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案下载 > 教案大全 > 我会倒垃圾教案(精选8篇)

我会倒垃圾教案

发布时间:2023-07-20

我会倒垃圾教案(精选8篇)

我会倒垃圾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使幼儿知道幼儿园里也有清洁工,并知道清洁工的工作。

  2、知道清洁工很辛苦,教育幼儿要尊敬他们。

  活动准备:

  1、课前引导幼儿有目的地观察清洁工的工作。

  2、间笔画:清洁工在铺床、洗毛巾、拖地板、倒都浆、洗玩具等。

  3、录音机、磁带、蛋糕、小盘子、蜡烛。

  活动组织:

  1、出示蛋糕,引出课题《夸夸我们的好婆婆》。

  教师用语参考:“请小朋友们猜一猜今天是谁过生日?”(幼儿边讲教师边出示间笔画,使幼儿知道婆婆是为我们搞好卫生创设整洁。

  2、让幼儿知道清洁工的工作很辛苦,教育幼儿要尊敬清洁工,并尽量减轻清洁工婆婆的工作。

  教师用语参考:“我们要听婆婆的话,对婆婆要有礼貌,不乱扔饭菜,爱护玩具,减轻婆婆的工作。

  3、点蜡烛、吃蛋糕,祝婆婆生日快乐。

  教师用语参考:“请每组小朋友讲一句祝贺婆婆的话。”(放录音《祝你生日快乐》)

  4、小朋友们分组活动,帮助清洁工婆婆做事:擦桌子、洗杯子、洗毛巾。清洁工婆婆感谢小朋友。

  活动建议:

  经常组织幼儿洗毛巾、洗茶杯、洗玩具,培养幼儿爱清洁、讲卫生、爱劳动的好习惯。

  幼儿园托班社会教案:东西请谁吃

我会倒垃圾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就身边的垃圾进行交流,能说清楚垃圾是从哪里来的。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倾听能力。

  2、就如何处理生活垃圾,展开合理的想象,交流自己的想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培养学生爱护环境卫生的习惯,具有自觉美化环境的行动。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能用正确的普通话交流垃圾的来源,并能展开合理的想象来处理生活垃圾。

  2、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课前准备】

  和其他学科老师先沟通交流(如美术老师、信息技术老师),帮助同学们用废旧垃圾制成工艺品。

  【教学流程】

  一、 图片激趣,引入话题

  同学们,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一位老朋友,(课件出示鸭先生)它是我们早已认识的环保小卫士鸭先生,它给我们带来了什么?你看到什么就大声说。(课件出示各种垃圾图片)

  这些都是我们身边的垃圾,(出示课题“我们身边的垃圾”)

  二、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我们身边的垃圾是从哪儿来的?你发现了什么?同桌互相交流吧。

  2、哪个小组能把你的发现和小朋友分享?

  ⑴ 香蕉吃完后剩下的香蕉皮就成了垃圾。贴写有“果皮”的图片。

  ⑵ 饮料喝完了,饮料罐就是垃圾。贴写有“易拉罐”的图片。

  ⑶ 一次性饭盒、一次性塑料袋都是垃圾。贴写有“塑料袋”的图片。

  ⑷ 吃鱼时鱼刺不能吃就成了垃圾。

  边说边贴写有“菜渣”“废纸”“塑料瓶”的图片和企鹅形状的垃圾桶。

  3、小结:你们善于在生活中发现,难怪你知道得这么多。就这样,人们总是把一些没用的又不想留下来的东西都扔到垃圾桶里,垃圾桶里的垃圾越来越多,你推我挤、吵吵嚷嚷的。嘘!仔细听听,它们正在说悄悄话呢!

  三、创设情景,处理垃圾

  1、(课件播放垃圾的对话:废纸说:“我的身体被菜汁弄湿了,发霉了,还有一股难闻的臭味呢!”塑料瓶说:“我的身体快被挤破了,真难受!”易拉罐说:“别挤了,我的身体变形了。”垃圾齐说:“哎!人们扔的垃圾越来越多,再这样下去,地球先生不知道会变成什么样,真让人着急!”地球先生说:“是呀,如果再这样下去,我的身上到处都会是苍蝇和臭虫,小动物们也没有了家,人类就更难生存了!”)

