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教案汇总(精选12篇)
小学美术教案汇总 篇1
教学目标:
交通图的表达方式,绘画从学校到家的路线图。能够画出一路上有标志性的建筑、景或物。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清晰地口述出从家到学校的线路及途中的景物,能清楚地辩认方向。
2、引导学生完整地画出从家到学校的线路及路上主要景物。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具学具: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1、导入:
师:小朋友,在我们生活的城市中有许多道路,每条路都有不同的名字,你知道我们学校所在的路是什么路吗?
2、新授:
(1)我们从自己住的地方来上学,你住的地方又是什么路呢?
(2)平时我们上学、上街、去玩都会经过许多道路,这些路四通八达,你是怎样记得这些路的?
学生讨论回答:(路牌、两边的建筑、路口等)
师:对,这些有特点的标志和建筑都可以帮助我们记得各条道路,那如果你去到一个陌生的地方,或是有外地朋友来,可以用什么办法记得道路和地点呢?学生讨论
3、教师:画地图可以让我们对身边的道路和环境记得更牢,首先你要能说出身边环境中的一些明显的重要的道路和转弯,还有比较大的建筑物,让我们从学校到家的过程画起吧。
三、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1、作业要求:以学校为中心,画出往各人家的路线,出了校门往何处去,画出主要的标志性建筑和路口的景物,重点画出家与学校。
2、路线描绘清楚,内容丰富。
四、作业讲评
请学生介绍学校到家的路线图。
五、拓展
尝试画出从家到公园或亲戚家的路线图。
教学后记:
引导学生用不同的绘画方法,大胆、自由地表达回家路上的人、景、物。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巡回指导,及时指正作业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鼓励学生创作的画面要大胆、自由、生动,富于创造力。能够画出一路上标志性的建筑、景、物。课堂上在学生述说的过程中可以看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较差,教师要及时予以指正,在美术课堂上也要能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小学美术教案汇总 篇2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用各种材料制作美丽的孔雀。
2、学习制作简单的立体及半立体构成制品,培养动手动脑能力。
3、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与耐心细致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掌握立体及半立体孔雀的制作方法。
教学难点:孔雀的装饰及立体孔雀的制作
教具准备:六种立体孔雀及半立体孔雀的制作成品、彩色折纸、CAI课件、六个孔雀乐园(纸工)
学具准备:学生自主收集的孔雀材料(彩色卡纸、挂历、糖果纸等)剪刀、胶水。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知:
1.配乐欣赏孔雀的录象、图片
2.说说看孔雀的特点及你最喜欢孔雀的哪一部分。
二、传授新知
1、揭示课题《孔雀翩翩》
2、师导言:小朋友,我们都知道孔雀最美丽的地方是那一身的羽毛,特别是开屏以后。那谁来说说看,它羽毛美丽的原因?(色彩鲜艳、纹样丰富且有对称美)生答
3、探索研究:师将五只不同的孔雀在幻灯下展示,并发到个小组中,学生带着问题讨论、研究。
问题一:每一只孔雀采用了什么不同的材料?
问题二:立体孔雀头部和身体的制作方法及和半立体孔雀的区别。
问题三:老师在羽毛纹样上是怎样处理的?(对称或自由的图案)
4、总结:师把小朋友的意见总结,并示范一种立体孔雀的折法供学生参考。
5、欣赏书本作品,说说其他小朋友在孔雀羽毛上的做法和发表一下小朋友自己的意见。
三、作业:
用多种材料做一个立体或半立体的孔雀。
四、动动手
学生制作,教师个别辅导。
五、总结评价
1)评价:请小朋友将做好的孔雀放入各小组桌上的“孔雀乐园”里,分小组搭火车进行参观。
2)说一说:小朋友谈谈欣赏完孔雀乐园的感受,并说说哪个小朋友的作品最吸引人,为什么?
