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活动教案范文汇编(精选12篇)
科学活动教案范文汇编 篇1
活动目标:
1.尝试根据物体特征用排除方法逐步找到目标,学习复合分类。
2.积极参与探索活动,体验分类的乐趣。
活动准备:
白板课件、幼儿操作材料若干。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引起幼儿的兴趣。
1.故事情节引入活动。
师:认识他们吗?小熊一家喜欢旅游,瞧,他们这一次来到了一个很大的森林游玩,他们走得又累又饿,这时他们看到了一个城堡,进入城堡看到一桌丰盛的食物,小熊一家太饿了,坐下来就吃了起来……
2.数一数小怪物的数量。
师:一、二、三……小熊一家数也数不过来,小朋友你们来帮忙吧,数数有几只小怪物。
(如果幼儿数得不一样,师:到底有几只呢,你是怎么数的?如果幼儿的答案一样,师:我们来验证一下。一个一个数对我们大班的孩子来说太简单了,我们可以怎么数?)【这是活动的开始部分,直选用了绘本中的三张图片讲述故事,通过故事,创设情境,引起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同时,结合故事情节,本环节中还渗透了多种方法数数的内容,现阶段大班的幼儿应该学会多种方法的数数,本环节中数数小怪物的数量,运用魔术笔功能圈出数群,能够帮助幼儿学习多种方法的数数。】
二、找出小怪物的特征,为分类做准备。
1.找出小怪物的特征。
师:一共有二十只小怪物,这二十只小怪物一样吗?哪些地方不一样?
2.理解标记的含义。
师:我们用这个标记来表示,那这个标记表示什么呢?(是与不是、有与没有)【在这个环节中,主要引导幼儿找出小怪物的特征,并运动白板的淡入功能,逐一显示幼儿说到的小怪物的特征标记,并区分“是”与“否”的标记,为后面的多种特征的分类做好准备。】
三、引导幼儿学习复合分类
1.继续故事情节,提出要求。
师:小怪物们看到自己的食物被吃了,非常生气,他们嚷着要把小熊一家关起来,这时一只小怪物跳出来说“等等,我们来玩着找人游戏,我们的大王就在我们中间……只能提5个问题。”
【继续故事情节,提出要求。在故事情节中,利用小怪物的身份提出根据5个问题找出大王的要求,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2.引导幼儿根据小怪物的特征进行提问。
师:大王会是谁呢?你觉得大王会是什么样子的呢?(幼儿会说出某种特征)师:那我们来问问“大王,大王,你长(有)吗?”(操作课件,出示记录表,在第一个问题处放上标记)【在这里如何将问题引导特征上是关键,因此,在这里,运用了指向明确的提问“大王会是谁呢?你觉得大王会是什么样子的呢?”那么孩子肯定会回答“我觉得是有牙的那个,或者是有角的那个……”等等,减少了幼儿不必要的胡乱猜测,突出特征的功能。老师接着孩子的回答,“那我们来问问大王,是不是长了牙齿……?”这样很自然地就引出了第一个问题,有了第一个问题指引,后面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3.根据特征运用套圈的方法初步选中目标范围。
师:长(有)可能会是大王,那我们就用这圈圈把可能是大王的小怪物找出来吧。(下面的小朋友可以告诉第几排第几个,为了不漏掉,我们找的时候要按照顺序找,检查是也要按照顺序来)【当第一个问题得到解答后,我运用了套圈的方式,把初步选中的目标圈出来,缩小目标范围,在套圈的过程中,引导幼儿说一说第几排第几个符合要求,为了不漏掉,告诉孩子们找的时候要按照顺序找,检查是也要按照顺序来。渗透了排序的知识点以及学习正确的检查方法等。】
4.根据特征运用排除法逐一排除目标,找出怪物大王。
师:被套到圈的小怪物有几个?这里谁可能是大王呢?谁来问第二个问题?