  师:地球先生该怎么办呢?小朋友们都感到着急了,大家调查到哪些处理垃圾的方法了?请各组的同学把处理的方法归纳一下,好吗?(小组讨论)

  2、哪组把自己调查到的办法告诉大家?

  ⑴我调查到处理垃圾的方法是把报纸拿到废物回收站卖掉。

  ⑵把橘子皮洗干净,放在瓶子里,放点盐和糖,泡一个星期,就可以用橘子皮泡水喝。原来橘子皮也这么有用啊,原来生活也是学习。

  ⑶我们可以把不能回收的垃圾烧掉,然后高温发电。

  ⑷可以利用蚯蚓把垃圾处理,它的粪便做成肥料。

  3、小结:人们真聪明,为地球先生想到了这么多处理垃圾的方法。为了奖励小朋友这么会学习,鸭先生决定带小朋友到垃圾处理厂见识见识,大家愿意吗?好,一起出发。(课件播放“垃圾的处理方法”)

  四、创设情景,展示才能

  1、用上了大人们处理垃圾的方法,保护好环境,地球先生自然有救了。哦,说到地球先生,我要告诉大家一个最新的消息,在今年的6月5日世界环保日,我们学校决定评选一批优秀的环保小卫士,和鸭先生一起宣传保护地球先生,谁愿意参加评选?(学生兴趣盎然,纷纷举手)下面的展示活动,谁最积极参与,我们给他戴上环保章。我们在学完“保护环境”这一组课文后,有的小朋友利用废物做了小制作,有的画了画,赶快拿出来吧!

  2、老师看到这些同学手中的小制作做得真好,老师非常喜欢,请他们上展示台上展示展示(贴卡片“展示台”)其他小朋友专心听,有问题或建议的可以提出来,你也是为环保作贡献的小卫士。

  学生汇报自己的小制作,环保画。

  3、(把学生的画贴在板书“展示台”)

我会倒垃圾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观察图片,感知窗子内外人们的不同行为表现。理解:新鲜、垃圾的含义。

  2、观察画面的变化,学习用连贯的语言讲述小动物们从扔垃圾到扫垃圾的转变过程。

  3、知道不能乱扔垃圾,要注意公共卫生。

  活动准备:

  幼儿用书、实物投影仪

  活动过程:

  一、教师出示幼儿用书,并用实物投影仪放大,让幼儿观察画面的内容,说说图上讲了什么。

  二、教师可采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幼儿观察画面,讲述画面的内容。建议提下列问题:

  1、楼房里住着谁?它们打开窗子做什么?

  2、小猴、小猫和小狗闻到臭味后,怎么做的?

  3、小兔又是怎么做的?

  4、后来,小猴、小猫和小狗式怎么改正错误的?你喜欢谁?为什么?

  三、教师带领幼儿看图连贯、完整地讲述画面内容。

  四、组织幼儿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

  教师:如果你是小兔子,你闻到臭味后,会怎么做?

  教师:如果你在马路上,发现别人乱丢瓜皮,你会怎么做?

  知道要做一名讲卫生,爱劳动的好孩子。

  五、音乐活动“我有小手”

  教师:我们每个人都有一双小手,能做许多事。如果你发现地上有垃圾,你会怎么做?

  对,我们就唱:我用扫帚扫扫地,我用扫帚扫扫地......

  2、大班语言窗外的垃圾教案反思

  一、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懂得乱扔垃圾的行为不文明,要爱护环境,讲究卫生。

  2、引导幼儿观察角色的动态,尝试用连贯的语言大胆的讲述情节。

  3、引导幼儿发准"扫帚"的词音,尝试用象声词形容扔垃圾的声音,用形容词形容"太阳"等等

  二、活动准备:《窗外的垃圾》课件、录音机、磁带。

  三、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教师利用谈话导入课题。

  提问:"有了垃圾怎么办?"(让幼儿结合生活经验说说)

  (二)基本部分,引导幼儿看图讲述1、出示图一,引导幼儿观察指导讲述。

  (1)提问:"图片上有什么?""一共住着几个小动物?""他们分别住在几层楼?"