小学美术教案汇总 篇3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自然界中存在着对称,了解对称在生活中的运用。在欣赏中感受对称。
2、引导学生分析什么是对称,并运用对称制作蝴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学以制用的意识。
3、创设艺术欣赏的氛围。在《化蝶》的音乐及图片的展示中让学生展开联想,感受其中的美。
4、激发学生对民族文化的热爱,把自己的情感溶入作品之中。
教学重点:
认识对称,体会对称的美。
运用对称制作蝴蝶。
教学难点:
体会对称的美。把的情感溶入作品中,创造性的表现蝴蝶。
教具学具:
教具:课件、课本、作品、彩纸、剪刀、其它材料
学具:课本、彩纸、剪刀、胶水、彩笔、其它材料
课时安排:
本课共两课时,本节是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引导阶段
1.展示课件引出蝴蝶
调动学生的情绪.
2.设问:蝴蝶美吗?美在哪里?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学习新课
在欣赏中体会蝴蝶的美
新知教授阶段
1.组织学生观察分析,提问:蝴蝶由哪几部分组成的?
2.进一步分析,提问:谁能说说蝴蝶的特点?
3.展示蝴蝶翅膀翻动的课件,说明对称土星及其特点。
4.通过课件介绍动物、植物、昆虫的对称,了解自然界中的对称,从古今中外的建筑,手工艺品、图案进一步了解生活中的对称及对称在生活中的运用。
5.组织学生以“说说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对称”和“谁知道对称在生活和艺术中的运用?”为题展开讨论。
6.提问“你觉得对称的事物美吗?美在哪里?”引导学生体会对称的美。
1.学生观察,分析,讨论:大小两对翅膀,双须……
2.学生思考讨论,总结蝴蝶的特点:对称
3.看课件分析了解对称和对称图形。
4.欣赏图例,了解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对称及对称在生活艺术中的运用。拓展思路。
5.在讨论中积极思考,拓展思路,以自身的经验进一步了解对称。
6.学生谈论对称给自己的感受,总结对称美的特点
实践探索阶段
1.引入蝴蝶听《梁祝-化蝶》讲《梁祝》的故事感受其中的美2.简介蝴蝶的制作,重点在形状和花纹、色彩的对称。
3.倡导学生把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想法融入到作品之中。
4.学生制作,教师巡视辅导。
播放课件,在音乐中创设情境,提供大量图片、资料,以供参考。
1.学生感受音乐中的美并体会故事的情节展开联想创作作品。
2.小组共同制作。
评价阶段
1.组织学生展示作品。注意挖掘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想法。
以“你今天学到了什么?”为题,组织学生自我总结。
1.学生展示作品,并简单的介绍自己的想法和作品内涵。
2.说说自己学到了什么,作自我总结。
小学美术教案汇总 篇4
一、课题:
画人像
二、课型:
新授课
三、课时:
一课时
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表现人物头像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初步、掌握人物头像的观察方法和描绘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体验画头像的乐趣,敢于创作表现,产生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
五、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人物头像的特征、特点。
教学难点:画出人物头像的基本特征。
六、教学方法
讲授法、合作探究法、欣赏法、情境法。
七、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教科书
八、教学过程
师生问好,组织教学。
(一)情境导入
1、出示图片:同学们,今天我们做一个游戏,游戏的名称是:猜猜“她”是谁,并请学生思考:“你们是从哪些地方辨认出来的呢?”从而引出今天的课题。
(二)讲授新知
1、教师请学生说一说自己的五官特点。
2、请学生前后四人为一小组观察一下,你身边的同学他们的服饰、五官、发型有什么样的不同呢?
(脸型:圆脸、长脸、瓜子脸;眼睛:大眼睛、小眼睛、圆圆的眼睛;发型:长发、短发、马尾辫等等;服饰。)
3、出示其它班小朋友的作品,请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同学用了哪些表现方式?”