师:长(有)可能是大王,那没长(有)的呢?我们应该怎么办?(拿掉)对,要把没长(有)的排除出去。
师:第三个问题谁来?(……)这次要把谁排除出去?(幼儿操作)师:第四个问题?(……)(幼儿操作)师:你为什么要把这个小怪物的圈圈拿下来?
师:大王长什么样子的呢?(看着记录表说一说)对这就是大王(把大王拿到标记图上)【这个环节是根据接下来的提问,逐一排除目标的过程,电子白板的随意拖动以及淡入淡出功能,能够清晰地呈现排除的过程,在这个环节中,从第二个问题开始都由幼儿来操作,排除目标,老师给了孩子与白板互动的机会,同时起到了示范讲解的作用,为后面的幼儿自主操作奠定基础。】
四、幼儿操作,深入复合分类的活动。
1.介绍操作内容,提出操作要求。
师:大王说,你们都不要走,今天是王后的生日,请你们一起来参加王后的生日派对,不过先要请你们找出我的王后还有王后喜欢的糖和蛋糕、以及送给王后的礼物。
师:王后在这些小怪物中间,王后什么样呢?在这上面有她的特征标记,等会要找王后的可以到这儿来,这里是找蛋糕的,这里是……每一桌上都有标记图,大家可以根据标记来找。
2.幼儿进行小组合作操作活动。
师:请你找3、4个好朋友一起,凳子不搬,轻轻找一个你们喜欢的一个任务,一起完成它,并把找出的结果送到国王这里来。
3.幼儿介绍小组操作情况,大家检查操作结果。
【白板的互动操作人数毕竟有限,因此,在此环节中安排了每个孩子的实物操作,让每个孩子都有实践的机会。《指南》指出:要帮助幼儿回顾自己探究过程,讨论自己做了什么,怎么做的,结果与计划目标是否一致,分析一下原因以及下一步要怎么做等。那么,在操作结束后,我又利用白板让孩子进行介绍、演示他们小组的操作情况,并利用白板验证操作结果是否正确,给了孩子分享经验的机会。】
五、游戏活动“蹲一蹲”
1.介绍游戏方法。
(1)进一步了解自己怪物朋友的特征,为游戏做准备。
师:谢谢你们找出了王后还有王后喜欢的糖和蛋糕,那我们一起来参加派对游戏吧,这个游戏邀请每个小朋友去找一个小怪物做朋友,找到到怪物朋友后,在这两边的线上找个空位置站好,说一说你的小怪物长什么样。
(2)介绍游戏方法。
师:现在我们分成两对,比一比哪队的反映最快,而且不出错,我念儿歌,跟着儿歌做游戏,我们来试一次,
2.师生游戏。
科学活动教案范文汇编 篇2
活动目标:
1.体验帮助小熊的快乐。
2.加深对图形的认识。
3.能够区分图形特征,尝试根据图形特征、大小进行配对。
重点:
区分图形特征、大小。
难点:
根据图形特征、大小、进行配对。
活动准备:
1、画有房子和小路的背景图、纸制小路(上面镂刻不同形状、 不同大小的'图形)。
2、形状、大小不同的图形多个。小熊图片
活动过程:
1、情境导入:熊宝宝摔跤了,激发幼儿帮助小熊的情感。
教师出示小熊哭的表情图
师:今天我们苗苗四班来了一个可爱的小动物,你们看,是谁呀!
幼:“小熊”师:“小熊怎么了?我们来一起问问吧!”“原来小熊回家时马路上有许多洞洞,让小熊摔得好痛!那可怎么办呢?”“让我们一起来帮一帮他吧!”
2、一起帮小熊修路。
(1)教师出示大马路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马路上洞洞的形状、大小。
(2)师:这就是让小熊摔倒的大马路,你在路上看到了什么?他们有什么不一样?
