3位学生进行表演。

  二、 初步熟悉音乐,请学生听音乐说一说春天我们能看到一些什么?

  1、桃花开了我们就知道春天来了;小草绿了我们就知道春天来了……闭上眼睛听一听,仿佛看到了春天的……

  2、教师用不同的速度,在不同的音区弹奏《小小雨点》的旋律,并分别请学生讲一讲

  3、 指名请一些学生根据老师弹奏的音乐,用自己的动作表演这些事物,初步要求动作和音乐合适,教师提示学生注意音乐的变化。

  三、歌曲《小小雨点》

  1、 听教师范唱(听还有谁告诉我们,春天来了)

  2、 学生仔细聆听并回答

  3、 教师演唱,请学生在自己的座位上,编几个简单的动作加以表演。

  4、 用听唱法学唱歌曲

  5、 集体演唱《小小雨点》

  6、 提示学生用活泼欢快的声音来演唱歌曲。

  7、 指名请学生演唱。

  8、 请学生给歌曲创编一些动作并加以表演

  9、 集体演唱歌曲《小小雨点》

  10、 完成课后练习“我的创造”。

  四、结束教学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1、唱《我和小树来比赛》

  2、动集体舞《小树快长高》

  3、拓展有关植树节的相关知识

  教学目标

  一、初步养成主动倾听音乐的习惯,并乐意与他人合作。通过演唱《小小雨点》,感受二拍子歌曲的节拍感能用轻快跳跃的声音来演唱歌曲。

  二、“问”与“答”,“领”与“齐”的部分能准确切入。

  一、 参与游戏后能分辨常见打击乐器的不同音色

  教学过程

  一、复习歌曲《小小雨点》

  1、集体演唱歌曲《小小雨点》

  2、指名请学生进行歌表演。

  二、歌曲《我和小树来比赛》

  1、教师导入

  2、初步熟悉旋律 (请学生想象自己是一棵小树,听音乐告诉老师小树在干什么) 教师结合速度、力度等等不同的音乐要素弹奏歌曲《我和小树来比赛》的旋律,并请学生讲一讲。

  3、创设情景,教师可以把歌词改编成一个小故事,让学生进行表演 可以请几组学生进行表演(把《我和小树来比赛》的旋律穿插在故事中,帮助学生进一步熟悉歌曲的旋律

  4、教师范唱《我和小树来比赛》

  5、出示歌词,跟老师按照歌曲节奏读歌词 6、用听唱法学唱歌曲

  7、反复练习 8、集体演唱歌曲

  9、请学生想一想我们应该带着什么样的心情来演唱这一首歌曲。

  11、指名请学生演唱 四、律动、集体舞《小树、小树快长高》 分别请学生扮演小树,和小朋友加以表演。

  五、课堂小结。

《春来了》音乐教案 篇13

  一、教学目标:

  1、通过看一看,听一听,闻一闻,想一想等方法感受、发现春天的主要特征。

  2、走近生活,感受春天的美好,体会春天带来的生机勃勃。

  3、在各项活动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具有初步的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点:

  认识春天的主要特征。

  三、教学难点:

  具有初步的环保意识。

  四、教学方法:

  先学后导,两层训练法。

  五、学习方法:

  合作法、探究法。

  六、授课类型:

  新授课。

  七、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1、同学们一年有几个季节呢?出示图片,观察图片的景色是哪个季节的呢?

  2、出示课题,教师板书课题(春天来了)。

  (二)第一层次训练

  1、小眼睛看一看:学生观察18—19页主题图,说说春天来了,你看到了什么?(师出示课件,生答)

  2、小鼻子闻一闻:说说春天来了,你闻到了什么?(师出示课件,生答)

  3、小耳朵听一听:说说春天来了,你听到了什么?(师出示课件,生答)

  4、动脑筋想一想:春天来了,你身边有哪些变化?完成书上20页填空题。(第一层次训练第1题)

  5、小嘴巴唱一唱:

  春天是一个美好的季节,小朋友和老师一起来歌唱我们美丽的春天吧!

  播放:《春天在哪里》。

  (三)第二层次训练

  1、思考:(第二层次训练第1题)

  春天的环境如此的美,我们应该。

  A、不乱扔垃圾,看见垃圾主动捡起。不乱踩草坪。

  B、不用管地上的垃圾,让它随风漂(piāo)泊(bó)。

  C、看见美丽的花朵就摘下来。

  2、我是小法官(对的打”√“,错的'打”ד)。

  (1)小明去春游的时候,随手把垃圾扔在地上。

  (2)梨花在冬天盛开。

  (3)春天的夜晚会渐渐变短。

  3、活动:

  你喜欢春天的景色吗?你最喜欢春天的哪个景色,试着把你喜欢的景色画下来,画到书上21页。

  八、板书设计:

  春天来了。

  冰雪融化。

  柳绿花红。

  小燕子从南方飞回来了。

《春来了》音乐教案(通用13篇) 相关内容:
  • 春来了

    教学内容:一、歌曲:二、综合训练:按指定节奏写作旋律三、欣赏: 1、 牧歌 (无伴奏合唱) 2 、渔歌 (巴乌,筝,笙三重奏)民族乐器介绍 (三)吹管乐器教学目的: 一、 指导学生用欢快的情绪,歌唱春天的到来教育他们要热爱生活,充满热情的...