(线描、线的长短粗细变化不同)
(三)教师示范
请一名同学做模特
①固定好张纸;
②画稿,要先仔细观察(脸型五官特征)画,我们可以从最明显的部位开始画,注意各部位的位置、大小、特征。并用流畅、概括的线条画。
③演示步骤(边画边讲)
(四)学生练习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后,在准备好的白纸上画一画,直接用笔来画这同学的头像,并结合用流畅、简捷的线条,看谁画的又快又好!(学生试练习,时间10分钟左右)教师巡回指导并演示
(五)展示评价
1、将学生的作品展示在黑板前,投票选出画的较好的作品。学员互评。
2、提出在创作绘画中不足的地方,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讲评。比如:脸型的特点,表情的特点,构图问题等。
(六)小结
这节美术课,相信学生一定有了新的收获,因为学生学得认真,抓住了特征,线条也非常的流畅、画出了人物的神态,真希望我们每个同学多画多练,提高自己的速写能力。
九、板书设计
画人像
观察:脸型无关特征
画:大小适当比例准确
线条:流畅概括
小学美术教案汇总 篇5
教学目的:
1、培养学生热爱环境的意识
2、进一步学习主题创作的作画方法
3、用多种方法作画
教学重点及难点:
一、揭示课题:有人和动物的风景
二、思考:怎样的环境是美丽的?
1、学生小组讨论
2、交流发言
3、总结
风景中增加了人和动物,幽静的画面会增添生气,美丽的大自然也会更加丰富。
三、学生大胆想象
师:你想怎么样表现人物、动物、风景的有趣关系?
1、学生思考
2、交流发言
四、欣赏范画,指导创作
1、欣赏其他小朋友的画及大师的画
A《热带景色》 享得.卢梭 德国
2、指导创作
(1)起稿
针对表现主题,对素材进行取舍,舍去与主题有关或影响表现主题的东西。
(2)着色
采用多种方法表现:
水粉、水彩、铅笔……
可以多种方法综合表现
五、学生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可以小组合作
六、作业评价
教后札记:
在创作时,学生不能很好地处理人物、动物及风景之间的关系,主题不突出。
小学美术教案汇总 篇6
教学目标
知识:通过植物线描写生,练习写生的技法。要求同学仔细观察、分析植物的形象特征,用线描的形式把自身的感受表示出来。能力:培养同学的观察、分析、造型能力。情感:激发同学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内容分析
1.重点:正确的观察方法和直接以线作画的能力。
2.难点:植物的结构与特征。
教学方法
讲解
教学手段
演示、讲解
板书设计
植物写生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公园、花坛里、我们的家里,都有各种各样的植物。它们有高有矮、有疏有密、枝叶旺盛、千姿百态,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丰富的色彩。
二、新课
1、提问:你认识这些植物吗?它们叫什么名字?它们有什么特征,有什么样的姿态?你喜欢哪种植物?你知道一些植物的寓意吗?
2、欣赏美术作品:中国画《君子兰》介绍作者小朋友的线描画植物写生画
3、选择几种植物请同学进行分析特征、姿态,培养正确的观察方法。引导同学先观察它们的全貌,说出它们的特征。纠正那种上来只看植物细节的错误方法。
4
(1)、说一说,所观察的植物的生长特点。
(2)、不同角度的花和叶各有什么不同?
(3)、植物的前后关系如何表示?
5、同学作画、教师辅导作业提示:认真观察植物的特征、姿态,用线描的方法写生一种植物。注意线条的繁简、疏密、长短、曲直、交叉等变化。
6、小结展示展示优秀作业,并简评。
小学美术教案汇总 篇7
万绿丛中一点红
领域:造型、表现
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
认识色彩的对比并进行涂色练习,引导学生能利用对比色来装点自己的生活。
教学重点:
认识色彩的对比。
教学难点:
如何运用对比色。
教学用具:
教师:课件。
学生:水粉颜料,毛笔,调色盘,笔洗,报纸,抹布。
教学思路:
本课首先通过欣赏,使学生感受到对比色的强烈,在观察色轮表发现哪些颜色是对比色,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征,明白补色的关系,最后通过实践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欣赏:
(1)出示课题——“万绿丛中一点红”。
(2)比较:相同的主体,不一样的背景,两幅图有什么不同.
2、发现:
(1)当一种颜色出现在另一种颜色上,人们在视觉上便会比较两种颜色.当两种颜色相差得远时,就会特显出另一种颜色.这就是对比了.