(3)请幼儿说说怎么修?用什么修?(引导幼儿想象)
(4)为小熊修路。请个别幼儿来搬“石头”。(引导幼儿说出形状和大小)
鼓励幼儿一起帮助同伴搬“石头”修路(要求幼儿根据坑的形状、大小寻找相应的材料进行配对。)
可能出现状况1:图形未配上。(提醒幼儿看看形状对不对)
状况2:图形配上,大小没配上。(提醒幼儿看看大小对不对)
小结:原来要把洞洞填满,把路修好,需要找和洞洞的形状和大小都一样的“石头”才行。
(5)师生共同检查“修路”情况。
重点提问:我们终于把路修好了,我们请小熊来检查下吧!“小朋友们真棒,谢谢你们!”
(6)结束活动:
小朋友们今天真棒,帮我们的好朋友小熊把路修好了。现在小熊为了感谢小朋友们,特地请你们去他家玩呢?让我们出发吧!
科学活动教案范文汇编 篇3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积极探索,主动思考问题。
2、引导幼儿感知球的主要特性:弹跳、能滚动、在水中会浮起来。
3、体验活动的乐趣。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活动准备:
皮球若干,场地、一盆水、废报纸、布、毛巾、木块、橡皮泥等。
活动过程:
一、设问导入:,看,这是什么(各种空心的皮球)如果我把它放在水里,如果我把球放在地上拍打,小朋友样都来猜猜会怎么样?
二、反互探索,感知球的基本特征
1、第一次自由探索
师:老师给小朋友们准备了许多的球,请你们每人拿一个球去试一下吧。 让幼儿自由的探索
提问:你发现了什么?
2、第二次有目的的探索
师:刚才小朋友们都用球进行了实验,现在谁来告诉老师你都发现了些什么? (让幼儿进行讨论,并回答老师的问题)
师:现在请小朋友来回答老师的问题,把球宝宝放到水里,它会怎么样呢?(它就会浮在水面上)
把球放在地上用手拍打,球宝宝又会怎么样呢?(会向上弹起来)
现在让老师和小朋友一起来做游戏,进行观察吧!
(1)、把球放到水中,观察球是否浮在水面上,和其它实心物体比较,感知球是空心的,所以能浮在水面上。
(2)、让幼儿在地上拍球,球会弹跳起来,感知球有弹性,所以能跳起来,学习名词“弹性”
(3)、让幼儿把球放在不同物体上向前滚,比一比哪一个球能滚得更远?感知球滚动的快慢和地面有关。
3、小结
师:小朋友们真能干,都开动脑筋和老师一起想!现在小朋友们都知道了,球在水里水浮在水面上、用手拍一拍拍就会向上跳起来,还会向前后左右不同的地方滚动。
活动延伸:
师:现在小朋友都知道了球宝宝在水里的时候会浮在水面上,用手拍打它,它就会跳起来,还有球宝宝可以前后左右的滚动,真的是太神奇了,现在我请小朋来帮老师想一想哪一些球宝宝会浮在水面上的?哪一些球宝宝拍拍它会跳起来?还有哪能些球宝宝可以前后左右向不同的方向滚动?
活动反思:
球是幼儿在日常活动中经常接触,喜欢玩的玩具。我在组织幼儿玩球的过程中,发现孩子们对于球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好奇,使孩子们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地学习,进一步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萌发爱科学的情感。
科学活动教案范文汇编 篇4
设计意图:
新学期开学了,幼儿园规定孩子们在早上8:30之前准时到幼儿园,但是有部分孩子总是拖拖拉拉来得很晚,甚至9:00上课了才能来到,并且有些孩子做事情总是不能在规定的时间做完,再加上大班幼儿马上就要进入小学,该学会自己安排自己的时间了,针对这一情况我们设计了这节科学活动——我的一天,本次活动通过幼儿的亲自观察、操作、探索让幼儿认识时钟,学会看整点。
活动目标:
1、 探索发现长针、短针运动的规律。
2、 初步认识时钟,正确的辨认整点。
3、 体验一天的时间进程。
活动准备:
1、“我的一天”小卡片一套。2、闹钟、自制挂钟各一个。3、幼儿自制的时钟人手一个。
4、小铃铛。5、6个没电池的时钟。
活动过程:
活动预设活动过程设计意图
一、“小闹钟”你好。
1、由闹钟铃声导入主题。
(出示闹钟铃声)请你听一听,这个是什么声音呢?