  (2)引导幼儿连贯讲述图一

  2、出示课件图二,引导幼儿观察指导讲述。

  (1)提问:"什么升起来了?"(使用形容词)"小动物们在干什么?"(引导幼儿尝试用象声词形容垃圾的声音)"草地上怎么样了?""你认为他们这样做怎么样?""你们有垃圾会怎么样做?"(渗透情感教育)

  (2)引导幼儿连贯讲述图二以及幼儿连贯讲述图一、图二。

  3、出示课件图三,引导幼儿观察指导讲述。

  (1)提问:"草地上的垃圾会变的怎么样?""为什么垃圾会发出臭味?""你是从哪里看出垃圾发出臭味的?"小狗、小猫、小猴闻到臭味会怎么样?""小兔子闻到臭味怎么样?""它是怎样想的?又是怎样做呢?"

  (2)连贯讲述图三的内容。

  4、出示图四,引导幼儿观察指导讲述。

  (1)提问:"小猫、小狗、小猴看到小兔在打扫卫生会怎样想?又会怎样做呢?""草地现在变成什么样了?""小狗、小猫、小猴知道错了,会说什么?"

  (2)幼儿连贯讲述图四

  (3)引导幼儿连贯讲述图三、图四的内容,给讲述的故事起名字。

  5、完整讲述故事

  (1)引导幼儿两人一组一对一讲述。

  (2)请能力较强的幼儿完整讲述。

  (三)结束部分幼儿听音乐,做舞蹈动作离开教室。

  活动反思:

  上个星期,我上了一堂语言活动《窗外的垃圾》。由于我对教案不是很熟悉,所以整体感知不是很成功,整堂还是没有做到让孩子成为活动的主人,还是老师一言堂。整个活动的目标是:

  1、观察图片,感知窗内外人们的不同行为表现。理解:新鲜、垃圾的含义。

  2、观察画面的变化,学习用连贯的语言讲述小动物们从扔垃圾到扫垃圾的转变过程。

  3、知道不能乱扔垃圾,要注意公共卫生。教案设计中如果把开始时三幅图同时出现,改成一幅一幅出现,让幼儿自己看懂图意,也许会好一点,后面的理解也就简单多了。中间还有两个重要的环节忘了。一个是看第二幅图时,想让幼儿猜一猜:“小猴、小猫、小猪闻到臭味时是怎么做的?”二是把三幅图看完后问“你喜欢谁?为什么”这样的话活动的重点就能够突出来。

我会倒垃圾教案 篇4

  设计思路:

  垃圾在日常生活中随时可见、随处可见。而乱扔、乱倒垃圾的不良行为也深深影响着我们的幼儿。六月份是我市的“安全教育月”,根据“拥抱健康、关爱生命”的主题,我们选择了此课题,旨在培养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和初步的环保意识。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初步了解垃圾是怎样产生的以及垃圾的危害。

  2、让幼儿知道应该每天清扫垃圾,不乱扔、乱捡垃圾;垃圾应放进垃圾的“家”。

  活动一:“垃圾的产生”

  活动准备:

  1、各种乱堆放的生活垃圾、工厂生产而产生的工业垃圾及建筑垃圾的照片、图片。

  2、实物投影仪。

  活动过程:

  1、参观图片、相片,讨论:你从照片上看到了什么?在哪里见过这些现象?

  2、看图了解并讨论:垃圾是怎样产生的?

  3、教师小结:垃圾的产生主要有——日常生活中产生的垃圾;工厂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垃圾;建筑垃圾。

  4、幼儿自由讨论:我们生活中的垃圾是从哪里来的?