(2)观察色轮,发现三原色中任何两色相混所得的间色与另一原色互为对比色,即互为补色关系。
(3)在色相环上,直线相对的两种颜色配合,会产生强烈的对比。如红与绿、橙与蓝、黄与紫都称为对比色。
(4)引导学生欣赏课例,通过欣赏使学生认识到强烈对比使画面响亮,生气勃勃,可以更形象更生动地衬托出主体。
3、学生在色环上寻找尽可能多的对比色并尝试用水粉色表现出来。比一比那一组同学画出来的对比色最多。
第二课时
1、欣赏作品;
绘画(高更、凡高、卢梭等)、雕塑、家居、服饰等诸多方面对比色的应用。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
2、了解招贴画
欣赏德国和俄国的对比色招贴画。
学生分组讨论:
什么是招贴画?
它们有什么特点?
了解元素:标题、主题图、标注语
3、实践:
(1)以剪贴为主,用对比色组织一幅招贴画。
(2)学生作业,教师巡回指导。
4、学生的作品展评:结合招贴画的特点根据本节课的要点开展点评。
施教时间:9月11-15号
课后记
学生通过观察色轮表明白了对比色,从作业反馈看大部分学生已经掌握了对比色的知识,但还有个别同学在具体的实践中没有很好地运用色彩对比,把几种对比色混合在一起反而没能很好地表现出对比的强烈。
小学美术教案汇总 篇8
教学目的:
1、培养热爱雕刻艺术的情感,以及创造力
2、学习泥柱雕刻知识
教学重点及难点:掌握泥柱雕刻的方法
电教、教具、学具准备:投影片、投影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泥柱雕刻(一)
二、讲授新课
1、说一说你知道的雕刻(柱形雕刻)
(1)小组讨论
(2)交流发言
2、欣赏范作
师:从原始人的图腾柱开始,柱形雕刻就是各民族常见的装饰艺术。
(1)装饰大门的浮雕柱
(2)北美印第安人木屋上的图腾柱
(3)公园里的卡通柱
(4)黎族的图腾柱
(5)非洲古代木雕柱饰
(6)《彩陶器皿》毕加索
3、欣赏并讨论例图中的各类柱形雕刻作品,研究它们的表现形式,创作特色和不同风格。
(1)小组讨论
(2)交流发言
4、学习制作泥柱雕刻
(1)用黏土做成空心或实心的泥柱
(2)例图,在上面雕刻花纹和其他图形,也可用泥条在泥柱上添加各种形象。
5、学生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可以小组进行合作
6、作业
小学美术教案汇总 篇9
知识目标:
让学生通过游戏、实验等掌握颜色的喷与点的方法,在玩中体会聚和散的感觉,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
能力目标:
通过欣赏吴冠中的作品和学生作品扩大学生视野,加深学生对聚和散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体会聚和散的感觉
教学难点:用各种形式表现聚和散
教学思路:
第一课时
一、欣赏导入
1、让学生欣赏吴冠中的作品,请学生说说作品中的内容及自己的感受。
2、教师介绍吴冠中的作品,引导学生发现作品中的点的位置及产生的肌理效果。
3、出示课题——聚聚散散
二、体会大师作品中的韵律:
这里有作品欣赏,请大家欣赏后小组讨论:“你最想为大家介绍哪幅作品?作品描绘了什么?”
在大师的作品中《春如线——疏、密》为我们描绘了不同的春天,你能比较一下这两幅作品给你的不同感受吗?