2、分小组自由观察探索时钟的奥秘。
①第一次观察时钟。
请幼儿说说自己的发现。
②第二次观察时钟。
请幼儿转动时钟后面的转盘,探索长针和短针运动的规律。小结:长针长。短针短,长针走一圈,短针走一步。
3、(出示自制的挂钟)其实这两个一长一短的针有两个好听的名字,长针叫分针,短针叫时针。
4、教师边念绕口令边拨钟。如:长针短针握握手,12点钟;长针握“12”,短针握“1”,1点了。
5、幼儿在自己的钟上拨出与教师相同的钟点,并读出时间。
通过幼儿的亲自观察、探索,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初步发现长针、短针运动的规律。
二、说说“我的一天”。
1、与幼儿一起讨论一天要做哪些事。
你们一天能做那么多事,今天我们班来了一位叫丁丁的小朋友,我们一起来看看他的一天都会做什么事情(出示图片)。
2、请幼儿将卡片按时间的前后顺序排好队。
丁丁想请小朋友按时间顺序将图片排好队,老师这里呢有八个时钟,请你先来认识一下。(在时钟下面请注明几点钟,如8:00)
3、丁丁一天的时间是这样安排,那么你们呢?你们是几点起床,几点吃饭的呢?老师为你们每人准备了一张表格,请你们填上几点钟。
4、请个别幼儿边讲边拨出自己所填的时间。通过案例示范,让他们知道什么时间段应该干什么,更好的安排自己一天的生活。三、游戏:“小闹钟”。
1、听一遍音乐,教师敲串铃数下,幼儿拨出钟点。如:串铃4下,幼儿拨到4点钟。通过幼儿,巩固幼儿所学知识。
科学活动教案范文汇编 篇5
活动目标:
1.在观察实验和探索中了解、发现能吹出泡泡的材料共同特点。
2 . 能大胆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发现,感受探究发现的快乐。
活动准备:
幼儿用材料:第一层次提供人手一套:有洞的是管子、吸管、笔管;没有洞的提供积木、五角星拼图。第二层次提供人手一套:螺丝钉玩具(有洞一个是通的,一个是挡住的)。泡泡水
教师用材料:普通泡泡器 集体记录表,小结用图标
活动过程:
1 . 出示普通泡泡器吹泡泡激发幼儿参与探究活动的兴趣。
教师:我们都玩过吹泡泡的游戏,是用什么吹泡泡的?
你们喜欢吹泡泡吗?今天我们用小玩具试一试玩吹泡泡的游戏。
2 . 幼儿初次实验
(1)幼儿感知实验材料。
教师:老师给你们准备了许多吹泡泡的工具,我们看一看是什么材料,什么样的?
(2)幼儿猜测并交流。
教师:这些玩具能不能吹出泡泡呢?为什么?
(3)幼儿实验
幼儿了解操作的要求
教师:每个人都有一杯泡泡水,我们可以把这些玩具每个都试一试,看看能不能吹出泡泡。
先拿一个玩具,轻轻的蘸一蘸泡泡水,用茶杯接住,嘴巴轻轻吹一吹,看看能不能吹出泡泡呢?
一个玩具可以多试几次,然后再换另一个玩具试一试。
幼儿操作实验
教师观察幼儿操作情况,提醒幼儿每一种材料都要试一试。
(4)集体交流并观察讨论原因,记录四种材料的实验结果。
教师:刚才我们亲手试验了一下,谁来说一说试验结果是什么?