  活动二:“垃圾的危害”

  活动准备:

  1、图片四幅:

  (1)垃圾堆上布满蚊蝇等害虫;

  (2)在医院打点滴的腹泻病人;

  (3)行人手捂鼻子、踮脚在污水横流、垃圾横堆的路面上行走;

  (4)小朋友捡了垃圾放进口袋里。

  2、实物投影仪;活动室地面散布一些纸屑、纸片。

  活动过程:

  1、让幼儿查看地面上有什么,教师清扫地面。

  2、组织幼儿讨论:垃圾对我们会有哪些危害?

  3、看图片(1)—(3)了解:垃圾的危害。

  4、看图片(四)讨论:小朋友往口袋里捡垃圾,他做得对吗?有什么害处?应该怎样做?

  活动三:

  “垃圾的“家”

  活动准备:

  1、课前排练布偶剧:“公园里”。

  2、簸箕、纸篓、垃圾桶、垃圾袋的实物;各种垃圾箱图片及垃圾车图片。

  活动过程:

  1、观看布偶剧并讨论:公园里发生了什么事情?小兔、小猴和小猪都做了哪些事?他们这样做对不对,为什么?

  2、幼儿讨论:有了垃圾应怎么办?垃圾的“家”在哪里?

  3、展示各种垃圾的“家”的实物和图片。

  4、带上簸箕、纸篓及垃圾桶到室外捡垃圾

  效果分析:

  通过进行“垃圾”的系列活动,孩子们对垃圾的产生、危害以及有了垃圾应怎样做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了解。在讨论“垃圾是从哪里来的?”的问题时,孩子们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纷纷抢着发言,说出了日常生活中所产生的垃圾。可爱的毕钰昊说出:“我们吃鱼时会吐出鱼刺,鱼刺就是垃圾,ji骨头也是垃圾”。聪明的李佳憬说出:“孙老师教我们做手工的时候会有很多纸片被扔掉,这也是垃圾。”细心的苗承稷说出:“我妈妈在家收拾屋子也扫出很多的垃圾。” 快嘴的张文豪小朋友说出:“老师给小朋友吃药,丢掉的药袋也是垃圾。还有拆大楼留下的砖头、石头和很多的泥!”--当谈到“你看到乱堆放垃圾堆会有什么表现?”孩子们纷纷捂住口鼻、皱着眉头,嘴里还嘀咕着:“脏死了。”“真臭!”孩子们对垃圾的危害提出了自己的粗浅的认识。当孩子们饶有兴趣地看完布偶剧,在回答“有了垃圾怎么办?”的问题时,孩子们都异口同声地说道:“送到垃圾箱里!”有的孩子还悄悄把自己口袋里所盛的捡到的废纸条送到了班上盛垃圾的簸箕里。通过学习,我发现,孩子们较之以前更能自觉地保持班上的卫生了,看到地面上的脏物能主动捡起来放入垃圾桶;乱扔、乱捡脏东西的现象明显减少,有的孩子在走廊里捡到垃圾也会送到班上的垃圾桶来,家长也纷纷反映孩子在家中的卫生表现,我们的教育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我会倒垃圾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知道乱扔垃圾会污染环境、危害健康,萌发初步的环保意识。

  2.能有目的地对生活垃圾进行观察并做好记录。

  3.了解家中生活垃圾有些什么,感知垃圾回收与处理过程。

  活动准备

  课件--垃圾分类

  活动过程

  一、说一说

  说一说自已的家里的垃圾中都有些什么?

  二、想一想

  1.提问:垃圾真的没有用了吗?

  教师鼓励幼儿想办法将自已对垃圾的认识记在记录卡上。

  (用自已的方式将有用的、没用的垃圾标记出来)。

  2.教师:垃圾最后都到哪里去了?

  三、议一议、看一看。

  1.讨论;哪些垃圾是可以回收利用的?

  2.观看课件,了解垃圾的回收再利用的。

  3.讨论;哪些垃圾是不能回收利用的?

  了解垃圾的运输、填埋等。

  4.讨论;哪些垃圾是需要专门回收的?