“纤细的线条宛如少女长发般的垂柳传递了生命的信息。宣纸上彩墨点点,如春雨播洒池塘;又如春花灿烂点点梨白桃粉、迎春黄。”
通过欣赏你能不能找出吴冠中老师绘画的特点,体会其中的精髓。(板书:点线结合)
在大师的笔下“点就是跳跃的音符,线就是舞动的长袖。”他运用点和线歌颂了江南,歌颂了春天,表达了自己对祖国的无限眷恋。
“大师与大师”:同样都是用点和线来作画,吴冠中和西方画家波洛克、凡高又有什么不同呢?课后同学们可以通过查阅画家资料和搜集他们的作品进行对比。
三、游戏体验
1、教师语言引导,启发学生回忆在生活中是否有见过聚和散。
2、师生讨论交流。
3、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可以用哪些方法表现聚和散。
4、师生交流,教师引导学生欣赏课本范例。师生共同研究课本中范例的制作方法。
四、交流体验
第二课时
一、师生交流:
1、教师重点讲解并示范颜色的喷与点的方法,强调水分的掌握。
2、学生动手尝试颜色的喷与点,体验聚和散的感觉。
3、师生对学生的尝试练习进行评价。
二、布置作业
教师强调用不同的工具尝试表现聚和散。
三、学生制作
教师巡回辅导。
作业:用各种工具滴(喷)洒颜料,产生聚和散的效果。
四、展示学生作品,师生评价。
五、拓展:
引导学生欣赏用多种方法制作表现的聚和散的效果,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制作。
札记:在用喷洒的方法进行作业时,很容易溅在身上,一定要提前嘱咐好学生避让,喷洒时动作幅度小一些,尽量保持好卫生。
小学美术教案汇总 篇10
教学目标:
1.了解暖色与冷色的色彩知识,体会冷暖色彩对比的美感。
2. 在绘画中体验艳丽的色彩给他们带来的美感,感受到它们产生的特殊的艺术效果。
3. 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意识和大胆表达自己对色彩感觉的能力。
重点:了解冷暖色,认识和感知冷暖色对比带给人们的特有的美感。
难点:冷暖色在创作中的运用。
学习材料:课件、 图片、油画棒 、彩笔、画纸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下面请同学们看大公鸡图片。课件
师:大公鸡漂亮吗?你喜欢大公鸡吗?你为什么喜欢大公鸡?
1、颜色看着漂亮,供人观赏。
2、早上叫人起床。
3、能斗鸡给人乐趣等。
师:同学们真棒!说出了大公鸡这么多的好处!我们今天就来走进大公鸡,了解大公鸡。板书:大公鸡
二、教授新课
1、师:刚才我们看了生活中的公鸡,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画家作品中的大公鸡。出示课件(艳丽的大公鸡图片)1-3幅作品
2、师:这张大公鸡画得真好看,为什么画得这么漂亮啊?生:色彩艳丽
3、师:今天我们来学习表现艳丽的大公鸡。(板书课题)
同学们和老师一起做个小游戏,找朋友。(教师做好色块,学生摆出对比色,谈感觉)
4、师:下面我们欣赏这幅作品,这是农民画家画的《金鸡展翅》,作者怎样用颜色表现出这么艳丽的大公鸡?生:有冷色也有暖色。
5、师:请同学仔细观察作品,作品中哪些颜色为暖色,哪些颜色为冷色?哪些颜色用的有规律?看哪幅画面颜色用的精彩?
6、师:(课件展示)出示多幅大公鸡的图片:
师:下面我们来看这张学生作品怎样用颜色表现出这么艳丽的大公鸡的?观察分析和刚才那幅图有什么不同?
生:(颜色的渐变,公鸡展示脖子的美丽,造型奇特,勇敢活泼, S造型,颜色艳丽,(提倡学生个性发挥,教师正确引导)。
7、师:这些大公鸡这么漂亮,看看老师怎样画大公鸡的。首先设计构思画一幅奔跑中的大公鸡,起稿画出大公鸡的基本形状,强调大公鸡的几个特点部位(头部大红的鸡冠,粗壮的爪子,翘起的尾巴)涂上艳丽的色彩。注意色彩的对比,过度,渐变。(然后出示已画好的艳丽的大公鸡画面)。
师:(启发学生用真实,想象,幻想,抽象多种手段来表现自己心目中的艳丽的大公鸡,引导学生正确运用冷暖色对比的知识)。
师:通过以上的学习,我们就运用冷暖色对比方法,用真实,想象,幻想,抽象手法画一只或多只艳丽的大公鸡。
四.学生作业教师指导。
用冷暖色对比的方法,画一幅色彩艳丽的大公鸡的创作画。
五.展示交流:
教师组织学生展示,交流,讲评。生之间就如何运用冷暖色使画面更好看进行相互交流,拓展思路。
六、拓展
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哪些领域用到了冷暖色。
小学美术教案汇总 篇1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影子”指的是太阳光下的影子和水中的倒影。在灯光下也会产生影子。生活中有静止不动的影子,有彩色的影子;有的影子会随着物体的变化而变化,有的影子你不动它动。“影子”的存在给我们的生活增添了许多情趣。
能力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学会捕捉和表现生活中的美好的景象。培养学生注意观察生活,进而能运用几种比较简单的方法表现出生动、活泼、有趣的画面来。
情感目标:
1、通过本节课,使学生的观察能力、记忆力、表现能力进一步得到提高;
2、使学生在创作中受到美的感染,体会到绘画活动的愉悦,感受到生活的美好,从而更加热爱生活,树立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品德情操。
教学重点:观察、记忆影子的变化,感受影子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情感。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各种方法来表现影子。
学习材料:
课件、图片、彩笔、油画棒、颜料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引入课题
1、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老师这儿有一则谜语,请大家认真听、仔细想,看谁先猜出来!(课件出示谜语)
有个好朋友,
跟你不分手。
你走它也走,
你停它也停。
生:影子。
2、师:今天我们一起来画影子。(师板书课题:画影子)
三、讲授新课
1、师:影子是生活中一种有趣的现象,它能使大自然和我们的生活更美,更富有情趣。你们在哪见过影子呢?