(5)教师用图标进行小结:没有洞的玩具不能吹出泡泡。
有洞的玩具可以吹出泡泡。
3 . 提供螺丝玩具,幼儿再次实验,发现材料不仅要有洞,而且洞中间是空间。
(1)幼儿实验并交流。
(2)幼儿观察比较实验材料。
4 . 教师通过图标进行总结:不是所有有洞的玩具都能吹出泡泡的,而且中间是通的才能吹出泡泡来。
5 . 问题延伸
教师:我们再去找一找,班上还有哪些玩具能吹出泡泡呢?
科学活动教案范文汇编 篇6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活动,学习听辨各种东西发出的声音并能用语言表达。
2.发展幼儿的听辨能力及口语表达能力,提高幼儿的注意力。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5.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各种饮料瓶子人手一份,分别装着硬币、木珠、纸屑、米。
2.打击乐器若干。
3.四张桌子分别布置成小狗、小兔、小鸡、小鸭家。
4.录音机一台及有关录音带。
活动过程
一、引题
今天老师带你们到小动物家去做客,做客时要怎么样?(交代要求:做个有礼貌的好孩子)
二、第一次尝试:让幼儿听辨硬币、米、木珠、小纸片在饮料瓶子里发出的声音
1.操作活动一:听辨硬币在旺仔牛奶瓶中发出的'声音。
师:(1)这是谁的家?(小狗的家并提醒幼儿刚、狗问好)小狗家里有什么?(旺仔牛奶)里面装的是不是旺仔牛奶呢,请小朋友们不要打开盖子,去摇一摇、听一听,听出来马上告诉老师,看谁最能干。
(2)幼儿操作。摇旺仔牛奶瓶,听辨硬币发出的声音。
提问:你听出来这是什么发出的声音?(个别回答,证实正确答案后集体练习句子:这是硬币发出的声音)
2.操作活动二:听辨米在胖大海瓶子里发出的声音。
(1)教师带幼儿到“小兔家”。(提醒幼儿向小兔问好)
提问:小兔家里有什么?(胖大海饮料瓶子)里面会是什么呢?请小朋友摇一摇,听一听,听出来再告诉大家。
(2)幼儿操作,摇摇听辨米发出的声音。
师:你听到什么声音,可能是什么东西发出来的?(幼儿自由回答,最后请一名幼儿打开盖子,证实里面是米后,集体练习:这是米发出来的声音)
3.操作活动三:听辨木珠在八宝粥瓶子里发出的声音。
(1)带幼儿到“小鸡家”。(提醒幼儿向小鸡问好)
师:小朋友快来,小鸡家到了,小鸡为我们准备了很多礼物,会是什么呢?(幼儿自由回答)请你们听一听,到底是什么?
(2)幼儿操作,摇一摇、听一听,木珠在瓶子里发出的声音
师:这是什么发出来的声音?(个别回答,请一名幼儿证实,集体练习:这是木珠发出来的声音)
4.操作活动四:听辨纸片在可乐罐中发出的声音。
(1)带幼儿到“小鸭家”。(提醒幼儿向小鸭问好)
师:前面是谁的家呀?(小鸭家)小鸭也为我们准备了很多礼物,我们再来听一听,里面是什么?