  (如有毒的药品、废电池等)

  四、幼儿设计新型的垃圾处理器。

我会倒垃圾教案 篇6

  设计说明

  本节课的任务是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进行总结和归纳,由于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知识经验,所以本节教学设计突出了如下特色:

  1.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本节课的设计突出学生自主学习,提倡从多角度来解决问题,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习例题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思考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案,在讨论中,同学可以突显个性,出现多种不同想法,并一一表述自己的理由,形成解决问题的`多种渠道,拓宽思维。

  2.从生活中的问题入手,体验学习的乐趣。

  让学生对小数四则混合运算有更深入的了解,增强学生对计算顺序的认识和应用括号的兴趣,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全面性,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充分展示学生自主探索的结果,体验学习的乐趣。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学生准备 收集的有关垃圾数量的资料

  教学过程

  ⊙问题导入,激发兴趣

  师:在这节课之前,老师让大家收集一下关于生活垃圾的资料,你们都收集了吗?现在把你们的成果展示出来吧!(全班交流,将各自收集的资料读出来)

  师:有两个班的同学也做了同样的调查,他们的调查结果怎么样呢?会带给我们什么问题呢?这节课我们就来探讨一下。(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创设学生熟悉的情境,用学生自己调查的资料说话,有助于快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求知的积极性。

  ⊙解决问题,探究新知

  1.出示教材17页的情境图。

  提问①:从左图中你获取了哪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预设 生:一个人4周可产生约30.8kg生活垃圾,一个人平均每天产生多少千克生活垃圾?

  提问②:从右图中你获取了哪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预设 生:这个小区周一到周五共产生生活垃圾约3.5吨,周末每天产生生活垃圾约1.3吨,与平时相比,这个小区周末每天要多处理多少吨生活垃圾?

  2.解决问题一。

  (1)理解题意,列式计算。

  师:要求一个人平均每天产生多少千克生活垃圾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怎样列式?

  学生独立思考,列式计算。

  (2)交流算法。

  师:你们是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请说说你们的思路。

  预设 生1:先算一个人平均每周产生多少千克生活垃圾,再算一个人平均每天产生多少千克生活垃圾。列式并计算:

  30.8÷4÷7

  =7.7÷7

  =1.1(千克)

  生2:先算4周共有多少天,再算一个人平均每天产生多少千克生活垃圾。列式并计算:

  30.8÷(4×7)

  =30.8÷28

  =1.1(千克)

  3.解决问题二。

  (1)请学生独立思考,列出算式。

  (2)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预设 生:先算周一到周五平均每天产生的生活垃圾,再算周末每天比平时多处理多少吨生活垃圾。列式并计算。

  3.5÷5=0.7(吨) 1.3-0.7=0.6(吨)

  师:谁能把这两步计算合成一个综合算式?

  预设 生: 1.3-3.5÷5

  =1.3-0.7

  =0.6(吨)

  师:谁能为大家说一说运算顺序?

  预设 生:根据题意,应该先算除法,再算减法。

  4.总结运算顺序。(出示课堂活动卡)

  师:上面我们列出的两个算式都是小数混合运算,请同学们总结小数混合运算的顺序。

  生:在计算时,如果没有括号,要注意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如果只有乘除法或只有加减法,就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如果有括号,就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

  师:看来小数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整数混合运算的顺序是一样的。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来解决问题,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习例题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思考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总结出小数混合运算的顺序。

我会倒垃圾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认识生活垃圾,知道垃圾应该扔进垃圾桶,初步产生环保意识。

  2、认识“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两种标志,知道分类回收垃圾,使其变废为宝,保护环境。

  3、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4、主动参与实验探索。

  活动准备:

  和幼儿共同收集塑料瓶、纸盒、包装袋等废品,收集幼儿当天做手工后的废纸、吃点心的包装纸、水果皮等。

  活动过程:

  1、出示收集的各种生活垃圾,引导幼儿认识、讲述。

  提问:这是什么?

  它从哪里来的?

  我们应该把它放到哪里去?