生1:在太阳光下有影子。
生2:水中有倒影。
生3:灯光下会产生影子。
2、师:(播放录像)请大家观察一下,这些影子都一样吗?
生:不一样。
师:它有什么特点?给你什么感受?
生1:灯光下的影子是黑色的。
生2:水中的倒影是彩色的。彩色的倒影漂亮。
3、师:今天天气晴朗,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太阳光下的影子吧!(教师组织学生在操场上站好)
学生来到操场站好。
师:“影子”是我们最忠实的伙伴,可不能让别人踩到呀!
学生开展踩影子的游戏。
4、观察图片
(1)师:(课件出示没有影子的风景图片)看看这张图片中的内容说说你的感受?
生1:这张图片不好看。
生2:我也觉得这张图片不好看、不生动。
师:其他同学的意见呢?
生:不好看。
(2)师:大家都觉得这张图片不好看。(课件出示有影子的风景图片)那这张呢?这张照片有了倒影,你现在的感受还一样吗?
生1:比第一张好看。
生2:比刚才那一张生动,这张图片好看。
生3:这张图片有了倒影,变得好看了!
(3)师:你能说一说在生活中见过哪些彩色的倒影,让自己觉得特别好看,特别有趣。
生1:我在润城的公园里看到水中的倒影,倒影里有绿树、红色的花。
生2:我在公园的.湖水里看见火红的太阳。
生3:我在沁河里看见彩色的倒影,里面有沁河大桥,路灯。
5、欣赏
师:彩色的倒影真美丽,现在我们来欣赏几幅美丽的作品。(课件出示作品)这些作品在绘画内容上、构图上、表现方法上有哪些值得你们借鉴的地方?
学生小组交流讨论。
小组汇报:
组1:第一幅图画得是两只鸳鸯,用的材料是油画棒。水中的鸳鸯画得没有水上的清楚,是用虚线画的。
组2:第二幅图画得是两只白天鹅,他是用彩笔画得。水中的白天鹅轮廓清楚,但里面是用虚线画得。
组3:第三幅图画得是青蛙和荷叶,是用油画棒画得。水面上的青蛙和荷叶画得清楚漂亮,而倒影也是采用虚线的方法。
组4:第四幅图画得是大山和太阳,他是用水粉颜料画得。水中倒影和水面上的一样。
组5:第五幅图画得是许多树和湖水,绘画材料用的是彩笔,水中的树的颜色和岸上一样。
组6:第六幅图画得是妈妈和女儿,用油画棒画得,水中的倒影画得是虚的。
师:刚才同学们欣赏了六幅漂亮的学生作品,他们运用不同的材料,不同的方法表现了“影子”。他们在绘画的时候对物体采取的是“实”的表现,而对倒影采用的是一种“虚”的表现,这样就很好的表现出“物”和“影”的关系,使画面产生了梦幻般的效果和丰富的色彩。
四、尝试创作
1、师:同学们,你们觉得影子漂亮吗?
生:漂亮!
师:如何才能把影子留下来呢?
生1:用照相机拍下来。
生2:把它用剪刀剪下来。
生3:用彩笔画下来。
……
2、师:同学们真聪明!想出了这么多好办法,用什么方法能更好更快的画出倒影呢?
