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音乐活动:为什么(精选3篇)
大班音乐活动:为什么 篇1
活动目标:
1. 借助图片理解歌曲内容,初步学唱歌曲。
2. 能用提问的语气歌唱,学习唱好附点音符和休止符的乐句。
活动重难点:
重点:学唱歌曲。
难点:能唱好附点音符和休止符的乐句。
活动准备:
根据歌词内容制作的ppt一份。
活动过程:
一、复习歌曲《最后一学期》。
1. 教师:上次我们学了一首好听的歌曲叫《最后一学期》,我们一起来唱一唱吧!
(带领幼儿复习歌曲2遍,提醒幼儿声音响亮,注意引导幼儿唱好十六分音符和切分音的乐句。)
2. 教师:小朋友真棒,都知道了要努力学习本领,这样才能学到知识。
二、借助图片理解歌曲内容,初步熟悉歌曲内容。
1. 出示图片:小鱼、小鸟、星星和冰块,引起幼儿倾听兴趣:
教师:谁来了?(个别幼儿说说图片内容如:小鸟来了……)
教师:你们知道小鱼儿为什么会在水里游?小鸟儿为什么飞得高吗?歌中会告诉你的。(引起幼儿倾听的兴趣。)
2. 教师范唱歌曲《为什么》,幼儿认真倾听,并组织幼儿进行交流。
(1)教师:歌中唱了些什么?如果你想知道这些秘密应该怎么做呢?
(2)鼓励幼儿结合歌曲内容进行交流,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总结成歌词,并带领幼儿一起有节奏的练念。
(3)幼儿第一次倾听可能不能够一下子将歌词反馈出来,根据幼儿的具体情况可多安排几次。
3.组织幼儿完整练念歌词:
(1)第一遍:教师带领幼儿一起练念。
(2)第二遍:引导幼儿自己看着图片练念,教师进行适当的帮助。
(3)第三遍:引导幼儿用响亮的有节奏的练念,同时教师可配上相应的钢琴伴奏。
三、组织幼儿学唱歌曲,引导幼儿学习用提问的语气歌唱,并引导幼儿唱好附点音符和休止符的乐句。
1. 教师:我刚才已经听到有一些能干的小朋友已经会跟着音乐唱出来了,我们一起 试试吧!
2. 组织幼儿初步学唱歌曲,能够自己将歌词和音乐匹配起来:
(1)第一遍:引导幼儿自己跟着音乐试着唱出来。如有困难教师可适当帮助。
(2)第二遍:引导幼儿用响亮的声音演唱歌曲。
(3)第三遍:引导幼儿要跟上钢琴伴奏,不抢拍、不脱拍。
3. 引导幼儿唱好附点音符和休止符的乐句。
教师将有附点音符和休止符的乐句单独带领幼儿进行练习,可以采取教师范唱、小朋友范唱、引导幼儿倾听钢琴伴奏、引导幼儿边拍手边唱等方式,帮助幼儿唱好这几句乐句。
4. 组织幼儿完整演唱该歌曲:
第一遍:组织幼儿集体演唱,重点提醒幼儿唱好附点和有休止符的乐句。
第二、三遍:引导幼儿分组唱,给幼儿休息和相互欣赏的机会。
四、延伸活动。
教师:你喜欢歌中提问的孩子吗?
我也喜欢歌中动脑筋的孩子,想刚才我们学过的儿歌中的李苗苗,下次我们也要来学一学他们,将自己想问的问题提出,并且把这些问题编到歌中去好吗。
大班音乐活动:为什么 篇2
活动目标:
1、据乐曲的结构做摆造型、敲鼓等动作。
2、感受理解故事内容,体验演奏的快乐。
3、体会手鼓和主人公的关系,表达自己的情绪。
活动准备:
1、鼓的知识经验:部分鼓的认识、欣赏打鼓表演或自己有打鼓经验。
2、音乐:《掀起你的盖头来》、《假如爱有天意》
3、手鼓数个、故事ppt
活动过程:
一、出示图片,引出主题
提问:小男孩的名字叫什么?他旁边的是谁?
二、讲述故事,引出音乐
1、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个故事,故事的名字叫做《爸爸的手鼓》。
师:我给大家带来了一段音乐,请仔细听一听。
提问:楷楷和爸爸生活在哪里?楷楷为什么喜欢小山村?
刚刚老师拍手鼓拍哪里呀?
2、我们来试一试手鼓是不是很神奇。
小结:这段音乐让你们感觉那么的快乐、开心。楷楷和爸爸在一起就是那么开心的。
二、播放音乐,讲述故事
提问:孩子们听着这段音乐看着这个场景,你觉得楷楷的心情是怎样的?楷楷什么时候最想念爸爸?我们帮楷楷想一个好办法吧!
三、出示图片,观察图片
1、小纸条有什么秘密?
2、练习红色、黄色拍手鼓的方式。
3、引出节奏图谱,观察有什么不一样
四、完整演奏音乐
幼儿拿起手鼓与老师一起演奏音乐
五、活动延伸
节奏图谱捉迷藏,隐藏一行图谱请幼儿拿着手鼓拍打出来
大班音乐活动:为什么 篇3
活动目标:
1、初步学会歌曲,会用提问的语气歌唱,并唱准附点音符和休止附。
2、对探究科学、自然现象有浓厚的兴趣。
3、感知乐曲的旋律、节奏、力度的变化,学唱歌曲。
4、初步欣赏歌曲,感受歌曲活泼欢快的节奏既充满幻想希望的情感,并尝试用语言进行表述。
活动准备:
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幼儿学会观察、思考及提出问题,积极思维。
活动过程:
1、以提问的方式导入歌曲内容。
2、教师范唱两遍歌曲。
3、理解歌词:你听到老师唱了什么?
4、学唱歌曲。
(1)整体跟唱,提醒幼儿注意唱歌时的语气。
(2)重点知道唱好附点音符和八分休止附。
(3)完整练唱。
教学反思:
在活动中,我为了避免孩子从头唱到尾,在解决难点四分音符与感情技巧处理部分,我采用了谈话的方法,让孩子稍微休息了一会,使活动能够动静结合,孩子们的表现基本上完成了我预设的目标。当然了,本次活动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希望各位老师和专家多加指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