  • 小学音乐《春来了》教案(精选15篇)

    教学分析:《春来了》是一首三拍子韵律的歌曲,歌词采用拟人化的手法,描绘了一幅春满枝头、桃红柳绿的春色图。本课主要通过以节拍、歌唱、欣赏、表述等活动让学生感受和体验春天的美景,使学生了解春天、喜爱春天,更热爱生活。...

  • 小学音乐《春来了》教案(精选6篇)

    教学分析:《春来了》是一首三拍子韵律的歌曲,歌词采用拟人化的手法,描绘了一幅春满枝头、桃红柳绿的春色图。本课主要通过以节拍、歌唱、欣赏、表述等活动让学生感受和体验春天的美景,使学生了解春天、喜爱春天,更热爱生活。...

  • 《春来了》课后反思

    细致,对有些同学来说那样会觉得太复杂,影响练习的效果。在练习的过程中逐渐加深要求。每句结尾部分有的两拍有的三拍,注意把握。在歌曲处理的过程中,我注意学生情感的启发,并且力争和他们站在一条线上,我寻找春天,我歌唱春天。...

  • 音乐教学设计范文(精选13篇)

    教学目标1.学唱歌曲《小红帽》,并能有表情地背唱。2.学习歌曲《小红帽》歌谱的唱名。3.引导学生根据歌词创编动作进行歌表演。教学重、难点1.指导学生用急吸缓呼的方式,一句一换气;练习清晰的.咬字吐字,用轻巧的声音演唱歌曲《小红帽》...

  • 音乐欣赏教案(精选16篇)

    教学目标:1、通过学唱歌曲《山里的孩子心爱山》,让我们以火热的激情体验歌颂家乡美,自豪地唱出对家乡的热爱;2、创编律动,用身体律动表现对家乡的热爱。...

  • 小音乐家扬科(精选16篇)

    教案示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正确理解词语;2.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教学步骤:(一)导入今天我们共同学习第28课——。(教师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注意生字及自己不熟悉的字的读音。...

  • 《喜爱音乐的白鲸》《寓言二则》(通用13篇)

    《喜爱音乐的白鲸》教学目标:1. 了解白鲸得救的经过。激发热爱动物、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 学会本课生字15个,会写9个。教学重点:1. 了解白鲸得救的经过。2.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诵课文。...

  • 凝固的音乐(通用6篇)

    教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 ( 湘版 ) 教材九年级上册第 5 课教材分析:本课试图寻找一条真正让学生理解建筑为什么被称为的途径,并尝试引导学生用具象的造型来表达抽象的音乐感受,探索两种艺术形式的结合方式。...

  • 音乐教案模板(通用14篇)

    一、导入(1)复习踵趾小跑步《摘果子》进场。导入语1:小朋友跟着爸爸一起摘果子吧!导入语2:小朋友辛苦了?爸爸除了会摘果子还会干什么呢?(请2名幼儿说)噢!...

  • 常规音乐教案(精选3篇)

    教学目的:在聆听《劳动最光荣》中能听辨出音乐力度的变化,简述音乐表现给自己的感受。教学重点:聆听音乐,听辨音乐力度。教学难点:聆听音乐,听辨音乐的力度。...

  • 《小音乐家扬科》教学设计示例(精选17篇)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含义。(二)能力训练点 1、理清文章的层次,训练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引导学生分辨事物,并启发学生展开联想。...

  • 注重内涵突出音乐的表现性(精选2篇)

    一般来说,音乐有打动自己,感动别人的作用,这主要体现在音乐的内涵上。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过分的强调知识技能的传授和训练,不给学生提供参与和表现的机会,那么,学生将会失去创作音乐和享受音乐的兴趣。...

  • 音乐咚咚啪教案(通用2篇)

    活动目标:感受音乐的节奏,能在唱到"咚咚啪"时做出相应的动作。在进行表演时,能和同伴相互配合,共同完成表演。认真倾听并积极参与歌唱活动。...

  • 音乐反思(精选2篇)

    音乐是积聚灵感、催发情感、激活想象的艺术,它作为素质教育的的重要内容和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不仅能陶冶情操、提高素质,而且由于开发智力,特别是在激活学生创新潜能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 教案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