生1:在纸上先画出物体,然后把纸倒过来再画个一模一样就行了。
生2:把纸对折,用印纸画。
……
师:影子真有趣!同学们,你们想不想亲自创作一幅有趣的影子呢?那么我们一起来看看作业要求:
(1)构图大胆、生动有趣。可采用多种绘画形式。(可在已经画好的图画或者在准备好的图片下面添加“影子”;也可画一幅表现“踩影子”的创作画等等)
(2)可以小组为单位画一幅。
学生作业,教师进行个别辅导。
五、展示作业、讲评
1、组织学生展评,全班学生作为小评委评价,所有的学生可以在教室里自由走动,欣赏推荐他们认为最棒的作品展示到黑板上。
2、师:请根据自己本课堂的表现填写下面的评价表:
(1)你知道表现影子大概有几种方法?
一种;两种;多种。
(2)你知道“影子”有哪些特点?
;;。
学生填写评价表。
六、小结
师:“影子”是我们最亲密的朋友,给我们的生活增添了许多的情趣,只要我们细心的观察,就能感受到生活的美好。
板书设计:
画影子
灯光下的影子是黑色的。
水中的倒影是彩色的。
物体实画,倒影虚画。
小学美术教案汇总 篇12
教学内容与目标
认知:针对侧锋、中锋、干笔、湿笔等不同运笔用墨的方法,及得到的效果进行探索与交流。情意:对比自然中的花鸟,欣赏研究一幅花鸟画,了解画家用笔用墨的方法。
能力:在欣赏了解花鸟画的基础上进行临摹练习,以此来培养学生欣赏水墨之韵味,感受水墨特性。
教学重点:
写意花鸟画形式,特点及其发展概况;赏析作品、《岭南三月》、《孔雀图》、《墨葡萄图》、《竹石图》、《小鸟》等。
教学难点:
笔墨的运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们先来听一听这首曲子表现了些什么?播放:音乐《百鸟朝凤》
同学们,现在你们就拿起手中的笔把刚才音乐中所听到的动物画下来吧。(用自己的测验纸画)展示学生作业(赞扬为主)
哪位同学能说说,你最欣赏哪一幅画,说说为什么?(生答)
(动)同学们,现在分小组(4人)讨论一下,说说中国传统花鸟画绘画有哪些特点。
二、欣赏中国花鸟画。
那么什么是花鸟画?作为中国画三大科之一的花鸟画,顾名思义是表现花鸟的。实际上,花鸟画的题材内容是非常广泛的。1000多年以来,史书上记载着大量描绘鸟、虫、鱼、山花野蔬、鹅蛙蟹虾、谷虫桑麻的画家。在他们的作品中包括了与动植物生活、生长有关的'一切环境,如坡石水口、林莽草地、池沼溪潭、篱落棚架、鲜苔葛藤、以及四季、日、月、阴、晴、雨、雪、晨、夕等等。可以说除人物之外,自然界的一切,几乎都可以作为花鸟画的表现对象。
(1)“气韵生动”是形与神在画面上的统一,这个统一具有极高的艺术性。
(2)骨法用笔是绘画表现上关于用笔的问题,是运用线描表现对象形体的重要技法。(唐)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说:“夫象必在形似,形似须全其骨气。骨气形似皆于本意,而归乎用笔。”教学意图:了解中国花鸟画的发展概况。
三、教师示范
让学生找一找老师刚才是用什么方法来表现植物与小鸟的?(没骨法、勾染法,蘸墨、蘸色的方法可以重点讲一讲)
教学意图:学生观摩侧锋、中锋、干笔、湿笔等不同运笔用墨的方法,四、欣赏书上范作P30与自然中的花鸟做比较
1、画植物枝、干时中锋用笔教多,墨色较干;画叶时侧锋用笔教多墨色较湿2.画鸟时概括、简练,墨块运用教多,勾笔墨色较干些3.石块的画法勾染较多4.注意墨色深浅的控制与水分的多少有关
五、学生临摹练习
教学意图:在欣赏了解花鸟画的基础上进行临摹练习,以此来培养学生欣赏水墨之韵味,感受水墨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