(2)幼儿操作。听一听纸片在瓶中发出的声音。
师:这是什么东西发出的声音?里面有没有东西?会是什么? (幼儿如一时难以听出,教师视情况适当加以引导、提示)
三、第二次尝试:听辨打击乐器的声音
2.操作:老师在背后分别敲打木鱼、小铃、铃鼓等打击乐器,让幼儿猜,猜中后出示实物,和幼儿一起拍节奏。
3.小结:这些都是打击乐器,是用来为歌曲伴奏的。
四、第三次尝试,用饮料瓶为曲子伴奏
1.师:(指着小动物家里的饮料瓶)这些饮料瓶子里放了东西后也可以作为打击乐器。
2.(放录音)教师示范为曲子伴奏一次。(用饮料瓶)
3.幼儿每人到小动物家拿两个饮料瓶,跟老师一起为曲子伴奏一次,伴奏两次后,跟老师边摇瓶子边出活动室。
活动反思
新《纲要》指出:幼儿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好和探索欲望以及尽量为幼儿创设条件,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体验发现的乐趣。 整个活动中幼儿的兴趣很强,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也很高,对于这样的活动孩子十分喜欢,在玩玩、听听、说说的过程中进一步了解了与耳朵相关的一些知识经验。
科学活动教案范文汇编 篇7
活动目标:
知道萤火虫的特征,并用发光物模仿萤火虫。
仿照故事结构编故事。
活动准备:
"故事":调皮的光光。
手电筒。
1~10的数字卡数套。
萤火虫发光的原因及方式介绍。
活动过程: 结合幼儿用书,运用故事大书与幼儿分享故事《调皮的光光》:
--提示幼儿注意故事画面的变化,猜想故事的内容。
--引导幼儿相互交流彼此的想法。
--让幼儿边看书边欣赏故事。
与幼儿一起展开讨论,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
--故事里有谁?说了什么事情?
--你喜欢光光吗?为什么?
--如果你是光光,会把发光的本领用在哪里?
见到说明萤火虫发光的特征、原因及方式。
--谁见过萤火虫?(如果有幼儿看见过,请他讲述他的经验。)
--萤火虫为什么会发光?
玩"萤火虫找朋友"的游戏:
--将幼儿分为数组,每组6~7人,当雄萤火虫。
--将数字卡分给各组,每组数字卡的张数、数目相同;同时每组发一只手电筒。
--拉上窗帘,关上灯,教师持手电筒当雌萤火虫,一明一暗地打光数下。
--各组幼儿根据教师所打出的次数,找到对应的数字牌后,以自己这一组的手电筒打光响应;动作最快且正确的一组表示找到了朋友,请一名幼儿"飞"到老师身旁。
仿照故事《调皮的光光》的结构,创编故事《我的昆虫朋友》。请幼儿结合个人的经验,想象一个自己与昆虫朋友的故事。
指导幼儿用画面的方式把故事表现出来,做成一本自己的故事书。
科学活动教案范文汇编 篇8
教育目标:
1、 感知物体的形状、颜色、触感,学习将物体按某一特征来进行排列。
2、知道西红柿黄瓜萝卜辣椒等是属于蔬菜,学习用一句完整的、好听的话来表达自己的意思。
活动准备:
西红柿、辣椒、黄瓜、萝卜若干根,青菜奶奶及蔬菜图片各一张。
活动过程:
一、引题(出示青菜奶奶的图片,引起幼儿的兴趣)
师:“小朋友们,你们瞧,这是……是青菜奶奶还是青菜宝宝呀?”
幼:“青菜奶奶。 ”
师:“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幼:“她脸上有皱纹。”
师:“今天青菜奶奶要过生日了,她想请很多宝宝一起和她过生日,谁想去?”
师:“青菜奶奶还要你们带一样东西去,带一个小袋子里的宝宝去。你们先来猜猜看,你的袋子里都是什么宝宝。”
幼:“西红柿宝宝,球宝宝,棒子宝宝……”
师:“好,那我们一起打开来看看,看看到底是什么宝宝。”
二、引导幼儿观察手上的蔬菜宝宝
师:“你们手上的都是什么宝宝呀?它们长得都是什么样子呀?”(形状:圆圆的、长长的。颜色:红色、橘黄色、绿色)
幼:“我的是圆圆的。我的是长长的。”
师:“那你们来摸摸看,你们的宝宝摸起来是什么感觉的?谁摸起来是滑滑的?请你把手举起来。”“谁摸起来是不滑滑的,是粗糙的?也把手举起来。”
教师小结
三、排排队
师:“这些宝宝呀都是要带到青菜奶奶家去的。可是,这么多宝宝出去肯定会走丢的,怎么办呢?”