  小结:在我们每天的生活中会产生很多垃圾,这些垃圾会给我们的环境带来污染,我们不能乱扔,应该把它扔进垃圾桶里。

  2、认识“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两种标志,知道分类回收垃圾,使其变废为宝,保护环境。

  (1)出示“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两种标志,引导幼儿认识。

  提问:你们认识这两个标志吗?

  它告诉我们它能回收什么样的垃圾呢?

  (2)讨论:什么是可回收垃圾?什么是不可回收垃圾?

  小结:有一些垃圾,他还可以回收循环使用,如:纸制品、塑料制品、废金属物品、废旧电池、废旧衣物纺织品等,都叫做“可回收垃圾”。还有一些垃圾,如果皮、菜叶、剩菜剩饭、花草树枝树叶等。这些在自然条件下易分解,不能循环使用,叫做“不可回收垃圾”。、

  3、游戏:动手乐

  幼儿和教师一起将收集起来的垃圾分分类,送进垃圾桶。

  活动反思:

  在此次活动中,幼儿都知道垃圾要扔进垃圾桶,但是对“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两种标志并不熟悉。这一点跟生活的环境是分不开的,在孩子们身边的小区垃圾桶都是不用分类的,上面也没有分类标志。家长环境保护的意识薄弱,孩子也没有更多的了解。

  基于对这些情况的了解,我采用了多媒体教学,将分类垃圾桶、分类标志呈现在幼儿面前,让幼儿直观形象地看到,这样比没有图片一味空谈更能让幼儿接受。幼儿在活动中不仅认识了“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两种标志,同时还了解了什么是“可回收垃圾”,什么是“不可回收垃圾”。

  小百科:垃圾是不被需要或无用的固体、流体物质。在人口密集的大城市,垃圾处理是一个令人头痛的问题。常见的做法是收集后送往堆填区进行填埋处理,或是用焚化炉焚化。

我会倒垃圾教案 篇8

  一、活动名称:《窗外的垃圾》

  二、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愿意听故事,理解故事内容并能复述短小的故事。

  2引导幼儿知道不乱丢垃圾,把垃圾扔到指定位置。

  三、活动材料:

  人手一份图片、大挂图、垃圾图片、

  四、活动重难点:

  重点:理解故事内容。难点:复述短小故事。

  五、活动过程:

  (一)教师逐一出示图片讲故事

  提问:楼房都住着谁?他们伸手在干什么?闻到臭味后小兔怎么做的?小猴子、小花猫、小狗怎么做的?太阳公公为什么笑了?你喜欢谁?为什么?

  (二)了解垃圾的危害

  出示垃圾堆人和动物的危害的图片,引导幼儿知道不乱丢垃圾,把垃圾扔到指定的位置。

  提问:在马路上垃圾扔在哪?

  在公共汽车上垃圾扔在哪?

  幼儿园班里的垃圾扔到哪?

  (三)激发幼儿讲述故事愿望,引导幼儿复述短小故事。

  人手一份小图片,幼儿讲述教师指导。(幼儿能够讲述大概内容即可)

  六、活动延伸:

  家长参与:"我们生活的垃圾到哪里去了"帮幼儿找资料。

  教学反思

  学习过程中幼儿的参与度很高,接受的也很快,但似乎老师的期望值太高,孩子们一直答不出来,这时老师的主导性就加强了,应该给予孩子足够的思考空间,答案会不可思议的。

我会倒垃圾教案(精选8篇) 相关内容:
  • 垃圾的由来教案(通用6篇)

    活动目标:1、用不同的材料设计、制作有趣的垃圾箱。2、学习运用拍打、捏、推、撕抓等方法进行创作,发展幼儿手部小肌肉动作的灵活性。3、教育幼儿懂得垃圾不能随地乱扔,要仍到垃圾箱里,培养幼儿从小要有环保意识。...

  • 跟垃圾有关的语言教案(精选3篇)

    活动目标:1、引导幼儿懂得乱扔垃圾的行为不文明,要爱护环境,讲究卫生。2、引导幼儿观察角色的动态,尝试用连贯的语言大胆的讲述情节。3、引导幼儿发准"扫帚"的词音,尝试用象声词形容扔垃圾的声音,用形容词形容"太阳"等等4、通过观察...