幼:“搭火车、排排队。”
师:“好,那我们就给它们来排排队。要怎么排呢?我们先给西红柿排排队好不好。这里的西红柿,有的大,有的小,怎么排呢?(引导幼儿从大到小进行排列)
师:“宝宝们排好队了,青菜奶奶还有这些宝宝们,它们合在一起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大家都可以叫的名字,叫做蔬菜。”
四、敲敲门
师:”现在小班的宝宝们要带好这些蔬菜宝宝一起去青菜奶奶家过生日了。可是青菜奶奶年纪大了,眼睛看不清楚。所以我们到了奶奶家,记得大声的告诉她,你是什么蔬菜宝宝。”
师(扮演青菜奶奶):“你是谁呀?你是什么样子的西红柿宝宝呀?”
幼:“我是圆圆的(红红的)西红柿宝宝!”
五、结束
师:”我们一起为青菜奶奶过生日吧。”
科学活动教案范文汇编 篇9
活动目标
1、初步培养幼儿动手动脑能力;
2、教育幼儿要爱惜玩具,懂得好玩具要大家一起玩;
3、了解电动玩具的特点,初步学会电动玩具的正确玩法。
活动准备
活动前请每位幼儿从家里带一样电动玩具来园。
活动进程
1、对比观察,引出课题
出示两只小狗玩具,一只是电动小狗,一只是用布做的小狗。请小朋友来玩玩具小狗,教师引导幼儿让玩具小狗动起来,并让幼儿说一说两只玩具小狗有什么不同?
2、幼儿自由探索活动,自由探索各种电动玩具的玩法
(1)请小朋友自由玩自己带的汽车、小火车、小鸡、小鸭等电动玩具,互相介绍以自己的玩具是怎样玩的?
(2)请个别幼儿向全班小朋友演示电动玩具的玩法,并让小朋友说说这些电动玩具有什么特点。
①启发引导:
A如果没有电池,电动玩具还能动吗?
B如果开关没打开,电动玩具还能动吗?
②小结:电动火车等许多玩具必须装上电池、打开开关才能动起来,所以他们叫电动玩具。
(3)教师与幼儿一起找一找各个电动玩具放电池的位置和开关,并讲解正确的操作方法。
(4)幼儿互换玩具玩,使幼儿懂得大家一起分享好玩的`玩具。
3、组织幼儿欣赏儿歌《爱惜玩具》,培养幼儿爱惜玩具的品德。
评析:
该活动主体部分属于“自由—引导式”的实验操作。即让幼儿自由探索两种玩具(一只是电动小狗,一只是用布做的小狗),发现两只小狗的不同,探索电动玩具的不同玩法。其中,老师的问题设计具有针对性,幼儿容易理解。
科学活动教案范文汇编 篇10
活动目标:
1、在玩玩做做中,发现“不倒翁”不倒的原因,体验探究的乐趣。
2、主动与他人分享自己的发现与想法,认真倾听他人的表述。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活动准备:
准备蛋宝宝两组:一组为“不倒的蛋娃娃”,一组为“会倒的蛋娃娃 ”。蛋娃娃的数量同幼儿人数。小石块、小沙包、橡皮泥、胶带等。集体记录表一张。
活动过程:
1、创设情景,发现问题。
——幼儿观察并描述蛋宝宝的外形特征。
——幼儿自由玩蛋宝宝,观察并讨论自己的发现。
——教师小结并将幼儿的发现记录下来。
2、猜测并实验验证。
——猜测和交流。
(1)师:为什么有的蛋宝宝推来推去不倒,有的蛋宝宝推一下就倒呢?