  • 正在形成的垃圾新大陆阅读答案

    垃圾新大陆的面积等于西藏、新疆、四川和宁夏四省面积的总和。下面是第一范文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正在形成的垃圾新大陆》阅读题目及其参考答案,欢迎大家参阅。...

  • 教育笔记:地上没有垃圾了

    早晨来园后,小朋友们都在玩桌面活动,玩得很开心。突然我发现在虞那一张桌子下面有一些擦过的餐巾纸,我问小朋友这是谁扔的,坐在那张桌的几个小朋友都说不是我扔的。只有虞在那里不说话。...

  • 垃圾

    垃 圾——变废为宝 [教学提示]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师大版式六年级教学下册第6—7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熟悉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并根据表可图中提供的信息解决有关的问题。...

  • 生命拒绝垃圾

    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然而,由于人类的各种破坏行为,使得地球的环境遭到了严重的破坏,环境污染日益威胁到人类的生存,环境教育势在必行。...

  • 教育笔记:垃圾不是我扔的

    观察实录:(一)今天一早进入活动室,发现地上有许多的碎纸片,早早来幼儿园的孩子们已经在座位上搭起了积木,我不禁疑惑:“孩子们,你们没有地上的纸片吗?”“我看见了呀!...

  • 垃圾带来的烦恼》教学设计

    一、活动目标:情感与态度:1、珍爱生命,热爱生活。2、热爱大自然,初步形成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二、知识与能力:1、养成良好的生活和行为习惯。2、知道解决生活中的环境问题有不同的方法。...

  • 垃圾(小班社会环保)

    设计思路:垃圾在日常生活中随时可见、随处可见。而乱扔、乱倒垃圾的不良行为也深深影响着我们的幼儿。六月份是我市的安全教育月,根据拥抱健康、关爱生命的主题,我们选择了此课题,旨在培养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和初步的环保意识。...

  • 不要乱扔垃圾(环保)

    设计意图:1、通过活动,使幼儿在了解了什么样的垃圾是可以重新利用的,来建立和巩固初步的环保意识。2、能在讨论中理解怎么做是对的,怎么做是不对的。3、通过实践活动,进一步加深环保是需要从小事做起,从我做起的。...

  • 垃圾(小班环保)

    活动目标:1、让幼儿初步了解垃圾是怎样产生的以及垃圾的危害。2、让幼儿知道应该每天清扫垃圾,不乱扔乱捡垃圾;垃圾应放进垃圾的“家”。活动一: “垃圾的产生”活动准备:1、各种乱堆放的生活垃圾、工厂生产而产生的工业垃圾及建筑垃...

  • 《我们身边的垃圾》评课稿

    课题:《我们身边的垃圾》年级:一年级评课老师:何淑玲学校:谢岗镇中心小学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评的是小学一年级下册教材口语交际《我们身边的垃圾》。今天谢老师的这节课是一节成功的口语交际课。...

  • 《认识垃圾邮件》教学设计

    佛山市禅城区汾江中学 老成芬 一、教学思想与理念 《认识垃圾邮件》这一教学设计是一个基于互联网环境下,采用webquest(基于网络的研究性学习)模式,并利用blog(blog,是weblog的简称。weblog,是web 和log的组合词。...

  • 《我们身边的垃圾》教学反思

    他们家的垃圾是他们的爸爸妈妈或者是爷爷奶奶在烧菜的时候弄出来的;还有的学生说他们家的垃圾是他们家里来客人的时候,为了招呼课人,比如请他们吃瓜子时留下的。...

  • 垃圾(小班社会环保)

    设计思路:垃圾在日常生活中随时可见、随处可见。而乱扔、乱倒垃圾的不良行为也深深影响着我们的幼儿。六月份是我市的“安全教育月”,根据“拥抱健康、关爱生命”的主题,我们选择了此课题,旨在培养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和初步的环保意识...

  • 教案大全