(2)引导幼儿仔细观察比较,教师将幼儿的发现记录下来。
——实验验证。
——探究蛋宝宝不倒的原因。
(1)师:“为什么有的蛋宝宝身体里放了东西就推不倒,有的蛋宝宝一推就到了呢?
(2)引导幼儿观察,比较成功的作品失败的作品。
(3)教师小结并将幼儿的发现记录下来。
3、再次实验验证,解决问题。
(1)师根据我们的发现再试试能不能做成“不倒的蛋宝宝。
(2)幼儿自由制作。
(3)教师小结,出示饮料瓶能不能做“不倒娃娃”,给幼儿留下悬念,活动结束。
活动反思:
作为科学活动,我们的终极目标是培养幼儿的科学思维和科学兴趣,探究出一个结果不应成为一节科学活动的重点。不唯上、不唯书,存有一份好奇和质疑应是我们在科学活动中带给孩子的珍贵理念,也是我们作为幼儿教师应该更新的.观念。当然,活动中也存在较多的亮点。如教师能通过视频导入的方式激发幼儿的探索与兴趣,在探索发现环节弱化老师的控制,更多的把课堂交给孩子,使孩子能够在轻松的氛围中充分探索,自由大胆表达。
科学活动教案范文汇编 篇11
活动目标:
1、感受红、黄、蓝的色彩美,体验集体活动的快乐.
2、通过活动,巩固对三原色的认识,引导幼儿探索认知颜色的变化.
活动准备:
1、大星星标志一个,小标志贴在板子上的若干.
2、彩条色纸若干,红、黄、蓝“星星家”各一个.
3、三种颜色玩具若干,三色箱子各一个.
4、透明星星若干.
5、音乐磁带《小星星》、轻音乐。
活动过程:
一、导入:
跟“星星妈妈”去做游戏,听音乐歌曲《一闪一闪亮晶晶》跳舞进入场地。
二、展开:
1、 摘星星,幼儿扮星宝宝。
师:“你是什么颜色的星宝宝?他是什么颜色的星宝宝?”(幼儿互相观察身上星星的标志颜色)
跟旁边的小伙伴互相说一说。
2、 撕贴“星宝宝”,请他住到星星房子里。
科学活动教案范文汇编 篇12
活动目标:
1、 观察胡萝卜、白萝卜,学会从颜色、外形、味道等方面进行相对应的比较,找出其不同点。
2、 学习词:桔黄、光滑、甜甜的。
3、 懂得不挑食,应多吃蔬菜。
4、 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5、 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活动准备:
胡萝卜、白萝卜若干,切成小块的两盘萝卜及牙签,小白兔头饰与幼儿人数相等。
活动过程:
1、 以游戏的形式和口吻进入主题。
“小兔子们,我们去拔萝卜吧!”幼儿每人拿一个萝卜,说出萝卜的名称。
2、 比较两种萝卜的异同。
把拿胡萝卜与白萝卜的`幼儿交叉坐好。
(1)比较颜色:看一看,它们的颜色一样吗?它们分别是什么颜色?
(2)比较形状:比一比,它们形状一样吗?摸摸它们的皮有什么感觉?学习并运用词:光滑。
(3)尝味道:请幼儿吃切好了的萝卜,每人尝两种,讨论:白萝卜和胡萝卜各有什么味道?
3、 老师和幼儿一起小结。
白萝卜里外都是白的,圆圆的或长圆的,皮很光滑,吃起来甜甜的;胡萝卜里外都是桔黄色的,长长的有点尖,皮不光滑,吃起来有点药味,也有甜味。萝卜很有营养,小朋友应该多吃。
活动反思:
通过适宜的问题引导幼儿学习由外到里的有序观察,充分调动了幼儿的感官进行感知,鼓励幼儿说出自己的发现并与同伴进行交流。还有就是让幼儿进行猜测萝卜皮和萝卜肉的颜色是否一样,进一步激发了幼儿的探索兴趣,让幼儿经历了探究的过程,体验了发现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